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学习资料全

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学习资料全

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学习资料全
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学习资料全

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学习资料

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

内容提要:一九二二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那家军阀打过来,派捐要款;这家军阀打过来,抢粮抓夫,闹得民不聊生。就在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

焦裕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万恶的旧社会。他饱赏了人间的苦难。后来,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他参加了民兵,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和锻炼。

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了苦难的煎熬。7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焦裕禄的家庭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焦裕禄十几岁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博山。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窑当小工。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得到的仅仅是一点橡子面,别说是养家糊口,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

焦裕禄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作苦工。在日本鬼子、汉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窑里干十五个小时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禄同志住在一个工棚的二十三个人中,两三个月里,就有十七人被折磨死去。每当工友们不幸死亡的时候,焦裕禄的心比针剌还要难受。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虎口。

焦裕禄逃出了虎口,又掉进了人间狼穴。他逃荒要饭跑到江苏宿迂县,不得不给一个姓胡的地主当长工。焦裕禄进一步受到了残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地主还逼他干活。

这阶级仇、民族恨,在焦裕禄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焦裕禄的家乡解放了。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要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回到了家乡。

焦裕禄: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

内容提要:一九五三年,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大道上迈出了矫健的步伐。这时,党从各个方面抽调大批优秀干部,派往工业战线。

焦裕禄怀着无限激情,抱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崇高理想,从农村工作岗位,来到了洛阳矿山机器厂。

解放前,焦裕禄只读过几年小学,文化低,科学知识更差,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崭新的、十分艰巨的课题。如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呢?他想:单凭热情,不懂业务、技术,根本不适应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工厂党委深切体察到焦裕禄的心思,就派他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他刻苦钻研。艰辛劳动,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时,他是优秀党员;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时,职工称他是:“最棒的车间主任;”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任调度科长时,大家热情地称他为、“政治科长”。最后终于由外行变内行,成为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

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

谷文昌(1915年——1981年),原名程栓,河南省林县郭家庄人,一九四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林县的区长、区委书记,中共东山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林业局长,龙溪地区农办主任,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

---谷文昌于一九五o年五月十二日随军解放东山岛。从此,他在东山这个美丽的海岛上辛勤耕耘了十四个春秋。

东山岛东南部几十里风沙滚滚,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生存。谷文昌担任东山县长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排除群众的疾痛,为造福东山人民,他把治理风沙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多次探风口、查风源,摸清“沙老虎”来龙去脉,制定治理风沙的规划。一九五四年,谷文昌调任县委书记,他与县委一班人,在三年的时间里,组织全县人民先后八次在沙滩上筑堤挡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造林防沙,这些办法,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谷文昌同志矢志不移,来回于张牙舞爪的沙滩,寻找制伏沙害的有效办法。不久,林业干部在白埕沙滩上发现了几株屹立于风沙中的木麻黄树。谷书记获悉后,立即组织林业技术员到实地研究、分析,证实木麻黄具有耐旱耐咸、抗风力强的特点,是制伏风沙的好武器。就这样,谷文昌同志下了决心,召开各种会议,倡导栽种木麻黄运动,他说:“不种活木麻黄,制伏风沙,就把我这副老骨头埋在东山岛。”他一面呈请中央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籽,一面派林业干部到广东电白县学习木麻黄的种植技术。之后,他亲自在下溪村建立了一个试验苗圃,在白埕村大园埔搞了一个试验林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谷文昌同志的关心下,大面积试验林初步成功。

---一九六o年,一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战斗打响了,党政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风雨无阻,鏖战数年。全县四百多座大小山头,三万多亩赤白滩,种上树,造了林,三十公里长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昔日‘沙老虎”制伏了。沙滩造林。调节了气候,保持了水土,平衡了生态,沙滩变良田,一熟改三熟,粮食产量上去了,经济作

物发展了,过去缺粮短柴的沙区人民,现在不仅柴米自给有余,还为工农渔业提供一定数量的生产和建设用材。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造林制伏风沙的同时,谷文昌同志还发动人民群众挖塘、打井、修渠、筑水库,开发地下水源。有效地利用水利资源。为了便利交通,发展经济,谷文昌同志领导全县人民兴建八尺门海堤,从此天堑变通途,孤岛成半岛。

