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讲)-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人教A版必修四)

专题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讲)-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人教A版必修四)

专题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讲)-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人教A版必修四)
专题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讲)-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人教A版必修四)

必修四第二章 2.5.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平行四边形这个几何模型,归纳总结出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2.明了平面几何图形中的有关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可以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

3.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向量在处理有关平面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体会向量在几何和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教学中要求尽量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手段.

【学习重点】

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学习难点】

如何将几何等实际问题化归为向量问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于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运算具有鲜明的几何背景,平面几何图形的许多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都可以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出来,因此,可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中的一些问题.下面通过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向量方法在平面几何中的运用.

二.新知探究与解题研究

图1

①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几何模型,如图1,你能观察、发现并猜想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度与两邻边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结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

②你能利用所学知识证明你的猜想吗?能利用所学的向量方法证明吗?试一试可用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证明方法,并点拨学生对各种方法分析比较,平行四边形是学生熟悉的重要的几何图形,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学生得到了它的许多性质,有些性质的得出比较麻烦,有些性质的得出比较简单.让学生体

会研究几何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综合方法、解析方法、向量方法.

图2

图3

方法二:如图3.

以AB所在直线为x轴,A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B(a,0),D(b,c),则C(a+b,c).

∴|AC|2=(a+b)2+c2=a2+2ab+b2+c2,

|BD|2=(a-b)2+(-c)2=a2-2ab+b2+c2.

∴|AC|2+|BD|2=2a2+2(b2+c2)=2(|AB|2+|AD|2).

用向量方法推导了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与两条邻边之间的关系.在用向量方法解决涉及长度、夹角的问题时,常常考虑用向量的数量积.通过以下推导学生可以发现,由于向量能够运算,因此它在解决某些几何问题时具有优越性,它把一个思辨过程变成了一个算法过程,学生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运算操作,从而降低了思考问题的难度,同时也为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方便.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体会向量带来的优越性.因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平行且相等,考虑到向量关系=-,=+,教师可点拨学生设AB=a,AD=b,其他线段对应向量用它们表示,涉及长度问题常常考虑向量的数量积,为此,我们计算||2与||2.因此有了方法三.

方法三:设=a,=b,则=a+b,=a-b,||2=|a|2,||2=|b|2.

∴||2=·=(a+b)·(a+b)=a·a+a·b+b·a+b·b=|a|2+2a·b+|b|2. ①

同理||2=|a|2-2a·b+|b|2. ②

观察①②两式的特点,我们发现,①+②得

||2+||2=2(|a|2+|b|2)=2(||2+||2),

即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邻边平方和的两倍.

③你能总结一下利用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吗?

至此,为解决重点问题所作的铺垫已经完成,向前发展可以说水到渠成.教师充分让学生对以上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讨论认清向量方法的优越性,适时引导学生归纳用向量方法处理平面几何问题的一般步骤.由于平面几何经常涉及距离(线段长度)、夹角问题,而平面向量的运算,特别是数量积主要涉及向量的模以及向量之间的夹角,因此我们可以用向量方法解决部分几何问题.解决几何问题时,先用向量表示相应的点、线段、夹角等几何元素.然后通过向量的运算,特别是数量积来研究点、线段等元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再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得到几何问题的结论.这就是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即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三、例题

图4

例1 如图4, ABCD中,点E、F分别是AD、DC边的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R、T两点,你能发现AR、RT、TC之间的关系吗?

