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第一章:

1.p28 Host :主机-PCs, Workstations, Servers 端系统-PDAs, Phones, 信息家电

2. p28 PDA: 掌上电脑,又称为PDA ,就是电脑的外围助理功能丰富,应用简便,可以满足你日常的大多数

需求,比如看书、游戏,字典,学习,记事,看电影等等一应俱全。

3.p30

ISP :英特网服务提供商(名词解释)为不同的住户或者个人提供接入Internet 的服务。 4.p35 网络协议:定义了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所交换报文的格式与顺序以及发送、接受报文或其他事

件所采取的行动。

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

5.p38 客户端(client ):客户请求,并接收服务器提供的服务。

服务器端(server ):等待请求,响应请求。

既是客服端又是服务器端的 DNS 服务器对DNS 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对邮件服务器、p2p 程序

6. p38

三种网络接入方式:住宅接入网络、机构接入网络、无线接入网络 7.p40

DSL :数字用户线路 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8.p45

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地面微波、卫星无线 9.p47

同步卫星距离地球36000KM 10.p48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电路交换: 每次会话预留沿其路径(线路)所需的独占资源~如:电

话网;分组交换: 数据以离散的数据块通过网络来发送~如:互联网

Internet 一般采用分组交换其优点:占用资源少,传输速率快,效率高;

缺点:将报文分成很多包,容易丢包,不准确,延时长。

11.p57 ISP 三层结构,第一层(Internet backbone 主干网):国际区域级ISP . 第二层 ISP(区域级ISP) 第三层

ISP(本地ISP)

NAP:第一层里各个节点 pop 汇聚点:第一层与第二层,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的节点

Tier1是tire2的提供商;tire2是tire1的客户

12.p59 延时分类:节点处理延迟,排队延迟,传输延迟,传播延迟 处理延迟:

proc d 典型几个微秒或更小

排队延迟:queu d 取决于路由器的拥塞程度 发送延迟:发送分组比特流的时间

tran d = L/R R=链路带宽 (bps) L=分组长度(bits) 传播延迟:卫星通信高传播延迟,几个微秒到数百毫秒prop d = d/s d=物理链路的长度 s=介质的信号传播速度

(2x 810m /sec —3x 810m/ sec)

13.p69

吞吐量:接收方接受文件的速率。一条链路上面R1和R2取最小值min{R1+R2+……Rn},多条链路汇聚取平均值min{Rs ,Rc} 11.P74

ISO 国际化标准组织规定OSI (七层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应用层(报文)、表示层(报文)、会话层(报文)、传输层(报文段)、网络层(数据报)、数据链路层(帧)、物理层(比特流) 12.p81

DoS 拒绝服务攻击:让合法的用户得不到网络基础设施,让其他主机来占用,是病毒的一种形式。 习题: R11与分组交换网络相比,电路交换网络有哪些优点?在电路交换网络中,TDM 比FDM 有哪些优

点?

答:一个电路交换网络,可以保证一定量的终端到终端的带宽的通话时间。大多数当今的分组交换网络(包括互联网),不能保证让任何终端到终端的带宽。

R12为什幺说分组交换应用了统计多路复用?将统计多路复用与TDM 中使用的多路复用技术进行对比。

答:在分组交换网络中,链路上的流动的不同来源的数据包不遵循任何固定的,预先定义的模式。在分布式的电路交换,每个主机获取一个旋转的TDM 帧的同一插槽。

R13假定在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间只有一个分组交换机。发送主机和交换机间以及交换机和接收主prop trans queue proc nodal d d d d d +++=

机间的传输速率分别是R1和R2。假设该交换机使用存储转发分组交换方式,发送一个长度为L 的

分组的端到端总时延是什么?(忽略排队时延、传播时延和处理时延。)

答:在t0时刻,发送主机开始发送。在时间t1= L/R1,发送主机完成传输和整个数据包在路由器收

到(没有传播延迟)。由于路由器在时间t1的整个数据包,它可以开始传输数据包的接收主机在

时间t1。在时间T2 = T1+ L/R2,路由器完成传输和接收主机(同样,没有传播延迟)收到整个

数据包。因此,最终以端到端时延是L/R1+ L/R2。

R17一个长R 为2000字节的分组经距离为2000 km 的链路传播,传播速率为2×810m/s ,传输

速率为2 Mbps .它需要用多长时间?另有一个长度为L 的分组经距离为d 的链路传播,传播速率为

s ,传辅速率为R bps ,它需要用多长时间?该时延与传输速率相关吗?

答:(1)m/s x bps s x Mbps km R bits d L 81026102220002000=====

2-x102.1s

310x 2610/2000/s 210m/s 810x 2/m 610x 2/=+=-===-===tran d prop d

T bps bits R L tran d s d prop d

(2)L/R tran =d

d/s prop =d

(3)时延与传输速率无关 R19假定主机A 要向主机B 发送一个大文件。从主机A 到主机B 的路径上有3段链路,其速率分别

为R1=250kbps, R2=500kbps. R3=1Mbps.

a 假定谈网络中没有其他流量,该文件传送的吞吐量是什么?

b 假定该文件大小为2000 '000kB 。将该文件传输到主机B 大致需要多长时间?

c. R2减小到200kbps ,重复(a)和(b )。

答:a:R=min{R1+R2+R3}=min{250kbps,500kbps,1Mbps}=250kbps

b:2x 610k/250kbps=8000s

c:R=min{R1+R2+R3}=min{250kbps,200kbps,1Mbps}=200kbps

2x 610k/200kbps=10000s

P18假定两台主机A 和B 相隔10000km ,由一条直接的R=1Mbps 的链路相连.假定跨越该链路的传

播速率是2.5 x 810m/S 。

a 计算“带宽时延”积R ·Tprop 。

b 考虑从主机A 向主机B 发送一个400 kb 的文件。假定该文件作为一个大的报文连续发送。

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在链路上具有的比特数量最大值是多少’

c 给出带宽时廷积的一种解释。

d 该链路上一个比特的宽度(以米计)是多少?它比一个足球场更长吗?

e 根据传播速率s 带宽R 和链路m 的长度,推导出比特宽度的一般表示式。

答:a.bps Mbps R 6101== m 10km 10000

7==d s /m 10x 5.2s 8= s 04.0m/s 10x 5.2/m 10d/s 87===prop T

bits R 40000s 04.0bps 10T 6prop =?=?

b.当kb L 400=

因为两台主机A 和B 由一条直接的链路相连,报文连续发送所以在任何给定的时间链路上

的比特数量固定的即“带宽时延”积40000bits

c.链路的带宽延迟乘积是可以在链接中的最大位数。

d.

m bits m T R d prop 25040000/10/7==?

e.

P19对于问题18,假定我们能够修改R。对什么样的R值,一个比特的宽度能与该链路的长度一样长?

P20考虑问题18,但现在链路的速率是R=1 Gbps。

a计算带宽时延积R·Tprop。

b.考虑从主机A向主机B发送一个400 kb的文件。假定该文件作为一十大的报文连续发送。在

任何给定的时间,在链路上具有的比特数量最大值是多少?

c该链路上的一十比特的宽度(以米计)是多少?

