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历史第1册复习资料

初中历史第1册复习资料

初中历史第1册复习资料
初中历史第1册复习资料

初中历史第1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先秦历史的演进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P2

一、原始人群北京人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耒耜

二、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三、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黄帝、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族,被后人尊为“华夏之祖”。

世界各地的华人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

四、尧、舜、禹的禅让

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继黄帝之后,生活在黄河流域。黑陶彩陶

禅让制:传说尧、舜、禹时期形成的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禹启

第2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P9

一、夏、商、西周的建立

1.夏朝的建立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都城阳都(河南登封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禹死后,儿子启取得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夏朝末年暴君——桀

2.商朝建立 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朝,都城亳(河南商丘) 商王盘庚迁都至殷(河南安阳),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商朝末年暴君——纣 以酒为池 悬肉为林 炮烙之刑 比干剖心

商朝是第一个有文字证实的王朝。

3.西周的建立 (1)西周建立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打败商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陕西西安西南),史称西周。

(2)分封制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封建亲戚” 西周初年大行分封,建立起众多的诸侯国。 分封的内容:土地与人民 分封的对象:亲属、功臣等

诸侯的义务:忠于周王,镇守疆土,缴纳贡赋,率军随周王出征作战,朝觐述职。 分封的影响:

①积极作用: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严格的等级制度,西周的疆土向边远地区扩展,成为幅远辽

阔的强盛王朝。

②负面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3)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第3课 春秋五霸 P14

一、背景——王室衰微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迁都洛邑(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丧失对诸侯国的控制力,诸侯国乘机扩张势力,成为号令一时的霸主。齐桓公(首

位称霸)、宋襄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称为“春秋五霸”。 二、争霸过程 1.齐桓公称霸

(1)条件 重用人才,如管仲为相 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 优越的自然条件

帮助小诸侯国抵御周边少数族的侵扰,赢得各国敬重(齐援燕,老马识途) 打出尊重周王的旗号 (2)葵丘会盟,齐桓公成为首位霸主。

2.城濮之战 晋文公在城濮打败楚国称霸一时。退避三舍

楚庄王打败晋国,成为继起的新霸主。

3.吴越争霸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相继争霸。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灭吴国,称霸江淮。

三、争霸的影响

1.大国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

2.诸侯国大大减少,有利于统一趋势的形成。

3.造就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战国牛尊 战国铁农具

4.加强了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4课 战国七雄 P19

一、七雄并立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至中间。号称战国七雄。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迅速发展。 战国时期,激烈的兼并战争,迫使各国纷纷变法。 秦国偏处西方,国力贫弱,相对落后。

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改变落后面貌。

2.时间 公元前4世纪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3.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有利于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②奖励耕战 A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

B 、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贵族没有军功就不授给爵位。(增强秦军的战斗力)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直接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中央对地方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4.意义

商鞅变法在各国变法中最为坚决、彻底,变法促进了秦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逐渐成为战国

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兼并六国打下基础。

三、兼并战争

战国时期,先是魏国称霸中原,然后有齐、秦东西称雄,最后出现秦国独霸局面。

1.齐、魏之战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魏国从此衰落

2.秦、赵之战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四、都江郾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得到推广,各国普遍重视兴修水利。

秦国修建的都江郾和郑国渠尤为著名。

都江郾——四川成都,李冰父子主持,“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谓之天府。”

郑国渠——关中地区(函谷关以西的渭水流域)

第5课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P24

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1.老子

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被后人整理成《老子》(又名《道德经》)。

主张:朴素辩证法思想,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有无、多少、高下、难易),

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主张“无为而治”(不妄为,不胡作非为)

2.孔子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其言行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政治主张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

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思想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提倡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整理典籍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

西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总体评价: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儒家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著作《孟子》。

主张:提出“仁政”的治国主张,强调“民贵君轻”

提醒统治者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孟子庄子

强调个人品质的修养,推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道家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应该顺其自然。主张“无为而治”。

