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耕地保护知识

耕地保护知识

耕地保护知识
耕地保护知识

耕地保护知识

一、耕地概念

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但并非任何土壤都可以发育成为耕地。能够形成耕地的土地需要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1)必须有平坦的地形,或者在坡度较大的条件下,能够修筑梯田,而又不至于引起水土流失,一般超过25℃以上的陡地不宜发展成耕地;(2)必须有相当深厚的土壤,以满足储藏水分、养分,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之需;(3)必须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以保证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对热量和水量的要求;(4)必须有一定的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5)必须达到在选择种植最佳农作物后,所获得的劳动产品收益,能够大于劳动投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凡具备上述条件的土地绍过人们的劳动可以发展成为耕地。这类土地称为耕地资源。耕地资源包括两种类进:一是已开发利用的土地,即耕地;二是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即荒地。

耕地总资源: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田地。包括当年实际耕种的熟地;新开荒且已种植的地;“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三年以上的“海涂”、“湖田”;弃耕、休闲不满三年,随时可以复耕的地;因灾害或其它因素,虽然当年内未种植农作物但仍可复耕的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附带种植桑树、果树和其它林的地;年年进行耕耘种草的地。不包括:因灾害或其它因素,已不能复耕的地;弃耕、休闲满三年的地,或者虽不满三年,但已经成为荒地的土地;不进行耕耘,净地种植牧草已成为永久性草地的土地;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辅林地、芦苇地、天然草场等;以混凝土等铺设的温室、玻璃室,导致栽培的植物体与地面隔绝的基地。

二、耕地资源分类

1、根据耕地性质,耕地总资源又分为常用耕地面积和临时性耕地。

常用耕地:是指专门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种、能够正常收获的土地。包括土地条件较好的基本农田和虽然土地条件较差,但能正常收获且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可用耕地。常用耕地作为我国基本的、宝贵土地资源,受到我国《土地法》严格保护,未经批准,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得占用。

临时性耕地:又称“帮忙田”,是指在常用耕地以外临时开垦种植农作物,不能正常收获的土地。包括临时种植农作物的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在河套、湖畔、库区临时开发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以及在废旧矿区等地方临时开垦种植农作物的成片或零星土地。根据我国《水土保护法》规定,现在临时种植农作物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在其它一些地方临时开垦种植农作物,易造成水土流失及沙化的土地,也要逐步退耕。因此,我们又可称这部分临时性耕地为待退的临时性耕地。

2、根据耕地当年利用情况可分为当年实际利用的耕地和当年闲置、弃耕的耕地。

当年实际利用的耕地:指当年种植农作物的耕地。

当年闲置、弃耕的耕地:指由于种种原因,当年未能种植农作物的耕地。包括轮歇地、休耕地、因干旱、洪涝及其它自然和经济原因农民未能种植农作物的耕地。

3、根据耕地的水利条件,可分为水田和旱地。旱地又分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水田:指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因天旱暂时没有蓄水而改种旱地作物的,或实行水稻和旱地作物轮种的(如水稻和小麦、油菜、蚕豆等轮种),仍计为水田。

旱地:指除水田以外的耕地。旱地包括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水浇地:是指旱地中有一定水源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由于雨水充足在当年暂时没有进行灌溉的水浇地,也应包括在内。没有灌溉设施的引洪淤灌的耕地,不算水浇地。

无水浇条件的旱地:是指没有固定水源和灌溉设施,不能进行正常灌溉的旱地。

三、我国耕地资源情况

中国的土地资源中耕地大约占世界总耕地的7%。中国的内陆土地面积为960万hm2,在世界上继俄罗斯、加拿大之后居第三位。

(一)我国耕地的特点

1、人均耕地面积小

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总数较大,但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4。到1995年,人均耕地面积大于0.13hm2的有省、自治区、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但这些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耕地生产水平低。相对自然和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湖南、浙江、广东和福建等人均耕地面积小于0.07hm2,有些地区如上海、北京、大洋、广东和福建等甚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0.05hm2的最低界限。该组织认为低于此限。即使拥有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也难以保障粮食自给。

2、分布不均匀

综合气候、生物、土壤、地形和水文等因素,我国耕地大致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区、半湿润季风区、西北部半干旱区、干旱内陆区和西部的青藏高原区。东南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季风区集中了全国耕他的90%以上。

3、自然条件差

我国耕地质量普遍较差,其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也占1/3。其中涝洼地有约400×104hm2,盐碱地有约400×104hm2水土流失地670×104hm2。而且耕地地力退化迅速,加上由于污水灌溉和大面积施用农药等原因,耕地受污染严重,加剧了耕地不足的局面。

