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理中考总复习练习:第6讲第2课时浮力

物理中考总复习练习:第6讲第2课时浮力

物理中考总复习练习:第6讲第2课时浮力
物理中考总复习练习:第6讲第2课时浮力

第2课时浮力

,潍坊三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题型题号考点及如何考查分值总分

2017应用题37 阿基米德原理3分

2016探究题33 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分

分析上表可知,潍坊三年中考对浮力的主要考查内容是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物体浮沉条件的运用。物体浮沉条件的运用考查1次,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的条件考查1次。

,中考考点清单

浮力

1.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的__浮力__,浮力的方向总是__竖直向上__的。

2.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这便是著名的__阿基米德原理__。用公式可表示为F浮=__G排__=__ρ液gV排__。即浮力的大小跟物体__排开液体的体积__和__液体的密度__有关。

3.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1)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__F浮=F向上-F向下__。

(2)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__F浮=G物-F拉__。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即__F浮=ρ液gV排__。

(4)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条件,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即__F浮=G排__。

物体的浮沉条件

1.(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如果F浮G物,物体__上浮__;如果F浮=G 物,物体__悬浮__。(2)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叫做浮体,对于浮体有__F浮=G物__。

2.浮力的应用

保持物体所受浮力不变,可改变其自身的重力,实现物体的沉浮;保持物体所受重力不变,可改变其排开液体(气体)的体积来实现物体的沉浮。

实例工作原理规律

轮船漂浮采用“空心”的办F浮=G船+G货

法,增大可以利用的

浮力 m 排=m 船+m 货

潜水艇

浸没(F 浮不变)

通过向水舱中充水或放水来改变“自重”实现下潜或上浮 F 浮>G 艇,上浮 F 浮=G 艇,潜行 F 浮

续表

实例 工作 原理

规律

气球与 飞艇 飘浮在空气中

通过充气或放气(对气体加热或降温)来

控制升降 F 浮=ρ空gV 排 密度计

漂浮

F 浮=

G 计(不变)=

ρ液gV 排

V 排越大,则ρ液

就越小

3.求解浮力问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2)明确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漂浮、悬浮、沉底、上浮或下沉等)。(3)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除分析重力、浮力外,还要注意是否有其他相关联的物体对它施加了拉力、压力等)。(4)列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的平衡方程(应注意题中的关键字,如“浸没”“部分浸入”“漂浮”“沉底”等)。(5)解方程求出未知量。

4.物体在液体中的五种状态

状态

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沉底

受力分析

F 浮与

G 物 的关系

F 浮>

G 物

F 浮<

G 物

F 浮=

G 物

F 浮=

G 物

F 浮+N =

G 物 ρ液与ρ物 的关系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V 排与V 物 的关系

浸没时,V 排=V 物; 露出液面的过程中,V 排

V 排=V 物 V 排=V 物 V 排

物体的 状态 处于动态(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受非平衡力作用

可以停留在液体的任何深度

是“上浮”过程的最终条件 是“下沉”过程的最终状态

处于静态,受平衡力 ,中考重难点突破

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的计算(三年二考)

【例1】(2014潍坊中考)一艘游船自重为8×103 N ,当空船漂浮在水面上时,船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 ;该船满载游客时受到的浮力为2×104 N ,则此时船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m3。(g 取10 N/kg ,ρ水=1.0×103 kg/m3)

【解析】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F 浮=G =8×103 N ; 根据F 浮=ρgV 排得:

V 排=F 浮,ρ水g =2×104 N,1.0×103 kg/m3×10 N/kg =2 m3;

【答案】8×103;2

1.(2012潍坊中考)“独竹漂”运动首次被列入2011年9月我省举行的第九届全国民运会的比赛项目,最终我省选手荣获男、女一等奖。“独竹漂”运动中,运动员赤脚踏在漂在水面的单棵楠竹上,靠手里的细竿划水和保持平衡,如图所示,若楠竹质量为10 kg,运动员和细竿总质量为60 kg,则此楠竹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700__N,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__0.07__m3。(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2.(汇川中考模拟三)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10 N的正方形金属块,当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__4__N,金属块的体积为__4×10-4__m3。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三年一考)

