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DIS描绘电场的等势线(实验报告)

用DIS描绘电场的等势线(实验报告)

用DIS描绘电场的等势线(实验报告)
用DIS描绘电场的等势线(实验报告)

实验课题:用DIS描绘电场的等势线

在实验过程中,要把复写纸、导电纸、白纸铺放在木板上,它们的顺序(自上而下)是①________

在实验中,按下电键,接通电路.若一个探针与基准点O接触,另一探

所示),则当此探针与a

;当此探针与b点接触时,电表

填“左偏”、“指零”或“右偏”).

给出下列器材,应选用是______(用字母

轴上的某一点,合上

点右侧的过程中,灵敏电流表G的指针与

.先变小后变大

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

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 【实验目的】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 【实验原理与方法】 本实验利用导电纸中的恒定电流场模拟真空中的静电场,当在场中与导电纸接触的两探针尖端的电势差为零时,与探针相连的电流计中通过的电流强度为零。从而可以通过探针找出电流场中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绘出等势线。 【实验器材】 1.DIS电压传感器(或灵敏电流计);2.导电纸;3.直流电源(电压6伏左右);4.金属电极及探针各一对;5.电键及导线;6.木板;7.复写纸;8.白纸;9.直尺。 【实验原理】: 由于静电场和电流场遵循规律相似,利用导电纸上形 成的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实验。当电压传感器两个探针 电势相同时,读数为零。 【实验步骤】 ○1安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 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导电纸有导电物质的一面向 上.用图钉将它们固定好.在导电纸上放两个与它接触良好的 圆柱形电极,电极A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为“正电荷”,电极B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为“负电荷”.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约为 10cm,电压为4~6V将两探针通过电压传感器连接到数据采 集器的输入口,点击“实验单”中的“电压测量”,开始实验. ○2实验测量 (1)选择基准点,先将两个电极的位置压印在白纸上,然后在两电极的连线上,选取间距大致相等的5个点作为基准,使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压印在白纸上. (2)探测等势点,将两个探针分别拿在左、右手中.用左手中 的探针跟导电纸上的某一基准点接触,然后用右手中的探针跟 导电纸平面上找若干个与基准点的电势差为零的点,用探针把 这些点一压印在白纸下.照这样的方法,在每个基准点的两侧, 各探测出五个等势点,每个等势点大约相距1cm. (3)画等势线;取出白纸根据五组等势点画出五条平滑的曲线,不能连成折线,它们就是等势线【注意事项】 1.一块平整的木板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导电纸有导电物质的一面(深色一面)应向上。 2.在探测与某一基准点电势相等的其它各点时,与该基准点相接触的探针要固定不动。3.绝不允许将两探针分别同时触到电极,以防烧坏电流计。 4.为迅速判断测试点电势的高低,实验前最好判断电流流向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关系(如电流左进,指针左摆或电流右进指针左摆)。 5.画等势线;取出白纸根据五组等势点画出五条平滑的曲线,不能连成折线 6.电极与导电纸应有良好接触否则会影响实验正常进行

第5讲 电场线 等势线与轨迹线

第5讲电场线等势线与轨迹线 【方法指导】 1.三线比较 (1)电场线: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处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2)等势线:等势线(等势面)总是和电场线垂直,等势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等差等势面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弱,等势面密的地方,电场较强。 (3)轨迹线:轨迹线是指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它与电场线不一定重合,若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当电场线是直线且粒子的初速度为零或初速度方向与电场线平行时,粒子的运动轨迹才与电场线重合。 2.用三线间的关系分析问题的方法 (1)已知等势面的形状分布,根据电场线与等势面相互垂直可以绘制电场线. (2)由电场线和等差等势面的疏密,可以比较电场强度大小,从而确定电场力或者加速度的大小. (3)由电荷的运动轨迹可以判断电荷受力方向(合力的方向要直线曲线的内侧);由力和速度方向的关系确定电场力做功的正负,从而判断电势能和动能的变化情况. 【对点题组】 1.如图所示,直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曲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两点.若带电粒子运动中只受静电力作用,根据此图可以作出的判断是() A.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 B.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 C.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何处大 D.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方向 2.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负电的微粒仅在静电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此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可能是()