(二)我国耕地面临的压力

中国依靠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成就。但另一方面,这一现实也表明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耕地不足是中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具体表现在第三章第三节中已有阐述。

总之,中国单位面积耕地的人口压力巨大,目前已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因此,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耕地的保护。

四、耕地资源保护概念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因为非农业建设占用而减少的耕地大约占耕地减少面积的40%左右(其他的减少原因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直接威胁农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目前耕地保护方面的制度主要有耕地占用补偿制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近年来,中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已调整划定基本农田面积1.08亿公顷,到2000年底,保护率达到84%左右,基本完成《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国近2/3的省份建立了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基本得到控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省份达到29个,比1998年增加12个。

1995-2000年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全国累计补充耕地200万公顷。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目标,即实现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所谓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耕地的数量、质量保护并注重耕地环境质量的提高。

耕地的数量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3、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耕地的质量保护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

2、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指确定一定区域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方法,规范各级人民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

导的耕地保护工作行为,确保耕地保护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制度。自1990年以来,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在全国范围由点到面、由部门到政府得到逐步推进。除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外,还有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土地管理目标责任制、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等形式。

目前,全国近2/3的省份建立了地方政府耕地目标责任制,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后,根据各地区情况,分解耕地保护指标,由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上级国土部门与下级国土部门分两条线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明确责任制的具体内容和指标。由上级政府及国土部门定期考核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并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耕地保护奖惩制度,调动各地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领导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部将在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各地工作实际效果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省(区、市)耕地保有量和耕地占补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考核结果,使目标责任制切实对耕地保护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

五、耕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要严格执法,加强管理。健全农田基本保护制度,强化耕地的保护。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好每份耕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于保障农业持续发展,保证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1年确定了每年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1994年发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87年耕地保护写进了《刑法》,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国政府对耕地保护的重视性。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基层措施不得力,土地浪费现象依然很严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措施,确保每一分耕地都能合理利用;要认真贯彻《土地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法》,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要强化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计划管理,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许可证、转用市批、耕地保养等制度,真正做到依法切实保护耕地;在执法管理上,土地部门可模仿“计划生育”突击执行形式,每年抽调农业、土肥专家突击对耕地的面积和质量保护进行突击检查,对有问题的地方应严肃追查;在积极开发后备土地资源上,实行“谁复垦,谁受益”的办法,调动开垦荒地的积极性,增加耕地,缓和人增地减的矛盾,实现耕地的收支平衡,真正使我省有限的耕地资源走上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良性轨道;划定农田保护区,是花钱少、时间短、见效快,切实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对耕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许可证,转用审批,耕地保养等制度。

(二)要严格控制国家和集体基建用地。国家基本建设每年占用大量耕地,必须考虑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确实要占的必须占一补一;合理规划乡村集体用地,乡村集体用地要制定长期规划,乡镇企业应合理布局,避免投资区、开发区、工业区盲目占用耕地;减少农民个人建房用地,农村建设应该实行统一规划,控制个人建设占地面积。同时挖掘旧村土地利用潜力,复垦废弃的村庄宅基地,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村庄兼并。

(三)努力复垦耕地资源,大力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应该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力度,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使其尽快变成可以利用的耕地,同时应该加强土地整理,对田、水、村、路、沟进行综合治理。根据大约测算,仅这一项就可以增加2%~4%的耕地面积。同时要不断挖掘耕地的潜力,改善耕地的环境,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同时,农田水利设施仍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主要是旱涝灾害)不强。所以应该做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可以通过增加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平衡施肥等来改良土壤质量,以此来提高耕地质量;可以推广引进先进的耕作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调整种植业的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和灾后的复垦率;要依靠科技和各种投入,使耕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以达到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出效益的目的。

(四)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地关系。人口的过快增长也是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和不合理利用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其对耕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地矛盾更趋突出。所以各级政府必须将耕地与人口平衡纳入到计划体系中,通过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不断促使人地比例关系的协调发展。

