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

【摘要】中英两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地与别的语言发生接触,而借词就是语言接触的最有力证据。本文通过对英汉借词引入形式以及被本族语同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造成英汉借词差异的原因以及英汉借词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影响。旨在透过借词这一语言现象,探索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关键词】借词;形式;同化;差异分析;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因素。语言也从来不孤立存在,总是随着文化和社会的接触、交流不断影响渗透和发展。伴随着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语言借用普遍存在。而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则是语言借用的最主要部分。借词是一种语言文化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驻留方式,它们以外族语汇的身份进入另一种语言文化,其带有的外来语言文化因素通过与本族语言文化因素交错融合,使借词获得本土化。因此,借词的对流带来的不仅是词汇的丰富,更是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繁荣,它们被称作“异文化的使者”。

1.英语借词

英语自产生距今只有1500多年历史,却有词汇100万左右。据统计,其中外来词占全部词汇的80%左右,把代表欧洲主要文化的词汇熔于一炉,将反映其他各洲人类文明的词语兼收并集中于一身,所以英语词汇具有“世界性词汇”的美称。

1.1英语借词的来源

英语词汇的演变体现了英国被侵略与侵略史,英国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外族入侵,第一次是公元9世纪斯堪的那维亚人,使英语极大地受到北欧文化的影响近代英语中有[sk]音的词均来自丹麦语。第二次是1066年的诺曼征服,它为注入一万多个法语词汇,其中75%沿用至今,独立强盛后的英国开始殖民扩张,这

又借入许多汉语和黑人用语。此外,文化交流也给英语增添了不少外来语。John Wycliff在将《圣经》译成英文的过程中就引进约一千个拉丁词汇,如pope(教皇)、angel(天使)等。文艺复兴运动也为英语增加一万多词汇。同时美国英语也回流入英语不少新词汇,如hippies(嬉皮士)punk(朋克)等。国际交流的频繁使英语的借词范围越来越广,汉语中的jiaozi(饺子),doufu(豆腐)等就是这一时期被借入的。

1.2英语借词的分类

根据其借用方式英语外来词可分为四种类型:

(1)纯借词。纯借词除在语音上略有变动外,无论是形式还是意义全盘借入。如,naive(天真的)来自法语;inferno(地狱)等来自意大利语。

(2)混合借词。这类词在形式上一半是本族语的,另一半是借入的。Chinatown(唐人街中国城)中的China(中国)据说是来自汉封建王朝“秦”字的音译China,town是英语城镇的意思。

(3)转移借词。转移借词即借用外来语的词汇意义,但仍保留英语的形式,产生新义。如 bridge原意是桥,后引入意大利语ponte(桥牌)的意义。

(4)翻译借词。翻译借词即将外来词中的每个词素或词对等地翻译成英语。如almighty是从拉丁语omnipotens 译借过来的,omni相当于英语词素all,potens 相当于mighty。

2.汉语借词

“汉语自有文字以来,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辞海》,1989: 995)。目前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但外来词所占比例很低。

2.1 汉语借词的来源

汉民族在民族融合和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引入一些借词。主要有三个途径。第一,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来了借词,如苜蓿、葡萄等。第二,唐宋以后,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佛教词如菩萨、塔、罗汉等进入汉语。第三,汉语中借词最主要的来源是日语词和西洋话。如,雷达、沙发来源于英语词;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来自于俄语词。改革开放也使很多新词进入中国,如卡拉OK、艾滋病等。

2.2 汉语借词的分类

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众说不一。有人提出四分法,如陈昌义认为,汉语借

词可以分为纯借词、音加义词、仿译词和描写词。有人提出六分法,如黎昌抱认为,借词可从纯借词、半音半意词、音加义词、仿译词、描写词、中外文夹杂词等六方面分类。本人认为六分法更为详尽。

(1)纯借词。纯借词即把外族语的词的音和义完整地借用过来,也叫纯音译词。如,雪茄(cigar)、克隆(clone)等。

(2)半音半意词。半音半意词即将原词一分为二,一半音译,一半意译。如,因特网(Internet)、剑桥(Cambridge)等。

(3)音加义词。音加义词即先音译其词,再附加一个该词所指类属、特征。如,艾滋病(AIDS)、啤酒(beer)等。

(4)仿译词。仿译词即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逐一翻译外来词的词素,不仅引入外来词的意义,而且仿照它的构词关系。如,蜜月(honeymoon)、软着陆( soft landing)等。

(5)描写词。描写词即有些外来词找不到对等词时,就造一个新词来描写它。如,借自西域的东西,多在词前冠以“胡”字,如胡萝卜、胡椒等;借自西方的东西多冠以“洋”,如洋火、洋油;有的甚至直接加上国名,如法国梧桐等。

(6)中外文夹杂词。中外文夹杂词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新的外来词一时难以译定时,便用最简单的办法——原文移植,于是就出现了一些英汉文夹杂词。如“OK”是日语借英语orchestra的首部两个音,汉语从日语音译引进,却保持了原文中的英文部分,成为“东西合壁”。