东山地处海防前线,是对敌的桥头堡,也是对台工作、统一祖国的要地。谷文昌同志经常教育干部、群众要提高警惕,保家卫国,加强民兵训练,重视对去台人员家属的政治工作。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六日,蒋军海陆空一万多人,向东山县进犯。在谷文昌为首的县委领导下,会县党政军民全力以赴,坚守海岛,配合解放军作战,夺取了东山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谷文昌同志大半生都在和树林打交道,可是从没有向国家要过一根木材。五十年代,组织部门建议提拔他老伴当副县长,他极力反对裙带风,坚决谢绝。一九六三年,机关干部调整工资时,因提资名额有限,谷文昌说服了老伴,主动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志。一九六四年,谷文昌赴省任职之前,有关部门要把他在财政局当临时工的大女儿转为正式干部,随父一起调到省里工作,谷文昌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县委书记的孩子不能特殊,还是留在东山锻炼好。”

谷文昌同志于一九八一年元月三十日在漳州病逝,享年66岁,遵照他生前嘱咐,其部分骨灰由其子女撒在东山岛上。

“为表彰谷文昌老书记的功绩,激励后人,东山县委、县政府于一九八七年七月特立丰碑,以志纪念。碑的正面写着:谷文昌同志万古长青。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

穷尽一生书写为民情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采访期间,记者听说了一件事:杨善洲自1950年把妻子迎娶进门以后,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就再也没有时间去过妻子家。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他的岳母到姚关去赶街,看到一辆汽车从街上过时听人提到了女婿的名字,老人想上去和久未见面的女婿打个招呼,可一晃车子就直奔乡下去了。直到临终前,老人都没再见过自己的女婿杨善洲。

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会“无情”和忘我到这种地步?从1955年任施甸区区委书记到1988年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30多年的时间,他都在忙些什么?

与杨善洲谋面是在他的家中。老人穿着一件灰色的旧卡基布中山装,坐在一张枣红色的老式木沙发上。那一刻,让人感觉像是穿越时空,回到那久远的年代。

---1965年的一天,一个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中年人出现在施甸县某人民公社,打听公社领导在哪里。接待的同志一看来了个老农,而领导正准备接待县委书记,就随口打发说领导不在。来人一听没作声,转身就去村子里面转悠了。过了约定好的时间,公社领导仍然没见到县委书记,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接待员把县委书记当成老农给打发走了。这位县委书记就是杨善洲。

做过9年石匠、工农干部出身的杨善洲,当了保山地委书记,依然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他脸色黝黑,双手老茧,和农民一起锄田、栽秧,走家串户体察农民的困苦,给受冤屈的人主持公道,自掏腰包给困难户力所能及的帮助,下乡不给农民添负担,从来都自掏饭钱。

“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给杨善洲担任秘书11年,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善洲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那时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每天天不亮,我们就出了地委大门,天黑之后才回来。地委开会都在晚上。”祝正光说,“书记一直认为,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

---1980 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保山考察。总书记提前抵达,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桥公社去通知地委书记杨善洲,到了公社才发现,他正在田里头和农民一起插秧,裤腿挽到了膝盖上,猫着腰只顾忙碌,听到工作人员的喊声,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拔腿往回跑。“杨书记是换了衣服才去见胡耀邦总书记的,可他和农民一起插秧的事还是传到了总书记的耳朵里。总书记感叹说像杨善洲这么朴实的地委书记还真不多见。”祝正光说。

---在杨善洲眼中,人民的事马虎不得。1988 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轻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立即将猪送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并要求将处理结果报告他本人。经过认真核查,事情很快真相大白,原来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事后,工作组专门派人当面向杨春兰道歉,并赔还所收的罚款。

---“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

我们来到了施甸县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的老家。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较之于周围的院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他的老伴。在丈夫为了事业和理想顾不了家60多年的岁月里,这位叫张玉珍的老人默默地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

杨老家现已是四世同堂,他的大女儿、孙子、重孙和老伴一起生活。2008 年,孙子攒够钱新建盖了房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凡而融洽。但是,在杨善洲常年顾不得回家的岁月里,这家人曾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1975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在屋里居住。张玉珍没办法,专程跑去找杨善洲,叫他无论如何想办法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听了,久久无语,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雨,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她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父亲确实没办法,他很穷,我们以后再也不能去给他添麻烦了,家里的日子我们先凑合着过吧。