(五)加强以改革土壤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素质、质量和抗灾能力。为了提高耕地质量,发掘耕地的更大生产能力,要切实抓好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淮北平原主要以防涝除渍为主,积极发展灌溉设施建设,尤其是要重视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江淮分水岭地区主要以提高抗旱能力为主,大力发展电力灌溉,不断兴修已有的水利设施;沿江地区要搞好防洪防涝,皖南和大别山区要抓好水土保持工作。抓好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增加高产、稳产农田面积,要坚持用养结合,改良和利用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高耕地素质要坚持走从农业大省转向农业强省的道路,以耕地为基础,与林、草、种植、养殖业的发展联成一个有机整体。耕地的培肥要有生态观念,坚持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三结合,要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六)要合理地调整优化耕地利用结构,发展三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优化种植业结构,抓好作物布局是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优化耕地利用结构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从而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率,改良农业生态环境,围绕稳粮、扩经、扩饲作物比重,发展养殖业,开发名特优稀新产品的总思路,因地制宜,通过间套作等技术,改革优化耕作制度,发展多熟、高效种植,只有这样,才可使有限的耕地资源产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努力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耕地集约化的经营水平。科技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最大潜力,也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唯一出路,充足的资金是农业发展的保证。要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改变目前农业科技贡献率不足40%的状态。

(七)建立健全耕地的信息技术系统,开展耕地的数量、质量和合理利用情况的动态监测,为科学指导和宏观决策服务。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贡献率持续的增长,建立耕地信息系统已刻不容缓,各个农业部门应积极争取资金,开展地力监测,建立耕地质量跟踪信息,土地统计部门应建立耕地面积动态信息,耕地利用规划信息,使农业生产者能够从耕地信息系统中寻找到适合于本地农业生产的最佳方案,从而以

最低的成本获取最优厚的回报。

耕地保护制度和相关政策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耕地保护制度和相关政策 作者:潘明才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北京,100035 刊名: 资源·产业 英文刊名:RESOURCES & INDUSTRIES 年,卷(期):2001,3(6) 被引用次数:3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郭晓丽基于新《土地管理法》的耕地保护制度浅析[期刊论文]-魅力中国2010(29) 2.李宏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研究[期刊论文]-特区经济2004(11) 3.杨峰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建议[期刊论文]-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 4.李明艳.赵珂耕地保护制度供求机制探讨[期刊论文]-农村经济2005(9) 5.三十年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立过程[期刊论文]-江苏农村经济2008(11) 6.李伟毅.赵佳构建粮食安全政策保障体系[期刊论文]-农村经营管理2010(12) 7.徐柏园城乡统筹建设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情况和政策建议[会议论文]-2004 8.李扬.LI Yang试析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 9.朱秀燕.郑伟.韩延京全球性粮荒与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2008(18) 10.姜丽明从四个方面建立农村金融政策扶持体系[期刊论文]-农村工作通讯2007(11) 引证文献(3条) 1.张宇.刘涛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4) 2.万丽平我国耕地资源消费及其保护的体制与政策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 3.章波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5065226.html,/Periodical_zycy200106002.aspx

浅析耕地保护与农业经济

浅析耕地保护与农业经济 摘要: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比近年来违法用地案件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并参考发达国家的耕地保护制度特点,分析目前我国耕地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依靠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重的方式,加快农业经济升级,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关键词:耕地保护;农业经济;制度一、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土地资源总量大,名列世界第三,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土地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人地矛盾一直十分突出。此外,受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山地多于平地、耕地资源总体质量水平较差、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等客观条件影响,以及经济、生产技术条件限制,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程度偏低,土地浪费严重。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污染、过度开发导致土地退化,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供求矛盾。因此,如何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问题,并体现在农业生产、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等各个领域。 二、背景 回顾我国历史,历代封建王朝崩溃、社会动荡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粮食问题的影子。即便在过去的100年间,在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革命性进步的近代历史中,我国也曾遭受过大规模的粮食危机。这种现象直至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的温饱问题才得到了根本转变。1984年,我国的粮食产量突破8000亿斤,我国政府在世界粮农组织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经济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不仅人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为今后中国全面加快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粮食问题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有了突飞猛击的发展,据统计,至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12万亿元,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这期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保持快速发展,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尤为迅速,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比重逐年下降,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已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表1 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表单位:亿元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表2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表单位:%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2007-2008年的世界粮食危机,再次让国人看到粮食紧缺给国民经济、社会建设带来的破坏作用,警示人们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人们重新认真审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问题。正如1995年美国人布朗曾发表《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一文中所提到的:“中国的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的农田减少不可逆转;环境破坏造成的农作物减产不可逆转。虽然中国可以也有能力用足够的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的所有粮食,甚至买上几年美国的收成,但谁又能供应得起十几亿中国人的粮食缺口?” 三、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 (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对都安县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问题的思考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的共同问题。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紧迫课题。本文拟对都安县的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如何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资源现状 都安县位于广西中部偏西,县境南北长87公里,东西最大横距68公里,土地总面积4091.9平方公里,有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等七大类。全县共有耕地面积526935亩,其中水田面积10477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9.88%,主要分布在澄江、安阳、地苏、高岭等乡镇的江河两岸平原地区及低丘、台地开阔地带;旱地面积421160亩,占耕地面积的80.12%,主要分布在其他乡镇的山坡、丘岗地带。园地面积31667.2亩,占县域总面积的0.52%;林地面积1347251.9亩,占县域总面积的21.95%,主要分布在板岭、下坳、百旺等乡镇,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93309.7亩,占县域总面积的1.53%。交通用地30621.2亩,占县域总面积的0.5%。未

