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哲学第六课二节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哲学第六课二节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哲学第六课二节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哲学第六课二节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

【难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集体主义;

【素质要求】

⑴知识方面:

理解:列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事例,说明发挥集体主义调节作用的必要性;

⑵水平方面:

①提升透过现象理解本质的水平:从现象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似乎与坚持集体主义没有内在的本质联系,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恰恰决定了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恰恰要支持集体主义。所以,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水平。

②提升辩证思维水平:本框题内容涉及很多辩证关系,如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辩证关系,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的关系,行政的、法律手段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点之间的关系等等。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辩证思维水平。

⑶觉悟方面:

提升集体主义的思想觉悟,主要解决一个理解问题,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政,作为利益主体要不要坚持集体主义。

复习提问

1.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社会上曾出现一股“为个人主义正名”否定集体主义的思潮,本节课我就和大家共同来讨论“市场经济到底要不要坚持集体主义”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板书)

1.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板书)

请同学们看书

P53②根据教材提供的例子,思考回答三个问题:

①某些签约厂家为什么要私自降价,低价竞销?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本厂利益,本单位的利益,即:小团体的利益。

②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使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价格一跌再跌”,厂家利益受损,集体利益受损,国家财富流失,外商腰包鼓起。

③教材所叙述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说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同的利益主体虽然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但不应只顾本单位的利益,违背集体主义原则。因为,良好的市场秩序,健全的社会规范有助于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只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社会规范

(包括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生产者、经营者才可从中获取正当利益。所以,任何利益主体,都不能背离集体主义原则。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板书)

(l)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板书)

任何市场都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结合的。所谓市场经济的性质就是指与它相适合的社会制度的性质,

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就是它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个社会存有决定了与它相适合的、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这就是说,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与其相适合,并为之服务。

那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什么?它与集体主义又是什么关系呢?(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的目的就在于持续提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所以,各个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据弃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同志关系,才能凝聚成实现共同目标的强大力量,这无疑是符合集体主义价值观要求的。

请同学们看书P54②

思考:我们国家电力企业的改革调整说明了什么道理?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目的是使规模上去,成本下来,这个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这种生产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有利于增强人们的集体意识和全局观点,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生长点之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板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并不否认利益主体对利润的追求,因为利益驱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但这里有一个追求谁的利益和如何追求利益的问题,是追求一己之利,还是追求国家、集体利益,同时满足自己利益的需求。

走私是一种国际犯罪活动,它破坏了社会的经济秩序,损坏了企业和个人的正当利益。

1998年7月14日,江泽民指出:“走私活动范围之广,规模之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

为了迅速而严厉的打击走私犯罪活动,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

1998年7月底,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次大规模的反走私联合活动和专项斗争,从1998年7月15日到9月15日两个月,全国共查获走私贩私案件1276起,案值49.68亿元。而1月到9月,查获大、要案总案值为80多亿元。通过打击走私,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死而复生,很多企业由上半年亏损转为盈利。这里应明确几点:

①任何社会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否则,经济秩序混乱,必然妨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②经济秩序是否稳定,与各经济利益主体的行为关系极大,若无限制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于他人利益不顾,经济秩序就会陷入混乱。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而且,它理应比以往任何经济的运行更有序。

④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要靠多种因素来建立和维持,行政、法律手段只有符合客观规律要求时,才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

⑤要从观点上加以引导,要由集体主义原则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使他们能自觉按客观规律的要求,在文明有序中从事经济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5②的例子

思考:四家石化企业原来是什么状况?后来发展的结果是什么?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过去,这四家企业只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重复建设,资源利用不充分,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严重束缚了自身的发展。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他们组建了石化产业集团公司,这是社会主义全局观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活性这两大优越性的结合。

1998年10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宝钢、上海冶金、梅山三家钢铁公司联合组建的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这对于加快上海地区钢铁企业发展,防止重复建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集体意识和全局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这说明:只有集体主义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其遵循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我们能够把这些概括为四句话:

经济运行需要秩序,市场主体需要利益,利益理应在秩序中实现,建立秩序必须坚持集体主义。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实行调节(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6②

思考回答:西北五省区拆掉篱笆墙,共创大市场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归纳)