解:如图4,

20高考数学平面向量的解题技巧

第二讲平面向量的解题技巧 【命题趋向】 由2007年高考题分析可知: 1.这部分内容高考中所占分数一般在10分左右. 2.题目类型为一个选择或填空题,一个与其他知识综合的解答题. 3.考查内容以向量的概念、运算、数量积和模的运算为主. 【考点透视】 “平面向量”是高中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之一,高考每年都考,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在解答题中出现,试题多以低、中档题为主. 透析高考试题,知命题热点为: 1.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3.两非零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4.图形平移、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5.由于向量具有“数”与“形”双重身份,加之向量的工具性作用,向量经常与数列、三角、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相结合,综合解决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及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处理有关长度、夹角、垂直与平行等问题以及圆锥曲线中的典型问题等. 6.利用化归思想处理共线、平行、垂直问题向向量的坐标运算方面转化,向量模的运算转化为向量的运算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几何问题代数化,通过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例题解析】 1.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基本运算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意义,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例1(2007年北京卷理)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 为BC 边中点,且 2OA OB OC ++=0u u u r u u u r u u u r ,那么( ) A.AO OD =u u u r u u u r B.2AO OD =u u u r u u u r C.3AO OD =u u u r u u u r D.2AO OD =u u u r u u u r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能够结合图形进行向量计算的能力. 解: 22()(,22.OA OB OC OA DB OD DC OD DB DC OA OD AO OD ∴∴++=++++=-+==)=0,0,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故选A . 例2.(2006年安徽卷)在ABCD Y 中,,,3AB a AD b AN NC ===u u u r r u u u r r u u u r u u u r ,M 为BC 的中点,则MN =u u u u r ______.(用a b r r 、表示)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 解:343A =3()AN NC AN C a 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r 由得,12 AM a b =+u u u u r r r , 所以,3111()()4 2 4 4 MN a b a b a b =+-+=-+u u u u r r r r r r r . 例3.(2006年广东卷)如图1所示,D 是△ABC 的边AB 上的中点,则向量 =CD ( ) (A )BA BC 2 1+- (B ) BA BC 2 1-- (C ) BA BC 2 1- (D )BA BC 2 1+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力. 解:BA BC BD CB CD 2 1+-=+=,故选A. 例4. ( 2006年重庆卷)与向量a r =71,,22b ? ?= ???r ?? ? ??27,21的夹解相等,且模为1的向量是 ( ) (A) ?? ?- ??53,5 4 (B) ?? ?- ??53,5 4或?? ? ??-53,54 (C )?? ?- ??31,3 22 (D )?? ?- ??31,3 22或?? ? ? ?- 31,3 22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和用平面向量处理有关角度的问题. 解:设所求平面向量为,c r 由433,,, 1. 555c c ???? =-= ? ?????r 4或-时5 另一方面,当222274134312525,,cos ,. 55271432255a c c a c a c ?? ?+?- ?????? =-=== ????????????+++- ? ? ? ?????????r r r r r r r 时

(完整版)运用向量法证明几个数学公式

运用向量法证明几个数学 向量法是几何问题代数化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向量法可以证明一些三角或者几何公式,下面仅举几例予以说明。 例1、用向量证明和差化积公式 cos cos 2cos cos 22αβ αβ αβ+-+= sin sin 2sin cos 22αβαβ αβ+-+= 如图,作单位圆,并任作两个向量 (cos ,sin )OP αα=u u u r ,(cos ,sin )OQ ββ=u u u r 取 ?PQ 的中点M ,则 (cos ,sin )2 2 M αβαβ ++ 连接PQ 、OM ,设它们相交于点N ,则点N 为线段PQ 的中点,且ON PQ ⊥,∠Mo x 和∠MOQ 分别为,22αβαβ +-,所以||||cos cos 22 ON OM αβαβ --==u u u r u u u u r ,所以点N 的坐标为(||cos ,||sin ) 22 ON ON αβαβ ++u u u r u u u r ,即(cos cos ,cos sin )2222N αβαβαβαβ-+-+ 又11 ()(cos cos ,sin sin )22ON OP OQ αβαβ=+=++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所以(cos cos ,cos sin )2222αβαβαβαβ-+-+1 (cos cos ,sin sin )2 αβαβ=++ 即cos cos 2cos cos 22 αβαβ αβ+-+= sin sin 2sin cos 22 αβαβαβ+-+= 在上面的基础上,还可以证明另外两个和差化积公式:

sin sin 2cos sin 22αβ αβ αβ+--= cos cos 2sin sin 2 2 αβ αβ αβ+--=- 如图,过P 点作y 轴的平行线,过Q 作x 轴的平行线相交于点F ,那么||sin sin PF αβ=-u u u r ,||cos cos FQ βα=-u u u r , ∠ QPF = ∠ QNE = ∠ Mox = 2 αβ +, ||2||2||sin 2sin 22 PQ NQ OQ αβαβ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所以||||cos ,||||sin PF PQ QPF FQ PQ QPF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即sin sin 2cos sin 22αβ αβ αβ+--= cos cos 2sin sin 22 αβαβ αβ+--=- 例2、用向量解决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12(,)OA a a a ==u u u r r ,12(,)OB b b b ==u u u r r ,以线段OA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221||S a b a b =-,三角形OAB 的面积 12211 ||2 OAB S a b a b ?= - 证明:设,a b α<>=r r ,那么可以得出 ||||sin OACB S a b α=r r ,由于cos ||||a b a b α?=r r r r 所以222sin 1cos 1()|||| a b a b αα?=-=-r r r r 222222 1122122111221221222222222 222121212121212()2()1()()()()()()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 所以sin α=

