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94于Ad+Hoc网络的改进型TDMA动态时隙分配算法

94于Ad+Hoc网络的改进型TDMA动态时隙分配算法

94于Ad+Hoc网络的改进型TDMA动态时隙分配算法
94于Ad+Hoc网络的改进型TDMA动态时隙分配算法

聂建曩许勇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金娟崔苗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擒要】文章针对Ad—Hoc网络多址接入协议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型EP—TDMA算法。首先具体描述了该算法.然后分析了其竞争机制。仿真表明.该算法的时隙利用率高,端到端的时延低,能根据节点的需求更加合理地分配时隙,更适合业务量不均衡的AdHoc网络。

【关t词】AdHoc网络TDMA时隙分配

1引言

移动AdHoc网络是一种无固定基础设施、分布式、多跳无线网络.在军事通信、应急通信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移动AdHoc网络的分布式和自组织特性使信道接入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有效使用有限的无线信道带宽,对AdHoc网络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1】。

按照帧结构不同,TDMA协议分为三类:一是固定分配调度算法障1.该类算法为每个节点静态地分配一个固定的传输时间.有公平性和控制开销小的特性,但可拓展性差。信道利用率不高;二是动态分配调度算法13】,该类算法使用分布式传输时间来安排。信道利用率高,拓展性强。但预留信息交换时间的收敛速度会影响协议的开销:三是固定与动态结合调度算法【4】.时隙既被固定分配给节点.又可在不干扰该时隙使用节点传输的情况下允许其他节点对该时隙进行竞争。且有最差性能保障,还能有效使用时隙。

文献【4】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TDMA的无冲突动态时隙分收稿日期:2008年8,q19日

责任编辑:林菊jasmine.1in@126.com>>>配PJDMA算法。该算法避免了在节点密度较大时各节点请求的时隙易发生重叠概率较大的情形.让竞争节点自主决定使用哪些时隙,不需邻节点来决定时隙的分配。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考虑业务不均衡的情况。每个节点都按照优先级中所处的级别。尽最大可能”地占用时隙,没有考虑自身业务的需要。不能有效地利用时隙。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EP__TDMA算法,以提高系统时隙利用率为目标。通过对控制帧结构的修改,增加时隙竞争的信息。为不均衡业务提供了更好的时隙分配方案。具有公平的时延和良好的数据发送成功率。

2EPJDMA协议

2.1算法描述

假定网络中有^,个节点,节点具有相同的优先级表。活跃节点可以竞争2跳内的非活跃节点和2跳外节点的时隙.通过CIaim和ResDonse阶段的信息来判定节点是否需要参与竞争.在竞争到的时隙中标示。T。。并在Info阶段发送。、

秒幻通信

—1确蟊丽ij

万方数据

-设计与实现k

一种应用于^d

Hoc网络的改进型TD姒动态时隙分配算法

2.2帧结构

帧结构由Claim子帧、Response子帧及.1nfo子帧组成。

各子帧可分为/v.个子时隙,从侄4~编号,分别对应1到^,号节

点。并称第/号节点为第/号Info时隙的主节点(1≤/≤,v)。帧结构如图1所示:

Claim

Response

nformation

图1帧结构2.3动态时隙分配过程

(1)Claim阶段

活跃节点在Claim阶段发送一个Claim分组,分组格式如图2所示。Claim分组包括本地节点号、广播节点号和竞争参与标志。设一个Info时隙能发膏个数据分组.节点在每一帧的开始判断缓冲队列中等待发送的分组数,分组数大于k的节点则将。竞争参与标志”字段置1。反之置0。

0I表示只需只用本节点主时隙不需竞争其他时隙.

1t表示除本节点主时隙之井还需竞争其他时隙来侍譬置量

图2Claim分组格式

(2)Response阶段

Response分组为Claim阶段接收到的各个Claim分组的组合.其格式如图3所示。因此,在Response阶段后,各个节点便知其竞争节点及可供竞争的Info时隙,还可根据。竞争参与标志”的内容知道竞争节点中那些只需它本身的主时隙。只需主时隙节点不竞争额外时隙。

(3)时隙竞争过程

时隙竞争过程是对优先级表的查找过程。优先级表以一种高度随机的方式产生,表中每行和每列的元素值均不同,且主节点的优先级总是最高。该表可以避免冲突和不公平竞争的现象MI。节点已经知道是哪些竞争者,并知道有哪些备

选时隙。通过优先级表和竞争标示位.节点可知哪些时隙可以占用.则将该时隙标示为。T”(发送)。可靠广播要求2跳内同一时刻最多只有一个节点发送信息陋】。因此.节点不能竞争2跳内活跃节点的时隙,但可竞争2跳内非活跃节点

时隙。节点在收到Response分组后,综合得到节点的活跃信息以及是否参与竞争额外时隙的信息。竞争过程中.优先

权次低的节点a如果发现比自己优先权高的节点b并不需要参与竞争额外时隙,.贝lJa可相应地占用原来会被b占用的空闲时隙。竞争结束后.活跃节点获得在Info阶段可发送的时隙表.并在对应时隙中标示。T”。

(4)Info阶段

该阶段为信息发送阶段。活跃节点在标示为。T”的时隙中按序发送数据包,在其他时隙中接收数据。下一帧开始,网络中的各节点又从Claim阶段开始重复运行。

EP—TDMA算法竞争机制分析

本文给出了一种业务不均衡的多跳网络拓扑结构。如图

4所示。其优先级表如表1所示。假设某一时刻有活跃节点

1、2、3、4、7、9;对于节点2来说.活跃节点均为其2跳

范围内的节点.是它的竞争者,节点2可竞争的时隙有不活跃节点5、6、8。假定,节点2、7业务量小,只需一个Info时隙就能完成数据传输,节点1、3、4、9业务量大,需竞争额外时隙来完成数据传输。