西北五省区在经济发展上存有很多共性和个性,但他们过去却自我困守,缺乏合作。近年来,他们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伴随国家实施中西部发展战略,西北五省区形成了把分散的局部优势变为选加的综合优势的共识,注意优势互补,开拓市场。他们拆掉篱笆墙,共创大市场的事实说明:集体主义在一定程序上起到了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矛盾的作用,有利于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由诸多原因引起的矛盾也是很复杂的,这些矛盾归根到底是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而解决矛盾就是调节利益关系,这需要按照集体主义原则去处理。

请同学思考回答: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材P52⑨,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复习旧知识,为思考下一个问题做好知识准备)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集体主义原则如何调节市场经济中产生的矛盾呢?请大家画书P5④一P56①。

集体主义有两个作用:一是它促使各种经济法律和法规的贯彻,使国家整体利益得以实现;二是它要求各市场利益主体必须从国家大局,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去处理相互间的矛盾,以便实现各自的利益,克服地方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巩固新课

以上我们分别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与集体主义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集体主义去调节。

从表面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似乎与坚持集体主义没有内在的本质联系,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恰恰决定了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恰恰需要坚持集体主义。

所以,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

布置作业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什么?它与集体主义是什么关系?

2、集体主义原则是如何调节市场经济中产生的矛盾的?

第1单元第2课第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导航] 情景导入学习目标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 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官员范缜挺 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 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 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 范缜与名流们的争论涉及哲学上的什么问题?研 究这一问题有何意义?学习本框,你将豁然开朗! 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重点] 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 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3.结合自身实际,说明生活中必须面 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教材P10“探究问题” 提示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

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提示:(1)×(2)×(3)× 教材P11“探究问题” 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等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2)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学习计划的制订必须从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订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探究点一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背景材料】 材料一观察漫画

哲学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新授学案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新授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时间:2012年12月3日 28号教学案 -------------------------------------------------------------------------------------------------------------------------- 【教学目标】 了解意识的含义 理解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案 预习要求:利用课前时间,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本课重点知识,将难点和不易理解的内容用红笔标注并进行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写在自主质疑部分。小组长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重点难点】 意识的本质 【基础知识自主探究】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阅读课本P35正文第一自然段,划出并标记出:物质的反应特性对人类意识的作用。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阅读课本P35正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并标记出:劳动和社会交往对人的意识的作用。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阅读课本P36正文第一自然段,划出并标记出:为什么只有人脑才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阅读课本P36正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并标记出: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 2.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教师寄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培养人格,人格影响命运!---------------------------------------------------------------------------------- 3.总结: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阅读课本P37正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并标记出: (1)从意识的起源看: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3)从意识的内容看: 【知识梳理】 【自主质疑】 第二部分课堂导学案2012年12月3日 28号教学案探究要求:1、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2、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 【自主探究能力提升】 1、课堂探究:P35上 想一想: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2、课堂探究:P35下 (1) 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2)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3、课堂探究:P36上

高二政治哲学第一课第一框教学案

山东省枣庄二中2013级 高二政治教学案 班级姓名使用时间2014年 11月 19日编号必修4-1-1-1审批人 课题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1课时) 编制人刘宪锋 审核人 目标导学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重点 难点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阅读 记录 自学质疑学案 枣庄二中政治组第 1 页共 3 页

枣庄二中 政治组 第 2 页 共 3 页 请 记 录 你 的 疑 惑 点 或 自 学 障 碍 一、目标导学: 1.哲学和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2.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二、教材自学: 阅读教材P4-6两个目的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 和对世界的 。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指导人们 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的任务,就是 ,在人类生活的途径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 正确地 和 。 三、媒体助学: 1.通过PPT 展示基本知识点,并起到强化的作用。 四、合作互学: 【诱思导学1】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哲学是如何产生的? 2.为什么说哲学并不神秘? 【诱思导学2】阅读教材第二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哲学的本义是什么? 2.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3.注意区别:哲学与真正的哲学。 五、练习测学: 1.哲学源于 ( ) A.人们在辩论中获胜的需要 B.人们对实践的追间和对世界的思考 C.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不满 D.神对人类的启示 2.“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追问 ( ) A.是毫无意义的 B.不会有任何结果 C.只能由自然科学来回答 D.已经开始进入哲学思考 3.进入哲学思考的大门并不难,它要求我们①善于观察生活 ②保持好奇心 ③多问为什么 ④批判 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⑤远离常人觉得可笑的问题 ⑥敢于挑战前人的观点(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哲学的本义是 ( ) 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B.辩论术 C.关于神的学说 D.圣者之言 5.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来源于生活 ②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③哲学可 反思: “研讨理解”学案 知识点(研讨目标) 识记 理解 应用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 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 学生笔记 学案内容

