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

新城二中闫红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将“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还强调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也就是说,现代的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将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时代,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技术环境,建构新型的“教与学”模式,使得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从而将学生“被动的学习”、“机械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自主的学习。下面根据多年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策略: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含义

所谓“自主学习”指的是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雅克·德洛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参与到不同群体的学习交流中去,形成多

层次、多方面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通过这种手段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一)教师自我改变——做好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但是如果没有教师好的引导,学生可能无法很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习资源充分为我所用。因此,教师做好自主学习的引导者非常重要。我们知道,传统的“45分钟+教室”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都以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为教学目标,这样就极大的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之路。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应该摆脱“45分钟”课堂的限制,以“积极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对初中科学自主学习探究”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因为没有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摆脱对课本的依赖,充分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将图、文、声、像结合为一体,更好的调动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并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支持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可以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物态变化中的汽、液化,升华和凝华;光学中的反、折射规律,各种光学镜,尤其是透镜成像的虚实及原因;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移动及电流的形成;磁场及其磁感线;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其它如声、光、电等各种波的传播等等。这些概念或者运动过程,通过计算机来显示动态图形和过程,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改变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疑问,才会去思考、探究,才能达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的信息资源丰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必要采取“保姆式”的教数学模式(保姆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准备好一切,学生只需要带着耳朵听即可。),而是应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会大大提升同学们对初中科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一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对“演示实验”的处理,传统上的“演示实验”一般是由老师按部就班完成的。

但教学中发现,每每遇有实验,学生们总是很兴奋,大部分学生都站起来看。有时效果不太理想时,一些学生甚至跃跃欲试,恨不得自己上去做。因而笔者因势利导,对“演示实验”作了一些改进:一是让学生来做“演示实验”;二是对“演示”的药品、仪器等进行一番“改进”或要求学生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三是增加一些与书本上原理、操作或装置不一样的实验进行对比演示,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四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同名实验(可以课后进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力求避免使“演示实验”成为教师的“一家之演”和“瞬时之作”,而成为学生们开动脑筋、锻炼能力、相互学习的活动,拓展了“演示实验”的教育时空和功能。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填补教材的空白,增加课堂信息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多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讨解决,只有这样做,才能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倡师生互动——加强自主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日益得到广泛运用,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新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平台的做法正被许多一线的教师实践着,教师可以建立起班级的主题网站,作为师生了解反馈信息进行互动的一个有利平台。主题网站可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以及提供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资源。这样,教师就能随时了

解学生的学习动向,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并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策略,而学生也能从主题网站上了解教师的教学要求和内容,能使自己更加主动的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在班级主题网站的论坛上发表留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论坛中的讨论情况,及时的了解学时的思路,从而纠正学生在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学生上网搜集资料,通常容易出现“迷航”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建设主题网站的同时,应该重视网站资源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从这个主题网站上

学生是否能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是否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足够多的有效信息;是否在真正意义上给学生的网上学习带来帮助。班级的主题网站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师生的互动,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自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环境信息技术专业简介

环境信息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520805 专业名称环境信息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环境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基本知识,掌握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技术以及数据传输和发布技术,具备环境信息系统安装、维护和熟练使用能力,从事环保行业环保信息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环保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在环境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库等技术领域,从事系统的开发、应用、维护,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局域网集成、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 3.具备环境科学与监测能力; 4.具备数据库系统集成能力; 5.具备网站设计开发能力; 6.具备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维护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环境工程基础、环境统计、数据库应用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环境统计及环境管理软件的应用、网络与云安全技术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数据库应用、Java 编程、网站建设、网络环境、环境统计及环境管理软件应用等实训。 在火力发电、重点污染监控、环境信息技术服务等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信息处理技术员数据库应用操作员(四级)局域网管理(高新技术考试Windows 平台)(四级)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四级)图形图像应用处理制作员(Photoshop)证书(四级)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信息服务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治理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浅谈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业发展