P21再次考虑问题18。

a.假定连续发送,发送该文件需要多长时间?

b.假定现在该文件被划分为10个分组,每个分组包含40 kb。假定每个分组被接收方确认,确

认分组的传输时间可忽略不计。最后,假定在前一个分组被确认后,发送方才能发送分组。

发送该文件需要多长时间?

c.比较(a)和(b)的结果。

P22假定在同步卫星和它的地球基站之间有一条10 Mbps的微波链路。每分钟该卫星拍摄一幅数字

10m/s。

照片,井将它发送到基站。假定传播速率是2.4 x8

a.该链路的传播时延是多少?

b带宽时延积R·Tprop是多少?

c令x表示该照片的长度。对于这条微波链路,能够连续传输的x最小值是多少?

第二章:

1.P107 应用层的服务:web应用、HTTP(80)、FTP(20/21)、SMTP(25) / POP3(110) / IMAP、DNS、P2P、C/S、

TCP、UDP

2.P110 C/S和P2P的区别:

C/S的服务器:总是处于监听状态,为客服机提供服务,服务器端一直开着拥有固定的IP地址,主机群集(服务器场)可扩展,用于创建强大的虚拟服务器。客户机:与服务器端通信,可以间歇

地与服务器连接,可以拥有动态IP地址,客户机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如:电子邮件,WEB服务。

P2P:没有总是在线运行服务器,任意一对端系统直接相互通信,对等方间歇连接并且可以改变IP地址。如:BT下载,文件的搜索,电驴,PPLIVE,等。优点:拥有高扩展性。缺点:难以管理。

两种混合模式:即时讯息IM、QQ、MSN,文件搜索。

3.P112 客户机进程:发起通信的进程服务器进程: 等待发起会话的进程

4.P113 套接字:位于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是他们之间的接口,进程通过它的套接字在网络上发送和接收报

文。 API:应用程序接口

5.P117 TCP:面向连接的服务:在客户机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之间必须建立连接。可靠的传输服务:接收和发

送进程间、流量控制: 发送方不会淹没接收方、拥塞控制: 网络出现拥塞时抑制发送方

UDP:无连接的服务: 尽力传输, 不需要建立连接、不可靠传输:在发送进程和接收进程间、无流量控

制、无拥塞控制

6.P120 目的主机需要知道报文从何处来应知道其:IP地址和端口号(主机上的进程标识包括IP地址和端口

号)(主机的IP地址足够标识进程吗?不能。因为一台主机上能够运行许多进程.)

7.P122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端口号:80 client/server模式

8.P124 非持久HTTP连接:每个TCP连接上传送至多1个Web对象

持久HTTP连接:一个TCP连接上可以传送多个Web对象

9.P129 报文分为:○1请求报文:请求行、首部行、空行、实体

○2响应报文:状态行、首部行、空行、实体

10.P130 几个常见的样本状态码:

200 OK:请求成功, 所请求信息在响应报文中返回

301 Moved Permanently:所请求的对象已永久迁移, 新的URL在本响应报文的(location:)头部

指出

400 Bad Request:该请求不能被服务器解读

404 Not Found:服务器上不存在所请求文档

505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服务器不支持HTTP协议的版本

11.P134Web缓存的特点:○1减少对客户机请求的响应时间○2减少单位接入链路的通信流量○3能从整体上大

大降低因特网上的Web流量

12.P141 FTP(文件传输协议):端口号20(控制连接端口)和21(数据传输端口) client/server模式

13. P141 FTP和HTTP的区别:○1HTTP带内传输,FTP是带外传输○2FTP的服务器在会话期间保留服务器的状

态信息,HTTP不保留○3端口号不同

14.P141 为什么说FTP是带外传输而HTTP是带内传输?

FTP 使用两个并行的TCP 连接,一个连接发送控制信息(例如,传输文件的请求),另一个连接的实际传输文件。因为不会通过发送该文件在同一连接上发送控制信息,FTP 发送带外的控制信息。

HTTP使用的是1个TCP连接,当客户机发起请求时开始等待建立TCP,服务器响应后他TCP建立完成,客户机请求后服务器在建立的TCP上将请求数据发给客户机。所以HTTP是带内传输。

15.P144 E-mail电子邮件(三部分):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传输邮件:SMTP(端口号:25)接收邮件:POP3(邮局协议第三版端口号:110)

IMAP(英特网邮件访问协议端口号:143)16.P153 Download-and-delete 下载并删除:变换客服机不能再读

Download-and-keep 下载并保留:变换客服机后能再读

17.P156 采用基于Web的电子邮件会用到哪些协议:HTTP,SMTP,POP3/IMAP

采用代理E-mail软件会用到的协议:SMTP,POP3/IMAP

18.P157 DNS(域名解析服务)分布式数据库:一个由名称服务器主机构成的层次结构中实现的。

应用层协议:主机, 路由器,名字服务器通信实现域名转换(地址/域名转换)

注意: 核心Internet 功能, 被实现为应用层协议端口号:53 UDP传输

19.P164 递归查询:○1名字解析的负担交给被查询的名字服务器○2被查询的名字服务器负载重?

迭代查询:○1被查询的名字服务器回复可以被查询的名字服务器的IP地址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可以问服务器”

习题:

R2网络体系结构与应用程序体系结构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网络结构是指组织成层的通信过程(例如,5层的互联网架构)。另一方面,应用架构,是由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设计,规定了广泛的应用结构(例如,客户端- 服务器或P2P)

R3对两进程之间的通信会话而言,哪个进程是客户机,哪个进程是服务器?

答:发起通信的过程是客户联络的过程中,等待服务器。

R6假定你想尽快地处理从远程客户机到服务器的事务,应使用UDP还是TCP?为什么?

答:你会使用UDP。使用UDP,传输可以完成一个往返时间(RTT)-客户端发送一个UDP套接字的交易请求,服务器发送回复给客户端的UDP套接字。使用TCP,至少两个RTT的需要- 一个的建

立TCP连接,另一个发送请求的客户端,服务器发回的答复。

R18从用户的观点看,POP3协议中“下载并删除”模式和"下载并保留”模式有什么区别?

答:下载并删除后,用户从一个POP服务器检索其邮件,邮件将被从服务器删除。这对不是在固定一台电脑的用户带来一个问题,可能要访问许多不同的计算机(办公电脑,家用电脑等)的邮件。

在下载并保存,用户检索的邮件,邮件更新后不会被删除。这也可以带来不便,用户每次从一台

新计算机上检索存储的邮件,非删除的邮件都将被转移到新的计算机上(包括很久的邮件)

R19为什么说FTP发送控制信息是“带外传输”?

答:FTP 使用两个并行的TCP 连接,一个连接发送控制信息(例如,传输文件的请求),另一个连接的实际传输文件。因为不会通过发送该文件在同一连接上发送控制信息,FTP 发送带外的控制

信息。

第三章:

1.P227 多路分解:将接收到的报文段传递到正确的套接字

多路复用:从多个套接字收集数据, 用首部封装数据

2.P237 图

3.6 掌握哪些应用程序使用TCP还是UDP协议

3. P238 UDP校验和:发送者:将报文段看作16比特字的序列

校验和: 报文段16比特字的和进行1的补运算

发送者将校验和的值放到UDP的校验和域

接收者:计算接收报文段的校验和

检查:计算的校验和是否等于校验和域的值:16比特字的和=1111111111111111

NO –肯定检测到错误YES –没有检测到错误. 但仍然可能是错误的

注意:在加数字的时候,从最高位溢出的bit必须要加到结果上--回绕

例:加两个16位整数

4.P245 为什么要引入ACK?