利用土地3914227.9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8%,其中裸岩石砾地面积就有3102010.8亩,占未利地面积的79.25%。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建国以来的多数年份,本县耕地面积都在减少,以致十分有限的耕地资源不断缩小,但人口数量却以较快速度增长,人均耕地占有量大幅降低。进入80年代后,由于经济建设的加快和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减少幅度一直居高不下,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 2、土地后备资源缺乏。全县未利用土地虽然占到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8%,但适宜开荒的荒草地仅有313997.9亩,仅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8.1%,而其他类面积就占到本类地面积的91.9%。可见土地后备资源十分缺乏。 3、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本县地处西南出海大通道要道,交通便利,又处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多种水果和粮量作物。但长期以来这一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土地利用仍然呈现单一结构,封闭式发展,以致效益增长缓慢。近年来,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发展有特色的农林果特产,取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还未形成高效益的用地结构,其地域优势的利用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仍需进一步完善。 4、土地利用比较粗放。本县水田、旱地、园地、林地和养殖水面的中低产面积均占相当大的比例,特产是中低产田和中低

保护耕地措施

保护耕地措施 本文是关于保护耕地措施,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保护耕地措施 耕地的数量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3、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质量保护 耕地的质量保护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 2、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指确定一定区域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方法,规范各级人民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耕地保护工作行为,确保耕地保护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制度。自1990年以来,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在全国范围由点到面、由部门到政府得到逐步推进。除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外,还有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土地管理目标责任制、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等形式。 目前,全国近2/3的省份建立了地方政府耕地目标责任制,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后,根据各地区情况,分解耕地保护指标,由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上级国土部门与下级国土部门分两条线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明确责任制的具体内容和指标。由上级政府及国土部门定期考核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并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耕地保护奖惩制度,调动各地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领导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部将在完善土地调查

统计制度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各地工作实际效果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省(区、市)耕地保有量和耕地占补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考核结果,使目标责任制切实对耕地保护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 保护耕地的原因 (一)中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农业仍然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包含着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水平是衡量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粮食问题备受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xx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9622万吨,比上年减产240万吨,减2.4%。1999年-20xx年,中国粮食连续3年减产,20xx年仍是产不足需。但与此同时,粮食需求持续增长。所以必须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严格保护耕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党的xx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的依靠。基本农田可定义为: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耕地问题的实质是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当看到,目前中国耕地严重不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方忠敬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起飞阶段,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目前人均1.37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40%。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统计上报数据欠实的问题。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对策措施建议:(一)提高认识,强化政府和市民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意识;(二)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理论创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三)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有效保护空间;(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五)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力度,建立耕地储备制度;(六)坚持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的平衡,保护耕地生态条件;(七)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八)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统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起飞阶段,工业化水平的快速递增和城市化规模的急剧扩张意味着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目前,耕地总面积已从1996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2008年的1 8.2574亿亩,减少幅度达4.77%,人均耕地面积更是从1996年的1.59亩下降到人均1.37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40%。另一方面,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在现阶段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因此,如何处理好“建设”和“吃饭”的问题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在现阶段显的尤为重要。本文在简逑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有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耕地保护制度

呼和木独镇国土资源管理所 耕地保护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当前法律规定的耕地保护制度结合我所辖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该条第二款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不减少;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并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减免本行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数量,进行易地开垦。” 三、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

经批准占用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四、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的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以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考核。 五、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等。” 六、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