1995 年,杨善洲已经退休并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的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间房子。房子是盖起来了,但这5万元的债怎么还?张玉珍专门找到杨善洲:能不能凑点钱还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问。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看着老伴无奈的神色,张玉珍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到老家,把刚刚盖起还没来得及住的房子卖了。

---杨善洲的大女儿杨会菊向我们讲述了另一件更让人心酸的事。她3岁那年,一天深夜忽然高烧昏迷,奶奶和妈妈急得顶着暴雨爬山路连夜赶往施甸县城。山路崎岖不平,路过一个山崖的时候,奶奶因走路慌乱而失脚,身子往山崖下倾倒,母亲急忙伸手去拉奶奶,不料由于失去重心,3人一起掉下了山崖,挂在了一蓬枯藤上,回忆起昔日的艰难,年近花甲的杨会菊含着泪水,轻轻地抚摸着母亲的手说:“父亲不容易,我妈更不容易啊!”

杨善洲的小女儿杨会芹回忆说:“我8岁时,第一次见到了父亲。当时因为奶奶病重,父亲赶回家来送药。母亲对我说,这是你爸爸,赶快叫啊,我却害怕地躲开了。”

---杨善洲退休后,组织上安排他到昆明安度晚年,一家人欣喜万分,以为终于可以与在外忙了几十年的父亲共享天伦之乐了,不曾料想,他却一头扎进了家乡的荒山。

“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一个老地委书记的妻子和家人怎么会在农村?从大柳水村出来后,这个疑问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是老书记自己不让办‘农转非’。”熟悉情况的人解释。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上级组织部门有个通知,地、师级干部,家在农村的妻子、母亲、不满16岁的子女可以转为城市户口。当时,杨善洲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将他家“农转非农业人口”的报告打上去时,他坚决要求撤销报告。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自己常年不在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照顾也不给家人享受,杨善洲做过的类似事情数不胜数。

---1982 年盛夏的一天,保山地区中专生招考张榜处,有个18岁的姑娘眼睛睁得大大的在榜上寻找了无数遍,还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杨善洲过来拍拍自己小女儿杨会芹的肩头说:“别难过,明年再考。”“爸爸,要是明年还考不上你能给我安排个工作吗?”女儿可怜巴巴地问。杨善洲紧锁眉头,严肃地看着女儿:“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了他:“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这一类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

【学习资料】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学习资料】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上)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

学习谷文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学习谷文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福建省东山县,到处传颂着老书记谷文昌的动人事迹。他虽然去世22年了,但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人民心中,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泯灭,也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淡忘。他和全县人民共同创造的业绩,至今在东山大地上闪耀着熠熠光辉。随着东山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日俱增。 虽然,以前曾听过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知道他是为人民操心的好干部,但通过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我更深的为谷文昌精神所折服。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认为应象谷文昌老书记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实实在在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种人生态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因为,脚踏实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实实在在地推动历史前进,正是我们每个共产党人正确的人生态度。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定会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我在想,我是一个普通的党员,更是一个普通的党员教师,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在小小的讲台上,这个普通的岗位上,我已经工作了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虽然没有做出什么丰功伟绩,但我自认为我很尽力也很尽心,我爱我的每一个学生,热爱我的事业。教育是我的天职,我负有为党培养接班人的义务,我应该认真向谷文昌同志学习,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政策,深入社会,接触

群众,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为家长们管教好他们的子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我想这也是一种很崇高的奉献。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共产党员,为实现“三个代表”努力工作就要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做为教育建设事业奉献的模范。一要做勤奋学习的模范。学习是前提,只有理论功底深厚,知识丰富渊博,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提高人格品位,适应新任务,新要求,才能体现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正迎面袭来,作为走在这个浪尖上的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有这一种品质,才能接受新的挑战,胜任新的任务。二要做艰苦奋斗的模范。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们共产党人要在艰苦奋斗上做出表率,要自觉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作风,三要做开拓创新的模范。当前的课改工作是一项教育创新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对每一位实践者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探索,在这条求索的路上,充满各式各样的阻力,但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思想上有新观念,彻底抛“等靠要”,做到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敢于想前人所未想之事,走前人所未走之路。与同伴一起迎接教育的春天。 谷文昌的精神将激励着我迎接各种困难和阻力,坚信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策略,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对教育保持永远不变的情怀。 第二篇:学习谷文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焦裕禄事迹材料介绍

