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生长贴对特发性矮小儿童IGF-1和IGFBP-3水平影响

儿童生长贴对特发性矮小儿童IGF-1和IGFBP-3水平影响

儿童生长贴对特发性矮小儿童IGF-1和IGFBP-3水平影响
儿童生长贴对特发性矮小儿童IGF-1和IGFBP-3水平影响

(完整版)矮小症诊治指南

矮小症诊治指南 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摘自《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28-430) 【矮身材的定义】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其中部分属正常生理变异,为正确诊断,对生长滞后的小儿必须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病因】 导致矮身材的因素甚多,其中不乏交互作用者,亦有不少疾病导致矮身材的机理迄今未阐清(见表1) 【诊断】 对矮身材儿童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原因,以利治疗。 一、病史 应仔细询问:患儿母亲的妊娠情况;患儿出生史;出生身长和体重;生长发育史;父母亲的青春发育和家庭中矮身材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除常规体格检查外,应正确测量和记录以下各项:①当前身高和体重的测定值和百分位数;②身高年增长速率(至少观察3个月以上);③根据其父母身高测算的靶身高;④BMI值;⑤性发育分期。 三、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应常规进行血、尿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测;疑诊肾小管中毒者宜作血气及电解质分析;女孩均需进行核型分析;为排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常规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2.骨龄(Bone Age,BA)判定骨骼的发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是评估生物体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骨龄即是各年龄时的骨成熟度,是对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观察其各个骨化中心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测定的。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是G-P法(Greulich & Pyle)和TW3法(Tanner-Whitehouse),我国临床上多数采用G-P法。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 3.特殊检查 (1)进行特殊检查的指征①身高低于正常参考值减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者;②骨龄低于实际年龄2岁以上者;③身高增长率在第25百分位数(按骨龄计)以下者,即:<2岁儿童为<7CM/rh;④临床有内分泌紊乱症状或畸形综合征表现者;⑤其他原因需进行垂体功能检查者。 (2)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GH-IGF-1)功能测定以往曾应用的运动、睡眠等生理性筛查试验目前已很少应用,多数都直接采用药物刺激试验(见表2)。 (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测定两者的血清浓度随年龄增长和发育进程而增高,且与营养等因素相关,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比数据。 (4)IGF-1生成试验对疑为GH抵抗(Laron综合征)的患儿,可用本试验检测GH受体功能。①方法一:按0.075-0.15U/(kg·d)每晚皮下注射rhGH 1周,于注射前、注射后第5和第8天各采血样一次,测定IGF-1;②方法二:按0.3 U/(kg·d)每晚皮下rhGH,共4d,于注射前和末次注射后各采血样1次,测定IGF-1,正常者的血清IGF-1在注射后会较其基值增高3倍以上,或达到与其年龄相当的正常值。 (5)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检测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可视需要对患儿的其他激素选择进行检测 (6)下丘脑、垂体的影像学检查矮身材儿童均应进行颅部的MRI检查,以排除先天发育异常或肿瘤的可能性。 (7)核型分析对疑有染色体畸变的患儿都应进行核型分析。 【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体检等资料分析,对营养不良、精神心理性家庭性特发性矮身材、小于胎龄儿、慢性系统性疾病等因素造成的非生长激素缺乏的矮身材比较容易识别对常见的导致矮身材的病因应予以鉴别,如:软骨发育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临床还需注意某些综合征的可能,如:Prader-Willi综合征,Silver-Russeli综合征,Noonan综合征等。 【治疗】 1.矮身材儿童的治疗措施取决于其病因精神心理性、肾小管酸中毒等患儿在相关因素被消除后,其身高增长率即见增高,日常营养和睡眠的保障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生长激素的副作用

生长激素的副作用 生长激素,顾名思义,就是为生长发育所提供的必要激素。 你可知生长激素的分泌不足或过剩,都会对人体正常生长发育造 成不良影响。身材矮小的儿童大量服用生长激素,会彻底闭合骨 骼间隙,失去长高的可能,甚至出现更加危险的并发症。为了让 您和家人远离生长激素带来的危险,让我们一起了解生长激素可 怕的副作用吧。生长激素的副作用一:剂量用错,小问题变成大 麻烦高剂量低频率的注射方式会引发高血糖症、体内积水、糖尿病、肿瘤等疾病。比如说对于糖尿病患者,通过生长激素疗法可 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糖尿病患者反而会是受惠者。所 以说衡量生长激素是否有副作用的量度就在这个量上。过量,会 直接产生副作用。生长激素的副作用二:私自用药,让您走进危 险边缘生长激素是种强有力的药品,因此不了解其使用方法与功 效的人不要乱服。它不像阿司匹林或是一般的感冒药,我们无法 在包装生长激素的罐子上贴上服用量应为多少的标签。因为每个 人的身体组织不同,身体需求也不一样,所以生长激素没有一般 所谓的标准处方剂量。它需要由有经验而且知识丰富的专业医生,为患者个人开列适合自身需求的剂量。 生长激素的副作用三:神奇功效,因人而异棕榈泉生命延展机构 所使用的低剂量高频率注射法,似乎是目前是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它的测试结果前后一致,但有一些非常轻微的症状发生在特 殊患者身上。比如在他们的THGT全面荷尔蒙疗程当中,有些成人 患者表示会有轻微痛感、水肿或是注射部位有间歇性发痒。这些 现象通常会引起患者的顾虑,但一两天内这些问题就会消失。当 生长激素注射是采取自然且兼顾生理的方式进行时,则前面所提 到的副作用都不会出现。因为患者接受的都是最适当的荷尔蒙注

