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关计算机审计风险论文

有关计算机审计风险论文

有关计算机审计风险论文
有关计算机审计风险论文

有关计算机审计风险论文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

计算机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分支,审计的目的和职能与传统审计相比没有本质区别,同样是执行经济监督的职能。随着计算机审计在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审计对象和内容、审计技术和方法改变的同时,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因此分析及其应对措施是当前审

计人员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但在审计内容、审计轨迹、审计技术等方面与传统的手工审

计有很大的不同。

就计算机审计的定义而言,目前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计算机审计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审计人员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的审计;二是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

的审计。据此内容,我们可将计算机审计活动设定为:⑴审计人员利用手工审计方法和技

术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的审计,即绕过计算机审计;⑵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审计方

法和技术对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的审计,即利用计算机审计;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审

计方法和技术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所进行的审计,即通过计算机审计。但从发展趋势

来看,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审计工作量的不断增加,绕过计

算机审计和利用计算机审计将会变得越来越不适用,通过计算机审计必将是计算机审计发

展的方向。据此,我们可以将计算机审计风险理解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

审计人员在利用计算机对被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

能性。

一、计算机审计固有风险成因分析

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的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计算机的固有风险是计算机会计系统自身带来的

风险,审计人员只能评估此风险而不能左右和控制,它的具体表现为:

1.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保密性差。由于网络自身的一些缺陷,使得网络审计在安全性

能上受到极大的挑战。一是人为篡改或破坏数据。在信息化环境下,数据的电子化并以

磁性介质为主要存储载体,这使舞弊者或破坏者对数据进行非法修改和删除且不留下审计

线索成为可能,这对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提出了挑战,给审计监督带来了风险。二

是病毒感染易使数据丢失。计算机易感染病毒的脆弱性使审计数据的丢失现象经常发生,

从而使出现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增大。三是黑客入侵导致信息泄露。网络的一大特点就是信

息资源的共享性,即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口令使用其他用户的信息资源。这使得一些计算机

黑客为了获取重要的商业秘密,经常利用IP地址进行欺骗,攻击网络系统,进行目标系

统的窃取或破坏数据。这使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的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在保密性方面效

果较差。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多样性导致审计取证困难。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几百种,这

些软件基本上符合财政部颁发的《会计核算标准基本功能规范》。但其功能模块的划分、

数据库文件的设置、数据处理系统的复杂性、文件记录和系统操作的非规范化,都增加了

审计的难度。尤其是用户单位在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时,一要考虑保密程度要高,二要考

虑自身管理的需要。这都限制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证据

时十分棘手,极大地增加了审计工作量。

3.会计电算化中审计软件的不完善。一是会计电算化中审计软件种类少。目前我国在

审计软件的开发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各大软件公司在审计软件的研制与开发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很有限。二是审计软件和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标准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

执行。中国软件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曾发布了中国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

98-001号,其目的就是为了有助于不同的财务软件之间的交流,便于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适应用户的特殊要求,为二次开发提供数据接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标准并没有

得到很好的落实。各软件开发商以保护数据安全为借口,将数据进行层层保护,使得会计

软件与审计软件的数据交换越来越难,这给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审计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

二、计算机审计检查风险成因分析

1.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审计、计算机、网络的综合知识。信息化环境下的内

部审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审计;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手

段进行辅助审计。对会计核算系统的审计不仅包括对会计软件模式的审计,而且还包括系

统的安全性、合法性审计及系统是否保留审计线索的功能评价。这些都要求内部审计人员

具有综合的素质,即既要懂计算机知识,又要精通审计理论,而且还要熟悉电算化审计软

件的开发和设计过程,只有这样的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对会计核算系统作出正确的评价。然而,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复合型的高级审计人才不足,导致审计人员

对会计核算系统审计时常常作出错误的职业判断,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更多的检查风险。

2. 会计软件的更新换代,增加了历史文件提取的难度。会计软件的更新换代。增

加了历史文件难以提取的可能性。对账户或交易的重大实质性测试往往离不开企业的历

史数据。由于软件版本的更新,所以从往年账簿里提取这些历史数据,就迫使审计人员

不得不从浩如烟海的文档中历史数据。这不仅降低了审计效率,而且带来了更多的检查风险。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哪一家软件公司会和盘托出其软件设计过程、程序文件和数据

结构。相反,他们为了维护公司利益,保守其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只会采用愈来愈严格

