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标准

1.1 垃圾收集设施

Ⅰ废物箱

1.1.1 废物箱的设置应满足行人投放生活垃圾的需要。

【条文说明】:废物箱主要用于收集行人的生活垃圾,故其设置应满足行人投放生活垃圾的需要。

1.1.2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地区应按分类方式设置相应的分类收集废物箱,分类废物箱应有明显标识。

【条文说明】:公共场所的废物箱,由于其接纳的垃圾成分不同于居民生活垃圾,因而分类方式不同于居住区的分类方式,应根据所在场所的流动人员的活动特征,有针对性地设置分类收集废物箱,并有明显易懂的标志。

1.1.3 道路两侧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废物箱。

【条文说明】:除行人必经的道路外,在交通客运枢纽、公共建筑、广场、社会停车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出入口处,对废

物箱的需求程度也较高。

1.1.4 废物箱外观应美观、卫生,并应能防雨、防腐、耐用、阻燃、抗老化。

【条文说明】:废物箱由于设在路旁等公共场所,其造型应美观、风格与周边环境协调,本条提出了废物箱的基本要求。

1.1.5 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废物箱,其间距按道路功能划分:

1 商业、金融业街道、支路50~100m;

2 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100~200m;

3 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400m。

【条文说明】:废物箱的设置间距考虑主要出于方便行人随时丢弃垃圾,间距较小,影响景观,随着市民行为规范的提高,除旅游景点、步行街、交通站、体育场馆等人流集散场所的废物箱设置间距可较小外,其余道路应放宽间距。

1.1.6 镇(乡)建成区道路两侧设置废物箱间隔宜符合本章第5.1.4条的规定,并应乘以1.2~1.5的调整系数。

【条文说明】:由于镇(乡)建成区相比城市人流量少,同样功能的道路两侧废物箱设置密度应较城市低,因此本条规

定参照城市道路两侧废物箱的设置间隔,乘以1.2~1.5的调整系数。

1.1.7 广场废物箱应按每300m2~1000m2设置一处。

【条文说明】:按照每个废物箱服务半径约为10m~20m设置,相当于设置间隔约为20m~40m,但是广场上的废物箱一般大多沿广场周边设置,若将广场按圆形来考虑,则300m2~1000m2设置一处,相当于沿周边约60m~110m设置一处废物箱。具体取值需根据广场面积大小来确定,面积大的宜取上限,面积小的宜取小限。

Ⅱ垃圾收集点

1.1.8 城市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镇(乡)、村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可适当放宽。

【条文说明】:垃圾收集点主要适用于人工直接投放,所以其服务半径不宜太大。镇(乡)、村的居民住宅较分散,人口密度较城市小,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可适当放宽。

1.1.9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地区,其收集点的设置及运行应满足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要求,垃圾容器要有明显的色彩标志及分类标识。

【条文说明】:目前主城区垃圾分类收集处于试点阶段,近期全面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存在一定困难,但规划应高起点,对垃圾收集点布点和用地面积都应为垃圾分类收集留足条件。同时为便于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类别标识应清晰、规范。

1.1.10 收集点的位置应固定,宜留有垃圾收集车辆停靠和作业空间,便于投放和清运,并符合城市卫生和景观环境的要求。

【条文说明】:本条明确要求垃圾收集点位置应固定,便于分类投放和清运,方便居民使用。此外,为方便收集作业,收集点应该设置在垃圾收集车易于停靠的路边等地。当设置在支路边时应满足城市景观环境要求,原则上不宜在干路边设置垃圾收集点。

1.1.11 收集点的垃圾容器(间)根据各服务区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其类型、规格应标准化、通用化,在市环卫部门的技术指导下进行设计、建造(或购置)。一般居民区及其他场所根据居住类型设置垃圾容器(间),垃圾容器(间)可按表5.1.11设置。

表5.1.11 垃圾容器(间)设置

求。

1.1.12 收集点的垃圾容器(间)容量按其服务人口、垃圾分类的种类、垃圾日排出量及清运周期计算。垃圾存放容器的总容纳量应满足使用需要,垃圾不得溢出而影响环境,垃圾日排出量及垃圾容器设置数量的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条文说明】:生活垃圾组份和垃圾量是由生活习惯、生活质量等因素确定,此外再根据人口数量、清运周期等确定存放容器的容量。计算方法依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

Ⅲ垃圾收集站

1.1.13 垃圾收集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收集站应考虑与居住区景观和周围环境协调,有利于

保护环境;

2 收集站宜独立占地,建筑外墙与相邻建筑物的间距应

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宜设置绿化隔离

带;

3 收集站宜设置车辆进出通道,便于环卫车辆进出和停

靠;

4 收集站建筑外墙至人行道边缘距离不宜小于10m。【条文说明】:收集站是城市居民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其布置不仅影响收集站的运营和作业安全,而且影响居住小区交通与环境,应合理布局。另外收集站与居民住房及公共建筑物距离较近,其建筑物设计及外部装饰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且由于收集站作业时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及臭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设置绿化隔离带以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收集站通道的设置还有要满足作业需求,方便车辆进出。

1.1.14 收集站的服务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人力收集,服务半径宜为0.4km以内,最大不宜

超过1km;

2 采用小型机动车收集,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km。镇

(乡)、村收集站的服务半径可适当增大。

【条文说明】:收集站的服务半径不宜过大,以便于生活垃圾的收集和投放,本标准对两种不同收集方式确定了不同的

服务范围。原则上居住区内收集站设置数量按人力收集最大服务距离不超过1km或小型机动车(通常为电瓶车)收集最大服务距离不宜超过2km确定,但也可按不跨越行政区域(街道)、不跨越交通主干道及河道等形成的自然区域并结合该区域内垃圾日排出量来确定。

1.1.15 收集站按照建筑形式可分为独立式、合建式收集站;按收集设备可分为压缩式与非压缩式收集站。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垃圾收集站的分类标准。

1.1.16 符合下列要求之一的宜设置小型压缩收集站:

1 封闭的居住小区内,宜设置小型压缩收集站;

2 大于5000人的居住小区,宜设置小型压缩收集站;

3 小于5000人的居住小区,宜与相邻居住小区联合设

置小型压缩收集站;

