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双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双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双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双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双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一、美国双赤字的原因与危害

美国双赤字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居民过度支出共同造成的。美国双赤字是指美国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同时存在的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双赤字一直是美国最主要的经济问题之一。政府过度支出一度被认为同时制造了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双赤字的原始含义实际上是“孪生赤字”。但是,克林顿政府的实践否定了这一认识。1998年至2000年美国实现了财政盈余,经常账户赤字却并没有消失,反而呈扩大趋势。双赤字不一定同时出现,政府过度支出不是经常账户赤字的惟一决定因素。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还是美国居民过度支出和储蓄不足的结果。而美国居民的低储蓄则与美国社会保障体系、住房按揭体系等鼓励消费的制度密不可分。

美国的双赤字,尤其是经常账户赤字已经危及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稳定。“9·11”事件以后,美国财政支出急剧增加,财政赤字迅速扩大,并带动了经常账户赤字进一步增加。2004年美国财政赤字已达4255亿美元,经常账户赤字达6659亿美元,分别占GDP的3.6%和5.7%。经常账户赤字实际上是美国居民和政府支出超过其收入的部分。这部分过度支出需要外部融资来支持。如果外部资金不再支持美国日益扩大的过度支出,则美国将遭受美元恶性贬值和消费投资急剧萎缩的双重打击,并进而危及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目前,国际资本已经开始怀疑美元资产的价值,并导致美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美国双赤字的风险已经开始显露。美国政府为了维持国际资本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已经将缩小双赤字当作其主要的经济政策之一。

二、美国的调整政策

缩减政府支出可以降低财政赤字,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经常账户。为了降低财政赤字,新一届布什政府开始缩减政府支出。为了防止由此产生的宏观经济

不稳定,布什政府同时实行减税政策,刺激投资增加,以弥补政府支出减少导致的总需求下降。这一政策有助于降低甚至消除美国的财政赤字。但是由于不能改变美国居民储蓄不足的状况,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其经常账户。

美国无法实现美元的突然大幅度主动贬值,并会尽量避免美元的被动恶性贬值。这里的主动贬值是指美国政府自主决定的美元贬值,而被动贬值是指国际资本放弃美元资产造成的美元贬值。美元突然大幅度主动贬值是对美国最有利的方案。历史上,美国曾经在尼克松时期两次通过美元主动贬值来克服外部不平衡问题,并直接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美元突然主动贬值可以使美国在国际资本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完成经常账户调整。而世界其他国家将承担美元资产缩水、净出口减少和国际货币价值体系紊乱带来的经济滑坡等损失。幸运的是,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国政府虽然能干预美元汇率,但已经不能单方面决定美元汇率,因此也没有能力实现美元的突然大幅度主动贬值。而美元的被动恶性贬值将伴随着国际资本大量撤出美元资产,并直接导致美国经济衰退,是对美国最不利的结果。美国政府会尽量避免美元被动贬值,避免国际资本对美元资产丧失信心。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元区和日本,也包括中国,为避免美元资产缩水和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也会尽量避免美元的恶性贬值。

调整居民收入支出结构,从鼓励消费转向鼓励储蓄,是美国政府改善经常账户的现实选择。从鼓励消费向鼓励储蓄的转变,会产生总需求不足的宏观经济风险,但这是美国避免美元恶性贬值的现实选择。为了防止在调整过程中出现经济衰退,美国会尽量放慢调整速度,并采取必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维持宏观经济稳定。

除非出现新的技术创新周期,在调整过程中美国经济将不断面临经济衰退的考验。而一旦出现经济衰退,美国又会转而寻求汇率的有限贬值来减轻调整压力。因此,在调整过程中,美元汇率波动和阶段性贬值仍然会成为一个主要特征。美元汇率波动和不断贬值将导致各国货币的价值变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不能统一

协调各国货币价值。各国无法估计和有效规避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因此,有关国际货币合作的呼声会越来越强。

三、对我国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

美国双赤字的调整对我国经济的最大影响体现在人民币汇率上。美国国内收入支出结构调整会降低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贸易结构,但美国国内收入支出结构调整自身不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其他重大影响。美元贬值则会导致我国美元储备资产的价值损失,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美元贬值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会导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压力和升值预期,并使人民币汇率调整陷于困境。但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也将逐渐得到体现。美国双赤字的调整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提供了契机。

在存在持续升值预期的情况下,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因为人民币汇率任何适度水平的调整都会由于升值预期的加强而导致更大的外部不平衡,即外汇储备的更快增长;而汇率水平的过度调整则可能对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带来直接冲击。