3.某静电场中的电场线如图所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由M运动到N,其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必定带正电荷 B.由于M点没有电场线,粒子在M点不受电场力的作用 C.粒子在M点的加速度小于它在N点的加速度 D.粒子在M点的动能小于在N点的动能 4.一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电场线如图中实线所示,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则() A.粒子带正电荷 B.粒子加速度逐渐减小 C.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于在B点的速度 D.粒子的初速度不为零 5.如图所示,O是一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该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三条等势线,正点电荷q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下沿实线所示的轨迹从a处运动到b处,然后又运动到c处.由此可知() A.O为负电荷

考点训练58 实验: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

考点训练58 实验: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 1.(6分)在“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中,发现等势线发生了畸变,则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A.电流表的灵敏度不高 B.电极和导电纸接触不良 C.导电纸涂层不够均匀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ABC 解析:由于电流表灵敏度不高,会导致所测的等势点间出现电势差,甚至电势差较大,会影响等势线的形状.电极与导电纸接触不良,及导电纸所涂导电物质不均匀,都会影响电流场的分布,因此所描的等势线形状与理想情况有差别.所以A、B、C三种情况都会使等势线畸变. 2.(6分)在描绘等势线的实验中,若将电源电压提高为原来的2倍,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描绘得到的等势线形状与原来相同 B.描绘得到的等势线形状与原来不同 C.找基准点的等势点时每次移动的跨度应适当大些(与原来相比) D.找基准点的等势点每次移动的跨度应适当小些(与原来相比) 答案:AD 解析:提高两电极间的电压不会影响等势线的形状,只是增加了距离一定的两点(非等势点)间的电势差,所以寻找与基准点电势相等的点时,移动的跨度要小些,避免损坏电表,所以A、D两项正确. 3.(6分)描绘电场中等势线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如果以A、B两个电极的连线为x轴,以A、B连线的中垂线为y轴,并将一个探针固定置于y轴的某一点,合上开关S,而将另一探针由图中a点沿直线移到b点的过程中,灵敏电流计指针与零刻度夹角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D 解析:由该实验原理可知:该电场的等势线分布状况如右图所示,且φb>φO>φa.因此另一探针由a点沿直线移到b点的过程中,两探针间的电势差先减后增,即电流表的指针与零刻度的夹角是先变小后变大,D 正确. 4.(6分)在“描绘等势线”的实验中,将一探针接于某一基准点,用另一探针在导电纸上各处探测,而灵敏电流计皆无反应.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导电纸放反了 B.灵敏电流计有毛病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2009 年 9 月 10 日

实验一土地需求量预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2.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 3.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预测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和协调时期和区域土地利用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土地需求量受一定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质量和区位条件等的影响。耕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规划预测中最基本的内容。 三、实验过程 1.确定预测目的; 2.检验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提供的资料; 3.利用传统手工方式或者计算机软件实施预测过程:分别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案例(见附件1)进行预测。其中,手工计算方式严格按照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逐步计算;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或者SPSS软件等; 4.比较传统手工和计算机两种计算方式的优缺点; 5.分析预测误差。 四、注意事项 数据输入时要仔细,分析过程中做到谨慎认真。 五、上交资料 提交实验报告,内容书写要规范。

附件1: 例1. 根据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表-1),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出预测方程并绘制趋势线,同时计算出2000年的耕地面积,最后对预测误差进行分析。 表-1 ××县1970-1999年耕地面积

例2.未来耕地面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人口、单产、总产、基建投资等,并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下表提供了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的资料(表-2),由此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2000年的耕地面积,并列出回归分析方程,最后分析预测误差。 表-2 ××县1970-1999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

电场线和等势面

电势 等势面 (一)等势面的特点 (1)等势面一定与电场线垂直,即跟场强的方向垂直. (2)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 (3)电场线总是从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4)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反之越小. (二)等势面 (1)点电荷的电场:等势面是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族球面,如图所示. (2)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等势面如上图所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面为一个等势面. (3)等量同种点电荷的电场:等势面如图所示. (4)匀强电场:等势面是垂直于电场线的一族平面,如上图所示. 习 题 1.如图所示,A 、B 是同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电荷在A 点具有的电势能大于在 B 点具有的电势能 B .正电荷在B 点具有的电势能大于在A 点具有的电势能 C .负电荷在A 点具有的电势能大于在B 点具有的电势能 D .负电荷在B 点具有的电势能大于在A 点具有的电势能