3.借词的同化

所有的借词都具有一种语言的双重性。一方面,借词来自另一种语言,不可避免的带有原词的印迹;另一方面,借词在新的语言中,必定受到该语言的同化。

3.1 英语借词的同化

英语对借词有很强的同化功能。许多法语词汇进入英语后,很快在发音和词形上与英语同化,成为英语词汇的一部分。如来自法语的gentle, 很快与英语本族语词缀结合构成新词,出现了gentleman,gentlewoman,gently,gentlness。英语不仅引入词汇,而且还借入外族语的词缀,如pre-, inter-,infra-, -able, -age, -ment 等。

除了发音词形的变化外,有时,借词的意思也会发生变化。如来自汉语的

silk(丝绸),在汉语中意思是“用蚕丝或人造丝织成的纺织品的总称”,但英语的silk还可以用来指“降落伞”,“(宝石等的)光泽”,在美语中还可以用来指“玉蜀黍的须”。

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殖民地的开拓和国际贸易的往来,英语的借词范围遍及全球。英语借词数量之多,来源之广,连英语本族人也很难分辨出哪些是本族语,哪些是借用语。可以说,英语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吸收借词的历史。

3.2 汉语借词的同化

汉语介词的同化功能远不如英语。一种语言在吸收异族的语言时总是以自己的语言习惯为范本来逼迫外来语就范。汉语在引入借词的过程中,同样也在有意无意地改变借词,使之成为符合自己规范的借词。这种改变深深渗透到语音、语法、语义甚至汉字形式的各个方面。如来自英语的白兰地(brandy)和蒙太奇(Montage),在引入过程中各自拥有了自己的声调,完成了借词在声调方面的汉化。印欧语系语言丰富的形态变化在引入汉语时,被彻底摒弃了。遵从了汉语语法的特点:语义方面,往往用意译,少用音译,总是力图从汉语的习惯和够词形式对借词加以改革。

同样一些汉语借词在意思上也会有较大的改变。如来自英语的bar有十多个义项,而汉语的“酒吧”只取用了其中“(旅馆饭店的)卖酒专柜”一个义项,别的义项如“棒,栏,带,(河口的)沙洲”等都没有吸收借入到汉语中。

迄今为止,汉语在引入借词时往往喜欢从本族语中去寻找适应新的需要的词汇和词根,正因如此,“汉语中借词的生命力仍存在与对汉语规约的服从。”

4.英汉借词差异的原因

英汉借词出现的差异,源于英汉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以及两种语言符号系统的差异。

首先,英汉民族传统文化心理不同。英语民族在历史上多次受外族入侵,造就了该民族开放性的文化心理。汉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其它民族都是“蛮夷”的自大感,阻碍了外来词的输入。

其次,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不同。英国四面环海,不断受到外族的入侵和征服,大量的外来词涌入。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使英语借词范围遍及全球。反观中国,由于汉民族在人口数量和经济文化上占绝对优势,汉语受周边语言的影响

最后,英汉语言文字类型不同。英语是一种表音文字,灵活性和可塑性极强,可以根据需要为外来词添加词缀;另外,英语属世界上最大的印欧语系。同一语系的语言有许多相似之处,为英语大量借词提供了方便;再者,英语所属的日尔曼语族与拉丁语族在文字上十分接近,在书写上有的甚至完全相同,极大地方便了英语从拉丁语派生或直接借用词汇。汉语则属汉藏语系,是一种方块字形的表意文字,灵活性和可塑性远不及英语。作为独有的表意文字,汉语也就无法向同类家族借词。

5.外来词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影响

5.1 外来词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大量借用外来词给英语语言带来了影响,这主要有:

(1)借用外来词使英语同义词更加丰富。英语与借词所形成的同义词特别多, 试看以下几例: room (本族语词),chamber (外来词); answer(本族语词), reply(外来词)。

(2)外来词引起一些词意义的变化。英语中 deer 一词原义为“动物”,但后来 animal 一词从拉丁语中借来,animal 保持了原义,英语中原有的 deer 一词的词义缩小, 而 beast 的词义则改变了色彩。

英语作为世界上词汇量最为丰富的一门语言,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多种语言中借取了词汇。而且借词的方式多样化,使得英语词汇丰富多彩。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有英语这样复杂而种类繁多的外来词。因此,我们说,英语当之无愧可以称得上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

5.2 借用外来词对汉语语言的影响

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使得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外来词更多地涌入现代汉语中, 对现代汉语言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主要有:

(1)弱化了汉语合成词的绝对主导地位。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合成词为主,多采用词根构词法,语素与语素之间有因意义关联而形成的凝固性。外来词特别是音译单纯词的大量增加,使得汉语合成词在词汇系统中的比重减小。

(2)现代汉语部分构词成分拉丁字母化。现代汉语中字母词呈递增趋势,原因在于近些年来东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字母词多是单义词,简洁又便于

(3)外来词成为构词语素。汉语外来词中半音半意词、音译附加汉语语素词以及中英结合词都是外来词成为构词语素的例子。这些外来能产语素的产生作为一种新的构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主流词汇系统。