【精品】2020年高考数学总复习专题讲义★☆专题5.2 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相结合问题(原卷版)

【精品】2020年高考数学总复习专题讲义★☆ 一.方法综述 向量具有代数与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交汇是新课程高考命题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结合通常涉及到夹角、平行、垂直、共线、轨迹等问题的处理,目标是将几何问题坐标化、符号化、数量化,从而将推理转化为运算.或者考虑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利用其几何意义解决有关问题. 二.解题策略 类型一 利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化解解析几何中的垂直问题 【例1】【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届高三3月检测】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是,,若双 曲线右支上存在一点,使(为坐标原点),且,则实数的值为( ) A . B . C . D . 【指点迷津】由向量加法法则结合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可得△MF 1F 2是以为F 1F 2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由此设 运用勾股定理算出 与 ,得到结论. 【举一反三】 1.【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3月模拟】设,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过 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且 ,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 B . C . D . 2.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E a b a b -=>>的右顶点为A ,抛物线2 :8C y ax =的焦点为F .若在E 的渐近 线上存在点P ,使得AP FP ⊥u u u r u u u r ,则E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 A . ()1,2 B . 321, 4? ?? C . 324?? +∞??? ?? D . ()2,+∞ 【指点迷津】本题主要考查了双曲线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抛物线基本性质的应用,向量数量积坐标运算以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 1.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 (1)设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m 1,m 2,则l 1与l 2所成的角θ满足cos θ=|cos 〈m 1,m 2〉|. (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别为m ,n ,则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角θ满足sin θ=|cos 〈m ,n 〉|. (3)求二面角的大小 1°如图①,AB 、CD 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 →,CD →〉. 2°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或-cos 〈n 1,n 2〉. 2. 点面距的求法 如图,设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B 到 平面α的距离d =|AB → ·n | |n | . 1.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 × ) (2)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 × ) (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是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 ( × ) (4)两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0,π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π 2],二面角的 范围是[0,π]. ( √ ) (5)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α的法向量夹角为120°,则l 和α所成角为30°. ( √ ) (6)若二面角α-a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n 1,n 2所成角为θ,则二面角α- a -β的大小是π-θ. ( × ) 2. 已知二面角α-l -β的大小是π 3 ,m ,n 是异面直线,且m ⊥α,n ⊥β,则m ,n 所成 的角为 ( ) A.2π3 B.π 3 C.π 2 D. π6 答案 B 解析 ∵m ⊥α,n ⊥β, ∴异面直线m ,n 所成的角的补角与二面角α-l -β互补. 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0,π 2], ∴m ,n 所成的角为π 3 . 3.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平面O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1),已知点P (-1,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总结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基础篇一(几何证明) 一.求直线方向向量 1.已知()()4,2,2,2,1,1B A -且),,6(y x a =为直线AB 的方向向量,求y x ,。 二.平面的法向量 2.在空间中,已知()()()0,1,1,1,1,0,1,0,1C B A ,求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 3.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 2,==⊥DC PD ABCD PD 平面,E 为PC 中点 (1)分别写出平面PDC ABCD PAD ,,的一个法向量; (2)求平面EDB 的一个法向量; (3)求平面ADE 的一个法向量。 三.向量法证明空间平行与垂直 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和矩形AC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M AF AB ,1,2== 为EF 的中点,求 证:BDE AM 平面//

2. 如图,正方体''''D C B A ABCD -中,F E ,分别为CD BB ,'的中点,求证:ADE F D 平面⊥'。 3. 如图,在四棱锥ABCD E -中,BCE CD BCE AB 平面平面⊥⊥, 0120,22=∠====BCE CD CE BC AB ,求证:平面ABE ADE 平面⊥。 巩固练习: 1. 如图,在正方体''''D C B A ABCD -中,P 是'DD 的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 (1)求证:O B '为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2)求平面CD B A ''的一个法向量。