Nodel

Node1

吣Nod叫e

dc。Nmo眦de

2一l。

NodeN

NodeN

IType|SA

DA

Busy—IDCompete

ID

Busy—IDCompete—ID

4bit

8bit

8bit

1b计

1bit

Ib什

bif

1bIt

1b计

图3

Response分组格式

EE黼

图4拓扑结构

≤<<责任编辑:林菊jasmine.1in@126.com

万方数据

一种应用于AdHoc网络的改进型T蹦^动态时隙分配算法一设计与实现L

表1优先级分配表

Ⅶ隙

窳.123456789

l10574l3286

’7105l29364

皇3610587421

..8931056l47

‘l269104875

64l269l0738

54l暑72lO93

86783419102

92347685l10

在Claim和Response阶段后,活跃节点获得的信息结果如表2所示。活跃节点竞争时隙过程如下(限于篇幅只对节点2进行分析):

在EP__TDMA算法中,节点2在Claim阶段只需主日寸隙,尽管其优先级高,但不竞争额外时隙。在P-TDMA算法中。节点2按竞争算法。尽最大可能”进行时隙占用。通过竞争获得主时隙2和时隙6。两种算法的时隙分配如表3所示。

表2活跃节点信息结果

邻节点信息结果

节矗l五4、7、&9111011110000100011节点21.3、‘511101111000010∞11节点32、511101l110000000000节点‘1’2、611101111∞0010

∞1l节点T1、8li1011110000100011节直91、8111011110000100011

表3活跃节点时隙占用表

P.TDI、IA竞争结果(时t)EP_TDI%L&竞争结果(_}豫)节点111、8

节点:2、62

节点’3、5、73、5、6、7

节点444

节点。4、77

节点995、6’9

由表3可知。P-TDMA协议中.在可供竞争的时隙中,节点2、7由于在活跃节点中处于高优先级.竞争得到了额外的时隙,各浪费了1个时隙;节点1.9由于在活跃节点中处于较低优先级.无法竞争到额外时隙。优先级别的差异造成责任编辑:林菊jasmine.1in@126.corn>>>业务量小的节点反而竞争得到额外时隙,造成浪费,而业务量大的节点却只有主时隙可以使用。EP』DMA协议中.由于业务量小的节点2、7在claim阶段不需要额外时隙。其他优先级别次高的节点则可竞争原本节点2、7可竞争到的时隙,时隙得到了更好利用。

以上可知,P—TDMA算法共使甩了10个时隙。但有2个时隙浪费;EP_TDMA算法共使用了12个时隙,没有时隙浪费。因此。当网络规模更大、业务更不均衡的情况下。EP._丁DMA的时隙利用率要比P』DMA更优越。

4EP—TDMA和P-_TDMA及TDMA协议性能仿真与分析

文中采用OPNET软件进行仿真。仿真时间为600s。仿真中各节点数据流产生概率为泊松分布【5】。仿真拓扑如图5所示。协议中.设定控制时隙长度为2ms。信息时隙长度为8ms。由F/P=2?N+2?N+8?/性12?N(ms)可计算出.TDMA一帧所需时间为128ms.称为TDMA的饱和传输容量;EP_TDMA和P_TDMA一帧所需时间为192ms.称为EP—TDMA和P_TDMA的饱和传输容量。仿真中对比了报文的发送成功率和端到端的时延方面的性能。仿真结果如图6和7所示。

由图6可知,当报文的间隔为0.218,此时数据业务小于协议的饱和传输容量,协议发送成功率均为100%.都能将数据成功发出去。当业务量均超协议饱和容量时(间隔为O.12s).EP』DMA成功率约为90%,P—TDMA成功率约为87%,TDMA成功率约为79%,EP_TDMA的发送成功率最高。由图7可知。当业务量小时,协议的端到端时延都很小;当业务量均超协议饱和量时(间隔为0.12s),EP』DMA时延最小;PJDMA其次,TDMA时延最差。

由仿真可知,如果某个时刻活跃节点的业务量均较大,除了本节点的主时隙外都需竞争额外的时隙.此时EP一丁DMA的性能和P—TDMA相同。也就是说.即使在最差的情况下,EP—TDMA在时隙利用率和时延等方面的性能至少能够达到P—TDMA的水平。而当各活跃节点的业务量不均匀和网络规模较大时,EP—TDMA的性能将优于

秒b通信

——砧西而百l雨ID

万方数据

j设计与实现k一种应用-PadHoc罔络的改进型TD姒动态时隙分配算法圈5仿真拓扑结构

图6报文发送成功率

圈7端到端时延

秒勋通信

2008年lO,SJ(下l

P—TDMA的水平。

5总结

本文针对网络中业务量需求不均衡,在一种基于固定

TDMA的动态时隙算法上.通过改进协议的帧结构和时隙的

竞争方式,提出了一种新型时隙分配策略。竞争机制分析和

仿真结果都表明该算法的时隙利用率高,端到端的时延低。

能根据节点的需求更合理地分配时隙。

【1】陈林星,曾曦,曹毅.移动AdHoc网络一自组织分组无

线网络技术f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FCCRulesandRegulations【S】.Partl5.247and

15.249.Ocrober1997.

【3】CZHU,MCORSON.AFiVCPhaseReservationProtocol

(FPRP)forMobileAdHocNetworks[C】.Proc.

IEEEINFOCOM’98,SanFranciSCO,CA,Mar./Apr1998,

1:322-331.

【4]彭革新,谢胜利,陈彩云.一种基于固定TDMA的无冲突动

态时隙算法【J】.信息安全与保密,2005(11):115-120.