使得接收方可以让发送方知道哪些内容被正确接收,哪些内容接收有误从而需要重传。

5.P256 为什么要引入序号(equence number)?

为了解决接收方上次所发送的ACK、NAK是否被发送方正确地收到,弄清楚接收到的分组是新的还

是重传的。

6.P251 为什么要引入计时器?

为了避免分组或ACK已经丢失了,使得发送方无需进行无限等待。

7.P254 GBN回退到N协议:发送方发送了多个分组而不需要等待认证,当发送方确认某个分组已经丢失时,

发送方会重新发送从这个分组之前还没有确认的分组。

GBN协议:发方缓存,一个定时器,N个重传,累计确认

8.P259 SR选择重传:只需要对未被确认的消息进行重传。

SR协议:收发缓存,单独定时器,单个重传,单独确认它可以保证接收方交付是按序到达。

9.P266 图3.1 校验和、定时器、序号、肯定确认、否定确认、窗口和流水线

10.P268 TCP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

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

数据。

11.P272 ACK和序号区别:序号:每个报文段在数据流的编号。ACK:主机期望收到下一条报文的编号

12.P286 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解决发送方发送的速度过快,接收方来不及接收的问题,通过将发送方速率

与接收方速率相匹配,来实现流量控制。

网络拥塞:太多源主机发送太多的数据,速度太快以至于网络来不及处理。

拥塞控制:由于网络的拥塞,发送方减少分组的发送。

13.P307 TCP拥塞控制的算法:

①加性增:如果检测没有丢包事件,每个RTT时间拥塞窗口值增加一个MSS

②乘性减:发生丢包事件后将拥塞窗口减半

③慢启动在开始连接时, 拥塞窗口值= 1 MSS

④超时事件反应

第四章:

1.P338 转发:路由器将分组从输入链路接口移动到适当的输出链路接口。

路由:决定分组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所经过的路径。

2.P338 网络层的三大功能:转发、路由、连接建立

3.P342 CBR(恒定比特率):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有一条专用固定带宽的传输链路。

ABR(可用比特率):只要网络有足够的空闲资源发送方就会以很高的速率来发送数据报。

4.P348 最长匹配:每个地址范围可以用一个地址前缀来表示分组中,32位目的地址很容易跟转发表各表项

的地址前缀作最长匹配运算。

地址前缀链路接口

11001000 00010111 00010000 0

11001000 00010111 00011000 1

11001000 00010111 00011000 2

otherwise 3

目的地址: 11001000 00010111 00010110 10100001 哪个接口? 0

目的地址: 11001000 00010111 00011000 10101010 哪个接口? 1

5.P350 路由器的内部结构:输入端口、交换结构、输出端口、选路处理器

6.P352 输入端口排队:○1交换结构比输入端口总合速度慢-> 输入端口缓存排队

○2线头阻塞:排在队列前面的分组阻止队列中其他的分组向前移动

(多个输入端口同时到达输出端口,导致缓存溢出,出现排队)

7.P355 三种交换结构:通过内存交换、通过总线交换、通过互联网交换

8.P358 输出端口排队:交换结构的分组到达速率超过输出线路速率时需要缓存

(路由器处理数据报过慢,导致输入端口缓存溢出,出现排队)

232-个地址;而IPv6 9.P363 IPV4和IPV6的区别:○1更大的地址空间。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1

2128-个地址。

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1

○2格式中IPV6取消了分片和重选,校验和: 全部去掉,减少每一跳的处理时间

选项: 允许, 但从首部移出, 用下一个首部域指出

10. P369 IP地址::=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

IP分类:A类:0.0.0.0-127.255.255.255 B类:128.0.0.0-191.255.255.255 C类:192.0.0.0-223.255.255.255 D类:224.0.0.0-239.255.255.255 E类:240.0.0.0-247.255.255.255(多播地址) 计算步骤:

①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

②二进制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就得到IP地址的网络地址剩下的部分就是主机

地址。

例:IP: 128.9.129.11 掩码: 255.255.192.0 求网络地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128.9.129.11 10000000.00001001.10000001.00001011

255.255.192.0 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

子网划分的步骤(子网掩码的计算):

①确定要划分的子网数目以及每个子网的主机数目;

②求出子网数目对应的二进制数的位数N以及主机数目对应的二进制数目的位数M;

③对该IP地址的原子网掩码,将其主机地址部分的前N位置1,后M位置0,即得出该网络划分

子网后的子网掩码。

网络地址:128.9.128.0 主机号:0.0.1.11 网络号:128.9.0.0 子网号:0.0.128.0

应用:假设某企业申请了一个C 类网络,其网络号为220.170.68,该企业有6 个子公司,分属于各

地,每地均建有一个企业网。

此时的子网掩码应为: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00000 十进制格式就为:255.255.255.224

6 个子网IP 地址的前三个字节均是220.170.68,第四个字节分别是:

第一个子网:00100001到00111110,33到62 第二个子网:01000001到01011110,65 到94

第三个子网:01100001到01111110,97到126 第四个子网:10000001到10011110,129 到158 第五个子网:10100001到10111110,161到190 第六个子网:11000001到11011110,193 到222 因此各子网可使用的IP 地址为:

第一个子网:220.170.68.33 到220.170.68.62 第二个子网:220.170.68.65 到220.170.68.94

第三个子网:220.170.68.97 到220.170.68.126 第四个子网:220.170.68.129 到220.170.68.158

第五个子网:220.170.68.161 到220.170.68.190 第六个子网:220.170.68.193 到220.170.68.222 11. 掩码的计算方法:利用子网数来计算-置1法在求子网掩码之前必须先搞清楚要划分的子网数目,

以及每个子网内的所需主机数目。

1).将子网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2).取得该二进制的位数,为N

3).取得该IP地址的类子网掩码,将其主机地址部分的的前N位置1 即得出该IP地址划分子网的子

网掩码。

如: 欲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27个子网

1)27=11011 (24+23+21+20) 2) 该二进制为五位数,N = 5

将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前5位置1,得到

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 255.255.248.0 即为划分成27个子网的B类IP 地址168.195.0.0的子网掩码。

利用主机数来计算-------补0法

1) 将主机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

2) 如果主机数小于或等于254(注意去掉保留的全0全1的两个IP地址),则取得该主机的二进制

位数,为N,这里肯定N<8。如果大于254,则N>8,这就是说主机地址将占据不止8位。

3) 使用255.255.255.255来将该类IP地址的主机地址位数全部置1,然后从后向前的将N位全部置

为0,即为子网掩码值

如: 欲将B(c)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若干子网,每个子网内有主机700台(17):

1)700=1010111100 2) 该二进制为十位数,N = 10(1001)

将该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全部置1,得到255.255.255.255,然后再从后向前将后10位置0,即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即255.255.252.0。

