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过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致敏原的概念、种类。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疾病的类型。

(3)艾滋病的全称、英文缩写及艾滋病病毒的名称、英文缩写。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致病原因。

(5)HIV病毒的生命周期。

2.能力方面:

(1)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等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增强了学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2)通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触动学生善待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教材着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健康生活的主题,且安排了调查活动,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前两节的抽象知识中激发和调动起来,使学生体会生物科学与现代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本章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融会贯通,并更好地理解前面所学的知识。

2、教学重点:

(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但过敏反应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知识,本案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总结的方法,客观地、科学地介绍这一过程,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分析、综合等能力,及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能力、情感目标。

(2)艾滋病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案采用《生命是如此脆弱》的图片,使学生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再精心设疑,指导学生正论、反辩,多向交流,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主动、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难点分析:

艾滋病病毒(HIV)的生命周期。此过程涉及到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本案以边播放动画边总结的形式,加强直观性,降低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情分析:

1、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各媒体经常报导艾滋病的疫情情况、预防措施及最新科技动态,因此学生或多或少能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2、初中的自然科学已学过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措施。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容易地总结出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3、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在高中的生物中学到内环境的稳态、营养与健康、免疫机制等方面。

四、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有些是学生较熟悉的,如过敏反应、艾滋病等,有些则感到陌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等,教材中只是对相关内容作了

些简要介绍,如果教师只在课上局限于课本内容讲授,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本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成若干小组,收集更多的他们感兴趣的资料,在课堂上教师为他们创设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智力参与,使他们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艾滋病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又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案在设计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经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致病原因、生命周期、传播途径、懂得预防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地去探究它的本质和规律。

本节课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课题,因此整个教学设计中把学知识与重修养、学做人有机结合,渗透“STS”的教育思想,以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风范,使学生意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图1 图2

总结免疫缺乏病分两类:

(一)先天性免疫缺乏病:如图1,此类是与生俱来的,由于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很容易致病甚至死亡。

(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常见的是艾滋病,,他是由于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

六.练习:

1.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B)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2.下列物质不属于过敏原的是:(B)

A.牛奶 B.结核杆菌 C.花粉 D.某些海鲜产品

3.下列疾病不是由于免疫反应过高过强引起的是…………( D )

A、支气管哮喘

B、荨麻疹

C、风湿性心脏病

D、癌症

4.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侵染T淋巴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

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图中①表示病毒正侵染淋巴细胞。进入寄细胞的是病毒的 RNA 。

(2)遗传学上将过程②称为逆转录。

(3)③和④的信息传递过程分别称为转录和翻译。

(4)HIV有Ⅰ和Ⅱ两种类型,其中Ⅰ型又有7个亚型。Ⅰ型的基因组中4个主

要基因的变异率最高可达22%,多达100种左右的HIV变异株是目前研制疫苗的

主要困难,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HIV众多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变异特点与一般生物的不同之处是突变频率高和突变多方向,其原因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

(5)2008年12月1日是国际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

(6)据最近研究认为,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病原体可能是 SARS冠状病毒。它和HIV一样,遗传信息是按照略的规律进行的(可以用简图表达)。

六.附一:(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外参与社会调查5-10份,并完成附三的统计和分析)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疾病问卷调查

性别年龄

1.您是否曾患过免疫异常疾病? A.是 B.否

2.免疫异常疾病名称。

3.最初患病年龄?。

4.是否再次患有同种疾病? A.是 B.否

5.该疾病的抗原或致敏原是什么?

6.从接触到抗原或致敏原到开始患病的时间大致多少? A.1-2小时 B.一天内 C.一天后

7.是否治愈? A.已治愈,无后遗症; B.已治愈,但有后遗症; C.还不能彻底治愈。

附二: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1.你调查到有哪些免疫异常疾病?

2.这些疾病分别是由于免疫功能发生怎样变化而引起的?

3.这些疾病分别有什么特点?

4.这些疾病和一般常见病相比,有什么特点?