耕地保护现状浅析

耕地保护现状分析 引言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当前耕地保护并未引起公众重视,其机制长期运行不畅,存在许多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认知度、参与度低 我国当前的耕地保护政策并未把农户纳入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农户也没有把自己当作耕地保护主体。这导致农户对耕地保护客体缺乏了解的主动性,并且在理解认识“如何保护耕地”时没有站在耕地保护主体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只考虑自身利益,具体表现在:(1)在耕地质量保护层面,在土地投人方面,农户有投人意愿,但缺乏投人积极性,并且有投人意愿的农户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合理利用家庭资源,而不是为提高耕地质量; (2在土地耕作方式方面,因为保护性耕作方式带来的高效农业生产效益,农户对其非常欢迎,但因只看重保护性耕作方式带来经济效益的一面,而忽视其保护耕地质量的目的,农户将保护性耕作方式变成破坏耕地质量的方式。 (3)在耕地数量保护层面,对于大量减少耕地数量的土地征收,只要其补偿标准达到农户满意的程度,多数农户就会欣然接受,而不顾过量征地给耕地数量带来的严重危害; (4)对于导致耕地数量快速减少的土地违法行为,多数农户不但赞同,而且还有违法用地行为动机,这充分说明农户没有保护耕地数量的意识。 在理解认识“如何保护耕地阳寸农户仅站在自身角度考虑问题,仅注重自身利益,而忽视对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这主要是因为农户从来没有把自己作为耕地保护主体。 (二)政府政策实施绩效低 中央政府从公众利益出发,保护耕地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耕地保护的市场缺陷,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稳定,耕地保护的重点在于维持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应该说,中央政府的目标既包括政治目标,也包括经济目标。政府保护耕地的动机由最初单纯注重耕地数量,确保粮食安全上升为以确保粮食安全为根本,同时注重调整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关注土地生态环境。 而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在不损害中央政府利益的前提下,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地方政

2019年工作总结范文--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工作总结范文字

2019年工作总结范文--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工作总结范文 字 一、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责任到位。 三十团耕地总面积为9.58万亩,在本年度内末发生无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无生态退耕占用耕地情况和补充耕地情况、无自然灾毁造成耕地减少情况。耕地保护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本农田“五个不准”,认真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十二五”耕地 保护责任书确定目标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三十团党委十分重视耕地保护检查工作,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国务院、兵团及农二师的安排和要求,成立了以团党委书记韩珉、团长王春瑞担任组长、副团长王志军为副组长的,以农业、国土资源分局、行办、基建、宣传、监察、计财、园林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了工作办公室,以“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的思想明确了领导小组的职责,负责耕地保护工作的总体部署、安排、指导、督促和检查。

二、加强耕地保护管理,建立健全各项保护制度。 1、加强耕地保护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是由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的。更是由土地对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决定的。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增加,确保耕地不遭破坏和占用,没有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作保障是很难实现的。因此30团认真制定和修改了各项制度和管理措施,从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入手,切实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制定和完善了《三十团耕地保护制度》,以团发文形式下发到各基层连队。 2、建立了耕地质量保护制度,建立了耕地动态监测站。 定期对耕地地力质量和施肥效益、土地盐、碱化治理等进行动态监测。为农业生产和培肥地力提供了依据。同时建立了地力保养、低产田改土培肥等保护措施。建立养地基金等办法,增加耕地投入,每亩耕地投入有机肥250公斤,油渣50公斤,对各承包户不向耕地内投入有机肥的取消养地费,对超基数部分进行奖励。为加大低改力度,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坚持秸杆还田、油渣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同时大力推广喷滴灌等节水措施和疏通排渠、渠道防渗相结合,降低地下水位,提高脱盐效果,确保了耕地质量的稳步提高。与此同时认真落实承包责