焦裕禄事迹材料介绍 篇一:焦裕禄先进事迹 焦裕禄先进事迹:一、学习焦裕禄精神,提高党性、道德修养 作为一个父母官,他没有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是怀着一颗爱民仁后情怀,深入百姓体察民情,不顾自己已经羸弱的身躯,顶风冒雨,深夜看望受伤的老人,在一家老小尚未温饱的情况下,他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资助更需要帮助的贫苦百姓。 半个多世纪的今天,我们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改革开放让人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在没有饥民背井离乡,逃荒要饭的景象,生存问题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们代表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当我们面对群众诉求时,是否还能记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否拥有焦裕禄同志一样的赤子之心人民情怀?水可载舟,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一样爱护,帮助我们的人民,这样才是我们的立国之基,立党之本,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的深情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用心感受,用行动去实践。 二、学习焦裕禄精神,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用科学发展观描绘出兰考的新篇章,为了锁住兰考肆虐的风沙,他带着通讯员,推着自行车,亲自调查风沙的起因,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剧烈的病痛也没有退宿,为解决夏季的水患,又是他带领干部群众顶风冒雨,查看水清,在大家垂头丧气时,又是他振聋发聩,激起大家战天斗地的豪情。 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内容虽然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面临困境,在困难面前,我们是知难而上,还是畏惧退缩?工作方法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还是推诿扯皮,知难而退?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国为民,问计群众,实地考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把生命交给了热土,他没有高谈阔论,没有留下什么警示明言,甚至没有像样的政绩工程,但他有一颗火热质朴的心,他心里想的是人民,他是人民的好儿子!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 他不仅会被我们记一段时间,而且会被我们记一辈子。 一段时间来,有一个人的名字被我们深深铭记,上至中央高层领导, 下至基层普通党员,都在传诵他的“一辈子”精神,他的事迹深深感动着 我们、感染着我们。他,就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他那“清贫 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传奇人生和感人事迹,让我们在泪 水中见证了一种“伟大”,在我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信念 党旗凝聚无穷力量,信念锻铸坚强意志。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 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 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是人 生的“总开关”。信念决定追求,追求体现信念。彩云烟站职工始终保持 满腔热情、富有激情、充满智慧、奋力创新的精神状态,时刻以为烟草事业、为“卷烟上水平”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的理想信念主导自己的思想, 我们就有了清晰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就有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能有效避免走弯路和犯错误。在方向的引领下,在 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能始终坚持“两个至上”的行业价值观,不为谋求 局部利益而牺牲国家利益。就能秉承“利国为上、惠民为宗、至爱为怀、

大成为志”的理念,创造价值、奉献国家,普惠烟农、服务客户,热爱烟草、成就事业、开创未来。就能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突出对烟农的优质 服务,突出对社会的真情回报。就能坚持“稳定规模、优化布局、主攻质量、突出特色”的发展方针,以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为中心,以骨 干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走“品牌引导特色,生 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支撑特色,质量稳定特色”的烟叶发展 道路,升华彩云烟叶的品牌。 在事业的峰峦上,有辛勤的汗水流淌;在智慧的珍珠里,有勤奋的心 血闪光。在师宗彩云烟站有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站长万家培。他用 踏踏实实的脚步,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他曾说过:职工是亲人,烟农也是 亲人 站长人如其名,从接触到他的第一天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烟 农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换来我们快速发展的今天。”他每天想得最多的事就是如何让农民通过种烟尽快致富。 他每天最早来到单位安排各项工作但却是最晚走的一个。每天他都要 走街串户,宣传种植烤烟的相关政策和种烟的好处,了解烟农的实际困难,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工作中万站长认真落实烤烟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他把烟农利益 看得至高无上,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 他的足迹。20XX年,全国范围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大旱,时间恰逢初春,严 重威胁到烟草种植的问题,那段时间,站长总是到烟民家中一户户,一家 家的串门,了解他们在生活和生活上的难处,在生产上的困难,立即向上