2016秋高中政治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十三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于2016年3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十三五”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三五”规划的一个核心思想是谋经济转型,这不是国家拍脑袋决策,①而是依据国内外发展形势所作出的战略抉择,②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 【设问】试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第一步:获取信息,调动知识

第二步: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分析 答案:(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首先是我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依据了国内外发展形势,正确地处理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十三五”规划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一、选择题 1.庄子指出:“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这一观点是( ) A.意识决定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 B.思维与存在无同一性的不可知论 C.物质决定意识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可知论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材料中的观点说明仁与义、是与非没有绝对的取舍标准,无法辨别清楚。此观点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其他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这些辩论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 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 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D.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强调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集中讨论的问题都与哲学有关,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答案选C。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A选项错误。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选项错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志,D选项错误。

生活与哲学第5课1框 意识的本质

如果为了安全而不和大海在一起,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高密五中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No.8 316 313 11.科学家的试验表明,猴子经过训练可以学会用水桶从水缸里打水浇灭燃烧着的火。但它不会就近用别的水来灭火。因为它 A.没有感觉 B.不会说话 C.没有“凡是水都能灭火”这种意识 D.没有经过进一步的训练 12.从意识的产生来看,意识更重要的是____的产物。 A .自然界长期发展 B .物质世界 C .大脑 D .社会发展 13.材料一 “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能。”“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般状态。” ——阿芬那留斯,转引自《列宁全集》第18卷,第255页。 材料二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材料三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列宁) 材料四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晴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鲁迅全集》第6卷,第219页。 材料五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 l12页。 请问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材料三、四、五阐述了哪些哲学原理?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课时:1课时 使用时间:2013.11.17 【预习案】 【学习目标】 把握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通过对本部分的学习,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两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知识自主探究】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预习提示:阅读课本第35页,找出以下问题并在课本 上标明】 1.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本部分预习要求:了解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课本上表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2. 意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如何理解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预习提示:阅读课本第36页,找出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标明】 1.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反射分为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条件反射有哪两种?其中,人所有特的是哪一种? 3. 意识就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预习提示:阅读课本第36-37页,找出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标明】 1. 阅读探究材料“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并回答问题。 2. 意识的反映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综合上述一、二、三方面的内容,我们这样来认识意识的本质:从起源上看,意识是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内容上看,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内容看,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第二课2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学案 知识盘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栝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4.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一是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与人的主观精神),二是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释疑解难: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注意两对概念一一对应。)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而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它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科学地指出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决定谁呢?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即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称之为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即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称之为唯心主义。哲学就依此划分成了两大阵营。 哲学上讲的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就是讲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认为思维(意识)可以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属于可知论者;凡是认为思维(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属于不可知论者。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原因)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据此回答1~7题。 1.2009年,卡梅隆导演的电影《阿凡达》风靡全球,饱受好评。据了解,卡梅隆是在看到《指环王》以后,才敢把尘封多年的《阿凡达》剧本拿出来拍摄。他等待的是科技的进步,为了拍摄该片他又革新了3D技术。于是在《阿凡达》中,我们看到了逼真的飞流瀑布、漂浮云中的山峦、似含羞草的粉红植物、旋转飞行的“蜥蜴”、夜间发光的森林、似水母般在空气中游动的树种……这些逼真的3D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也令人相信科技的进步的确会改变电影的观感。卡梅隆等待的是科技的进步,这主要说明 (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2010年10月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这说明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和基础 B.人的意识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的特点,能够把握世界的本质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成功 3.(2010·新课标全国卷)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 )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2010·北京文综)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 )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著努力和勤奋 5.(2010·广东文综)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解析版)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例题:(2015年山东文综政治34)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是指大凡不廉洁的人没有什么东西不拿, 不知羞耻的人没有什么事不做,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适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是有条件的,A是错误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是错误的;D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世界观与方法论 【名师点睛】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

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对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要明确,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9).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以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谈到哲学时说的话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因此他这么讲的原因主要在于哲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其它的说法与材料不符合,因此,本题选D。 【名师点睛】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2、(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do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学设计 学科:高中政治 课程内容:《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学时:一课时 使用年级:高二 教材版本:人教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一、章节名称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 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哲学的基本派别。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教学目标 识记:唯物主义含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含义及其 表现形式。 理解: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 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意义。 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论来分析唯物 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