2.如图所示,为电场中心一条电场线,一个点电荷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 点移到B 点,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 A. A 处场强大于B 处场强; B. 点电荷在A 处电势能大于在B 处电势能; C. 点电荷带负电; D. 由A 到B 点电荷受到电场力越来越小 3.如图所示,q 1、q 2是等量异号点电荷,p Q 是两个点电荷连线 的垂直平分线,则 (1)将电量为q 的正电荷,从无穷远处沿p Q 连线移到B 点时, 电场力对点电荷q 做的功为 ,电荷q 在移动过 程中,其电势能 。 (2)电荷q 在A 、B 、C 三点具有电势能相比, 电势能最大; 电势能最小; 电能为零。 4、如图表示等量异种电荷p 和Q 形成的电场内的一簇等势面,求 (1)p 、Q 各带何种电荷? (2)把q=10-7C 的正点电荷从A 移到B ,电场力做多少功? (3)把q 从B 移到C 电场力做多少功? (4)把q 从C 匀速回到A 电场力做多少功?

高考物理复习:描绘静电场的等势线

高考物理复习:描绘静电场的等势线 1. 如图,E 为直流电源,G 为灵敏电流计,A 、B 为两个圆柱形电极,P 是木板,C 、D 为两个探针,S 为开关。现用上述实验器材进行“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 (1)木板P 上有白纸、导电纸和复写纸,最上面的应该是 纸; (2)用实线代表导线将实验器材正确连接。 答案:(1)导电 (2)连线如图所示(4分。探针和灵敏电流计部分2分,有任何错误不给这2分;其余部分2分,有任何错误也不给这2分) 解析:(1)描等势线装置最上面是导电纸。 (2)电源、开关、导电纸构成回路,开关闭合可在导电纸上形成电流场(等效静电场);灵敏电流计与探针用来检测导电纸上两点间电势差。 2.“用DIS 描绘电场的等势线”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1)(单选题)该实验描绘的是 (A )两个等量同种电荷周围的等势线 (B )两个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等势线 (C )两个不等量同种电荷周围的等势线 (D )两个不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等势线 【答案】B 【解析】该实验中,用A 、B 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一个带正电另外一个带负电,模拟等量异种电荷产生的电场,所以选项B 正确。 (2)(单选题)实验操作时,需在平整的木板上依次铺放 (A )导电纸、复写纸、白纸 (B )白纸、导电纸、复写纸 (C )导电纸、白纸、复写纸 (D )白纸、复写纸、导电纸

【答案】D 【解析】在实验中,最上边一层是导电纸,这样才可以使A、B接线柱电流通过导电纸;接下来依次是复写纸和白纸,实验过程中在导电纸上找到电势相同的点,需要用探针在导电纸上作标记,标记通过复写纸就印到最下层的白纸上。 (3)若电压传感器的红、黑探针分别接触图中d、f两点(f、d连线与A、B连线垂直)时,示数小于零。为使示数为零,应保持红色探针与d点接触,而将黑色探针(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 【答案】向右 【解析】据题意,只有当指针示数为零时才说明两点的电势相等,现在保持红色探针与d点接触,为了保证电压表示数为零,需要使黑色探针与红色探针电势相等,则要把黑色探针向右移动。

土地利用规划-耕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 4 :耕地需求量预测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周焱 时间: 2014 年 06 月 11 日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具体过程。 第二部分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兴义市,根据兴义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兴义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第三部分实验步骤 1、搜集兴义市自然经济条件等相关资料; 2、根据人口历史资料和兴义市相关发展规划,对2010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3、根据人口预测和相关粮食标准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预测; 第四部分报告正文 根据表1中1997年——2005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出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82%,年平均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38%,以2004年作为参考依据,预测出2010年与2020年的人口规模: P t = P o ×(1+K+P)(t-to)+(c-d) 式中:P t ——规划年人口数 P t0 ——基期年人口数 t-t ——预测年期 K——人口自然增长率 c——规划期内迁入人数 d——规划期内迁出人数 P t2010 = P t2004 ×(1+K+P)(t-to)+(c-d) =73.42×(1+0.82%+0.38%) 6+4.3 =83.17 (万人) P t2020 = P t2004 ×(1+K+P)(t-to) =73.42×(1+0.82%+0.38%) 16+4.3 = 93.16(万人) 根据年平均增长率法计算出年均粮食单产,其中r为2000年——200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平均值1.03%: a n = a o ×(1+r)n