的防范与保密措施,这更增大了审计取证的困难。

《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及防范》

[摘要]在全球信息化进程日益加深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辅助审计作为信息化环境下的一种崭新的审计方式应运而生。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给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巨大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从而也相应

地提高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审计难度和审计风险。文章论述了计算机辅助审计下可能存在

的一些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风险防范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计算机对审计的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计算机在给审计带来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只有做好

审计风险的防范,才能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

一、审计风险的主要研究模型分析

1、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分析

长期以来,审计职业界一直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IR×控制风

险CIZ×检查风险Dlk,并要求根据该模型来计划和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以最终将审

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该模型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

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

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

从理论上看,该模型不存在明显的不妥,但在长期的实务操作中却面临很大的问题和

困难:第一,直接设定固有风险为100%。第二,评估控制风险不认真,有走过场的嫌疑,实务中控制风险CR评估为最高时只要求记结论,不记理由,问题很大。第三,原先将

“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和“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单独作为两个准则,使了解被审计单

位情况没有跟风险评估有机结合,使了解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被重视。第四,原风险模

型侧重于指引认定层次的实质性审计测试工作,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应

对重视不够,导致实质性测试没有目的性、方向感和针对性,进而必然会影响对认定层次

重大错报的检查效果。第五,没有抓住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关键点”。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的新风险模型

由于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在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方面存在问题,国际准则以

及我国审计相关准则都进行了修订。原审计准则规定:审计风险倡导以客户风险为导向,

但实际未落实。新审计准则规定:以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强调重大错报

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程序并重。也就是说,新风险准则和风险模型以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

错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总审计风险至可接受低水平为目标的最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的新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RMM×检查风险DR。

其审计风险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财务报表层次,二是交易、账户和列报与披露的认定层次。审计实务中,新审计风险模型下的风险评估包括三个阶段:了解客户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评估报表层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针对报表层重大错报风险,制

定“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认定层重大错报风险,展开“进一步审计程序”,具体包括:

实施控制测试,再评估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其目的是为了降低认定

层的检查风险。应该看到,新审计风险模型与原审计风险模型相比有显著的理论进步,对CPA的要求更高、更严、更细。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下的审计风险分析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关键字】:计算机技术审计精准度分享性 【内容摘要】:审计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一环,其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使得计算机在该领域的大规模推广既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又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对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予以分析探讨,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有所启发。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世界,将人类从许多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延伸。许多领域诸如会计、工程量计算、工程清单计价均已基本实现了电算化。审计,作为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一环,其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使得计算机在该领域的大规模推广既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又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计算机审计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清理、验证,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和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对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予以分析探讨,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有所启发。 一、传统审计方法的局限 1,精准度不高。由于审计工作涉及极大量的数据处理,复杂而繁琐。操作人员在长时间的审计工作中稍不注意便会在数据录入、处理等环节出现问题,甚至可能进而引发连锁恶性反应。同时传统审计方式下,即使发现有误,通过人工查询到错误源也是极为困难的工作。 2,数据分享度不高。在传统审计模式下,各个审计单位之间的数据难以得到共享,有利资源也难以得到分享。大量的数据没有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想实现远距离的共享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对于国家的数据汇总和审计数据库的建立都是极为不利的。 3,审计结果效度与信度不高。由于传统审计方法人工计算精度得不到有效保证,复查困难,各个审计单位资源又难以共享,这样的审计结果其说服力的权威性显然不够,效度和信度自然也得不到较高的保障。 二、计算机审计的优势 (一)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精准性 计算机按照既定的程序运行,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远远低于人工处理,同时计算机系统良好的交互模式又使得专业审计人员能对整个审计工程加以监管和控制。计算机能对数据行高速、正确的运算处理使得审计人员能从烦琐枯燥的数据处理中得以解放,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计算机审计的监控当中。如此一来,审计工作效率和精准度都能得到大幅提升。 (二)有助于加强审计工作的管理 如前文所述,传统审计模式下的复查十分困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审计文书、审计档案越来越多,给保管特别是查阅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如果要清楚了解多年前的审计数据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保管过程中审计资料也容易遭到破