浅谈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业发展 --------辽宁省营口市第十七中学王茹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始终在中学教育中扮演扶助的角色,起到便利工具的作用。以课题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以网络为平台,开展系列培训活动。通过开展教学科研和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素质,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又促进教学科研和课题研究,最后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注重发挥网络的普及性、便捷性功能,将各种经验总结电子化、网络化,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进步的精神食粮,尤其是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促进作用。信息技术技能系列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实现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和地位的转变,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技术环境教师专业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我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尝到了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以及我的教学专业带来的甜头。因此,我想借助这次论文大赛的机会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必须不断更新和改造角色转换,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要掌握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源,学会在网上熟练的查找教育信息,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资源,并将优秀的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为教育教学建构必要的、最佳的学习环境。2004年12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中小学教师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文件,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如何,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推进新课改和信息时代的要求出发,研究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学生心理案例分享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个案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具备和他人同等的条件,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 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小强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玩具等方面。这样给他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家庭因素 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从少言寡语的他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卑和无奈。原来小强的爸爸是一个精神病人,妈妈先天双目失明,爷爷做杂工,小强的日常生活起居只能由身患严重糖尿病的奶奶照顾。虽说他也

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但他所要面对的和承受的确实其他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奶奶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爷爷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粗暴。爷爷奶奶对他的望子成龙,导致他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他未能达到大人的期望时,便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小强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于是他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还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由此他产生了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 3. 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们对小强了解不够全面,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他便逐渐产生失落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甚至是另眼相待,因而否定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家境较好,乖巧可爱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小强这种状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生自 主学习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 五常市特殊教育学校夏英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教到学的转变。即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亦称自我调节学习、自我指导学习等。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而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学生从网络技术中收集和处理信息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 一、信息技术教学颠覆了常规的教学模式 1教学环境的改变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般是在电脑教室进行的,整个教室基本做到了每位学生一台电脑。因此,学生的学习工具除了普通的课本、笔、纸外,还有与因特网相联的计算机,整个教学过程看起来是在教室进行,但教学环境却是真正的因特网环境。学生真实的接触到了远程教育体系、终身学习和社会化学习这种看起遥远的事情。 2师生角色的转变 作为一种创新教学的尝试,教学中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教学过程的转变 上课时教师首先通过电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及学习提纲展示给学生,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进入相关的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相互讨

论。最后利用交互式的教学软件进行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4教学方法的转变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网络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目标规定的最基本的方面都能达到合格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在教学中努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尽可能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一些现实问题。如:在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结合信息技术可设计以下一些问题:1、基因工程是怎么回事?它在生产中有哪些实际应用?2、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哪些国家参与?它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对人类有哪些好处?人们要警惕基因组计划的哪些应用?等。让学生运用各种知识,从社会利益、风险、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安全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评价、科学决策能力。 二、信息技术丰富了学习内函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运用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替代抽象、枯燥的生物课本,虚拟技术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生动直观地显现在学生的眼前。加上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问题讨论,使学生感到生物知识趣味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中的网络教学通过因特网的查询,为学生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达到了“人—机—人”相互学习,即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协作学习。 3学会信息资源的利用

浅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近年来,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除了在教学过程中用到信息技术,教师能力培训中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起来,现在全国性进行的各种教师培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专业能力也提出了诸多要求:强调教师“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达到“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掌握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在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引入教育领域,不仅引起了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变革,而且给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教师信息素养必须提升。然而就在这样的信息技术环境中,传统落后的观念、僵化保守的体制、教师信息素养的参差不齐,制约着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 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达到上千亿元,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其中主要原因是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和技术能力较低。笔者了解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和技术能力的状况是城市好于县乡,男教师好于女教师,年轻教师好于中年教师。以城市为例,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时基本不使用信息技术。而且,仍有部分40岁以上的教师基本不知如何操作电脑!这种状况,县乡学校更为严重!

