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 2、文笔之分 3、生死主题 4、游仙主题 5、隐逸主题 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 2、七子 3、建安风骨 4、正始风力 5、嵇阮 6、《咏怀诗》

三.填空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

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

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代表作有《》。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

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和。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3首。

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阮籍的代表作是《》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的先河。

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四.简答

1、简述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

2、简述曹操在建安文坛上的地位和作用。

3、曹丕的《燕歌行》在诗歌发展上有什么地位?

4、简述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略论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6、简述王粲、刘桢诗歌的艺术成就。

7、试述蔡琰《悲愤诗》的成就。

8、简述阮籍《咏怀诗》的影响。

五.论述

1、试论三曹诗歌的风格差异。

2、试论曹操用古题乐府写时事的成就和影响。

3、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4、谈谈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5、试述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两晋诗坛

一.背诵默写篇目:《赴洛道中作》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弱冠弄柔翰”)二.解释:1、太康诗风 2、咏史诗 3、玄言诗 4、兰亭诗 5、潘陆 6、游仙诗

三.填空

1、西晋太康时代最著名的作家有、,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的以他们为代表的诗风。太康诗风的特征是。与他们同时,号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左”是指。

2、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陆机、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是追求的进步。陆机的代表作有摹拟《古诗十九首》的《》十二首和被召入洛阳留恋家乡之情的《》二首。潘岳的代表作是《》三首。

3、左思的代表作有《》八首,其内容主要是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它开创了咏史诗借的新路。

4、刘琨的代表作是,郭璞的代表作是十四首。兰亭诗的内容,表现出山水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和。

四.简答

1、什么叫“繁缛”?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简述左思诗歌的艺术特色有影响。

五.论述

试举例说明左思《咏史》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三章陶渊明

一.默写:《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二.解释:1、田园诗 2、魏晋诗风 3、《五柳先生传》 4、《桃花源记》

三.填空

1、陶渊明,又名,字,号,(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谥号为。

2、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首,赋、文、赞、述等篇。其诗可分为五类:

、、、、。其散文辞赋的名篇是《》、《》和《》。

3、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代表作品有《》其一(少无适俗韵);有的是写自己躬

耕生活的体念,如《》其三(种田南山下);有的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生活的凋敝,如《》(天道幽且远)。

4、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继承了、的传统,它围绕着诗人

这个中心,表现了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代表作有《》其二(白日沦西阿)、《》其十(精卫衔微木)等。

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主要两点:一是、、

、的浑融,二是平淡中见,朴素中见。苏轼概括为“、”。

四.简答

1、简述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谈谈陶“崇尚自然”的含义。

2、试述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

3、为什么说陶渊明的咏史、咏怀诗继承了阮籍与左思的传统。

五.论述

1、试举例说明陶诗的艺术特色。

2、论述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一.默写:《西洲曲》、《木兰诗》、《敕勒歌》

二.解释:1、“吴歌” 2、“西曲” 3、《西洲曲》 4、《木兰诗》 5、《敕勒歌》 6、“梁鼓角横吹曲”

三.填空

1、南朝乐府民歌约500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其中 326首, 142首, 18首。

2、吴歌产生的地点在下游,而以当时的首都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和

居多。

3、西曲歌产生的地点在(今湖北江陵)、(今江陵县附近)、

(今湖北襄樊市)、(今河南省邓县之间),这些城市在中游和两岸,以江陵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

的居多。

4、南朝民歌喜用双关语,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同音异字的,如“莲”双关“

”、“丝”双关“”;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

5、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中,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余首。

6、所谓“横吹曲”,是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它是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的,故又叫“”。

7、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其中又以语的歌辞居多,这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如《》。

四.简答

1、为什么说现存的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而绝大多数是情歌?

2、南朝民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是什么?

3、北朝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

1、分别概述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2、比较南北民歌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体裁形式上的特点。

3、讲析《西洲曲》。

4、分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一.默写:《登池上楼》、《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二.解释:1、山水诗 2、元嘉三大家

三.填空

1、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2、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的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谢灵运山水诗的佳句,如“,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林壑敛暝色,”(《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楼》)等。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有充满对门阀制度不满情绪的其六(对案不能食)、有描写边塞战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愿望的《》(羽檄起边亭)等,其风格继承了文学的传统。

四.简答

1、简叙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2、试述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

3、简述鲍照在七言诗发展中的贡献。

五.论述

1、试述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转变所表现的两个方面。

2、试述鲍照诗歌的艺术的风格。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一.背诵默写篇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玉阶怨》