我国宜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同时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来应对国际压力和降低外部不平衡。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保持对人民币汇率的独立决定权,以积极参与和东盟各国汇率协调对话的姿态应对国际货币合作的呼声。美元贬值提高了国际货币合作的要求,也为我国谋取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提供了机会。但是,我国还没有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外汇市场还很不完善,人民币目前难以很快成长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种关键货币。因此,我国目前应对国际货币合作的最佳策略是逐渐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亚洲的影响力,而不是建立真正的汇率协调机制。为此,我国需要保持对人民币汇率的独立决定权。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和东盟各国的汇率协调对话,避免日本和东盟建立制度性的汇率协调机制。

二是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调整对外经济政策。在国际压力下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既不符合我国的经济利益,也不符合我国的政治利益。而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则可以名正言顺地让市场来决定汇率,不必理会国际舆论压力和政治压力。而且只要在外汇市场上保持中央银行的干预力量,即使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仍然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对外经济政策,改善国际收支管理,降低外部不平衡程度和人民币汇率的低估程度,减轻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压力。

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需要兼顾中央银行的干预能力,宜采取逐步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办法。但是,这一汇率制度对外汇市场基础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事先推动三项改革措施。第一,统一外汇指定银行跟企业、个人之间的外汇市场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外汇市场,避免外汇市场分割带来的外汇制度改革失败;第二,改革目前的强制结售汇制,实行自愿结售汇或者更加宽松的强制结售汇制度,避免外汇指定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垄断定价权;第三,放松对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余额管理,或者完全取消余额限制。避免外汇指定银行的非意愿外汇买卖,真正发挥外汇指定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基础性作用。

三是对外经济政策宜以改善国内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由于我国目前已经具有很高的对外开放水平,而且现有的对出口和外资的优惠政策已经成为中国外部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目前宜逐步消除对出口和外资的优惠政策,逐步消除对进口用汇和内资的限制。对外经济政策不宜继续片面强调出口导向和吸引外资,宜以提高国内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_6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兼论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 安岗 内容提要本文将科技革命放在世界经济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影响世界经济的规律,在技术—经济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技术—经济—社会范式来解释这种影响的路径,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详细探讨,最后还就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者的看法,算作本文的结论部分。 关键词科技革命世界经济 IT革命 一、科技革命的概念及阶段划分 1.科技革命的概念。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科学革命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在时间上往往是交错展开的,社会发展中产生技术突破的需要,人们便会利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和实践活动有能极大的推进科学的发展。二者的互动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日益明显,为了研究上的便利,便将两个概念合起来称为科技革命。 按照欧洲中心论者的观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内生地发源、发生于西方世界。这容易让人产生疑问:什么是科学和技术?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和技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算什么?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有没有贡献? 科学是建立在事实检验基础上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按照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的观点,中国灿烂的文明中有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当然不乏具有革命性的科学和技术。中国在十六世纪以前已具有了较完备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沈括在1086年完成的《梦溪笔谈》有五分之三的篇幅记述了当时的科学成就,自然科学有数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冶金学、建筑学、生物学、农艺学、医药学等学科,人文科学有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可见科技知识之丰富。 依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贡得·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用大量的史实说明十五至十八世纪,中国及印度的技术和科学思想传播到了西方,并构成了西方世界兴起的重要原因。这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世界经济史和科技革命的问题。 2.科技革命的阶段划分。考虑到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在时间上的不同步,科技革命阶段的划分便以技术革命是否发生为标准,因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科学革命的成果仍要通过技术革命来体现。以16~18世纪西方世界的兴起为界,科技革命大体上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古代农业文明的科技革命和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科技革命。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扬弃,二者之间是继承和发扬的关系。根据李约瑟的研究,公元1世纪到18世纪,至少有26大项超前约十个世纪的技术发明由中国传到西方,而同时西方传到中国的技术发明只有4大项。这足以说明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是站在古代东方先进科技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古代科技革命由于本身零散的特点和缺乏资料,很难细分出阶段来。我国朱宁等学者在《变乱的文明》一书中提出,古代文明中有三个技术性标志:炼铁、造纸和印刷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古代科技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凝聚了古人的实践和智慧,并且构成了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础。 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按传统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40 年代开始,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二、科技革命影响世界经济的范式和规律 1.技术—经济范式(tech-economic paradigm)。范式(paradigm)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科学学专家托马斯·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本意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演进方式。1982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G·多西将这个概念引入技术创新研究之中,提出了技术范式的概念。1983年,C·佩雷兹(C. Perez)在发表于《未来》杂志的论文《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结构变迁与新技术吸收》中提出了技术—经济范式这一概念。1988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弗里曼与佩雷斯在合作发表的《结构调整危机:经济周期与投资行为》又发展了这一概念,认为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即它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权利产生新的范围;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它领域,即它是一个‘亚模式’”。我国学者王春法(2001)将技术—经济范式定义为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生产的范围、规模和水平。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以相互关联的各种技术所组成的一个或者几个主导技术群构成了不同时代经济增长的技术基础;其二,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方式、轨道和规模也随着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一国乃至世界技术—经济增长范式的更迭。技术—经济范式变迁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和建立新范式的过程,而技术创新是技术—经济范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技术—经济范式的结构图标如下:

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前言:美国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是美国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战争的结果是北方美国联邦战胜南方美国邦联。此战不但改变了当时美国政治经济情势,也对日后美国民间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摘要:美国南北战争的参战双方是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和美利坚联盟国(邦联)。美联邦的经济模式是资本主义经济,而美邦联则是种植园经济。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结束,其实就是政治制度上联邦制战胜邦联制,是资本主义经济战胜种植园经济,是自由战胜奴隶压迫,更是一种社会潮流战胜落后迂腐。这种战争结束后,美国统一,而后渐渐树立美国精神——自由、开放、进步。 关键词:奴隶制邦联与联邦经济制度 正文: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探析要从其内战爆发的目的看起,美国的内战结果是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战胜南方的种植园经济,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由此看来,美国内战爆发后,人民期望的目标达到,历史已经承认这条道路,那么美国南北战争因何爆发?本文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方面:美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经济要发展需要广阔的经济发展地域,充足的资金和劳动力,以及丰富的原材料,所以要从以下几要素分析: (一)土地:提起美国的土地问题,就不得不提起美国历史上的“西部大开发”——西进运动。美国建国初期,国土面积仅限于大西洋沿岸至密西西比河以东的230多万平方千米。从19世纪初开始,美国以购买、武装移民和战争等手段,进行大规模的领土扩张。至19世纪中叶,美国的“边疆”从密西西比河直抵太平洋沿岸,总面积达777平方千米。随着美国的领土扩张,美国政府采取相应的开发政策:1785年美联邦议会通过了关于向移民出售公共土地的法令,1787年又颁布了《西北条例》,在政府的鼓励下,东部各州的居民以及后来的移民源源不断地涌向西部,西北形成了规模宏大的“西进运动”。在武装移民的开发下,60年代,俄亥俄河和密苏里河以北的地区形成了著名的“小麦王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则逐步形成“棉花王国”。正因为西部领土的大开发,加剧了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南方种植园主的土地争夺。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需求就增大。同样,南方种植园主也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种植他们的农作物,而战争爆发时,南方11州中就有得克萨斯州这样的“棉花王国”,这就使得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北方需要大量的农产品和自然资源,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南方种植园主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不愿意将手中的农产品“奉献”给国内,而是达到出口获取更多的利润,这就决定了南北双方在自然资源的争执必然充满火药味。还有一点,双方就西部扩张的土地问题矛盾更加尖锐。南方种植园主为了争逐不断增长的国内外棉花市场,极力扩大种植园规模,主张把新地域作为蓄奴州;北方资产阶级和广大农民、移民则主张把新地域作为自由州,以便发展自由农业经济。这也是由两种经济生产方式本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自由开放,而种植园经济是奴隶劳动制度,是反动腐朽的劳动制度,两者必然产生冲突。(二)市场:随着美国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对市场的需求与日俱增。资本主义的命门就是市场,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要求保护国内市场,扩大国外市场,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这就要求联邦必须对关税进行调节。联邦1816年制定了保护关税法,1828年又将关税提高45%,这就使得民族工业免受英国产品的冲击,既巩固了国内市场,又扩大了海外市场。然而南方在此问题上与北方发生尖锐冲突,奴隶劳动制虽然使南方种植园经济高速发展,但整个南方经济水平落后,工业稀少,城市零落,交通简陋,工业品依赖廉价的英国进口产品,所以南方极力要求降低关税,实行自由贸易,以便廉价购买英国货。美国资本主义要发展,就必须巩固所掌握的市场和挖掘新市场,关税法确定后,广大的南方