【例2】(2013潍坊中考)小明用手把重8 N,体积为1.2×10-3 m3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放手后物体将_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解析】(1)物体全浸入水中时,V排=V=1.2×10-3 m3,F浮=ρ水gV排=1×103 kg/m3×10 N/kg×1.2×10-3 m3=12 N;放手后,物体受到的浮力12 N要大于物体的自重8 N,因此物体要上浮。

【答案】12;上浮

3.(2017靖江中考模拟)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相同烧杯,如图所示,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

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4.(2017都匀二模)同一物体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则正确的是( A )

A.F甲=F乙 B.F甲>F乙

C.ρ甲=ρ乙 D.ρ甲<ρ乙

5.(2017无锡一模)端午节煮咸鸭蛋,小明发现煮熟后的咸鸭蛋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如图所示)。

若甲、乙的体积相同,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D )

A.甲的质量比乙大

B.甲受到的浮力比乙大

C.甲的密度比乙大

D.甲受到的浮力比乙小

浮力与压强的综合(三年二考)

【例3】(2011潍坊中考)(1)【新闻再播】

德潜水者打破水下屏气吉尼斯纪录,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4日报道,日前,来自德国的35岁自由潜水者汤姆与水下屏气时间最长的前世界纪录保持者进行比赛,汤姆在水下屏气保持了22分22秒,超过前世界纪录保持者的成绩20分21秒,从而挑战成功,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汤姆的肺比一般人大20%,而且从2000年第一次尝试潜水屏气开始,他每一次都刷新了自己的纪录。

(2)【拓展创新】

在浅海中潜入海底观光是人们旅游休闲的方式之一,人从水下2 m继续下潜的过程中他受到海水的浮力和压强变化的情况是( )

A.浮力逐渐变小B.浮力逐渐变大

C.压强逐渐变小 D.压强逐渐变大

【解析】游客在水面下不断下潜的过程中,海水的密度ρ海水不变,

∵F浮=ρ海水V排g,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游客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B错误;

∵p=ρ海水gh,游客所处的深度h变大,

∴游客受到的海水的压强变大,故C错、D正确。

【答案】D

6.(2017重庆校级中考模拟)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当一艘航母的舰载机飞离航母后,航母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__变小__,航母受到的浮力__变小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7.(2017宣威校级中考模拟)在MH370失联后,由东海舰队导弹驱逐舰长春舰、导弹护卫舰常州舰和综合补

给舰巢湖舰组成的中国第17批护航编队参与了搜救工作。

(1)当军舰在平静的水面上航行时,它所受的浮力__等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的总重力。

(2)当军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军舰舱底受到海水的压强__减小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第7题图) ,(第8题图) 8.(2017淄博一模)仁爱礁是我国的固有领土,隶属我国海南省三沙市,中国公务船只定期在那里巡视,如图所示是我国一艘装备精良的现代化综合公务船正在巡航中,若该船的声呐探头距海面深度为10 m,则该声呐探头受到海水的压强为__1.03×105__Pa,该船满载时排水量为5×106 kg,则船受到浮力为__5×107__N。(ρ海水=1.03×103 kg/m3,g取10 N/kg)

,中考实验突破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命题点:

1.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正确读数。

2.利用称重法计算浮力,其原理为F浮=G-F拉。

3.控制变量法: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物体分别以不同体积浸入同种液体,研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研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浸没在相同液体的不同深度,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的关系。

4.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例】(2016潍坊中考)如图所示,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将盛有适量水的烧杯放置在升降台上,使升降台逐渐上升。

(1)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

(2)下列图丙中能正确反映水面刚好接触物体下表面开始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升降台高度h关系的图像是________。