七.相关链接:

红丝带—世界艾滋病防治的国际性标志

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

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

后来,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咨询电话纷纷以“红丝带”命名。红丝带逐渐成为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性标志。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等的渴望;象征着人们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世界艾滋病日历年主题

1988年: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1989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1990年:妇女与艾滋病 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2年: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3年: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1994年:艾滋病与家庭 1995年:共享权益,共担责任

1996年: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7年: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1998年: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1999年: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2000年: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 2001年: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2002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3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4年: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2005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对艾滋病有天生免疫力的人

加拿大科研人员最近发现艾滋病与天花在传染性方面有某些共同点,从而在解释为什么一些人对艾滋病具有免疫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也为人类最终找到阻止艾滋病蔓延有有效途径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病毒和天花病毒都是通过一个名叫“化学活性受体”的“生物锁”攻入人体免疫细胞的。这把保护人体防御机能的“生物锁”由附在免疫系统细胞表层的蛋白质构成。一旦有“外敌”入侵,这些蛋白质就会发出信号,调集白血球进行防御。但艾滋病病毒和天花病毒却都有破坏这把生物“锁”的非凡能力,它们都是在这些“锁不再发挥作用后长驱直入人体免疫系统的。

此前,科研人员已经发现约有1%的高加索人,其遗传基因中没有这样的生物“锁”,因此是世界上对艾滋病具有天生免疫力的幸运人群。如今天花已被人类攻克,加拿大科研人员的新发现又给人们增添了攻克艾滋病的希望。

英国一男子感染艾滋病不治自愈创医学奇迹

现年25岁的英国小伙安德鲁〃斯丁普森是名同性恋者。2002年5月,由于持续感到疲劳、虚弱和发烧,安德鲁来到了位于伦敦西区的维多利亚性健康诊所进行了3次血液检验,化验结果都显示为“阳性”。于是他不停地服用维生素和其他保健药,当时他还不需要服用专门的抗艾滋病药,因为他血液中的HIV含量仍然很低。

一年过去了,奇迹果真出现了。2003年10月,医生惊讶地发现安德鲁的血样中竟然完全查不出任何艾滋病毒。为了彻底消除任何侥幸,他再度接受了一次检测,结果还是与上次一样。安德鲁说:“我当时非常困惑,我不知道人们怎么会自己治愈自己的艾滋病。我读过一些书,知道这种事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

医学界寻找“抗艾机理”抗艾滋病慈善组织“泰伦丝〃希金斯信托”的发言人指出:“世界上此前还从未有人自行清除了体内的HIV病毒。发生在安德鲁身上的事情绝对是个医学奇迹。从统计学上来说,这种康复概率如同不乘坐宇宙飞船登上月球一般渺茫。

安德鲁的奇迹康复让科学家们欣喜若狂。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彻底研究出安德鲁身上的“抗艾机理”,那么将其“移植”到其他患者身上,最终征服艾滋病魔便指日可待。

(常山一中祝伟红)

高考生物基础知识总结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哪几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第二道防线【内环境的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免疫过程中出现的炎症、脓液现象属于第几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炎症有哪些现象?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的现象 2、如何区别哪些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只要题干中出现淋巴细胞、抗原、抗体等均属于特 异性免疫,同时对病原体是单一性的。 特异性免疫分为几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如何区分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有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针对细胞内的抗原、移植 器官或癌细胞的,最终使靶细胞裂解的免疫属于 【细胞免疫】; 有B细胞、抗体等参与,针对细胞外的抗原的免疫 属于【体液免疫】 3、什么是抗原?抗原是指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 抗原和病原体是否一致?不一致,抗原是病原体表面特异性物质 抗原的化学成分是什么?蛋白质、多糖、粘多糖等 抗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免疫球蛋白【蛋白质】 抗体的形态是如何的? Y型 抗体上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构的位点有几个? 2个(一个臂上各有一个) 抗体是由什么细胞产生的? B淋巴细胞(B、记忆B、效应B)产生 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什么?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 抗体主要分布在哪里? 血清、组织液和乳汁等外分泌液中 4、机体通过什么物质来识别“自己”和“非己”? MHC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HC分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面 一个人身上所有细胞的MHC是否一致?一致 不同个体的MHC(除同卵双胞胎外)是否一致?不一致 抗原是直接合成抗原-MHC复合体的么?不是