(4)使汉语词义色彩更加丰富。外来词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外来色彩,而且由于汉字特有的具象性,不少外来词还衍生了源语言里所没有的色彩意义,使汉语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很多商品的译名, 如香波(shampoo)、可口可乐(coco cola)等,尽管都是音译词,但褒义色彩浓厚,原因就在于翻译时充分利用了汉字的表义特征。

(5)加快了一词多义的进程。外来词造成的词义扩大和一词多义的现象,大都与意译外来词有关,是对语素或成词的某一义项进行引申或比喻加工的必然结果。如: 软,本义为“柔软”。由于用作“软件”的构词语素而被引申,“软件”泛指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提供应用开发工具的程序。

(6)加速了汉语的国际化,使汉语更具有包容性,更具发展的潜力。外来词,特别是科技术语的大量引进,大大扩展了汉语与国际主要语言在词义系统方面的一致性,使汉语更加严密、精确, 有利于文化交流,加速了汉语的国际化。如: “ Surf”在英语里的意义分别是“冲浪”、“在网上浏览”。第一个意义都是本义,第二个是后来获得的比喻义。汉语引进它们的比喻义时, 没有另造新词,仍然沿用“冲浪”,不仅明白易懂, 而且非常贴切。

6 结语

借词是一种重要的这会语言现象,它是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的结果。任何一种活着的语言,在与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都可能向其他民族的语言借用自己本来没有而社会生活的发展又比不可少的词汇。通过这些借词,各个语言能够更精确、更全面地表现出新思想、新文化,从而促进各国的社会文化交流。

借词新词的不断出现,表明了语言是一个变数,社会是一个变数。两个变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变化。这就是共变。语言是社会生活、社会思想、社会文化等方面变化的最敏感、最迅速、最直接的反映,而借词的不断出现,则是语言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各国之间联系的加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借用外来语这一现象将会继续下去,借词将会显示

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陈昌义.英汉借词对比分析[J].浙江师大学报,1996.2.

[2] 高桂莲.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

报,2002(2).

[3] 胡晓清.外来语[M].北京: 新华出版,1998.

[4] 黎昌抱.英汉外来词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1.9.

[5]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 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 史有为.外来词: 异文化的使者[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8] 田惠刚.谈英语的外来词[J].山东外语教学.1993(3).

[9] 汪熔培.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4).

[10] 王芳姿.英汉外来词比较[J].浙江: 嘉兴学院学报, 2001(4).

[11] 周红.汉语中的英语借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1).

[12] 张柏然.外来语辞典[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

[13] 朱务诚.谈谈英语里的外来词[J].国外外语教学,1999(1).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12276665.html,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作者:张俊娜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2期 【摘要】对比分析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正确揭示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文章通过大量典型的实例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汉;对比;句子结构 【作者简介】张俊娜,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对比分析理论概述 归纳对比分析时Theo Van Els指出:对比分析有助于分析母语和所学外语的异同,从而能解释和预测外语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便为语言教学提供教学材料以迁移理论为心理学基础的对比分析重视语言之间的对比,强调的重点在于母语和外语的差异上,正如Lado所言:如果目标语中的知识与母语相似,那么学习者学起来会感到很容易;如果与母语不同,则学习者学起来会很困难。本研究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帮助英语学习者找到英汉语之间的差异,有利于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对比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其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在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找到学习重点,而且有助于他们排除母语的影响,提高学习效果。 二、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从词汇、句子结构方面对英汉语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大量实例,使英语学习者意识到英汉语言的差异,促进英语的学习。 1.词汇层面对比分析。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因为英汉语义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不能按照汉语逐字翻译为相应汉语。英汉词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词语搭配。英汉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固定词组和搭配用法,翻译时要注意词语搭配,避免两种语言词语搭配的混淆。例如,“看书”的看应翻译成“read”而不是“watch,look”,又如汉语的“开”,通常翻译为“open”,但“开”同时有很多含义:开始,举行,等,如:开门( open the door),开会( hold a meeting),开业( start a business),开公司( form a company)。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掌握单词的意义与应用,总结英语的搭配规律,整体记忆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 姓名:陈海楠 学号:20161100271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 随着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语言之间不可避免地互相补充,特别是词汇。一方面,很多汉语词汇融入英语中而渐渐被接受,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也融入汉语中,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文化传播和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语叫做外来词,也叫“外来语”或是“借词”,它是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外来词是各民族间互通往来时引起语言的接触所产生的。(《辞海》缩写本,1999: 933) 随着“外来词”这个术语被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语言学界也纷纷对外来词做出了定义,但是我们应该更清楚地知道外来词是借入语的词汇成员,并不是外语的词,只是从词源的角度来看是外来的,而就其语言体系来看,它却仍是借入语的词语。(刘正琰、高名凯,1958: 84) 一、英汉语吸收外来词的相同点 然而对于意译外来词史有为没有做出概括,外来词的分类是多样的,其中就包括音译的,意译的,音译兼意译的三种。(丁证霖,1977, l3: 106) 1.音译借入方式 用音译借入方式引进的外来词在英语和汉语中数量都不少。汉语中的很多词汇就是通过音译方式进入英语的,例如:Laozi (老子)、majiong(麻将)、kungfu(功夫)等等。 汉语中的音译外来词方式主要是引进英语等印欧语系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等,如:华盛顿(Washington)、加拿大(Canada)等等;但也可用于翻译英语非专有名词,如幽默(humor)、罗曼蒂克(romantic)、沙发(sofa)等等。 2.意译借入方式 意译词的情况有所不同。这类词是汉化最为彻底的外来词,由汉语固有的词素创制而成。这种外来词在创制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消磨了外来色彩,因而人们常常意识不到它的外来性。(魏慧萍,2002, 1: 29) 英语中的意译外来词也主要来自于非印欧语系的语言。在英语中,意译词与原词在构成上基本保持一致,而其发音与原词无关。如:moon cake(月饼),Confucius(孔子)等等。 意译法是汉语引进英语名词的一种常用方法,如:honeymoon译为“蜜月”,White House译为“白宫”等等。 3.音译兼意译借入方式 英语中引入的汉语词汇Beijing Opera(京剧)中,Beijing来自于汉语词汇,而