著作《庄子》善用寓言故事,如井底之蛙、拔苗助长、庖丁解牛等。

3.法家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著作为《韩非子》。

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其理论被秦始皇采用。

4.墨家韩非

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自称贱人。主张“兼爱、非攻”、节俭。支持正义战争。

附:在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学派是——儒家学派

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第6课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28

一、青铜器

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特点是规模大、品种多、工艺水平高。

商朝后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出土文物。

二、医学

中医起源于黄帝时代。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三、文字后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朝的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周时期将铜称作金,把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四、文学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是我国古代最早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

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楚辞。《离骚》是其代表作。

热爱楚国,热爱人民,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

第二单元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第7课秦的统一 P30

一、秦的统一——秦王扫六合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的秦王指秦王嬴政

2.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建立者——嬴政,都城——咸阳

3.秦统一全国的意义秦始皇

(1)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统一新局面。

(2)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

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快了民族融合,统一的趋势成为此后中国历史

发展的主流。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分管行政,太尉分管军事,御史大夫分管监察。

(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

2.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车轨等

把小篆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后来又出现一种便于书写的字体——隶书。

统一文字的意义:有利于政令的传达执行,文化的传播,巩固统一。

把圆形方孔钱(又叫秦半两)作为流通的货币。

秦统一度量衡的意义: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巩固统一。

3.军事上——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征越族凿灵渠

派蒙恬反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派兵征服岭南越族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郡三个郡。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4.思想上——焚书坑儒

三、秦朝的疆域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西达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秦半两钱

四、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秦的暴政——繁重的兵役、徭役;沉重的赋税;严刑峻法。

遇雨大泽乡,误期要被处死。

2.时间

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陈胜在陈称王,建立政权。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

秦朝仅存在15年就灭亡了。

第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 P40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一、思想上——独尊儒术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将通晓儒学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条件。汉代讲经图

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独尊儒术”的影响:统一了思想,巩固了统一,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禁锢了

思想,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二、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 1.问题由来 西汉初,刘邦一方面实行郡县制,另一方面分封子弟为诸侯。(郡国并行)诸侯王对中央构成威胁。 汉文帝采纳贾谊的建议,在原封地上增加诸侯的数量,由大化小,便于控制。

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夺王国的封地(削藩),平定七王之乱。

2.推恩令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弱。

直接削掉许多侯的爵位。

推恩令的影响:王国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大大加强了。 三、经济上 把铸币权收归朝廷,统一铸五铢钱。 盐铁收归国家垄断经营。 平抑物价,保持物价稳定。

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汉 五铢钱 耧车

赵过推广代田法,创制耧车。

四、军事上 消灭匈奴主力,使之不再威胁中原。 通西域加强中原与西域的联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代田法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P44

一、匈奴的强大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强大起来,冒顿单于统一了蒙古草原。南下抢掠,威胁西汉。 汉初,实力不足,采用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国势强大。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匈奴主力向大漠以北远迁,北方草原出现“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二、张骞通西域

1.西域 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

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西汉初年,西域为匈奴所控制。

2.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为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未能达到预期的

目的,却增进了汉朝对西域的了解。

公元前119年,为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西域都护,这是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从西汉至隋唐的千余年间,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手工艺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内,运到安息(即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即古代罗马),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品流通:中国输出的商品有丝织品、铁器、丝绸等。

输入的商品有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

科技文化交流:中国外传的科技文化有冶铁和凿井技术等。

传入的有佛教、魔术、乐舞、雕塑等。

附:公元97年,东汉西域都护甘英出使大秦,到过波斯湾。

166年,大秦安敦王派使臣来中国,是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丝绸之路图

第10课光武中兴 P49

一、光武中兴

公元8年,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光武帝。

光武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30多年的励精图治,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人口增加,历史上称为“光武中兴”。

杜诗发明冶铁工具——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二、黄巾起义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擅权,朝政日益腐败,国势逐渐衰落。

天灾不断——水旱蝗灾连年不断东汉水排

184年,张角领导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腐朽统治,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第11课领先世界的秦汉科学技术 P53

一、蔡伦改进造纸术

西汉初年中国发明了纸,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纸。

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利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作原料,制作成纸。

二、《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最早提出分数四则运算法则和图形面积计算方式;勾股定理。