,A,B,C,D

【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在甲、乙两图中示数分别为2.2 N和1.8 N,所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F浮=G-F=2.2 N-1.8 N=0.4 N;

(2)水面刚好接触物体下表面开始到图乙所示位置,物体浸没前,深度增加的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增加了,所受浮力大小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浸没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根据F=G-F浮,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和不变。

【答案】(1)0.4;(2)B

(2017青岛中考模拟)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铁块从图甲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与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下面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 C )

A

B

C

D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压强和浮力(解析版)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 压强与浮力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氢和F 空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 氢>F 空 B.F 氢=F 空 C.F 氢<F 空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所以根据 可知,空气密度相同,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时,浮力相等。 故答案为:B 。 【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 F 浮= ρgV 排 进行判断. 2.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 3的正方体木块A 放人容器中, 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人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 (V A =2V B ),A 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 单独放人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 A. 悬浮 B. 漂浮 C. 沉底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将木块放在液体中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即F 浮=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ρ液V 排g=G 木=m 木g=ρ 木V 木g ,即ρ液 V 木g=G 木=m 木g=ρ木V 木g ,ρ液= ρ木= ×0.6×103kg /m 3=0.9×103kg /m 3;在木块上表面轻

放一个物块B(V A=2V 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时,F’浮=GA+GB, ρ液V’排g=ρ木V木g+ρB V B g,即0.9×103kg /m3×V木g=0.6×103kg/m3×V木g+ρB V木g,ρB=0.6×103kg /m3,ρB<ρ液,,所以若将物块B单独放人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漂浮。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漂浮条件(F浮=G)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求出液体的密度;再次根据漂浮条件(F浮=G)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求出物体B的密度;最后根据浮沉条件(在浸没的情况下,如果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下沉;如果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上浮,最终漂浮;如果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悬浮)判断物体的状态。 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和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 = P2 = P3 B.P1<P2<P3 C.P1>P2>P3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解答】规则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可以用液体压强的公式来解释。 即: 三物体由同种材料制成,密度相等,由图知,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所以压强也逐步增大。 即。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题意,利用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p=计算即可. 4.小明将两个相同的一次性塑料杯叠放在一起,用吹风机以恒定风速沿上杯口水平吹气,发现塑料杯被吹出,如图,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上杯口流速大,压强小”使杯子飞出,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吹气时有气体进

中考物理浮力压强易错题

压强、浮力易错题讲解 一.选择题 1.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同一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的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的重力越大。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军舰总质量保持不变,根据上述信息,比较军舰在青岛和亚丁湾两地海域所受浮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 B、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大 C、在两地所受浮力相等 D、不知两地海水密度是否一样,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2、(上海)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兵乓球, 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里吹气,并将开始顶住兵乓球的手 指移开,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兵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B.兵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C.兵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D.兵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3.(长春外国语)将一满罐“纯净水”(高约40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2所示,结果是() A.仍是满罐水 B.水将流出一部分 C.水将全部流出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长春外国语)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 放手后, 木球悬浮而铝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 木=F 铝 B.F 木 F 铝 D.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沿虚线将下部分截去,则剩下的部分将()