【5】陈敏.OPNET网络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聂建耀: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

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

为自组织网络。

许勇: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

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副教

授。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网络与网络

安全,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等。

<<<责任编辑:林菊jasmine.Iin@1

26.com

万方数据

操作系统实验四实验报告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操作系统实验四 【实验题目】: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这次实验,加深对动态分区分配算法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的实现方法。 【实验内容及要求】 问题描述: 设计程序模拟四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的工作过程。假设内存中空闲分区个数为n,空闲分区大小分别为P1, … ,P n,在动态分区分配过程中需要分配的进程个数为m(m≤n),它们需要的分区大小分别为S1, … ,S m,分别利用四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将m个进程放入n个空闲分区,给出进程在空闲分区中的分配情况。 程序要求: 1)利用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四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模拟分区分配过程。 2)模拟四种算法的分区分配过程,给出每种算法进程在空闲分区中的分配情况。 3)输入:空闲分区个数n,空闲分区大小P1, … ,P n,进程个数m,进程需要的分区大小S1, … ,S m。

4)输出: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最终内存空闲分区的分配情况。 实现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10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work_num; int zone_num; struct Data{ int data; char name; }; Data *d=new Data[max]; struct Table{ int data; char array[max]; int length; };

分区分配算法的实现

分区分配算法的实现 实验要求: ?分区空闲表要表示出分区号、始址、大小 ?作业序列能够动态输入 ?内存不足,必须有提示功能 ?总结收获体会及对该题解的改进意见和见解 (红色字体为再修改处)

源代码: /********************操作系统实验四:首次适应(first fit)算法的分区分配算法*******************/ #include void main() { int m,n,i,j,j0,k,k0,A[30][3],B[30]; printf("请输入空闲分区块数:"); scanf("%d",&m); printf("\t分区号\t\t大小\t\t起始地址\n"); for(i=0;i

} } } printf("\n---------首次适应算法按地址从小到大排列后空闲区---------\n"); printf("\t分区号\t\t大小\t\t起始地址\n"); for(i=0;i

最简单的神经网络算法

最简单的人工神经网络实现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是模拟人的神经网络的一种算法. 该算法像人一样,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学会它所能表达的任何东西. 该算法在模拟人类抽象思维方面较传统的算法具有优势,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声音识别方面已经有成熟的运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人工神经网络和传统算法的差别所在(等会也要实现): 假设要解决这个问题: 写一个程序,判断0, 1, 2, 3 ... 9 这10个数的奇偶性 1. 如果是传统算法,则是模拟人的逻辑思维,对这个问题进行形式化和逻辑化: if (input 模 2 == 零) { input 是偶数 } else { input 是奇数 } 2. 如果是ANN算法,则要提供一组正确的数据对处理这个问题的神经网络ANN进行训练: 未进行训练的神经网络,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什么都不懂。这个时候, 你要教他0 是偶数,1是奇数...., 教完之后问ANN懂了没有,懂了则停止训练(网络已经形成),不懂则继续训练. while (1) { 训练;

if (测试通过) { 跳出循环; } } 训练完之后,这个ANN以后便能够正确处理奇偶性判断的问题了. 处理上面这个问题,只需要模拟一个神经元即可,再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多个神经元,再再复杂,需要多层多神经元的配合来实现(以后再研究) 下面是实现: [cpp]view plaincopyprint? 1. /***************************************** 2. * 感知器判断数字奇偶性 3. * 4. * 关键点,阈值应该怎么定? 5. ****************************************/ 6. #include 7. #include 8. #include 9. 10. 11. int M[10]; /** 权值 **/ 12. int X[10] = {1, 2, 3, 4, 5, 6, 7, 8, 9, 10}; /** 输入向量 **/ 13. int Y[10] = {1, 0, 1, 0, 1, 0, 1, 0, 1, 0}; /** 理想输出向量, 0 表示奇数, 1表示偶 数 **/ 14. int O[10]; /** 保存输出向量 **/ 15. int ST = 52; /** 阈值 **/ 16. 17. 18.

操作系统实验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2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报告日期:2016-6-15 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5k 10k 14k 26k 32k 512k 实验2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一、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内存动态分区分配模拟程序,模拟内存的分配和回收的完整过程。 二、实验目的 一个好的计算机系统不仅要有一个足够容量的、存取速度高的、稳定可靠的主存储器,而且要能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这些存储空间。当用户提出申请存储器空间时,存储管理必须根据申请者的要求,按一定的策略分析主存空间的使用情况,找出足够的空闲区域分配给申请者。当作业撤离或主动归还主存资源时,则存储管理要收回作业占用的主存空间或归还部分主存空间。主存的分配和回收的实现与主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有关的,通过本实验帮助学生理 解在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应怎样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三、实验原理 模拟在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最先适应算法实现主存分配和回收。 (1)可变分区方式是按作业需要的主存空间大小来分割分区的。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查看是否有足够的空闲空间,若有,则按需要量分割一个分区分配给该作业;若无,则作业不能装入。随着作业的装入、撤离,主存空间被分成许多个分区,有的分区被作业占用,而有的分区是空闲的。例如: 为了说明哪些区是空闲的,可以用来装入新作业,必须要有一张空闲区说明表,格式如下: 第一栏 第二栏 其中,起址——指出一个空闲区的主存起始地址。 长度——指出从起始地址开始的一个连续空闲的长度。 状态——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未分配”状态,指出对应的由起址指出的某个长度的区域是空闲区。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算法的模拟