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五.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 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事先收集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论、漫画、情 境材料。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 (二)教学方法: 自学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比较法、讲授法。

哲学生活第一课第二框1

第二框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明确学习目标 1、什么是世界观?每个人都有世界观吗? 2、什么是哲学?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如何? 3、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怎样? 、 4、具体的知识包括哪些?具体知识和哲学的关系如何? 三、展示自学中的问题和绘制的知识结构图: 四、课堂合作探究和展示答案(不议不讲) 探究1:阅读教材第7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面问题 1、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结论1:

◇课堂探究2:阅读教材第8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1)上述在做人做事上的不同体现了什么不同的观点? (2)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2: ◇用结构图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关系? ◇课堂探究3:阅读教材第8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面问题 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 ◇结论3: ◇探究4阅读教材第9页第一段: 如何看待“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课堂探究5 :阅读教材第9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结论4: ◇课堂探究6:阅读教材第9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1)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吗? (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结论5:

五、知识结构(师生总结) 六、课堂检测 (B级)1.2009年5月11日,为了进一步做好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出《关于做好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国家文化力量的重要标志和体现,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哲学都是正确的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级)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A级)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有 A.人生下来就有世界观 B.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C.世界观人皆有之 D.世界观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在古代本来就是在一起的,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入,哲学才从具体科学中分化出来,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学问。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内在联系并没有中断,具体科学始终是哲学之因,而哲学则是具体科学之果。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C级)4.具体科学始终是哲学之因,而哲学则是具体科学之果。这说明()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④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B级)5.历史发展到今天,哲学的论述越来越离不开具体科学的材料,同时具体科学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哲学之所以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是因为哲学()A.是一切科学的总和 B.揭示了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C.以整个世界为其研究对象 D.是具体科学的最高形态 (B级)6.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第一框 课时作业3

课时作业3哲学的基本问题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28分) 1.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问题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两个方面。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包括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故A项排除,而C、D两项分别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并不全面。 答案:B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B.旧哲学的基本问题 C.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D.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解析: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答案:A 3.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③④符合这两方面。 答案:C 4.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A.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C.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D.思维是否等同存在的问题 解析:A、B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D项不是哲学基本问题所研究的内容。 答案:C 5.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利、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 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解析:A、B、C三项都不是题干所指。 答案:D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

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 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掌握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三、知识清单:找出并写出准确答案并记忆(做在学习报告上)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也是。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二者________的问题;其二是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依据是。认为决定的,属于唯物主义;认为决定的,属于唯心主义。 4、认为思维存在,就是认为二者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论;认为思维存在,就是否认二者的性,这种观点被称为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中___________ 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人类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二是。二者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是。

4、哲学从总体上探讨的关系。 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_________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决定着它们对的回答。 五、探究共享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普通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他把萧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萧子良几次组织人马与他辩论,都被他驳倒。萧子良无可奈何,派人对他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不怕得不到高官,为什么发表这种违背潮流的言论呢?你应当赶快放弃你的言论。范缜听后,哈哈大笑:要我范缜“卖论求官”,那我早就是“高官”了! 1、这里的“形”指的是什么,“神”指的是什么? 2、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形”和“神”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说明物质与意识是什么关系? 4、判断下列观点哪些属于唯物主义哪些属于唯心主义?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心外无物——王守仁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被感知。——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王阳明 六、巩固训练 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人教版《哲学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03) 第一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 命题:审核:使用时间2012.12.8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考考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教学重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教学难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课前预习案】 自主学习要求:1、参考教材完成学案中的基础知识梳理;(注意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 2、简单记忆本课时的基础知识,疑难问题做好记录并上报小组长; 3、小组长做好检查落实自主学习情况并调控好学习时间安排; 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周六、日自习完成)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存在的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怎样的哲学派别? (1)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2)对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观点。凡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的观点,就是;凡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就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10最后一段到(P11第二段)(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都的问题。 (3)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预习自测,夯实基础】: (一)误区辨析: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二)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无斗争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依据对哲学基本不同回答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知识归纳与练习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意识观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体系构建】 【考点展示】 1. 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4.物质决定意识 5.意识的能动作用6.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及表现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知识梳理】 ◆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从上述三方面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表现)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动创造 而且而且能动创造 而且。它不仅能够动创造 二.意识的作用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