实验报告一顺序表的操作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 系别:班级: 学号:姓名: 日期:指导教师: 一、上机实验的问题和要求: 顺序表的查找、插入与删除。设计算法,实现线性结构上的顺序表的产生以及元素的查找、插入与删除。具体实现要求: 从键盘输入10个整数,产生顺序表,并输入结点值。 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在顺序表中查找该结点的位置。若找到,输出结点的位置;若找不到,则显示“找不到”。 从键盘输入2个整数,一个表示欲插入的位置i,另一个表示欲插入的数值x,将x插入在对应位置上,输出顺序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表示欲删除结点的位置,输出顺序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包括程序的结构,数据结构,输入/输出设计,符号名说明等) 三、源程序及注释:

#include <> /*顺序表的定义:*/ #define ListSize 100 /*表空间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这里假设为100*/ typedef int DataType; /*DataType可以是任何相应的数据类型如int, float或char*/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data[ListSize]; /*向量data用于存放表结点*/ int length; /*当前的表长度*/ }SeqList; /*子函数的声明*/ void CreateList(SeqList * L,int n); /*创建顺序表函数*/ int LocateList(SeqList L,DataType x); /*查找顺序表*/ void InsertList(SeqList * L,DataType x,int i); /*在顺序表中插入结点x*/ void DeleteList(SeqList * L,int i);/*在顺序表中删除第i个结点*/ void PrintList(SeqList L,int n); /*打印顺序表中前n个结点*/ void main() { SeqList L; int n=10,x,i; /*欲建立的顺序表长度*/ =0;

数据结构- 顺序表的基本操作的实现-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顺序表的基本操作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C++上机调试顺序表的基本方法; 2、掌握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建立、插入、删除等运算。 二、实验仪器 安装VC++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 利用线性表的特性以及顺序存储结构特点对线性表进行相关的基本操作四、实验内容 程序中演示了顺序表的创建、插入和删除。 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顺序表的定义:*/ #define ListSize 100 typedef struct { int data[ListSize]; /*向量data用于存放表结点*/ i nt length; /*当前的表长度*/ }SeqList; void main() { void CreateList(SeqList *L,int n); v oid PrintList(SeqList *L,int n); i nt LocateList(SeqList *L,int x); v oid InsertList(SeqList *L,int x,int i); v oid DeleteList(SeqList *L,int i); SeqList L;

i nt i,x; i nt n=10; L.length=0; c lrscr(); C reateList(&L,n); /*建立顺序表*/ P rintList(&L,n); /*打印建立后的顺序表*/ p rintf("INPUT THE RESEARCH ELEMENT"); s canf("%d",&x); i=LocateList(&L,x); p rintf("the research position is %d\n",i); /*顺序表查找*/ p rintf("input the position of insert:\n"); s canf("%d",&i); p rintf("input the value of insert\n"); s canf("%d",&x); I nsertList(&L,x,i); /*顺序表插入*/ P rintList(&L,n); /*打印插入后的顺序表*/ p rintf("input the position of delete\n"); s canf("%d",&i); D eleteList(&L,i); /*顺序表删除*/ P rintList(&L,n); /*打印删除后的顺序表*/ g etchar(); } /*顺序表的建立:*/ void CreateList(SeqList *L,int n) {int i; printf("please input n numbers\n"); for(i=1;i<=n;i++) scanf("%d",&L->data[i]); L->length=n;

电场线与等势面(教案)

电场线与等势面 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 ?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 ?电场线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电场线越密处,等差等势面也越密 等量异种电荷 (1)两点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场线方向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 (2)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面(中垂线)上,电场线方向均相同,即场强方向均相同,且总与中垂面(线)垂直.在中垂面(线)上到O点等距离处各点的场强相等(O为两点电荷连线中点). (3)在中垂面(线)上的电荷受到的静电力的方向总与中垂面(线)垂直,因此,在中垂面(线)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不做功. (4) 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上以中点O场强最小,中垂线上以中点O的场强为最大; (5)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和中垂线上关于中点对称处的场强相同; 等量同种电荷 (1)两点电荷连线中点O处场强为零,此处无电场线. (2)中点O附近的电场线非常稀疏,但场强并不为零. (3)两点电荷连线中垂面(中垂线)上,场强方向总沿面(线)远离O(等量正电荷). (4)在中垂面(线)上从O点到无穷远,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即场强先变强后变弱. (5)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上以中点电场强度最小,等于零.因无限远处场强E∞=0,则沿中垂线从中点到无限远处,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之间某位置场强必有最大值. (6)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和中垂线上关于中点对称处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PS:等量异种电荷和等量同种电荷连线上以及中垂线上电场强度各有怎样的规律? (1)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上以中点O场强最小,中垂线上以中点O的场强为最大;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上以中点电场强度最小,等于零.因无限远处场强E∞=0,则沿中垂线从中点到无限远处,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之间某位置场强必有最大值. (2)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和中垂线上关于中点对称处的场强相同;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和中垂线上关于中点对称处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顺序表实验报告

