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养蜂新技术中蜂枇杷蜜高产管理

2020养蜂新技术中蜂枇杷蜜高产管理

枇杷蜜是四川的一大特色冬蜜。纯正单一的枇杷蜜呈浅水白色(似洋槐蜜),结晶细腻乳白,略带其花香,味道甜润微酸,润肺止咳,颇受消费者喜爱。据统计,四川省种植的枇杷面积近100 万亩,可以采集生产商品蜜的蜜源面积约60 万亩,主要分布在龙泉驿区、天府新区、仁寿县和简阳市等地,可承载中蜂10 万群左右,大年可生产中蜂枇杷蜜100 吨以上。广元、阿坝等地因枇杷花期气温较低,泌蜜量小,一般不易生产商品枇杷蜜。而攀枝花市、德昌县和泸州市的枇杷开花季节气温偏高,枇杷花基本不泌蜜,吐粉也非常少,在养蜂上无利用价值。
枇杷一般在冬季开花,坐果高度依赖传粉昆虫。人工养殖的中蜂在冬季出巢访花数量远大于其他传粉昆虫,是枇杷授粉的理想优势昆虫。四川是中蜂养殖大省,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就利用中蜂采集生产枇杷蜂蜜,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和不断改进,中蜂枇杷蜜高产技术配套饲养管理技术日趋成熟。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和枇杷树管理技术的变化,目前枇杷泌蜜规律与十几年前相比已大不相同,在枇杷蜜生产过程中常出现垮蜂、盗蜂、染病等问题,给中蜂养殖户造成较大损失。为此,根据近几年的生产经验,总结了龙泉驿山脉枇杷的泌蜜特点和中蜂枇杷蜜生产配套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供大家借鉴。
一、枇杷泌蜜特点
枇杷属于蔷薇科植物,成都及周边地区的枇杷花期可划分为3 个阶段:一是10 月上旬至11 月上旬,此期气温高,枇杷花粉多泌蜜少,适宜繁蜂;二是11 月中旬至12 月中旬,此期气温适宜,枇杷泌蜜量大,吐粉少,是枇杷蜜生产的主要时期;三是12 月下旬至1月上旬,此期只有少量尾花,蜜粉均较少。近年来,种植的枇杷品种不断更新换代,成都平原有的早熟枇杷品种花期已提前至9 月上旬,此期温度偏高,所开花朵基本不泌蜜,对养蜂无利用价值。在生产中,只有11 月中旬至12 月末的第2 批和第3 批花可利用,采蜜期约40天。
枇杷树龄不同花期也有差异,一般规律为:老树开花早,幼树开花迟,壮年树开花时间居中。同一株树夏季生长的顶梢先开花,侧生枝条后开。同一束花穗,则沿主干从下往上开。近年来,枇杷的种植管理技术不断改进,种植户对枇杷花穗进行“疏花”,即人为摘除花穗上部,只留下花穗下部几十朵花,让花穗营养充足,后期果实发育良好,果子个头也大。然而“疏花”后的花束只有下部较少的花朵,花期也比自然状态缩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都龙泉驿山脉区域种植的枇杷已经进入壮年期,花朵开放时间比较集中,与以前相比,花期结束时间提前10 天以上


温度对枇杷花泌蜜量的影响也较大。据有关资料报道,枇杷花泌蜜的适宜温度为18~22℃。但据观察,成都龙泉驿山脉枇杷种植区,白天气温在10~15℃,夜间气温在5℃左右,昼夜温差大,且白天有太阳,枇杷花泌蜜量最大。
据近4 年枇杷蜂蜜生产情况调查,2013 年和2016年枇杷泌蜜情况较好,每脾蜂可生产蜂蜜2 kg;2014 年和2015 年枇杷泌蜜状况非常差,群势强的蜂群1 脾蜂才生产蜂蜜0.5 kg,差的几乎没有产量。枇杷花泌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除了植物自身营养积累差异引起的大小年外,气候因素影响也非常明显。夏季雨水充足,枇杷树生长旺盛,形成花芽多,很有可能为大年。反之,夏季干旱,则多半为小年。气候变化不可人为,唯有总结其泌蜜规律,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才可能获得高产。