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在1998年曾提出临床应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97.37:234),在此基础上,2006年10月再次对矮身材儿童的诊断治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现综合如下,俾便临床工作者参考。【矮身材的定义】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其中部分属正常生理变异,为正确诊断,对生长滞后的小儿必须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病因】 导致矮身材的因素甚多,其中不乏交互作用者,亦有不少疾病导致矮身材的机理迄今未阐清(见表1) 【诊断】

对矮身材儿童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原因,以利治疗。 一、病史 应仔细询问:患儿母亲的妊娠情况;患儿出生史;出生身长和体重;生长发育史;父母亲的青春发育和家庭中矮身材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除常规体格检查外,应正确测量和记录以下各项:①当前身高和体重的测定值和百分位数;②身高年增长速率(至少观察3个月以上); ③根据其父母身高测算的靶身高;④BMI值;⑤性发育分期。 三、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应常规进行血、尿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测;疑诊肾小管中毒者宜作血气及电解质分析;女孩均需进行核型分析;为排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常规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2.骨龄(Bone Age,BA)判定骨骼的发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是评估生物体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骨龄即是各年龄时的骨成熟度,是对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观察其各个骨化中心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测定的。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是G-P法(Greulich & Pyle)和TW3法(Tanner-Whitehouse),我国临床上多数采用G-P法。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 3.特殊检查 (1)进行特殊检查的指征①身高低于正常参考值-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者;②骨龄低于实际年龄2岁以上者;③身高增长率在

巴特综合征-罕见病诊疗指南

103 巴特综合征 一、疾病概述 1962年,巴特等[1]首次报道了2例出现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高醛固酮血症,血压正常,肾组织学检查显示肾小球旁器肥大的患者,遂将其命名为巴特综合征。巴特综合征属于罕见病,国外统计的发病率为0.001%[2],科威特发病率是1.7/100000活产婴儿,哥斯达黎加是1.2/100000活产婴儿,瑞典1. 2/1 000000人[3]。国内报道较少。巴特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BS)是指一组临床以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为特征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其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主要的致病机制是NaCI在髓襻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的重吸收障碍。随着近代生物分子学技术的发展,根据致病基因的不同,目前,包括Ca2+受体基因变异在内,巴特综合征可以分为5个亚型(见图1)。新生儿I型Ⅱ型各自由于编码Na+-K+-2CI-协同转运体的SLC12A1基因的变异及编码内流K+通道的KCNJ1基因的变异而造成功能缺失。BSⅡ型是由于CLCNKB基因编码的CIC-Kb Cl-通道功能的丧失。BSⅡa型是由于编码Barttin蛋白,一种CIC-K凋解亚单位的BSND 基因的变异而造成的。Ⅱb型是一种双基因疾病.由于编码Cl-通道的CLCNKA 和CLCNKB基因的变异[4]。而编码基膜外侧的Ca2+敏感的CaSR基因的功能变异,导致了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BSV型。 NKCC2的缺乏导致了BSI型,这个蛋白是最主要的Na+,K+和Cl-从尿中重吸收入细胞的通路。ROMK的变异导致了BSⅡ型,再循环的K+无法由细胞回到肾小管管腔。患者在新生儿阶段表现为瞬间的高血钾。小管中K+的缺乏抑制了NKCC2。Cl-离开细胞通过CLCKNA和CLCKNB通道。CLCKNB通道的缺失属于BSⅡ型。BSⅡ型的患者缺乏Barttin产物,这是维持CLCKNA和CLCKNB 通道的正常功能,同样也表达于远端小管和内耳的蜗管。这也解释了儿童中的感音神经性耳聋。BSV型是由于钙敏感受体的获得性功能变异,导致了低钙,低钾和高尿钙。

想让孩子长高就得注意,孩子身高与骨龄以及生长激素的关系

想让孩子长高就得注意,孩子身高与骨龄以及生长激素的关系 7月26日,青少年骨龄专家艾红军老师主讲的重庆市体育为民惠民暨奥体健康大讲堂首场线上讲座——“孩子身高与运动优势成长计划”圆满举办。本次讲座由由课堂内外主办,灵狐课外和重庆奥体青少年俱乐部承办。 在直播课程中,家长们踊跃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艾老师也迅速做出了回答。大家都最关心哪些问题?我们将艾老师与家长的问答环节的文字版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啦! 专家介绍 艾红军 师从我国著名骨龄发明人邵伟东先生 并随其参与了CHN骨龄的研究和完善工作 参与了中国儿童身高现状的调查和采样工作 目前正在参与国家级研究课题: 《环境对儿童身高发育的影响》 Q&A @麒麟麻麻:生长痛对身高有影响吗? 艾老师:生长痛是每个小孩在生长期间都要经历的过程,这个不必大惊小怪,很多家长听着小孩膝关节前面部位痛的时候,往往很着急,带到医生那里去看。 实际这个问题每个小孩都有,包括我自己家的小孩,这是我们常说的的生长痛的问题,是属于正常现象,不必去补钙片,补钙片反而会有反作用,会加速他的发育,让孩子的骨龄提前。 Q&A