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名称线性表实验地点锡科405 指导老师巫喜红实验时间第2-3周提交时间第3周 班级1303班姓名魏振辉学号131110108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编写一个程序algo2-1.cpp,实现顺序表的各种基本运算 二、实验环境、内容和方法 实验内容: 1.初始化线性表L; 2.依次采用尾插法插入a,b,c,d,e元素; 3.输出顺序表L; 4.输出顺序表L的长度; 5.判断顺序表L是否为空; 6.输出顺序表L的第3个元素; 7.输出元素a的位置; 8.在第4个元素位置上插入f元素; 9.输出顺序表L; 10.删除L的第3个元素; 11.输出顺序表L; 12.释放顺序表L。 实验环境:Windows xp Visual C++6.0 三、实验过程描述 (详见本文件夹) 四、结果分析 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初始化线性表,先定义一个变量num,用while循环配合switch语句的使用来达到在未选择退出即num不等

时一直提示操作的效果,每执行一次操都会先运行fflush(stdin)函数来清除缓存区,避免下次操作受到干扰; 1、往线性表里插入元素,位置和元素用空格隔开; 2、查询线性表是否为空 3、输出顺序表 4、查询线性表长度

5、查询某位置的元素。执行查询操作时先用if语句判断查询元素的函数LocateElem(L,e)返回的值来执行不的操作,当返回的值为0时则所查元素不在线性表中; 6、查询木元素的位置。用if语句判断是否正确输入; 7、删除某元素。 8、释放顺序表 9、退出。用if语句每次执行操作时都判断一次指令是否正确。 五、实验总结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验一

实验一土地要素分析 1208140515 土资122班 张舵 一、实验目的 根据研究区域基础数据资料,分析地形、植被、土壤、土地利用方式等土地构成要素的空间演替的规律。 二、实验数据 1.北京市海淀区数字高程模型(DEM) 2.北京市海淀区土壤类型图(土壤.*) 3.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简化)(HDDLTB.*) 4.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稻香湖”样区条带遥感影像(Sat_DXH31.tif)

三、实验过程 1.将DEM由Raster转化为TIN 打开ArcMap10.2,点击加载实验数据,在Arc Toolbox中选择3D Analyst Tools→Conversion→From Raster→Raster to TIN(图1),输入栅格为DEM图层(图2),将数字高程模型(DEM)由栅格格式(Raster)转化为不规则三角网格式(TIN)(图3)。 图 1 Arc Toolbox工具栏 图 2 Raster to TIN窗口

图 3不规则三角网格式(TIN)的数字高程图 2.选择断面 将遥感影像图层置于所有图层顶端,在研究样区条带内,点击,选择一条东西向、横跨研究样区的断面,并用红线加粗显示(图4) 图4 断面位置示意图 断面在栅格中的具体位置如下图(图5) 图5断面栅格位置图 3.断面地形分析 (1)点击生成断面高程变化图,结合遥感影像进行地形判断。 (2)在Arc 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Contour,

把生成的TIN图作为输入图层,等值线高差为50米,生成等值线图,进行等值线分析。(图6) 图6等值线分析 4.地貌类型分析 在Arc 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Slope,把生成的TIN图作为输入图层,生成坡度图,与高程变化图、等值线图对照,分析地貌类型及其部位。 5.土壤类型和属性 在土壤类型图的图层属性中选择符号系统,值字段为土类,添加所有值,并将卵石滩值移除后确定(图7) 图7 土类图层属性表

实验报告

五尧乡生态乡镇建设规划 目录 1.总论 1.1任务的由来 (2) 1.2编制的依据 (2) 1.3规划指导思想 (2) 1.4规划原则 (2) 1.5规划年限 (3) 1.6规划目标 (3) 2.五尧乡基本状况 (4) 2.1五尧乡自然地理状况 (4) 2.2五尧乡社会经济状况 (4) 3.城镇规划 (4) 4.生态环境规划 (5) 4.1生态资源状况 (5) 4.2环境质量现状 (6) 4.3生态环境问题 (6) 4.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 5.效益分析 (9) 5.1生态效益 (9) 5.2经济效益 (9) 5.3社会效益 (9) 6.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9) 6.1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10) 6.2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体系 (10) 6.3文化教育和社会监督体系 (11) 6.4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体系 (11) 6.5实施手段与技术保障体系 (12) 6.6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体系 (12)