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现状与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审计手段已经由传统的手工审计逐渐向计算机审计过渡,开展计算机审计已是我国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拟对我国计算机的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试图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来。 一、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现状 计算机审计是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和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广义的计算机审计,还包括计算机在审计领域中的其他应用。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初步培训培养了一批计算机审计人才。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审计署就如何使用数据采集软件,通过何种渠道采集电子数据,如何将采取到的数据转换为审计所需要的格式,对查询和人机接口等一系列具体工作进行了专门培训。据统计,在全国7万审计人员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通过了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考试,有近千人通过了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已经成长为计算机审计的骨干。 2.审计软件的开发取得了显著进步 由于审计环境和审计工作的不确定性,我国审计软件的开发多年来受到较大的困扰,但近几年来有所突破,取得了显著进步。目前,我国在审计法规检索系统和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已开发了多个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和审计办公自动化系统。。例如,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办公厅和四川省审计厅共同开发的《机关计算机辅助办公系统》。系统有文书起草、审核、签发、收集、分类、归档、查询和按密级管理等功能,该系统已在全国审计机关内推广使用。同时,多种行业审计软件的成功开发和使用,大大提高了行业审计的效率和深度。如近年来在全国审计系统广泛使用的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软件,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软件,银行审计软件,外资审计软件,海关审计软件等等。另外,各种商业化审计软件也百花齐放,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3.初步建立了计算机审计准则和规范 为规范我国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相应的准则和规范。如审计署1996年12月发布了《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9年2月颁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国务院办公厅2001年11月16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

最新收集审计论文题目

最新收集审计论文题目_审计学论文题目124个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以下是学术堂收集整理的124个审计论文题目,供大家选题使用。 1、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2、关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3、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4、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5、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6、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7、民间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8、内部审计在企业的作用 9、企业费用成本审计 10、浅淡经济责任审计 11、浅谈经济责任审计 12、浅谈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3、浅谈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14、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15、审计风险的研究 16、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17、审计职业判断业绩评价 18、审计专业判断研究 19、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20、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21、舞弊性财务报告及其审计研究 22、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23、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24、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25、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26、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7、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28、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29、审计质量控制 30、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31、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33、论审计风险防范 34、论我国的绩效审计 3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 36、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 37、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

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 机数据处理与手工处理有许多不同点,从而产生了新的审计风险,分析研究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无疑对审计电算化的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控制都是很有意义的。 一、风险的特征 (一)固有风险的特征 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具体表现为: 1、电子化会计数据存在被滥用、篡改和丢失的可能性。手工系统中,纸质介质上的信息易于辨认、追溯,而在计算机系统中,由于存贮介质的改变,一旦用户非法透过计算机系统的“防火墙”,极易破坏和修改电子数据,且不留蛛丝马迹。计算机病毒、电源故障、操作失误、程序处理错误和网络传输故障也会造成实际数据与电子账面数据不相符,增加了固有审计风险的可能性。 2、电子数据存在易于减少或消失审计线索的可能性。手工系统中,会计处理的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和经手人签名,审计线索清晰。但在计算机系统中,从原始数据的录入到报表的自动生成,几乎勿需人工干预,传统的审计线索不复存在,为审计师追查审计线索带来了极大困难。 3、原始数据的录入存在错漏的可能性。计算机系统下,大量的记账凭证仍靠人工录入,表面上机制账、证、表的相互平衡可能掩盖了人

工录入的错漏。 (二)控制风险的特征 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交易类别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具体表现为: 1、有意或无意使设置权限密码实现职责分工的约束机制有失效的可能性。手工系统下,通过建立岗位责任中心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在计算机系统下,一是通过划分操作员的责任范围,设置权限和密码实现人员分工;二是通过软件设计划分若干子系统或功能模块设置不同的责任中心。由于权限设置的重叠或跨责任中心越权设置,使这一控制措施有可能形同虚设。 2、网络传输和数据存贮故障或软件的不完善,会计数据出现异常错误的可能性。手工系统下,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而在计算机系统下,这种可能性难以通过有效的内控制度消除,必须靠先进的硬、软件平台以及会计软件本身的自我保护,减少出现异常错误的几率。就多数会计软件看,对数据录入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控制,会计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和连续性控制,软件设计还是比较缜密的。但对集成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级管理软件,数据的共享性和一致性还不尽如人意。另外某些网络平台在实际应用中问题还是不少。 3、会计软件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缺乏实时有效的控制手段。对于企业内部发生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多数软件是通过人工填制记账凭证,从账务系统入口录入到电脑,部分软件虽通过出纳系