@北京-4岁-云朵:我闺女不爱运动,吃饭少,入睡难,骨龄正常,运动后生长激素不够,主要她不怎么动,4岁4个月98高,医生让打生长激素,我觉得孩子太小就没让打,那我们后面怎么做?如果要打针是不是青春发育期前打更合适些?希望得到专家回答。 艾老师:首先家长们要明确一点,打生长激素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第一,小脑脑垂体不分泌生长激素,这个针对侏儒症小孩,他一般在4-5岁,小脑就开始不分泌生长激素了;还有一些正常的小孩,生长激素分泌的量比较少,身高偏矮,这就必须去医院做生长激素测试,如果发现血液中的生长激素低,还是需要打。 另一个就是做骨龄鉴定,看小孩达到平均身高没有,如果偏离平均身高太远,或偏离遗传轨迹较远,那就需要打。一般我们男子预测身高低于了1米6,女子预测身高低于1米5,我们就建议有做生长激素治疗的必要。 Q&A @重庆-6岁-宁宁:我家孩子4岁时x光检查骨龄已超7个月,现在6岁3个月了,118cm,请问几岁时去医院预测身高并进行医学上的干预比较好?医院预测身高一般通过什么方法?身高干预大致有哪些方法?谢谢专家! 艾老师:首先家长们一定要搞清楚,一个小孩到医院去的标准是什么。医院现在针对的主要是有生长激素分泌障碍的小孩,特别是对于侏儒的小孩。 那么我们大多数95%的身高偏矮的小孩,他不是因为生长激素分泌偏少造成的,主要是因为饮食不合理,或者是饮食摄入激素过多造成的早熟,或者由于运动障碍、睡眠管理等综合环境造成的。 这时候就需要找一个体育部门,或者是体育科研所啊,对小孩进行综合的训练。 Q&A @ 浙江-14岁-韩磊:13周岁男孩1米5,刚开始发育不需要吃钙片吗? 艾老师:其实吃钙片的问题一定要慎重,小孩一般都没有必要补充钙,因为钙离子与我们神经活动相关的,你看我们抽筋就是由于钙离子造成的。 所以不要轻易补钙,钙片会加速小孩的发育。要补钙就把鸡蛋牛奶吃好,多晒晒太阳,多运动就足够了。 Q&A @石家庄7岁半童童:1.都说4-6月是长个最好月份,可我们好像就长了一公分!错过了这个好时机还能快速有效长个么?2.早晨和晚上身高差不少,正常么? 3.七岁半男孩身高126(今晚刚测),班里中低个头,不见长!4.目前隔一天上午打一次羽毛球。一周三次。这种运动有利于长个么?5.如何做才能更好助孩子长个呢?谢谢!! 艾老师:家长说这个“4-6月是孩子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其实这个说法不一定,对这个我们也有研究也有跟踪,但是发现每个小孩都不一样,有些小孩是上半年长得比较快,有些小孩是下半年长得比较快,这与小孩出生的季节有一定的关系。

特发性矮小症综述

特发性矮小症综述 全球将近2%的儿童患有矮小症,而关于何时开始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以使成人期身高达到正常范围仍有争议。 在该篇综述中,研究者回顾了矮小症患儿包括诊断评估和治疗方式选择在内的诊治过程。研究者全面搜索了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的文献,为了便于系统地获得最终身高数据,所选的文章均报告了患儿成人期身高。综述讨论了矮小症病理生理学,定义,诊断,相关因素以及治疗。 最后研究者认为,重组人生长激素用于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后部分患儿身高增长,经统计其成人期平均身高的增长值为5.2厘米,而治疗的性价比仍不理想。在安全性方面,生长激素疗法在短期内证明是安全的,然而,由于关于长期疗效的研究并无充分理由证明其安全性,因此其长期疗效并不明确。因此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应该慎重考虑。 矮小症的定义及病因 对怀疑矮小症患儿初步诊断的第一步即是确认儿童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低矮。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平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上称为矮小症。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儿童的身高是否符合家庭人员身高情况。为了确认儿童身高是否符合她或他的基因潜力,目标身高可以通过表格1中的公式计算。 表格1.目标身高计算公式 女孩计算公式(父亲身高[厘米]+母亲身高[厘米]-13)÷2 男孩计算公式(父亲身高[厘米]+母亲身高[厘米]+13)÷2 多数儿童的成人期身高将比目标身高矮10厘米以内。当一名儿童的身高百分位不同于目标百分位范围时,临床医生应该更关注。 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儿童的长高速度是多少。以正常速度成长的儿童多数会出现成长中的正常的略微偏差,而较低的长高速度意味着可能有器质性问题。 将身高绘于一张标准截面分割的生长曲线图上,可以发现大部分儿童几乎都保持在同一百分位上,在婴儿和青春期时可有正常范围内的波动。纵向生长曲线图(例如Tanner和Davies所设计)显示了随青春期成熟时生长节律的动态变化。成人期身高最终相同的儿童可能有不同的生长节律,这取决于他们是否在平均年龄(或提早和延迟)成熟。 出生后3年内,婴幼儿成长由宫内环境和早期婴儿营养影响转向它们的基因潜力影响,因此其身长或者身高可能会与生长百分位交叉。在青春期期间,由于早熟儿童生长高峰期早于平均年龄,其身高将达到更高百分位,而晚熟儿童则相反,当他们的同龄人开始生长高峰期时,晚熟儿童则持续以青春前期速度成长(体质性生长及青春期延迟[CDGP])。 健康儿童最终将恢复到他们正常的青春前期身高百分位。因为儿童通常具有和他们父母及家庭身高和所应有的青春期发育史相似的生长节律和青春期开始时间。 营养性、全身性(慢性疾病)、内分泌性,和综合征/染色体性异常都会影响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缺乏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 生长激素主要是脑垂体分泌的激素类型,主要是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常见的功能性的生长,所以生长激素对于人体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在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就是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的是人类促进生长的影响的身高的因素很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主要是由于垂体分泌不足或者是缺乏都会出现一个生 长的影响。 生长激素缺乏症其他的原因还有一些营养不良种族遗传以 及社会心理因素,具体疾病包括内分泌以及脑部疾病都会导致一些生长激素缺乏,所以在生活中的缺乏那也是有常见的表现的。 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出生时身长、体重往往正常,数月后才开始生长发育延缓,但常不被发觉,多在2~3岁后和同龄儿童的差别愈见显著,但生长并不完全停止,只是生长速度极为缓慢,一般每年不超过4~5cm。成年后身高一般不超过130cm。骨龄幼稚,骨骺久不融合,牙成熟迟缓。体态一般尚匀称,成年后多仍保持童年体型和外貌,皮肤较细腻而干燥,有皱纹,皮下