1.总论 1.1任务的由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的逐渐扩张,我国进入了一个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小城镇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1998 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后,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战略目标。“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解决“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加快发展小城镇则是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积极有序地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而且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编制的依据 城市规划5个阶段,如果按编制规划的话可以说是:纲要、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这5个阶段的规划的依据个不一样。当然首先都是以国家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城镇总体规划主要有: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⑶《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 ⑸《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⑹《河北省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⑺《保定市志》 ⑻《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⑼《保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⑽《五尧乡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及城建资料》 ⑾《五尧乡各类专业部门提供的规划基础资料》 1.3规划指导思想 本规划以生态化、集约化、市场化为理念,坚持突出五尧乡特色的原则,城乡经济和空间布局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土地使用集约化原则,规划弹性灵活的原则和建设精品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城镇规划对城镇发展建设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指导作用。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4规划原则 ⑴区域协同发展的原则 融入区域环境,实现持续发展。五尧乡的发展必须在区域的框架内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快速发展。从广域范围内分析五尧乡的发展,增强规划的区域观念和整体竞争力,积极融入保定市新一轮发展之中,谋求以大区域为背景的城镇整体发展。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图s-10-1 图s-10-2 实验十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特别提示 实验原理 直接描绘静电场中的等势线是比较困难的。但由于稳恒电流场遵从的规律在形式上和静电场相似,所以可以用来模拟静电场。 用导电纸上形成的恒定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当在电流 场中与导电纸接触的两探针尖端电势差为零时,与探针相连 的电流计中通过的电流强度为零,从而可以利用灵敏电流计 找出电场中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进行等势线的描绘。其 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s-10-1所示。 因为电场线和等势面垂直,通过实验测绘出电场的等势 面(线),如图s-10-2所示,利用电场线和它正交的关系, 就可画出两等量异种电荷间的电场线分布。 注意事项 ?使用的灵敏电流计,应选择零刻度在正中间的那种。 ?安放导电纸时,导电纸的一面应朝上,且电源与导电纸 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寻找等电势点时,应从基准点附近由近及远地逐渐推移,不可冒然进行大跨度的移动,以免电势差过大,发生电流计超量程现象。 ?该实验模拟的是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的等电势线。探测等势点不要靠近导电纸的边缘,因为导电纸边缘处的等势线会变形。 ?导电纸上所涂导电物质相当薄,确定等势点时不应用探针在导电纸上反复划动,应用点接触法。 误差分析 ?电流表的精度是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电极与导电纸的接触程度将影响实验结果,对此,安装电极时要加以注意。 ?导电纸涂层的均匀程度也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导电涂层均匀,其导电性才能一致,否则测绘出的等势线将产生畸变。 典型例题

例:如图s-10-3所示,是描绘电场中等势线的实验装置,?图中 A 、 B 为___________;?当电流从标有“+”号的接线柱流入灵敏电 流计G 时,其指针正向偏转,则当灵敏电流计表针______偏时,探 针所接触的两点恰是等势点;?当探针I 接在D 点,探针II 接在某 点时,表G 指针偏向负接线柱一侧,为了寻得等电势点,探针II 应向 (填向左或向右)移。 分析与解 找等势点是本实验的关键所在,导电纸上任何一点都可以找出无数个等势点,但为了 使得描绘的等势线更规范一些,所以选了等间距的C 、D 、E 等基准点,这样描绘出的等势线是等电势差的等势线,看起来较有规律。当用探针Ⅰ按住某一个基准点时,另一个探针Ⅱ在适当位置轻轻滑动,这时灵敏电流计中指针摆动,说明两探针之间有电势差,只有两探针间电势差为零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指向零位置,这时说明我们已找到了一个等势点,可将探针用力Ⅱ按一下,复印出该等势点的位置。 本题的答案是:?金属圆柱电极,其中B 为正极,A 为负极;?不;?左。 自我检测 1、在“电场中等势线描绘”的实验中,每相差一定的电势就画一条等势线,那么这 些等势线在空间的分布是 ( ) A .以两极连线为轴的轴对称图形 B .以两电极连线的中垂线为轴的轴对称图形 C .以两电极连线的中点为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D .各等势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E .距电极越近,等势线越密集 2、如果在做《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中,在下列所给出器材中,应该选用的是 ( ) A .6V 的交流电源 B .6V 的直流电源 C .100V 的直流电源 D .量程0—0.5V ,零刻度在刻度盘中央的电压表 图s-10-3