一、设计任务 完成存储器动态分区分配算法的模拟实现。 二、设计思想 在对数据结构有一定掌握程度的情况下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来描述存储空间,实现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分配功能,应该选择最合适的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后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实现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回收算法,在这些存储管理中间必然会有碎片的产生,当碎片产生时,进行碎片的拼接,等等相关的内容。 三、预期目的 让我们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如何组织,操作系统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系统资源,用户如何通过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打交道。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在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的其它各类操作系统,并懂得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建立自己的应用系统。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对于训练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熟悉上机操作和程序调试技术都有重要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排错能力。 四、设计方案 首先是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例如数据结构,计算方法,组成原理以及操作系统等。在这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用语言的形式从函数,数据结构原代码,原程序等方面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该设计就是要达到对各个细节的问题的解决将各个数据块连接起来,最终达到存储器动态分区分配算法的模拟实现。 五、数据结构 1.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来描述存储空间: 1)对于未分配出去的部分,用空闲分区链表来描述。 struct freeList { int startAddress; /* 分区起始地址 */ int size; /* 分区大小 */ struct freeList *next; /* 分区链表指针 */ }

struct usedList { int startAddress; /* 分区起始地址 */ int jobID; /* 分区中存放作业ID */ struct usedList *next; /* 分区链表指针 */ } 3)将作业组织成链表。 struct jobList { int id; /* 作业ID */ int size; /* 作业大小(需要的存储空间大小)*/ int status; /* 作业状态 0 : new job ,1 : in the memory , 2 : finished . */ struct jobList *next; /* 作业链表指针 */ } 以上将存储空间分为空闲可占用两部分,在usedlist中设jobID而不设size,可以在不增加空间复杂度(与freelist相比)的同时更方便的实现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从后面的一些函数的实现上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尽管设置joblist增加了空间复杂度,但它的存在,使得该程序可以方便的直接利用D盘中的JOB文件。该文件可以认为是一个和其他进程共享的资源。通过这个文件,其他进程写入数据供读取。这中思想在操作系统设计中体现的很多。 2.实现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分配功能,选择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后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 基本原理分析: 1) Best fit :将空闲分区按大小从小到大排序,从头找到大小合适的分区。 2) Worst fit:将空闲分区按大小从大到小排序,从头找到大小合适的分区。 3) First fit :将空闲分区按起始地址大小从小到大排序,…… 4) Last fit :将空闲分区按起始地址大小从大到小排序,…… 由此,可将空闲分区先做合适的排序后用对应的适应算法给作业分配存储空间。排序函数 order(bySize为零则按分区大小排序,否则按分区起始地址;inc为零从小到大排序,否则从大到小排序;通过empty指针返回结果)。 void order(struct freeList **empty,int bySize,int inc) {

动态分区分配方式模拟

使用动态分区分配方式的模拟 1内容 (1)用C语言分别实现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的动态分区分配过程alloc( )和回收过程free( )。其中,空闲分区通过空闲分区链来管理:在进行内存分配时,系统优先使用空闲区低端的空间。 (2)假设初始状态下,可用的内存空间为640KB,并有下列的请求序列:?作业1申请130KB。 ?作业2申请60KB。 ?作业3申请100KB。 ?作业2释放60KB。 ?作业4申请200KB。 ?作业3释放100KB。 ?作业1释放130KB。 ?作业5申请140KB。 ?作业6申请60KB。 ?作业7申请50KB。 ?作业6释放60KB。 请分别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对内存块进行分配和回收,要求每次分配和回收后显示出空闲分区链的情况。 2、示例程序: //Tittle: 使用动态分区算法的模拟 //author: XuYongzhen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struct DuLNode{ struct DuLNode *prior; struct DuLNode *next; int address; int jsize; int jnumber;//显示分区被那个作业占用,显示零则为空闲分区; }DuLNode,*DuLinkList ; void CreatList(DuLinkList &L){ DuLinkList p=(DuLinkList)malloc(sizeof(DuLNode)); L->next=p; L->jnumber=100;//为释放头结点后面的结点空间做统一化处理 p->prior=L; p->next=NULL; p->jsize=600; p->address=0; p->jnumber=0;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资料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一实验内容与要求 内容:动态分区分配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地为之分配内存空间,而在分配时,须按照一定的分配算法,从空闲分区表或空闲分区链中选出一分区分配给该作业。在本实验中运用了三种分配算法,分别是1.首次适应算法,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3.最佳适应算法。 要求:动态分区算法也称为可变分区分配算法,常见的空闲区查找算法有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特别注意分区回收时,相邻空闲分区需要合并。 (1)参考操作系统教材理解这3种分配算法以及回收算法。 (2)实现3种分配算法以及回收算法。 (3)已知作业申请内存和释放内存的序列,给出内存的使用情况。 (4)作业申请内存和释放内存的序列可以存放在文本文件中。 (5)设计简单的交互界面,演示所设计的功能。(可以使用MFC进行界面的设计) (6)可根据自己能力,在完成以上基本要求后,对程序功能进行适当扩充。 二、需求分析 本次实验通过用C语言进行编程并调试、运行,形象地表现出动态分区的分配方式,直观地展现了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对内存的释放和回收方式之间的区别。加深了我们对两种算法优缺点的理解,帮助我们了解一些数据结构和分配算法,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动态分区存储器管理方式及其实现过程的理解。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两种算法对内存的释放和回收空间的表示。 动态分区分配:又称为可变分区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并不事先先将主存划分成一块块的分区,而是在作业进入主存时,根据作业的大小动态地建立分区。并使分区的大小正好适应作业的需要。因此系统中分区的大小是可变的,分区的数