二.解释:1、二谢 2、永明体 3、宫体诗

三.填空

1、齐永明期间,由于汉字四声的发现和声律论的提出,于是形成了具有格律

体诗。这种诗体由于是在永明年间形成的,所以又叫体

2、新诗体的作家,除提出“八病”说的沈约外,还有以山水诗见长的南齐诗人,积极参与创制新体诗的,梁诗人

和陈诗人,等。

3、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称为“”或“”,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叫,谢朓因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称,他们都是南朝最著名的山水诗诗人。

4、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诗为李白所激赏,题为(灞涘望长安)。它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富有南朝民歌气息,如(夕殿下珠帘)和(绿草蔓如丝)等。

四.简答

1、什么是新体诗?新体诗有哪些代表作家?新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有何意义?

2、什么是宫体诗?简述宫体诗的内容和特色。

五.论述

1、比较二谢山水诗的异同。

2、分析《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艺术特色。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

一.背诵默写:《渡河北》、《寄王琳》

二.解释:1、《拟咏怀》 2、温邢 3、邢卫 4、《哀江南赋》

三.填空

1、北朝文学的本土作家,有北魏的,由魏入齐,与温子昇并称的和有“邢魏”之称的。还有由南入北,著有《颜氏家训》的,被强留西魏和北周,写有《渡河北》的和“暮年诗赋动乡关”的。

2、“穷南北之胜”的南北朝最大诗人是,他早年是南朝有名的诗人,后羁留北朝,写下其代表作《》27首。其五言小诗的名作是和。四.简答

1、简述北朝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2、根据庾信的生平经历简说其前后期诗风的变化。

五.论述

1、试论述庾信“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

2、试述庾信在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

一.背诵默写:《登楼赋》、《归去来辞》。

二.解释:1、骈文 2、诗体赋 3、《别赋》 4、《水经注》 5、《洛阳伽蓝记》

三.填空

1、魏晋散文刘勰以“气爽才丽”一语评价“三曹”。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甚具异彩,有之风。在应用文体中显露文学魅力的,是曹丕、曹植的。在曹植传世的文章中,与书体相近的文,如《求白试表》等也是情文并茂。

2、抒情小赋在魏晋时涌现出一批佳作:如曹植的《》、王粲的《》、陶渊明的《》等。

3、南朝的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孔稚圭讽刺伪隐士周颙的《》,江淹抒写各种离情别景的《》和各种人的遗憾的《

4、南朝的山水写景文的代表作有丘迟的《》、吴均的《》和陶宏景的《

》。其中丘迟描写江南暮春三月景色的有三句话,它们是:,,。

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和杨衒之的《》。

四.简答

1、试述“三曹”散文的内容和风格。

2、试述魏晋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五.论述

1、试述南朝美文衍化所表现的各个方面,你对它们有何评价?

2、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有哪三个方面?试作简要说明与论述。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解释:1、志怪小说 2、志人小说 3、《搜神记》 4、《世说新语》

二.填空

1、追寻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其次是,第三是

2、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和两类,代表前者的是干宝的《》。代表后者的是刘义庆的《》。

3、《世说新语》共分门,其内容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和玄虚清谈,可以说是一部的故事集。为《世说新语》作注的是梁代。

三.简答

1、简述中国小说的渊源。

2、简述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点和影响。

四.论述

1、以《三王墓》、《韩凭妻》为例,试论述《搜神记》的批判性和现实性。

2、试论述《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五部分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系统分为文言小说(成熟形态是唐传奇)和白话小说(成熟形态是宋元话本)。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此时小说可以统称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上流社会的奇异故事、人物逸闻轶事或者其只言片语。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作者的创作意图仅仅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缺少艺术的虚构,还不是成熟的小说形态。 一、小说的起源与在魏晋南北朝的兴盛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最初指琐屑的言说,无关政教的小道理。 东汉班固据《七略》撰《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是小说家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小说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七略) 1、神话传说。(尽管记载十分简略,但从中可以看到故事情节和 人物性格这两种重要因素)神话传说一部分被采入正史,逐渐凝固; 一部分不断发展丰富并且被记录下来成为具有浓厚小说意味的逸史。 ——《穆天子传》《燕丹子》 2、寓言故事。(不少人物性格鲜明,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小说源头 ——《庄子》《韩非子》 3、史传。(写人叙事为小说提供了素材和经验) ——《战国策》《三国志》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15家小说,均已亡佚。 今存题为汉人所著的小说,其实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伪托汉人的作品。——托名东方朔之《神异论》托名班固之《汉武帝故事》 二、志怪与志人 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记载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很多作品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但不可否认的是志怪小说的兴盛与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有很大关系。 1、地理博物。——张华《博物志》 2、鬼神怪异。——干宝《搜神记》曹丕《列异传》分类 3、佛法灵异。——王琰《冥祥记》颜之推《冤魂志》