信息技术经验交流

信息技术经验交流 【篇一: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交流稿】 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交流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根据大会的安排,我十分荣幸的能与大家交流,借这个机会,愿把 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收获与困惑向大家汇报,请各位领导和 同行多提宝贵的意见。 一、努力学习,弥补自身不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新课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从事信息 技术教学者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它迫使我们打破传统和 常规,在继承中求发展,求创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决定信息技术 教师是站在教学教改前沿的当头兵,需要有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技能,高瞻远瞩的眼光,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胜任教学工作,我自觉钻研教材,向书本学习、向他人 学习、借培训观摩的机会学习、通过网络在实践中提高,尤其是在 远程教育ip资源培训课程项目中获益菲浅。通过学习及时了解到最 新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动态,不断强化内功,增厚底蕴。 二、立足实际,开展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提高实效 我校是一所地处偏远的九年制学校,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学 生基础差,但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高,十分重视本学科教学,并给予了相当保障。为此,我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每学年开学后,我就对中小学新生情况进行摸底,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再结 合学校要求,制定学科教学计划,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每学期按 时上足课时,以理论课为纲,操作课为要,报经学校批准,按1:2 的比例组织学生开课。最突出的活动有以下几项: 1、边讲边练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 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 生盲目的上机练习,学习效率很难得到保证,并且现在多数学生的 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无措,上过一、两节 这样的课之后,还是满头雾水,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 堂课我一般只安排5-1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Internet网络和通讯技术等资源,创建具有地方化、校本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积极扮演新的角色,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师角色转变 21世纪已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已不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才能做到培养真正的人和真正培养人。那么,教师的角色要变什么,怎么变,变到什么程度呢?为此,结合本人的经验点滴,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究,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相互借鉴、优化教学。 社会学家们将教师角色界定为三种类型:一,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二,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三,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本文论述的教师角色转变主要针对第一种类型。我认为在当今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可以从教师的备课角色、课堂角色、反思角色以及角色转变误区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教师备课角色的转变 备课,是每一位教师讲课之前都必须完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教师的备课已不再是单独备“怎样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备“怎样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应转变自己的备课角色,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学生的需要。 1、变教材执行者为课程的组织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信息时代教育中,除了教材,还有多媒体计算机、因特网和通讯技术等丰富的资源,加上统一教材的内容往往具有普遍性、基础性,对每个地区的学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这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要求自主选择知识载体和教学资源,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编制教学课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拓展延伸的内容比教材内容还要多,同时还须合理使用多媒体网络与课件进行教学。可见,教师要变为课程组织和教学研究的主体。 2、变单一的书写教案者为多样的备课制作者

如何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如何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走出过去的传统的课堂。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的各个环节,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究竟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方式改变加工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庞大的知识量和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使终身学习成为必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机会。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走出过去的传统的课堂。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的各个环节,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究竟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一、激发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了教学活动中的许多环节。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把自己当成了知识搬运工,把学生当作整装待“灌”的知识容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因而他们虽然机械地接受了知识,但缺乏的却是亲身的体验、美好的情感和自主能力的发展。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学生,在当今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情况下,再用过时的填鸭式方法教学已为时代所淘汰。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信息加工的过程。平时应注意向学生渗透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网络世界的快捷、方便、神奇、美妙。也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网上的一些相关信息。 二、激励提高,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交流的能力。因而,整个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以达到“解决问题”为目的,为了学课文而学课文,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应该从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模式。借助信息技术环境,更应注重教学的实效性、互动性。通过网络教学,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摘要: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一种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体系,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从而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转变,由此引发了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在新形式下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成了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 关键字:信息技术、新型学习方式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 通过课堂实践、及对一部分教师、学生的调查总结了传统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单一,学习的主动性差,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弱 我所在的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普遍形成了“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性差,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少。我调查了我所教的学生,每个班50多个学生,而家有电脑的只有2、3个,平时他们所接触的也只有每周一节课的时间,对电脑操作极不熟练,学生难以运用新的学习方式与工具,不能够及时的掌握新信息、新知识,容易和时代脱节。 (2)学习受到各方面的限制,知识的来源狭窄,阻碍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大多数的学生的学习只局限于课堂上,没有用积极地态度去学习,在学习的交流类型上比较单一,或者根本没有交流学习,学生的

学习地点比较固定,学生的依赖性强。我们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农村孩子,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周边的文化娱乐设施更是少之又少,学生的学习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不协调,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就应该具有与之协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实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必要的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在新学习工具的使用中胸有成竹,更快更好地习惯、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使用新的学习方式。 二、新型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使教育理念、教育过程、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比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等。以前传统教育形式下形成的学习方式与现在的教育环境不协调,而新型学习方式的引进使学生与教育环境逐步协调,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学习工具,不仅得到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可以自由选择题目、自由交流,满足了学生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信息技术还帮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集思广益,培养了学生交流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增强信息意识,端正学习态度 我们现在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