这就是该欲划分成主机为700台的B类IP地址168.195.0.0的子网掩码。

例题:一个主机的IP地址是202.112.14.137,掩码是255.255.255.224,要求计算这个主机所在网络

的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12.P375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13.P394 路由算法:

链路状态算法LS 所有节点知道网络拓扑和链路代价计算从一个节点(源节点)到所有其他节

点的最小代价路径重复(迭代): K次迭代以后, 得知到其它K个目的地的最小代价路径

c(i,j): 从节点i 到j的链路代价. 如果没有直接相邻,代价是无穷大

D(v): 从源到目的节点V的路径代价的当前值

p(v): 沿着从源到节点v的路径上的前一个节点,即下一个节点是v(v的邻接点)

N: 已经明确的最小代价路径的节点集

14.P401 距离矢量算法DV:

d x(y) := 节点x 到节点y 最小代价路径的代价d x(y) = min v {c(x,v) + d v(y) }

V是x的相邻节点, min v是对于与x相连的所有邻居而言

15.P408 LS和DV的区别:

消息复杂性:LS: 具有n个节点,E个链路情况, 每次发送O(nE) 个报文 DV: 只是在邻居间交换报

文,收敛时间变化的

收敛速度LS: O(n2) 算法要求 O(nE) 个报文,可能导致抖动DV: 收敛时间变化,可能产生循环路由,

计数到无限的问题LS>DV

健壮性:如果路由器出故障会怎么样?LS: 节点会广告错误的链路代价,每个节点只计算自己的路由

表(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健壮性)

DV:DV节点会广告错误的路径代价,每个节点的路由表被其他节点使用(错误通过网络传播)LS>DV 16.P414 内部网关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 OSPF开房最短路径优先——链路状态

路由

17.P421 外部网关协议: BGP边界网关协议

习题

R3选路和转发的区别是什么?

答:转发:路由器将分组从输入链路接口移动到适当的输出链路接口。

路由:决定分组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所经过的路径。

R9描述在输入端口会出现分组丢失的原因。描述在输入端口能够消除分组丢失的原因(不使用无限

大缓存区)。

答:如果在输入端口的队列大小的增长,因为缓慢的交换结构速度,从而消耗路由器的缓冲空间,发

生丢包。它可以消除,如果交换结构速度至少n次输入线速度,其中n是输入端口数尽可能快。

R10描述在输出端口能够出现分组丢失的原因。

答:如果在输出端口队列的大小大的增长,因为缓慢传出的线速数据包可能会丢失。

R21比较链路状态选路算法和距离向量选路算法。

答:链路状态算法:计算最低成本使用完成后,有关网络的全球知识的来源和目的地之间的路径。距

离向量路由选择:成本最低的路径的计算是一个迭代的,分布式的方式进行。一个节点只知道它应

该转发数据包,以达到成本最低的路径的目标沿邻居,这条道路的成本,从自身的目的。

P8

答:

a)前缀匹配的链路接口

111000000

11100001000000001

111000012

以其他方式3

b)第一个地址的前缀匹配第4项:链路接口3 第二个地址的前缀匹配第2条目:链路接口1 第一个地址的前缀匹配第3条目:链路接口2

P9

答:目的地址范围Link接口

00000000

通过0

00111111

01000000

01111111

10000000

通过2

10111111

11000000

通过3

11111111

在每个范围内的地址数量=62=64

答:目的地址范围Link接口

10000000

通过(64个地址)

10111111

11000000

通过(32个地址)1

11011111

11100000

通过(32个地址)2

00000000

通过(128个地址)3

01111111

P

第五章:

1.P463 链路层的功能:成帧、链路接入、可靠的交互、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差错纠正、全双工和半双工

注意:链路层无拥塞控制!!!

2.P470 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

3.P477 信道划分协议:时分多路访问: TDMA、频分多路访问: FDMA、码分多路访问 (CDMA)

4.P479 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工作原理: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随机重发。

传送前侦听:如果信道闲:传送整个帧,如果信道忙:延迟传送

5.P484 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访问协议: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看是否有载

波。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则继续对信道进行监听(1-持续CSMA)。一旦发

现空闲,便立即发送。如果在发送过程中检测到碰撞,则停止自己的正常发送,转而发送一短暂的

干扰信号jam,强化冲突,使其它站点都能知道出现了冲突。发送了干扰信号后,退避一随机时间,重新尝试发送。

6. CSMA/CA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访问协议:○1如果监听到信道空闲在1个DIFS内(分式帧间间隔)

就发送整个帧(无冲突)

○2如果监听到信道忙就启动随机后退计时器,当信道空闲时,计时器递减,计时器为0时,发送。

○3如果没有收到确认ACK, 增加随机后退时间间隔,重复○2

7.P486 轮流协议:(无冲突)

轮询协议:主节点轮流“邀请”从属节点传送数据

提醒:轮询开销、延迟、主节点失效,整个网络失效

令牌传递协议:控制令牌从一个节点顺序传到下一个节点,令牌消息

提醒:令牌开销、延时、令牌失效,整个网络失效

8.P489 MAC地址:48位二进制数

9.P491 ARP地址解析协议:IP→MAC的转换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MAC→IP

10.P499 差分曼切斯特编码:“0”变“1”不变曼切斯特编码:“1”高→低,“0”低→高

11.P511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比较:○1都是存储转发设备

○2路由器:网络层设备,目的 IP 地址匹配路由表,转发数据报,交换机:链路层设备,目的MAC地址匹配交换表,转发数据帧

○3路由器由路由算法维护路由表,交换机由自学习算法维护交换表

○4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信息,交换机不能隔离广播信息(交换机对某些帧广播)

12.P513 PPP点对点协议:标识帧结束:<01111110>

在每个<01111110>数据前增加1个填充字节<01111101>;

在每个<01111101>数据前也增加1个填充字节<01111101>

13.P519 ATM异步传输模式:传送的数据叫信元,固定长度53 Bytes

第六章:

1.P543 handoff切换:移动无线主机改变其接入网络的基站。

无线链路的覆盖距离是有限的。

2.P564 802.11地址:

地址1:包含接收方的MAC地址地址2:发送该帧的MAC地址;

地址3:AP相连路由器接口的MAC地址地址4:自组织网络

3.P570 蓝牙Bluetooh:范围小,低功耗,低成本。无线微波、电磁波传送技术

实训: 1.双绞线的制作:

T568A标准: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T568B标准: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异种设备相连用平接(平接就是网线的两头采用相同的标准),同种设备用跳接(跳接就是网线的两头

采用不同的标准)。

2.P2P对等网的特性:是相对与服务器-客户端网络而言的,网络中的每台机器拥有完全平等的权限,

组建对等网很简单,只要把网络中的所以计算机加入工作组,并设置相同的子网掩码和一定范围的

IP地址即可。对等网采用分散管理的方式,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既作为客户机又可作为服务器来工

作,每个用户都管理自己机器上的资源对等网也称工作组网,对等网可以说是当今最简单的网络,

非常适合家庭,校园和小型办公室。对等网它不但方便连接两台以上的电脑,而且更关键的是它们

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连接后双方可以互相访问,没有主客阶级差异。

(1)网络用户较少,一般在20台计算机以内,适合人员少,应用网络较多的中小企业;