噬菌体如何合成抗原—MHC复合体?噬菌体吞噬病原体,并将抗原降解成肽,然后与 MHC合成抗原—MHC,再运输到细胞表面呈 递出来 5、B细胞是什么细胞在哪个部位产生?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产生。 B细胞、致敏B细胞、效应B细胞和记 忆B细胞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 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识别并结合抗原后,就成为致 敏B细胞,致敏B收到辅助T分泌的白细胞介素 2信号后就会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记忆B细胞在抗原二次入侵时能迅速分裂分化成 效应B细胞 6、T细胞在哪里产生的?由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产生并发育成熟的 T细胞有哪几类?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有什么作用?识别抗原—MHC复合体,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有什么作用?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 辅助性T细胞有什么作用?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泌多种蛋白质(如白 细胞介素—2)促进淋巴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在特异性免疫中巨噬细胞有什么作用?吞噬消化抗原,在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7、在B或T细胞上存在几种抗原受体?只有一种 B细胞的抗原受体是什么?识别抗原,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抗体 T细胞的抗原受体实际是什么?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识别抗原—MHC复合体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巨噬细胞和效应B细胞 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什么?效应B细胞 二次免疫的特点是什么?快速、剧烈,产生抗体多 8、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反应是什么?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引起过敏的物质叫什么? 致敏原(如花粉、某些食物、某些药物、螨虫、蘑 菇孢子、昆虫毒液、灰尘、化妆品等)致敏原与抗原的区别是什么?致敏原只会使部分人群过敏,而抗原会使所有人产

免疫力异常检查什么

免疫力异常检查什么 免疫力异常检查什么 1、免疫力异常检查什么 1.1、血常规(侧重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消化系统检测(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测定)+淋巴细胞亚群测定+风湿检测(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链O)+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核杆菌测定+甲肝、乙肝抗体检查+微量元素检测+体内激素检测+高发肿瘤标志物检测+梅毒艾滋病毒检测。 1.2、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会影响胃酸分泌,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异常减少,从而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 1.3、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判断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监测体内免疫调节机制是否运作正常。 1.4、体内激素检测:判断体内激素水平是否正常,检测内分泌状况。 1.5、微量元素检测:检测铜、铅、镉、钙、镁、铁、锌七种微量元素在体内的水平,判断近期营养情况。 1.6、超声检测:检测肝、胆、心脏、肾脏等脏器的功能状况,判断是否存在罹患器质性疾病的风险。 2、免疫力下降的原因 2.1、心理紧张。不安、焦急等心理劳累会给植物性神经造成不良影响,而植物性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积劳造成的疾病往往是很难治愈的。 2.2、肉体劳累。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会跟心理紧张一样加重植物性神经的负担,而且也会给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免疫力下降。

2.3、消极悲观。过于消极悲观的性格会造成免疫力降低,所以保持心情舒畅很关键。 2.4、饮食失衡。饮食混乱、进食时间不规律、挑食等都会使提供人体免疫系统所需的营养不足。 2.5、运动不足。运动不足导致体力下降,体力跟不上就难以抵抗劳累,进而造成免疫力下降。 3、免疫力异常的表现 3.1、过敏性哮喘、荨麻疹(风疹块)、变应性结膜炎、食物过敏,皮肤易过敏等,可能是免疫力过高的变现。 3.2、爱长口疮,体内微量元素不足,免疫力失常引起。 3.3、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如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呼吸道最能体现免疫力的强弱。 3.4、感冒不断。不管是受凉还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都与免疫力差,容易被病毒入侵有关。 3.5、容易累。同样的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但你总是疲惫、提不起精神,但又没有实质性的疾病。 免疫力异常怎么调理 1、改善体内生态环境。用微生态制剂提高免疫力的研究和使用由来已久。研究表明:以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代表的有益菌群具有广谱的免疫原性,能刺激负责人体免疫的淋巴细胞分裂繁殖,同时还能调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去“吃”掉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等在内的各种可致病的外来微生物,产生多种抗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2、补充维生素。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身体抵抗外来侵害的武器,包括干扰素及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活力都和维生素与矿物质有关。