图7 乙 甲 A .上浮一些 B .静止不动 C .下沉一些 D .无法确定 6、(浙江)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 图2所示。其中标有W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若不 考虑常数g 的变化,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大小以及北 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是 A .浮力增大,ρ1<ρ2 R .浮力减小。ρ1>ρ2 C .浮力不变,ρ1<ρ2 D .浮力不变,ρ1>ρ2 7.如图7甲所示,A 、B 两个实心正方体所受重力分别 为GA 、GB ,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A 、ρB ,它们的边长分别为hA 、hB 。若 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分别 为pA 、pB 。若将它们放入柱形容器的水中(水未 溢出),物体静止后,如图7乙所示,A 物体有1/3 的体积露出水面, B 物体静止在水中,容器底部 受到水的压力比未放入两物体时增加F1 ;若将B 物体取出轻压在A 物体上(水未溢出),待物体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比未放入两物体时增加F2 。 若已知pA =2pB ,F1=,g 取10N/k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A ? h B =2? 1 B . hB =0.04m C. pA- pB =200Pa D .GA+GB= ; F2< F1 8.如图8所示,有两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A 、B 两种液体, 将两个体积均为V ,所受重力分别为GC 、GD 的小球C 、D 分别放入两容器中, 当两球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且C 球有一半体积浸入液体中,D 球全部浸入 液体中。此时两种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 、pB ;甲、乙两容 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要使C 球刚好完全没入液体中,须对C 球施加 竖直向下的压力F ,若用与F 同样大小的力竖直向上提D 球,可使它有V1的体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建立在前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由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了解浮力的应用。 学生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如何用测力计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由于在很多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重的物体一定下沉,轻的物体一定上浮。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和感性认识的错误性对很多学生有了主观想象力的干扰,自然会对结论产生影响。所以,如何能让学生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不受主观想象力的干扰,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我在进行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条件教学时设计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教师适时、必要的介入,促进了学生对有关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探究活动的持续深入与发展活动,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运用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是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设计中为鼓励学生亲手操作,教材中没有安排学生实验。但我认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时,最好让其亲自参与实验比较好,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从直观现象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加深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也利于后边对“浮沉条件的应用”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知道如何用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表述物体浮沉条件 (2)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讨论浮沉条件。 (3)得出用液体密度和物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表述物体浮沉条件 (4)知道轮船、潜水艇和气球和飞艇的基本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方法――逐步推理法和相关知识的整合。 (2)使学生意识到知识建构要自主、科学探究要合作、意志要体验,探究要持久深入的教育理念。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压强和浮力(解析版)

2018年压强与浮力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 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氢和F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 氢>F 空 B.F 氢=F 空 C.F 氢 <F 空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2.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人容器中,木块静 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人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 A=2V B),A的上表面刚好与 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人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A. 悬浮 B. 漂浮 C. 沉底 D. 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 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和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 = P2 = P3 B.P1<P2<P3 C.P1 >P2>P3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4.小明将两个相同的一次性塑料杯叠放在一起,用吹风机以恒定风速沿上杯口水平吹气,发现塑料杯被吹出,如图,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上杯口流速大,压强小”使杯子飞出,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吹气时有气体进入下面的杯子中将上 面的杯子顶上来”。为进一步验证以上两种解释,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A. 在上面的塑料杯底开一个孔,再次重复实验,观察杯子情况 B. 将下面的塑料杯的底剪去,再次重复实验,观察杯子情况 C. 将两塑料杯的底都剪去,再次重复实验,观察杯子情况 D. 将上面塑料杯的杯口剪去,使其低于下面塑料杯的杯口,再次重复实验,观察杯子情况 5.对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针头做得很尖目的是增大压力 B.乙图中的水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丙图中钢笔吸墨水利用了帕斯卡定律 D.丁图中简易喷雾器说明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6.2018年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如图所示)成功首潜。潜水器在水面下匀速下潜过程中 () A.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 B.上、下表面受 到的压力差变大 C.受到的压强变 大,浮力变大 D.受到的压强变 大,浮力不变 7.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 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 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 甲金属盒处的压 强等于乙金属盒处的压强 D. 甲金属盒处的压强小于乙金属盒处的压强 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 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 乙 ′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 9.下列工具、物品或设施中,使用时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A.天平 B.温度计 C.船闸 D.塑料吸盘 10.社团活动在娄底各校轰轰烈烈开展,小明参加了杂技社团,他常常在平整松软的土地上练习单脚站立和单手倒立。 当他单脚站立时,在地面上留下了一个凹陷的鞋印,单手倒立时留下了一个凹陷的手掌印,那么() A.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 B.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 C.手掌印凹陷的深度大于鞋印凹陷的深度 D.手掌印凹陷的深度等于鞋印凹陷的深度 11.一辆小轿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轿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小轿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力越大 C. 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D. 发动机运转时小轿车才能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中考物理 压强、浮力专题综合练习题