2. 如图,在直棱柱'''C B A ABC -中,4',5,4,3====AA AB BC AC (1)求证:'BC AC ⊥ (2)在AB 上是否存在点D ,使得'//'CDB AC 平面,若存在,确定D 点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 如图,已知长方体''''D C B A ABCD -中,2==BC AB ,E AA ,4'=为'CC 的上的点,C B BE '⊥, 求证:BED C A 平面⊥' 4. 在三棱柱'''C B A ABC -中,1',2,,'===⊥⊥AA BC AB BC AB ABC AA 平面,E 为'BB 的中点,求证:C C AA AEC '''平面平面⊥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和垂直

2017届高二数学导学案编写 审核 审批 课题: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和垂直 第 周 第 课时 班 组 组评 姓名 师评 【使用说明】 1、依据学习目标。课前认真预习,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2、课上思考,积极讨论,大胆展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解决疑难问题; 3、当堂完成课堂检测题目; 4、★的多少代表题目的难以程度。★越多说明试题越难。不同层次学生选择相应题目完成 【学习目标】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2.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理解空间向量的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律;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教学重点】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方法 【学习方法】学案导学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梳理基础】 1、 考点深度剖析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或垂直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以解答题为主,主要围绕考查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制试题,以多面体为载体、证明线面(面面)的平行(垂直)关系是主要命题方向. 2.【课本回眸】 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 ①直线的方向向量:l 是空间一直线,A ,B 是直线l 上任意两点,则称AB →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与AB → 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 ②平面的法向量可利用方程组求出:设a ,b 是平面α内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 ?? n·a =0, n·b =0. 2.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①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或l 1与l 2重合)?v 1∥v 2. ②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与平面α共面的两个不共线向量v 1和v 2,则l ∥α或l ?α?存在两个实数x ,y ,使v =xv 1+yv 2. ③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或l ?α?v ⊥u . ④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u 2,则α∥β?u 1∥u 2. 3. 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①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v 1⊥v 2?v 1·v 2=0. ②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v∥u . ③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和u 2,则α⊥β?u 1⊥u 2?u 1·u 2=0. 4.共线与垂直的坐标表示 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则a ∥b ?a =λb ?a 1=λb 1,a 2=λb 2,a 3=λb 3(λ∈R), a ⊥ b ?a·b =0?a 1b 1+a 2b 2+a 3b 3=0(a ,b 均为非零向量).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 N M F E ,,,分别是棱1111,,,D A B A AD AB 的中点,点Q P ,分别在 棱 1DD ,1BB 上移动,且()20<<==λλBQ DP . 当1=λ时,证明:直线//1BC 平面EFPQ . 探究二: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B ⊥AD ,AC ⊥CD ,∠ABC =60°,P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证明: (1)AE ⊥CD ; (2)PD ⊥平面ABE .

平面向量的解题技巧

第四讲平面向量的解题技巧 【命题趋向】由2007年高考题分析可知: 1.这部分内容高考中所占分数一般在10分左右. 2.题目类型为一个选择或填空题,一个与其他知识综合的解答题. 3.考查内容以向量的概念、运算、数量积和模的运算为主. 【考点透视】“平面向量”是高中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之一,高考每年都考,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在解答题中出现,试题多以低、中档题为主. 透析高考试题,知命题热点为: 1.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3.两非零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4.图形平移、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5.由于向量具有“数”与“形”双重身份,加之向量的工具性作用,向量经常与数列、三角、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相结合,综合解决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及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处理有关长度、夹角、垂直与平行等问题以及圆锥曲线中的典型问题等. 6.利用化归思想处理共线、平行、垂直问题向向量的坐标运算方面转化,向量模的运算转化为向量的运算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几何问题代数化,通过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 【例题解析】 1.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基本运算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意义,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例1(2007年北京卷理)已知O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为BC边中点,且2OA OB OC ++=0,那么()A.AO OD =D.2AO OD AO OD = AO OD =B.2 =C.3

三角法与向量法解平面几何题(正)