4 大型商业区、交通客运枢纽及其他垃圾产生量较大的

公共设施附近宜设置小型压缩收集站。

【条文说明】:为便于管理,封闭式小区宜单独设置小型压缩收集站;当垃圾产量超过4t/d时单独设置收集站较为合理,

若小于4t/d,宜联合设置,本条中明确的大于5000人的居住小区,其垃圾产量一般在4t/d以上;小于5000人的居住小区,垃圾量一般小于4t/d。

1.1.17 收集站的最大接收能力,应根据服务区域内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最高月平均日产生量确定,无实际数据时,可按本标准附录A.0.1计算,并满足服务区域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要求。

【条文说明】:本条对收集站的最大接收能力的作了规定。

1.1.18 收集站应密闭且设置给排水设施,现有敞开式收集站应规范卫生防护措施,并应通过技术改造或改扩建使其实现密闭收集作业。

【条文说明】:垃圾收集站由于规模小、数量多,防护隔离距离短,露天设置且敞开作业更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应杜绝。

1.1.19 收集站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垃圾进入收集站,应直接倾倒在垃圾容器内,防止垃

圾落地;

2 宜采用压缩工艺,以提高收集和运输效率;

3 分类垃圾收集站,应设置分类收集的垃圾桶或收集

箱,可回收物可在站内进行简单分拣。

【条文说明】:垃圾收集系统应密闭且垃圾不得落地,防止造成二次污染,采用压缩工艺的收集站,可大大降低垃圾容积,增大后续垃圾运输车的利用率,提高效率。

1.1.20 非压缩式收集站建筑面积不宜小于80m2,压缩式收集站不宜小于130 m2。

【条文说明】:按照设置一只专用垃圾收集箱,并考虑放置分类收集容器,提出非压缩式收集站建筑面积一般不小于80m2,压缩式收集站考虑增加一台卧式垃圾压缩机,提高相应的建筑面积。

Ⅳ收集方式

1.1.21 生活垃圾应积极施行桶装化、袋装化,不得裸露收集。【条文说明】:垃圾收集按产生源垃圾投放形式可分为袋装收集和散装收集,为杜绝二次污染,垃圾不得裸露收集。因此,区(县)、镇(乡)、村均需按此原则对现有收集系统及

收集点(站)进行改造、更换,逐步拆除现有露天的垃圾池、垃圾屋等。

1.1.22 居民区生活垃圾宜采用“垃圾不落地”的收集方式。【条文说明】:本条确定了居民点垃圾收集方式。“垃圾不落地”指垃圾自产生源排放经“袋装—投放点—收集车”或“散装—垃圾桶—收集车”,最大程度地防治与减少二次污染。

1.1.23 菜市场宜采用大容积密闭容器收集垃圾或建设垃圾收集站,收集频率应高于其他收集点,并应日产日清。

【条文说明】:本条针对菜市场的垃圾产生量较大,垃圾多是瓜果菜叶、鱼肉禽毛皮内脏等,且含水量较高,易腐烂污染环境,应用较大容器专门收集与运输,确保证日产日清,其收集作业一般在菜场当日售菜完毕之时段进行。

1.1.24 对于境内有河流、湖库的镇(乡)、村,水面垃圾应及时清捞,并经由转运站运至垃圾处理处置场统一处理。【条文说明】:本条对水面垃圾做出了具体作业要求。

1.2 垃圾转运站

Ⅰ规模及项目构成

1.1.25 转运站的建设应根据服务区域垃圾产量与特点,结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市域环境卫生专业(专项)规划,合理确定转运站的数量、规模和项目构成。

【条文说明】:本条是关于转运站建设规模与数量的规定。转运站建设规模及数量应满足重庆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专项)规划的要求,根据本市的垃圾处理设施的分布情况,结合服务范围确定。

转运站可根据其服务范围内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或其从属的垃圾处理系统的需求,在进行垃圾转运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储存、分选、回收等项功能,成为综合性转运站。

1.1.26 转运站的建设规模和数量应与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相协调。

【条文说明】:转运站的建设规模及数量应根据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的分布情况来确定。

1.1.27 转运站建设规模分类宜符合表5.

2.3的规定。

表5.2.3 转运站建设规模分类(t/d)

值不含上限值,Ⅰ类含上下限值;

2 建设规模大于3000t/d的特大型转运站(除建设面积

和建设用地指标外)参照Ⅰ类转运站有关要求。【条文说明】:本条是转运站建设规模的分类原则。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等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转运站的规模按其转运能力分为三大类五小类。

1.1.28 转运站由主体工程设施、配套工程设施以及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等构成。

1 主体工程设施:站房,进出站道路,垃圾集装箱,垃

圾计量、装卸料/压缩、垃圾渗沥液及污水处理、除臭、通风、灭虫、自动控制等系统;

2 配套工程设施:供配电、给排水、机械维修、停车、

冲洗、消防、通信、加油、检测及化验等设施;

3 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办公室、值班室、休息室、

浴室、宿舍、食堂等设施。

【条文说明】:本条明确规定转运站建设项目的构成,是为了避免漏建或多列工程项目致使转运站无法运行或造成浪费。转运工艺及规模不同时,生产设施的内容也不同。规模较大的转运站,配套工程设施和生产服务设施相应更齐全。

1.1.29 大、中型转运站应包含主体工程设施、配套工程设施以及生产管理和部分生活服务设施。小型转运站以主体工程设施为主,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应借助周边公共设施。【条文说明】:对于大、中型转运站,应该保证项目建设的完整性,达到配套设施、管理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的合理配备。对于小型转运站,由于受到规模、场地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应遵循精简节约的原则,

应借助周边公共设施,避免浪费。兼有如分选、公厕、景观等其他功能的转运站,配套工程设施和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还应满足其他功能的要求。

Ⅱ选址

1.1.30 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市域环境卫生专业(专项)规划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应按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等原则合理布局。【条文说明】:转运站作为城市的公共卫生设施,其选址应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市域环境卫生专业(专项)规划、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其选址活动应由建设主管部门会同规划、土地、环保、交通部门进行,或及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1.1.31 转运站应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宜设置在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集中、交通便利、便于安排运输路线的地方,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等要求,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安全、劳动卫生、消防等要求。