学习资料专题 压强、浮力 1.对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解释不正确的是( C ) A.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 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造的 C.水坝下部比上部建造的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D.火车进站时旅客不能越过安全黄线,依据的是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2.下列物理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B ) 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C.在高海拔地区一次性打火机不容易打燃火,其主要原因是空气稀薄,大气压高 D.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3.如图所示,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此过程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大致如下列图中的( D ) 4.下列各图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C ) 5.海上舰艇护航编队在距离较近时一般采用“前后”形式,而不采用“并排”形式,图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D ) 6.如图所示,帕斯卡曾经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加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B ) A.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C.液体压强与管子粗细有关 D.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有关 7.如图所示,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碗沉入水底时比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变大了 B.碗沉入水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C.碗沉入水底时比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变大了 D.碗沉入水底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 8.一个未装满水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两次放置时,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甲和p甲,乙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乙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小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甲烧杯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烧杯液体的密度 B.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C.甲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于乙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D.甲、乙两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10.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合计10 min,显示器上分别显示全过程深度曲线和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潜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C ) A.在1~3 min,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 B.在1~3 min,受到水的浮力逐渐变大 C.在4~6 min,都是在水下处于静止状态 D.在6~8 min,都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11.如图所示,木块漂浮于水面上,不可伸长的细线处于松弛状态,装有足够多水的容器底有一阀门K。打开阀门使水缓缓流出,当细线断裂的瞬间关闭阀门,则( B ) A.细线断裂的瞬间,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重力 B.细线断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比断线的瞬间大 C.细线断裂前,木块受到的拉力的变化量大于浮力变化量

中考物理 压强和浮力的综合计算专题复习训练题

压强和浮力的综合计算 1. 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丙<F乙 C.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2. 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零,然后将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再用细线系住铝块并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如图所示,铝块始终不与溢水杯接触.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D A.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变小 B.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变大 C.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绳对铝块的拉力等于铝块排开水的重力 D.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若电子秤示数不变,则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3. 不吸水的长方体A固定在体积不计的轻杆下端,位于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杆上端固定不动.如图所示.现缓慢向容器内注入适量的水,水对容器的压强P与注水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P=600Pa 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6 cm;若ρA=0.5g/cm3,当注水体积v=880cm3时,杆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 5.2 N. 4. 如图所示,高为0.3m的圆柱形容器内盛有0.1m深的水.现将一密度为2×103kg/m3,底面积为S0m2,高为0.15m的圆柱形物块竖直放入水中,已知容器底面积为物块底面积的5倍,则物块静止在水中时(物块与容器底不密合),物块受到的浮力为1250S0N,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6250S0N(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

浮力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浮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忻州市第十二中学马志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 作为自然科学的规律课,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是 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这节课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已列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程序(拟分两课时讲解)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

浮力的应用课时导学案

浮力的应用课时导学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他们是水平仍进海里的 B、海水密度等于人体的密度,人在海里自然漂浮 C、人漂浮在海面上,浮力总大于其重力 D、人漂浮在海面上,浮力总等于其重力 2、一个鸡蛋沉没在一杯清水里,选择下列添加物(足量)加入杯内的水中,经搅拌后,最终可使鸡蛋浮起来的是 ( ) A.水 B.食盐 C.酒精 D.食用油3、目前,制造中国自己航母的呼声越 来越高,如右图所示是某位 网友提供的中国航母的设想图。一艘航母的舰载机飞离航母后, 则有()A.航母将上浮,所受浮力减小B.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减小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4、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水深为10cm,水的质量为 5kg,再放入一块重3N的木块,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如图7所示).则 水溢出后溢水杯底受到水的压强是 ________Pa,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 ________N。 (g取10N/kg) 5、一根木头重为1600N,体积为 0.2m3,漂浮在水面上,g取 10N/kg.求: (1)木头的质量;(2)木头的密 度;(3)木头受到的浮力. 第二部分:提升题 6、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 “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13-76 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 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 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 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 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有() A.浮力增大, 1 ρ= 2 ρ B.浮力减小, 1 ρ= 2 ρ C.浮力不变, 1 ρ> 2 ρ D.浮力不变, 1 ρ< 2 ρ 7、“库尔斯克”号 潜艇爆炸沉 没,这是因为 爆炸后 ( ) 图13-76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压强和浮力(附答案)

