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道德与法治_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

第二框公平正义的守护

【教材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

本框所依据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总体内容”中的“将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宪法至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程序正义等法治原则,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教育结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层次递进”。本框所依据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还有“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中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初步形成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坚守公平”。本目引导学生认识要实现对公平的坚守,就需要个人维护公平,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公平;还需要制度保障公平,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第二目“守护正义”。本目引导学生认识要实现对正义的守护就需要个人守护正义,要敢于斗争,讲究策略;还需要司法维护正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些观念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才能内化。初中生富有生命力,求知欲强,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等有待进一步发展。对公平正义的认识尚处于懵懵懂懂的初始阶段,有些学生存在考试作弊、不能平等对待同学等现象。一些学生尽管知晓公平正义,但对二者的认识停留在浅表层面,更多的是在道德层面上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很难从法律的高度“法眼看公正”,尤其

是从宪法的角度来理性地加以看待。

【教学目标】

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研学、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把该框题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领悟公平正义是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追求,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公平、守护正义的实践能力。

3.知识目标:掌握维护公平正义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坚守公平和守护正义的方法和途径。

2.制度保障公平和司法维护正义。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活动探究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3.游戏体验法。在游戏中感悟公平正义为人们的追求。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会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努力把握学生课堂生成性的资源,真正的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点拔者的角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初二六班第一季“燃烧吧大脑”第一轮比赛:烧脑一笔画

第一步:选取两名学生参加比赛。

第二步:宣布图画简单的同学赢得比赛。

设置探究问题:同意老师宣布的比赛结果吗?为什么?

依据学生可能的回答,进一步追问: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比赛公平?

通过游戏的体验,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平正义是人们公共的价值追求。从而引入课题《公平正义的守护》。

【设计意图:设计游戏体验活动,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自然的引出本节课探究的主题。】

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活动一:体验《小帅的故事一》

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了,小帅考的不理想,不能得到爸爸奖励的山地车了。同桌小明考试之前把不会的知识点偷偷的写在了小纸片上,结果小明的成绩“超常发挥”,获得了同学的赞扬和爸爸的奖励。

设置探究问题:小帅很懊恼、很困惑,考试该不该作弊?

学生活动:

第一步,学生自主思考。

第二步,同位之间互相交流。

第三步,全班交流,教师引领提升,总结评价。

小结: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坚守公平。

【设计意图:整合学生身边资源,以同龄人故事为载体,采用比较法,让学生在选择是否作弊的过程中去思考、去感悟、去内化,让学生主动去坚守公平。】

活动二:体验《小帅的故事二》

多媒体展示:学校对关于小明同学违纪行为的处理决定

多媒体展示:看到教导处对作弊行为作出的通报批评,小帅坚定了自己诚信考试的信心。小帅决定继续“独善其身”,对小明的作弊行为视而不见。

设置探究问题:你赞同小帅的做法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

第一步,小组讨论。

第二步,全班交流,教师引领提升。

小结:个人维护公平,就要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小帅的“自己不作弊”“对他人作弊行为不闻不顾”两种做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独善其身”是做到了维护社会公平,但是还不够,还需要做到“兼济天下”,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多媒体展示:秀出我们的做法

设置探究问题:如何对待考试作弊行为?

第一步,学生自主思考。

第二步,同位之间互相交流。

第三步,全班交流,教师引领提升,总结评价。

小结:同学们能够坚定自己诚信考试的决心,是在在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我们可以依靠个人的道德力量去维护公平。但是,公平不单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人力不及的地方,就显示出制度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何对待考试作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形成有利于大家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更好的导行。】

活动三:分析新闻事件

多媒体展示:新闻视频“考试作弊入刑”

设置探究问题:考试作弊入刑”是从什么角度保障公平?

依据学生可能的回答,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分析出来的?

学生活动:

第一步,学生自主思考。

第二步,全班交流,教师引领提升,总结评价。

小结:立法活动中,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把动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学生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本环节为学生引入了考试作弊入刑的新闻,引导学生逐层分析:法律在立法方面也在维护社会公平。】

活动四:观看新闻事件

多媒体展示:2017年年度法治人物颁奖典礼节选“聂树斌案”片段

设置探究问题:视频中的哪些正义行为让你印象深刻?请简要说明原因。

学生活动:

第一步,学生独立思考。

第二步,小组内互相交流。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引领提升,总结评价。

小结:个人守护正义:面对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

司法捍卫公平正义:1.司法过程中,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司法机关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设置探究问题:将以上知识梳理为“司法保障公平”和“司法维护正义”两个知识点。

学生活动:

第一步,学生独立思考。

第二步,向全班汇报梳理结果,教师引领提升,总结评价。

小结:司法保障公平:司法过程中,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司法维护正义:1.司法机关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2.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典型的新闻事件,“聂树斌案”是我国司法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把综合了个人守护正义和司法保障公平、司法维护正义的做法呈现在学生们面前,撞击孩子们的心灵,促使他们在为之感动的同时,自然地从内心深处懂得守护正义的个人做法和司法做法。同时也是对“制度保障公平”这一知识点关于司法角度的有力补充。】活动五:体验《小帅的故事三》

多媒体展示:清明假期最后一天,小帅独自在家。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他从防盗门的门孔看到是两个陌生的男人,便没有开门。两人见没有动静,又去敲对面邻居家的门。当警觉的小帅再次往外看时,发现门孔已被堵上,而对面则传来撬防盗门的声音。

小帅……

设置探究问题:请你猜测小帅接下来的做法,并说明原因?

多媒体展示:小帅想,一定是遇到了坏人,连忙拿起电话报警。3分钟后,窃贼被警察当场抓获。

小结:见义智为

【设计意图:力求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性特点。整合学生自身资源和学生课堂生成性资源,期望学生可以生成出多样化的体验,补充和拓展预设中的局限,力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延伸教材。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受到特殊的保护,在面对非正义行为的时候,首先要保好自己的生命安全,见义智为。】

三、学习收获、知识总结

活动七:评选班级公平正义之星并撰写颁奖词

多媒体展示:年度法治人物——陈昶屹

【颁奖词】法槌铿锵,激荡出正义的回响;明镜高悬,照耀着公道的力量。

学生活动:

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评选

第二步,简要说出你选择他(她)的理由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为推选的公平正义之星撰写颁奖词

【设计意图:使用创新的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收获,力求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着更深层次的感悟,并且更好的内化为自己今后的实际行动。】

活动八:公平正义如何守护?

多媒体展示:配乐“守护相册”

内容包含:一次次的诚信考试;一日日的平等对待同学;一天天的守护;一场场公平的比赛;一次次勇敢的出手相助;一个个帮助他人的身影……

【设计意图:重温新时代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公平正义准则,使学生明白从点滴事情做起,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世界。】课后作业:我的行为规范

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守护公平正义”主题,制订一份自己的行为规范。

我的行为规范

1、公平对待班上的每一名同学,做到友善待人;

2、当他人身陷险境需要帮助时,敢于并见义“智”为;

3、

4、

郑重承诺:我一定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设计意图:延伸教学的效果到课后,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力求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板书设计:

学生学习效果测评工具:

评价标准:

A.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效果好。5分

B.能较好参与课堂活动,团结合作,效果还好。4分

个人评价小组加分

姓名表现摘录自评互评次数加分总分

教师评价

C.遵守课堂纪律,与小组同学相互配合。3分

D.不能做到以上三点。2分

说明:在班级内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活动完毕后,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大家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记录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次数:表示在小组内加分几次。加分1次得1分。

《公平正义的守护》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些观念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才能内化。初中生富有生命力,求知欲强,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社会

经验等有待进一步发展。对公平正义的认识尚处于懵懵懂懂的初始阶段,有些学生存在考试作弊、不能平等对待同学等现象。一些学生尽管知晓公平正义,但对二者的认识停留在浅表层面,更多的是在道德层面上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很难从法律的高度“法眼看公正”,尤其是从宪法的角度来理性地加以看待。

本框题涉及到的法学理论有着严谨的逻辑,内容抽象难懂,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有些难度,需要教师创设多样的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本框题的内容,对本框题内容有大致了解。

(2)从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中搜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公平正义行为,并作出初步分析,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讨论交流。

2.教师准备:

(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课前开发课程资源,了解公平正义观念的由来和发展,对于公平正义的价值指向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2)关注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文件中有关公平正义的表述。

《公平正义的守护》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不能创设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让学生感兴趣的,并且有思考价值的情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中,不是“教教材”,而是在源于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理解、使用教材,整合社会资源和学生身边资源,实现对教材文本的超越。

本次授课使用的是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初二一班的学生,共41名学生。学生在倾听、表达方面初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倾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有个别学生性格内行,不善于和勇于发言,需要老师课堂关注。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思考怎样发挥好教师这一种教学资源?怎样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怎样让学生广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公平正义的守护》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八年级下册这一法治专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的最后一个框题,是整册法治专册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在前面以认识为载体进行渗透教育的基础上,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体悟法治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初步形成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树立公平正义的法制观念,引导学生崇尚法治精神。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因此本框题对于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具有现实意义。

本框题立意高远,从前面所学的知识层面上升到理念层面,基于宪法和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引领学生领悟知识背后的东西,亦即法治的价值追求、法治精神,从而真正认同法治,真正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

本框题探讨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主要从个人和法律制度两个层面进行立意和阐述,让学生初步形成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