目也是可变的。 分区分配算法: 1.首次适应法: 为作业选择分区时总是按地址从高到低搜索,只要找到可以容纳该作业的空白块,就把该空白块分配给该作业。 特点:优先利用内存中底地址部分的空闲分区 (将所有空闲区,按其地址递增的顺序链接) 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该算法是由首次适应算法演变而成,在为进程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是每次都从第一个空间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至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从中划出一块与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为实现本算法,设置一个全局变量f,来控制循环查找,当f%N==0时,f=0;若查找结束都不能找到一个满足要求的分区,则此次内存分配失败。 3.最佳适应算法: 接到内存申请时,在空闲块表中找到一个不小于请求的最小空块进行分配;为作业选择分区时总是寻找其大小最接近于作业所要求的存储区域。 三、概要设计 动态分区常用的数据结构有空闲分区表和空闲分区链,用来记录内存的使用情况,此题中我采用的是空闲分区链的结构,用链指针将所有的分区链接成一条链,每个分区的结构如下所示: typedef struct freearea//定义一个空闲区说明表结构 { int ID; //分区号 long size; //分区大小 long address; //分区地址 int state; //状态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DuLNode //double linked list { ElemType data; struct DuLNode *prior; //前趋指针 struct DuLNode *next; //后继指针 }DuLNode,*DuLinkList;

实验五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实验五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的数据结构、分配算法,针对不同的分配算法如何实现内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必要时如何实现“紧凑”。 二、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内存动态分区分配模拟程序,分别实现:首次适应、循环首次适应、最佳适应算法,对内存的分配和回收过程,必要时进行“紧凑”。 每次分配和回收后把空闲分区的变化情况以及个进程的申请、释放情况最好以图形方式显示,尽量可能设计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直观显示内存区域经分配、回收、紧凑后的动态变化情况。 实现提示: (1)数据结构 可采用链表表示内存使用情况,链表中的结点可以给出对应的某块内存区域的信息,如:区号、起始地址、大小、使用情况(是否空闲)、所装入的进程名等。可以设置两个链表,一个是空闲分区表,一个是已分配分区表。 可通过菜单的选项来完成进程对内存的申请或释放操作。 (2)内存分配 选择分配算法,根据进程申请的内存空间实施分配,若分配成功,返回所得的内存首地址,并显示调整后的空闲分区表。若没有单个空闲分区满足进程需求,而紧凑后可以满足,则实施紧凑并分配。若紧凑后仍不能满足,则分配失败。(3)内存回收 进程结束后,回收其占有的内存,按内存回收的四种情况进行回收。 (4)排序 无论是分配还是回收,都要按相应的分配算法对空闲分区的组织要求重新排序。 测试用例:某操作系统采用可变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用户区为512K 且始址为0。若分配时采用分配空闲低地址部分的方案,其初始时用户区的512K 空间空闲,对下述申请、释放序列:申请300K,申请100K,释放300K,申请150K,申请30K,申请40K,申请60K,释放30K;运行程序显示两种算法的运行结果: (1)采用首次适应算法,空闲分区中有哪些空闲块(给出始址,大小)? (2)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分区中有哪些空闲块(给出始址,大小)?

实验报告-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马江涛学号: 8000612091 专业班级:计算机软件12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 2014-05-08 实验成绩: 【实验要求】 1、编程实现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的动态分区分配的分配过程和回收过程。其中,空闲分区通过分区链来管理;在进行内存分配时,系统优先使用空闲区低端的空间。 2、假设初始状态下,可用内存空间为640K,并依次有下列请求序列: 1)作业1申请130KB。 2)作业2申请60KB。 3)作业3申请100KB。 4)作业2释放60KB。 5)作业4申请200KB。 6)作业3释放100KB。 7)作业1释放130KB。 8)作业5申请140KB。 9)作业6申请60KB。 10)作业7申请50KB。 11)作业6释放60KB。 请分别用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进行内存块的分配和回收,要求每次分配和回收后显示出空闲内存分区链的情况【可参考后文的实验提示】。 3、上机时认真的进行测试,输入不同的资源分配请求,写出实验结果; 4、具体要求: (1)对你的程序关键代码处进行注释。 (2)给出实验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实验目的】 了解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和分配算法,并进一步加深对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及其实现过程的理解。 【实验思路】 首次适应算法(First-fit):当要分配内存空间时,就查表,在各空闲区中查找满足大小要求的可用块。只要找到第一个足以满足要球的空闲块就停止查找,并把它分配出去;如果该空闲空间与所需空间大小一样,则从空闲表中取消该项;如果还有剩余,则余下的部分仍留在空闲表中,但应修改分区大小和分区始址。 最佳适应算法(Best-fit):当要分配内存空间时,就查找空闲表中满足要求的空闲块,并使得剩余块是最小的。然后把它分配出去,若大小恰好合适,则

操作系统_动态分区分配算法课程设计_java版

湖南文理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实验名称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算法的模拟 成绩 学生姓名曹乐专业计算机 班级、学号 13101 18 同组者姓名 实验日期 12.21 1、实验目的 通过这次实验,加深对动态分区分配算法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和快速适应算法的实现方法。 2、试验内容 问题描述: 设计程序模拟四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的工作过程。假设内存中空闲分区个数为n,空闲分区大小分别为P1, … ,P n,在动态分区分配过程中需要分配的进程个数为m(m≤n),它们需要的分区大小分别为S1, … ,S m,分别利用四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将m个进程放入n个空闲分区,给出进程在空闲分区中的分配情况。 3、程序要求: 1)利用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四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模拟分区分配过程。

