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共青团志愿服务和社会联络工作思路

共青团志愿服务和社会联络工作思路

共青团志愿服务和社会联络工作思路

共青团志愿服务和社会联络工作思路

根据**共青团改革要求,结合全省工作实际,志愿服务和社会联络工作思路是: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共青团改革要求,通过扩大队伍、培育组织、开发平台、完善机制,不断增强共青团的社会联络工作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让共青团的工作在各领域青年和青年组织中有声音、有形象、有影响。

一、广泛联系凝聚志愿青年和新兴领域青年骨干

(一)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

1.加快**青年志愿者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积极构建便捷高效的青年志愿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打造青年人触手可及的“志愿服务生态圈”,为青年志愿服务提供快捷的信息交流、资源融合渠道,促进志愿服务要素的精准对接和有效整合,推动青年志愿服务的日常化、便利化,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实践,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按照省级设计研发、市级试用完善、平台数据共享“三步走”的方式逐步完善**青年志愿者管理平台(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推动各志愿平台数据共享,畅通志愿服务平台信息互相认可的机制。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健全注册志愿者管理工作。

2.完善青年志愿者培训体系。团省委全年开展1-2期志愿者骨干、新注册志愿者等省级示范培训班,适当公布课程内容,分享推广志愿者培训课程,为各地开展培训提供指导和支持。依托**团校的“志愿学院”,加强志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各高校、各地市等志愿服务地团委根据工作实际,针对不同类别的志愿者队伍,常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者培训。

3.积极吸收培养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育一批能够在组织志愿服务、做好团队管理、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队伍;遴选一批在青年中具有较强号召力的领袖型志愿者,通过推荐担任兼挂职团干部、青联委员等方式,加强团结凝聚,充实团的基层工作力量;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在资源链接、项目策划方面的作用,强化与青年志愿者的组织联系,健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着力构建“团干部+社工+青年社会组织骨干+青年志愿者”的基层团组织队伍体系。

4.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措施。定期开展评选表彰,针对在平台注册且参与了一定数量时长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制定评选标准,树立典型,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向社会传递“树立标杆”的信号。增加信用信息供给,将志愿服务作为志愿者守信及激励的基础考虑,将符合标准的志愿信息提供相应部门单位,纳入青少年诚信

信用体系。探索为志愿者提供城市生活便利,通过与不同单位(企业)合作,推出青年志愿者系列便民优惠。

5.以志愿项目为抓手,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引导广大青少年广泛参与志愿服务,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融入志愿服务实践,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和“改革接力跑志愿青年先行”活动。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全面启动“保护母亲河争当‘河小青’”活动,建立全省青少年生态环保志愿者队伍,举办高校环保艺术节,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结合社会治理创新要求,推动敬老爱幼志愿服务项目的广泛开展和深入实施。根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精准脱贫攻坚战总体部署,大力实施扶贫支教等项目,着力提升志愿者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积极推进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对国内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指导支持;推动健全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总队工作机制,促进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项目的大力发展。

(二)服务青少年事务社工发展

一是摸清家底,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状调研分析。二是瞄准目标,按照青少年社工2020计划要求,扩大和提升社工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的规模和质量,推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

20%。三是掌握方法。深入开展青少年事务社工交流培训,推动各地充分发挥各类培训基地、实训基地作用,开展普通社工、社工督导、社工机构负责人等不同层次和司法、助残、就业、维权等不同类别的培训,积极打造全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培训示范基地。积极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宣传服务月活动,发挥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优势,更好地参与社区建设,提升社会对社工的认可度,逐步建立社会实践、专业培训、高端研修有机结合的培训体系。四是积极探索。推动在各级团组织以及青少年服务机构设置专业岗位,逐步实现每个“青年之家”至少配备1名青少年事务社工。加强与司法、综治等部门沟通,试点探索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发青少年事务社工相关专业岗位。加强与民政、财政等部门联系合作,探索为青少年社工争取设置社区专职社工岗位等政策资金支持。

(三)联系凝聚新兴青年群体

1.加大对新兴文艺青年的培养。通过组织专门培训、开展职业导航、进行梦想孵化、提供展示平台等方式,加强对新兴文艺青年的联系服务引导。依托青年之家,注重在新兴文艺青年聚集地打造“筑梦空间”品牌阵地,选配“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青联委员、高校专家学者等担任“梦想导师”,提供精准业务指导培训,建立常态化联系,做好持续跟踪培养。开展新兴文艺青