美国财政赤字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美国财政赤字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摘要 本文研究的时间段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美国的小布什时代。研究标靶是这一段时期内的美国财政赤字情况。并对现阶段即奥巴马时代美国的财政赤字趋势变化作出预测。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写作的目的和背景,对国内外学者对美国财政赤字研究成果进行归纳,阐述了财政赤字政策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确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将研究标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相关阐述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美国财政赤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财政赤字分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末代美国财政赤字;二十一世纪初以来的美国财政赤字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对美国当前财政赤字的现状分析即二十一世纪初布什年代。主要是分析小布什时期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现状。第四部分主要通过美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来预测美国的财政赤字发展。 关键词: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经济增长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美国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的发展动力,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模式一直被学者广泛的研究。美国的财政赤字一直在全球一体化的模式中影响着其他国家,因而也受到了世人的瞩目。美国财政赤字已经不单纯的关系到美国自身的发展,更与其他国家国际收支平衡、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资本配置紧密结合,受到各个经济体的关注。 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在全球的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美国也在这段时期中推行谨慎的财政政策,扭转了长达28年的财政赤字。在一九九八年美国的财政盈余占美国GDP的0.8%,达到六百九十二亿美元。这个阶段,美国的生产力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拉动了美国投资者的热情,从而导致了美国外部赤字的扩大。 从本世纪初开始,美国经济受到了公司丑闻频发所导致的投资者热情变低,失业率增加;911恐怖事件的袭击等一些的影响。导致了美国政府得不得增加财政支出,形成了新了一轮的财政赤字。到二零零四年,美国的财政赤字的比重已经占到了美国GDP的3.6%,达到了4255亿美元。为此刚上任的美国政府表示,为了使美国经济继续良好发展,政府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在经济领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二零零九年要将美国财政赤字削减一半。经过政府一列的措施,在二零零六年,美国政府基本上完成了承诺,财政赤字已经下降到了2477元。美国政府的这些措施使美国摆脱了经济衰退,对其他国家的需求扩张和产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开始稳步发展的时候,美国又出现新一轮的财政赤字,威胁世界经济,不得不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的再次关注。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最先系统性的提出了赤字财政政策。他在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一书中,系统性的阐述了在有效需求原理基础上的赤字财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战略

电影中展现的美国史 系别:计算机系 班级:师范二班 学号:2013151217 姓名:孙长青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战略 摘要;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其次,二战后,西欧受到重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成由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两极格局。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使得美国致力于构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制定全球争霸战略。 关键词;美国经济二战后全球战略 一、战后的美国经济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第一,美国的经济发展。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 第二,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97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197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197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战后美国经济增长

应用文-浅析美国双赤字及中美经济关系

浅析美国双赤字及中美经济关系 '摘要:2005年以来美国双赤字继续恶化,如不解决则将会长期化,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不少有识之士感到形势危急,进一步从理论和对策方面加以探索?2005年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恶化?由于中国对美顺差很大,因而美方认为中国是美国贸易赤字元凶,在贸易和人民币汇率升值方面施压?本文认为双赤字是美国内因造成的,中国不应成为替罪羊?希望中美双方合作协调,理智解决,取得双赢? 关键词:双赤字;美元贬值;经常账户 近年来,美国经常项目赤字? 赤字以及美元贬值成为美国的头号 问题,对世界经济金融具有很大的影响,引起了美国朝野以及许多国家的关注? 一?实证考查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经常账户及贸易收支急剧恶化?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由2000年的4134.4亿美元(占GDP4.2%)猛升到2005年的8210亿美元(占GDP6.6%),上升一倍? 美国自2001年衰退以后经济增长较欧盟和日本为快,同时,2000到2004年,私人消费增长1.7%,实际固定资本投资增长13%,政府消费上升15%,因此进口增长较快?近一?二年石油价格飞速上涨,美国又是世界石油最大进口国,也加剧了进口上升?据报道2004年石油进口达1800亿美元,占美国贸易逆差27%?美国出口方面,因为欧?日等国经济增长缓慢,加以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从美国进口价上升,从而未能大量吸引美国出口?亚非拉 中国家(包括中国)由于美国对向这些国家出口高科技产品加以管制,且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从而未能扩大由美国进口高档商品?以上这些因素形成美国近年的经常账户赤字和贸易赤字大增? 自2001年9·11后,布什政府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加上大量减税,预算赤字急剧上升?2001年还盈余924亿美元,2002年预算赤字已达2305亿美元(占GDP2.1%),2004年达4120亿美元(占GDP3.5%),2005年达4266亿美元(占GDP3.5%)?今后几年据估算每年赤字仍达4000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 2004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经济增长率将会达到5.O%,这不仅高于20世纪9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水平,而且创造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纪录。然而,根据经济周期的规律,在强劲复苏的第二年经济增长往往会相对回落,同时,美国逐渐积累的贸易逆差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元贬值压力、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等均是2005年世界经济将不得不面对的潜在风险。据预测,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明显放缓,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大约会在4.3%左右。对于2005年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我们需要谨慎对待、沉着应对。 2004年:世界经济高速增长 2004年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了经济复苏的趋势。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显得更为强劲,而欧盟的经济增长则相对疲软,但是相对于2003年来讲均有很大起色。 美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全年增长速度估计为4.4%左右。带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消费,二是投资。消费在美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美国GDP中的比重达到了70.5%。2000年进入经济衰退之后,美国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尤其是在“9·ll”袭击和伊拉克战争之后军费开支大幅度增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指美联储从2000年5月到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这是45年来的最低水平。减税和降息刺激了美国居民的消费尤其是对住房和汽车这类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与私人消费支出比较而言,2004年美国的私人国内投资的增长速度更快,尤其是设备和软件的投资,存货投资进一步下降,这表明美国经济消化萧条时期库存的能力有所提高,是新的经济周期即将开始的重要信号。2002年以来美元的贬值有助