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浅淡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导演”

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浅淡信息技 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导演”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道出了“源头活水”给诗人带来无比喜悦。著名教育学家袁振国老师在他的一篇序中曾语重心长地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振兴教育希望的“教师”,我想,就是我们整个教育事业的“源头活水”,。 当前,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知识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信息时代,我们教师的“源头活水”又在哪儿呢?专家急呼,教育信息化需要一代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指导、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擅长教学设计的教师,我觉得,努力成为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源头活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导演”教师的角色。 一、以“理念”为源头 传统的教师角色是在“粉笔+黑板”式课堂教学手段及与教科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下体现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软件为基础的电子教师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与普通教师共同担负着向受教育者传播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职能。如比尔.盖茨在中说:“任何地方的人都能够上到由优秀教师教授的最好的课程。”因此,信息时代的教师应侧重于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者、知识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学习的顾问,使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

树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教师地位的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教学中,社会教学资源越来越来丰富,有些现代教学媒体甚至会代替教师传统的某些作用,教师将由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告诉学生“是什么”转变为告诉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将由教学活动的操作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韩愈所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信息时代教师职能,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解惑”之上,做学生的的“导”师,解学生的疑惑。 2、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信息时代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例的信息化教育,强调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需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教学过程应关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构建知识意义的情景与气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工具支持。因此,针对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教”师应该变为“导”师,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而设计多种教学形式。 3、教学评价的转变。信息化教育教学评价不该:重知识,轻能力,轻智能,更轻思想和情感;重考试分数,轻平时表现;重横向比较,轻纵向比较;重共性,轻个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上则主张全面、整体、积极、有特点的评价学生的能力,主张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既要考察知识,也要考察能力和技能,还要评价情感、态度和习惯;既要考察学习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也要有学习性评价,进行形成性评价;既要有客观评价,也要有主观性评价;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评价;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二、以“信息素质”为源头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及时获取信息、自主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快速传播交流信息。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更符合“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更体现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更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长期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要他们立即转向自主学习,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这一首要而又迫切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所以,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学就必须创造和具备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因素、条件。 一、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过硬的技术能力 (一)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要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大力推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教学活动,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进行实验、探索和研究,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要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时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革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 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为学生提供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不仅是教师收集备课资料、制作并展示课件的工具,还应是学生学习的工具、研究的工具,学生应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人。学科教学必须应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索精神、研究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这些理念的转变在每一节研究课中均应得到充分的体现。 假如教师不转变教学理念,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包办,不敢放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也不过是由“人灌”改为“机灌”而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成为一纸空文了。 (二)教师要有熟练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集一体,使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较传统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教师首先本身就要有较强的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要掌握上网查阅资料,然后下载的技术,要会文字处理、演示文稿、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等的基本操作,假如会flash、dreamweaver等的媒体制作技术则更佳。 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努力在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来改革教学。同时,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在网络上的资源分布情况,以便帮助学生进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二、学校要有系统的硬件配置和丰富的软件资源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 在信息时代,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充分发展师生的开放式思维和创造力,并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网络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通向大千世界的桥梁”,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外部世界的主渠道。如果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自我阅读的条件,并辅以正确引导,及时帮助,那么学生的知识含量会越来越充盈,主动探究知识的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将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 一、信息技术环境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有它基本的内涵和目标,无论在怎样的教学形态下,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一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分析评价文章和交流对文章的看法。而这些语文能力的形成,往往必须借助适当的练习。在非信息技术环境下,这些环节,都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出现的,它们虽然也可以使学生受到一定的训练,但相对来说,训练面较窄,效率较低。比如阅读资料,在传统形式的教学中,除课本外,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借一些书或去买一些书,但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都不太可能实现。而信息技术的存储功能和庞大的网络体系,能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设想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确定信息,有力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灵活地创造性地 利用信息,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发展学习者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健康, 和谐发展的健全 人格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环境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帮助 1.课前收集资料,辅助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比如像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与当代小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学习这一类课文,理解上有不少困难。借助媒体,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进行阅读。借此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从而拉近课文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正确深入的理解。 如苏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本中的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枪杀自己最喜爱的坐骑及所有牲口为战士们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如何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如何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如何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 我校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培养实践研究》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的研究》立项为子课题,所以本文就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做了如下的阐述。 信息素养包括:能够正确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是知识的基础,是创造的源泉,也是人类解开自然之谜的向导。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未来的教育是培养信息能力的教育,未来的人才是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才。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新信息技术正以其特有的作用震撼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够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信息资源获取和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巨大作用,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但在信息敏锐度方面大部分教师还不能迅速发现对教学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信息的自觉性较差,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比例较低。拥有丰厚知识底蕴的教师,能够将传