二、中蜂枇杷蜜生产配套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 选好场地,规避药害
蜂群秋繁场地与采集枇杷蜜场地最好分开。蜂群秋繁场地应主动避开速生型巨桉,其原因是:一是巨桉树在9 月底至10 月中旬开花泌蜜,巨桉花蜜浓度非常低,蜂群采集后易伤蜂垮群,导致后期采集力不足;二是桉树花朵上寄生着一种植物螨虫,蜜蜂在采集时易粘附在蜜蜂头部和胸部,增加蜜蜂的负重,严重影响其飞行,也不利于后期枇杷蜜的采集;三是桉树蜜色泽深褐,与枇杷蜜混合后导致枇杷蜜色泽偏深,缺乏卖相。而采集枇杷蜜的场地应背风向阳,在低洼处最好,尽量减少风直吹箱体。果农一般在枇杷开花前期喷洒农药,防治蚜虫、螨虫等病虫害,最好等到施药一周以后再入场。早期开的枇杷花不但利用价值不大,还寄生大量植物螨虫,注意择时入场。
2. 搞好繁蜂,加强保温
枇杷开花前要以繁蜂为主,提前培育充足的适龄采集蜂。9 月底10 月初是培育适龄采集蜂的最佳时期,此时外界蜜粉源都比较缺乏,必须提前补喂花粉,促进蜂群繁殖。最好不间断补喂花粉,根据蜂群情况适当奖饲糖浆。等到10 月上旬至11 月上旬,气温适宜,枇杷吐粉增多时,才可减少或停止喂粉。冬季昼夜温差大,夜间常有风,必须加强蜂群的保温,但并非似春繁给蜂群加内外保温物,而是采取调整蜂脾比例,使蜂多于脾。如6 脾蜂量的群势,只放5 张脾,让多余的蜂在隔板上歇息,这些蜂可根据气温变化进行保温和采集活动,从而提高蜂群巢温调节的灵活性,有效保证蜂子在适宜温度下发育生长,新蜂出房后健康强壮,蜂群的采集力和抗病力都更强。枇杷泌蜜大年,蜂群采集效率高,最快2 天可装满巢脾,一周内可将蜜脾全部封盖。采用蜂多于脾生产时,须适时取蜜,给蜂王产卵

腾出巢房,否则易造成蜜压子脾,后备群势不足或严重垮群。
3. 强群饲养,保障高产
有农谚道“三三得九,不如二五得十”,养蜂亦是如此。每群3 脾的3 群蜂产蜜量,远不如每群5 脾的2 群蜂产蜜量高。特别是冬季枇杷蜂蜜生产表现尤其突出。在成都地区生产枇杷蜂蜜多是“以蜂换蜜”,主要原因是冬季气温低,蜂群子圈较小,育子数量少,而枇杷泌蜜猛,工蜂采集劳动强度大,寿命短。若后备新蜂补给不足,采蜜后期蜂群群势下降非常快。如遇枇杷泌蜜小年,5~7 脾蜂的蜂群在采完枇杷蜜后只剩2~3 脾蜂,损失蜂量达60%左右。低于3 脾蜂的蜂群在采集完枇杷蜜后,不但不能获得高产,而且蜂群不保。因此,只有5脾蜂以上的强群,在天气、花期等外界条件适宜条件下采集枇杷蜜,才可能获得高产。
4. 规范管理,严防盗蜂
中蜂盗性强,防治盗蜂是饲养中蜂的一大难点。枇杷蜂蜜生产期间,盗蜂易发生在枇杷泌蜜前和泌蜜末期。原因是枇杷花泌蜜前,外界缺乏蜜粉,气温较高,蜜蜂出巢活动积极。泌蜜末期,虽然气温较低,但蜜蜂经历大泌蜜期,非常兴奋,采集积极性高。若蜂箱破旧有缝隙,或巢门开太大,容易引起盗蜂。发生盗蜂时,必须及时制止,否则会造成全场盗垮的严重后果。因此,用于生产枇杷蜂蜜的蜂箱要完好无缝隙,盖严覆布。白天蜜蜂出巢活动阶段,不宜开箱操作。取蜜最好安排在晚上,取蜜后抽出的空脾、割下的蜜盖、取蜜设备等要放到蜜蜂不能接触到的地方,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取蜜现场残留的蜜和蜡渣等。
5. 尽早转场,防止染病
成都龙泉山脉的枇杷种植区域,每年都吸引了数万群中蜂前来采集,大量蜂群聚集在一起,必然增加了病害传染的概率。而传染的主要病害为中蜂囊状幼虫病(俗称“烂子病”),对中蜂来说,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病害传染的主要途径为盗蜂,不论是作盗群还是被盗群,只要其携带了囊状幼虫病病毒,都可能成为病毒的主要传播源。盗蜂一般发生于枇杷花泌蜜末期,在枇杷花末期应尽早离场,转入新场地断子越冬,或直接转到有早熟油菜初花的场地进行春繁,避免染病。

三、小结
中蜂枇杷蜜虽好,但枇杷泌蜜不稳定,冬季寒流频繁,盲目前往采蜜风险较大。如2015 年遇枇杷泌蜜小年,再加上冬季气温偏高,枇杷泌蜜的水分含量高,不但没有收成,还导致群势锐减,蜂群由进场时的6~7 脾蜂减少到出场时的1~2 脾蜂。因此,在考虑生产枇杷蜂蜜时,一定要提前预测枇杷泌蜜状况。若是泌蜜小年,建议选择适宜的场地断子越冬,保留蜂群群势,来年提早繁殖,集中兵力采

集油菜蜜。另外,前往采集枇杷蜜,蜂群就有被传染疾病的风险,提前转场只能减小被传染的概率,只有不去才能完全避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