(2)网络用户都处于同一区域中;

(3)对于网络来说,网络安全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它的主要优点有:网络成本低、网络配置和维护简单。

它的缺点也相当明显的,主要有:网络性能较低、数据保密性差、文件管理分散、计算机资源占用大。

3.网络常用命令:

arp命令:用于显示和修改“地址解析协议(ARP)”缓存中的内容。

ftp命令:将文件传送到正在运行的远程FTP服务器或从远程正在运行FTP服务器上下载文件。hostname命令:显示当前计算机(主机)的名称。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协议之后才可用。ipconfig命令:用于显示当前的TCP/IP配置的设置值。

nbtstat命令:该诊断命令用于(TCP/IP上的NetBIOS)显示协议统计和当前TCP/IP连接,只有在安装了TCP/IP协议之后才可用。

netstat命令:不带参数,netstat显示活动的TCP连接。

nslookup命令:该命令用于显示来自域名系统(DNS)名称服务器的信息,是一个监测网络中DNS服务器是否能正确实现域名解析的命令行工具。

ping命令:Ping命令是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其他主机交换数据报。

route命令:该命令主要用来管理本机路由表,可以查看、添加、修改或删除路由表条目。

tracert命令:该命令主要用来显示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的一组路由器,以及到达每个跃点所需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或导入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社会上已广泛应用,本章向大家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同学深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章的操作在全国一级中占10分,而高校一级中占20分,主要考使用Outlook2000收发电子邮件题目难度不大,望大家在认真做好相关实验,争取在考试中拿到满分。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

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 和内存。如图1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见图2)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图1 图 2

(完整版)(完整版)计算机网络习题

第一章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分为一下四个阶段: 1)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3)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4)Internet时代 各个阶段特点参加课本。 2. 计算机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试述这种层次结构观的特点以及各层的作用是什么? 答:通信控制处理机构成的通信子网是网络的内层,或骨架层,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主机负责数据处理,是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它们组成了网络的资源子网,是网络的外层,通信子网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资源子网上用户间的通信是建立在通信子网的基础上。没有通信子网,网络不能工作,而没有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传输也失去了意义,两者合起来组成了统一的资源共享的两层网络。将通信子络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使之变成社会公有的数据通信网. 3. 什么叫耦合度?按耦合度的不同如何区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计算机系统? 答: 耦合度是处理机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它可用处理机之间的距离及相互连接的信号线数目来表示,下表说明了按耦合度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和其它计算机系统的区别。 1. 简述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构成。 答: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包传输介质、传输设备(多路复用器、交换机)等及数据处理系统。 2. 信道的通信方式有哪几种?在实际的网络中最常使用哪种方式?为什么? 答:信道的通信方式主要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以及全双工通信。在实际的网络中最常使用半双工方式。性价比最高。 3.通过比较说明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三种常用传输介质的特点。

4.给出比特流011000101111的曼彻斯特码波形图,以及差分曼彻斯特码波形图。 5. 为何要采用多路复用?多路复用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特点? 答:复用的基本思想是把公共共享信道用某种方法划分成多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数据。 多路复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频分多路复用

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 一、选择题: 1、市话网在数据传输期间,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有一条利用中间节点构成的物 理连接线路。这种市话网采用( )技术。 A、报文交换 B、电路交换 C、分组交换 D、数据交换 2、在点到点的数据传输时钟同步中,外同步法是指接收端的同步信号是由( )。 A、自己产生的 B、信息中提取出来的 C、发送端送来的 D、接收端送来的 3、在数据通信中,当发送数据出现差错时,发送端无须进行数据重发的差错控制方 法为( )。 A、ARQ B、FEC C、BEC D、CRC、 4、Internet的网络层含有四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 )。 A、IP,ICMP,ARP,UDP B、TCP,ICMP,UDP,ARP C、IP,ICMP,ARP,RARP D、UDP,IP,ICMP,RARP 5、LAN参考模型可分为物理层( )。 A、MAC,LLC等三层 B、LLC,MHS等三层 C、MAC,FTAM等三层 D、LLC,VT等三层 6、在码元速率为1600波特的调制解调器中,采用8PSK(8相位)技术,可获得的数据 速率为( )。 A、2400bps B、4800bps C、9600bps D、1200bps 7、IBM PC BSC 通信适配器主要是为( )。 A、半双工传输线路设计的 B、单工传输线路设计的 C、全双工传输线路设计的 D、混合传输线路设计的 8、把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子网掩码是),则各子网中可用的主机地址总数是()。 A、254 B、252 C、128 D、64 9、在OSI参考模型的各层次中,()的数据传送单位是报文。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10、CSMA/CD技术,只可用于()网络拓扑结构。 A 总线形 B 环形 C 星形 D 树形 11、分组头用于网络控制,其长度随分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到少包含前( )。 A、四个 B、三个 C、五个 D、八个 12、在如下网络拓朴结构中,具有一定集中控制功能的网络是()。 A、总线型网络 B、星型网络 C、环形网络 D、全连接型网络 13、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稳定性 B、间歇性、突发性 C、安全性 D、易用性 14、下列哪一项不是网卡的基本功能()。 A、数据转换 B、路由选择 C、网络存取控制 D、数据缓存 15、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两个系统的同等实体按协议进行通信。在一个系统中,上 下层之间则通过接口进行通信,用( )来定义接口。 A、服务原语 B、服务访问点 C、服务数据单元 D、协议数据单元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题(FU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题 14物联网班使用 一、选择题 1、Internet的前身是 C 。 A、Intranet B、Ethernet C、ARPAnet D、Cernet 2、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B 。 A、X.25 B、TCP/IP C、ICMP D、UDP 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4、在TCP/IP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经常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下面关于客户和服务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客户和服务器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B、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C、服务器是服务请求方,客户是服务提供方。 D、一个客户程序可与多个服务器进行通信。 5、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it/s、Mbit/s、Gbit/s。1Gbit/s等于 A 。 A、1×103Mbit/s B、1×103kbit/s C、1×106Mbit/s D、1×109kbit/s 6、在同一信道上同一时刻,可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C 。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上述三种均不是 7、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 -1 -1 +1 +1 -1 +1 +1) b:(-1 -1 +1 -1 +1 +1 +1 -1) c:(-1 +1 -1 +1 +1 +1 -1 -1) d:(-1 +1 -1 -1 -1 -1 +1 -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1 +1 -3 +1 -1 -3 +1 +1),则 A 发送1。 A、a和d B、a C、b和c D、c 8、局域网标准化工作是由 B 来制定的。 A、OSI B、IEEE C、ITU-T D、CCITT 9、计算机内的传输是 A 传输,而通信线路上的传输是传输。 A、并行,串行 B、串行,并行 C、并行,并行 D、串行,串行 10、 C 代表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快速以太网。 A、10BASE5 B、10BASE2 C、100BASE-T D、10BASE-F 11MAC和LLC两个子层。 A、物理层C、网络层D、运输层 12、下面关于网络互连设备叙述错误的是 C 。 A、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转发器和集线器。 B、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网桥。