顺序表的查找、插入与删除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 学院:班级: 学号:姓名: 日期:程序名 一、上机实验的问题和要求: 顺序表的查找、插入与删除。设计算法,实现线性结构上的顺序表的产生以及元素的查找、插入与删除。具体实现要求: 1.从键盘输入10个整数,产生顺序表,并输入结点值。 2.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在顺序表中查找该结点的位置。若找到,输出结点的位置;若找 不到,则显示“找不到”。 3.从键盘输入2个整数,一个表示欲插入的位置i,另一个表示欲插入的数值x,将x插 入在对应位置上,输出顺序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4.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表示欲删除结点的位置,输出顺序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二、源程序及注释: #include #include /*顺序表的定义:*/ #include #define ListSize 100 /*表空间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这里假设为100*/ typedef int DataType; /*DataType可以是任何相应的数据类型如int, float或char*/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data[ListSize]; /*向量data用于存放表结点*/ int length; /*当前的表长度*/ }SeqList; void main() { SeqList L; int i,x; int n=10; /*欲建立的顺序表长度*/ L.length=0; void CreateList(SeqList *L,int n); void PrintList(SeqList L,int n); int LocateList(SeqList L,DataType x); void InsertList(SeqList *L,DataType x,int i); void DeleteList(SeqList *L,int i);

GIS实验报告材料-地信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桌面GIS软件Super Map的界面环境 2初步掌握Super Map的主要工具及菜单命令的使用 3理解GIS软件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4结合对所选地图的矢量化的操作,具体掌握GIS软件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时间 1、第八周----第十六周进行实验绘图实体操作 2、第十七周----第十九周进行图片剪切,资料整理,总结报告 三、实验内容 ●Supermap Deskpro的认识 Supermap Deskpro是超图的专业桌面GIS软件之一。Super Map GIS桌面平台产品是基于Super Map GIS核心技术研制开发的一体化的GIS桌面软件,是Super Map GIS系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界面友好、简单易用,不仅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对空间数据的浏览、编辑、查询、制图输出等操作,而且还能完成拓扑分析、三维建模、空间分析、网络分析等较高级的 GIS 功能。 SuperMap Deskpro 是一款专业桌面GIS软件,提供了地图编辑、属性数据管理、分析与辅助决策相关业务以及输出地图、打印报表、三维建模等方面的功能。SuperMap Deskpro 作为一个全面分析管理的工具,应用于土地管理、林业、电力、电信、交通、城市管网、资源管理、环境分析、旅游、水利、航空和军事等所有需要地图处理行业。 ●Supermap Deskpro的使用 通过该软件进行地图的矢量化,具体过程如下:

1、前期的准备 数据来源:纸质西安地图 地图的整体设计:遵循地图越详细越好的原则,我们对点、线、面数据集作了详细的规划,详情请看图层分层。考虑到以后做专题图,对数据集属性字段做了必要的添加,用以区分不同的地物。 本地图特色:采用Deskpro软件自带的矢量符号库符号分别作点、线、面专题图。 2、地图矢量 2.1纸质地图的扫描扫描之前对地图进行图面整理,扫描的分辨率设为 300-500dpi,扫描后得到*.jpg格式的原始栅格数据的地图 2.2创建相应的坐标系数据源启动Deskpro选择新建工作空间。 新建数据源