县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县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导读:本文县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远安县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耕地红线必须严防死守。随着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占用耕地日益增多,耕地数量逐渐减少,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加强全县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严守耕地红线,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远安县土地与耕地利用现状 1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远安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截止2012年底,全县土地总面积173959.15公顷。其中耕地21544.24公顷(水田13141.7公顷,水浇地1046.13公顷,旱地7356.41公顷),占总面积12.38%.园地3767.06公顷(果园1214.44公顷,茶园584.58公顷,其他园地1968.04公顷),占总面积2.17%.林地134151.5公顷(有林地131236.31公顷,灌木林934.64公顷,其他林地1980.55公顷),占总面积77.12%.草地353.35公顷(天然牧草地0.72公顷,其他草地352.63公顷),占总面积0.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426.68公顷(建制镇951.62公顷,村庄3330.5公顷,采矿用地352.08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792.48公顷),占总面积3.12%.交通运输用地1414.89公顷(公路用地446.18公顷,农村道路968.71公顷),占总面积0.8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5155.65公顷(河流水面1937.1公顷,水库水面656.91公顷,坑塘水面916.3公顷,内陆滩涂373.86公顷,沟渠1221.12公顷,水工建筑用地50.36公顷),占总面积2.96%.其他土地1748.76公顷(设施农用地3.22公顷,田坎1589.6公顷,裸地155.94公顷),占总面积1.01%. 2、耕地利用现状。根据远安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截止2012年底,远安县耕地总量达21544.24公顷,占二次调查面积的12.38%.其中,水田13141.7公顷,占耕地总量的61%;水浇地1046.13公顷,占耕地总量的4.86%;旱地7356.41公顷,占耕地总量的34.15%. 3、耕地保护现状。全县现有耕地面积21544.24公顷,2012年重新调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4246块,基本农田保护块区总面积15365.41公顷,比原保护面积15328公顷多37.41公顷。 二、耕地保护存在问题 (一)撂荒现象严重。通过高清图发现,许多土地片块面积小、分散,部分片块交通也不便,大型机械耕作困难。加上农产品价格不乐观,农业靠天收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种地效益比较低,很多青壮年外出经商务工,或到就近的企业务工,农用物资如肥料、种子、农药、农膜的涨价,致使本来就收益不大的传统农业更无利可图,目前在家直接从事传统农业的多数人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和妇女,没有机会和能力应用新技术、采用良种良育良法。有的家庭劳动力不足,耕种难度大的地块就放弃了,从而造成了部分耕地荒芜。虽然国家实施了

加强土地管理 严格耕地保护

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耕地保护 发表时间:2017-09-22T15:08:13.1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2期作者:郭先美 [导读] 耕地保护是国家实行长期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 摘要:土地是十分有限而珍贵的自然资源,是国家和人民最宝贵的物质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生产和生存的源泉。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笔者就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及具体的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这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地;耕地;管理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为了保证国民的基本温饱和国内粮食的自给自足,必须确保基本农田基数、农产品供需平衡以及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实施对耕地进行保护是解决人口与耕地、粮食之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一般而言,国家把土地管理权授予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因此,土地管理也是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和运用法定职权,对社会组织、单位和个人占有、使用、利用土地的过程或者行为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一、加强耕地保护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耕地保护是国家实行长期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而耕地保护必须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发展,真正起到保护国家资源的作用。同时,耕地保护也是解决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举措。耕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当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它的存在是非人力所能创造的,土地本身的不可移动性、地域性、整体性、有限性是固有的,人类对它的依赖和永续利用程度的增加也是不可逆转的。因此,通过立法强化土地管理,保证对土地的永续利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方向,也是耕地保护是国家实行长期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 (二)充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耕地的保护工作直接关乎着粮食的供给问题,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依然呈现出一种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农民意识、政府制度和征收工作的影响,对于耕地保护制度的落实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活。实践证明,今后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的余地越来越小。同时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保持粮食长期供求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粮食如果出问题,就是全局性的问题,就会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确保粮食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设占地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对于占用耕地的面积还将增大,这就造成了经济发展和耕地可持续发展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耕地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一旦耕地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就将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发展以及子孙后代的生活。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而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保证我国有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满足我国今后各阶段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 二、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一)要注重宣传引导提升全民耕地保护意识。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保持治理工作力度,巩固已有成果,把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真正统一思想。我们要从全局、长远考虑问题,树立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观念,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切实解决占地用地不合理不科学、过多过滥的问题。要采取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现代传媒与传统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级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村民委员会和广大农户开展耕地保护宣传活动,使各级政府领导切实增强保护耕地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的重大现实、深远意义日渐深入人心,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保护耕地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线,形成耕地“红线”不能触碰、基本农田不容破坏、保护耕地是为了更好发展的共识,营造人人关注耕地、人人珍惜耕地、人人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二)重视耕地表层土壤的保护和再利用。我国耕地的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其中1/3为高产田,2/3为中低产田,后备土地资源也比较贫乏。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大力推进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坚持不懈地加强土地管理。因此,在城市建设占用耕地时,一定要建立耕地表层土壤保护和再利用制度,保证耕地的再生产力。当耕地变为建设用地后,至少要将耕地表层土壤20厘米取出再利用,并在生态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对贫瘠土地进行再造。这项工作可以结合耕地占补平衡,作为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的一项内容。 (三)开展土地整治,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土地整治是一项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工作,其内容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有:荒山、荒坡、荒滩和荒沙是最具开发价值的后备土地资源,我们要根据其具体特征,因地制宜地加以开发利用。但后备土地资源数量也有限,在开发利用后备土地资源的同时,应大力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才能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四)加强法规学习,加大宣传力度。要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不仅要注意宣传对象,还要注意宣传内容。让干部群众都知道:耕地是我们的生命线,耕地是母亲,没有了耕地,就没有了衣食父母。还应该大力积极宣传耕地保护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同时加大对违法用地反面典型案件的报道力度,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树起全民保护耕地的意识。国土部门要加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社会氛围,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对严格土地管理和切实保护耕地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水平和能力。 三、如何做好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 2.1 国家规范土地管理模式:为了防止地方政府对土地不合法的转让,避免一些政府人员由于私欲而导致土地管理失效。所以,国家应该建设金字塔式的分级规划管理。并针对我国的国土进行统一的规划划定城市规划管理区,这样,国家监管省级城市的规划管理区,省级管理监管省内地级市的规划管理区,市级管理监管管辖内的县级规划管理区,县级管理监管乡镇管理规划区,这样组成一个管理网络,相互牵制,并针对重大项目的工程建设,做好征用土地的报告工作。 2.2 对各级土地管理的详细信息进行分级监测:由于是进行分层式的管理,所以各个阶层的管理面积在管理上存在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别,这样对于在土地管理信息图件数据库的建设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要根据不同的比例尺来进行数据库的建立。但是,现如今科技发达,