【条文说明】:本条明确了转运站的选址应综合考虑的因素,转运站应设置在垃圾收集服务区内人口密度大、垃圾排放量大、易形成转运站经济规模的地方,以有利于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和运营管理,同时又必须注意防治二次污染。转运站设置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收集和运输线路的地方,以有利于生产调度和降低日常运行成本。有污水排放的条件是指按环保部门要求将污水直接排放或经适当处理后达标排放。转运站选址符合国家关于环评、安全、劳动卫生以及消防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1.1.32 转运站不宜设置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临近学校、餐饮店、平交路口、大型商场、影剧院出入口等靠近人流、车流集中的地方。

【条文说明】:本条明确了不适合转运站选址的地方,主要是考虑了垃圾转运作业时的二次污染影响甚至危害,以及潜在的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社会或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1.1.33 转运站服务区域以半径为2~4km的范围为宜,转运站与后续处置设施之间的运输距离应大于10km。

【条文说明】:本条明确了转运站服务半径和距离后续设施运距。为了经济、合理地收集垃圾,体现垃圾转运站的经济性,转运站的位置应考虑收集的路程要短或靠近垃圾产量集中的地方。

Ⅲ总体布置

1.1.34 转运站的总体布置应该符合转运工艺流程要求,功能区布局合理,人流、物流通畅,作业管理方便。

【条文说明】:转运站的总体布局应依据其采用的转运工艺及技术路线确定,充分利用场地空间,保证转运作业,有效

抑制二次污染并节约土地。

1.1.35 对于分期建设的大型转运站,总体布局及平面布置应为后续建设留有发展空间。

【条文说明】:对于分期建设的大型转运站,总体布局及平面设计时应为后续建设内容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分期建设预留场地必须能满足工艺布局的要求,应相对集中。

1.1.36 转运站应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进行工艺布置。竖向设计应结合原有地形进行雨污水导排。

【条文说明】:转运站的总体布置应利用站址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对于高位卸料、设置进站引桥的竖向工艺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和场地空间尤其重要。

1.1.37 兼有其他功能(如停车场、修理厂、分选车间等设施)的转运站,应以转运设施与设备为中心设置,各项辅助设施应根据使用功能、生产流程、地形及安全因素等合理布局。【条文说明】:兼有其他功能(如停车场、修理厂、分选车间等设施)的转运站,仍应以转运设施与设备为中心设置,各项辅助设施根据作业流程及地形等因素合理安排,确保各

单元安全、高效。

1.1.38 转运站内道路应综合考虑转运规模、运输方式、周边交通等合理确定。站内道路工程应符合《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 的有关要求,站内道路设施应保证各种工作车辆的流畅通行,道路宽度、转弯半径与承载能力等应满足最大转运车辆满载通行要求。

【条文说明】:本条是对转运站道路的要求。转运站内道路除满足道路设计的一般要求外,还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Ⅳ工艺和设备

1.1.39 转运站的主体工艺应经济、先进、安全、可靠,并且适应服务区域生活垃圾的特点、收运及处理处置方式。

【条文说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转运技术及设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本身的差异,导致垃圾转运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现行主要的垃圾转运技术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 敞开式转运:这是最早的一代垃圾转运技术。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通过人力车或小型机动车辆直接倒在某一指定地点,然后由其他车辆将其转运到处理场所。作业过程中.转运场所是敞开或半敞开(有顶棚).有时甚至在临时选定的露天空地进行垃圾转运作业。这种情况下,与之配套的车辆通常也是敞开式的。

此种转运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垃圾的转移和运输操作,但同时造成很大的二次污染。如垃圾散落、臭气散发、灰尘飞扬、污水泄漏等,尤其是在收集、转运场所的周围,污染现象十分严重。不仅转运现场作业环境十分恶劣,而且间接污染周边环境,危害居民的健康,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秩序。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这种原始转运模式的诸多缺陷和引发的矛盾日趋突出,因而大多数城市已经或正在将此淘汰,但在部分中小城市(城镇)及乡镇仍然使用。

2 封闭转运模式:为了克服敞开式转运的缺点,封闭式转运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封闭”一词有两层含义及要求:一

垃圾收集路线设计

固废处理课程设计奉贤校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 院系:化工学院 姓名:XXX 学号:000000000 组员: 指导老师:

2014.12.5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 2014年11 月28 日2014 年11 月28 日

关键词:垃圾、路线、放置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真对我们奉贤校区的教学区、宿舍区、行政区的垃圾箱的布置以及路线的规划,结合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如校区面积、人数、垃圾量以及垃圾特点,从垃圾收集、收集点设置、收集线路设置等方面研究讨论,得出我们的成果。

目录 1.学校概况 (5) 2.校园垃圾情况 (6) 2.1校园垃圾分类 (6) 2.2奉贤校区垃圾调查情况如下: (6) 2.1.1 宿舍楼 (6) 2.1.2 教学楼 (7) 2.1.3学科楼 (7) 2.1.4 行政楼 (7) 2.1.5 近五年垃圾总数概况 (7) 2.1.6垃圾桶放置点(图中小点) (8) 2.3垃圾桶选择 (8) 3.收集线路设计 (9) 3.1 垃圾收运设计内容与步骤 (9) 3.1.1 收运系统模式设计内容 (9) 3.1.2 收运系统模式设计的一般步骤 (9) 3.1.3设置的原则 (10) 3.1.4 收集路线设计一般步骤 (10) 3.2 垃圾收集路线图 (10) 4.结论 (11) 5 参考文献 (11)