脂肪可略丰满。 患者至青春期,性器官不发育,第二性征缺如。男性生殖器小,与幼儿相似,睾丸细小,多伴有隐睾症,无胡须;女性表现为原发性闭经,乳房不发育。单一生长激素缺乏者可出现性器官发育与第二性征,但往往明显延迟。部分病人尚有TSH和(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的表现,但多数仅在内分泌激素检查时发现。 智力发育一般正常,学习成绩与同年龄者无差别,但年长后常因身材矮小而抑郁寡欢,不合群,有自卑感。 以上就是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常见现象,主要是智力发育正常但呢因为身材矮小不合群有自闭的现象,主要用一些药物来进行补充,现在在预防护理方面的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可以做一些染色体的检查,做好一些保健避免的一些产生的脑部的受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疾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检查。

正确认识生长激素与骨龄的关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身高问题而烦恼,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够长高而随便使用生长激素是非常不科学的,滥用药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孩子年龄不等于孩子的骨龄 骨龄对于许多家长可能是个陌生的词,但是骨龄却是决定孩子能否继续长高的关键性因素。有家长会问骨龄和孩子的年龄有什么区别呢? 儿童的长高是由骨骼的线性生长,长骨两端软骨不断生长,骺软骨不断地分泌成骨细胞并逐步骨化,骨头就不断增长,小孩就随之长高了。当孩子成年以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与骨骺连成一体,我们在医学上称为骨骺线闭合,骨骼就不再增长,人的长高也就随之停止。因此人的长高更多的是与骨成熟度即骨龄相关,而不是取决于实际年龄。 如何预测骨龄? 骨龄无法肉眼判断,需要通过X光摄片检查。手和手腕上集中了大量的长骨、短骨,反映了全身骨骼的生长和成熟状况,临床上多用拍摄左手腕骨片来判断骨龄。 骨龄—一把预知你身高的钥匙 根据骨龄、实际年龄和身高,可以预测成年最终身高。同样年龄的孩子,骨龄不一定相同,长高潜力差异也会很大。例如,两个相同年龄的女孩,都是月经初潮后10个月,一个骨龄14岁,另一个骨龄只有13岁,显然后者可再长的余地远超过前者。有的家长以为“我自己到17、18岁还在长高,孩子都可以长到18岁”。不看骨龄只看年龄显然要贻误孩子的长高,关键是每个人的发育时间不同。 生长激素–长不高的最后救星 生长激素是人类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它是一种肽类激素,这类激素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软骨生长,因此能使人增高。 生长激素在1920年被人类发现,直到1996年才被人们大规模生产并使用,生长激素也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方法。 但要注意的有两点: 第一点是,目前生长激素虽然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是治疗矮小症唯一安全有效的药物,但引起矮个子的原因有很多,请家长一定带您的孩子去正规专业的儿科医院就医,保证孩子能够正确的接受治疗。 第二点就是骨龄了,如果骨龄偏大,也就是骨骺线闭合后,再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就没有效果了。 高价生长激素使患者望而却步 虽然生长激素是治疗矮小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今医药行业种种黑幕行为让许多家长不敢轻易使用它。最近频频爆出许多医生给病患滥开生长激素水剂的内幕,导致家长们“谈剂色变”。据了解,生长激素水剂的价格要比生长激素粉针高出几倍,而被问及生长激素水剂和生长激素粉剂的效果是否一样时,儿科泰斗叶义言老先生也明确的表示,其实两者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并没有所谓生长激素水剂效果要比生长激素粉剂高的说法。之所以个别医生强行推荐水剂,“雪藏”粉剂的主要原因是——药厂承诺给到医生高额提成,甚至提出了“终身回扣”的说法。