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的因素

论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观点:政治经济因素同等重要,政治和经济因素相互补充相互联系 一.英国通过政治手段进行经济干预,殖民地政治自由受到限制的同时,损害殖民地本身经济的发展 例如,17世纪中期颁布的<<航海条例>> ①严禁英国以外的船只在殖民地港口进行贸易活动,严禁殖民 地直接从欧洲进口制成品,奖励殖民地种植生产英国所需要的原材料和产品,要求殖民地最重要的产品只许运往英国。 以上条例使得殖民地被迫接受单方面和英国进行商业贸易活动,在侵犯殖民地本身商业活动自由的同时,由于无市场进行选择,使得在同英国的贸易中,殖民地处于弱势地位,损害了殖民地商人和种植园主等的利益,也不利于殖民地本身经济的发展。 而当时的殖民地资本主义处于积极发展上升阶段,需要更大的市场和原料来源来满足经济的发展。 二.七年战争————转折点 七年战争爆发以前,殖民地由于需要寻求英国的保护,英国的皇家海军保护他们不受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的侵害,当时的英国和殖民地虽有利益摩擦,但更多是互补的。 七年战争爆发以后,英国把法国赶出了北美大陆。此时的殖民地在战争期间,许多走私者掠夺法国船只,在双方进行物质走私

获得了大量的利益,当英国结束战争后,重新制定海关系统严查走私现象,使得许多走私者失去工作。战争结束后,殖民地不再受法国的威胁,于是不再强烈的需求母国的保护。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了加拿大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大片土地,许多种植园主相向西扩张经营范围,但是英国为了缓冲与印第安人的关系,禁止殖民地居民向西扩张,这侵害了许多人的利益。 战争取胜的同时,英国也付出了及其沉重的财政。为了缓解财政困难问题,此时的英国把主意打向美洲,于是重振海关系统,颁布了《茶叶税法》《汤森税法》《印花税法》等。税法的颁布没有经过美洲当地议会的同意,在美洲人民看来,这不但侵犯起经济利益,更多的是损害了美洲人民的政治自由。 三.美洲人民放弃眼前的利益,争取政治自由的同时,也是为了争取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说明政治和经济是一体的。 假设美洲争取到政治自由后,并不利于本身经济的发展,反而会在以后的市场中受到英国的压迫,最后导致经济退后,美洲人民是否还会坚持政治自由,坚持独立? 很明显,商人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不会允许市场被切断,即使依附于英国,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情况,他们可能最终会选择争取高度政治自治,而不是独立。 综上所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是在经济和政治双重的因素下爆发的,加上美国自身发展起来的独立自由思想的影响,使得美国

关于美国经济的三大风险及其对中美经济的影响

关于美国经济的三大风险及其对中美经济的影响 一、美国经济潜在的最风险:巨额的“双赤字”及持续增的债务 美国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就美国巨额的“双赤”及持续增长的债务。从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经常账逆差逐渐扩大,并且经常账逆差占GDP的比重也逐渐大,2007年仅前10个月,美国的常账户逆差就已达到了GDP的6.4%。 外,美国从2001年开有财政赤字,到2004年已达4130亿美元,占GDP3.5%,高于欧盟制定的3%一般预算赤字水平,虽然在后的财年逐渐下降,尤其在2007财年更是降到了1628亿美元,达到了五年来的低值。但是,受美国经济增放慢的影响,2008财年开始,政赤字又开始猛增,仅2008年的前两个月就达到1568亿美元,与上一财年同相比,增长了25.6%。并且,一些经学济学家认为,受济增长放缓影响,美政府税收增幅将会有所下降,加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开支扩,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在未有可能继续增加。 美国政的财政赤字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居消费,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增,但同时也使美国债台高,并且相当部分财政字需要通过外债弥补,增加了国金融风险。同时,赤财政拉动的内需部也转化成贸易赤字。这一系列问导致的结果就是美现有的外债总额已达到13万亿美元,而且增长速度人——每15个月增长1万亿美。随着持有大量美元外汇资产各国央行逐步转向投其它实物资产,相对日元等其它货,美元价格将开始走低。并且随着近年来利率的不断上升美国为其负债所支付