正文 1.学校概况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是由全国示范性高工专——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有近60年办学历史的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强化内涵建设,走出了一条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2007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良成绩;2010年10月,占地面积近1500亩的奉贤校区正式落成,学校主体搬迁至奉贤校区。近年来,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外延拓展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已连续七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学校现有奉贤校区和徐汇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共1106870.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00669平方米,徐汇校区位于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奉贤校区坐落于奉贤海湾地区。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工程创新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部、体育教学部、高等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二级学院(部)。学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现有全日制学生17993人,其中本科生15455人,研究生916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726名,其中专任教师1136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73名,占教师总数的41.64%,其中教授114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7.99%,其中博士学位411名,占教师总数的36.18%。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13名。 学校落于奉贤海湾地区,可以大致划分为宿舍区、教学区、行政区三个方面。宿舍区是学校生产垃圾的主要地点,对于拥有将近18000学生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而言,每一栋宿舍每天所产生的垃圾都是海量的,哪怕是教学区以及行政区两个地区的所有垃圾综合也远远比不过宿舍楼一天的垃圾量。学校拥有24栋学生宿舍以及一栋教师公寓,分别坐落在校区的各个部分,不得不说,相对而言一些宿舍区的上课吃饭以及一些其他活动很不方便。学校学生公寓一般而言都是六层制的,而也有一部分的宿舍却是拥有十六层高度,分别是十一号楼、十三号楼、十五号楼、十六号楼、二十三号楼、二十四号楼,其中有男宿舍楼,也有女宿舍楼。不得不说,和平时的认知相反的是往往女生宿舍楼更能生产垃圾,当然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并不绝对。同样的宿舍区不知划分有宿舍楼,也有三座食堂,食堂每天产生的垃圾更是海量,不过与宿舍楼的类、金属(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塑料(各种饮料瓶等)、废旧作业本、报纸等垃圾不同,食堂的垃圾多为有机物,大部分为食物残余物,当然这些垃圾也有另外的收集路线,这里暂且不谈论。教学区以及行政区相对而言每天产生的垃圾还比不过宿舍区的垃圾,毕竟教学区和行政区并不是每天每时每刻都有人在那边生产垃圾的。行政区基本上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突出,生活垃圾的污染防治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并将成为21世纪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城镇居民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处理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我国各地的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为何与日俱增 1、产生量及增长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简称城市垃圾)的产生量逐年上升。在1995年以前,城市垃圾的增长速度较快,平均年增长率在12%左右。在1995年以后,城市垃圾的增长速度减慢,平均年增长率在48%左右,但2001年以后生活垃圾增长速度又明显加快。 这主要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普及率逐步提高,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会逐年增加。 2、垃圾成分的变化及趋势预测。生活垃圾的成分和特性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以及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在产生量增加的同时,其成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特点是:城市垃圾的有机物含量比农村低,城市垃圾的无机物含量比农村高;垃圾有机物可燃物成分城市也比农村低;经济发达的地区的生活垃圾的有机物含量明显地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灰土等无机物远远低于不发达城市。 二、对城镇居民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置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1、垃圾处理处置。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的主要方式还是填埋,占总处理量的92.86%,焚烧处理仅占7.14%。近些年来,全国城市垃圾清运能力和处理能力不断增长,生活垃圾清运量和处理率不断提高。 (1)各城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垃圾清扫、收集、运输体系。一般而言,中国各城市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均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垃圾清扫、收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制度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制度 1.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与生活垃圾收运作业应符合《生 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CJJ205 的规定。 2.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逐步按分类收集方式设置。新建居 民小区应按分类收集方式设置分类收集点和分类收集容器、 设施。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应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分别收 集。 3.生活垃圾实行定时定点收集,日产日清。每个垃圾收 集点的垃圾每天至少收集两次,垃圾应不满溢、无积压、无 曝露、不遗漏、不得随意堆放在路边。生活垃圾收集时间宜 为每天早晨4:00-7:00 、白天 9:00-16:00 、晚上 19:00-22:00 。 4.打烊垃圾宜在每天4:00-7:00 时段进行专门收集,并 应采取定时定点、按片巡回、上门收集的方式,收集至转运 站点暂存。对临街门店关门时间不统的道路,应增加收集次数或就近设置垃圾贮存点。打烊垃圾应及时收集,做到垃 圾不落地、无暴露和堆存、临街垃圾容器无漫溢。 5.距离生活垃圾处理场( 厂) 运输距离小于10km 的地区可采用 -次收运模式。距离生活垃圾处理场(厂 )运输距离大于10km 的地区可采用二次转运模式。

6.垃圾收集转运站应按《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 C1J179 、《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标准》建标154. 《生活垃 圾转站技术规范》CJ47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 准》建标 117.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II109 的要求建设、运行、维护与管理。 7.有害垃圾运输应采用密闭专用运输车辆进行运输。 8 . 收集转运站点正式开始工作前,操作人员应对转运设 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无故障,再开启设备进行垃圾转 运,并开启监控设备对转运站点车辆、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 控,保证站点运转有序。 9.生活垃圾的运输主体应当遵守下: (1)定期清运生活垃圾; (2)对已经分类的生活垃圾分装运输,不得混装混运; (3)采取密闭等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丢弃、扬撒、遗漏垃圾以及滴漏污水; (4)及时清理作业场地,保持生活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房 (点 ) 和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5)充分发挥运输车辆料斗、压缩腔的容积效率,尽量降低车辆带功压缩等 作业频率、避免空转; (6)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

生活垃圾收运方式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 随着国民经济得持续高速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得快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得产出量也在以惊人得速 度增长。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原有设备较低得处理能力与日趋增大得城市人口之间得矛盾,落后得垃圾收运设备作业效果与城市环境越来越高得要求之间得矛盾,以及原有设备得处理方式与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得处理理念之间得矛盾日益明显。 因此,对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得完善与优化,使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系统高效运行有着重大意义。 相关政策与标准摘要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05)对转运站得设置要求: (1)垃圾收集点得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在规划建造新住宅区时,未设垃圾收集站得多层住宅每4幢应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并建造垃圾容器间,安置活动垃圾箱(桶);容器间内应设给排水与通风设施。 (2)道路两侧或路口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得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废物箱。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抗老化、防腐、阻燃。废物箱得设置间隔宜符合下列规定: 商业、金融业街道:50~100m; 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得快速路:100~200m; 支路、有人行道得快速路:200~400m 。 (3)收集站得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8km。收集站得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内规划人口数量产生得垃圾最大月平均日产生量确定,宜达到4t/d以上。收集站得设备配置应根据其规模、垃圾车箱容积及日运输车次来确定。建筑面积不应小于80m2。收集站内应配置给排水设施。 (4)垃圾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站;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站;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垃圾转运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Q ---转运站规模(t/d);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资料时,一般可取1、13~1、40; n ---服务区域内人口数; q ---人均垃圾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无资料时,可采用(0、8~1、8kg/人?d)。 (5)转运站得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小型转运站每2~3km2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宜小于800m2。②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 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 1、2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要求:采用非机动车收运方式时,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宜为0、4~1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方式时,其服务半径宜为2~4km;采用大、中型机动车收运得,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服务范围。 不同得垃圾收运模式 垃圾收运系统一般由收集、运输与中转3个环节构成,可表示成: 由于运距得不同,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有中转收运模式(1次或多次中转)与无中转收运转模式,同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杨凌家乐园垃圾收运路线初步设计 【摘要】本设计以杨凌家乐园小区为设计对象,在分析杨凌家乐园小区生活垃圾排放及收集现状的基础上,对小区垃圾量进行了平均分配,综合考虑每日垃圾产量和收运频率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运路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收集路线。 【关键词】生活垃圾;清运路线;容器;收集频率;设计 1.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概述 设计目的 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选取合适的垃圾清运方式,设计合理有效的收运路线,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本设计根据家乐园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使小区的垃圾及时快捷的被清除,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舒适。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 1.2.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 城市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即搬运贮存(简称运贮); 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有时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