特点:按题目的应用范围和解题方法分为九章;与当时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结合;一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三、医学

东汉张仲景,后人尊称“医圣”,写在《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攻治疗学的基础,一直被后世中医奉为经典。

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生,被人们誉为“神医”。采用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创编健身体操“五禽戏”。

第12课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P58

一、佛教传入与道教兴起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菏泽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尊奉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认为通过修炼可以长生不老。

二、司马迁与《史记》

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一汉武帝时期约3000多年的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指帝王的传记,传指将相或名人的传记)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第三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3课三国鼎立 P64

一、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地方官僚和豪强地主乘机扩大武装,形成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北方地区实力最强的是袁绍,其次是曹操。

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取胜原因:借皇帝名义征讨大小军阀,政治上居主动地位。

招募流民实行屯田。

多次下达求贤令

曹操个人足智多谋,有政治眼光

策略得当——夜袭乌巢

官渡之战后不久,曹操统一了北方。

二、赤壁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双方:曹操——孙权、刘备

曹操失利原因:远道而来,将士疲惫

北方士兵不习水战

水土不服,军中流行疾病

新降的荆州水军人心不稳

策略不当——连船遭火攻

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第14课江南的开发 P69

一、人口南迁

1. 人口南迁的原因

西晋末年以来,北方战乱不断。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南迁。

2. 人口南迁的影响

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耕作经验和耐寒耐旱的作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二、江南的开发

1.江南开发的原因

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

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①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②粪肥、绿肥的使用推广。

③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④粟、麦、菽的种植在南方大规模推广。青

(2)手工业制瓷——品种丰富的青瓷瓷

灌钢法——把生铁溶液浇注于熟铁上

(3)商业建康是升华的商业城市

3.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1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 P73

一、背景

1.东汉末年以来,北方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先后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

2.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3.统一后的北魏统治者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4.民族大融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目的学习汉族(中原)先进文化。

三、内容

1.整顿吏治,发给官吏俸禄,制定严惩贪官污吏的法律。

2.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农民缴纳租赋。

3.地方上设置乡官,打击豪强地主。

4.迁都洛阳由平城(山西大同东北)迁到洛阳

5.实行汉化措施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婚姻。

四、影响

使北魏政治和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附:从平城迁都洛阳的原因

北方柔然族的威胁;气候寒冷,常发生水旱疾疫;守旧势力大;经济落后;不利于对南方的统治。

第16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P76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魏晋时期的刘徽用割圆术,求出圆周率近似值是3.1416。

南朝的祖冲之,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准确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二、《水经注》和《齐民要术》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北朝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

三、书法与绘画

1.书法

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商——商周——秦—秦汉 东汉—三国 曹魏的钟繇,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他的楷书“点画之间,多有意趣”。

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尊称王羲之为“书圣”。“飘若浮云,矫

若惊龙”。 2.绘画

东晋顾恺之,世称其为才绝、画绝、痴绝,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四、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1.背景 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播,北方凿窟造像之风盛行。

2.特点 石窟艺术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和外来佛教艺术融合的结晶。 云冈石窟

3.代表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开凿于北魏初年。(体会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时。

第四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7课 隋朝的统一 P84 龙门石窟 一、隋朝的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

589年,渡过长江灭陈,结束南北方长期分裂的局面。

二、科举制诞生及完善(补充)

1.创立 科举制正式形成于隋朝(隋炀帝) ;结束于清朝(1905年)。 隋文帝

2.发展

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明经、进士两科。

唐太宗完善科举制,考中进士—“登龙门”。诗赋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

武则天创殿试、糊名制度、增武举。 隋炀帝 3.科举制的影响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出身较低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三、大运河的开凿

1.目的 为了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2.概况 一大 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二长 全长2000多米

三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抵余杭 四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3.影响 积极: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消极:隋炀帝借大运河巡游,劳民伤财,民怨四起。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 隋炀帝好大喜功,暴虐无道,滥用民力。(营建东都洛阳;龙舟南游) 横征暴敛。