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进行的审计,其实质是在原有业务审计的基础上,增加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 两者都同时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们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不仅应具备会计、审计、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相当程度的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在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时,也必须需要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三)计算机审计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与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在推动会计信息系统变革的同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也不断将计算机审计的形式推到更高的阶段。因此,探究计算机审计的发展阶段,应该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为背景加以研究。计算机应用于会计工作以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相应的审计工作也不断变革。 1. 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 电子数据处理阶段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初步结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帮助进行会计数据的计算,数据不能独立,不能离开相应的程序而被其他程序调用,数据库存技术尚未出现.仅是代替人工进行给定一组数据的计算而已。这一阶段是会计电算化的雏形,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处理中的初步涉入。 在这一阶段,由于有电子数据的存在,已经为电子数据处理审计提供了可能性。但是由于计算机处理的范围比较小,审计人员可以完全忽略计算机的存在,直接对打印出来的纸质文档进行审计,因此审计实际上处于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 2. 计算机辅助审计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我国得到大规模普及,计算机处理已经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和用账的问题。会计信息系统的全面计算机化使审计人员认识到了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审计工作已经离不开利用计算机进行的电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审计活动进入计算机辅助审计阶段。但是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审计问题还没有得到重视。 3.信息系统审计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会计电算化逐步走向成熟,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入

会计学-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经济形势已经和过往有所不同,在以前的时代中只有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两种形式的银行。现如今,商业银行迅速发展崛起,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经营模式,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获取经济效益。近年来,使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更加合理、系统,稳定。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其原因。 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的核心,在商业银行的经济发展、稳定经营、健康发展、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潮流下的房地产信贷业务充分显示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发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因此,加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估体系和风险度量的角度,对信用风险定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当前信用风险管理信息。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金融危机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s slightly different. Only the central bank and the investment bank have their own business model, which can make the commercial bank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make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more reasonable and systematic Commercial bank is the core of modern finance, which is developing steadily and healthily. The real estate credit busi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fully shows that the occurrence of bank credit risk is the main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credit risk is also the main risk faced by commercial banks. Therefore, strengthen bank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evaluation system and risk measurement of bank credit risk,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credit risk and puts forward the current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Financial crisis

计算机辅助审计论文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课程论文 题目:电子审计证据获取的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 姓名:王贞学号: 07010527 院(系):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计算机 南京审计学院 2013年12月20 日

电子审计证据获取的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 07010527 07IAEP班王贞 【摘要】随着IT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审计的应用日趋广泛,电子审计证据也应运而生并被推上了审计证据舞台。但电子审计证据的易损性、多态性等特性都给电子审计证据的获取带来了新的风险。目前,对电子审计证据在获取方面的风险控制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因此,本文主要以电子审计证据的特性为切入点,针对它的特性探究电子审计证据的风险,进而针对风险找出风险控制点,就如何降低电子审计证据获取的风险提出控制对策。 【关键词】电子审计证据;证据获取;风险分析;控制对策