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输工具上,运往远处的处理处置厂。 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清运和转运这两个阶段宜采用优化方法进行规划,按照最优的行车路线收集垃圾,并将垃圾源合理分配到不同处理场,以使成本降到最低。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有利于垃圾从产生向系统的转移,而且具有卫生、方便、省力的优点。 1.2.2收运模式及收集时间的确定 上述提到的三个阶段,其中收集和运输是每个收运系统共有的,而中转则可能在一些系统中无须设置,是否设置中转环节是根据垃圾从产生源至处理地的运输距离、垃圾收集车辆的运输能力及垃圾量来确定。其中中转可能是一次,也可以有多次。因此从有无中转环节来区别,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无中转收运模式和有中转收运模式。区别垃圾收运模式还必须从的收集方式上加以区别,目前使用的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有: a.车辆流动收集(或称无站式收集) b.收集站收集 c.动力管道收集。 车辆流动收集是利用收集车辆(如后装垃圾车、侧装垃圾车等)对分散于各收集点的垃圾(桶装、袋装或散装)进行收集的一种方法,收集后的垃圾直接或经中转后运往垃圾处理厂(场)。

江门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规划2012020草案公示简介

江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规划(2016-2020)草案公示简介 一、总则 1.1规划背景 为落实省人大会议精神,按照《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2号)、《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十三五”规划》等要求,江门市需进行三区四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规划,以指导江门市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提高江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结合江门实际情况,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江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规划(2016-2020)》。 1.2规划范围及规划时间 规划范围为江门市域范围,即“三区四市”的行政区划范围,包括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及恩平市,市域面积9541平方公里。 规划时间为2016年-2020年,近期为2016年-2017年,远期为2018年-2020年。 二、现状概况 2.1现状 2.1.1城乡生活收运方式及设施 江门市的生活垃圾仍然普遍采用混合收集的模式,市区推广垃圾分类收集的成效不显著。目前主要有垃圾池/垃圾桶收集系统、垃圾屋收集系统、保洁员上门收集系统等。 全市73个镇(街)的转运站已经全部建成,全部通过项目验收。目前投入使用150座,约占已建成数量的90%,未投入使用的16座,约占已建成数量的10%。 表1 现状垃圾转运站建设情况一览表: 2.1.2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及设施 目前江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以卫生填埋为主,主要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包括:江门市旗杆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台山市台城下豆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开平市梁金山生活垃圾填埋场、鹤山市马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及恩平市樟木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部分地区由于远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或为岛屿(如川岛),处理方式上就近对生活垃圾进行简易处理。江门市共有14座生活垃圾简易处理场,其中市区2座,均位于崖门镇,台山市6座,开平市6座。 2.1.3其它垃圾收运处理现状 江门市现状已建成的临时建筑垃圾消纳场主要有台山市临时建筑垃圾消纳场,已消纳7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其他市、区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理方式以建筑场内自行消化为主,少量建筑垃圾混于生活垃圾内,运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江门市目前餐厨垃圾没有纳入统一的收集处理管理,现多被用于农村饲养牲畜,存在被不法商贩利用的隐患。 2.2存在问题 1)收集方式不科学,混合收集垃圾,资源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处置难度大,包括存在村镇无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箱等问题。 2)转运体系不完善:部分镇街垃圾转运站运营不规范、部分环卫设施防护间距不足造成环境影响。 3)终端无害化处理系统未能全覆盖。 4)环卫管理体制仍不够完善。 三、规划简介 3.1规划目标 表2 规划目标一览表:

生活垃圾收运方式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的产出量也在以惊人的速 度增长。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原有设备较低的处理能力与日趋增大的城市人口之间的矛盾,落后的垃圾 收运设备作业效果与城市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原有设备的处理方式与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理念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因此,对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完善和优化,使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系统高效运行有着重大意义。 相关政策与标准摘要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对转运站的设置要求:(1)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 超过70m。在规划建造新住宅区时,未设垃圾收集站的多层住宅每4幢应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并建造垃 圾容器间,安置活动垃圾箱(桶);容器间内应设给排水和通风设施。(2)道路两侧或路口以及各类交通 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废物箱。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抗老化、防腐、阻燃。废物箱的设置间隔宜符合下列规定:商业、金融业街道:50~100m;主 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100~2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400m。(3)收集站的 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8km。收集站的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内规划人口数量产生的垃圾最大月平均日产生量 确定,宜达到4t/d以上。收集站的设备配置应根据其规模、垃圾车箱容积及日运输车次来确定。建筑面积不应小于80m2。收集站内应配置给排水设施。(4)垃圾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站;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站;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垃圾转运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Q ---转运站规模(t/d);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资料时,一般可取1.13~1.40;n---服务区域内人口数;q---人均垃圾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无资料时,可采用(0.8~1.8kg/人?d)。(5)转运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小型转运站每2~3km2设置一座,用地 面积不宜小于800m2。②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1.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 规划规范》(GB50337-2003)要求:采用非机动车收运方式时,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宜为0.4~1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方式时,其服务半径宜为2~4km;采用大、中型机动车收运的,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服务范围。 不同的垃圾收运模式 垃圾收运系统一般由收集、运输和中转3个环节构成,可表示成: 由于运距的不同,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有中转收运模式(1次或多次中转)和无中转收运转模式,同时结合运距和垃圾量的大小,在中转环节会利用中转站或压缩车对垃圾进行压缩处理,提高中长途运输的经济性。 中转收运模式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号:0711044023 杨凌家乐园垃圾收运路线初步设计 【摘要】本设计以杨凌家乐园小区为设计对象,在分析杨凌家乐园小区生活垃圾排放及收集现状的基

