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四章:道德与社会中责任97-2003

第十四章:道德与社会中责任97-2003

第十四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概述

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道德在本质上是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有关主

体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或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

组织的道德标准要与社会的道德标准兼容

功利观

观点:

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其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

评价:

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

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

权利观

观点:

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隐私权、言论自由权和游行自由权等)的前提下做出

评价:

保护了个人的基本权利

容易在组织中会产生对生产率和效率不利的工作氛围公平观

观点:

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

评价:

它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

可能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

综合观

观点:

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

综合了两种“契约”:

?适用于社会公众的一般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

意的程序;

?适用于特定社团里的成员的特殊契约,这种契约规

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

评价:

这种商业道德观与其他三种的区别在于它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现有的道德准则,从而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二:崇尚道德管理的基本特征

崇尚道德的

管理的特征

把遵守道德规

范看作责任

以社会利益

为中心

以组织的价值

观为行为导向

自律

超越法律

重视利益相

关者利益

视人为目的

遵守道德规范不

仅是获得手段,

更是组织的责任

组织所推崇的,

并为全体成员所

认同的价值观

不仅从组织自身角

度,更从社会整体

角度考虑问题

组织与利益相关

者是相互依赖的

不仅把人看作手段,

更是目的,组织行

为目的是为了人

超越了法律的要

求,能让组织取

得卓越的成就

能够自律,对行

为进行自我调节

8

三:道德发展的几个阶段

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

最低层次——前惯例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

中间层次——惯例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

最高层次——原则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有关道德发展阶段研究表明:

(1)人们渐进地通过这六个阶段,而不能跨越

(2)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于任何一个阶段

(3)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于第4阶段

四:道德发展阶段

道德发展阶段

层次

前惯例层次

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决策的依据是本人利益,这种利益是由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奖赏和惩罚决定的

惯例层次

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对法律的遵守,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以及对期望的一般感觉

原则层次

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道德准则的影响。这些准则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一) 个人特征

自我强度: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

? 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

? 自我强度高的管理者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会更加一致 控制中心: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则认为命运由运气和机会决定 ?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更可能对后果负责,并依赖自己内在的是非标准指导行为

?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更加一致

(二) 结构变量

好的组织结构有助于管理者道德行为的产生

模糊程度最低,并时刻提醒管理者什么是“道德”的结构有可

能促进道德行为的产生

正式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

(三)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

2、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控制能力,以及具有承受风险和冲突能力的组织文化

3、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动指南

2、问题强度

决定问题强度的影响因素:

1、某种道德行为造成的伤害(或利益)有多大?

2、有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或善良的)?

3、行为实际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或带来实际利益)的可能性有

多大?

4、行为后果的出现需要多长时间?

5、你觉得行为的受害者(或受益者)与你(在社会上、心理上或

身体上)挨得多近?

6、道德行为对有关人员的影响的集中程度如何?

行为造成的伤害越大,越多的人认为行为是邪恶的,行为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越高,行为的后果越早出现,观测者感到行为的受害者与自己挨得越近,行为的后果越集中,问题

的强度就越大

这六个因素决定了道德问题的重要性,道德问题越重要,管理者越有可能采取道德行为 五:提升员工道修养的途径

16

确立道德准则

招聘道德素质高的员工

建立正式的

保护机制

设定工作目标

对员工进行

道德教育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六:社会责任

(一)社会责任的定义

当今的管理人员在管理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如下问题:

是否为慈善事业出力? 是否以及怎样保护自然环境? 是否到人权状况较差的国家投资?

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二)两种社会责任观

1.古典观: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主张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企业只要使股东的的利益得到了满足,就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表现,至于其他人的利益,责不是企业要管和所能管的。

古典观:

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相当狭窄,企业只需并且只能对股东承担责任

如果一个企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股东的利益,那它就是尽了最大的社会责任

如果一个企业从事一些社会活动,或为社会利益着想而把资源从企业中转移出去,则它不仅损害了股东的利益,而

且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

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就是利润取向,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逐利润,使股东的利益达到最大,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就自

然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福利

2.社会经济观:

他们主张企业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管理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员工、所在的社区乃至政府等)负责。

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很广,它包括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 对非股东的利益相关者负责通常给股东的利益带来不利

的影响

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社会责任活动相当于投资

“大多数研究表明,在公司的社会参与与经营业绩之间有着正的相关关系”

“……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公司的社会责任行动会显著损害其长期经营业绩”

(三)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我们的论证表明,利润取向的企业要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

责任:

古典观:企业在实现利润目标的过程中就在承担着社会责任,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社会经济观:承担社会责任或许会使企业的短期利益受到损害,但换来的却是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更多的长期利益,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其利润取向相结合。

我们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但这种社会责任的承担是有范围限制的、是有选择的,即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应关注那些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利的活动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切不可把一些本不应由企业来做的事都包揽下来,从而走到改革前的“企业办社会”的老路上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