英汉对比论文(英汉委婉语的对比)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英汉的委婉语的对比 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 专业 年级

英汉的委婉语的对比 摘要:人们在交际和交流中希望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即使双方能够顺利完成交际,又使双方感到此次交际是愉快的。完成了理想的交际任务,委婉用语就是实现这一理想交际的合适的表达方式。它是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各种强烈的、难以启齿的话语。这种委婉用语是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选择语言文字的结果,以英汉两种语言均有大量的委婉语。它们既有相同之点,但更有不同之处。 关键词:委婉语;英汉;对比研究 一.引言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 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人类使用委婉语的历史悠久, 英语的“euphemism”一词就是从古希腊语借用而来的。在古希腊语中, 词头“eu-”的意思是“well”或“sounding well”, 即“好”或“听起来好”,词语“phe- mism”的意思是“speech”, 即“说话, 言语”, 合起来意思便是“说话好听”。因而,“说话好听”就可以算是委婉语的最基本的定义。(李儒寿,1989:61) 二.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 2.1英语的委婉语 英语委婉语的构造方法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构词手段、语音手段、拼写手段、词汇手段、语法手段和修辞手段等,熟悉这些手段,对于阅读理解、评析鉴赏和翻译写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委婉语的构词大体上有两个原则:美好中听原则和若即若离原则。众所周知委婉的目的主要是向人们提及那些不愿或不宜直接提及的事物,所以言词应当尽量美好中听,这是自不待言的。所谓若即若离,是指委婉语的本义既要与婉指义有所联系,又要保持一定距离。“言”外之“意”是若隐若现,若暗若明,“即”的目的是要读者或听众能迅速明白婉指指义。(刘纯豹,2001:9-14)委婉语的产生有两个主要方面的原因: (1)由于人类潜意识的心理恐惧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约束,许多自然、生理现象与事物的名称成了语言忌讳(taboo) ,而由新的语言符号取而代之,如fall asleep(长眠) ,wash one’s hands (方便一下)等皆属于此类。(2) 为了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 摘要:一种语言借用、吸收另一种语言的词语,这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而在语言的动态发展变化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快捷、最频繁的。对比英汉外来词的产生方式,分析其原因,促进翻译的发展,反应事物文化,将符合人们心理的优质外来词吸入本族语言,丰富本族语言,推进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外来词对比翻译方式 随着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各种形态接触,一个民族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传至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外来词,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叶斯帕森说,“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洁的,我们也找不出一个没有吸收外来词的民族。”萨丕尔也曾指出, 由于交际的需要, 使说一种语言的人们直接或间接和那些邻近的或文化优越的语言说者发生接触。然而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 1 汉字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 汉字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表音功能。因此,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因为现代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文字”。外来词有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和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 通过音译借用吸收,语音和语义全部借自外族词,例如,“罗曼蒂克”,这四个字内部并无一定的语义关系,它只是音译了英语(romantic)。音译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英语翻译过来,这种被译音了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是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再如:歇斯底里(hysteric)、幽默(humor)、布丁(pudding)、康乃馨(carnation)、马赛克(mosaic)、扑克(poker)、马拉松(Marathon)等。 通过意译改造融合。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例如,“传真(fax)”、“安乐死(euthanasia)”、工会(trade union)、篮球(basketball)等。 通过音意兼译。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读音的同时也用汉字的意义表示其意义。如:奔驰(bonze)、香波(shampoo)、蹦极跳(bungee)。也可采用半部分音译,半部分意译,如:呼拉圈(hula-hoop)、绷带(bandag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水上芭蕾(water ballet)、奶昔(milk shake)等。 直译。这种词往往有两个以上的构成部分,直译的时候就按照这些构成部分进行意译,然后拼凑成词。如将“honey”直译为“蜜”,将“moon”直译为“月”,结构形式也是直接照搬,同外语原词同构,如原词“honeymoon”,译词也作“蜜月”。如:马力(horse power)、篮球(basketball)、白领阶层(white collar)、自我实现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摘要:委婉语的创造和使用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英汉委婉语具有很多相似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因素,它们之间在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语;汉语;委婉语;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bstract: Euphemism is not only a widespread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It is a mirror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ut more differences on forms and connotations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toric backgroun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its origin, the way of its formation, its forms, content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s. 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euphemisms; contrastive study 0. 引言 到目前为止,有关委婉语的研究已有许多,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角度进行的,。综观委婉语的研究历史,我们发现国内外委婉语研究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个别语言上,缺乏深入的多语间的对比研究。而关于英汉委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国内外著作较少,要揭示委婉语的普遍特征,或更好地理解某一语言委婉的特殊性,还须通过对比的方法。本文将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 1. 英汉委婉语的词源 英语中的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好)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或善词令)。