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朝代更替表 东汉(25—220) │ ┌————————————————————┐ │↓│ 蜀(221—263)———→魏(220—265)吴(222—280) ↓│ 西晋(265—316)←—————┘ │ ┌————————————————————————————————┐ │││ ││十六国(304—439) │││ ┌———————————————─———————————————┐││↓││ │┌——————【成汉】(氐)【汉(前赵)】(匈奴)代(鲜卑)│ ││(304—347)(304—329)(338—376)│ ││↓││ ││后赵实现了北方地区的部分统一←—【后赵】(羯)→冉魏(汉)→【前燕】(鲜卑)│【前凉】(汉)││与前燕、前凉并存(319—351)(350—352)(337—370)│(320—376) ││↓↓↓ ││——————— │↓↓ 东晋(317—420)————→前秦于382年进驻西域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前秦】(氐)│↑ 383年淝水之战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351—394) │││ ││┌—————————————————————————————————┤ ││││││ │└—西蜀(汉)【西凉】(汉)【后凉】(氐)西燕(鲜卑) │(405—413)(400—421)(386—403)(384—394) ││││ ││┌—————————————┐│ │↓││↓↓ │【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后秦】(羌)→东晋【后燕】(鲜卑) │(401—439)(397—414)(384—417)↑(384—409) ││││││ │││││┌—————┐ ││↓│││↓ ↓│【西秦】(鲜卑)【夏】(匈奴)【南燕】(鲜卑)【北燕】(鲜卑)├————┐│(385—431)(407—431)(389—410)(409—436) ││↓↓↓↓ ││┌——————————————————————————————— ↓││↓ 宋(420—479)南(420—589)北(439—581)北魏(386—534)—→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地区││││ │││┌————————————┐ ↓││││ 齐(479—502)朝朝西魏(534—557)东魏(534—550) ↓││↓↓ 梁(502—557)│└——北周(557—581)←—————北齐(550—557) ↓││ 陈(557—589)→┴——————————┐│ ↓↓ 隋(581—618) 注: ①“↓、↑、←、→”表示该政权被谁所灭,“│”表示该政权由前一政权分裂而来。 ②“【】”是《十六国春秋》中提到的十六个少数民族政权,十六国时期政权并不仅此十六个。 ③“()”括号内表示政权的建立民族及其存在时间。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名师教案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本课的知识点较多,而且都比较重要,学生不容易记忆和掌握。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因此本课讲授过程中,充分运用图片、剧照、绘画资料及运用列表归纳法把知识点归纳总结,利于学生掌握。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及图片、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记住贾思勰与《齐民要术》。(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祖冲之与圆周率、《大明历》。(重点) 目标4: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记住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士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小组合作探讨出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四、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每年的3月14日是国际圆周率日。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通常用π表示。你知道为什么把3月14日作为圆周率日吗?又是谁最早把π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的吗?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讲授法 出示任务:任务二:【小组探究】观看视频: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并阅读课本“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贾思勰生活的时代、作品名称? 问题2.《齐民要术》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总结。 师展示:贾思勰人物档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 文学时期代表人 物 代表作品特点 建安文学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七子: 孔融、 陈琳、 王桀、 徐干、 阮瑀、 刘桢、 应玚 蔡琰 诗歌 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 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 已经初步成熟。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 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如徐干的《室 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 得细腻深厚。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 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 "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 视。 辞赋 "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 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七子 "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 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 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 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 的作品有所增多; 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 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 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 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 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 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 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 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 约五十年时间。在东汉末群雄 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 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 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 团。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 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 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 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 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 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 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 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 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 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 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 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 时期,建安文学中所反映的人 在社会角色义务之外,还有个 人的情趣,爱好,公共的社会 生活之外还有私人的日常生 活。建安文学是充分展示个体 生命的文学,它充分展示着伟 大的生命精神,具有恒久的魅 力和价值.。 东汉王朝恢复,曹操便制 订了“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的治国方针。曹操在逐个消灭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了解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以及研究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2)士族地主与门阀制度; (3)玄学、佛教的发展与兴盛; (4)汉分治。 2、能力培养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史料,要求他们不仅要通过文字阅读来了解史实,而且要利用历史地图、课本插图等来加深理解,并且要求他们以制作图表、年表等式反映本节的基本容,从而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明白时代特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会历史学科的基本阅读法。 (2)要求他们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法,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在思维面的特长,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述观点的能力,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的法。 3、思想培养目标: (1)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只有条件成熟,统一的局面才可能出现并得以巩固。 (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我国境的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他们在发展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历史条件。