优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公开课)教案目录 ——数据链路层-CSMA/CD协议 讲授人:XXX 1、授课信息 (1) 2、教学设计 (2) 2.1、过程设计 (2) 2.2、步骤设计 (2) 2.1、板书设计 (3) 3、教学内容 (4) 3.1、复习导入 (4) 3.2、CSMA/CD产生 (5) 3.3、CSMA/CD确立 (7) 3.4、小结作业 (7)

课程题目:计算机网络基础(附:教学设计) 说明:在讨论阶段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应用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Part1 1、网络协议的概念——规则、标准 2、网络协议的作用——交通规则 3、学习协议的方法 (1)不孤立 (2)勤思考 (3)敢质疑 Part2 1、主机的标识——MAC 地址 2、主机交流方式——广播 3、碰撞的产生——同一媒介 4、碰撞的避免——侦听网络 5、碰撞的处理——停止等待 Part3 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1、CS(Carrier Sense):载波监听 2、MA(Multiple Access):多点接入 3、CD(Collision Detection):碰撞检测 Part4 (非板书) 小结并对学生作业提出更高要求 作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今天所讲的协议,并对协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内容讲解 第一部分:复习之前内容,引入新授内容 同学们,之前在物理层,我们一起学习了若干传输媒体,还记得有哪些吗? 对了,有线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的有,微波、红外线和激光。 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有了这些传输介质,我们的主机就可以上网吗?例如:在你们宿舍里,你们的电脑插上网络就可以连接Internet吗? 对学生的各种回答作总结,单有物理媒体是不够的,还需要网络协议的支持,那么什么是网络协议呢?(引出网络协议的概念) 协议概念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 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 ●网络协议在网络中的作用,类比城市交通的法律法规。与法律 法规一样协议的也不是完美的,需要不断的更新修订。 在我们网络里有需要通信协议,这些协议在网络传输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学习和理解,以下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习方法: 1)协议不是孤立的,应用于某一网络环境,并且与其他协议协同 工作。 2)协议不是完美的,学习协议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胆地 提出自己的意见。 3)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的描述不一定准确,对于有疑问的处, 求助于网络是很好的选择。 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处于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一个网络协议:CSMA/CD,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简答题汇总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简答题汇总 1.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 1 )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 2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 3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 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2.简述调制解调器的主要功能。 ( 1 )信号转换 ( 2 )确保信源和信宿两端同步 ( 3 )提高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 ( 4 )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 3.在因特网中将IP数据报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在最后的目的主机进行组装。还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即数据报片通过一个网络就进行一次组装。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答:在目的站而不是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是由于: (1)路由器处理数据报更简单些;效率高,延迟小。 (2)数据报的各分片可能经过各自的路径。因此在每一个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可能总会缺少几个数据报片; (3)也许分组后面还要经过一个网络,它还要给这些数据报片划分成更小的片。如果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就可能会组装多次。 (为适应路径上不同链路段所能许可的不同分片规模,可能要重新分片或组装)。 4.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 1,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2,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简述计算机通信中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区别。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的区别主要在于: ( 1 )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的传输,而同步传输是面向比特的传输。 ( 2 )异步传输的单位是字符而同步传输的单位是桢。 ( 3 )异步传输通过字符起止的开始和停止码抓住再同步的机会,而同步传输则是以数据中抽取同步信息。 ( 4 )异步传输对时序的要求较低,同步传输往往通过特定的时钟线路协调时序。 ( 5 )异步传输相对于同步传输效率较低。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

计算机网络习题 一、判断改错题 1.当通信线路用来传送数字信号时,人们常常将带宽作为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 2.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3.数据链路层的透明传输就是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4.连续ARQ协议接收端只按序接收数据帧,ACK1表示确认1号帧DATA1,并期望下次收到2号帧。 5.最大报文段长度MSS是TCP报文段的最大长度。 6.广域网由一些结点交换机以及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 7.因特网采用层次树状结构的命名方法,任何一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都有一个唯一的层次结构的名字,即域名。 9.邮件读取协议POP3的一个特点是只要用户从POP服务器读取了邮件,POP服务器就将该邮件删除。 10.DHCP服务器分配给DHCP客户的IP地址是长期的,DHCP客户可以始终使用这个分配到的IP地址。 11.运输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道。 12.根据应用的不同,运输层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即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在网络层中可以同时实现这两种协议。 13.Internet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虚拟网络。 14.地址解析协议ARP是解决互联网中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对 15.因特网采用的网络层设计思路是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

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对 16.因特网采用层次树状结构的命名方法,任何一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都有一个唯一的层次结构的名字,即域名。对 17.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构成。对 18.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习惯上大家把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对 19.以大(小(????ω????))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错 20.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分组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错 21.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对 22.IP数据报首部的标志字段中的最低位记为MF。MF=0表示后面还有分片的数据报。MF =1表示这已是若干数据报片中的最后一个。错 23.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使用双绞线,通信距离一般为几到十几公里。对于模拟(数字(????ω????))传输,距离太长时要加上中继器以便将失真了的信号进行整形。错 24.在TCP/IP协议族中,可靠传输由运输层的TCP协议负责,而数据链路层的PPP协议只进行检错。这就是说,PPP协议是不可靠传输协议。对 25.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对26.载波监听就是边发送边监听,即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是否也在发送数据。对 27.传统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64字节,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对 28.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可以使用网桥,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对 29.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分组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错 30.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带宽的单位是赫(dph(????ω????))。错 31.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对 32.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含答案 练习题 (1) Inter主要由________、通信线路、服务器与客户机和信息资源四部分组成。 A)网关 B)路由器 C)网桥 D)集线器答案:B 知识点:Inter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服务评析:Inter的主要组成部分①通信线路; ②路由器:③服务器与客户机;④信息资源。 (2)在IP协议中用来进行组播的IP地址是________地址。 A)A类 B)C类 C)D类 D)E类答案:C 知识点:TCP/IP协议评析:在TCP/IP协议中,将IP地址分成5类。其中A、B、C类地址作为单目传送地址。E类地址保留,以备将来的特殊用途,而D类地址作为组播地址。 2.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c )。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C)语法、语义、同步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与规则(时序) 3.采用专用线路通信时,可以省去的通信阶段是( a )。