因此,euphemism 就是“说好听的话”或“讨人喜欢的话”。《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所给的定义是用比较模糊但更温和或比较委婉的单词或短语代替直言直语。王德春等认为,汉语辞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1)委婉是禁忌心理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社会,都存在语言禁忌。委婉语和禁忌语休戚相关。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某些事物心存忌讳,为了交际的和谐顺利,为了交际双方更易接受,遭到禁忌的事物的名称必须改头换面,有些刺激性的字眼,敏感的话题就得转移,以一种人们认为“得体、高雅”的名称出现。对犯忌讳的事物或避而讳之或委婉言之,于是避讳委婉的修辞手法应运而生。 2)共同的使用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委婉语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中英两国在语言禁忌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和民族习惯。但是,仍然有些领域的禁忌是在两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成为了中英委婉语的共同使用领域。例如,英汉委婉语都与死亡、疾病、职业、犯罪、性和排泄等密切相关。 A.表达死亡。在《圣经》或其它与基督教有关的传说中存在许多与死亡有关的委婉语,例如:“to be with God”,“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in Jesus/to lie in Abraham’s bosom”,“to go to heaven/paradise”,“to be promoted to glory”。西方人也认为人类生来有原罪,也就必会受到惩罚,所以“死亡”也是“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中国对于死亡有禁忌,例如中国佛教把“死”婉称为“入寂”、“圆寂”;道家却称之为“仙去”、“仙逝”等。古代中国皇帝死亡则称为“驾崩”、“弃群臣”;百姓之死称为“过世”、“作古”等。老者死亡称为“寿终”、“谢世”;少年死亡称为“夭折”;中年死亡称为“早逝”;靓女弃世称作“玉陨香消”,等等。 B.人体排泄方面。如关于上厕所,英语有“wash one’s hand,relieve oneself,powder her nose,还有”feel the call of nature”(感觉到自然在召唤),意为“要上厕所”;汉语有“洗手、方便”。如果女士在场,就必须这样问:“我可以使用一下盥洗室吗?”或问“洗手间在什么地方?”C.关于性的委婉语 在中国和西方国家里,性关系和身体的某些部位是谈话的禁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性解放的更深认识,在最近几年里西方国家对性的态度开放了许多。在小说和电影中类似“to make love”,“to have sex with”,“to go to bed with”这样的语言也出现了。谈到性关系,中国人更倾向于用“同房”,“夫妻生活”等语言来代替。英语中也有一些新创造的词汇“go to bed with”,“be in bed”,“do it”。与汉语相比而言,英语拥有更多的关于性方面的词汇,这可能与人们对性抱有更开放、更随意的态度有关。 D.教育生活方面:成绩差的学生是a below average student 或working on his own level,而do betterwith help则指反应比较迟钝的学生。学生考试作弊则冠以to depend on others to do his (her ) work.汉语中可用“学习要下劲、成绩要提高”来表达学习成绩差的含义。“考试时做小动作”等来代替考试作弊。美国学生考试不及格,回家对其父母说:“I didn’t make it.”E.社会地位、职业方面:对生活的贫富、职业的贵贱,倾向于低调陈述而不直言不讳。如对贫穷,英语有disadvantaged,underprivileged,汉语有“手头拮据”。有一部分职业委婉语,将一些平凡的职业名称予以改头换面,以此克服自卑感。比如hair dresser (女理发员)被誉为beautician (美容师)、cook (炊事员)被称作chef (厨师)、janitor (守门人)被冠以security officer(安全官员)。汉语中,我们称清洁工为“城市美容师”、小保姆为“小阿姨”、蹲监狱为“在高墙里面”等等。 3)共同的表达方式 如:使用缩写和省略。在所有的文化中,为了避免不愉快,或表示礼貌,或掩饰某些东西,某些词汇可能就会被省略掉。在英语里,“The woman is pregnant”被委婉的表达成“She is expecting”,在这个句子里“a baby”就被省略了。同样,“out”就是“out of work”省略后的委婉语。语音省略也是一种缩写,例如,“WC”是“water closet”,“G-man”是“garbage-man”的省略。汉语里也有利用缩写词委婉表达意思的,例如,“行将就木”中的“木”是“棺木”的委婉表达法。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报告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该语言群体独有的特征。词汇是语言中的最敏感、最活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动物词汇几乎是所有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词汇组成部分,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动物词汇都反映各自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的动物词汇不仅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成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把动物和自然现象、性格、情感联系起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物词汇在语言中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许多动物已经在人类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且体现在语言中。动物词汇不仅丰富了语言,也成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的一些动物词汇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探讨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动物词汇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产生不同的意义。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引言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是指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产生的意义。这种文化是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人们常常借动物词汇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些是一致的,如fox(狐狸)都用来表达“狡猾”。但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制约,有些会有偏差,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以下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比较分析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相似与不同。 2.文献综述 每个词汇都有它自身的含义,当我们使用其隐含或比喻意义时,这些可被称之为词汇的内涵。许力生(2006:129)曾给出定义:内涵指的是单词或短语超出其中心含义所具有的附加意义。他认为这些附加意义显示出人们对单词或短语所指代含义的态度和感受。隐含的反应要更基本、更深刻,而且比外延意义更能决定我们对不同词汇该做出何种反应。因此,内涵体现了理解过程中的价值。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整个语言系统的骨干。当然,它也是反映文化差异最明显且最广泛的要素。胡文仲(1999)说过,在语言系统的要素之中词汇是最灵活、最直接的一个,它包含了最大量的文化信息,如历史、地理、宗教、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动物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它们可以折射出人类生活的历史发展。由于文化背景,英汉动物词的意义差异较大,比较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在东西方文化中,动物词汇作为语言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廖光蓉(2000:17)提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