高考生物复习专题二十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试题

专题二十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考纲要求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必考(a)、加试(a)]。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必考(a)、加试(a)]。3.特异性免疫[必考(b)、加试(b)]。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必考(a)、加试(a)]。5.免疫接种的应用[加试(a)]。6.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必考(a)、加试(a)]。7.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必考(a)、加试(a)]。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必考(a)、加试(a)]。 考点一非特异性防卫和免疫接种 1.非特异性防卫——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2.特异性反应的基础——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战)和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参战)。 3.特异性免疫 (1)免疫细胞的分化 比较项目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起源淋巴干细胞 发育场所骨髓(鸟类在腔上囊) 胸腺 分化条件受抗原刺激受抗原刺激 分化结果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2)抗原与抗体 ①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既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抗原都具有分子标志。人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志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它的本质是糖蛋白,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 MHC。 ②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球蛋白。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作业1 选择题 1—5EDBCC 6—10DDEDC 11—15ACCBD 16—20BCCDB 简答题 1.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是失常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 1)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正常时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时如果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感染。2)免疫稳定: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正常时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和保护。功能紊乱时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动攻击。3)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功能正常时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时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2.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主要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骨髓的主要功能:1)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是再次免疫应答时产生抗体的主要场所。胸腺的主要功能:1)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2)免疫调节作用。3)建立与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淋巴结的主要功能:1)T/B淋巴细胞居留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脏的主要功能:1)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2)对血液来源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3)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4)过滤作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主要作用:1)通过黏膜局部发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2)黏膜局部产生的分泌型IgA,3)参与口服抗原街道的免疫耐受。 3.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分类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多种细胞(主要是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多种类型。 4.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2)激活补体:IgG(Ig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4)穿过胎盘:

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每日一题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 B.皮肤对各种病原体的屏障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溶菌酶对病原菌的溶解作用以及有些人对花粉过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等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经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过程均与抗原的刺激有关 D.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等都能识别抗原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 细胞识别作用的判断技巧 (1)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 学霸推荐 1.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小鼠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2.如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a是T细胞 B.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a、b、d C.d可在细胞内外起作用,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 3.某细胞执行免疫功能的过程示意如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属于第二道防线,不具备免疫的特异性 B.细胞内的抗原被该细胞呈递给B细胞 C.该类细胞还具有对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行吞噬处理的功能 D.该细胞会与效应T细胞密切接触,通过溶酶体裂解吸水涨破死亡 4.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答案 1.【答案】B 【解析】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细胞。B细胞主要用于体液免疫,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胸腺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免疫: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如:皮肤、黏膜和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唾液、泪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内非特异性反应 包括:体液中的血浆蛋白和某些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 局部炎症反应:受损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现象,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作用。 脓液(死的白细胞、活的白细胞、死细菌、坏死的细胞)的出现表示正在克服感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反应(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点:针对特定病原体。 2、抗原:指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就 是任何一个能引发大量淋巴细胞的“非己”标志。(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由于他们含有特异性化学物质,如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引起体内针对这些特异性化学物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抗原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2)举例:病毒、细菌、花粉、自身衰老或受损的组织、细胞以及癌细胞等 3、抗体: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 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 1 / 6学习交流文档

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分子基本结构是Y型的(2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点)。 (1)分布部位:血液、体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 (2)产生抗体的细胞 成熟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能合成但不分泌(称受体) 效应B细胞(浆细胞)能合成抗体并分泌到体液中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 (3)抗体特点:与特异抗原结合,每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4)作用方式: 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 使一些抗原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举例:血液中的凝集素(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抗原)发生反应; 抗毒素(抗体)与外毒素(抗原)发生凝集反应。 4、淋巴细胞起源与分化 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一部分在(胸腺)发育成熟叫T淋巴细胞; 另一部分可能在(哺乳动物骨髓)中发育成熟叫B淋巴细胞。 5、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1)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 淋巴细胞以此为依据实现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同一个体的所有细胞的MHC是相同的,这样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 2 / 6学习交流文档