电场线与运动轨迹

电场线 等势面 运动轨迹 考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两类典型选择题。 一、电场线与运动轨迹的题 1、(双选)如图,一带电粒子从P 点以一定的初速度射入匀强电场,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则运动轨迹可能是 AC A .a B. b C. c D. d 2、(双选)如右图所示,实线表示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一带电粒 子(不计重力)经过电场区域后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a 、b 是轨迹上的两点,关于粒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 )BD A .该粒子带正电荷,运动方向为由a 至b B .该粒子带负电荷,运动方向为由a 至b C .该粒子带正电荷,运动方向为由b 至a D .该粒子带负电荷,运动方向为由b 至a 3、(双选)如右图所示(图同上题),实线是匀强电场的电 场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 、b 是轨迹上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则由此图可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AD A .带电粒子带负电荷 B .带电粒子带正电荷 C .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向右 D .带电粒子做匀变速运动 4.如图,一带负电粒子以某速度进入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在电场力作用下形成图中所示的运动轨迹。M 和N 是轨迹上的两点,其中M 点在轨迹的最右点。不 计重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 .粒子在M 点的速率最大 B .粒子所受电场力沿电场方向 C .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不变 D .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始终在增加 5、(双选)如图5所示,平行线代表电场线,但未标明方向,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10-6 C 的粒子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当它从A 点运动到B 点时动能减少了10-5 J .已知A 点的 电势为-10 V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C A .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虚线1所示 B .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虚线2所示 图5 C B 点电势为零 D .B 点电势为-20 V 6.(双选)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 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 点,再经过N 点。可以判定 AD A .M 点的电势大于N 点的电势 B .M 点的电势小于N 点的电势 C .粒子在M 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N 点受到的电场力 D .粒子在M 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N 点受到的电场力 7、(双选)某电场的电场线的分布如图所示(图同上题).一个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 由M 点沿图中虚线所示的路径运动通过N 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D A .粒子带负电 B .粒子在M 点的加速度大 C .粒子在N 点的速度大 D .电场力对粒子做正功 8、(双选)如图所示的电场中有A 、B 两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C A .电势 B A ??>,场强B A E E > B .电势B A ??>,场强B A E E <

试验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中的几个问题

实验“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中的几个问题(江西省信丰中学施国富)选自《物理教师》2008年第9期 1.电场中的等势线缘何“变形”? 1.1问题的提出 高中物理第2册有个学生分组实验——“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按照教材介绍的实验步骤,在每个基准点上下方各描出2~4个等势点,然后连成等势线。由于时间比较充裕,有的学生就每个基准点,多描了几个等势点,一直到导电纸的边缘.连接等势点绘成等势线时,问题出现了,所绘成的等势线的形状与教材上正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等势线的形状相比,在边缘出现了一些变形,如图1(实际描绘出的等势线)和图2(教材中画出的理想等势线)所示。学生们以为是自己操作有误,重做几次,结果一样。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等势线在边缘处变形呢? 图1 1.2实验的原理 高中物理教材中所说的电场是指由电荷形成的静电场。要探测静电场中的等势点是极为困难的,一方面静电场中不存在电流,用磁电指针式电流表无法探测,另一方面在探测时,导体进入静电场,使静电场发生较大的变化,探测结果没有实际的意义。 在导电介质两端引入一定的电压,导电介质(如导电纸)中产生电流,并形成一定的电流密度分布,在两电极间建立一个电流场。由于电流场与静电场具有相似的物理特性,而探测电流场中的等势点是很容易的,于是采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探测和研究静电场中的等势线,教材中对这点已作了简单的注解。 因此,“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这个实验不是真实验,而是一个模拟实验。了解了实验本质之后,我们可以对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 1.3问题的解释 在无限大平面上均匀分布一层导电微晶,在这层导电微晶上某两点间建立起电流场,由于电流密度呈一定形状分布,它的等势线分布和形状,与静电场中的某一平面上的等势线分

顺序表的应用数据结构实验报告记录

顺序表的应用数据结构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第(三)次实验实验名称顺序表的应用 学生姓名于歌专业班级学号 实验成绩指导老师(签名)日期2018年9月30日一、实验目的 1.学会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类型,实现C程序的基本结构,对线性表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具体的函数定义。 2.掌握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实现顺序表的插入、删除、查找以及求并集等运算。 3.掌握对多函数程序的输入、编辑、调试和运行过程。 二、实验要求 1.预习C语言中结构体的定义与基本操作方法。 2.对顺序表的每个基本操作用单独的函数实现。 3.编写完整程序完成下面的实验内容并上机运行。 4.整理并上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1.定义一个包含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的顺序表,使其具有如下功能: (1)根据指定学生个数,逐个输入学生信息 (2)逐个显示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相关信息 (3)根据姓名进行查找,返回此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4)根据指定的位置可返回相应的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 (5)给定一个学生信息,插入到表中指定的位置 (6)删除指定位置的学生记录 (7)统计表中学生个数 四、实验设计 1.定义一个包含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的顺序表,使其具有如下功能: (1)根据指定学生个数,逐个输入学生信息 for(count=0; count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