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

XXXXXX学院 专科生毕业报告 论文题目: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unc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 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类别: 分院: 完成时间:

Abstract Euphemism, cosmetic words, is not only a lingual phenomenon, but also a cultural and social phenomenon. It is like a mirror, reflecting the values, aesthetic conceptions and moral concepts in some extent. Euphemism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It is like lube that avoids hurting the other party’s feeling. It oils the human relationship in communication and helps to save face of communicators. If people make full use of euphemism, it can accelerate and facilitate human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feature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euphemism. And it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ts polite functions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As an important rhetoric means to harmoniz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euphemisms are widely used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verb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in different context, euphemisms perform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uphemisms,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six parts with Chapter Four and Five as its core: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origin and definitions of euphemism.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euphemism in many ways. The third chapter talks about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euphemism from the angle of pragmatics. The fourth chapter forms the basis of the whole research by connecting euphemism with politeness and face-saving theory. The fifth chapter centers on euphemism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The last chapter concludes the whole thesis. Appropriate use of English euphemism can contribute a lot to successful message exchange. 【Key Words】euphemism, pragmatic functions, verbal communication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方法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方法 翻译家尤金·奈达说过“: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 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 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 文化背景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做此类的对比翻译 的时候,必须对其蕴涵的文化因素加以考虑,才能搭建起一座 真正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 响。由于各民族在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各颜色词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受到文化的影 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当颜色词用于表达人们的想法和行 为时,对同一颜色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联想,激起特别的生理、 心理反应,由此形成不同的文化内涵。同时颜色是一种客观现 象,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机制和视觉神经系统,人类对颜 色的感知有一定的共性。英语与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植 根于两种不同的文化,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 处,某些方面又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先弄清颜 色词在源文化和目标文化中的内涵,再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 这样才能够准确的传递信息。 一、颜色词翻译的对应性 由于人类社会生活有共同之处,汉英民族语言都有共同的 颜色词表示事物特征,这些颜色词出现了形式上的完全对等, 就可以把源语言中的颜色词直接译成目标语言中的颜色词。汉 语中有一些表示事物特征的颜色词可以从英语中找到其对应 的词或者词组:“红旗”-red flag,“红地毯”-red carpet,“红十 字”-red cross,“绿茶”-green tea,“绿叶”-green leaves,“黑板” -blackboard。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汉英的颜色词所指的事 物或概念引起的特殊的联想意义也完全对应,一般来说,亮色 能给人带来欢乐和希望,而暗色调则反之。比如黑色,由于其本 身的黑暗无光给人以阴险毒辣和恐怖的感觉。在英汉语中黑色 都有这种文化内涵。如black list———黑名单即把统治者为进行 政治迫害而开列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名单列为黑名单。它又表示 犯罪、违法,如black market———黑市即违禁货物的交易。 英汉有些颜色词的文化意义有时是对等的,主要包括一些 英语外来词上white collar———白领,green card———绿卡,black humor———黑色幽默,这些均属直译,通过这种方法,不但把英语文化介绍到了中国,而且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但 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些外来词在源文化中蕴涵着特殊的含 义,而这种含义又是目标文化的读者所不太熟悉的,翻译这些 词的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直译加加注法,这样可以既能保留源 文化的意向,又能使目标文化的读者更容易理解。如:在他们分 别的前一天,他送给她一颗红豆。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On the day before their departure, he gave her a red bean, which is a token