免疫调节教案

免疫调节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

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服用某些药物后,红细胞表面抗原性发生变化,产生抗红细胞膜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破坏红细胞,导致贫血。特点:(1)体内出现抗红细胞自身抗体。(2)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阳性。(3)红细胞寿命缩短。(4)AIHA多见于中年女性。(5)继发性者多继发于淋巴系统恶性病、结缔组织病、感染和药物应用后。(6)引起AIHA的药物有青霉素、奎尼丁、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甲基多巴等。抗红细胞抗体可分为三类:①温抗体,为IgG型,37°C可与RBC结合,不聚集RBC.②冷凝集素,为IgG 型,低温时与RBC结合使其凝集,引起冷凝集素综合征。③DonathLaidsteiner抗体,为IgG 型,低温时与两种补体成分结合,温度升高至37°C时,激活补体链,导致溶血,引起陈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CH)。PCH继发于梅毒或病毒感染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多见于儿童或年轻患者。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紫癜,血小板↓,骨髓中巨核细胞可增多,女性多发,发病率1/lOO00,患者有抗血小板抗体,其使血小板寿命缩短。三、重症肌无力(MG):患者体内存在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该抗体结合到横纹肌细胞的乙酰胆碱受体上,使之内化并降解,使肌细胞对运动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降低。引起骨骼肌运动无力。四、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体内可检到抗肾小球基底膜Ⅳ型胶原抗体,由于肺泡基底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故肺、肾同时发病。青年男性多见,反复咯血、血尿、蛋白尿,最后发展为肾衰。五、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其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可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肾损害、心血管病变(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和脉管炎)、胸膜炎、精神症状、胃肠症状、贫血等;疾病常呈渐进性,较难缓解。免疫学检查可见IgG、IgA和IgM增高,尤以IgG显著;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主要是抗核抗体系列)和免疫复合物,活动期补体水平下降。抗dsDNA和抗Sm抗体是本病的特征性标志。SLE的实验诊断:(1)抗核抗体1)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该法以小鼠肝细胞、Hep-2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株)、Hela细胞(官颈癌细胞株)或小鼠腹水癌细胞等作为抗原片,以Hep-2细胞抗原片敏感性较高。2)抗DNA 抗体:分为天然(双链)DNA(ds-DNA)和变性(单链)DNA(ss-DNA)抗体。Ds-DNA抗体的测定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以短膜虫或马疫锥虫为抗原)、间接酶标抗体法(以短膜虫为抗原)、补体结合抗体法(以短膜虫为抗原,以抗人C3荧光抗体为第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DNA为抗原)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即Farr法)等多种方法。前四种方法检测到的都是低亲和力的抗dsDNA抗体,或敏感性低,或检测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Farr 法检测dsDNA抗体的特异性最高,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因此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检测抗ds-DNA抗体的标准方法。当抗ds-DNA抗体结合率>20%时对诊断SLE有意义。3)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目前抗ENA抗体的检测方法有双向免疫扩散或对流免疫电泳和免疫印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以重组抗原为底物,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4)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2)抗组蛋白抗体。(3)抗核糖体抗体。(4)抗Ku抗体。(5)皮肤狼疮带试验。与SLE病情判断有关的免疫学检测包括:1)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SLE活动时血沉增快,CRP改变不明显。2)血清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冷球蛋白冷凝集素等。3)血清补体,包括总补体(CH50)和Cl、C3、C4、C2及C9. 4)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聚乙二醇(PEG)沉淀法。5)类风湿因子。6)细胞免疫功能。六、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的特征是关节及周围组织呈对称性、多发性损害,部分病例可有心、肺及血管受累。免疫学检查可见血清及滑膜液中出现类风湿因子,血清IgG、IgA和IgM水平升高。其他自身抗体也可出现:例如,抗角蛋白抗体;抗RA33抗体;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抗核周因子

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

病理:超敏反应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清除病毒感染细胞 发生肿瘤 病毒持续性感染 免疫自稳: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 对非己抗原产生适度免疫应答 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 2 补体三条激活的途径比较: 经典激活途径 3 :激活物:抗原 -抗体( IgG1~3 和 IgM ) 复合物 参与的补体成分: C1, C4,C2,C3 ,C5~C9 所需离子:钙离子 镁离子 C3 转化酶: C 4b2b C5 转化酶: C 4b2b3b 起始分子: C19 生物学作用:协助抗体产生免疫效应,在感染中 /晚 期发挥作用 MBL 途径 2: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岩藻糖, N 氨基半乳糖 参与的补体成分: ,2,C4,C2,C3,C5~9 所需离子 : 镁离子 C3 转化酶: C 4b2b C5 转化酶: C 4b2b3b 起始分子: MASP 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旁路激活途径 1: 激活物: G- 菌,脂多糖,葡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 IgA 参与的补体成分: C3,B 因子, D 因子, P 因子, C5~C9 所需离子 :镁离子 C3 转化酶: C 3bBbP C5 转化酶: C 3bBb3b 起始分子 :C3 生物学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初期发挥作用 3 抗原的种类: 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 T 细胞参与: 胸腺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抗原 产生的主要抗体: IgG 可引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可产生免疫记忆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多糖类物质 含多个重复排列的 B 细胞表位 IgM 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不产生免疫记忆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种抗原 自身抗原 异嗜性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 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内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 4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IgG 1.血清含量最高,分子量最小,半衰期 23天。 2.出生 3个月开始合成, 3-5 岁达成人水平。 3.可活化 补体,介导调理吞噬和 ADCC 作用。 4.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5.能与葡萄球菌蛋白 A ( SPA )结合, 可纯化抗 体,免疫诊断 IgM 1.血清中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 B 细胞表面为单体: mIgM,BCR 2. 个体发育中产生最早。 3.体液免疫应 答中产生最早 ,早期诊断。 4.激活补体能力强。 5.天然血型抗体是 IgM 。 IgA 1.分为两型:血清型 (单体 )存在于血清,免疫作用弱。分泌型( SIgA )存在于乳汁,唾液及分泌液中 局部免疫防御 (一防) 激活补体免疫调理作用为二聚体, 有 J 链和分泌片。 为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可通过初乳传递给婴儿。 可作为 B 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 2. 血清中含量很少。 IgE 1.血清中含量最低。2.可介I 型超敏反应。3.寄生虫感染时升高。 5 超敏特点 :I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 发生快, 消失快, 可逆。 常引起生理功能紊 乱, 局部或者全身发生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特异性 IgE 介导。 补体不参与。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n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参与的抗体是IgG 、 IgM 。补体, 巨噬细胞,NK 细胞参与致病。靶细胞主要是血细胞和某些组织成分。 皿型超敏反应特点:参与的抗体为 IgG 或 IgM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是致病的因素。补体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是引 起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病变局部特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W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反应速度 慢,消退亦慢。 抗体、补体不参与。 炎症细胞因子参与致病。病变特征是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为主的炎症反免疫系 统主要功 能及表现 免疫防御:生理:抗感染免疫作用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 无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电子教案资料