三、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压力的方向总垂直于物体表面 D.压力的大小决定了压强大小 2.静止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A.全部液体的重力 B.液体的体积 C.容器底面积的大小 D.液体的密度 3.有一根盛有液体的长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然后逐渐倾斜,则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将:()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变化不定 4.如图8所示的四幅图中,有利于增大压强的是:() 5.如图9所示,将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轻轻放入漏斗中,用电吹风从管里向上吹气,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B.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C.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D.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6.下列关于浮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B.同一木块分别漂浮在水面和酒精上,在酒精面上受到的浮力小于在水面上的浮力 C.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由自身的重力决定 D.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由排开液体的重力决定 7.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10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容器底受到压力相等 B.液面下深度相同的两处A、B所受液体压强相等 C.盛水容器底部受到压强较大 D.盛水容器底部受到压强较小 8.如图11所示三个容器,底面积相等,若都装入相同质量的酒精,则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A.一样大 B. A最大 C. B最大 D. C最大 9.一块规则的长方体砖,分别在水平面上平放、侧放、立放,则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A.平放 B.侧放 C.立放 D.与放法无关 10.将一重为80N的物体,放人一盛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了30N的水,则物体 受到的浮力是( ) A.80N B.30N C.50N D.11ON 11.三个完全相同的柱形容器,分别装有同体积的酒精、水和盐水,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的是:() 图8 图9 图10 图11

中考物理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

《压强、浮力》一、知识结构:

液体压强 4.利用浮沉条件(平衡法)

二、典型例题: 1关于压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 、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C 、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压物体上 D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因此压力就是重力 2、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则余下的半块与原来的整块相比( ) A 、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B 、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C 、对地面的压强变为原来的一半 D 、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3、下列措施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书包带尽量做得宽些 B 、载重汽车的车轮比小汽车的宽些 C 、拧螺丝时,在螺母下加一个较大的垫片 D 、用一条细线将松花蛋切开 4、一只烧杯中盛满水,若放一只手指入水中,则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将:( ) A 、减小 B 、增加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5、在学习大气夺强时,发现大气与液体有相似的性质,因此对照液 6、计算浮力的方法

体压强知识来学习大气压强,这种学习方法叫:() A、比较法 B、模型法 C、控制变量法 D、类比法 6、小明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时,应选用的器材是:() A、液体压强计、弹簧测力计、酒精灯 B、液体压强计、弹簧测力计、天平 C、液体压强计、温度计、酒精灯 D、热水、弹簧测力计、酒精灯 7.浸没于水中的钢球,在继续下沉过程中,它受到的( ) A.浮力变大,压强变大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不变,压强变大D.浮力不变,压强变小 8.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密封性好,减少了热损失B.增大压强,提高了沸腾温度 C.增大压强,降低了沸腾温度D.传热快,缩短了沸腾时间 9.三个相同的容器放是水平桌面上,甲盛煤油、乙盛水、丙盛盐水,当三个容器的底部所受的压强相等时,则容器中的液 ) 面最高。(ρρρ f f 盐水水煤油 10.底面积为0.1m2、重300N的铝块,放在面积为3×10-2m2的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压强和浮力(附答案)