英汉语言文化比较期末重点

《英汉语言文化比较》讲义 第1讲语言与文化概述 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y intertwined. (1) 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2) Language is a manifestation of culture. (Culture manifests itself both in patterns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and in forms of activity and behavior.) (3) Language is the stimulus of culture (A flourished languag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2.English speakers are good at abstract thinking while the Chinese are apt to think in terms of images. 3.English speakers prefer analytical thinking while the Chinese prefer comprehensive thinking. 4.English speakers think more in a linear way while the Chinese think more or less in a curving way. 5.According to Whorf hypothesis, “The language that an individual speaks facilitates particular ways of thinking.” 第2讲英汉语发展简史1 1.Based on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形态分类法), English belongs to inflected language (屈折语), while Chinese belongs to isolating language (孤立语). 2.Based on structural classification (结构分类法),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analytic language (分析语). 3.Based on genetic classification (谱系分类法), English belongs to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and Chinese belongs to 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 4.English is a West Germanic (西日耳曼语支) language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Anglo-Frisian dialects brought to Britain by Germanic invaders. 5.English is a phoneme language (表音文字) and Chinese is an ideographic language (表意文字). 6.The first people in England about whose language we have definite knowledge are the Celts. 7.After the Norman Conquest, English entered the period of Middle English. 8.The period from 450 to 1150 is known as Old English. From 1150 to 1500 the language is known as Middle English. The language since 1500 is called Modern English (1500-1700, early Modern English, 1700 until now, later Modern English). 9.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words and English words: a) Letters in English are like strokes in Chinese. b) Morphemes in English are like radicals in Chinese. c) Chinese associative compounds (会意字) are like English compound words. 第3讲英汉语发展简史2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隐喻视角下奥巴马就职演讲辞的分析 2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3 McDonald’s Success 4 关于鲁宾逊的精神分析 5 论《紫色》中的女权主义 6 中美商务谈判的风格差异 7 中英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异同分析 8 An Analysis on the Tree Image on Sethe’s Back in Beloved 9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 10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 11 《吉姆爷》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2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13 继承与颠覆—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模式 14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15 A Tentative Approach To Contemporary American Romance Movies 16 中英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 17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扮演 18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 19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20 中西方家庭观比较研究 21 简爱和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22 英语毕业论文)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报价策略 23 论翻译方法的选择 24 谐音现象促成因素及其启示的研究 25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词汇策略的研究 26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 27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翻译 28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开题报告+论) 29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 30 经典英文电影台词的文体分析 31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 32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33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 34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35 浅析英语无灵句中的汉英认知思维方式差异 36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37 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38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国英语的发展 39 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40 《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重建 41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