2)模拟四种算法的分区分配过程,给出每种算法进程在空闲分区中的分配情况。 3)输入:空闲分区个数n,空闲分区大小P1, … ,P n,进程个数m,进程需要的分区大小S1, … ,S m,算法选择1-首次适应算法,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3-最佳适应算法,4-最坏适应算法,5-快速适应算法。 4、需求分析 (1) 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 算法选择 空闲分区个数 空闲分区大小(KB) 作业个数 作业名称 作业大小(KB) (2) 输出的形式 最终内存空闲分区的分配情况 5、调试分析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练习了用JAVA写系统软件,对OS中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写程序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在设计数据结构时特别犹豫,总想找一个很合适的。但是,后来才知道,关键要多尝试,而空想是没有用的。最后我证实了自己的设计

动态分区分配方式的模拟C语言代码和C代码

实验三使用动态分区分配方式的模拟 1、实验目的 了解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和分配算法,并进一步加深对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及其实现过程的理解。 2、实验内容 (1) 用C语言分别实现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的动态分区分配过程alloc( )和回收过程free( )。其中,空闲分区通过空闲分区链来管理:在进行内存分配时,系统优先使用空闲区低端的空间。 (2) 假设初始状态下,可用的内存空间为640KB,并有下列的请求序列: ?作业1申请130KB。 ?作业2申请60KB。 ?作业3申请100KB。 ?作业2释放60KB。 ?作业4申请200KB。 ?作业3释放100KB。 ?作业1释放130KB。 ?作业5申请140KB。 ?作业6申请60KB。 ?作业7申请50KB。 ?作业6释放60KB。 请分别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对内存块进行分配和回收,要求每次分配和回收后显示出空闲分区链的情况。 程序代码——C语言实现 #include #include struct node //空闲分区链结点的定义 { node *before; node *after; int size; int address; int state; }; node L; struct usenode { usenode *next; int num; int add; int size; }U,*n;

void Init() //空闲分区链的初始化 { node *p; p=(node *)malloc(sizeof(node)); p->before=&L; p->after=NULL; p->size=640; p->address=0; p->state=0; L.after=p; L.before=NULL; L.size=0; U.next=NULL; n=&U; } node *search(int a) { node *p=L.after; if(p==NULL) { printf("没有空闲的区域!"); p=NULL; return p; } else { while(p!=NULL && a>p->size) p=p->after; if(p==NULL) { printf("没有找到合适的空闲空间!"); p=NULL; return p; } else return p; } } void recovery(int a,int b) //内存回收算法 {

循环首次适应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模拟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循环首次适应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模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10204102 姓名:谱 学号: 10204102 指导教师:高小辉 2013年1月11 日

目录 一.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3) 1. 概述 (3) 2.需求分析 (3) 二.实验指导 (4) 1.基本思想 (4) 2.数据结构 (4) 三.运行环境 (6) 四.流程图 (6) 五.循环首次适应算法代码 (5) 六.调试结果 (11) 七、总结 (14) 八.参考文献 (14)

一.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1.概述: 该算法是由首次适应算法演变而成的。在为进程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是每次都从链首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至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从中划出一块的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为实现该算法,应设置一起始查找指针,用于指示下一次起始查询的空闲分区,并采用循环查找方式,即如果最后一个(链尾)空闲分区的大小仍不能满足要求,则返回到第一个空闲分区,比较大小是否满足,找到后,应调整起始查询指针。 2. 需求分析 了解动态分区分配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和分配算法,并进一步加深对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及其实现过程的理解。采用首次适应算法的动态分区分配过程alloc()和回收过程free()。 空闲分区通过空闲分区链表来管理,在进行内存分配时,系统优先使用空闲区低端的空间,即每次分配内存空间是总是从低址部分开始进行循环,找到第一个合适的空间,便按作业所需分配的大小分配给作业。 作业完成时,需要释放作业所占空间,此时要考虑到四种情况: (1)回收区与插入点的前一个空闲分区相邻接。此时将二者合并,修改前一 分区的大小。 (2)回收区与插入点的后一空闲分区相邻接,将二者合并,用回收区的首址 作为新空闲区的首址。 (3)回收区同时与插入点的前后两个空闲分区相邻接,三者合并,使用前一空 闲分区的表项和首址。 (4)回收区单独存在。 二、实验指导 1.基本思想 动态分区是指系统不预先划分固定分区,而是在装入程序的时候划分内存区域,使得为程序分配的分区大小恰好等于该程序的需求量,且分区的个数是动态的。显然动态分区有较大的灵活性,较之固定分区能获得好的内存利用率。 2.数据结构 动态分区管理可以用两种数据结构实现,一种是已分配区表和空闲区表,也就是用预先定义好的系统空间来存放空间分配信息。

人工智能-BP神经网络算法的简单实现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结构及其功能的信息处理系统,能提高人们对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水平。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和交叉学科,它在理论、模型、算法等方面比起以前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至今无根本性的突破,还有很多空白点需要努力探索和研究。 1 人工神经网络研究背景 神经网络的研究包括神经网络基本理论、网络学习算法、网络模型以及网络应用等方面。其中比较热门的一个课题就是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研究。 近年来己研究出许多与神经网络模型相对应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这些算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有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增强学习。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都比较成熟的算法有以下三种: (1) 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ack Propagation,简称BP 算法); (2) 模拟退火算法; (3) 竞争学习算法。 目前为止,在训练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的算法中,BP 算法是最有影响的算法之一。但这种算法存在不少缺点,诸如收敛速度比较慢,或者只求得了局部极小点等等。因此,近年来,国外许多专家对网络算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方法。 主要有: (1) 增加动量法:在网络权值的调整公式中增加一动量项,该动量项对某一时刻的调整起阻尼作用。它可以在误差曲面出现骤然起伏时,减小振荡的趋势,提高网络训练速度; (2) 自适应调节学习率:在训练中自适应地改变学习率,使其该大时增大,该小时减小。使用动态学习率,从而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 (3) 引入陡度因子:为了提高BP 算法的收敛速度,在权值调整进入误差曲面的平坦区时,引入陡度因子,设法压缩神经元的净输入,使权值调整脱离平坦区。 此外,很多国内的学者也做了不少有关网络算法改进方面的研究,并把改进的算法运用到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王晓敏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利用差分进化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能够快速地得到BP 神经网络的权值,提高算法的速度; (2) 董国君等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退火机制的竞争层神经网络学习算法,该算法将竞争层神经网络的串行迭代模式改为随机优化模式,通过采用退火技术避免网络收敛到能量函数的局部极小点,从而得到全局最优值; (3) 赵青提出一种分层遗传算法与BP 算法相结合的前馈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将分层遗传算法引入到前馈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的早期训练中,再用BP 算法对前期训练所得性能较优的网络权值、阈值进行二次训练得到最终结果,该混合学习算法能够较快地收敛到全局最优解;