The Risk Analysis of Obtaining Electronic Audit Evidence and Control Measures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T, the application of IT auditing is wider increasingly, so the electronic audit evidence comes into being, and is brought to the stage of the audit evidence. But electronic audit evidence has the vulnerability, polymorphism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all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bring the new risks to obtaining the electronic audit evidence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risk controlling of obtaining the electronic audit evidence.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audit evidence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explores the existing risks in obtaining the electronic evidence fo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discovers the risk control points in view of the risks,proposes control measures on how to reduce the risk of obtaining electronic audit evidence. Key words:electronic audit evidence obtain evidence risk analysis control measures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产生及其防范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产生及其防范 □尹占奇 【摘要】近年来,审计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金融、保险、财政、税务等审计主要对象都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和规范化流程建设。在审计信息电子化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传统审计方法和手段,不仅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审计目标要求,而且会加大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则是变革传统审计思路和方法的出路所在。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风险;风险衍生;风险防范 【作者单位】尹占奇,河北亿丰达担保有限公司 一、计算机审计风险的产生 (一)计算机系统审计风险。对于“计算机审计”的含义,有人认为,它是以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为对象进行的审计;也有人认为,它是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为对象进行的审计,并称其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还有人认为,计算机审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技术手段所进行的审计。前两种看法强调计算机审计的对象是电算化信息系统,而不管计算机审计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是电算化的还是人工的,第三种看法正好相反,它强调计算机审计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应是电算化的,而不管计算机审计的对象是电算化信息系统还是手工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审计风险即计算机系统本身对审计造成的风险,是人为所不能控制的。主要发生在初步取证和核实证据环节,具体包括以下两种风险: 1.系统环境风险。系统环境风险是指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所处的环境引起的风险。它分为软件环境风险和硬件环境风险。目前已经通过评审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很多种,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各有千秋。正是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复杂性,使得文件记录和系统操作都缺乏标准和规范,因而产生了系统环境风险。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信息系统的联机实施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化,使会计系统不再是孤立的和独立的,病毒、黑客的入侵随时可以威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2.系统控制风险。所谓系统控制风险是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严密造成的风险。它属于审计的控制风险。在手工记账条件下,内部财务的控制机制完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监督和内部控制的测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监督和控制主要表现为人和机器的双重控制,而且以对机器的控制为主。 (二)财务数据风险。财务数据风险主要发生在数据转换环节,在转换库、计算库、报表库和指标库容易产生风险,如下: 1.电磁性财务数据被篡改的可能。由于审计线索的改变,在电算化系统中可人为篡改数据而不留痕迹。电算化系统数据来源、公式定义、编制结果、打印格式均采用机内文件的形式,如果有人篡改公式,编制失真的财务报表,然后再将篡改的公式等予以复原,这样很难判定报表数据的正确与真实性。传统审计追踪审查已不适用,审计入手点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判断和经验。财务数据风险的产生,使得审计工作或者增加人员,加大工作量,增加审计成本;或者放弃审计项目,审计风险增加。 是在今后的一个阶段利用者对病案工作提出的最朴素的要求。满足这一要求,无疑需要我们改变那种被动服务方式,转向主动服务,深入临床医疗和科研第一线,调查和掌握利用者对病案需要的信息和目的。根据利用需求的不同,创造性地开展编研工作,通过加工整理,使病案信息密度更加集中,准确地提供针对性病案材料,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和加强病案服务,利于工作。 总之,病案资源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加强病案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医院医疗水平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宝贵的原始资料,而且可以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鑫,刘爱民.病历规范化书写与举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刘玲.略论医院管理中的病案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 3.程杰梅.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病案,2008 4.孙永明,闵彤.论病案管理与医疗业务的关系[J].甘肃科技,2003 5.于晓华.从病案的广泛用途谈加强病案质量管理的措施[J].中国病案,2006,7,4:19 6.王捷.浅论新形势下的病案管理[J].西南军医杂志,2006,8,6:106 7.张宏武.浅谈病案质量管理[J].黑龙江医学,2005,11:878 8.谭冬玲,李美娟,洪嘉铭.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谈加强病案质量管理重要性[J].中国医院统计,2003,10,8:172 173 · 822 ·

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文献综述

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计算机为先进的审计工具来执行审计的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它同传统审计在方法和实践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探讨了计算机审计各种理论的发展,并对计算机审计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审计风险审计准则计算机审计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先进的审计工具来执行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的审计方法。我国相关部门曾经对计算机审计作如下描述:“简单地讲,计算机审计包括对计算机管理的数据进行检查和对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进行检查。”根据日本会计检察院计算机中心的观点,计算机审计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审计,包括系统安装、使用成本,系统和数据、硬件和系统环境的审计;二是计算机辅助审计,包括用计算机手段进行传统审计,用计算机建立一个审计数据库,帮助专业部门进行审计。 李学柔和秦荣生编写的《国际审计》中作如下定义:“计算机审计与一般审计一样,同样是执行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其特殊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执行经济业务和会计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即计算机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即计算机作为审计的工具。概括起来说,无论是对计算机进行审计还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都统称为计算机审计。”至于电算化审计与计算机审计在内涵上人们的理解基本相同。 可见,对“计算机审计”一词的理解普遍存在两个方面,即对计算机进行审计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 1 计算机审计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计算机审计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从计算机审计理论到具体的计算机审计技术都有研究。 在计算机审计理论研究方面,傅元略在《会计发展的新领域——Cyber Accounting(计算机网络会计)》中提出了计算机网络会计的概念,以反映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吕博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的基础研究》从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认定分析入手,对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理论以及审计基础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分别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特点、内容和研究方法加以综合论述等。来明敏在《浅谈计算机审计模式》中介绍了可以从国际上借鉴的四种计算机审计模式,分别是绕过计算机审计模式、穿过计算机审计模式、利用计算机审计模式、在线实时(网络)审计模式;并认为应寻找对策,从促进审计人员更新观念、积极应用审计新技术、大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加快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准则的制定、规范会计软件设计,以及加大审计软件开发力度等方面努力,尽快建立新的审计模式,从绕过计算机审计转变为穿过或利用计算机审计,最终建立在线实时审计模式,加快我国审计现代化进程。唐飞兵在《关于构建我国计算机审计理论体系的探讨》中系统地阐述了计算机审计理论体系的整体框架及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详细地分析了审计环境和审计本质作为计算机审计理论逻辑起点的合理性,并对计算机审计基本理论内部层次关系的构建进行有益的探讨。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论文 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加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商 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中心之一,针对当前次贷危机发展蔓延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增大的可能性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次贷危机 1加强商业银行存量贷款资产和新增贷款资产的质量控制 对于还没有到期的存量贷款资产,应密切监测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应根据不同的情 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果企业生产的是没有什么市场的产品。生产落后,应同意其破产, 并进行破产清算以保全银行资产或减少损失;如果企业很有发展潜力,只是出现了暂时的 资金困难,银行应允许其提出贷款展期申请,甚至于对其新增贷款以帮助其度过难关,企 业救活了,银行的资产也就安全了,这是个双赢的结果;对于一些其它的特殊的企业,银 行可采取增加抵押和担保的方式降低信用风险。 对于即将发放的新贷款,银行应严格执行贷款审批条件,加强银行的内控制度和强化 外部监管,做好贷前调查和审查,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的监督、检查和引导,建立完善的银行内部风险评估体系。应主动积极争取支持国家建设的大型项目贷款融资,对于国家出台的降低贷款条件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银行应在国家的政策的指 引下,制定出各自更为具体的措施和细则,对于数额比较大的贷款,应组织银团贷款以分 散信用风险。 2大力降低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效率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成本过高且效果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信息科技支持落后,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的加大对信息系统的投入。使得信 息管理延伸到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起功能强大的信息数据库,实行信用管 理的量化分析和管理,从而降低信用管理的成本,提高信用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二是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落后,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规范 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 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其中尤其是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建立起高效并 且相互监督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效率的关键。 3创建自己的信用风险实时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 信用风险管理事前预防效果最好,实行谨慎的贷款政策,但是,过于谨慎的贷款政策 在减小了信贷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利润。其次是信用风险管理的事中监测,一 旦监测到某种贷款信用风险过大,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分散和转移。一旦信用风险发生,