第27讲 三角法与向量法解平面几何题 相关知识 在ABC ?中,R 为外接圆半径,r 为内切圆半径,2 a b c p ++=,则 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余弦定理:2 2 2 2cos a b c bc A =+-,2 2 2 2cos b a c ac B =+-,2 2 2 2cos c a b ab C =+-. 3,射影定理:cos cos a b C c B =+,cos cos b a C c A =+,cos cos c a B b A =+. 4,面积:211sin 2sin sin sin 224a abc S ah ab C rp R A B C R = ==== = (sin sin sin )rR A B C ++ 2 221(cot cot cot )4 a A b B c C = ++. A 类例题 例1.在ΔABC 中,已知b =asinC ,c =asin (900 -B ),试判断ΔABC 的形状。 分析 条件中有边、角关系, 应利用正、余弦定理, 把条件统一转化为边或者是角的关系, 从而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解 由条件c = asin (900 - B ) = acosB = c b c a ac b c a a 222 22222-+=-+ 2 2222c b c a =-+? 是直角A b c a ?+=?2 22 1sin sin sin =?=A A C c A a 是直角?? ?C a c C c a sin sin =?=?. Q C a b sin =?=? c b 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1)在△ABC 中,已知cosA =13 5,sinB =53 ,则cosC 的值为( ) A .6516 B .6556 C .65566516或 D . 65 16- 解 ∵C = π - (A + B ),∴cosC = - cos (A + B ),又∵A ∈(0, π),∴sinA = 13 12,而sinB =53 显然sinA > sinB ,∴A > B , ∵A 为锐角, ∴B 必为锐角, ∴ cosB = 5 4 ∴cosC = - cos (A + B ) = sinAsinB - cosAcosB =65 1654135531312=?-?.选A . 说明 △ABC 中,sinA > sinB ?A > B . 根据这一充要条件可判定B 必为锐角。 (2)在Rt △ABC 中,C =90°,A =θ,外接圆半径为R ,内切圆半径为r ,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 考点剖析: 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 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立体几何中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简单定理. 命题方向:1)向量法证明垂直与平行多以多面体(特别是棱柱、棱锥)为载体,求证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或垂直,其中逻辑推理和向量计算各有千秋,逻辑推理要书写清晰,“充分”地推出所求证(解)的结论;向量计算要步骤完整,“准确”地算出所要求的结果. 2)用向量法求线线角、线面角多以空间几何体、平面图形折叠成的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线线角、线面角的求法,正确科学地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规律总结: 1.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是空间向量的一个具体应用,体现了向量的工具性,这种方法可把复杂的推理证明、辅助线的作法转化为空间向量的运算,降低了空间想象演绎推理的难度,体现了由“形”转“数”的转化思想. 2.两种思路:(1)选好基底,用向量表示出几何量,利用空间向量有关定理与向量的线性运算进行判断.(2)建立空间坐标系,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根据运算结果的几何意义解释相关问题. 3.运用向量知识判定空间位置关系,仍然离不开几何定理.如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来证明线面平行,仍需强调直线在平面外. 知 识 梳 理 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 (1)直线的方向向量:l 是空间一直线,A ,B 是直线l 上任意两点,则称AB → 为直 线l 的方向向量,与AB →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 (2)平面的法向量可利用方程组求出:设a ,b 是平面α内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 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 n·a =0,n·b =0.

巧用平面向量解解析几何问题

巧用平面向量解析几何问题 一:课堂教学设计: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中,学生学习平面向量在前,学习解析几何在后,而且教材中二者知识整合的不多,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就“平面向量”解平面向量题,不会应用平面向量去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用向量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思路清晰,过程简洁,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简单的重复将会引起学生大脑疲劳,学习兴趣衰退。这充分揭示方法求变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重视向量的教学,必然能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减轻负担。所以本节课就这一方面做一归纳。 二:教学目标:利用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解决解析几何问题。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四:重点难点:把解析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五:例题解析 例1、椭圆14 92 2=+y x 的焦点为F ,1F 2,点P 为其上的动点,当∠F 1P F 2为钝角时,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 解:F 1(-5,0)F 2(5,0),设P (3cos θ,2sin θ) 21PF F ∠Θ为钝角 ∴ 123cos ,2sin )3cos ,2sin )PF PF θθθθ?= -?-u u u r u u u u r ( =9cos 2θ-5+4sin 2θ=5 cos 2θ-1<0 解得:55cos 55<<-θ ∴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5 53,553-) 点评:解决与角有关的一类问题,总可以从数量积入手。本题中把条件中的角为钝角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负值,通过坐标运算列出不等式,简洁明了。 例2、已知定点A(-1,0)和B(1,0),M 是圆1)1(2 2=-+y x 上的一动点,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②求22MB MA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因为O 为AB 的中点,所以MO MB MA 2=+的最值。