(3)晋南北朝时期,尽管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但社会经济仍有发展。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教学要点 (一)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为:公元189年董卓之乱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灭统一全国止。(二)研究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三)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1、开放的时代。 (1)部分中上层知识分子公开蔑视和反对儒家礼教; (2)玄学取代儒学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 (3)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 (4)广大妇女群体显得异常活跃和开放; (5)外来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中国社会影响很深远。 2、社会经济的新变化。 (1)商品经济向自然经济逆转; (2)南北两地区经济出现逆向差异; (3)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的复杂变化。 3、文化结构的改革。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1.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联系在一起的。 2.()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文学自觉最终还是表现在对()的自觉追求上。 4.论述文学自觉的标志。 第二节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 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形成的共同主题有()、()、()。 3.钟嵘《诗品》中提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 4.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5.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中生死主题中提到对人生的态度有哪几种? 第三节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1.()阻碍了寒士的仕进之路,()和()的对立成为魏晋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2.()的大量出现与()有直接关系,文学乃至文化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手中,与政治权利一起世代相传。 3.重视门第的风气在文学作品还表现在对()和()的强调。 4.门阀制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四节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1.魏晋南北朝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的离乱形态就是()。 2.从()到()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 3.真和自然有相通之处,他们不仅属于()的范畴,有属于()的范畴。 4.玄学的几个重要论题:()、()、()、()和名理之辩。 5.什么是魏晋风流? 第五节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1.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的大量翻译,其影响波及的()和()极其广泛,其中阶 层是指()。 2.佛教已经为魏晋南北朝文学造成一种新的()和()。 3.杨衒之所撰()记述北魏洛阳佛寺,是这个时期重要的作品。 4.论述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1.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开始的。 2.在文学史上,正史文学的重要代表是()和()。 3.西晋末年,在士族清淡玄理的风气下产生了()。 4.()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成就最高的,也是对后来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的人物。

1引言: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xx南北朝xx十五讲 引言: xx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前后300多年间,在中国内地农耕社会的地域范围内,建立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政权,如曹魏、蜀汉、孙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宋、齐、梁、陈,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些政权,总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若以曹魏代表三国,又称为魏晋南北朝。 从宏观的角度看,立足于与秦汉、隋唐的比较,魏晋南北朝略具如下时代特征: 其一,深层的分裂局面。这一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只有21年,即280年司马氏灭吴,到301年“八王之乱”全面爆发。而即便是这21年,西晋也没有恢复东汉盛时的版图: 鲜卑基本已据有匈奴旧地,并日益南下;渭北高原以北至河套已为羌胡所占;内徙的匈奴人实际已控制了今山西的北部。西晋以前,有三国的鼎立;西晋以后直到隋朝统一,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始终分属不同的政权,黄河流域更是始终存在两个以上的政权,甚至同时有十多个政权存在。在政局或南北分裂或东西对峙或地区割据的长期影响下,各别地域的经济、文化、学术、政治乃至心理,也逐渐“地域”色彩浓厚,“地域”独立趋势加强。地域意识的强化与地域传统的生成,也是一种“分裂”。又即便在同一政权的内部,也有着明显的地区军事割据倾向,如东晋南朝的州镇,北朝的镇戍,这既造成了中央与地方的争衡、内外的对抗,也进一步加深了魏晋南北朝大分裂局面下的地区割据与对抗其二,复杂的民族关系。四周的边疆民族南下北上、东进西入,迁徙频繁,造成民族成份复杂,民族融合(自然的融合与强制的融合即战争)加速,民族战争剧烈,民族更替迅速。北方地区的主角是入主的“五胡”与留居的汉族,在北方整体“胡化”的同时,是颇多艰难曲折的胡人的逐渐“汉化”;在南方,则特别表现为退守南方的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以及越蛮俚僚的自然融合与强制融合,这也是一种“汉化”。如果再考虑到周边特别是蒙古高原、东北、西域的民族,则魏晋南北朝历史实际是由北方边疆民族(重要者先后有鲜卑、羌胡、高句丽、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下迄隋朝建立(公元589年),前后约近四百年。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风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乐府诗乃至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桀、刘桢等“建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入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