农民起义。

2.时间 618年,隋朝灭亡。

第18课 唐朝的强盛 P89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

一、贞观之治

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和任用,完善科举制。“房谋杜断” 善于纳谏——魏征多次进谏 二、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一方面,继承唐太宗时期的政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劝课农桑,发展科举(糊名制度、殿试、设武

举)、重用人才,后人评价其“治承贞观,政治 启开元”。 另一方面,重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大修寺庙,增加人民负担。

死后留“无字碑”,任后人评说。

三、开元盛世 1.前期——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年号“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唐玄宗的措施:任用贤臣(姚崇、宋璟)、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

2.后期——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惰于朝政,重用奸臣,政治日益腐败。

驻防边地的镇将手握重兵,对进行构成严重威胁。

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动摇唐朝统治。907年,唐朝灭亡。

四、雄伟繁华的长安城

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国际性大都会。

街道布局整齐有序。

坊是居住区,市是商业区,坊市分开。

城内有人口上进万。

第19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P94

一、“天可汗”

唐朝初年,唐太宗对突厥族采取开明的政策,被尊称为“天可汗”。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步辇图(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今天新疆天山南北的军政事务。

唐太宗昭陵前有少数民族首领的石像,象征着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也象征着唐朝民族大家庭的繁荣。

二、文成公主入藏

吐蕃族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西藏拉萨)

《步辇图》反映的是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的场境。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三、“车书本一家”

东北地区靺鞨族首领大祚荣受唐朝册封为“渤海郡王”,以渤海为国号,正式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州。

渤海国成为“海东盛国”,《送渤海王子归国》:“车书本一家,佳句在中华”。

第20课唐朝的对外交往 P98

一、盛况空前的中外交往

唐朝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

唐都长安成为东西文化会聚的中心。

交通发达:陆上、海上,东到新罗、日本,西到大食(阿拉伯)、拂林(东罗马)

鸿胪寺是唐朝接待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使节的机构。

马球自波斯传入中国,唐朝称“击鞠”。

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

二、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日本遣唐使

唐朝时,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如阿倍仲麻侣(晁衡)

学习制度文化,实行大化革新。

日本古都平城京(奈良)依照唐长安城建造。

依照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

穿唐服、行唐礼、用唐式餐具、听唐乐、观唐舞。

2.鉴真东渡阿倍仲麻侣(晁衡)鉴真

唐玄宗时,日本邀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鉴真六次东渡,在日本生活几十年。

广泛传播佛教,把唐朝的建筑、医学、书法、绘画等传到日本。参与修建的唐招提寺,至今保存完好。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三、玄奘西游

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弘扬了佛教文化,加强了唐朝与天交往。

由玄奘口授、弟子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南亚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四、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兴盛的原因

原因:繁荣富强的国力

灿烂辉煌的文化

开放进取的精神

兼收并蓄的气度:

交流内容: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

产生的影响:增强了唐朝在世界影响力,促进了唐朝与各国的友好往来。

第21课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P103

一、设计精巧的赵州桥

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是古老的石拱桥。

“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

二、医学家孙思邈

孙思邈是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后人尊称“药王”。著作《千金方》。

因“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而得名。

三、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1.雕版印刷唐《金刚经》

雕版印刷发明于隋唐之际。唐朝晚年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卷末标注为咸通九年,即868年)

2.火药

在唐代的书籍中,已有对火药的配方和特性的具体记载。

唐末,火药已应用于军事。

第22课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 P106

一、唐诗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被推崇为“诗仙”。作品如:《望庐山瀑布》《静夜思》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有“诗史”之称。《三吏》、《三别》、《春望》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走向衰落的时期。作品如《卖炭翁》

二、书法

欧阳恂是隋末唐初的书法名家,初学王羲之,后融北魏碑刻,人称“欧体”。

唐朝书法成就最高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称“颜体”“柳体”。有“颜筋柳骨”之称。

三、绘画

隋唐时期,山水画开始出现。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卷轴画。

在唐朝画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阎立本和吴道子。

阎立本的代表作《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节的故事。

吴道子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后世称他为“画圣”。有“吴带当风”的美传。

四、敦煌莫高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我国现存石窟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多数开凿于隋唐时期。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彩色塑像和珍贵的佛经、文书。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第五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23课北宋辽西夏的并立 P114