学习谷文昌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谷文昌精神心得体会 当前,进一步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的活动正在八闽大地蓬勃展开。在这一股热潮中,我通过报纸、政治学习等多种渠道不断了解了谷文昌的感人事迹,加深了对谷文昌精神的理解。伟大出于平凡,这是所有时代先进人物产生和成长的鲜明特色和普遍规律。谷文昌的一生平凡而伟大,用他的行动坚定鲜明地告诉我们: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入党为什么,当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些什么”。尽管他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然而,他和东山县军民共同创造的业绩以及在创建业绩的艰苦历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已经成为一座不朽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谷文昌精神的本质特征即: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致力发展的宗旨意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谷文昌精神的意义和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学习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对党员干部深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好典型。 昔日东山,风沙肆虐,旱涝为害,一片荒凉。谷文昌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军民拼搏奋战了14个春秋,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旧貌,为今天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东山县的人民称赞他是“东山翻身解放的带头人,幸福富裕的奠基人”,“共产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书记”。 (二)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对党员干部深入进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好教材。 谷文昌同志,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领导干部去世22年了,当地干部群众仍然是那样深情地怀念他,崇敬他。每逢清明、春节等尊老敬宗的传统节日,当地群众“先祭谷公,后祭祖宗”。1987年7月,即谷文昌同志去世6年后,百姓自发捐资,为他建造了一座雕像,干部群众中长久地传颂着他的故事。这一切都证明着一个朴素的真理: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热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造福社会、造福百姓的好干部。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是实实在在的,经过了历史的检验,为群众所公认。同时,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伟大情怀、高风亮节的精神风貌。 (三)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回答共产党人“三个为什么”的好榜样。 每一代共产党人都有那个时代的光荣使命,但每一代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品质总是一脉相承的。和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同志一样,谷文昌同志也是无数忠贞的共产党员和优秀领导中的一员。他的崇高精神和动人事迹,鲜明地回答了一个共产党人“入党为什么,当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点什么”的历史课题。也向我们说明,共产党人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 二、我们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些什么 一是要学习谷文昌同志始终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最高追求的公仆情怀。为了挖掉东山穷根,谷文昌同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案,改造自然,

学习《焦裕禄等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焦裕禄等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之一: 焦裕禄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至今仍为人民所称颂,关键在于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真正代表了群众的利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认为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党员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习他一心为民,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牢记党的宗旨,为每一个学生做好服务,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好服务,为本年级教师、本备课组老师做好服务,为外语中学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做好优质服务的一切准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群众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对孤寡老人,无依无靠,生活非常艰难。在冬天天气严寒、将下大雪的时候,焦裕禄首先想到了这两位老人,一大早就赶到老人家里,嘘寒问暖,给老人送去了御寒的衣物等,并说“我是你们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你们的”。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2、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决不犹疑、

决不含糊、决不动摇。要坚定宗旨意识,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群众的主心骨。焦裕禄同志当年在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90多万亩土地的兰考大地任县委书记,他既是一县之首,同时又是全县人民的公仆。他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正是为了这些穷苦百姓,正是为了这些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广大人民,他在兰考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脱贫致富,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 3、学习他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精神。当组织上安排焦裕禄同志到环境、条件较差的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条件,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工作,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了尽快改变兰考的贫困落后面貌,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吃苦在前,积极带领兰考人民,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作斗争,一直坚持带病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焦裕禄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文无/忧网整理该版权归原作者 4、学习他立足本职、热爱本职的思想。焦裕禄同志,无论是在厂矿企业工作,还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按照XX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先进事迹,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学习情况 1、个人学习情况。在乡党委的要求以及村党支部的精心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精神,深刻地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谈出了自己对学习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对我开展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变被动主动,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深刻反思和认真领悟,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认真观看了杨善洲先进事迹专题片《大山佐证》,并认真撰写观后感。 2、杨善洲生平简介。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达5.6万亩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恪守信念,一心为民,忘我工作,

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二、学习收获 (1)通过教育,认识了学习杨善洲老书记的意义和重要性。 开展学习杨善洲老书记教育活动,能够使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教育,能够用广大党员的行动来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证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成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

焦裕禄的主要英雄事迹

焦裕禄的主要英雄事迹 焦裕禄(1922~1964)出生于山东博山崮山镇北崮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因家庭贫寒,幼年只读了几年书。日伪统治时期,被抓劳工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1943年秋,他给地主当长工。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军到了河南,历任尉氏县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及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1953年6月,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改变兰考面貌,他抽调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带领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逐个进行了编号、绘图,为防灾抗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村的道路"。 1963年秋,兰考连续下了13天雨,全县11万亩秋粮歉收,22亩受灾。他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全力抢灾救灾。带领干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把人民政府的救济粮款给受灾群众送上门。 焦裕禄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反对干部特殊化。一次他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就对全家进行了一次不能搞特殊化的教育,并把戏票钱给戏院送去。接着建议县委起草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