第一讲绪论 自我介绍 前言:欢迎同学们到微免世界潇洒走一回! 问题之一:为什么要去走一回?(why?) 很多人希望拥有1000000(健康、爱情、工作、友情、房子、车子)但如果没有了健康,一切都将等于零。 2009年,全世界死亡总人数为5200万,其中: 感染性疾病 1730万(由病原生物所引起的) 心血管疾病 720万 癌症 630万 可见,感染性疾病位于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首! 因此学习病原有三大需要:平时需要、战时需要、考试需要。 问题之二:怎样学好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how?) 1、“一个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2、“两个基本点”抓好教材与同步练习册两个基本点。 问题之三:什么是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what?) 本课程包括三门学科:第一篇医学免疫学基础、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第三篇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 1、定义: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

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 2、分类: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繁殖,如病毒、亚病毒等。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无核膜、核仁,细胞器不完善,有两菌四体。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微米(μm) 细菌体积微小,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放大1000倍左右,才能清楚地看到细菌外部形态。 举例:若将1500个杆菌“头尾相连”,仅有一粒芝麻长!将60~80个杆菌“肩并肩”排列成横队,也只有一根头发丝宽!重量为1mg的细菌,其数量相当于全球的总人数(有58亿之多)!结核病人的一口痰,至少带有4.5亿个细菌。 细菌的形态——基本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1、球菌:圆球或近似球形,如葡萄球菌。 2、杆菌:各种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很不一致,如痢疾杆菌呈短杆状,结核杆菌有分枝现象,破伤风梭菌呈鼓槌状。 3、螺形菌:菌体弯曲,分为两类: ①弧菌:短,只有一个弯曲,如霍乱弧菌; ②螺菌:长,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弯曲,如幽门螺杆菌。

免疫功能异常的疾病

人类一旦患上吞噬免疫功能的疾病,人体的麻烦可就多的去了,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感冒、肺炎、肺结核、肝炎、肾炎、脑炎、糜烂、溃疡、肿瘤、癌症等各种感染性疾病乘虚而入,不易治愈,称为危机并发症。 吞噬免疫功能的疾病,选择性地破坏细胞、吞噬细胞。使抗癌细胞的防御机能大大减弱,导致癌细胞活跃、聚集。患者平均要少活十多年,让人毛孔悚然。 这种要命的疾病都是突然爆发的,等到患者有感觉时,疾病就已经发作了,给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通常人们谈到艾滋病就吓的哆嗦,艾滋病就是免疫功能缺失症。只要告诉谁谁患上了艾滋病,这个谁,很快就见了阎王。因为人类无法治愈艾滋病,患上就会死去,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胆子小的患者死的更快。 人类中还有一种免疫功能受损,叫沉默的杀手疾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堆积过多的疾病,称作“高血糖”,与高血压、高血脂一同称为“三高”。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患病率较高,这种病主要是遗传因素,DNA记忆父母的疾病,这种病本身不会致人死地,就怕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遍全身的疾病,神仙也难以治好。 患上沉默的杀手疾病,应严格控制血糖,处理各种心血管问题。 用药时应注意有否影响糖、脂肪、钾、钙、钠等代谢。 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能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是双刃剑。免疫力过高,人体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可能会对身体外部的物质反应过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过敏”。 所有物质都可成为变应原,比如尘埃、花粉、药物或食物,它们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不正常的免疫反应,从而引发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风疹块、变应性结膜炎、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等情况,严重的可能导致对身体内部自己的组织细胞产生反应,患上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