础上,对小区垃圾量进行了平均分配,综合考虑每日垃圾产量和收运频率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运路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收集路线。 【关键词】生活垃圾;清运路线;容器;收集频率;设计 1.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概述 1.1设计目的 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选取合适的垃圾清运方式,设计合理有效的收运路线,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本设计根据家乐园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使小区的垃圾及时快捷的被清除,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舒适。 1.2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 1.2.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 城市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即搬运贮存(简称运贮); 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有时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 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输工具上,运往远处的处理处置厂。 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清运和转运这两个阶段宜采用优化方法进行规划,按照最优的行车路线收集垃圾,并将垃圾源合理分配到不同处理场,以使成本降到最低。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有利于垃圾从产生向系统的转移,而且具有卫生、方便、省力的优点。 1.2.2收运模式及收集时间的确定 上述提到的三个阶段,其中收集和运输是每个收运系统共有的,而中转则可能在一些系统中无须设置,是否设置中转环节是根据垃圾从产生源至处理地的运输距离、垃圾收集车辆的运输能力及垃圾量来确定。其中中转可能是一次,也可以有多次。因此从有无中转环节来区别,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无中转收运模式和有中转收运模式。区别垃圾收运模式还必须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讲解学习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号: 0711044023 杨凌家乐园垃圾收运路线初步设计

【摘要】本设计以杨凌家乐园小区为设计对象,在分析杨凌家乐园小区生活垃圾排放及收集现状的 基础上,对小区垃圾量进行了平均分配,综合考虑每日垃圾产量和收运频率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合理的 生活垃圾收运路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收集路线。 【关键词】生活垃圾;清运路线;容器;收集频率;设计 1.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概述 1.1设计目的 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选取合适的垃圾清运方式,设计合理 有效的收运路线,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本设计根据家乐园小区 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使小区的垃圾及时快捷的被清除,让大家的 生活环境更加清洁、舒适。 1.2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 1.2.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 城市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即搬运贮存(简称运贮); 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 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 站,有时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 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输 工具上,运往远处的处理处置厂。 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清运和转运这两个阶段宜采用优化方法进行规划,按照最优的行车路线收集垃圾,并将垃圾源合理分配到不同处理场,以使成本降到最低。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有利于垃圾从产生向系统的转移,而且具有卫生、方便、省力的优点。 1.2.2收运模式及收集时间的确定 上述提到的三个阶段,其中收集和运输是每个收运系统共有的,而中转则可能在一些系统中无须设置,是否设置中转环节是根据垃圾从产生源至处理地的运输距离、垃圾收集车辆的运输能力及垃圾量来确定。其中中转可能是一次,也可以有多次。因此从有无中转环节来区别,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无中转收运模式和有中转收运模式。区别垃圾收运模式还必须从的收集方式上加以区别,目前使用的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有: a.车辆流动收集(或称无站式收集) b.收集站收集 c.动力管道收集。 车辆流动收集是利用收集车辆(如后装垃圾车、侧装垃圾车等)对分散于各收集点的垃圾(桶装、袋装或散装)进行收集的一种方法,收集后的垃圾直接或经中转后运往垃圾处理厂(场)。 车辆流动收集方式较适用于人口密度低、车辆可方便进出的地区。这种方法在西欧使用很普遍,国内一些人口密度较低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周边地区也较适用这种方法,车辆流动收集方式的优点是其灵活性较大,垃圾的收集点可随时变更,但由于车辆必须到收集点进行收集作业,对收集点四周环境造成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及处理流程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及处理 流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生活垃圾处理作业流程 1、居民生活垃圾; 2、商业垃圾; 3、集市贸易市场垃圾; 4、市区道路、巷道垃圾; 5、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 (二)生活垃圾的收运 垃圾转运站均为普通式密闭垃圾转运站,由可封闭建筑物、转运箱、吊装系统组成。各居民小区、垃圾收集点的垃圾用收集小车运到垃圾转运站内并倒入放置在地坑的垃圾箱中,松散的垃圾装满后盖好箱盖,操纵垂直式垃圾压缩机进行压实,一般经过四次压缩循环后即可压好一块垃圾。当一块垃圾压好后,操纵推铲机械将压好的垃圾推进垃圾箱的储存仓。 重复垃圾倾倒、压缩循环,压好第二块垃圾,然后提升垃圾箱到一定的高度,将垃圾转运车驶入站内并使车厢与垃圾箱对接,操纵推铲机械把垃圾箱内的两块垃圾同时卸入车厢,垃圾转运车驶出垃圾转运站,将垃圾运进填埋场,空垃圾箱重新放回地坑内进行下一次作业。 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内容及主要工艺流程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垃圾卫生填埋、垃圾焚烧、垃圾堆肥等垃圾综合处理法。

本工程处理工艺为卫生填埋工艺。卫生填埋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最主要的方式,由于填埋处理垃圾量大,单位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低,比较适应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它具有以下优点: 1、垃圾处理量大,运行费用低; 2、工艺相对较简单; 3、是其它处理方法的残渣的最终消纳场; 4、大型填埋场产生的沼气有一定利用价值。 (一)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内容 卫生填埋场建设主要包括:场区道路、场区平整、水土保持、防渗工程、坝体工程、雨水导排防洪、渗滤液收集、渗滤液处理和排放、填埋气体导出和收集处理、计量设施、绿化隔离带,封场工程、监测站、填埋机械设备购置等。 (二)主要工艺流程 进场垃圾 计量称重终场利用 雨水渗滤水沼气 分流收集排管导排 处理 排放(回灌) (三)工艺流程说明 1、计量称重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 项目建设标准 新建标000-2015 (征求意见稿) 2015 乌鲁木齐 1 / 1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自治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合理确定自治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项目的统一标准,是确定和审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项目的依据之一,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检查的基本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 第四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项目建设应按规划先行、城乡统筹的原则,做到因地制宜,建管并重,政府引导,公众参与,部门联动,协调推进。同时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劳动保护、水土保持和安全卫生等有关规定。第五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工艺技术选择应以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应考虑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按服务范围和人口规模合理确定,做到安全卫生、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六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应坚持“分类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可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或“适当集中、区域共享”的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理的模式。 第七条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的项目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 15

