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现结合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至六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小组际差别,真正体现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

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显见效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贯串教学始终

(1)复习中创设情境

作为复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全体的讨论参与,了解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一方面复习了解答方法和思路,另一方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逐渐解决了新课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2)新授中启发心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1.独立思考: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在小组合作前必须有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而不仅仅作为小组中的一位听众。教师在此时要鼓励学生。特别是能力中等和较弱的学生,引导其观察,审题。

2 .组内讨论:让小组内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的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

3.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发表各组的意见。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更可纠正小组全局性的错误。

4.引导评价: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议,从而对例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进行了概括、小结。小组合作学习中,同样需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而后因适当的“收”,集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小结,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质疑问题,以求开拓创新。(3)练习中提高效率

“精讲多练”一直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中,老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如教学“长方体有几个面”,让学生在小组进行合作数,讨论出不数漏,不易数错的方法。由于数法有多种,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数法,同时在小组讨论中,还能互相启发与提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积极性。

三、拓展合作学习形式

1.适时进行多样化交流。

适时交流,给予了不同能力的学生展示自己发现的机会,每个人还将会得到来自不角角度、不同层面的信息。交流时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能包容多种答案,应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一方面交流不会“冷场”,另一方面要遵守“有相同意见可不重复”之规则。交流中有述说、有补充、有倾听、有启发,使有效合作得以实现。

2.灵活运用多种合作形式。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问题解决,积极运用“做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合作学习也是教学目标之一”等先进理念,可以丰富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如学习“角的认识”,学生在小组内人人操作,画角、剪角、折角、然后交流每个人的发现,不一会角的基本特征学生就能完全了解。在学习“人民币”时,可让学生先自愿组成小组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或简单计算。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同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

四、重视合作学习评价

心理学认识: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因此,恰当、有效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能激起学生参与合作的愿望。

1.课堂评价。“你的想法真了不起”,“这个小组办法多,合作好”。许多教师能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闪光点、成功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的教师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先完成任务,就可夺得红旗”

来激励;有的教师在黑板右边画一个统计表,对讨论交流积极,独立思考用心,汇报正确有代表性等,采取记红星、记对号来评价和鼓励。

2.定期评价。

在两周或一个单元教学后,进行“个人与小组”评价活动。先上组内评价个人,后组间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如“爱动脑筋的学生、乐于助人的同学;红星最多小组、进步最快小组、最团结小组”等均会产生出来。有的教师在开展“评价”前后,利用实践活动等形式,现场组织一次小组合作研讨,让学生体会合作优势,同时加强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培养。

如何合我们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上一个层次,我们教师只有认真分析影响数学课堂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因素,并在教学中加以探讨,并进行合作学习的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彰显学生发展的价值。

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独自去探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这将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方向。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务川第三小学五年级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

浅谈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而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冲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特点 1.合作学习是课堂互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小组合作能

够增进生生合作,提高合作能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为了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每个小组的人数以4到6人为宜。以我们班为例,我班共有62人,按各自学习接受能力,合作探索精神语言表达能力为标准,争取每个小组都有优等生,也都有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这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等生锻炼了能力,稍差的学生也有近距离学习的榜样,而且也有大胆展示的小围平台。让一些生性腼腆不爱表达的孩子也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以优带差还可以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 2.小组分工 每个大组选择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拔尖、具有专长、反思灵敏、口齿清楚、说话流利,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做为固定的组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小组发言时,可以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当汇报员,书写工整的当书写员,思维缜密的为小组补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学习组长外,我还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了除了学习组长之外的负责其他事物的组长。比如有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卫生情况的卫生组长,还有管理标志佩戴情况的标志组长,另外还有负责课上课下,校校外监督规小组行为的纪律组长。这样可以让班级中的每个人,小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做。努力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不仅孩子们能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数学教学更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本校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整体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比较喜欢数学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篇1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学生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只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老师在教学中提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讨论,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不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老师在做出关键的指导后,可以先让小组成员在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派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之后,对表现优秀的组提出表扬,并对表现一般的组提出鼓励。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使小组