一、辽、北宋、西夏并立

1.辽的建立

916年(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统一各部,建立契丹政权,都城在上京(内蒙),后改国号为辽。

2.北宋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赵匡胤采取“强干弱枝”的政策——“干”指中央,“枝”指地方。

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武将的兵权,又把地方行政权、财权都收归中央,用文臣做知州。(重文轻武)3.西夏建立

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都城在兴庆(今银川),史称西夏。

二、宋辽结盟与宋夏和战

1.澶渊之盟

1004年,宋真宗时,辽宋达成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内容:北宋每年向辽缴纳“岁币”,宋辽皇帝互称兄弟。

评价:①宋每年要给辽岁币,给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

②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时期的相对和平局面,加强了北方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促进民族关

系的发展。

2.宋夏和战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许多白银、绢和茶叶。

第24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P118

一、金的崛起

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后定都会宁。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二、南宋建立

1127年,赵构称帝,后定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

三、岳飞抗金

抗金英雄——岳飞

岳家军——民众赞“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

金军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四、宋金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进献银、绢等“岁币”;向金割让部分土地,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附:1153年,金迁都大都——北京成为都城始于元朝。

第25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P123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

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魏晋南北朝以来,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唐朝末年,经济重心继续南移;(政治重心在北方,经济重心南移)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宋完成)

三、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从越南引进优质水稻——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2.手工业 两宋时期是制瓷业发展的辉煌时代,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具。

浙江哥窑生产的瓷器独具特色。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3.商业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又发行了“会子”。

宋朝的海外贸易兴盛。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广州、泉州、明州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海外贸易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输出以瓷器、丝织品为主,有“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之称。

第26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P129

一、衣食住行

二、文体娱乐

宋朝商业的繁荣与进步,促进了城市格局的变化。 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

宋朝的体育活动有角抵和蹴鞠。角抵亦称相扑、争交和交力。蹴鞠类似今天的足球比赛。

三、节日风俗

宋朝已形成的节日有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宋朝的元旦,今天称作春节。

宋朝春节燃放鞭炮、贴春联、饮屠苏酒等。

元宵节吃元宵始于宋朝。又称汤圆。

第27课元朝的统一与民族融合 P134

一、统一蒙古

12世纪,铁木真完成蒙古的统一。

1206年,推举铁木真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宣告建立。

二、元朝统一全国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9年,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了全国。

三、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我国省制的开始。

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宗教和吐蕃地区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和台湾。

2.经济强调农桑为急务,设置劝农司。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屯田移民,向边疆传播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

(黄道婆革新棉纺技术,松江成为全国纺织业的中心)

3.交通山东境内开凿会通河;通州与大都间开凿通惠河。有利于南粮北运,促进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

四、历史作用

1.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

2.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出现新局面。

契丹人、女真人与汉人融合,统称汉人。

元代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附:元朝进攻南宋时,文天祥坚持抗元,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第28课宋元时期的文化 P139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一、三大发明的发展与传播

1.活字印刷

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

对传播知识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指南针

战国时期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宋代指南针(也叫罗盘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

唐朝末期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与《史记》作对比)

历史帝王多以《资政新篇》为“历史教科书”。

有史学家评价: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三、宋词与元曲

1.宋词

宋代杰出的文学成就是词。特点是:句子长短不一,便于歌唱,更适合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北宋的苏轼,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豪迈,雄健奔放。“豪放派”

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代表作《声声慢》,风格委婉,清新雅洁。“婉约派”

南宋的辛弃疾,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元曲

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最负盛名的元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四、绘画

北宋画家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开封)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是当时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