年文化进社区(农村)系列活动,组织新兴文艺青年赴街道、社区、厂房、农村等基层单位开展文艺演出、公益服务。注重发掘一批新兴领域青年优秀典型,开展广泛宣传,纳入各级各类评选表彰范围。

2.加强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培养。广泛开展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培训,举办1-2期示范培训班,并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突出实效为导向,通过建立项目库、案例库等方式,形成各级培训交流成果。推动有条件的地市级团委开展分类别、分领域交流和各类线上线下活动。通过公益创投、小额项目招投标等方式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发掘优秀公益项目和青年社会组织骨干。

3.实施“筑梦计划”,搭建新兴领域青年人生出彩舞台。继续实施“网著梦想”青年网络作家培训服务计划,推动新兴青年群体“筑梦计划”重点联系城市团委与当地作协、网络文学平台合作开展专题培训。通过与各级音协、美协合作,组织“音为梦想”青年独立音乐人才艺展示交流和片区“大师课”,举办“美绘梦想”全国青年美术写生和创作巡展活动。

二、不断培育孵化青年社会组织

(一)加强青年志愿组织建设

1.推动**青年志愿者协会做大做强。将**青年志愿者协会作

为团省委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平台,带领全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展,指导推进全省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对有影响力、领袖型的青年志愿者骨干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吸纳,提升协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拓展协会会员范围,主动联络和吸纳更多对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成为协会会员,增强协会的资源整合能力;在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助老助残、外事交流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研究建设分会或专业委员会,提升协会的专业化水平;依托协会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强化信息、资源共享,探索开发合作项目,推动协会开放化、国际化发展;着力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完善研究协会构架,健全工作制度,推动建立会长分领域负责制,推进协会秘书处实体化运行,充实秘书处工作力量,提升服务能力。

2.推动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向基层延伸。重点推动县级团委加强青年志愿者协会建设,完善省级、地市级、区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体系,到2020年,基本完成“县县建协会”目标。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立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推动各高等院校实现“校校建协会”,在校团委直接指导下,推动条件具备的支部建立志愿服务队,设立志愿服务委员。支持有条件的行业、企业建立青年志愿服务组织。

3.巩固和增强团属志愿服务组织的枢纽功能。依托青年之家

等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共青团及团属志愿服务组织作用,主动联络培育各类“草根”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重点推进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培育,为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成长发展提供信息、项目、场地、培训、团队建设等方面支持,引导其积极参与团的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在抢险救灾、环境保护、助老助残等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领域着力建立一批专业志愿服务组织,推动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向专业领域覆盖。

(二)打造省级青年社会组织服务枢纽

1.发挥省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枢纽功能。负责全省层面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管理,加强与地市青年社会组织的指导、孵化、管理。中心常态化开展指导、培育社会组织的各项工作,打造成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定期举办交流培训、学习沙龙等。做好全省青年社会组织顶层设计,推动完善制度层面设计;健全全省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队伍体系建设,健全工作网络;加强全省青年社会组织评价,建立行业标准。抓住重点组织,紧密联系一批较好的、粘性较强的青年社会组织。打造重点项目,积极承接或联合开展一批特色品牌项目。

2.依托城乡“青年之家”建设联系青年的新组织。根据青年的兴趣爱好、利益诉求和社会参与需求,以城乡“青年之家”为阵地和平台,推动成立公益类、服务类、兴趣类等各类青年社会

组织,广泛联系包括新兴领域青年在内的广大青年,不断扩大共青团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推动具备条件的城乡“青年之家”注册成为青年社会组织,促进其发挥组织枢纽功能。省级、地市级团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资源支持,强化工作指导;县级团委做好工作落实,开展常态化联系服务。

3.加强青年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出台青年社会组织团建创新试点工作方案,推动条件成熟的青年社会组织独立建团,鼓励青年社会组织入驻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或“青年之家”联合建团,初步构建以街道(乡镇)团组织为枢纽、青年社会组织为重要力量的工作体系。推动具备条件的地市级和县级团委在推动共青团深化改革过程中,探索成立社会组织团工委。在政府购买服务、优秀项目评选等工作中,对建立团组织的青年社会组织加大资源倾斜力度。

(三)分类实施青年社会组织服务

1.加强新兴领域青年社会组织联系。在全省、市级探索建立一批共青团直接联系的新兴领域青年社会组织。吸纳全省各地工作业绩突出,有影响力、知名度的青年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成立**省新兴文艺青年协会。指导有条件的地市级团委参照成立相应组织。通过协会定期联系研究新兴领域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协调解决新兴文艺