最新c++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模拟(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c++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模拟(操作系统课程 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时间:6月13日-——6月17日

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说明: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下达给选题学生,装订在设计(论文)首页

1:需求分析 (1)用C语言实现采用首次适应算法的动态分区分配过程alloc()和回收过程free()。其中,空闲分区通过空闲分区链表来管理,在进行内存分配时,系统优先使用空闲区低端的空间。 (2)假设初始状态下,可用的内存空间为640KB,并有下列的请求序列:作业1申请130KB;作业2申请60KB;作业3申请100KB;作业2释放60KB;作业4申请200 KB;作业3释放100 KB;作业1释放 130 KB;作业5申请140 KB;作业6申请60 KB;作业7申请 50KB;作业6释放60 KB。采用首次适应算法进行内存块的分配和回 收,同时显示内存块分配和回收后空闲内存分区链的情况。 2:概要设计 (1)数据结构:作业队列数据结构,用于存储待处理作业;阻塞作业队列数据结构,用于存储阻塞的作业。已分配内存块的双向链表,记录当前系 统已分配的各个内存块;未分配内存块的双向链表,记录系统中剩余的 各个内存块;系统内存分配总情况的结点对象,记录系统中阻塞的作业 总数,已分配的内存块数,剩余的内存块数。 (2)主函数:对作业队列、阻塞队列、已分配内存块链表、未分配内存块链表、系统总内存分配情况结点对象进行初始化,调用分配函数或回收函 数,循环处理11个作业步。 (3)分配函数alloc():首次适应算法检索未分配的内存块链表,若找到合适的内存块,则加以判断,空闲内存块大小减去作业去请求内存块大小小于

存储管理分区分配算法

/*9.3.2 源程序*/ /***pcb.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AX 32767 typedef struct node /*设置分区描述器*/ { int address,size; struct node *next; }RECT; /*函数原型*/ RECT *assignment(RECT *head,int application); void acceptment1(RECT *head,RECT *back1); void acceptment2(RECT *head,RECT *back1) ; int backcheck(RECT *head,RECT *back1); void print(RECT *head); /*变量声明*/ RECT *head,*back,*assign1,*p; int application1,maxblocknum; char way; /*主函数*/ main() { char choose[10]; int check; head=malloc(sizeof(RECT)); /*建立可利用区表的初始状态*/ p=malloc(sizeof(RECT)); head->size=MAX; head->address=0; head->next=p; maxblocknum=1; p->size=MAX; p->address=0; p->next=NULL; print(head); /*输出可利用表初始状态*/ printf("Enter the way(best or first(b/f)\n");/*选择适应策略*/ scanf("%c",&way); do{ printf("Enter the assign or accept(as/ac)\n"); scanf("%s",choose); /*选择分配或回收*/ if(strcmp(choose,"as")==0) /*as为分配*/ { printf("Input application:\n");

一种快速神经网络路径规划算法概要

文章编号 2 2 2 一种快速神经网络路径规划算法α 禹建丽? ∏ √ 孙增圻成久洋之 洛阳工学院应用数学系日本冈山理科大学工学部电子工学科 2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国家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日本冈山理科大学工学部信息工学科 2 摘要本文研究已知障碍物形状和位置环境下的全局路径规划问题给出了一个路径规划算法其能量函数 利用神经网络结构定义根据路径点位于障碍物内外的不同位置选取不同的动态运动方程并针对障碍物的形状设 定各条边的模拟退火初始温度仿真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计算简单收敛速度快能够避免某些局部极值情 况规划的无碰路径达到了最短无碰路径 关键词全局路径规划能量函数神经网络模拟退火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ΦΑΣΤΑΛΓΟΡΙΤΗΜΦΟΡΠΑΤΗΠΛΑΝΝΙΝΓ ΒΑΣΕΔΟΝΝΕΥΡΑΛΝΕΤ? ΟΡΚ ≠ 2 ? ? ≥ 2 ≥ ∏ ΔεπαρτμεντοφΜατηεματιχσ ΛυοψανγΙνστιτυτεοφΤεχηνολογψ Λυοψανγ