的利息随之攀升,其结果致美国向国外支付利息已超过其投资利润在2005年,美国对外投资收益是113亿美元,而了2006财年,美国的海外投资收益却降到了-73美元,在2007财年,是降到了-106亿美元,在美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上还是第次。 当前针对美的这种失衡的经济模式是否能持续,一直有着不同的意见。我们为,美国的这种失衡经济模式在短期内是可以维持,但从长期来看则不可持续的,必须进行深刻的调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如果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维持在GDP的5%以上,那么美国外净负债在未来10年将达GDP的50%,未来25年将超过GDP的100%。一旦持有美元资产的风累积到一定程度,际资本流动将会出现逆转,么,美国向其他国输出美元,其他国家再将获得的元重新投资到美国的资本场这一失衡中的平衡式将会被打破,随之而的将是国际资本对美元的量抛售及美元的恶性值,经常账户失衡将会美元危机的形式在短期内被迫制纠正,那么美国经济将会入通货紧缩和经济大幅衰退深渊。 国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此国对贸易逆差和预算字的调整也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在调整过程中担心的就是美元的被动恶性贬值这将会直接导致美经济的大幅衰退和国际资本对美的信心丧失。美联储持续的加息政策很一部分的原因也正是为吸引更多的美元投入到美国的资市场,“无论美联储如花言巧语,美元利率的提更多的是为了防止外国中银行出售美国国库券等以亿美元价的资产,而不是为了反通”。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_百度文库.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跨国公司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并控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加速了生产国际化, 促进科技的开发利用日趋国际化这五部分,来论证其对世界经济影响不断扩大.提出对其正面影响的利用,对负面影响的控制. 关键词:跨国公司一体化国际化贫富差距健康有序 跨国公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作为一种以全球市场为经营目标的企业形态。从它形成到壮大的一百多年,跨国公司成功而迅速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起了极大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跨国公司得到快速的发展,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6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有跨国公司7276家,受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27300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跨国公司的数量已增到10000多家,由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已达104000家。而到1996年,跨国公司则增于4.4万家,受其控制的子公司则达28万家,其在全世界的雇员也增长到7000多万人。正如前所述,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 一、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跨国公司的大量产生促进了国际市场规则的统一,促进了国际市场的深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同时发生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为何能与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实施经济一体化,主要原因便是美、加跨国公司对其多年扩张和渗透的结果。1955-1989年间,美国在墨西哥的直接投资总额从6.07亿美元增加到70.79亿美元,增长了10.7倍,分别占当年对拉美投资总额的9.2%和11.5%。事实上,美国一直是墨西哥最大的投资者,在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中,美国资本占60%以上,1980年在墨西哥的2349家国外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中,美国和加拿大分别占总数的79.7%和2.6%。美国和加拿大跨国公司多年来在北美一直属优势的投资比例,使得北美三国贸易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之前已悄然出现,美加墨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已很高。这说明,跨国公司在区内的扩张已为其创造了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条件。[1]【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通过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因为:1.跨国公司在一个区域内投资促进了区内国家比较优势的提升。2.跨国公司的区内投资趋同了国际经济游

南北战争是怎么回事 南北战争的性质与影响

南北战争是怎么回事南北战争的性质与影响 南北战争是怎么回事 南北战争是一场发生在1861年的美国内战,这长战争一共持续了五年的时间。南北战争的参战双方都是美国的军队,分别是美国北方的军队和南方的军队。那么到底南北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南北战争是怎么回事还要从这场战争的原因说起,之所以发生这场战争是因为在当时南北方所追求的利益是不同的,北方军队因为工业革命,使得当地的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这时北方军队想要连并南方地区,占领更多的土地来壮大实力,可是并没有那么容易,当时南方有许多奴隶主,他们的目的是让更多的洲发展奴隶制,因为南方实力较强,曾多次取胜。于是在一定程度下,激起了北方军队的不满,于是南北战争就在1861年爆发了。 在战争中,双方各有优势,对于北方军队而言,他们因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实力超过南方,而且人口也是南方的两倍多。而南方唯一的优势就是他们在之前参加过美墨战争,他们的军队有足够战斗经验,而且指挥官经验也是很丰富的,在战场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及时的调整策略。这场南北战争一共进行了多次会战,其中有马那萨斯会战,这场会场北军因为经验不足,训练不到位败给了南方。半岛会战几乎是打平手了。 在之后的革命战争阶段,北军也在前期学到了许多经验,不断调整策略,军队直逼南方,把当地的奴隶都驱散了,南方经济便趋于瓦解,最后南方军队的指挥官投降,南北战争以北方军队胜利而结束。 南北战争时间 提到南北战争的时间,还要从战争爆发的背景开始说起。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场内战,参战双方都是美国军队,因为各自所追求的利益是不同的,在矛盾达到顶峰后,便在1861年爆发了此次战争。 南北战争时间之所以在1861年,可以从两个方面的背景来考虑,对于参战的北方军队而言,在当时他们跟上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大力发展工业,从而经济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也是19世纪中期,在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后,便想要扩大自己的领地。然而南方没有参与工业革命,而是依旧想要大力发展奴隶制度。奴隶制度和工业革命进