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1964年春天,焦裕禄同志病情恶化,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强调工作忙离不开不去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继续坚持下乡工作,肝痛发作自行车不能骑,他就推着走。当他躺在病床上时,仍在思考如何撰写改变兰考面貌的文章。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急性复发逝世,终年42岁。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的社论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长篇报道文章。

学习谷文昌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谷文昌事迹心得体会 谷文昌,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人民心中,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泯灭,也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淡忘。他和全县人民共同创造的业绩,至今在东山大地上闪耀着熠熠光辉。随着东山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日俱增。 虽然,以前曾听说过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知道他是为人民操心的好干部,但通过这次学习,我更深的为谷文昌精神所折服。作为一名普通的公路工作者,我认为应象谷文昌老书记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实实在在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脚踏实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实实在在地推动历史前进,正是我们每个人正确的人生态度。下面我总结一下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要做勤奋学习的模范。学习是前提,只有理论功底深厚,知识 丰富渊博,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提高人格品位,适应新任务,新要求。 二、要做艰苦奋斗的模范。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三、要做开拓创新的模范。在思想上要有新思路,彻底抛弃“等靠 要”,墨守成规,敢于想前人未所想之事,走前人所未走之路。 谷文昌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力创佳绩。今年2月21日,《人民日报》一版

头条刊登了介绍中国共产党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同志先进事迹的文章《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和评论员文章《精神永恒,丰碑永存》。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和为人民谋利益奋斗不息的精神。学习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他的先进事迹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对党员干部深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好典型。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对党员干部深入进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好教材。 谷文昌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领导干部去世22年了,当地干部群众仍然是那样深情地怀念他,崇敬他。每逢清明、春节等尊老敬宗的传统节日,当地群众“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一个朴素的真理: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热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造福社会、造福百姓的好干部。 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是实实在在的,经过了历史的检验,为群众所公认。同时,也体现了共产党然的伟大情怀、高风亮节的精神面貌。 每一代共产党人都有那个时代的光荣使命,但每一代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品德总是一脉相承的。他的崇高精神和动人事迹,鲜明地回答了一个共产党人“入党为什么,当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点什么”的历史课题。也向我们说明,共产党人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谷文昌先进事迹

谷文昌先进事迹

谷文昌先进事迹

谷文昌(1915年——1981年),原名程栓,河南省林县郭家庄人,一九四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林县的区长、区委书记,中共东山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林业局长,龙溪地区农办主任,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 谷文昌于一九五O年五月十二日随军解放东山岛。从此,他在东山这个美丽的海岛上辛勤耕耘了十四个春秋。 东山岛东南部几十里风沙滚滚,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生存。谷文昌担任东山县长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排除群众的疾痛,为造福东山人民,他把治理风沙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多次探风口、查风源,摸清“沙老虎”来龙去脉,制定治理风沙的规划。一九五四年,谷文昌调任县委书记,他与县委一班人,在三年的时间里,组织全县人民先后八次在沙滩上筑堤挡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造林防沙,这些办法,尚未从根本上解

决问题。谷文昌同志矢志不移,来回于张牙舞爪的沙滩,寻找制伏沙害的有效办法。不久,林业干部在白埕沙滩上发现了几株屹立于风沙中的木麻黄树。谷书记获悉后,立即组织林业技术员到实地研究、分析,证实木麻黄具有耐旱耐咸、抗风力强的特点,是制伏风沙的好武器。就这样,谷文昌同志下了决心,召开各种会议,倡导栽种木麻黄运动,他说:“不种活木麻黄,制伏风沙,就把我这副老骨头埋在东山岛。”他一面呈请中央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籽,一面派林业干部到广东电白县学习木麻黄的种植技术。之后,他亲自在下溪村建立了一个试验苗圃,在白埕村大园埔搞了一个试验林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谷文昌同志的关心下,大面积试验林初步成功。 一九六O年,一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战斗打响了,党政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风雨无阻,鏖战数年。全县四百多座大小山头,三万多亩赤白滩,种上树,造了林,三十公里长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昔日‘沙老虎”制伏了。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 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推荐阅读:演讲稿:以杨善洲为镜子 href="/yanjiang/html/yanjiang_20XX041 6100408_" target=_self>学习杨善洲精神演讲稿:以杨善洲为镜子 原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20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