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与治理策略

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与治理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人口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在以每年3%-10%的速度增长。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处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加强对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及其治理策略的研究非常有必要。鉴于此,本文拟从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必要性、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以及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策略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程度。 【关键词】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治理策略 城乡生活垃圾的快速增长问题是伴随着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出现的,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给我国城乡居民整体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目前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还很不完善,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城乡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体系以及其治理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 1.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必要性 据有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乡生活垃圾产量已经占到全球垃圾总产量的29%,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垃圾生产国之一。从纵向来看,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均日产垃圾量已经由1980年的0.5Kg增加到了现在的0.98Kg,涨幅接近一倍。因此,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2.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策略 据统计,2010年我国设市城市657座。就城市垃圾的处理技术而言,目前我国城市有628座垃圾处理设施,其中卫生填埋场498座,焚烧厂104座,堆肥厂11座,生活垃圾处理率约为78%。详见表1。 同时,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所有县具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因此,对于城乡生活垃圾,应尽量通过以城带乡等多种渠道强化收运,相关处理纳入县级或市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统筹考虑,交通不便的地区则考虑就地处理。 3.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3.1生活垃圾收集方式 目前,国内生活垃圾普遍使用以下收集方式:

江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规划(2016-2020)草案公示简介

江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规划(2016-2020)草案公示简介 一、总则 1.1规划背景 为落实省人大会议精神,按照《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2号)、《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十三五”规划》等要求,江门市需进行三区四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规划,以指导江门市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提高江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结合江门实际情况,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江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规划(2016-2020)》。 1.2规划范围及规划时间 规划范围为江门市域范围,即“三区四市”的行政区划范围,包括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及恩平市,市域面积9541平方公里。 规划时间为2016年-2020年,近期为2016年-2017年,远期为2018年-2020年。 二、现状概况 2.1现状 2.1.1城乡生活收运方式及设施 江门市的生活垃圾仍然普遍采用混合收集的模式,市区推广垃圾分类收集的成效不显著。目前主要有垃圾池/垃圾桶收集系统、垃圾屋收集系统、保洁员上门收集系统等。 全市73个镇(街)的转运站已经全部建成,全部通过项目验收。目前投入使用150座,约占已建成数量的90%,未投入使用的16座,约占已建成数量的10%。 表1 现状垃圾转运站建设情况一览表: 2.1.2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及设施 目前江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以卫生填埋为主,主要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包括:江门市旗杆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台山市台城下豆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开平市梁金山生活垃圾填埋场、鹤山市马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及恩平市樟木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部分地区由于远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或为岛屿(如川岛),处理方式上就近对生活垃圾进行简易处理。江门市共有14座生活垃圾简易处理场,其中市区2座,均位于崖门镇,台山市6座,开平市6座。 2.1.3其它垃圾收运处理现状 江门市现状已建成的临时建筑垃圾消纳场主要有台山市临时建筑垃圾消纳场,已消纳7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其他市、区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理方式以建筑场内自行消化为主,少量建筑垃圾混于生活垃圾内,运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江门市目前餐厨垃圾没有纳入统一的收集处理管理,现多被用于农村饲养牲畜,存在被不法商贩利用的隐患。 2.2存在问题 1)收集方式不科学,混合收集垃圾,资源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处置难度大,包括存在村镇无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箱等问题。 2)转运体系不完善:部分镇街垃圾转运站运营不规范、部分环卫设施防护间距不足造成环境影响。 3)终端无害化处理系统未能全覆盖。 4)环卫管理体制仍不够完善。 三、规划简介 3.1规划目标 表2 规划目标一览表:

生活垃圾收运方式

.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的产出量也在以惊人的速 度增长。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原有设备较低的处理能力与日趋增大的城市人口之间的矛盾,落后的垃圾 收运设备作业效果与城市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原有设备的处理方式与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理念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因此,对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完善和优化,使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系统高效运行有着重大意义。 相关政策与标准摘要)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1)对转运站的设置要求:(《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05幢应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并建造垃4超过70m。在规划建造新住宅区时,未设垃圾收集站的多层住宅每)道路两侧或路口以及各类交通2 (圾容器间,安置活动垃圾箱(桶);容器间内应设给排水和通风设施。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废物箱。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主 100m;能防雨、抗老化、防腐、阻燃。废物箱的设置间隔宜符合下列规定:商业、金融业街道:50~)收集站的(3 200~400m 。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100~2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收集站的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内规划人口数量产生的垃圾最大月平均日产生量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8km以上。收集站的设备配置应根据其规模、垃圾车箱容积及日运输车次来确定。建筑面/d确定,宜达到4t为小型转运站;转运量为/d4)垃圾转运量小于150t(积不应小于80m2。收集站内应配置给排水设施。 Q 式中为大型转运站。垃圾转运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d/d为中型转运站;转运量大于450t/~150450t ;1.13~1.40);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资料时,一般可取t/d---转运站规模(),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无资料时,可采用dkg/人?n ---服务区域内人口数; q ---人均垃圾产量(设置一座,用地~3km2)转运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小型转运站每2d(0.8~1.8kg/人?)。(5《城市环境卫生设施 1.2 ②垃圾运输距离超过 20km 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面积不宜小于800m2。;1km0.4~2003规划规范》(GB50337-)要求:采用非机动车收运方式时,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宜为;采用大、中型机动车收运的,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4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 方式时,其服务半径宜为其服务范围。不同的垃圾收运模式个环节构成,可表示成:垃圾收运系统一般由收集、运输和中转3 次或多次中转)和无中转收运转模式,1由于运距的不同,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有中转收运模式( 同时结合运距和垃圾量的大小,在中转环节会利用中转站或压缩车对垃圾进行压缩处理,提高中长途运输的经济性。中转收运模式常用收集设备:三轮收集车、电动收集车、小型垃圾收集车、小型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和桶装运输车等。常用转运设备:地坑式收集站和摆臂式垃圾车组合、吊装站和自卸式垃圾车组合、垂直转运站和密封自卸. . 式垃圾车组合、水平转运站和密封自卸式垃圾车组合、移动站和大型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组合,以及大型转运站和大型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组合等。作业特点:①以高密度、大吨位的方式运输,经济性较好;②减少对众多居民收集点周围环境的影响(噪声、粉尘、滴液等)。③一些对噪声等污染控制要求适用情形:①距离垃圾处理厂较远;②人口密度高、 区内道路窄小的城区;较高的城区。收集环节