特发性矮小症综述

中的正常的略微偏差,而较低的长高速度意味着可能有器质性问题。 将身高绘于一标准截面分割的生长曲线图上,可以发现大部分儿童几乎都保持在同一百分位上,在婴儿和青春期时可有正常围的波动。纵向生长曲线图(例如Tanner和Davies 所设计)显示了随青春期成熟时生长节律的动态变化。成人期身高最终相同的儿童可能有不同的生长节律,这取决于他们是否在平均年龄(或提早和延迟)成熟。 出生后3年,婴幼儿成长由宫环境和早期婴儿营养影响转向它们的基因潜力影响,因此其身长或者身高可能会与生长百分位交叉。在青春期期间,由于早熟儿童生长高峰期早于平均年龄,其身高将达到更高百分位,而晚熟儿童则相反,当他们的同龄人开始生长高峰期时,晚熟儿童则持续以青春前期速度成长(体质性生长及青春期延迟[CDGP])。 健康儿童最终将恢复到他们正常的青春前期身高百分位。因为儿童通常具有和他们父母及家庭身高和所应有的青春期发育史相似的生长节律和青春期开始时间。 营养性、全身性(慢性疾病)、分泌性,和综合征/染色体性异常都会影响生长发育(方

诊断

使用相关成长模式评估一个矮小儿童应由详细的病史开始。分娩史应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和身长,以及胎儿期和围产期并发症。生长发育阶段的延迟或者在学校不佳的表现,过去的医疗问题,或者在系统回顾中的阳性结果都可能表明一个特定的病理学。饮食记录对于营养摄 病因不明的矮小症女孩应考虑基因核型检查以排除特纳综合症。而特纳综合症女孩一般都有典型的体格检查异常,如如颈蹼,后发际低,短掌骨,发育不良的指甲,硬腭高拱,和上睑下垂,这对于鉴别矮小症为唯一的主要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骨骺生长端正常软骨细胞功能的缺失是特纳综合症的矮小症病因,而特纳综合症则是由于矮小症同源异型框所包含(SHOX)的单基因缺失所致。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中

2020过渡期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

2020过渡期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 过渡期是指从青春期后期线性生长结束(生长速率<1.5~2.0 cm/年)到完全成熟为成年个体之间的阶段,此阶段的青少年仍然处于生理、心理各个方面转变的时期,线性身高增长停止但体成分进一步改善,骨量逐渐达到峰值,此阶段历时6~7年[1]。在此期间发生或由儿童期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延续而来仍持续存在的称为过渡期生长激素缺乏症(transition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TGHD)。TGHD如终止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替代治疗,可能导致过渡期或成年期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应该考虑持续使用rhGH替代治疗[2]。鉴于此部分患者最初由儿科医生诊治,因此儿科医生有必要尽早向患者提供过渡期的医学资讯,并与成人内分泌科医生密切合作,帮助患者顺利过渡到成人阶段。但TGHD的诊断、治疗仍缺少共识指导,在实践应用中易产生困惑,可能导致TGHD诊断延误、治疗不足及轻易停药。为逐步完善TGHD患者的诊治和管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诊断及治疗指南的基础上,制定本共识。旨在帮助儿科内分泌专业医生对TGHD进行规范诊断及治疗,也为成人内分泌科医生参与过渡期管理提供参考。

由于TGHD以往认识不多,缺乏大型研究数据,尤其是临床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和高质量Meta分析研究,因此在本共识中未标注证据等级。但为便于临床实践应用,根据学组专家讨论,在本共识中以推荐等级表示,以期规范其临床应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将推荐等级分为强、中、弱及专家意见4类(推荐强度强:国际学会指南强推荐,有循证证据;推荐强度中:国际学会指南中等推荐,暂无循证依据,但学组≥80%专家同意;推荐强度弱:国际学会指南弱推荐,暂无循证依据,但学组≥80%专家同意;专家意见:国际学会指南有专家意见,暂无循证依据,但学组≥80%专家同意)。 一、TGHD的评估及诊断 (一)TGHD的常见病因和主要表现 大多数TGHD是由儿童期完全性GHD延续而来。影像学证实鞍区和(或)鞍上区先天性结构异常、获得性下丘脑-垂体疾病如颅咽管瘤、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区域的手术或大剂量放疗以及由明确基因变异导致 的生长激素分泌功能异常者为TGHD高度疑似,可能存在永久性GHD(推荐强度:中)。部分TGHD是由于下丘脑和(或)垂体结构破坏或功能损害导致在达到终身高后才发生的GHD的症状和表现。在过渡期初发的GHD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但长时间的生长激素缺乏会导致包括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向心性肥胖等身体组分的改变,血清总胆