专题:运用向量法证明立体几何问题

专题:运用向量法证明立体几何问题 一、知识点: 1、若向量m 与直线l 平行,则向量叫做直线l 的方向向量。 2、若⊥α,则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1)要证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只须让m 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 (2)若χ轴与平面的法向量,可设为=(1,0,0) (3)若 y 轴为平面的法向量,可设为=(0,1,0) (4)若Z 轴为平面的法向量,可设为m =(0,0,1) 3、证明线面平行与线面垂直 若为平面α的法向量,n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则 (1)l ⊥α?m ∥n ?m =λn (2)l ∥α ?m ⊥n ?m ·n =0 4、运用向量求角 (1)若两条异面直线l 1,l 2所成的角为 θ,为l 1 的方向向量, n 为l 2 的方向向量,则 cos (090)m n m n θθ=<≤ , (2)若两个平面12αα,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θ,为1α的法向

量,为2α的法向量,则 cos (090)m n m n θθ=<≤ , 当二面角为锐时为θ;当二面角为钝角时为 π-θ。 (3)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n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m 为平面α 的法向量,则 sin (090)m n m n θθ=<≤ , 5、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d,若为平面α的法向量,A 为平面α内任 一点,则PA m d m = 例1.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 、CD 是正方形且边长为1,侧棱PD ⊥底面ABCD ,PD=DC ,点E 是PC 的中点,且F 的坐标是(31,31,3 2 )。 (1)求证:PA ∥平面EDB (2)求证:PB ⊥平面EFD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设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PD=1 D (0,0,0),P (0,0,1),A (1,0,0), B (1,1,0), C (0,1,0),E (0,21,2 1 ) (1)设(x,y,z)m = 为平面EDB 的法向量 则00m DB m DE ?=??=?? , 而(1,1,0)11(0,,)22 DB DE ?=??=?? ∴011022 x y y z +=?? ?+=?? , 即 x y z y =-??=-? 故m =(1,-1,1)(取Y=-1)

专题:平面向量常见题型与解题指导

平面向量常见题型与解题指导 一、考点回顾 1、本章框图 2、高考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7、掌握正、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热点分析 对本章内容的考查主要分以下三类: 1.以选择、填空题型考查本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此类题一般难度不大,用以解决有关长度、夹角、垂直、判断多边形形状等问题. 2.以解答题考查圆锥曲线中的典型问题.此类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大,以解析几何中的常规题为主. 3.向量在空间中的应用(在B类教材中).在空间坐标系下,通过向量的坐标的表示,运用计算的方法研究三维空间几何图形的性质. 在复习过程中,抓住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指导方针.本章考题大多数是课本的变式题,即源于课本.因此,掌握双基、精通课本是本章关键.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有关平面向量部分突出考查了向量的基本运算。对于和解析几何相关的线段的定比分点和平移等交叉内容,作为学习解析几何的基本工具,在相关内容中会进行考查。本章的另一部分是解斜三角形,它是考查的重点。总而言之,平面向量这一章的学习应立足基础,强化运算,重视应用。考查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复习建议 由于本章知识分向量与解斜三角形两部分,所以应用本章知识解决的问题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向量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对向量进行运算,并能运用向量知识解决平面几何中的一些计算和证明问题;另一类是运用正、余弦定理正确地解斜三角形,并能应用解斜三角形知识解决测量不可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问题。 在解决关于向量问题时,一是要善于运用向量的平移、伸缩、合成、分解等变换,正确地进行向量的各种运算,进一步加深对“向量”这一二维性的量的本质的认识,并体会用向量处理问题的优越性。二是向量的坐标运算体现了数与形互相转化和密切结合的思想,所以要通过向量法和坐标法的运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上的作用。 在解决解斜三角形问题时,一方面要体会向量方法在解三角形方面的应用,另一方面要体会解斜三角形是重要的测量手段,通过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面向量解题技巧