A)建立通信线路 B)建立数据传输链路 C)传送通信控制信号和数据D)双方确认通信结束 4.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d )。 A)终端、电缆、计算机 B)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C)信源、通信媒体、信宿 D)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 5.Inter 的网络层含有四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 c )。 A)IP,ICMP,ARP,UDP B)TCP,ICMP,UDP,ARP C)IP,ICMP,ARP,RARP D)UDP,IP,ICMP,RARP 6.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两个系统的同等实体按协议进行通信。在一个系统中,上下层之间则通过接口进行通信,用( b )来定义接口。 A)服务原语 B)服务访问点 C)服务数据单元 D)协议数据单元 7.下面协议中,用于传输控制的是( c ) A) URL B) SMTP C) D)HTML 8.域名服务器上存放有inter主机的 ( b ) A) 域名 B) IP地址 C) 域名和IP地址 D)E-mail地址 9.采用Go-back-N法,接收到有错误的5号帧后接收到正确的6号帧,此时对6号帧应该( a ) 。 A)丢弃 B) 缓存 C) 递交高层 D)不处理 10.在Inter域名体系中,域的下面可以划分子域,各级域名用圆点分开,按照( d )。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1.HTML也称(超文本标记语言)或(超文本置标语言),用于标注文档或给文档添加标签,使得文档可以在(浏览器)中显示。2.URL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传输协议)、(主机的IP地址或域名)、(资源所在路径和文件名) 3.Internet上的邮件接收服务器有三种类型,分别是(SMTP)、(IMAP)、和(POP)。 4.中WWW表示( 万维网服务),sina表示( 主机域名(新浪的域名) )、COM表示( 二级域名(商业机构域名))、CN表示( 根域名(中国的域名(China的缩写)) )。 5.LAN是局域网的英文缩写;FTP是文件传输协议的英文缩写;HTML是超文本标记语言的英文缩写;SMTP是简单邮件传送协议的英文缩写;POP是邮局协议的英文缩写。 6.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中可以使用back(后退)按钮移回到上一个文件,也可使用forward(前进)按钮向前移动以浏览的下一个文件。 7.MIME称为多媒体邮件传送模式,使用支持MIME的工具,可以以附件的方式来发送其它文件。 8.Web搜索工具可以分为目录型搜索工具、搜索引擎和多元搜索引擎三种。 9.多路复用技术是一种为提高线路利用率而使多个数据源合用一条传输线路的技术。利用调制技术将多路信息调制到不同频率的载波上

形成一个合成的信号在信道上传输,这种多路复用技术被称为频分复用。 10.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被称作信道。以数字脉冲形式传输数据的信道称为数字信道。 11.根据信号在信道上的传输方向可将数据通信方式分为几类,其中通信双方都能发送和接收信息但是在信道上同一时刻只能容纳一个方向的传输的方式是半双工通信。 12.在数字信号的调制技术种有3种最简单的调制技术,分别以模拟信号的不同幅度、频率、相位来表示数字信号,其中以不同幅度来表示数字信号被称为幅移键控法ASK。 13.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将网络划分为7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14.在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中存在两种类型的交换方式,其服务类型分别为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其中面向连接的服务被称作虚电路方式。 15.以太网是最早标准化的局域网,也是目前部署最广泛的局域网。以太网的核心思想是使用共享的公共传输信道传输信息,传统以太网具有总线型的逻辑拓扑结构。 16.数据交换技术中由中转节点把待传输的信息存储起来,然后通过缓冲器向下一节点转发出去,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数据交换被称为存储转发或存储交换。 17.ARP协议和RARP协议是TCP/IP中的重要协议,ARP协议的作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 2

1、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分别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其中,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的三个步骤,报文交换是必要时存储并继续传送消息来对其进行路由选择的一种交换方式而分组交换则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对信息进行传输。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交换功能: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混合交换网 作用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 局域网(LAN)(无线)个人区域 PAN 使用范围:公用网专用网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往返时间RTT和利用率) 2.带宽原义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1).模拟信号带宽--表示允许信号占用的频率范围。单位:HZ、KHZ、MHZ 如:话音的带宽为3.1 KHZ(300 HZ ~3.4 KHZ ) (2).数字信号带宽--表示数字信道发送数字信号的速率,即比特率或数据率或传输速率,也称为吞吐量。单位:比特/秒,bit/s,bps ●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千比每秒,即 kb/s (103 b/s)兆比每秒,即 Mb/s(106 b/s) 吉比每秒,即 Gb/s(109 b/s)太比每秒,即 Tb/s(1012 b/s) ●请注意:在计算机上表示数据大小和容量时,K = 210 = 1024, M = 220, G = 230, T = 240。 (2)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公式:发送时延=数据长度(b)/发送速率(b/s)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公式: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的速率(m/s)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带宽 (3)利用率 公式:D=D。/1-U (D表示网络当前时延,D。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U是网络的利用率) 5、协议的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 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叫做网络协议。 (1)网络协议三要素 1.语法 2.语义 3.同步 6、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 1.简答计算机网络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要点提示】第一阶段:单主机的远程联机系统。第二阶段: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多主机、多终端的互连通信网络。第三阶段:面向全球围的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第四阶段:面向更多新应用的高速、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 2.简答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要点提示】计算机网络定义: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分布地理位置不同且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起来,按照相同的协议,在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下,实现资源共享和高速通信的系统。 构成的要素:功能独立的计算机,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3.简答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组成。 【要点提示】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 4.简答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 【要点提示】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组成。 5.扼要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要点提示】(1) 数据通信(2) 资源共享(3) 提高安全与可靠性(4) 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 6.简述因特网的主要功能 【要点提示】(1) 收发电子(2) 浏览WWW(3) 阅读网络新闻(4) 电子公告(5) 远程登陆(6) 下载资料(7) 信息查询(8) 实时交谈和电子商务 7.简答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法 【要点提示】按作用围划分,按传输式划分,按通信介质划分,按通信速率,网络控制式,按拓扑结构划分。 8.按网络的作用围是如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划分的。 【要点提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9.简答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及特点。 【要点提示】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结构。 10.试述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 【要点提示】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线。 11.上网收集1~2所大学校园网的网络设计和建设案。 略

最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案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案 一、管理信息 课程代码:312204 制订人: 所属系部:机电与信息系批准人: 制订时间: 二、基本信息 学分:5 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 学时,实践教学:32 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 先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 后修课:计算机网络应用、服务器管理 三、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介绍现行的、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TCP/IP协议”、“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等后续课程,培养自己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的高职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自觉的职场需求为价值了取向,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发展为基本特征,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最终实践高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的历史使命。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3) 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 掌握网络互联结构; (5) 了解网络基本应用。 2.能力目标 (1)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综合拓扑与布线; (3) 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设置与应用; (4) 计算机网络IP地址划分; (5) 网络基本应用。 3.素质目标 (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有责任感,勤奋好学,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十九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 1.以网络工程师岗位设置课程内容 2.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 3.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4.采用“多元化”能力评测代替传统的期末考试 5.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保障学生开放式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包括进度序号、单元标题、学时、教学类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6项内容),具体见进度表1。 表1 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览表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试题与答案)