三、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B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 .压力的方向总垂直于物体表面 D .压力的大小决定了压强大小 2.静止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 A .全部液体的重力 B .液体的体积 C .容器底面积的大小 D .液体的密度 3.有一根盛有液体的长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然后逐渐倾斜,则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变化不定 4.如图8所示的四幅图中,有利于增大压强的是:( ) 5.如图9所示,将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轻轻放入漏斗中,用电吹风从管里向上吹气,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B . 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C .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D .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6.下列关于浮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B .同一木块分别漂浮在水面和酒精上,在酒精面上受到的浮力小于在水面上的浮力 C .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由自身的重力决定 D .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由排开液体的重力决定 7.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10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容器底受到压力相等 B .液面下深度相同的两处A 、B 所受液体压强相等 C .盛水容器底部受到压强较大 D .盛水容器底部受到压强较小 8.如图11所示三个容器,底面积相等,若都装入相同质量的酒精,则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 A .一样大 B . A 最大 C . B 最大 D . C 最大 9 ) A .平放 B .侧放 C .立放 D .与放法无关 10.将一重为80N 的物体,放人一盛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了30N 的水,则物体 图8

10.1《浮力》教学设计

10.1 《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浮力”这一节是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学习这一章内容的基础,是继续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储蓄条件。这一节内容由“浮力”与“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构成,本教材中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安排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物体在液体(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并通过运用称重法测量铝块受到的浮力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重难点是,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到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的大小、方向和成因。 2.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密度”、“液体压强”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学习过的“二力平衡”有利于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判定浮力的方向。“木块能够浮在水面,铁块却会沉入水中”学生的这一前认知往往让其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这是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之一。 四、教学策略 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认识浮力,提出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猜想。第二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提出的猜想。基于这部分的内容特点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演示,呈现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学生提出假设,再有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为学生顺利提出假设提供条件,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演示实验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对跨阶段的、提出假设阶段才能用得到的知识点到为止,以便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能够顺利提出。 在感知浮力的教学过程,如果设计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教学效果可能更为理想。在浮力的方向的教学过程,可以采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浮力的方向,但基于发展学生思维及理性分析能力的考虑,我采用通过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帮助学生判定浮力的方向,当然,也可以将前面提到的演示实验作为验证“浮力”方向的实验进行。 重难点的突破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过程完成,通过列举“密度大的物体也可以在水面漂浮”的例子,形象的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五、实验器具:碗、鸡蛋、弹簧测力计、矿泉水瓶、水桶、烧杯(8个)、铁块、铝块。 六、教学设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压强和浮力同名

中考专题复习压强和浮力 知识点1、浮力的产生原因 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 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 浮力的方向应是() A.F1B.F2C.F3D.F4 2、潜水员在从水面下20m深处上浮到水面下5m位置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埴“变大”、“变小”或“不 变”),浮力的方向. 3、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A.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压力 B.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压力差 C.液体(或气体)有质量 D.物体对液体(或气体)有压力 4、、下列物体没有受到浮力作用的是() A.在水中嬉戏的小鸭 B.在蓝天飞翔的老鹰 C.深海潜游的鲸鱼D.深入河底的桥墩

5、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 (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a)实验所示,物重G= N.(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b)实验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 N.(3)当物体浸入水后,如(c)实验所示.将(c)实验与(a)、(b)实验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 力.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 N. (4)该实验是通过物理方法,建立起浮力概念的. 知识点2、阿基米德原理 1、某同学将一漂浮在水面不开口的饮料罐缓慢按入水中,当饮料罐全部浸入在水中 后,继续向下压一段距离,共用时 t.此过程中,饮料罐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A. B. C. D.