浙江大学(2011-2012)学年秋冬学期 《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课程期末论文 姓名祖木热提古丽·牙生学号 3100105234 班级人文1012 成绩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 《中英公益广告的跨文化比较》 摘要:公益广告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为核心,通过媒介以广告的方式引起公众注意并改变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促进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在公益广告设计中,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是公益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受自身民族语言文化的制约与影响,英汉公益广告又各自有风格特点。本文通过英汉广告修辞手法的比较,以期在公益广告理解与翻译中,把握其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英汉公益广告,修辞手法,比较与翻译 一、引言 公益广告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定义为 “ 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到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因此在广告语言里运用修辞是再适合不过了。“从大量的广告作品实例来看,凡属优秀的广告作品,无一不有十分精美的语言文字,修辞格式是语言文字艺术之花,绝大多数语言文字精美的广告作品,又都成功地运用了修辞格式”。公益广告创作者为了能更好地传播主题,达到其说服教育的目的,常常要用一些修辞手段使其语言更加准确、鲜明、生动而且有力。 英汉公益广告中都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赋予广告极强的艺术性。因此在翻译公益广告时既要重视功能性又不可忽视艺术性。失去语言的魅力也就失去了广告的魅力。广告译文能否与原文在语用上等效取决于广告修辞手法的传译。由于这些广告都是基于本民族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形成的,所以传译往往较难。 二、英汉公益广告的修辞手法与翻译 公益广告的真实性与思想性要通过艺术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所以说,广告的艺术性才是广告的灵魂,成功的公益广告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的感染力不仅体现在图片上,语言的感染力也非同小可,其中修辞手法就是赋予公益广告艺术感染的常用方法,因此下文将分别从英语和汉语的公益广告中欣赏修辞与试析翻译公益广告修辞的沿用与转换。 (一)英语公益广告中常见的修辞与翻译 1.头韵,英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它蕴含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整齐美,使得语言声情交融、音义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应用范围,结构特征及审美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这辞格。英语的公益广告中为了达到理想的语音美的效果,会使用头韵修辞手法,如:“Loose Lips Sink Ships.”这是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保密防谍的标语。在翻译这则广告时,欲在译文同样使用头韵的修辞传达原文的语意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处理这句标语时,我们不妨利用汉语中的文化或不同的修辞使译文同时具备功能性与艺术美,如译文“一言不慎,千帆尽沉”中采用汉语的四字格,“祸从口出”中的习语,以及“三思而后言”中仿拟修辞手法的使用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译出原文的语意和美感。 2.脚韵,脚韵也类似汉语中的押尾韵,指词尾音素重复。在英国,男士们都比较绅士,在用完抽水马桶后通常会被期待着将坐垫放下,以表示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谅,所以在有些地方就会有这样一条公益广告,“Please be sweet,put down the seat.”其中采用的就是以/e/音结尾的“sweet”和“seat”。这样一种温馨提示使得男士的举手之劳让女士都能从中受益,使社会更加和谐。在翻译句广告时应将其语音功能放在首位,其次追求其形式美。故此提示语译文“麻烦放下坐垫,谢谢您的关照”中用“麻烦”、“谢谢”礼貌体,以及句式字数上的对应来实现语言的魅力,最终达到公益广告为公众服务的效能。 3.强调,指采用修辞手法(Stylistic Devices)来表现句中相对重要的概念。这种修辞手法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词序或位置、对照或对比、重复、省略、语气、固定句式或结构。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西方国家主张个性张扬,这也使得西方的公益广告中出现强调“you”的作用,如美国一则家喻户晓的以Smoky Bear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淮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学生姓名田雨学号20100501068 指导教师徐静 学院外国语学 院 专业英语师范职称讲师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意义: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颜色的理解也会不同,颜色词汇隐含着许多深层意义,暗示着不同种族对颜色的感受。如果我们不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很难了解每种颜色在不同国家的含义。因此,通过对英汉颜色词汇文化差异的学习,了解英语国家和我们汉语国家对不同颜色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深化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改善我们的语言能力,避免与西方文化相冲突。 研究状况:近年来,颜色词引来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对颜色词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例如,闫文培(2007)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文化及语言对比》一书中通过对比和探讨颜色词在语言表达的中西文化差异,从而得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李凌霞(2007)在《英汉颜色词运用中的文化差异》一文中则强调了英汉颜色词在实际运用中的文化差异,并提出了在实际运用颜色此时要注意的事项。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全文进行简要介绍,回顾国内外学者对颜色词所作的研究,讨论本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二部分,收集资料,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有关颜色词的研究情况进行概括,并分析其中的不足,同时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思路;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首先对汉语和英语基本颜色词的构成进行对比研究,不同的构成方式决定了其文化内涵的不同,然后详细分析中英文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第四部分,旨在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总结全文,说明本文的写作对解释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都会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思路:颜色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限定词,是反映不同文化内涵的一面重要的镜子。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各个领域中交流和发展,准确理解其文化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比较,并剖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英美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从而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进行沟通。 预期的论文撰写进度计划: 1.2013年10月-12月:确定论文题目 2.2013年12月-2014年1月:提交初步论文提纲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查询情况 3.2014年1月15日-3月20日:完成第一稿,指导教师审阅 4.2014年3月21日-4月5日:完成第二稿,指导教师审阅 5.2014年4月6日-5月:完成第三稿,指导教师审阅 6.2014年5月中旬:继续修改论文直至定稿 7.2014年5月底:上交论文终稿及相关表格,进行教研室、院级论文答辩

英汉新词对比与翻译

曲阜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研究生姓名:姚彩云 学科专业:英语笔译 任课教师姓名:孙红梅教授

目录 1.0 引言 (1) 2.0新词语的内涵及产生 (1) 2.1 新词语的内涵 (1) 2.2新词语的产生 (2) 3.0英汉新词的产生途径比较 (3) 3.1构词法 (3) 3.2 吸收外来词汇 (4) 3.3 旧词新义法 (5) 4.0 英汉新词语的翻译............................................................ . (5) 4.1 英语新词语的翻译 (6) 4.2汉语新词语的翻译 (6) 5.0 结语 (7) 参考文献 (7)

英汉新词对比与翻译 学生姓名:姚彩云 任课教师姓名:孙洪梅 【摘要】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词汇是语言发展中最活跃、最敏感,同时也最具时代 意义的要素。新词新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而不断出现。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新词语的产生途径与构词特点, 发现英汉新词语在构词特点上大同小异, 既有 明显的共性, 同时也有差异。 【关键词】新词新语;英汉对比;翻译 【Abstract】Language develops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changes, vocabulary, the basic meaning unit,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and reflects the changes of society. The appearance of new words is the resul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ew things.This paper attempts to point out, by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expansion of English-Chinese new words and their features of word-formation, that the similarities are greater than the difference in terms of features of new word form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Key words】Neologism;Contra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1.引言 语言一直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都会,出现一 些反映当时事物与现象的词语,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得到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当发现新的事物,遇到新的问题,总结新的经验和产 生新的想法的时候,人们开始认识到现存的词汇很难满足表达的需要。因此, 新词新语便应运而生了。这些新词新语对语言来说就像强壮的新树枝,它们正 向人们的交流语言注入新的血液,让人们以新的眼光看待语言。语言是一个开 放的系统,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和变化,是反映社会变迁的晴雨表。 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语言各要素中,词汇又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具代表性、 最具开放性、同时也最具时代意义的要素。新词新语的不断涌现就充分显示了 这一特点。本文结合日常所见的例子,简析如何避免在新词新语翻译过程中误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