公众参与式耕地保护探析

内容提要:耕地保护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严重关系到国家的粮食保障和生态安全。我国目前的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对传统的耕地保护模式进行变革,探索新的更有效的耕地保护模式,公众参与式耕地保护模式应运而生。文章从公众参与概念的提出和特点、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原因、公众参与耕地保护原则和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运行机制分析方面对公众参与式耕地保护进行尝试性探索。 关键词:耕地保护;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2-0086-04?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的耕地总量却还在大量减少,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据2003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1996年底到2003年的7年间,我国耕地由13 003.85万公顷减少到12 340万公顷,耕地净减少664.63万公顷,平均每年净减少94.95万公顷,其中2003年耕地净减少量为253.74万公顷[1],2004年全国耕地又减少了1 200.4万亩[2]。我国耕地数量呈锐减趋势至今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耕地保护模式的僵硬与守旧是一个重要方面。虽然2004年我国改革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对省以下的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但此改革遇到了地方政府的种种阻力,对耕地的监管和保护未取得预期效果。党的十七大提出公民权利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的增强,耕地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社会人应尽的义务,这种义务不是政府强行分配的,而是市民社会背景下人民的自觉行动,作为耕地保护和公众的公共参与权的有益尝试的公众参与式耕地保护应运而生。? 1.公众参与概念的提出和特点? 公众参与式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的行为科学领域。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提出员工参与式管理并将其运用在企业内部的小规模组织领域,期望通过员工参与管理的方法激励企业员工,提高决策接受度并灌输组织目标。1975年加拿大学者elder 等出版了《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文集,专门就加拿大及其各省的环境法规和执法做出了较全面的回述和评价,重点对环境政策制定、环境法的执行、环境计划和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的机会做出了判断和评价。2001年美国学者jonathan提出,环境保护的一种廉价和绿色的新方法就是引入公众参与,才是基于市场体制和产权而非中央计划和官僚控制的有效公平环境政策的获得途径,这将有助于改善环保及降低成本[3]。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每个人的商品、资源开发和消费需求所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将严重影响人们赖以生活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循环系统,这就要求全社会共同参与来解决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公众参与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生态环境领域,而是延伸到了政治领域。? 综合以上几种定义,笔者认为:公众参与就是各利益群体通过一定的社会机制,使更广泛意义上的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真正介入到决策制定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资源公平、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现代参与式管理更加强调过程参与,远不是早期的决策参与那么简单;在参与过程中也更重视目标群体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参与者赋权,特别是考虑弱势群体利益,同时也兼顾到性别敏感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公共参与式管理的特点是:? 1.1 公共参与式管理决策的执行力强? 公共参与式管理一方面给受影响的人们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公众成员可能对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尤其是在某些价值或因素不容易定量表达的时候,决策的执行具有高度的承诺性和执行力;另一方面,在公共参与式管理中公众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切问题都已经过充分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提案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12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林业局研究办理 提案人:致公组 主题词:土地 提案形式:小组 内容: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十八亿亩。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国家经过科学测算、精心研究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我国粮食和经济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但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总面积已经下降到了18.27亿亩,这意味着,我国目前人均耕地只有1.39亩。按照这个耕地净减少速度,2700万亩的缓冲期不出六年就会被突破。从目前的18.27亿亩到2010年末的18亿亩,事关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的“生命线”到底该如何才能牢固守住。如何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已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 一、造成我国耕地保护难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导致我国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各级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忽视了耕地保护职责,地方财政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卖地财政”。据了解,仅2006年以来查出的违法占地面积就接近九十万亩。2006年全年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3万多件,涉及土地面积近150万亩。更为严重的是,在很多地区,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某些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最主要来源。2、保护耕地目标和退耕还林目标的冲突。“十五”期间因退耕还林减少的耕地达8065万亩,占全国“十五”期间耕地减少量(9240万亩)的大部分。国家林业局曾经表示,“十一五”期间退耕还林的基本目标是3500万亩。如果按照这个目标,仅是生态退耕一项,就突破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3、土地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奖惩机制不健全。4、房地产过热现象更加激化了土地买卖。5、城市周边占用耕地开发的不断扩大和小产权房的大量增加。尽管小产权房的产权不受法律保护,但法律对其也没有处罚方面的明确规定,尚处于模糊地带,小产权房有扩大趋势,更加重了对耕地的占用。6、土地的粗放利用加剧了保护耕地的压力,而集约用地还缺乏必要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保障。 二、关于保护耕地的对策建议 (一)从退耕还林入手,调整退耕的总量和节奏 林业部门今后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完善退耕还林的政策、保证退耕农户不再伐林种