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XX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XX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XX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焦裕禄先进事迹材料

焦裕禄先进事迹材料的介绍以及个人的一些事迹材料小编已经收集完整,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时年四十二岁。以下这篇来自资料下载网整理的焦裕禄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焦裕禄先进事迹材料: 焦裕禄,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有同名电影。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现源泉镇)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1962年6 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

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

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 谷文昌(1915年——1981年),原名程栓,河南省林县郭家庄人,一九四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林县的区长、区委书记,中共东山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林业局长,龙溪地区农办主任,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 谷文昌于一九五O年五月十二日随军解放东山岛。从此,他在东山这个美丽的海岛上辛勤耕耘了十四个春秋。 东山岛东南部几十里风沙滚滚,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生存。谷文昌担任东山县长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排除群众的疾痛,为造福东山人民,他把治理风沙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多次探风口、查风源,摸清“沙老虎”来龙去脉,制定治理风沙的规划。一九五四年,谷文昌调任县委书记,他与县委一班人,在三年的时间里,组织全县人民先后八次在沙滩上筑堤挡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造林防沙,这些办法,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谷文昌同志矢志不移,来回于张牙舞爪的沙滩,寻找制伏沙害的有效办法。不久,林业干部在白埕沙滩上发现了几株屹立于风沙中的木麻黄树。谷书记获悉后,立即组织林业技术员到实地研究、分析,证实木麻黄具有耐旱耐咸、抗风力强的特点,是制伏风沙的好武器。就这样,谷文昌同志下了决心,召开各种会议,倡导栽种木麻黄运动,他说:“不种活木麻黄,制伏风沙,就把我这副老骨头埋在东山岛。”他一面呈请中央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籽,一面派林业干部到广东电白县学习木麻黄的种植技术。之后,他亲自在下溪村建立了一个试验苗圃,在白埕村大园埔搞了一个试验林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谷文昌同志的关心下,大面积试验林初步成功。 一九六O年,一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战斗打响了,党政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风雨无阻,鏖战数年。全县四百多座大小山头,三万多亩赤白滩,种上树,造了林,三十公里长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昔日‘沙老虎”制伏了。沙滩造林。调节了气候,保持了水土,平衡了生态,沙滩变良田,一熟改三熟,粮食产量上去了,经济作物发展了,过去缺粮短柴的沙区人民,现在不仅柴米自给有余,还为工农渔业提供一定数量的生产和建设用材。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造林制伏风沙的同时,谷文昌同志还发动人民群众挖塘、打井、修渠、筑水库,开发地下水源。有效地利用水利资源。为了便利交通,发展经济,谷文昌同志领导全县人民兴建八尺门海堤,从此天堑变通途,孤岛成半岛。 东山岛东南部几十里风沙滚滚,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生存。谷文昌担任东山县长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排除群众的疾痛,为造福东山人民,他把治理风沙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多次探风口、查风源,摸清“沙老虎”来龙去脉,制定治理风沙的规划。一九五四年,谷文昌调任县委书记,他与县委一班人,在三年的时间里,组织全县人民先后八次在沙滩上筑堤挡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造林防沙,这些办法,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谷文昌同志矢志不移,来回于张牙舞爪的沙滩,寻找制伏沙害的有效办法。不久,林业干部在白埕沙滩上发现了几株屹立于风沙中的木麻黄树。谷书记获悉后,立即组织林业技术员到实地研究、分析,证实木麻黄具有耐旱耐咸、抗风力强的特点,是制伏风沙的好武器。就这样,谷文昌同志下了决心,召开各种会议,倡导栽种木麻黄运动,他说:“不种活木麻黄,制伏风沙,就把我这副老骨头埋在东山岛。”他一面呈请中央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籽,一面派林业干部到广东电白县学习木麻黄的种植技术。之后,他亲自在下溪村建立了一个试验苗圃,在白埕村大园埔搞了一个试验林地,

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追忆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缅怀他的高尚品质,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刚才,5位报告团成员为我们作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报告,再次把杨善洲同志的光辉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杨善洲同志的亲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对报告团成员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是省委作出的一项决定,也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具体举措。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深入推进“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

志对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杨善洲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并指出要将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前一段时间,全省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杨善洲,创先进、争优秀,有力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央已把杨善洲同志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下一步将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先进典型出在云南,云南的学习活动更要形成声势。我们要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进一步掀起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热潮,努力把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贯穿于云南发展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工作常态,推动全省各项事业在创先争优中不断前进。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同志之所以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就是因为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杨善洲同志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以自己的实际