成员在每次讨论之后得到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元化的解题思路,不仅使学生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打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一)、课堂氛围浓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的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每次讲新课之前,可以想让学生自己完成导学案。这样不仅能使成绩优秀的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挑战,也可以使成绩中等的学生受激励,竭尽全力去思考,以便可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这种学习模式也可以使成绩困难的学生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学习与思考上。 在小组讨论时,他们如果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课堂是一个绝对公平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去展示自己思考与钻研的成果。这样才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老师在上习题课之前可以把习题先分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小组在一起进行讨论,研究出各种问题不同的解题办法。在上课的时候,教师需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站在讲台上向所有同学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这时,有的平常不怎么与人交流或成绩很一般的学生都可以勇敢地站起来代表自己的小组上台发言。这种小组合作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灌南华侨双语学校纪朋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氻动的朸会,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在进行数孆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

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刉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谈几点我校数学组的实践体会。 改进课堂活动方式明确数学学习目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向的传输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多维交流的过程。 例如,在《从三个方向看》一课中,我们组织学生举生活中从不同方向看的的实例,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发表看法: 生1:我们拍照时是从正面看。 生2:盖房的图纸很多也是从正面看的。 生3:我经常看电视中直播的NBA篮球赛,那些教练用黑笔在白板上,向队员布置战术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从上向下看;还有在足球比赛中,进球后的镜头回放,球是否过端线也经常用的是从侧面看;边裁看进攻队员是否越位是从侧面看。

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者:项皓斌发布日期:2010-11-02 15:14:39.0 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下面我就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 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而部分教师却误认为不合作就不是创新,不合作就不是实践新课程,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导要合作,解题方法归纳要合作,甚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要合作,却不考虑合作探究交流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一位教师上一节“异分母数加减法”时,先复习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开始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明白了同分母分数为什么可以直接相加减的道理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那么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呢?”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试想这样一个简单的判断性问题值得小组合作研究吗?由于没有思维含量和常用这种不合时宜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效率低下。 2、小组合作学习时间缺乏充足性 学生要进行创新、探究、深入的解决一个问题,即要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愿望,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如要求分组、交流等,却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有的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任务的完成,每次教师给学生交流的时间仅两、三分钟,刚一进入状态,就结束了,时间显得很仓促,交流不够充分,仅是蜻蜒点水。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在教师引导学生经过猜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后,为验证这个猜想的正确性,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 师:请各小组组织讨论,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验证结论…… 只见学生在剪剪、画画、拼拼,好像非要弄个明白不可……一会儿,教师就示意学生停止验证、探索。这样的合作不但没有实效,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技能性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 (1)当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学生七嘴八舌, 只顾自己讲,不会倾听;或是在小组中学优生主宰一切,承担了主要责任,其他学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状态;或是人云亦云。他们的思维就不自觉地趋同于教师的代言人——小组组织者的指向,致使富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肯定,致使某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2)组际交流时学生常常以“我”而不以“我们”进行表达,如此等等现

(完整版)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现结合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至六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小组际差别,真正体现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