美国二战后社会发展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战略 摘要;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其次,二战后,西欧受到重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成由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两极格局。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使得美国致力于构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制定全球争霸战略。 关键词;美国经济二战后全球战略 1战后的美国经济 1.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1.1.1美国的经济发展 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

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 1.1.2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 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

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的影响

字数:1000英文 参考文献格式:HARVARD,最少6个,要有文内引用 Brief description Your essay should: be 1000 words; be original; be well argued, articulate, well structured, coherent; be typed (Times New Roman, 12-pt font, 1.5-spaced, 2 cm margins); use an approved referencing style, e.g. MLA, Harvard, Chicago, APA; and be fully referenced with five or more relevant academic references (books, book chapters or journal 8articles). Answer following questions. “On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sation in Asia has been the commodificati on of people in new ways.” Do you agree with this claim? In your answer refer to two or three countries. Definition of Globalization Globalization is an economic phenomenon which interferes every nation in the world, and world economy is bonded together with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s,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sales. Driven by political pressure and better technology, it has accelerated rapidly in recent decades.(Globalization:Origion, development and impact, YangBoxu) History of Globalization Nowadays, most people, to some extent, have accepted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e and life, since globalization is not a new concept to human beings. Globalization is a historical process,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people and corporations have been buying from and selling to each other in lands from far away, such as the famous Silk Road across Central Asia that connected China and Europe during the middle ages. In Xihan, Zhang Qian visited the region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Mediterranean. Trade caravans carried silk to the northwest. Besides,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Zheng He voyaged down the west ocean under order. This navigation was beneficial to China’s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ed to the politic,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lationships of every country in Asia. In my opinion, the initial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exchanging goods, which can be called trade in early tim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南北战争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史上唯一一次内战,是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你知道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吗?下面就是本人给大家整理的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介绍 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的存废影响了南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工业资产阶级需要劳动力扩张并发展,所以需要解放劳动力;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需要黑奴,因而不想废除奴隶制,所以就导致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是美国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具体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北方为了发展本国工业,抵制外国商品输入,主张保护关税;南方为输入廉价工业品,反对保护关税; 2.北方需要大批便宜的“自由”劳动者和工业原料,主张解放奴隶;南方奴隶制种植园却占用了大批劳动力; 3.南方奴隶主还要把奴隶制扩展到美国西部,北方资产阶级坚决反对。 总之,南北战争是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美国内战的概况 中文名称:美国内战 参战部队:美利坚合众国(北军)、美利坚联盟国(南军) 战争结果:美利坚合众国获胜、废除奴隶制 时间:1861年4月12日 - 1865年4月9日

地点:遍布全美、大部份位于美利坚南部州份 人物:尤里西斯·格兰特罗伯特·李林肯 美国内战的详情 战争初期北方实力大大超过南方,北方有2234万人口,南方只有910万,而且其中有380多万是黑奴。北方有发达的工业,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和丰富的粮食,而南方几乎没有工业,铁路也很少。但南方有充分的军事准备,拥有装备及训练都较精良的军队。而且,内战前夕J.布坎南总统(奴隶主的 代理人)曾设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钱输送到南方去。在内战第一 阶段,北方在军事上连遭失败。 林肯政府在内战初期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恢复南北的统一,担心触动奴隶制度会把一些边境奴隶州推向南方叛乱者一方,从而失掉边境诸州这个重要的战略地区。由于北方政府不肯宣布解放奴隶。因此,在内战第一阶段,北方在军事上连遭失败。在1861年7月马纳萨斯和1862年夏的半岛战役中,北军损失惨重。北军虽然在西线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从南军手中夺取了几个重要战略据点,但是这些战果都被东线的惨败所抵消。在北方军事上屡次失败的情况下,共和党内部的激进派及社会上的废权主义者提出解放奴隶和武装黑人的主张。林肯也意识到解放奴隶的必要性。 1862年,北军发动进攻,西线由格兰特指挥,进展 顺利,2月攻克亨利堡和多纳尔森堡,1862年4月在夏洛战役中击败南军,1862年5月攻克科林斯和孟菲斯,解放了肯塔 基和田那西。东线北军则进展迟缓,1862年7月被罗伯特.李 指挥的南军击溃,李乘胜北进,1862年8月在布尔河再次击 败北军,兵临华盛顿,1862年9月两军进行安提塔姆会战, 李被击退。12月北军在弗雷德里斯克堡战役中再次被李击败。