统文化素养和现代信息知识相融合。信息时代对中小学教师掌握信息检索以及Windows、Word、PowerPoint、Email、Internet Explore的操作能力等都提出了要求。在信息知识素养的层次上,大部分教师还只是将计算机作为了解时事或出测试题的手段而已,而能够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进行网络交互式教学,利用电子邮件与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网页发布自己观点的教师还不多。其次,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间信息知识素养也差距很大,受到教学理念和年龄影响,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技术手段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校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亟待加强,能够自己制作课件的教师很少。教师利用网络查资料的效率不高,而通过网络进行过系统学习的也很少。 从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和未来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出发,结合学校目前教师队伍的状况,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目标和测评体系。探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师资队伍,研究信息环境对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影响。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摘要]: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学习,尤其要构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个性化、网络化发展。这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使受教育者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了转变教学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忽视对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高级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优化学生主体内在的知识结构。要实现上述教改的目标,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创建新型的教学模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教学文稿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试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余家桥学校王君如 一、教育信息化给教师发展带来的机遇 1.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促进人的现代化,要培养现代化的人,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现代人的素质。教师思想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保证。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信息化与教学深入融合的过程,更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将思想的更新放在第一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 2.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有效途径 信息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人人都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更应如此,这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教师“育人”的工具,也是教师“育己”的平台。教育信息化提供了网上大学、开放大学、虚拟社区、慕课等多渠道学习途径,方便教师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

3.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化带来的资源全球化使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收集到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准备了充足的“原材料”;信息化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替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和嘴巴”的单一模式,既提高了教师的课程设计动力和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信息化带来的多种多样的交流平台:电子邮件、社交聊天工具、网络论坛、网络备课室等,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方便了教学效果的反馈,而且为教师提供了与不同地点的同行交流、专家指导的机会;信息化带来了各种科学高效的工具:教学设计开发工具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更方便快捷,教学评价工具使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更科学客观,学生管理工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了对学生评价角度的多元化等。这些都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效果的提升。 4.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 在现实教育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千篇一律的教师面孔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教师的知识领域越宽、阅历越丰富、人格魅力越强,他对学生的综合影响力就越大,教学效果就越好。教育信息化不仅为教师自身的兴趣培养、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资源、更多机会,而且尊重教师差异,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让教师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课程开发,使教学成果渗透着更多的个性风格。

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学生个案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逆,男14岁。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他不遵守课堂和课余纪律,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时而前后摇摆着座椅,时而扭转头和同学说话,在老师的不断督促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作业常不完成,懒得做一些动脑思考的题目,只愿意完成或完成部分的语文、英语的抄写作业,学习上需要背、默的练习,一律是空白的。他个子高,肢体动作灵活,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所以还不时不进课堂,在操场与上体育课的同学打篮球,故成绩平平。而且脾气大,常闹事,不听家长的话,经常与家长反着干,常惹得家长为他担心。 二、家庭情况 造成小逆学习散漫,逆反心里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逆的家庭情况来分析。小逆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寡言少语,平时较少与孩子沟通,母亲在外做生意,由于工作时间关系,很晚回家。基本是由爷爷奶奶带,全家人中,他的父亲是独子,只有就此一个孙子,爷爷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与放任,凡事都依小逆,于是小逆在家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对他的教育,家长并没有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教育之中总夹杂着溺爱。其家庭教育以母亲管教为主,父亲的教育,孩子心里根本不服气,在家庭里孩子心目中毫无父亲的尊严地位,母亲对他多数是宠爱。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老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反映后,母亲常常会耐心地教育一番,父亲看不惯,有时就会一顿拳打脚踢、痛骂一顿,但母亲有时也比较护短,为其找理由开脱。尤其是其孩子与别的孩子争吵时,找出不正确的理由庇护。其母亲只重视他的学习成绩,成绩好就一切好,就在母亲这种包庇、从容下他学会说谎,编出一套美丽谎言,掩盖自己,甚至用一番哄话,先夺取母亲的信任,然后编出假话,母亲也真信了他。而有时母亲知道真相后,不是一顿揍,就是说,我也没办法了,打也打了,有时身上打青了都不管用,无药可救了。母亲对他也束手无策。 三、情况分析 根据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分析:

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走出过去的传统的课堂。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的各个环节,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创新实践 新课程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未来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更是需要具有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人。在当今学习型社会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将成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加彰显。因此,如何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将成为我们首要研究的问题。现谈谈本人的做法: (一)、课前借助信息技术拓展阅读内容,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用于阅读教学适合信息时代对阅读的要求。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量大、传输快,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极大的优势。课前利用这一优势对阅读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时,信息技术进入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和思考的对象不再仅仅是文本语言,还有大量的文外语言、图像、图片等。网络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点击的茫然和筛选的困难。因此,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如根据阅读内容建立信息库,让学生共享;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优秀站点;指导学生课前对网络快速浏览,提高对信息的敏感性以节省时间等。 (二)、课堂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激励主动学习 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我第一次利用多媒体讲授语文课时,我惊喜的发现:原来想象中的“高质量”的课堂离我并不遥远,是知识的生动、形象、逼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想而知,课堂效果将会较从前有怎样的提高。于是,我的语文课堂中又走进了一位新助手,学生有多了位新朋友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互联网以其神话般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予人们全新的学习观念,通过互联网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本节我们将着重阐述网络技术对学习的影响以及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一、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 学习者一般特征指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学科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它们与具体学科内容虽无直接联系,但影响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 1.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 青少年处在一个自尊心极强,又相对封闭自己的阶段,没有传统课堂中的面对面,容易克服学习者在人群面前的羞涩心理,可以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必担心因错误而遭受的嘲笑。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可以自己控制学习速度,人各有所长,对待新事物接受的快慢不同,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放缓交流的节奏,不会立即获得反馈信息,从而避免了外界的干扰。在网络中采用匿名的方法使得学习者降低了社会限制,对自己的抑制减少,可以自由发表大胆而富于创造性的观点。 2.学习者在网络中更容易结成团体,但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却在削弱 传统教学活动中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并非易事,而通过网络则可以很容易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结成跨越时空的学习团队。虚拟环境中的学习团体的建构是动态的,成员没有时间像传统课堂教学中那样逐步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而是立刻建立信任关系开展教学活动。在网络中学习者更容易找到与自己持相同观点的人,有共同的学习倾向。人作为社会动物总是处在人际关系这张大网中,无论在现实还是在虚拟网络,他人无论如何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但是网络环境中的成员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影响。 3.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扮演意识强烈 传统教育中角色扮演有时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教学方式,青少年更注重自己在外界的印象如何,甚至为了不有坏的影响而放弃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压抑自己的表现欲望,而网络环境为实现学习者的角色扮演提供了可能。学习者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空间,并转换相应的角色,而且因为一切都是虚拟的,失败后学习者可以马上重来,削弱了损失,减轻了挫折感,作为学习者的大多数青少年更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扮演意识。 4.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认知策略发生了变化 人们倾向于减少认知负担,从信息传递角度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同学除了通过会话,还可以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学习者则使用视觉、听觉、触觉以及情感获取信息。而在网络环境中,可收集的信息类别十分有限,往往导致认知的简单化,由于网上交流绝大部分还是采用纯语言符号,而且慢于正常对话节奏,因此网络中的学习往往显得冷漠,看问题简单化、绝对化。 5.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完善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偏好某种或某些教学策略的学习方法,它源于学习者个性在学习中的定型和习惯化。学习风格多种多样,并无优劣之分,重要的是是否适合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教学不是要改变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而是要促进其发展和完善。在传统教育中很难针对每个学习者设计教学活动,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网络学习环境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