免疫学实验教案

[键入公司名称] 免疫学实验教案 研究生教育实习 潘熙萍(Y20090201) 2011/1/14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实验一免疫血清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熟悉免疫血清的制备过程; 了解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原理 将抗原物质经适当途径,按照预先制定的免疫方案免疫动物,经过一定时间,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抗体并释放入血液,当血中抗体达到一定效价时采血,分离血清,即为特异性免疫血清(又称为抗血清)。因抗原具有多种表位,可激活多个克隆的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因此,这种免疫血清又称为多克隆抗体。 本实验以绵羊红细胞(SRBC)作为免疫原,以家兔为免疫动物,制备兔抗养红细胞免疫血清(也称为溶血素) 三、器材和材料 1.动物健康成年家兔,雄性,体重2-3kg;健康成年绵羊。 2.试剂生理盐水、碘酒、75%酒精。 3.器材剪刀、镊子、无菌注射器、量筒、无菌毛细滴管、无菌试管、离 心管、三角烧瓶(200ml)、动物固定架、手术器械一套、塑料放血管等。 四、实验步骤 1.抗原制备 (1)用碘酒和75% 消毒绵羊皮肤,抽取颈静脉血液,注入含有等量阿氏液的三角烧瓶内,混匀。阿氏液既有抗凝作用,又适于储存SRBC。分装后置4℃冰箱内,可使用3周。 (2)无菌取上述绵羊血于离心管中,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2000r/min,离心5min,吸弃上清液和白细胞层,再用无菌生理盐水与SRBC混匀, 2000r/min,离心5min,重复3次。最后一次离心10min,以使血细胞沉积于管底,弃去上清液。 (3)根据红细胞积压,用生理盐水配成20%SRBC悬液。 2.免疫动物 (1)全班分为4组,每组选择健康雄性兔1只,用于免疫。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学设计 李耀军盂县第三中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落实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即提高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节课重点落实两个理念,即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免疫调节的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疫苗等知识,学生在生活中也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们要调动学生兴趣,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和调查身边有关免疫的应用和例子;上课时合理分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比例,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概念图等手段使得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生动化,并通过列表、设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对比和总结。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又一个调节机制,尤其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一节中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机制,艾滋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的受损关系。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正确看待强化麻疹疫苗接种问题,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中出示相关配套的图片,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采用图解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对比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和分析、概括、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逐步形成生命活动平衡协调的观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虽然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细胞、抗体、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知识整体比较抽象,过程复杂,本节课在重温三

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解释艾滋病的死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2)概述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协同作用。 (3)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以全面“抗击麻疹病毒”为线索,通过阅读、梳理、比较、概括、表述等方法,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辨别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和关联性,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热点问题,强调疫苗接种和预防艾滋病问题,提升分析判断、防范疾病的意识。 (2)立足生活习惯的实际,设置增强免疫力的“头脑风暴”活动,提升自觉增强免疫力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展示:麻疹患者的照片介绍:麻疹的症状、危害。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过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致敏原的概念、种类。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疾病的类型。 (3)艾滋病的全称、英文缩写及艾滋病病毒的名称、英文缩写。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致病原因。 (5)HIV病毒的生命周期。 2.能力方面: (1)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等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增强了学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2)通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触动学生善待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教材着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健康生活的主题,且安排了调查活动,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前两节的抽象知识中激发和调动起来,使学生体会生物科学与现代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本章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融会贯通,并更好地理解前面所学的知识。 2、教学重点: (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但过敏反应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知识,本案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总结的方法,客观地、科学地介绍这一过程,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分析、综合等能力,及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能力、情感目标。 (2)艾滋病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案采用《生命是如此脆弱》的图片,使学生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再精心设疑,指导学生正论、反辩,多向交流,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主动、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难点分析: 艾滋病病毒(HIV)的生命周期。此过程涉及到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本案以边播放动画边总结的形式,加强直观性,降低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情分析: 1、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各媒体经常报导艾滋病的疫情情况、预防措施及最新科技动态,因此学生或多或少能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2、初中的自然科学已学过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措施。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容易地总结出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3、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在高中的生物中学到内环境的稳态、营养与健康、免疫机制等方面。 四、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有些是学生较熟悉的,如过敏反应、艾滋病等,有些则感到陌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等,教材中只是对相关内容作了