1998美国是如何削减财政赤字的_张志超

美国是如何削减 财政赤字的? 张志超张慧玲 本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美国开始推行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试图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创造有效需求来刺激私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从此,美国经济活动与政府财政活动便无法摆脱因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复杂关系所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在50、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曾经有过以通货膨胀方式来削减政府财政赤字的尝试,不但其效果不佳,而且造成70年代宏观经济环境整体恶化。其后美联储进行了政策调整,在80年代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规模不断扩大情况下,也使得通货膨胀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展现初步恢复增长势头。90年代,克林顿政府开始认真对待其财政赤字削减工作,并在1997年底基本实现了当年政府财政预算平衡的政策目标。 应该看到,1997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基本平衡不是短期政策调整的结果。美国的经验说明,成功地削减巨额财政赤字不仅是一项长期工作,而且需要一种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在这方面,政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对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低且稳定的物价水平为特征的宏观经济环境最有利于政府集中精力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同时培育国民经济长期增长条件。 一、截断赤字与通胀联系创造经济增长基础环境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经济社会只要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政府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就可以起到促进经济恢复与经济增长作用,至少短期内是如此。但是随着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必然造成公共债务规模持续膨胀,如果货币政策配合不好,高财政赤字极易引发高通货膨胀问题,而后者又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进而中断经济增长进程。90年代以前的美国经济,就出现过这种情况。 二战以后的20余年里,美国经济的商业周期波动频繁,劳动失业现象日趋严重。在经济发展不景气和社会问题不断恶化的情况下,60年代初,肯尼迪政府不得不对联邦政府的财政政策进行调整。肯尼迪政府认为,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应该推行/充分就业0的预算政策,即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非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应该成为常规手段,连续不断地予以实施。此后,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几届政府也都以不同形式坚持推行了充分就业预算政策,这是美国60年代以后联邦财政赤字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在整个70年代,联邦政府赤字总额创造了3044亿美元的惊人记录。80年代里根政府推行供给学派经济政策,在加大国防开支的同时实行大规模减税,进一步造成联邦政府财政赤字激增。仅在里根第一任期的4年内,联邦赤字年平均水平就接近1200亿美元,总规模达到5988亿美元,比1933) 1980年历届总统任期赤字之和还要多。继里根之后上台的布什总统,虽然在其任期内对控制财政赤字采取了某些措施,但也未能阻止赤字规模的继续扩大,联邦财政赤字从1990年的2214亿美元上升到1992年的2904亿美元。可以说,财政赤字控制不力,也是1992年美国大选中共和党失利、民主党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尽管美联储采取了积极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财政赤字货币化,但是由于美联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执行着一种名义利率目标政策,所以没能有效地避免通货膨胀问题。这是因为,执行名义利率目标政策,客观上要求美联储在财政部增加公债发行时必然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向公众购买公债,以便保持既定的目标利率水平不致发生较大的波动。因此,在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与美联储的公开市场业务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使得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可以暗中转化为通货膨胀。事实也是如此,二战后美国经济中一直存在着通货膨胀率周期上升现象,其中60年代末通货膨胀出现加剧趋势,到70年代达到战后最高水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尽管80年代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降至70年代水平以 55 国际经济评论199819-10 地区#国别

二战后美国各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启示

考点:二战后美国各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启示 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时期发展特点 原因 20世纪50— 60年代 持续发展,出现战后的繁 荣。 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战后广阔的国际市场;新 科技的推动;稳定的政局, 20世纪70年 代 经济地位下降,进入“滞胀” 时期 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 济受到严重打击。 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 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20世纪90年 代 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 时代。 改革社会经济;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 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要调整经济政策,防范经济危机;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配置;要有稳定的国内环境等。 例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 ①新经济时代②迅速繁荣时期③持续调整时期④危机和滞胀时期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题中所述的发展时期,具体时间分别是:①新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②迅速繁荣时期——20世纪50—60年代;③持续调整时期——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④危机和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故选D。 例题2下列图表中,最能反映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答案:A 解析: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总体上是发展上升,但20世纪70年代出现危机,进入滞胀时期,经济发展下降,之后再缓慢回升,图示A反映了这一状况,故选A。 1.以下表格反映的是战后哪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情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西部和南部发展尤为迅速。 20世纪70年代出现负增长和“滞涨”现象。 20世纪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 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仍然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家。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苏联 2.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处于() A.持续发展时期 B.危机时期 C.调整时期 D.新经济时代 3.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政治经济实力大增 D.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4.分析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以下说法不相适应的是() A.要利用高新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 B.要不断地调整经济政策 C.要实现从农业到工业发展的转型 D.要有稳定的国内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