审计署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35号——关于印发审计机关及其内部机构编码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文件 审计发〔2012〕29号 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机关及其内部机构 编码规则——计算机审计实务 公告第35号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审计机关及其内部机构编码规则——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35号,经署领导同意,现予印发,供各级审计机关实施信息化建设使用。 二○一二年三月五日 — 1 —

审计机关及其内部机构编码规则 ——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35号 第一条为适应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识别审计机关及其内部机构的需求,提升审计软件的数据共享性能,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制定本编码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审计机关是指依照宪法规定,在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审计机关;所称内部机构是指审计机关内部设立的职能部门、事业单位、派出机构、派驻机构。 第三条依据本规则赋值的代码为审计机关及其内部机构的唯一标识。审计管理软件、审计业务实施软件涉及审计机关及其内部机构的,应当使用本编码规则生成的代码规划设计软件功能,并且提供符合本规则的数据接口。 按本规则编制的代码顺序不作为除信息处理识别之外的任一场合中排列顺序的依据。 第四条审计机关及其内部机构代码由阿拉伯数字或者部分大写英文字母组成。为避免混淆,按照编码惯例,不使用“I、O”2个英文字母。 第五条审计机关及其内部机构代码由15位组成,共6段。其结构如下: ①319 ②XXXXXX ③X ④ X ⑤XX ⑥XX 其中:①段3位,为审计行业代码;②段6位,为审计机关代— 2 —

— 3 —码;③段1位,为校验码;④段1位,为审计机关内部机构类别代码;⑤段2位,为一级内部机构代码;⑥段2位,为二级内部机构代码。 第六条 审计机关行业代码以319表示。该赋值引用《GB/T 4657—1995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编码》中的审计署编码。 第七条 鉴于每个县以上人民政府仅设立一个审计机关,审计机关代码以行政区划编码表示,该赋值引用《GB/T 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编码》中的6位行政区划数字码。 审计署的审计机关代码为000000。 高新技术区等国家行政区划管理机构没有确定为县以上行政区划,但设立了审计机关的,其审计机关代码赋值引用本地统计部门自定的、体现正确隶属关系的行政区划数字码代替。 第八条 校验码按照《GB/T 17710-2008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校验字符系统》中的下列计算公式赋值: ()M r a i n i i mod 11 1≡?-=∑ 式中: N —包括校验字符的串的字符个数; I —表示从右边开始的字符所在位置索引(即最右边的字符,i=1),空格与分隔符不包括在内; a i —由表1规定的处于i 位置上的字符值;