医学免疫学教案

第1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课堂训练内容安排 (1)案例; (2)通过图片思考、根据情境设计展开讨论分析; (3)问题探讨,总结归纳;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设计巩固性作业、项目式作业、预习性作业、推荐参考书及网站) (1)项目式作业: 每小组针对每种类型超敏反应至少写出两种疾病和对应的治疗方案、护理注意事项(2)预习性作业: 案例角色扮演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 步骤1:师生互问好,考勤(3 分钟) 步骤2:复习,提问(4 分钟) 步骤3:图片展示,案例,学生分析(8 分钟) 步骤4:教师对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 一、概念 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类型 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U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细胞溶解型 川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 W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一)1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过敏性休克:某男孩,15 岁,急性扁桃体炎,青霉素治疗。皮试为弱阳性,护士误作阴性处理,给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约半分钟后,患者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随即抽搐、昏迷、抢救不及而死亡。(时间短、症状重)步骤5:学生分析,回答(5 分钟) 2、常见疾病 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哮喘、消化道上吐下泻等 3、变应原接触/吸入性变应原:花粉、室尘、动物皮毛等 食物变应原:鱼、虾、蛋、牛奶、海产品等药物:青霉素、异种免疫血清(TAT、普鲁卡因、VitB等 步骤6:视频播放(5 分钟)

(二)n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某产妇27岁,血型RH-,产下的RH+女婴浑身多处瘀斑,2天后死亡。诊断死于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的机制 步骤7:学生分析(5 分钟、 2、常见疾病 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三)川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某男8岁,因患白喉大量注射动物免疫血清,1 -2周后局部红肿、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皮疹、 发痒、面部及眼睑浮肿、关节疼痛、肾小球肾炎、尿中出现蛋白。为什么 步骤8:学生分析(5 分钟、 2、常见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四)W型超敏反应(5分钟) 1 、案例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后,以0T试验普查对结核病免疫力。 1 、常见疾病 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接触性皮炎、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3、特点 (1 )发生较慢,常需24?72小时; (2)无抗体和补体参与。 (3)炎症反应与效应T 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步骤9:临床案例,小组分析,讨论(10 分钟)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 过度反应、功能减退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过度反应、功能减退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以过敏反应和爱滋病为例分别介绍了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免疫缺乏疾病的特点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本小节学习的重点为爱滋病的相关知识---爱滋病对免疫系统的危害,爱滋病的传播与预防。 自身免疫病也是免疫系统异常的一种类型,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发病率,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不能展开介绍,以小资料的形式提供学生阅读以了解其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了解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停留在一个表较初级的阶段,对此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如学生已了解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理解了特异性反应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的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理解免疫功能异常的不同反应及对人体的影响。所以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分成若干小组,采取走访专家医生、探访病人、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收集更多的他们感兴趣的资料,在课堂上教师为他们创设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智力参与,使他们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知道免疫功能异常的不同反应。②知道过敏反应与功能减退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2.情感目标:①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疾病及其发病机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现象的复杂性、物质性和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世界观。②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①通过组织学生课外访谈、查阅资料、课上汇报交流等自学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使学生形成分析、判断、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 1.过敏反应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这种病例很多,了解它的患病机理,可以帮助学生本人及其周围的人减少病痛。这是生物课学习中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但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却相对复杂,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生化反应,教师要尽量科学地。简要地介绍这一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 2.功能减退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其中的艾滋病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且无特效药,已成为全球性疾病。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懂得预防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五、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访谈、多媒体课件、图表模型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兴起,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提问学生,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有无曾经对某种物质过敏的现象?如果学生不愿意承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指出大多数过敏反应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听过见过的别人的过敏反应,指出过敏反应虽然是一种常见病,却和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症一样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了解这些病的发病机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们学习、研究免疫学的重要目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