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显见效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贯串教学始终 (1)复习中创设情境 作为复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全体的讨论参与,了解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一方面复习了解答方法和思路,另一方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逐渐解决了新课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2)新授中启发心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1.独立思考: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在小组合作前必须有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而不仅仅作为小组中的一位听众。教师在此时要鼓励学生。特别是能力中等和较弱的学生,引导其观察,审题。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泸州石油中学黄天驿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探究它的应用条件、方式等对提高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实践性、操作性和思维培养,特别重视知识过手。在语文等课上看到的合作学习,通常的情景就是老师提出一个(组)问题,小组成员个人阅读教材等文本,讨论,然后通过师生对话方式解决问题。其中的思维活动一般是直接用文本中语句回答,或对文本稍加提炼、概括即可回答。数学课也有类似形式的合作学习,但走过场的较多。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做到目标具体、任务明确,充分发挥各个组员的作用是发挥合作学习作用的关键问题。“有事例子很说明问题(牛顿)”,老师们往往是通过案例来学习教学的。我收集、整理和撰写了一些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案例,写上简单的评述,期望带给我自己一些启发,也希望引起同行共同探讨。 一、针对开放性较大的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1:利用函数图象分析下列问题: (1)对于一次函数y=2x+3,当自变量x 的值增大时函 数y 的值有什么变化?对于一次函数y=-2x+3呢? (2)观察图中各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规 律? 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如下的处理方法: 师:我们已经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 画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时,只要画出图象上的两个 点,就可以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了。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画出函数34 3,21,32,32+-==+-=+=x y x y x y x y 的图象; (2)观察各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能得到哪些规律? 学生分工:每人分别画其中的一条直线,思考其中的规律。 学生合作:每人把发现的规律与同伴交流,并利用同伴的图象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讨论、归纳所发现的规律,形成小组的观点,并用文字表达。最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结论。 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中,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合作意识的行为表现:从分工到合作,其中包含了对同伴的信任——每人承担其中的一部分任务;同伴的相互帮助、鼓励——速度慢的、不会画图象的(包括图象画错的),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伴交流发现的规律、利用同伴的图象验证规律;集体的力量——讨论、归纳所发现的规律,形成小组的观点,还有由此产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等。 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大的合作学习内容,即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其中第(1)问题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层次相对较浅,对于大多数同学都不难发现其变化规律,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同学,体现了合作学习内容的层次性,二是为解决第(2)问题提供了思考方向;而第(2)问却是个发散性极大的问题,根据图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结果,可以从图象的增减性考虑,可以从图象经过的坐标象限考虑,可以从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考虑,也可以从图象的轴对称性考虑。通过这个问题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思维互补的作用。 二、针对有多种解法问题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冬季和个人责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香花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会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今年我教的是一年级数学,这些刚入学的小孩子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但他们学习兴趣很高。我将班上的32位同学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做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我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现代化课堂教学中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理分组,提高学生互助学习的效率。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进行调控。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合理评价,并且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和开放性,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标签: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学生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现代化课堂教学中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想要更好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不要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教学中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明确合作目的 合理分组,提高学生互助学习的效率。一个良好的团队对于其团队成员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该本着合理分配的原则,把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稍微欠缺的学生分在一起,同时还要注意男女搭配比例,以充分发挥男女生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帮助学生们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4至6人,组员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以保证组员之间不但可以在知识学习上,而且可以在情感上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具体应该体现在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应该是教师在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合作小组组长分配给每一个成员一定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尽力完成,也可以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完成。同时每组都有自己的讨论记录,由专人负责记录。只要有了一定的规则,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才能更好的避免消极组员的产生,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 2.小组合作,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

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及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探究,阐述了对“分层教学”的一些认识。 :初中数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一、前言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冒出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手段,确定评估方法,从而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最佳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把学生按成绩分为实验班及普通班,但在同类班级中,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仍存在差异,而且一个班里人数较多(一般有45人到60人),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