ΔεπαρτμεντοφΕλεχτρονιχΕνγινεερινγ ΦαχυλτψοφΕνγινεερινγ ΟκαψαμαΥνι?ερσιτψοφΣχιενχε 2 Ριδαι2χηο 2 ?απαν ΔεπαρτμεντοφΧομπυτερΣχιενχε Τεχηνολογψ ΣτατεΚεψΛαβοφΙντελλιγεντΤεχηνολογψ Σψστεμσ ΤσινγηυαΥνι?ερσιτψ Βει?ινγ ΔεπαρτμεντοφΙνφορματιον ΧομπυτερΕνγινεερινγ ΦαχυλτψοφΕνγινεερινγ ΟκαψαμαΥνι?ερσιτψοφΣχιενχε 2 Ριδαι2χηο 2 ?απαν Αβστραχτ ∏ √ √ √ × ∏ ∏ ∏ ∏ ∏ ∏ 2 ∏ √ × ∏ ∏ ∏ ∏ √ ∏ Κεψωορδσ ∏ ∏ ∏ 1引言Ιντροδυχτιον 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环境先验完全信息的全局路径规划≈ 另一种是基于传感器信息的局部路径规划≈ ?后者环境是未知或者部分未知的全局路径规划已提出的典型方法有可视图法 ! 图搜索法≈ ! 人工势场法等可视图法的优点是可以求得最短路径但缺乏灵活性并且存在组合爆炸问题图搜索法比较灵活机器人的起始点和目标点的改变不会造成连通图的重新构造但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最短路径可视图法和图搜索法适用于多边形障碍物的避障路径规划问题但不适用解决圆形障碍物的避障路径规划问题人工势场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寻找路径点的能量函数的极小值点而使路径避开障碍物但存在局部极小值问题且不适于寻求最短路径≈ 文献≈ 给出的神经网络路径规划算法我们称为原算法引入网络结构和模拟退火等方法计算简单能避免某些局部极值情况且具有并行性及易于从二维空间推广到三维空间等优点对人工势场法给予了较大的改进但在此算法中由于路径点的总能量函数是由碰撞罚函数和距离函数两部分的和构成的而路径点 第卷第期年月机器人ΡΟΒΟΤ? α收稿日期

实验四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实验分析报告及程序

实验四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实验报告及程序

————————————————————————————————作者:————————————————————————————————日期:

实验报告四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班级学号姓名 一、实验目的 动态分区分配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地为之分配内存空间,而在分配时,须按照一定的分配算法,从空闲分区表或空闲分区链中选出一分区分配给该作业。在本实验中运用了四种分配算法,分别是 1.首次适应算法,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3.最坏适应算法4.最佳适应算法。 二、实验环境 普通的计算机一台,编译环境Microsoft Visual C++ 6.0 三、算法思想 1.数据结构 (1)分区开始地址startaddress (2)分区大小size (3)分区状态state 2.功能介绍 (1)首次适应算法 在首次适应算法中,是从已建立好的数组中顺序查找,直至找到第一个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为止,然后再按照作业大小,从该分区中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余下的空间令开辟一块新的地址,大小为原来的大小减去作业大小,若查找结束都不能找到一个满足要求的分区,则此次内存分配失败。 (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该算法是由首次适应算法演变而成,在为进程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是每次都从第一个空间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至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从中划出一块与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为实现本算法,设置一个全局变量f,来控制循环查找,当f%N==0时,f=0;若查找结束都不能找到一个满足要求的分区,则此次内存分配失败。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 吕 霆 计算机10-01班 设计题目 学 号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第一章课程设计概述 1.1 设计任务: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 1.2 设计要求 建立描述内存分配状况的数据结构; 建立描述进程的数据结构; 使用两种方式产生进程:(a)自动产生,(b)手工输入; 在屏幕上显示内存的分配状况、每个进程的执行情况; 建立分区的分配与回收算法,支持紧凑算法; 时间的流逝可用下面几种方法模拟:(a)按键盘,每按一次可认为过一个时间单位; (b) 响应WM_TIMER; 将一批进程的执行情况存入磁盘文件,以后可以读出并重放; 支持算法: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1.3 设计目的 旨在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动态分区管理方面的知识. 第二章原理及算法描述 2.1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原理 首次适应算法 * 算法概述:分配内存时,从链首开始顺序查找,找到满足的空闲分区则划出空间分配,余下的空闲空间仍保留在空闲链表中 * 实现方法:分配时从数组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若符合条件则将该元素减去对应作业的值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 算法概述:由首次适应算法演变,只是每次分配改为由上一次找到的空闲分区开始查找 * 实现方法:在首次适应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值用于记录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位置 最佳适应算法 * 算法概述:每次为作业分配内存时,总是把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分区

分配给作业 * 实现方法:我们决定每次分配先把空闲分区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将第一个匹配分区分配给作业 最坏适应算法 * 算法概述:每次为作业分配内存时,总是挑选一个最大的空闲分区分割给作业使用 * 实现方法:算法与最佳适应算法几乎相同,仅在排序时把空闲分区表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所以未作详细注释 回收分区 当进程运行完毕释放内存时,系统根据回收区的首址,从空闲区链(表)中找到相应的插入点,此时可能出现以下四种情况之一; 1)回收区与插入点的前一个空闲分区F1相邻接,此时应将回收区与插入点的前一分 区合并,不必为回收区分配新表项,而只需修改其前一分区F1的大小. 2)回收分区与插入点的后一空闲分区F2相邻接,此时也可将两分区合并,形成新的 空闲分区,但用回收区的首址作为新空闲区的首址,大小为两者之和. 3)回收区同时与插入点的前,后两个分区邻接,此时将三个分区合并,使用F1的表项 和F1的首址,取消F2的表项,大小为三者之和. 4)回收区既不与F1相邻接,又不与F2邻接.这时应为回收区单独建立一新表项,填 写回收区的首址和大小,并根据其首址插入到空闲链中的适当位置. 紧凑算法 通过移动内存中的作业的位置,以把原来多个分散的小分区拼接成一个大分区的方法. 第三章开发环境 此程序是本人利用c++语言在vs2012的开发环境中实现的 第四章程序实现--数据结构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ofstream stream;//输出流对象 int ary1[20][4];//内存分配状态 int ary2[20][3];//空闲分区状态 int ary3[10];//进程分配状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