(完整word版)垃圾收集路线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课程设计 设计项目:蔡家关校区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 学院:资环学院专业:环境科学姓名:吴盼盼学号:060810110127 年级:06 级任课教师:刘方 2009年6月20日

目录 一、蔡家关校区设计资料 (1) 1、概述 (1) 2、垃圾收集服务人口及面积 (1) 3、垃圾产率 (1) 4、贮存容器 (1) 5、垃圾收运系统 (2) 二、蔡家关校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的设置 (2) 三、蔡家关校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路线的设置 (2) 四、垃圾中转站设置 (4) 1、位置的选择 (4) 2、设计规模 (4) 3、垃圾中转站的类型 (5) 五结语 (5) 参考文献 (5) 附图 (6)

一、蔡家关校区设计资料 1、概述 (1)地区概述 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位于贵阳市云岩区阿哈湖畔,是贵州大学主校区之一。校区以本科、研究生教学为主,有在校生1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0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教职工1800余人。现有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等八个学院、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等一批科研和研究中心、三个本科教学楼及一个研究生教学楼、十栋学生公寓及相关配套设施,占地面积598754.31平方米。 (2)垃圾成分现状概述 蔡家关校区的垃圾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居住人口产生的生活垃圾,这是主要源;二是附近农民进行生产活动产生的农业垃圾;三就是校区绿化产生的绿化垃圾。根据蔡家关校区地形图,环卫部门提供的资料及对该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调查分析,其垃圾成分有如下特点:垃圾成分以果皮,纸屑,树木,厨余为主;纸屑、玻璃、塑料、金属、废电池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较大;校区周围部分居民以烧煤为主,垃圾中煤灰比例相对不高。 按照以上垃圾成分特点,经以其他同类城市的垃圾成分进行类比分析,设计该校区垃圾成分为玻璃、塑料、纸屑、废电池等废品占30%,煤渣土砂石等无机物为35%,厨余垃圾等有机物为35%左右。本设计暂以上述资料为基础进行技术分析。 2、垃圾收集服务人口及面积 该校区现状占地598754.31平方米,有在校生14000余人。本工程根据目前该校区人口及面积设计。 3、垃圾产率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五百多个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统计分析,目前我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一般在0.9~1.2kg/(人·d)左右,垃圾密度一般为 0.4~0.6t/m3。按照以上数据分析计算,该校区共产生垃圾大约10 t/d。 4、垃圾收运系统 (1)垃圾收运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搬运和贮运,是由产生垃圾住户或单位将垃圾送至贮存处的运输过程;第二阶段是收集和清运,主要是垃圾

(完整版)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表2-1为三种处理方式的比较。 由于城市垃圾成份复杂,并受经济发展水平、能够结构、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是随国情而不同,往往一个国家中各地区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很难有统一的模式(表2-1)。但最终都是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从应用技术看,国外主要在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等方式,机械化程度较高,且形成系统及成套设备。从国外多种处理方式的情况看,有以下趋势:(1)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焚烧处理比例逐渐增多;(2)填埋法作为垃圾的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较大比例;(3)农业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以堆肥为主;(4)其它一些新技术,如热解法、填海、堆山造景等技术,正不断取得进展。 焚烧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大型的配备有热能回收与利用装置的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由于顺应了回收能源的要求,正逐渐上升为焚烧处理的主流。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西欧,普遍致力于推进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国外焚烧技术的广泛应用,除得益于经济发达、投资力强、垃圾热值高外,主要在于焚烧工艺和设备的成熟、先进。世界上许多著名公司投入力量开发焚烧技术与设备,且主要设备与附属装置定型配套。目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主要致力于改进原有的各种焚烧装置及开发新型焚烧炉,使之朝着高效、节能、低造价、低污染的方向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起步较晚,截止1992年底,全国垃圾、粪便清运量已达11264万t,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厂仅有371座,处理总能力71501t/d。近几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从对策和规划着手,对城市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杭州、常州、天津、绵阳、北京、武汉等城市在学习国外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经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垃圾机械化堆肥处理生产线;深圳、乐山等城市建设垃圾焚烧厂的成功,也为各城市应用焚烧技术提供了经验;沈阳、鞍山等城市对医院垃圾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焚烧,也走出了特种垃圾处理的新路。 表2-1三种垃圾处理方式比较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工作方案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镇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工作,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义新农村需要,清除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六边”现象,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密闭收运,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服务中心,因地制宜,立足长效,集约利用”的原则,围绕《XX 市关于全面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逐步实现“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运作模式,进一步规范管理农村生活垃圾,加快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重点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向农村延伸,环境监管向农村覆盖,环保投入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每个自然村至少设置一个垃圾堆放点,每个行政村设一个垃圾集中点;做到及时、规范处理现有垃圾;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村容镇貌整洁卫生。 三、工作措施 1、镇村一体、科学规划。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我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镇各部门协同专项整治规划,进一步明确专项整治

内容、重点区域、主要措施和实施步骤。 2、明确职责,强化管理。一是发挥农村群众建设洁净美好家园的主体作用。镇村要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带动,组织推动,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自觉承担房前屋后的卫生整治保洁,自觉参与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二是加强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各村委会是辖区范围垃圾收集清运的责任主体,要负责引导村民将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对可利用或可自然分解的垃圾尽可能采用生态循环方式处理;严禁将工业生产垃圾倒入生活垃圾箱中。保洁人员每天定时收集垃圾,并将垃圾运至垃圾集中点;村垃圾堆放点和集中点的垃圾必须及时清运,保持垃圾堆放点和集中点不产生异味,不滋生蚊蝇,对周围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 3、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把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为切实加强领导,镇已成立了三溪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人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办。各村委会也要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监督辖区生活垃圾处理清运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整合力量。细化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措施,明确各自责任;通过各种形式加大环境保护、生态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村规民约、卫生条例、宣传标语、宣传手册等方式宣传倡导,使这项工作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