2、有一不吸水木球,其质量为10g,体积为20cm3,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木球球静止时,溢出水的 质量为10g;把它取出擦干,再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溢水杯中,当木球静止时, 溢出煤油的质量是(煤油的密度是 0.8g/cm3)() A.5g B.8g C.10g D.16g 3、边长为4cm、密度为2×103kg/m3的立方体橡皮泥块,放在足够多的水中,沉入 水底;当把它捏成一只小船时,便 能漂浮在水面上.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ρ水=×103kg/m3,g=10N/kg) A.橡皮泥块的质量是12.8g B.橡皮泥块浸没在水中时 受到的浮力是 C.橡皮泥小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 D.橡皮泥小船漂浮时排开水的体 积是×10-4m3 4、如图所示,把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溢水杯中,甲杯中溢 出的液体质量是40g, 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g,则:小球质量是 g,甲、乙两杯中 液体的密度之比 ρ甲:ρ乙 4:5(选填“>”“=”或“<”)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含练习题)

压强与浮力(含练习题)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只有在特殊时,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水平面)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实验时通过观察泡沫塑料凹陷程度,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2)比较甲、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3)比较乙、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4)在此主要应用了__控制变量_法 (5)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了__压强__ 3、压强 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公式:p=F/S 变形式:F=pS和S=F/p 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应用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4、压强的计算 实验中小桌重2N,砝码重10N,桌面面积为0.02cm2,泡沫塑料的面积是0.03cm2,图丙中小桌对泡沫塑料的压强是多少 二、液体的压强 产生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决定因素: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 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密度有关,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大

三、气体的压强 (1)大气压是存在的 (2)大气压的测量 A、托里拆利测得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B、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105 Pa (3)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4)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气压增加,沸点升高; 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管内有少许空气,水银柱高度将改变,实验结果偏小 1、玻璃管倾斜,液柱变长,但竖直高度不变,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2、玻璃管上提,液柱不变,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3、水银槽中水银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4、玻璃管的粗细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四、浮力及应用 (1)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 F浮=F 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侵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F 浮=G排液=ρ液gV排; (4)计算浮力的方法:a) F浮=F向上-F向下(压差法) b) F浮=G排液=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法) c) F浮=G物-F示(称重法) d)F浮=G物(平衡法) (5)物体的浮沉条件: (6)浮力的应用:轮船(排水量)、潜水艇、气球和飞艇 1、轮船从海里航行到河里,它() A、受到的浮力变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小, B、受到的浮力变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 C、受到的浮力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大, D、受到的浮力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 2、弹簧秤上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弹簧秤示数为1.47N,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示数为0.49N,这个物体受到的浮力是(0.98)N,若去掉弹簧秤,把物体放入水中,物体将(下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3、一个自重为2.2N的薄壁容器, 容积为1L, 底面积为200 cm2, 高为20 cm,放在水平地面上装满水。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 (2)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4、体积为3×104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求:(1)该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2)该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F浮。 5、上周学校购买了一批水龙头,据商家说其材料铜质的,实验室的老师组织九年级的一些同学通过实验来验证商家的说法。他们把一个水龙头用轻质细线捆好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测得它的重力为1.6N,再把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如图14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4N(ρ铜=8.9×103kg/m3, g=10N/kg)。 求:(1)每个水龙头的质量是多少?(2)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这批水龙头的密度是多少?商家的说法是否正确?

中考物理压强和浮力复习策略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复习要点 (一)、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P77图14.1—3中,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 = S F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压力F的单位用牛顿(N),面积S的单位用米2,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4)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 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3、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 g=1.01×105Pa 3、大气压的特点: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且大气压的值与天气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4、大气压的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气压计。

《浮力》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浮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因此把这块内容放在初中并要求一次性过关,高中教学中不再重复。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4知道浮力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程序拟分两课时讲解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 浮力概念的建立分三步 第一步 演示实验1黄色乒乓球在液体中缓慢上浮乒乓球内注入适量的水容器可用大量筒设问并讨论乒乓球上升的原因并说明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说明动态观察、创设情景、激发思维 演示实验2金属块在水中下沉 问题一浸在水中的金属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针对学生思维障碍提出问题进一步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