下来必然有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就如笔者所带的八年级172班(实验班)来说,全班58个学生,第一学期段考及期考都有三四个学生拿数学满分,四十个左右学生拿80分以上,还有一小部分在60~80分之间,总有两三个学生不及格,在普通班里数学成绩差距就更明显了,这样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再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可将学生依好、中、差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前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作者:苟强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第8期 【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 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 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 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17)4-0062-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 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 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明确合作学习目标 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前提是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小学数学课 程教学中,教师需从因材施教理念出发,依据教学对象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知 识水平,以及各项能力差异将他们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次,每组各个层次的学 生有两个,组成六人学习小组。同时,小学数学教师需坚持“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观念, 将学生分成竞争、协作等能力均衡的小组,并明确合作学习目标,由纯粹的师生交流转变为生生、师生之间立体式、全方位交流,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特征”时, 教师在正式开学不久之后就应将班内学生组建成多个科学合理的层次性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 本章节知识内容时,教师可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并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诸如学 困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比较,能够初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 含义,且学会画高;中等生:以学困生的学习目标为基础,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 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优等生则不仅需要掌握以上知识,还应感悟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 练习,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如此,通过学习目标的制定,各个层次学生在小 组内具有明确的学习方向,而且更易找到努力方向和前进目标。 二、合理设置竞争机制,学生互补互助学习 为提升小学生在小组内形成强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需根据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全方位设置合理的竞争机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使用同层竞争法,不同层次学生之 间对比是不公平的,在同层竞争模式下优等生和优等生、中等生与中等生、学困生同学困生竞争,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公平的。当然,教师需借助分层学习任务来辅助,小组内各个层次学生 的学习任务不同、难度系数不同,引领他们自主构建互补互助的学习模式,当低层次学生遇到 学习困难时可向高层次同学寻求帮助,使其均可体验到成功。比如,在学习“2、5、3的倍数 的特征”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2、5、3倍数的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是 理解且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 倍数的基本特征,初步能够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或3的倍数,以及对奇数和偶数概念的 学习,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之后,教师可先让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较学习、相互 竞争,优等生可能对知识的理解更快,中等生次之,学困生最慢。在同层次下他们的竞争将会 比较激烈,争先恐后地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在小组内优等生帮助其他成员一起学习和探究, 在互补互助学习活动中,让整体学生均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和学习乐趣。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施方案

分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数学) 要求:学科教师拿到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后,先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再次修改与完善,主要体现课堂教学形式上的分组合作学习,以及课后的分组合作学习活动,还有德育活动的分组比赛活动与评比活动。班级给学生分组一定各个学科统一起来,所分得学习小组要有一定的阶段性、稳定性,便于评价、比较、总结、激励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作为数学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要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张扬。基于这个原因,小组合作学习已越来越被更多的教师所重视,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的运用。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采用“兵教兵”、“兵带兵”、“兵评兵”的小组合作模式,减轻老师的负担,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实现自身价值”。 二.合作小组的组建和小组活动的实施方案 1.合作小组的组建。目前学习小组大多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座位就近分组,座位变了,小组也就变了,随意性比较大。针对这个问题,在每一次编座位前,都对每个学生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尽量使按座位分组更合理,一个月或一周可一、三组,二、四组座位交换,一般不会打乱组的成员,使组员稳定。组员一般以 4----6人为宜,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高,中,底三个层次的学生,且各组间学生的成绩,能力尽量平衡。这样有利于各组间的公平竞争,使班级的学习气氛更浓。 2.小组合作学习的气氛要浓厚。在实际的操作中,老师习惯听优等生的发言,容易忽略中等生,特别是后进生,没能进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老师没有创设切合学生的实际问题情景,同时老师也没有提出合作学习的任务与要求,致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缺乏探究的方向。在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多给中等生,后进生机会。同时对优等生和后进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其学习活动进行多样化的评价,对后进生多鼓励,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 3.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要恰当。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合作学习效果,在内容选择上要科学。如选择形象,难度合适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不要为了追求课堂学习气氛,选择很简单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致使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教学价值。因此,在合作学习内容选择上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又要研究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因此要选择那些有规律性的问题、开放性问题、实验性问题、挑战性问题。 4.合作交流与教师的评价要科学。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在交流后教师应给予恰当的评价。评价要科学、全面,不要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不要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三.合作学习的特征 1.是小组内成员互动。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研究计划 xx二小数学组 2013年8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1、人的发展的需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2、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3、课堂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有落实新课标,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如何