农村耕地保护调查报告

农村耕地保护调查报告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数量,耕地质量,使用情况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的绝对数量是很大的,约占世界耕地总数的10%,但是我国更有世界22%的人口,巨大的人口数量意味着巨大的粮食需求,因此,耕地的保护,粮食产量的提高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 导论:进入21 世纪后,我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的迅速扩张、产业结构的剧烈调整以及政府的决策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却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大量损失,引起了食物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恶化,使有限的耕地资源所受的压力日益剧增,从而导致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末端治理” 和以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高速经济发展已经不适应未来的发展,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战略。因此,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人地系统和谐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如何持续保证有限耕地资源的数量、地力以及环境保护与管理,使其得到永续利用无疑更倍受关注。 作为21世纪的新型大学生,我们不应该仅仅从书本、网络中获取知识,更应该投身社会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实事求是的创新型人才。我利用暑假这段空闲时间,在家乡重庆市武隆县的农村进行实地调查,收益颇丰。总结此次调研活动,我结合文献综述将成果、经验教训调查写成报告。 一、耕地现状分析 我国耕地的绝对数量很大,约占世界耕地总数的10%,但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巨大的人口数目使得人均占有耕地数很少,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且由于农民大量进城务工,耕地抛荒严重,再加上耕地滥占严重,这些种种造成耕地资源形势严峻,耕地保护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从1996年12月31日的19.51亿亩,到2001年的19.14亿亩,再到2007年的18.26亿亩,耕地一年年地减少,已经迫近18亿亩红线,也迫近我们的心理防线。土地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土地违纪违法居高难下,2007年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违规违法案件3.1万件,涉及土地330万亩,全年违法案件查处9.24万件。与此同时,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粮价不断上涨。

2020年最新保护耕地措施

( 整改措施)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3607 2020年最新保护耕地措施The latest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measures in 2020

2020年最新保护耕地措施 保护耕地措施 耕地的数量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3、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质量保护 耕地的质量保护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 2、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指确定一定区域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方法,规范各级人民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耕地保护工作行为,确保耕地保护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制度。自1990年以来,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在全国范围由点到面、由部门到政府得

到逐步推进。除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外,还有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土地管理目标责任制、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等形式。 目前,全国近2/3的省份建立了地方政府耕地目标责任制,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后,根据各地区情况,分解耕地保护指标,由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上级国土部门与下级国土部门分两条线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明确责任制的具体内容和指标。由上级政府及国土部门定期考核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并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耕地保护奖惩制度,调动各地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领导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部将在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各地工作实际效果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省(区、市)耕地保有量和耕地占补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考核结果,使目标责任制切实对耕地保护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 保护耕地的原因 (一)中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农业仍然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包含着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水平是衡量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粮食问题备受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xx年全国夏粮总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土地是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日益显著,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全国耕地总面积仅剩18.2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39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每年还有1亿亩左右的耕地不能得到灌溉,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害。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一条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加强耕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国耕地的现状 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3 75亩的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2.耕地退化严重。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耕地资源贫乏。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耕地保护 1.我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