风貌。嵇康则继承了从《诗经》到曹操的四言诗创作经验,用四言诗表现其高蹈独立的情怀,语言率直,能体现“清峻”的风格。 二、两晋诗坛 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两晋与东晋又各有特点,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艺术性强。左思的《咏史》诗,主要是写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1)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2)慨叹历史人物,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3)表现自己的胸怀、志向、气概。 东晋诗坛被玄风笼罩,以王羲之、孙卓、许询为代表的玄言诗人,作品缺少诗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虽在当时被视为正宗,却无生命力。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淡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其特点一是皆平典似道德沦,建安风力尽矣;二是在写山水游乐的同时,抒发佛理。 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东晋建立后数十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来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诗歌才重新焕发艺术的生机,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因素。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界,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作的先锋。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

《九章算术注》中所蕴涵地科学思想可谓极其深邃.逻辑思想、重验思想、极限思想、求理思想、创新思想、对立统一思想和言意思想等均是其科学思想地真实体现.刘徽集各家优秀思想方法,并加以创新而用于数学研究,使以《九章算术》为代表地中国传统数学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并上升到了一个新地阶段,他是遥遥领先于中国传统数学领域地杰出代表,也堪称是世界数学泰斗. ①在数系理论方面 用数地同类与异类阐述了通分、约分、四则运算,以及繁分数化简等地运算法则;在开方术地注释中,他从开方不尽地意义出发,论述了无理方根地存在,并引进了新数,创造了用十进分数无限逼近无理根地方法. ②在筹式演算理论方面 先给率以比较明确地定义,又以遍乘、通约、齐同等三种基本运算为基础,建立了数与式运算地统一地理论基础,他还用“率”来定义中国古代数学中地“方程”,即现代数学中线性方程组地增广矩阵. ③在勾股理论方面 逐一论证了有关勾股定理与解勾股形地计算原理,建立了相似勾股形理论,发展了勾股测量术,通过对“勾中容横”与“股中容直”之类地典型图形地论析,形成了中国特色地相似理论. ④在面积与体积理论方面 用出入相补、以盈补虚地原理及“割圆术”地极限方法提出了刘徽原理,并解决了多种几何形、几何体地面积、体积计算问题.这些方面地理论价值至今仍闪烁着余辉. 九章算术注与西方数学 ①割圆术与圆周率 他在《九章算术?圆田术》注中,用割圆术证明了圆面积地精确公式,并给出了计算圆周率地科学方法.他首先从圆内接六边形开始割圆,每次边数倍增,算到边形地面积,得到π,又算到边形地面积,得到π,称为“徽率”. ②刘徽原理 在《九章算术?阳马术》注中,他在用无限分割地方法解决锥体体积时,提出了关于多面体体积计算地刘徽原理. ③“牟合方盖”说 在《九章算术?开立圆术》注中,他指出了球体积公式(为球直径)地不精确性,并引入了“牟合方盖”这一著名地几何模型.“牟合方盖”是指正方体地两个轴互相垂直地内切圆柱体地贯交部分. ④方程新术 在《九章算术?方程术》注中,他提出了解线性方程组地新方法,运用了比率算法地思想. ⑤重差术 在白撰《海岛算经》中,他提出了重差术,采用了重表、连索和累矩等测高测远方法.他还运用“类推衍化”地方法,使重差术由两次测望,发展为“三望”、“四望”.而印度在世纪,欧洲在~世纪才开始研究两次测望地问题. 公元~年 ·印度地“天竺乐”和西域地“龟兹乐”传入中国 公元年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

七年级历史第22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重点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展现了本时期我国在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本教学设计采用图片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先帮助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本课内容,特别是通过亲身体验,角色扮演的环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历史小歌谣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感受祖冲之等科学家热爱科学、不断创新、坚忍不拔、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刻苦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二)教学难点 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过程和方法。 ●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图示法、设疑解答法、分析综合法 学法:阅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遥远的太空,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一位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而且这个人还是咱们的河北老乡,他是谁呢?【祖冲之】出示多媒体图片,生动介绍引言中的关于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都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启发学生对祖冲之这位世界文化名人和以他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优秀科技成果的重视和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学习以祖冲之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板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设计