青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加强新兴领域青年思想教育引导。以“践行新思想·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充分依托“青年之家”“筑梦空间”等阵地,面向青年集中宣讲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和改革开放40周年,推动各地遴选新兴领域青年组成“国情考察团”,举办“与改革同行,为梦想打call”系列活动。举办新兴文艺青年艺术节、创意集市等活动,挖掘、传播、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3.实施各类新兴青年群体成长计划。通过“微创投”“微公益”等形式,提供资源支持,做好分类管理,支持培育新兴领域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引导青年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切实把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

(四)建立青年社会组织评价体系

深入实施“亲青伙伴”计划,直接认定一批与共青团联系的青年社会组织,作为共青团社会联络工作合作伙伴参与社会建设“伙伴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策划实施品牌性青年公益服务项目,发动青年社会组织承接实施。出台青年社会组织评价办法和标准,根据与共青团联系紧密度、组织职能、自身运作良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价,建立共青团组织支持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评价表。评价结果将作为共青团资源链接的重要依据,依据情况给予

资源的倾斜,并定期开展分类培训、提升组织发展,增强团组织对青年社会组织的粘性。三、打造青年志愿和社会联络工作发展平台

(一)建设**省志愿者学院

加快推进学院建设。与省团校沟通设计学院建设需求,积极协调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等单位,争取相关政策、资金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省志愿者学院建设落地、落实。

打造**志愿者文化高地。依托**省志愿者学院,把深化志愿服务内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工作常抓不懈,努力推动志愿服务成为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青春时尚,切实增强志愿服务精神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结合当代青年个性化追求,引入时尚元素,打造志愿服务系列文化产品,不断增强运用新媒体方式宣传推广文化产品的能力和成效。加强对青年志愿的战略性研究、学理性研究和实践性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成果,为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打造志愿系统培训基地。依托**团校师资力量,培养志愿者师资骨干。开发志愿者培训教育课程,针对各类志愿服务设计培训课程,结合互联网方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进一步提升全省志愿服务水平和扩大**省志愿学院影响力。各设区市要重点打造1-2个培训基地;县(市、区)也要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暂不

具备条件的可依托现有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二)协调社会资源支持青年社会组织发展

搭建赛事交流平台,探索通过志愿服务交流会、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公益创投项目大赛和示范性重点志愿服务项目扶持等措施,指导志愿服务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提升战略谋划、项目运作和宣传推广能力,通过优秀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品牌争取各方资源,吸引资助者。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通过参加公益创业和公益创投等多种途径,妥善解决志愿服务运营成本问题,为组织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多渠道经费筹集模式,积极搭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桥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组织发展。

四、健全和完善志联工作体系

(一)加强沟通合作,建立团内运行机制。加强团省委志联部与省青志协、省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沟通,健全统筹协调、分工协作、力量共用、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打造推动志愿服务和社会联络事业发展的工作共同体。加强对全省青年志愿服务和社会联络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规划指导。指导各地通过深化共青团改革,逐步建立健全青年志愿服务和社会联络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

(二)加强联系协调,健全对外联络机制。

着眼于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加强与相关省直单位合作沟通,积极整合政府资源。加强与民政、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完善资源保障机制。持续加强与省文明办的沟通协调,将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志愿服务工作整体规划。充分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合力推动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不断深化。利用好“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制度平台,拓宽新兴领域青年的社会参与渠道。在省、地市分别建立团组织与重点联系青年社会组织、新兴领域青年的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诉求,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三)加强智库建设,建立理论研究机制。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新兴领域青年的新时代特征、共青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工作新路径等内容,加强社会联络工作调研,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更好指导工作开展。鼓励各级团组织和新兴领域青年聚集地积极承接创新试点工作,强化工作探索。加强社会联络工作智库建设,注重与高等院校、专业机构的调研合作,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成果,为工作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四)加强思想引导,建立深度宣传机制。针对志愿和新兴领域青年被社会和政府认知和认可度较低的现状,发挥团组织优势,加强志联战线工作宣传,向社会充分展示新兴青年风采,通

过实践活动引导新兴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搭建青年社会组织、新兴领域青年等与政府沟通桥梁。一是加强志联战线宣传力度,加强团网融合,构建志愿信息系统、微信公众号、战线工作群等线上宣传渠道;发挥联系广泛优势,加强与传统媒体的沟通联系,积极推送新闻报道。二是加强思想教育引领。充分结合新兴领域青年特点,将党的路线方针等融入日常工作和活动中;探索团建工作,政治吸纳一批新兴领域青年领袖,延伸工作手臂,有效开展思想引导工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