哪些儿童适用生长激素

哪些儿童适用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的生理作用涉及生糖、生酮、促进蛋白合成和降低胆固醇等众多方面,其中之一是通过肝脏分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刺激软骨细胞分化、增殖,使线性生长加速,促使儿童身高增长。 临床上最早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性疾病的制剂是从人脑垂体中提取的,由于来源的限制,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极其缓慢。自1985年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取代人垂体生长激素用于临床以来,生长激素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使用方案也不断涌现。 生长激素缺乏症是矮小儿童常见的病因,以往多年的经验表明,重组人生长激素可使这类矮小患儿每年长高7-12cm。 矮小儿童中还有一部分属于目前尚难确定病因机制的特发性矮身材(ISS),这类小儿的身高低于正常身高参比值2个标准差,呈均匀矮小。他们出生时体重正常,无内分泌功能失常等,如不进行治疗,大部分患儿至成人时将是矮身材,对这类小儿应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观察,已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由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宫内发育迟缓等所造成的矮身材,也已被公认是生长激素治疗的适应症。 要决定一个矮小儿童是否应该和可能使用生长激素进行干预治疗,首先必须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体格检查、骨龄测定、必要的内分泌功能检测。个别患儿还需进行遗传学分析和影像学(B超、CT、MRI)检查,以明确导致矮身材的原因,严格掌握治疗适应症。 生长激素用于治疗矮小的临床效果,取决于开始治疗的年龄、骨龄以及营养供给等因素。一般开始治疗年龄愈小,效果愈好;如曾滥用其他药物而使患儿骨龄增加,则明显影响治疗效果。生长激素的疗程一般可持续至骨骺融合为止,其间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以监测疗效、保证药物效果。治疗期间还应注意甲状腺功能。必要时应补给左旋甲状腺素等。

矮小症

定义: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标准线称SD),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以下情况提示患儿生长缓慢:①儿童的生长速度3岁前小于7厘米/年;②3岁到青春期小于5厘米/年;③青春期小于6厘米/年。 目录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1病因 1.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导致身高不能正常生长(即通常所指的侏儒症,GHD), 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最终身高只能达到130厘米左右。 生长激素缺乏原因:①特发性(原发性):这类患儿下丘脑、垂体无明显病灶,但GH 分泌功能不足,其原因不明。②器质性(获得性):继发于下丘脑、垂体或其他颅内肿瘤、感染、细胞浸润、放射性损伤和头颅创伤等,其中产伤是国内GHD的最主要的病因。此外,垂体的发育异常,如不发育、发育不良或空蝶鞍,其中有些伴有视中隔发育不全、唇裂、腭裂等畸形,均可引起生长激素合成和分泌障碍,同时可有多种垂体前叶激素缺乏。③暂时性体质性青春期生长延迟、社会心理性生长抑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均可造成暂时性GH分泌功能低下,在外界不良因素消除或原发疾病治疗后即可恢复正常。 2.家族性矮身材。 3.生长激素不敏感或抵抗综合征,多由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突变所致,多呈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 4.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应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鉴别。 5.约1/3宫内生长迟缓儿成年后身材矮小。 6.骨骼发育障碍:各种骨、软骨发育不全等,均有特殊的面容和体态。 7.其他内分泌代谢病引起的生长落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 生、性早熟、皮质醇增多症、粘多糖病、糖原累积病、肾小管酸中毒等各有其临床表现,易于鉴别。某些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等。 2临床表现

认识生长激素副作用

認識生長激素: 可能的副作用 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使用於治療兒童的生長問題已有多年的經驗,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機會很低,這份說明是目前已知使用生長激素可能發生的副作用。 良性顱內高壓(Benig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良性顱內高壓發生的機會大約是1/1000,可能是由於開始使用生長激素治療時,水分與鹽分滯留所造成。發生這種情況時小孩會頭痛、視力變差、噁心或嘔吐。良性顱內高壓較常發生於剛開始治療的幾個月,停止生長激素治療即可回復正常。通常症狀消失後,可以重新開始較低劑量的生長激素治療,再慢慢增加劑量,即不會再發生此症。 小孩在使用生長激素治療期間,如果有持續頭痛或視力變差,請立即告訴醫師。 股骨頭滑脫(Slipped Capital Femoral Epiphysis) 股骨頭滑脫是指大腿骨(femur)上端的生長部(Epiphysis)與骨盆連接處滑脫,較常發生於:生長快速的孩童 體重過重的孩童 生長激素缺乏,特別是白血病或腦瘤治療過後的孩童 目前沒有證據指出股骨頭滑脫與生長激素治療有直接關連。 生長激素缺乏的孩童需留意髖關節或膝部疼痛或者跛行。 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最常發生於10到15歲的青少年,女孩比男孩多。脊柱側彎的孩童在使用生長激素治療的快速生長期間,脊柱側彎的程度會加重。 癌症的風險 生長激素會刺激細胞的生長,理論上也可能會刺激癌細胞的生長。在正常成人的研究發現某些癌症與血中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 IGF-I)增加有關聯。生長激素治療會使血中生長因子增加,但是並沒有證據指出生長因子增加會導致癌症,可能是並存現象。理論上癌症治療過後的孩童使用生長激素治療須監測癌症再發;大型研究發現生長激素治療並不會增加癌症再發率。得過癌症(特別是白血病)的孩童使用生長激素治療發生第二種癌症(如骨癌)的機會增高少許。 雖然理論上生長激素與癌症可能有關聯,大部分的研究報告指出生長激素治療不會增加新發癌症。對於使用生長激素治療有顯著益處的孩童而言,目前的證據不足以反對生長激素治療。 糖尿病的風險 生長激素的作用之一是當人體處在壓力之下,生長激素會增高胰島素阻抗,使血中糖分增加。胰島素阻抗過高會導致第2型糖尿病。大部分的研究報告指出生長激素治療不會增加第1型或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然而對於有第2型糖尿病風險的孩童(*),生長激素治療有可能引發第2型糖尿病。 *使用高劑量類固醇 *體重過重 *家族有第2型糖尿病 這些孩童需留意監測第2型糖尿病。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內分泌科