1、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瓷器时代的形成期?瓷器设计的特色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是玄学兴起、佛教输入、道教兴盛及波斯、希腊文化羼入。上述诸多新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此时期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长期的社会的动乱导致了经济的空前衰落,商业趋于停顿,自然经济几乎淹没了商品经济。除官府垄断手工纺织业外,私营手工业普遍低迷。除家庭手工纺织业外,一般手工业多为官府垄断。由于官营手工业与政权的存亡有密切联系,因而备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些发展,生产技术也有所提高,这对当时的艺术设计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也使得这一时期艺术设计在曲折中有所发展。 瓷器设计特点:1、青瓷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品种。工艺方面:制瓷原料含有一定量的铁的成分,含铁的坯釉经过还原焰烧成便会呈现青色。设计方面:造型、胎质、釉色等方面南北两地有较大区别。南方秀丽,北方浑朴;南方釉色青翠,北方青中泛黄。社会风尚方面:当时以玉为贵,青瓷色调泛青,质感如玉,深受喜爱。由于此时受玄学影响,瓷器造型大多高挑而雅致,富于审美性。2、黑瓷始创于汉代,到晋代更趋成熟。其中,以浙江德清黑瓷最负盛名。特点:黑瓷胎色呈砖红,或浅褐或紫色。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着色剂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氧化铁。3、北齐发明的白瓷,是使用低含铁量的胎釉烧制而成。经过烧制的白瓷,胎料较为细腻,釉薄而滋润,呈乳白色,釉厚处则泛青,此为北齐白瓷的特征。是陶瓷史上的一大创造,从此,瓷分青、白两大体系。4、此时期的陶器南北两地有所不同。南方的日用陶以缸为大宗,“釉陶大缸”名闻遐迩。南京发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隋朝建立(489),前后约400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战争频仍,军阀割据,朝代更迭,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文化环境较为宽松、文学艺术极为活跃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大转变,且极富创造性时期。 一.政治状况 1、.战乱不断、国家分裂,朝代更迭: 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改年号为建安(196—220年) 建安25年(220)曹丕称帝,随后孙权、刘备相继称号建国,形成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 265年,司马炎灭魏自立,建立西晋王朝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 南北朝长期分裂: 北朝:“五胡十六国”(304—429) 南朝:刘裕代晋自立宋(420),后来是齐、梁、陈,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称为南朝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二社会思想及文人心态 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建安时期,受经学思想影响,文人重新审视自我,抒写人的感情、欲望和个性。 魏晋之际,环境险恶。士人为逃避祸端,开始从老庄那里寻求精神寄托,他们喜好清谈,发言玄远,正始玄学便是这一产物。他们推崇《老子》、《庄子》和《周易》,并称之为“三玄”。他们用玄学理论和清谈方式来讨论“名教”与“自然”的关系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也是这一时期思想领域中重要现象。 三文学概况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1、.文学的觉醒与独立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文史分开,把文章区分为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 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 曹丕把文章体裁分为四科八类,并且剖析了各自特点和要求:“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重抒情,重形式美,重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由文学的功利倾向走向非功利。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 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汉文学史纲要》中用“药、酒、女、佛”四个字来概括魏晋六朝文学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从而形成了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案 [基础知识] 数学家刘徽、祖冲之农学家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地理学家裴秀与《禹贡地域图》郦道远的《水经注》玄学家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葛洪、陶弘景与道教佛教传播范缜与《神灭论》私学发展《颜氏家训》范晔与《后汉书》陈寿与《三国志》诗歌发展建安文学田园诗人陶渊明骈体文民歌盛行刘义庆与《世说新语》干宝与《搜神记》“书圣”王羲之顾恺之的绘画石窟艺术音乐的融合与发展[基本理论] 1.这一时期,国家分裂,战争频繁,但由于民族融合程度的空前加强,在继续前代的基础上,科技文化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2.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文化领域出现新气象; 3.多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为后代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能力培养] 1.通过总结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特征,分析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进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将多项成就与前代进行对比,并估量它的现实意义和世界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回纳联系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 战乱时期与科技文化成就发展的矛盾分析 [教具教法] 图片,资料,讲述,结构示意图,讨论 [教学过程] [导进新课]自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概述导进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1.数学 (1)刘徽,魏晋时期,提出圆周率的正确方法,运用极限理论。 (2)祖冲之,南朝,Л=3.1415926-3.1415927间,早欧洲一千年。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等书。 2.农学。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躲、野生植物的利用,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3.地理。西晋裴秀,舆图学家,绘制《禹贡地域图》,绘图理论延用至明末。北魏郦道远《水经注》,是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为士族辩护,消极。名为“清谈”,将儒家《周易》、道家《老子》和《庄子》称为“三玄”,主张君主无为,活动于洛阳。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资料]当时文人想借助道家思想使自己回回自然,摆脱现实纷争,但又不可能彻底摒弃儒家经典,由于他们都接受了儒祖传统教育。