第一目“坚守公平”。本目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实现对公平的坚守。要实现公平的坚守,就需要个人维护公平,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公平;还需要制度保障公平,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本目共有三层意思。其一,公平的实现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和捍卫;其二,个人维护公平;其三,制度保障公平。

第二目“守护正义”。本目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实现正义的守护。要实现正义的守护,就需要个人守护正义,要敢于斗争,讲究策略;还需要司法维护正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本目共有三层意思。其一,个人守护正义;其二,司法维护正义;其三,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我们要明辨是非,以公平之心待人,心怀正义,自觉抵制不公平和非正义行为,从点滴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拓展空间”活动,让学生召开“向正义榜样学习”的主题班会。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活化教材,另一方面锻炼学生观察社会、关注时政的能力。

【教学目标】

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研学、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把该框题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领悟公平正义是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追求,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公平、守护正义的实践能力。

3.知识目标:掌握维护公平正义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坚守公平和守护正义的方法和途径。

2.制度保障公平和司法维护正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公平正义的守护》测评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设,筑牢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底,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这一做法()A.能彻底消除城乡差别

B.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C.有利于消灭不公平不正义行为

D.能够使我国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中,新增了“代替考试罪”等罪名。替考入刑是因为______。()

①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②惩治犯罪是维护社会公平

③有了法律就能彻底消除代替考现象④替考损害了社会公平和他人正当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6年12月2日,在被执行死刑过去21年后,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改判聂树斌无罪。聂树斌案是司法机关根据疑罪从无、证据裁判原则依法纠错的重大案件。这表明()

①司法机关纠错有损司法机关的公信力,破坏了法律的权威

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

③勇于纠错也是制度正义的题中之义

④国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价值判断:

我市某医院护士在景区游览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成功急救休克少年后悄然离去。

三、测评结果及分析

测评结果:选择题第三题出现失误较多,学生对司法机关勇于纠错是司法改革的一项内

容不认同,需要再次补充相关的时事新闻,以便学生理解掌握。

选择题第一题、第二题和价值判断题学生完成较好,个别学生因读题不仔细和语言表述口语化而出现失误。今后需加强对学生提取题目中有效信息的训练,需引导学生掌握好法律语言规则,避免口语化。

《公平正义的守护》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这一法治专册的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是本专册法制教育的落脚点和价值追求。课标要求:以宪法的视角剖析法治精神的核心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文本中的法学理论在呈现方式上内容科学、逻辑严谨,同时与学生熟悉的语言表述差别较大,不易于学生理解。

本节课意图通过设置学生生活实际中情境结合对新闻事件的解读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遵循的育人的路径,即“生活--活动--教育”。生活(就是三贴近:学生、社会、实际。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即课堂与生活血肉相连。)----活动(情境、问题、参与、体验)----教育(育人:育心、育德、化人)。教学的思路为:来自生活的报告----找准孩子的问题----迁移拓展应用----链接生活实际。

我依据课标要求,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

一是合理地使用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身心发展规律,依据社会中对将公平正义表述为“公正”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改编,通过设置情境“2017年法治人物颁奖典礼聂树斌案节选”将司法保障公平和司法维护正义两个知识点整合在一起探究,探究结束后,引导学生将结论再次分离为两个单独的知识点,以此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整合和梳理能力的训练。

二是使用取自社会生活和学生身边生活的课程资源。

充分整合学生身边资源:展示并分析同龄人小帅的系列故事;设置的具体问题情境围绕“诚信考试,维护公平”的话题展开。

深入整合社会资源:选取了“考试作弊入刑”和我国司法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聂树斌案”给学生以震撼,帮助学生理解较为难懂的相关法学理论知识。

这些鲜活的课程资源,增加了课堂学习的真实性、密切了课堂和生活的联系,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是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我课前调研学情时,发现学生有“诚信考试吃亏”的错误认识,因此在探究“坚守公平”这一知识点是选取的切入点便是诚信考试的话题。在课堂

上学生们对这个话题有话说,有感悟,课堂生成较好。通过后续学习,引导学生明确了认知的模糊之处,提高了本课学习的实效性。

本节课由于准备时间较为仓促,存在许多遗憾。

第一、本节课应该在课前预习、课外辅导等适当的时机为学生补充相关的法律条文或规定。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道德规范要服从于法律规范,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二、教学过程中,我的引领显得较为拘谨,我的教学语言还需锤炼,在捕捉课堂生成的课程资源时还不够得心应手,在问题的设计和思维的深度引领上还缺乏技巧,对学生生成性问题的引导、纠错、提升功底急需加强锻炼。

《公平正义的守护》课标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本框所依据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总体内容”中的“将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宪法至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程序正义等法治原则,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权利救济等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教育结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层次递进”。

本框所依据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还有“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中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

本框所依据的《中小学法制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的相应部分是“内容设计中的”初步形成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