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一直困扰着全体数学老师。 二课题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 而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四、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 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愿意赞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交流欲望,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学习的气氛会逐渐浓厚,学生经常为小组的成功而自豪,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五、研究内容。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xx中心小学商路线 目前课堂上众多的小组活动出现低效甚或无效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学生本身方面的问题,不会合作、不愿合作。具体表现为:合作时,各说各的、小组部分学生不说或全体不说、做与讨论内容无关的活动等;反馈时,以‘我觉得……’等的句式回答问题,或小组成员间存在相异观点等。 二是老师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设计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实际,不是过大(学生不知要做什么、或多数学生无从下手),就是过小(无讨论的价值);再是设计的问题没有现实意义或是无挑战性,激发不出学生的讨论欲望或探讨兴趣。更重要的问题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时的组织与指导无有效策略。 根据上述原因,针对学生小组合作和教师对小组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的两方面,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我们提出了四四小组学习法合作模式: 一、模式介绍:四四中的第一个四是将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按任务目标的不同分为四项;第二个四是将每项任务按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分为四步。 四四小组学习法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新知识的学习中,在教师的引领下按四个任务目标,每个任务分四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方法。二、具体做法: 每堂课让学生完成四个任务目标。 (一)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明确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就是针对要学习的知识点,挖掘出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及与数学的联系。具体做法是: 1、根据教师提供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对实际生活情景的观察和感悟中提出数学问题。 2、针对提出的众多数学问题,经过筛选确定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或几个问题。

(二)分析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与已经学过数学知识的关系,寻找联结点,确立解决方案。 具体做法就是: 1、回顾已学相关数学知识,找到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的相互关系及关联点。 2、确定探究方法、制定解决方案及计划。 (三)实施方案、计划,解决问题;发现、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做法就是: 1、通过操作、分析或推理寻找问题解决的答案(结果)。 2、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对比、完善、推断,完成新知识的初步学习(达到对要学习的定义、法则、口诀、公式等的理解)。 (四)新、旧对比进行知识建构;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做法就是: 1、将所学新知识溶于已学知识中进行判断、辨别整体学习建构。 2、运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完成每个任务目标都要让学生经历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自主学习:要进行每一项活动时,都要先留有学生自主思考或自主操作的时间及空间,为小组交流作个人准备。 第二步,小组交流探讨:针对任务的完成目标小组进行意见汇总,达成小组共识,为全班总结作准备。 第三步,全班汇报总结:小组派代表参入交流汇总,全班达成共识,形成问题解决,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 习 作者:松岗中心小学邓肖…文章来源:松岗中心小学点击数:771 更新时间: 2007-5-14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基础环节,即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然后是中心环节,即在课堂中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后是反馈环节,即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效。 【关键字】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组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正文】 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去听课或者参加某些教研活动时,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整个课堂熙熙攘攘,热闹非常,各个小组在热烈地讨论问题,有的时候甚至会见到一节40分钟的《找规律》的数学课,老师就组织了5次小组合作学习,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在小组活动中度过。其实这种现象在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任务;或者是受到外在条件限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才有必要、有价值、有成效。而不应该作为一种形式落实到教学中,更不应该作为一种点缀安排在课堂教学中。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在评价一节课时,会因为教者没有组织小组学习而对该节课实行全盘否定。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基础环

节,即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然后是中心环节,即在课堂中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后是反馈环节,即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效。 一、基础环节: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的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影响较大。我们应该尽量找出有效的分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1、分组: 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 2至8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由于各小组是异质分组,这样就使得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重要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性别、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组织能力、学业成绩等情况,然后将全班学生按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把四个层次学生适当搭配,分成合作小组,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基本平衡,最后选择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组 员推选,还可以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这方面的发展机会。异质合作小组的规模是不确定的。如果学生不习惯合作学习,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安排他到2人配对的小组中,完成一些简单的认知目标明确的任务,以便使他获得一些经历,进而从事涉及范围更广的工作。多于 6人的小组就需要有一位有才能的领导者,否则,学生们就不可能在没有经验和不经训练的条件下相互帮助。我所任教的班级人数比较多,有56人,我按照上面所说的原则一般把我们班分成7组,每组8人,因为每组的人数比较多,因此我充分了解了各学生的情况,除了各学生的数学成绩外,我还对他们在学习其他科目时的表现和学习成绩都作了了解,然后才慎重地挑选了8位数学小组长来领导这8个小组。 2、分工。 在传统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往往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这容易导致“责任扩散”,小组成员各做各的、一盘散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小组成为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如在一节“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课上,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长方形的计算公式时,各小组的同学虽然围在了一起,但却各自摆弄着自己手中的学具,有的同学甚至在商量放学后去哪里玩,个别的学生还在那里静静地看书。讨论的时间到了,我让同学来回答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