平面向量解题技巧 1.这部分内容高考中所占分数一般在10分左右. 2.题目类型为一个选择或填空题,一个与其他知识综合的解答题. 3.考查内容以向量的概念、运算、数量积和模的运算为主. 【考点透视】 "平面向量"是高中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之一,高考每年都考,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在解答题中出现,试题多以低、中档题为主. 透析高考试题,知命题热点为: 1.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3.两非零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4.图形平移、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5.由于向量具有"数"与"形"双重身份,加之向量的工具性作用,向量经常与数列、三角、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相结合,综合解决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及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处理有关长度、夹角、垂直与平行等问题以及圆锥曲线中的典型问题等. 6.利用化归思想处理共线、平行、垂直问题向向量的坐标运算方面转化,向量模的运算转化为向量的运算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几何问题代数化,通过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

【例题解析】 1.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基本运算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意义,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向量与三角函数创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1.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及其变换,主要是的性质、图像及 变换.考查三角函数的概念、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有界性、图像的平移和对称等.以选择题或填空题或解答题形式出现,属中低档题,这些试题对三角函数单一的性质考查较少,一道题所涉及的三角函数性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考查的知识点来源于教材. 2.三角变换.主要考查公式的灵活运用、变换能力,一般要 运用和角、差角与二倍角公式,尤其是对公式的应用与三角

向量积分配律的证明(完整版)

向量积分配律的证明 向量积分配律的证明 ·sin. 分配律的几何证明方法很繁琐,大意是用作图的方法验证。有兴趣的话请自己参阅参考文献中的证明。 下面给出代数方法。我们假定已经知道了: 1)外积的反对称性: a×b=-b×a. 这由外积的定义是显然的。 2)内积的分配律: a·=a·b+a·, ·=a·+b·. 这由内积的定义a·b=s|osθ,并揭示这个物理模型的实质,即: 力与位移的数量积。 其次,具体分析平面向量的夹角,向量的数量积、重要性质等概念,并巩固练习。再者,基本概念均简明有效的给出,为之后学生深入学习、探究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从定义出发推导运算律也变得简单易行。随后,从特殊到一般,得出数量积的几何表示。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学习活动进展顺利,学生们都显得游刃有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有些难度,总的感觉是:

在核心问题上的处理不太容易把握,学生需要较多的时间去探究和体验。 结合多年教学发现学生对数量积的结果是数量重视不够,解题中往往忽略, ?学生容易忽略;书写中符号“?”学生容易省略不写,教学和作业中发现问题教师应时常提醒学生及时纠正,避免重复错误;运算律中消去律和结合律不能乱用,要给学生讲清楚一定不能与实数的运算律混淆,这些地方应反复给学生强调。 最后,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如何让学生的“学”更轻松些,让教师的“教”更顺畅些,使“数量积”的概念形成更具一般性,更能揭示“数量积”的本质内含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法及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引导式与讲练相结合,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理解定义之后引导学生推导数量积的性质,通过例题和练习加深学生对平面向量数量积定义的认识,初步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定义的运用。这一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因此,要精于课堂教学设计,并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和再设计,形成一系列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和思辨性,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贯彻数形结合思想是克服难点的有效举措.通过例题、练习的分析讲评和学生积极主动的解题实践,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高。由于课堂教学准备的较充分,基本能达到预定目标。

经典超级实用的解题方法之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第18讲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中,学生学习平面向量在前,学习解析几何在后,而且教材中二者知识整合的不多,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就“平面向量”解平面向量题,不会应用平面向量去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用向量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思路清晰,过程简洁,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简单的重复将会引起学生大脑疲劳,学习兴趣衰退。这充分揭示方法求变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重视向量的教学,必然能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减轻负担。 一、知识整合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也是新高考的一个亮点。 向量知识、向量观点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而在高中数学体系中,解析几何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有些问题用常规方法去解决往往运算比较繁杂,不妨运用向量作形与数的转化,则会大大简化过程。 二、例题解析 例1、(2000年全国高考题)椭圆14 92 2=+y x 的焦点为F ,1F 2,点P 为其上的动点,当∠F 1P F 2为钝角时,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 解:F 1(-5,0)F 2(5,0),设P (3cos θ,2sin θ) 21PF F ∠Θ为钝角 ∴ 123cos ,2sin )3cos ,2sin )PF PF θθθθ?= -?-u u u r u u u u r ( =9cos 2θ-5+4sin 2θ=5 cos 2θ-1<0 解得:55cos 55<<-θ ∴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5 53,553-) 点评:解决与角有关的一类问题,总可以从数量积入手。本题中把条件中的角为钝角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负值,通过坐标运算列出不等式,简洁明了。 例2、已知定点A(-1,0)和B(1,0),P 是圆(x-3)2+(y-4)2=4上的一动点,求22 PA PB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因为O 为AB 的中点,所以2,PA PB PO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故可利用向量把问题转化为求向量OP u u u r 的最值。 解:设已知圆的圆心为C ,由已知可得:{1,0},{1,0}OA OB =-=u u u r u u u r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适用学科高中数学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 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90 知识点用空间向量处理平行垂直问题;用空间向量处理夹角问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2.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3. 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4.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教学重点用向量方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空间平行垂直问题 1.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 2.直线与平面平行与垂直; 3.两个平面平行与垂直;空间夹角问题 1.两直线所成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角; 3.二面角的概念; 空间距离问题