于是出现以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的怪现象,援道进儒,儒道合流,形成魏晋时期特有现象——玄学。汉儒重家教,师法,注重家学渊源与宗派门户之见,魏晋名士学从己出,喜欢独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3)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2.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3.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教学重点】 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2.祖冲之和圆周率。 3.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教学难点】 1.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2.汉代以来的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我们这节课学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和历史地位各是什么? 2.科学家祖冲之有哪些科学成就? 3.钟繇、胡昭、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各是什么? 4.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什么?有何特点?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一节以及补充图片《贾思勰种植农作物》,思考回答: 1.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就已经领先于世界种植哪三种农作物? 水稻、粟、蔬菜。 2.我国汉朝农业耕作水平怎样? 已经安装犁壁耕地,使用耧车播种,掌握二牛抬杠的牛耕法,能够大规模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等。 3.贾思勰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 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的?表明作者怎样的精神? 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贾思勰具有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 5.《齐民要术》有何影响? 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科学家祖冲之”一节以及补充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小组活动并思考回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三单元第二、三课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主要特征和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佛教的传播和反佛教的斗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时期的民歌《采桑度》、《敕勒歌》和《木兰辞》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绘画、书法、雕刻等方面的成就。 2.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魏晋南北朝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文化发展所产生的作用。(2)通过魏晋南北朝佛教兴盛对经济的破坏作用,使学生认识宗教的双重作用。(3)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分析,认识当时我国的一些科学家在勤奋钻研的基础上,取得了领先于世界的成就。从而树立努力勤奋刻苦学习的信念。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节的教育与教学,培养学生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2)培养与提高学生紧扣时代特征,抓住历史现象的关键,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概括的综合能力。 (3)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重点难点 1.重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数学、农学和地理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道教、佛教及其反佛教的斗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民歌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书法、绘画和雕刻等。 2.难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特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兴盛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方法 1.归纳法;2.阅读指导法;3.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学生回答:(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2)庄园经济占居主要地位,寺院经济膨胀。(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在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文化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然后回答相关内容。结合前面我们分析文化发展的原因的基本模式:(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民族因素;(4)历史因素;(5)中外交流因素;(6)人民群众的因素等。然后分析出: (1)原因: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②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③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练)(解析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4.5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精选练习 基础篇 1.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此字体是由谁独创的() A.胡昭 B.锺繇 C.王羲之 D.顾恺之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钟繇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所以答案选B。 2.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灿烂的人文景观,如“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书圣”的一段段佳话与传奇。“书圣”的代表作品是() A.《离骚》 B.《水经注》 C.《兰亭集序》 D.《洛神赋图》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书圣”指的是王羲之,其代表作品是《兰亭集序》,《离骚》的作者是屈原,《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洛神赋图》的作者是顾恺之。C项符合题意,鼓吹他选C。 3.“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句话出自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A.《缀术》 B.《九章算术》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北朝”“农学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