计算机审计论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11级会计学专业《计算机审计计》考核论文评分表系别:商学院专业:11会计学学生姓名:朱泓贞学号:1100510324 论文题目:金蝶财务软件在应用中的典型问题

目录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正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总账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工资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固定资产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8)

摘要 用友ERP-U8财务会计作为中国企业最佳经营管理平台的一个基础应用,包括总账、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UFO报表、网上银行、票据通、现金流量、网上报销、报账中心、公司对账、财务分析、现金流量表、所得税申报等。这些应用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企业轻松实现从核算到报表分析的全过程管理。但是我们在使用用友时会产生不少问题和困惑,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用户不熟悉软件某些功能和细节,另一方面是软件本身固有的问题。本文就用友U872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进行处理。 关键字:用友常见问题处理 Abstract Ufida ERP - U8 financial accounting as the best Chinese enterprise management platform of a basic application, including general ledger, 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 accounts payable management, fixed assets, UFO reports, and notes of the bank on the net, cash flow, online reimbursement, reimbursement center, company check, financial analysis, cash flow statement, income tax return and so on.These applications from different angles, help enterprise easily from accounting to analysis the whole process of management.But we are in the use of ufida will produce many problems and confusion, on the one hand is because most users are not familiar with software functions and some details, on the other hand is an inherent problem in the software itself.In this paper, the uf U872, som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sing process. key word:Ufida commom problem processing 引言 总账模块:总账模块式用友财务系统的核心,其他模块的业务数据生成凭证后,全部归结到总账进行处理,总账系统还可以进行日常的收付款、报销等业务凭证的制单工作。 工资模块:工资管理是各企事业单位重要的管理职能,在用友ERP管理软件中,工资管理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对于企业员工的业绩考核和薪酬的确定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利益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员工经济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固定资产模块: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友固定资产系统具备了这几种功能:管理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计提折旧和计算净值等。以下是对这三个模块经常出现的问题部分进行探讨。 一、总账模块 1、问:录入完凭证后,查询不到凭证,也不能进行出纳签字及审核凭证功能是怎么回事? 答:一看录入的凭证是否保存,二看凭证查询的状态系统默认是查询已记账凭证,如果未记账就查不到。还有就是出纳签字和审核不能审核的问题,一般有编制现金、银行存款凭证的权限的话都能签字,但是签字的凭证仅仅限于现金银行业务的凭证,如果找不到出纳签字的选项,打开总帐,点击设置--选项,在跳出的凭证卡片上找到出纳凭证必须经由出纳签字一项,然后在签名打勾;然后是审核问题,同一个用户是不能对自己编制的凭证审核的,如果换了用户仍然不能审核的话,

试论计算机审计风险

摘要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管理领域应用的深入,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与之有着“血缘关系”的审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在计算机环境下,过去的纸质为载体的信息均将由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信号所取代,作为“传统审计”所依赖的“可视下审计线索”将面临逐渐消失的趋势;另外,审计客体内外环境不稳定因素剧增,使得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审计环境日渐复杂。诸多的因素使得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不断变大且难以控制。在国内外审计学术界对于传统企业的审计及风险研究已经相当成熟,而对于计算机审计风险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鲜有涉及。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采用了理论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其研究路径包括问题提出、理论分析、观点对比、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全文共分为四部分:论文首先在第一章论述了计算机审计风险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国内外对其风险成因、种类和控制的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论文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审计及其风险的相关理论;论文的第三章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设计以及调查到的数据分析,归纳出了目前计算机审计风险状况及产生的主要原因;论文最后一章提出了计算机审计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通过本文为丰富和发展我国计算机审计风险的研究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审计风险;风险控制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把人类社会带进了电子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科学逐渐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其应用已经从科学计算、实时控制方面扩展到非数值处理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A),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OA),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等都说明了计算机应用在非数值处理领域的成功。1954年,美国首次将工资的计算用电子计算机加以处理,标志着电子计算机进入了会计和管理领域。计算机审计风险无时不在,而且愈演愈烈。如何在计算机环境下有效地控制不确定因素引发的审计风险及其不良后果,期望以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达到最理想的审计结果,己成为了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极为关注的课题。 1.2研究意义和目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信息化迅速发展,使传统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了重大的冲击。随之而来,计算机审计成为了信息化环境下一种崭新的审计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证券、上市公司、电力石化等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家政府机关等。这种情况下,传统审计线索逐渐消失,审计技术、方法日趋复杂,审计内容不断变化扩大,使得审计风险愈演愈烈,尤其是计算机审计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与计算机审计相对应的科学的审计标准和准则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其风险研究的理论体系尚未成熟,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缺乏以及现行会计软件评审机制存在的缺陷,这些都充分说明对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风险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现代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时代。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和具体程序要会考虑到风险因素,判断其风险是否超过可容忍范围,进而决定之后的步骤和程序,最终达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因此,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正确的识别和分析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武器。