二、复习预习 (1)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律:设231(,,)a a a a =,231(,,)b b b b =,则 112233(,,)a b a b a b a b +=+++,112233(,,)a b a b a b a b -=---,123(,,)()a a a a R λλλλλ=∈, 112233a b a b a b a b ?=++, 112233//,,()a b a b a b a b R λλλλ?===∈, 1122330a b a b a b a b ⊥?++=. (2)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212121(,,)AB x x y y z z =---. 一个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等于表示这个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 (3)模长公式:若231(,,)a a a a =, 则 222 123 ||a a a a a a =?=++. (4)夹角公式: 112233 2 2 2 22 2 123 123 cos ||||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a a b b b ++??= = ?++++. (5)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 2212212212 )()()(z z y y x x AB AB -+-+-== .

向量法证明几何命题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向量法证明初等几何命题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 2011级 学号 4 学生平 指导教师峰 完成时间 2015 年 4 月 学院教务处制

向量法证明初等几何命题 平 摘 要 本文使用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证明一些初等几何的命题.例如,勾股定理,余弦定理,海伦公式. 关键词 初等几何;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 1引言 向量这个名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高中的教材中已经接触了不少向量的容.在力学、物理学已及日常生活中,咱们常常遇到很多的量,譬如像温度、时间、质量、密度、功、长度、面积与体积等,这些量在规定的单位下,都可以由一个数来完全确定,这种只有大小的量叫做数量.其余又有一些比较复杂的量,比方像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他们不仅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这类量便是向量. 向量最初被应用于物理学.不少物理量如力,速度,位移一集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都是向量.大约公元前350年前,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就知道了力可以表示成向量,两个了的组合作用可用著名的平行四边形则来得到.“向量”一词来自力学、解析几何中的有想线段.最早使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是英国大科学家牛顿. 从数学发展历史来看,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空间的向量结构并未被数学家们所了解,直到19世纪未20世纪初,人们才把空间的性质与向量运算关联起来,使向量成为具备一套优良运算通性的数学体制. 向量可以进入数学并得到发展,最初使用于复数的几何表示谈起.18世纪末期,挪威测量学家威塞尔初次使用坐标平面上的点来表示复数a bi +(a 、b 为有理数,且不同时等于0),把坐标平面上的点用向量表示出来,并使用拥有几何意义的复数运算来定义向量的运算.把坐标平面上的点用向量表示出来,并用向量的几何表示用于研究几何问题与三角问题.人们逐渐接受了复数,也学会了利用复数来表述和研究平面中的向量,向量就这样平静地投入了数学中. 因为向量法证明许多几何命题都是比较简化,所以许多命题都有向量法去证明,许多学生因为学习了向量,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许多熟悉的问题上都想向量法去证明,但他们不清楚不了解向量法的基本思路和证明技巧,不仅仅学生,甚至老师也有时候还是用比较繁琐的方法去证明初等几何命题. 本论文主要介绍向量的基本运算法则,还有对几个经典的问题进行证明,分别用一般的方法和向量法对一些初等的几何命题进行证明,然后作对比,比较一下向量法和一般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看看哪一种方法更加简捷和实用. 2结果与讨论 2.1向量的基本运算[1] 向量的加法运算: AB BC AC +=,a b b a +=+,0a a +=,()0a a +-=,()()a b c a b c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