心得体会:学习焦裕禄的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学习焦裕禄的先进事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今年是人民的好公仆、党员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逝世45周年。45年来,焦裕禄同志的光辉形象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回放,焦裕禄同志的至理名言始终是我前进的座右铭,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依然在激励着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奋发进取并迸发出铿锵的足音。 45年前,我还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一书竟然让我爱不释手。45年过去了,直到今日我还能清楚记得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那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还清楚记得焦裕禄同志“我活着没有把沙丘治好,死了以后就把我埋在沙丘上,我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感人

话语,他鞠躬尽瘁为人民,两脚踏遍黄沙地,“心里装着全体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的好品格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里。 参加工作后,自己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逐步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美好愿望。从那时起,在我心中就把共产党员与焦裕禄同志划上了等号,做人就做这样的人。焦裕禄同志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焦裕禄同志就是共产党的化身,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焦裕禄同志任兰考县委书记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400多天,但是他顶着风沙,抗着疾病,奔走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扎根在兰考人民群众这块土壤上,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人们忘不掉焦裕禄同志安葬的那一刻,成千上万的百姓自发地为他送葬,恋恋不舍地告别自己的好书记,那是人民群众对他短暂一生的最高褒奖,那是平民百姓对一个人民好公仆的眷恋之

杨善洲先进事迹及个人简介

《杨善洲先进事迹及个人简介》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谷文昌先进事迹

谷文昌(1915年——1981年),原名程栓,河南省林县郭家庄人,一九四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林县的区长、区委书记,中共东山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林业局长,龙溪地区农办主任,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 谷文昌于一九五O年五月十二日随军解放东山岛。从此,他在东山这个美丽的海岛上辛勤耕耘了十四个春秋。 东山岛东南部几十里风沙滚滚,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生存。谷文昌担任东山县长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排除群众的疾痛,为造福东山人民,他把治理风沙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多次探风口、查风源,摸清“沙老虎”来龙去脉,制定治理风沙的规划。一九五四年,谷文昌调任县委书记,他与县委一班人,在三年的时间里,组织全县人民先后八次在沙滩上筑堤挡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造林防沙,这些办法,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谷文昌同志矢志不移,来回于张牙舞爪的沙滩,寻找制伏沙害的有效办法。不久,林业干部在白埕沙滩上发现了几株屹立于风沙中的木麻黄树。谷书记获悉后,立即组织林业技术员到实地研究、分析,证实木麻黄具有耐旱耐咸、抗风力强的特点,是制伏风沙的好武器。就这样,谷文昌同志下了决心,召开各种会议,倡导栽种木麻黄运动,他说:“不种活木麻黄,制伏风沙,就把我这副老骨头埋在东山岛。”他一面呈请中央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籽,一面 - 1 -

派林业干部到广东电白县学习木麻黄的种植技术。之后,他亲自在下溪村建立了一个试验苗圃,在白埕村大园埔搞了一个试验林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谷文昌同志的关心下,大面积试验林初步成功。 一九六O年,一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战斗打响了,党政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风雨无阻,鏖战数年。全县四百多座大小山头,三万多亩赤白滩,种上树,造了林,三十公里长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昔日‘沙老虎”制伏了。沙滩造林。调节了气候,保持了水土,平衡了生态,沙滩变良田,一熟改三熟,粮食产量上去了,经济作物发展了,过去缺粮短柴的沙区人民,现在不仅柴米自给有余,还为工农渔业提供一定数量的生产和建设用材。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造林制伏风沙的同时,谷文昌同志还发动人民群众挖塘、打井、修渠、筑水库,开发地下水源。有效地利用水利资源。为了便利交通,发展经济,谷文昌同志领导全县人民兴建八尺门海堤,从此天堑变通途,孤岛成半岛。 东山地处海防前线,是对敌的桥头堡,也是对台工作、统一祖国的要地。谷文昌同志经常教育干部、群众要提高警惕,保家卫国,加强民兵训练,重视对去台人员家属的政治工作。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六日,蒋军海陆空一万多人,向东山县进犯。在谷文昌为首的县委领导下,会县党政军民全力以赴,坚守海岛,配合解放军作战,夺取了东山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 2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