浅谈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审计(一)

浅谈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审计(一)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业务领域逐步深入与发展,在企业的实施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审计信息无纸化的趋势越来越快,审计人员要了解计算机审计内容,审计人员如果不能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在审计技术方面的应用,也就不可能进行深入审计,就谈不上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因此,我们要了解掌握相应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审计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审计内容;审计信息;审计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方式受到新的挑战,核算手段和相应的程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使得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1、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计算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注册会计师审计:①描绘客户系统的流程图,有专门的流程图软件可以使用。②估计审计风险。③准备审计程序。④分析性复核。⑤准备审计工作底稿。 2、审计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审计手段向计算机审计方向发展也成为必然要求。具体而言,审计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内部控制的要求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复杂,控制范围从对人的控制、扩展到对人和计算机两方面的控制。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集中性、连续性,使大部分职权分离的控制作用近于消失,数据存储载体的改变及其共享程度的提高、又使会计中的账簿控制体系失去作用。因此、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不仅要加强,而且要采用新的方式。 2.2对审计接口设置的要求 为了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进一步深加工会计信息的需要,各种会计软件需要设计一个统一数据结构、统一输入要求和一定强制性的数据文件,并把预先设计的一部分审计软件嵌入会计系统中。审计人员以后利用审计软件辅助审计时,就可很方便地把需要的数据下载到微机上,使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数据,从而能完整、精确地验证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 2.3对数据保留时间的要求 每年的审计一般都要到会计年度结束后酌几个月内才能完成。在此期间,审计小组要检查所有的会计记录,因此、新系统购一个重要功能是充分保留一个时期的交易和相关审计线索,以便完成审计工作。这些数据至少要保留到审计结束。 2.4对数据备份和恢复的要求 新系统必须具有方便的会计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功能,可以选择系统的任意部分进行备份和恢复。系统应确认被修改的数据文件得到保存,尤其是在进行记账、结账等数据的成批处理时,应当提供强制备份功能。新系统还必须提供一个灵活的、界面友好的数据恢复工具。使审计人员在以后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时,能方便地获取包括被审计的报表在内的数据。 3、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内容 在计算机会计系统环境下,审计的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但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审计的内容发生了改变。在计算机会计系统环境下审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1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系统基本情况测评 目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繁多,有比较规范的经有关部门认证的,也有企业自己开发或委托软件开发公司及软件开发者自主开发的财务软件,其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被审计单位使用的计算机会计系统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将对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程序、审计工作量产生重要影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 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注和棘手的问题。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且面临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在经营中出现了资本充足率下降,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商业银行将受到更多的国际国内因素冲击,承受更多的内外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突出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大,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 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强化全面信贷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 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是否能很好的处理信贷风险,关系到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但只要各家商业银行树立稳健经营理念,坚持"三性"有机统一;构筑以人为本工程,健全贷款责任制度;实施客户授信管理,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促使质量关口前移,将很好的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和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本文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和银行信贷管理的实践,对当前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1.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 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以三种常见形态存在于商业银行中:一是赔本风险;二是赔息的风险;三是赔利风险。 2. 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 (2)隐蔽性 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 (3)扩散性。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 (4)可控性 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 3.信贷风险存在的原因 (1)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银企双方都要对借贷行为的经济前景进行预测,只有预计借入的和贷出的资金会在将来某一时刻得到清偿,并且双方均可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借贷行为才会发生。只要银企双方中任何一方对经济前景的预测出现偏差,就会出现风险。在市场经济不确定因素众多的情况下,这种偏差的可能性也不断扩大。 (2)双方信息不对称。在一般意义上,如果契约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关系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人-代理人关系。贷方在贷款协议签订前后无法完全了解企业信息而成为委托人,借方则因对自身状况更加明了而成为代理人。代理人会利用委托人的信息不足力图使合同条款对自己更加有利,而委托人则由于信息劣势而处于不利地位,形成逆向选择,从而干扰市场的有效运行,甚至导致市场失灵。银行信贷活动的收益取决于借方和投资项目的赢利能力和偿付能力,而企业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