计算机网络 试题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 ) 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B.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 D.以上均不对 2.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信效率为( ) A. 30% B. 70% C. 80% D. 20% 3.T1载波的数据传输率为( ) A. 1Mbps B. 10Mbps C. 2.048Mbps D. 1.544Mbps 4.采用相位幅度调制PAM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例如采用8种相位,每种相位取2种幅度值,可使一个码元表示的二进制数的位数为( ) A. 2位 B. 8位 C. 16位 D. 4位 5.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 ) A.星形拓扑 B.总线拓扑 C.环形拓扑 D.树形拓扑 6.采用海明码纠正一位差错,若信息位为4位,则冗余位至少应为( ) A. 2位 B. 3位 C. 5位 D. 4位 7.在RS-232C接口信号中,数据终端就绪(DTR)信号的连接方向为( ) A. DTE→DCE B. DCE→DTE C. DCE→DCE D. DTE→DTE 8.RS—232C的机械特性规定使用的连接器类型为( ) A. DB—15连接器 B.DB—25连接器 C. DB—20连接器 D. RJ—45连接器 9.采用AT命令集对MODEM进行编程设置,现要让MODEM完成“用音频先拨外线(拨0),然后停顿2秒再拨62753321”的操作,则应向MODEM发出的AT命令为( ) A. ATDP0,62753321 B. ATDT,62753321 C. ATDT0,62753321 D. ATDT0262753321 10.RS—232C的电气特性规定逻辑“1”的电平围分别为( ) A. +5V至+15V B. -5V至-15V C. 0V至+5V D. 0V至-5V 11.若BSC帧的数据段中出现字符串“A DLE STX”,则字符填充后的输出为( ) A. A DLE STX STX B. A A DLE STX C. A DLE DLE STX D. A DLE DLE DLE STX 12.若HDLC帧的数据段中出现比特串“”,则比特填充后的输出为( ) A. 1 B. 1 C. 1 D. 0 13.对于无序接收的滑动窗口协议,若序号位数为n,则发送窗口最大尺寸为( ) A. 2n-1 B. 2n C. 2n-1 D. 2n-1 14.以下各项中,不是数据报操作特点的是( ) A.每个分组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

计算机网络基础练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CSMA/CD适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是(C ) A.星形 B.环形C.总线型 D.网状形 2、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B ) A.PA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5574439.html,N C.MAN D.WAN 3、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C )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同步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4、交换机、路由器和集线器分别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 D ) A、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网络层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 5、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C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6、组建局域网可以用集线器,也可以用交换机。用集线器连接的一组工作站(B ) A.同属一个冲突域,但不属于一个广播域 B.同属一个冲突域,也同属于一个广播域 C.不属一个冲突域,但同属于一个广播域 D.不属一个冲突域,也不属于一个广播域 7、在网络综合布线中,工作区子系统的主要传输介质是( B) A.单模光纤 B. 5类UTP C. 同轴电缆 D. 多模光纤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在同一台PC机上可以安装多个操作系统 B. 在同一台PC机上可以安装多个网卡 C. 在PC机上的一个网卡上可以同时绑定多个IP地址 D. 一个IP地址可以同时绑定到多个网卡上 9、局域网具有的几种典型的拓扑结构中,一般不含D A、星型 B、环型 C、总线型 D、网状型 10、共享介质的以太网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 D ) A.并发连接 B.令牌 C.时间片 D. CSMA/CD 11、一个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速率为100Mbit/s,若该端口可以支持全双工传输数据,那么该端口实际的传输带宽为 C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案 主讲人:郑兵 一、课题: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二、课时分配:2学时 三、教学目的:(0.5min)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重点(0.5min) 重点:计算机网络按照拓扑结构的分类 五、授课类型:理论课 六、教学手段、教具:多媒、课件、网络拓朴图。 七、教学方法: 激趣法,对比法,协作法,启发思维法,逻辑推导法 八、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5min) 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那么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又是什么呢?计算机网络又是怎么样划分的呢。 2、讲授新课(45min)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5min) 凡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2)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进一步了解(5min)

在上面的定义中讲到了几个重点,同时也得出计算机网络的两个重要的功能。 a.独立的计算机 b.网络中至少要有两台计算机 c.要有通信设备与线路 d.必须有网络软件 功能: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 (3)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5min) 上面讲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那按照这个功能我们计算机网络分为两个子网 a.通信子网 b.资源子网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计算机网络通常的分类方法是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按地理位置进行划分。 (1)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10min) 何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引用拓扑学中研究与大小、形状无关的点和线特性的方法,把网络单元定义为节点,两节点之间的线路定义为链路,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位置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型和树型结构 1.1总线型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设备教案

网络连接设备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网卡的作用; 2、理解中继器、集线器、路由器、网关、网桥和交换机的作用; 3、理解调制解调器、ADSL的作用。 重点难点 1、 知识精讲 网络设备按照其主要用途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接入设备,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进行连接的设备,常见的有网络接口卡、调制解调器等,第二类是网络互联设备,用于实现网络之间的互联,主要设备有中继器、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第三类是网络服务设备,用于提供远程网络服务的设备,如拨号访问服务器、网络打印机等。 一、网络互连的目的 网络互连的目的是使不同计算机或网络上的用户能彼此通信,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其主要内容是网络扩展,而网络扩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将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或接入某个外部网络以共享彼此的资源或获得某种服务?扩展网络覆盖范围 ?形成更大的网络 ?提高网络的性能 二、网络接入设备 1.网卡 计算机与网络相连的接口电路称为网卡,又称为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s Card,简称“NIC”),它主要起着对网络发送数据、控制数据、接受并转换数据的功能。网卡具备两个技术:一是网卡驱动程序;二是I/O技术。网卡驱动程序的作用是使网卡与网络操作系统兼容,以实现网络通信。一般它安装在网络计算机或服务器的扩展槽中,是LAN的接入设备,充当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物理接口。 ①功能 ?并行数据与串行数据的转换 ?数据包的装配拆装 ?网络的存取控制 ?数据传输前、后的缓存 ?网络信号的产生等。 计算机中常用的每一个以太网卡都有一个全球惟一的网卡地址,它是一个长度为48位的二进制数,它为计算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物理地址。 ②分类: 根据带宽(传输速率)分:10M、100M、10/100M自适应和千兆位网卡。 根据总线接口类型分:ISA、EISA、PCI、PCI-X、PCMCIA及USB总线网卡。 根据用途分:工作站网卡、服务器网卡、笔记本网卡。 根据网络体系结构分:A TM网卡、令环牌网卡、以太网卡。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及答案(精华版)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第一章概述 一、选择题 1. 以下不属于协议组成要素的是()。 A. 语法 B. 语义 C. 时序(同步) D. 字符 2.局域网的简称为()。 A. LAN B. WAN C. CAN D. MAN 3. 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4.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的功能划分()个层次 (A)1 (B)3 (C)5 (D)7 5. 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是()。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上述三种均不是 6. 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 )。 A. 链路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 B. 网络层服务和传输层服务 C. 传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 D. 传输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 7. 用于网络互连的设备一般采用()。 A. 中继器 B. 交换机 C. 路由器 D. 网关 8. IP协议提供的服务是( )。 A. 可靠服务 B.有确认的服务 C. 不可靠无连接数据报服务 D. 以上都不对 9.把两个报文发往同一目的地时,先发的报文() (A)先到(B)后到(C)不一定先到(D)同时到达 10.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称为()。 A.比特 B.字节 C.帧 D.分组 11. 在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的应答、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的协议层是()。 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 D. 会话层 12. 在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实体在一次交互作用中传输的信息单位称为(),它包括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两部分。 A. 接口数据单元 B. 服务数据单元 C. 协议数据单元 D. 交互数据单元 13.()是各层向其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 (A)网络(B)服务(C)协议(D)实体 14.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参考模板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案 必修课、限选课□、公选□、其它□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或导入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社会上已广泛应用,本章向大家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同学深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章的操作在全国一级中占10分,而高校一级中占20分,主要考使用Outlook2000收发电子邮件题目难度不大,望大家在认真做好相关实验,争取在考试中拿到满分。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 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如图 1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见图2)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 图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