矮小症临床路径

矮小症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矮小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矮小症(旧称侏儒症)(ICD-10︰E34.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Pediatric Endocinology》(Mark A.Sperling主编,Saunders Elsevier出版社,2007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小儿内分泌学》(颜纯、王慕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身高处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两个标准差者(身高标准参照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的中国2-18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

《Pediatric Endocinology》(Mark A.Sperling主编,Saunders Elsevier出版社,2007年)等。 1.孤立性生长激素缺乏症药物治疗: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2.甲状腺素功能减低症:甲状腺素替代疗法。 3.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一般骨龄12岁前生长激素替代治疗,12岁后联合或单独雌、孕激素治疗。 4.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相应缺乏激素替代治疗。 5.其他:对因、对症治疗。 6.辅助治疗:运动、营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34.3矮小症(旧称侏儒症)疾病编码。 2.没有明确的矮小病因。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矮小症诊断标准,并经内分泌专科或儿内科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检查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过渡期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过渡期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过渡期是指从青春期后期线性生长结束(生长速率<1.5~2.0 cm/年)到完全成熟为成年个体之间的阶段,此阶段的青少年仍然处于生理、心理各个方面转变的时期,线性身高增长停止但体成分进一步改善,骨量逐渐达到峰值,此阶段历时6~7年[1]。在此期间发生或由儿童期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延续而来仍持续存在的称为过渡期生长激素缺乏症(transition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TGHD)。TGHD如终止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替代治疗,可能导致过渡期或成年期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应该考虑持续使用rhGH替代治疗[2]。鉴于此部分患者最初由儿科医生诊治,因此儿科医生有必要尽早向患者提供过渡期的医学资讯,并与成人内分泌科医生密切合作,帮助患者顺利过渡到成人阶段。但TGHD的诊断、治疗仍缺少共识指导,在实践应用中易产生困惑,可能导致TGHD诊断延误、治疗不足及轻易停药。为逐步完善TGHD患者的诊治和管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诊断及治疗指南的基础上,制定本共识。旨在帮助儿科内分泌专业医生对TGHD进行规范诊断及治疗,也为成人内分泌科医生参与过渡期管理提供参考。 由于TGHD以往认识不多,缺乏大型研究数据,尤其是临床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和高质量Meta分析研究,因此在本共识中未标注证据等级。但

为便于临床实践应用,根据学组专家讨论,在本共识中以推荐等级表示,以期规范其临床应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将推荐等级分为强、中、弱及专家意见4类(推荐强度强:国际学会指南强推荐,有循证证据;推荐强度中:国际学会指南中等推荐,暂无循证依据,但学组≥80%专家同意;推荐强度弱:国际学会指南弱推荐,暂无循证依据,但学组≥80%专家同意;专家意见:国际学会指南有专家意见,暂无循证依据,但学组≥80%专家同意)。 一、TGHD的评估及诊断 (一)TGHD的常见病因和主要表现 大多数TGHD是由儿童期完全性GHD延续而来。影像学证实鞍区和(或)鞍上区先天性结构异常、获得性下丘脑-垂体疾病如颅咽管瘤、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区域的手术或大剂量放疗以及由明确基因变异导致的生长激素分泌功能异常者为TGHD高度疑似,可能存在永久性GHD(推荐强度:中)。部分TGHD是由于下丘脑和(或)垂体结构破坏或功能损害导致在达到终身高后才发生的GHD的症状和表现。在过渡期初发的GHD 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但长时间的生长激素缺乏会导致包括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向心性肥胖等身体组分的改变,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等脂质代谢异常[3,4],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5],骨量减少、

生长激素针的副作用

生长激素针的副作用 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修长挺拔,一些家长发现自家娃比同龄人矮,就开始焦虑,到处想办法帮助孩子长高。 其中最常见的,要数注射生长激素了,那么,打生长激素真的有用吗?会不会给孩子身体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呢? 1、打生长激素有用吗?会不会不安全?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确无法简单地回答“安全”或“不安全”,就好比吃泻药吧! 如果是给便秘者服用,那自然是“药到病除”,但如果是给一个普通人服用,那就只能白白拉坏肠胃,得不偿失! 打生长激素也是同样,如果经过检查孩子的确是身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导致的长不高,那注射生长激素不仅安全,还大大有利于长高。 换句话说,是否需要注射生长激素,需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 生长激素,是脑垂体分泌的,是一种蛋白质。不同于性激素、糖皮质激素。 它最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促进骨骼生长,调节骨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脂质代谢,加快肌肉合成。