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故此题选D。 4.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 ) A.胡昭 B.贾思勰 C.祖冲之 D.刘徽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南朝的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C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A.王羲之 B.陶渊明 C.吴道子 D.顾恺之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晋的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顾恺之,D项符合题意;王羲之是书法家;陶渊明是诗人;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提升篇 1.祖冲之和贾思勰能取得重大成就的共同原因有() ①注重实践②吸收前人的文化成就③书香门第的熏陶④天资聪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祖冲之和贾思勰能取得重大成就的共同原因有注重实践、吸收前人的文化成就;书香门第的熏陶和天资聪颖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并不是能取得重大成就的共同原因;仔细审查①②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华佗──“麻沸散” C.贾思勰──《齐民要术》 D.祖冲之──造纸术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南朝时期著名科学家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蔡伦改进了造纸术,D项符合题意;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华佗研制出“麻沸散”;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由此分析ABC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文学简介: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

之上。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文学自觉的标志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辑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新的文学思潮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地繁荣,(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钟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历代过程: 魏晋南北朝一是全国长期分裂。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由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为时不过二、三十年,接着又是连年混战和南北大分裂,直到隋重新统一。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分裂时间最长的时代。二是政权更迭频繁。整个魏晋南北朝,除了东晋和北魏存在的时间超过一百年外,其余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代,最长的宋立国约六十年,最短的齐才二十多年。三是社会动乱。在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分裂,政权不稳定,各种力量为了夺取统治权或扩大统治范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同时并立的政权之间总不免互相征伐,新旧王朝的更代大多也是通过战争实现的。即使没战争,统治集团中的权力之争同样充满着杀气。在不断发生的社会动乱中,不但普通民众蒙受了巨大的灾难,许多上层人士也难免杀身之祸。

浅谈中国书法史之魏晋南北朝时代

开场白: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他是东方艺术中时间最悠久,空间最辽阔,内涵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书法艺术发展历程也呈现出各时代的文化意蕴和审美特征;秦汉尚势,魏晋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代尚态,近代尚艺,充分体现了“艺事之体随时代而异”的规律。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走进这个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那个尚韵的时代——魏晋南北朝。 ?这次所讲的讲座包括五节内容:第一节书法地位-承前启后;第二节正书之祖-钟繇;第三节二王书法- 王羲之、王献之;第四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第五节肃穆庄严-北朝碑刻 第一节书法地位——承前启后 一、形成背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意识形态趋于多样化,也就造就了这一时代的书法走向成熟化。楷书、行书、草书更加成熟,书法大家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亮相登场,其中最为着名的有三国时期的钟繇,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二、形成的条件 (一)书法意识上升到文化层面(二)儒释道玄融汇结合(三)纸张的普遍推广(四)书法美学理论逐渐丰富

三、承前之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继承了东汉书法遗风,隶书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变隶书的波为撇,磔为捺,或横、或勾挑,圆转变为方折,笔画简便而趋于妍美,楷书遂成为主要书体。并且书体出现多样化,草书、行书相继出现,而今草的出现又促进了行书、楷书的迅猛发展。 四、巅峰基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一方面,由于出现了介于隶书和行书之间的“楷书”,在北方演变成魏书﹔在南方,则经由王羲之等书家的努力,最终完成了楷书体系的改造,为处于书法巅峰时代的法度森严的唐楷奠定了笔法和结构基础。另一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今草的出现,又促进了唐代行书的迅猛的发展。 第二节正书之祖-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曹魏着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 钟繇是楷书书法的早期集大成者,其书从学习汉隶入手,改进了“蚕头磔尾”的写法,使字形更为方正平直、简单易写,点画多奇趣,结体茂密而修长、飘逸萧疏。 其工于书法,师承曹喜、蔡邕、刘德昇,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各体兼能,尤精于隶、楷。 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称魏晋南北朝时期) 我国历史上国家大分裂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政治上:国家长期分裂,最终走向统一。 从分裂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长期分裂。这一时期,我国的朝代更替十分频繁,甚至出现十几个政权互相并立的局面,南北地区长期对峙。 从统一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虽然国家长期分裂,但其中也孕育的走向统一的历史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西晋曾经短暂统一全国,魏国、前秦、北魏、北周都曾经统一北方,东晋以后,南方地区长期统一。二是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北方经济的恢复,南北经济形态和经济实力差距逐渐缩小,为实现全国性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南方、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使南北方民族矛盾减少,也推动了全国的统一进程。 1.国家长期分裂,民族融合加快 2.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少数民族封建化 以战争为基本方式大大加快了民族融合 3.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4.地主阶级分化为士族和庶族。士族制度形成和发展。 经济上:南方得到了开发,南北趋向平衡。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主要表现是:南方迅速得到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逐渐趋向平衡。由于长期受战乱的影响,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技术和劳动力,大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尤其是在三吴地区、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这里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与南方迅速得到开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北方地区的经济经历了东汉末年和十六国两次大的破坏。但是,由于一些统治者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北方经济在经历战乱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例如曹魏政权推行重农政策和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新式灌溉工具翻车和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犁耕法的推广等,都对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北方游牧经济和中原农耕经济两种生产方式的相互影响和借鉴,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总之,由于南方地区经济得到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大大缩小,加速和深化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长期的分裂战乱局面和建立统一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 1.北方经济破坏与发展交替,发展相对缓慢; 南方经济得以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北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安史之乱后超过北方,南宋真正实现南移) 2.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调制和府兵制 3.出现灌钢法, 出现了白瓷 4.出现了草市,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水平较低,发展缓慢 5.马钧发明灌溉用的翻车 6.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膨胀,造成了土地和劳动力的流失;占有重要地位 7.东晋利用石油(照明、治病、书写、润滑和作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