这些功能,恰恰与孩子的生长密不可分。 而我们给孩子注射补充的生长激素,就和这个自身分泌的结构一样。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家长会觉得,生长激素既然这么有用,那多给孩子打一点岂不是更好? 千万别!!! 在这里我必须提醒大家,如果孩子属于如下这些情况,记住千万别注射生长激素! ①、骨骼完全闭合的孩子。 ②、严重全身感染危重患者 ③、乙肝大三阳者禁用; ④、肿瘤患者或有潜在肿瘤风险的患者。 ⑤、高胰岛素血症和糖代谢异常,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矮小患儿,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院在给孩子制定长高治疗方案前,非常严谨,尤其坚持:

细致问诊→精密的医学检查评估→报告解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密切随访监测、定期复查。 以此来判断,给孩子制定治疗方案,比如是否需要注射生长激素,还是采用其他治疗,如物理治疗等等。 最后,对于即将或正在进行生长激素治疗的孩子,家长也要注意如下这2个问题。 2、进行生长激素治疗,要注意这2个问题 ①、注射剂量谨遵医嘱,定期带孩子复查,进行医学检查监测。比如进行血糖监测。 ②、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随着生长加快,孩子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也会更多,所以此期间,应适当给孩子增加营养,如各种维生素、钙。

生长激素对身体有害吗

生长激素对身体有害吗 相信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高高的个头,但生活中总是会有差强人意的现实存在,有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可个头还是很小,有些父母就希望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来帮助孩子长得更高。那么生长激素对身体有害吗? 生长激素对身体有害吗 家长如果给并没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孩子注射生长激素,有可能直接导致骨骺线的提前闭合,反而再长不高了;而对于骨骺线已经闭合的,过度增加生长激素,在骨骼不能持续生成软骨长高的情况下,有可能造成骨骼的钙化和增加宽度,不利于生长发育。关节和手指关节肥大的“肢端肥大症”就是因为生长激素的过量分泌造成的。 注射生长激素原本只适用于生长激素缺乏患有矮小症状的孩子,但古人云“是药三分毒”,在对于利用注射生长激素促使矮小症患者长高的方法上,这并不是最优的选择;而对于身体内并不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来说,身体自身生长激素正常若再去注射反倒会扰乱身体激素的平衡,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亦不推荐这种方法,家长如需采用这种方法给孩子增高千万要慎重!! 生长激素有哪些副作用 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轻度短暂的水钠滞留,血压也会因此发生轻微的改变,但是这些症状一般会在数天内消失。 影响糖代谢造成运转,据相关调查显示儿童和青少年在使用生长激素治疗以后,可能会出现增加空腹以及餐后胰岛素水平的症状,一般在停止治疗以后即可恢复正常。 可能会刺激肿瘤生长,虽然生长激素使用并不会引发肿瘤的生长,但是对于已经存在的肿瘤疾病,使用生长激素后可能会刺激肿瘤继续发展,因此在治疗之前一定要对患儿的身体做好详细的检查。 可能会感染到致命疾病:目前临床当中已经有因为使用生长激素而感染脑病毒致死的记载,因此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会感染上如艾滋病这种致命疾病,在治疗之前一定要注意认清当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生长激素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但如果是一些外来的激素来刺激反而可能会导致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对于想长个的孩子来说,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找到身高停止不长的原因后再对症进行治疗,切不可盲目使用生长激素。

2020合理使用生长激素改善儿童性早熟患者身高

2020合理使用生长激素改善儿童性早熟患者身高 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 岁前,女童在8 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如女孩乳房发育、男孩外生殖器增大等。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和不完全性性早熟。其中,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则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 功能提前启动,导致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据统计,CPP 发病率约为1/5000~1/10000,其中女孩发病率约为男孩的5~10倍[1]。CPP 患儿的疾病进程往往伴随着骨骼成熟加快和骨龄超过实际年龄,导致骨骺的提前融合,虽然可能出现暂时比同龄人高的现象,但由于骨骺的提前融合,影响患儿的终身高,最终成年后的身材往往比正常人矮[3]。 据统计,性早熟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现已成为当下最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病之一。尤其今年新冠疫情之后,浙江儿童医院发布的就诊数据提示CPP 就诊患者数量明显增加 [2],因此,CPP 引起了更多儿科医生的关注。

图1. 新冠疫情之后儿童就诊状况变化示意图[2] 01 CPP 的治疗 如何有效抑制CPP 疾病进程,延缓骨骼过快成熟,改善患者最终成人身高以及避免产生心理行为问题是临床医生一直重点关注的话题。其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是治疗CPP 的常用药物,它可以抑制HPGA 功能,抑制性激素分泌,延缓性发育进程,延缓骨龄进展。使用GnRHa 虽然能抑制性发育进程,但关于使用GnRHa 治疗改善CPP 终身高及身高获益的报道评价不?[1]。 02 单用GnRHa 治疗身高获益与年龄有关 研究表明GnRHa 治疗CPP 患者的身高获益与年龄有关。2007 年,Lazar L 等人比较了不同年龄确诊的115 名女孩(6 岁以前确诊的22 人;6~8 岁的38 人;8~9 岁的55 人)GnRHa 治疗的终身高,结果表明6 岁以后被诊断为性早熟的女孩表现出较早的骨骺融合,治疗后身高增加较少,终身高受损[4]。近些年,国内外共识或指南也相继提出GnRHa 治疗身高获益与年龄相关[1、5、6]:GnRHa 对<6 岁的女孩身高获益明显,6 岁(7 岁)以上患者身高获益不详。以下为共识和指南中的相关描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