(完整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时间轴总复习必备

中考历史复习古巴比伦建国公元前18世纪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 阿古柏入侵新疆 1865年时间轴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1861年4月南北战争爆发 1861年9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 1871年5月21---5月28日五月流血周 左宗棠挥师入新疆1876年 除伊犁外的新疆回归1878年 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1884年 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1894.9 公车上书1895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895年4 商务印书馆成立1897戊戌变法1898年6-9月《明定国是诏》1898年6 京师大学堂开设1898 八国联军入侵1900年6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1900年8 《辛丑条约》签订1901中国同盟会成立京张铁路开始建设废除科举制度1905 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1909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 孙中山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年底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 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3 《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1915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1919年6月 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 黄埔军校成立1924年大革命时期北伐开始1926年7 国民政府自武汉迁往南京,宁汉合流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 中共八七会议8月7 秋收起义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0 朱毛井岗会师1928年4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 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10 长征开始1934年10 遵义会议1935年1中央、红一方面军和陕北在吴起镇会师1935年10 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长征结束1936年10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百团大战1940年8月 中共七大1945年4月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美军在日本投掷原子弹1945年8月毛泽东发布《对日寇最后一战》1945年8月9日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侵华日军递交投降书1945年9月9日驻台日军总督向中国投降1945年10月25日 .本茨制成三轮汽车 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 月,巴黎和会,6月,签署《凡尔赛和约》 1月,国际联盟成立。 1921-1922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月,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希特勒上台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历史中考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 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 1

初中历史2019中考:初中历史《两次世界大战常考点汇总》

2019中考:初中历史《两次世界大战常考点汇总》 专题: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 一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2)具体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疯狂的扩军备战和军备竞赛(3)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二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和帝国主义固有的矛盾。(2)具体原因: 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阶级矛盾尖锐。 ②为摆脱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③英、法等国执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友情提示: 1、如何理解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一战后德国遭到重创,但经过1924—1929的相对稳定时期后,经济已超过战前水平,并超过英法,但其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要求突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2)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霸,随着日本的发展也引起日本的不满。 2、以萨拉热窝事件为例说明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突发事件会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甚至引发战争。如萨拉热窝事件就直接点燃了欧洲的火药桶,导致一战爆发,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如何认识萨拉热窝事件:刺杀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刺杀行为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给我们的警示:暗杀、爆炸、投毒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确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应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二、大战的交战双方、经过及结果 1、交战双方: 一战:同盟国—协约国 二战: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2、经过: (1)一战:(1914—1918年) ①开始时间及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进攻塞尔维亚

初一历史复习资料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 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 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二、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远古的传说 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四、夏朝和商朝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 国家的产生(奴隶制)。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300 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商东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 五、西周的兴亡 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统治者叫

初中历史会考复习: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设计者:wen-ku 设计时间:2020年设计用途:公开文档 类型:word Document source network, if there is infringement,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望。 ★为了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嬴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度量衡;修长城、御匈奴;修驰道,凿灵渠;焚书坑儒。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着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作是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3、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且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将西汉统治推向鼎盛。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郡国学。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4、▲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5、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龙亭候)改进了造纸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的出现标志者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6、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候,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秦汉时期,气势恢弘的秦始皇兵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地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编辑推荐 初三历史综合题专项训练汇总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总结 同学们,在初中的中考考试到来之前,总结好历史的重要知识点,会让你在历史考试中更加的如鱼得水。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1、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 2、北京人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地点:北京 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1、河姆渡人 时间:距今约六千多年。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 2、半坡人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 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 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

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1、建立: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 亡。 1、建立:公元前1046 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 年,西周灭亡。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葵丘会盟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丝绸之路(第一册p54) 时间:汉朝·汉武帝时期 人物:张骞(2次) 目的:寻求共同抗击匈奴的盟友 出发点:长安 影响: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和交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还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实物史料:汉代的铜饰牌、东罗马帝国的金币、波斯的银币,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的经济交流活动。 ★四大发明(第一册p63、p124) 造纸术:汉朝(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的王祯发明木活字 指南针:北宋 火药:唐朝末年,火药用于战争---宋元火药武器迅速发展 ★少数民族政权(第一册p107) ★大运河(第一册p82、第一册p122) 隋朝大运河:中心:洛阳 起止:南起余杭,北至涿郡 四段: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沟通五大水系: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元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新河道:会通河、通惠河 ★中国近代各派的救国之路(第二册) ★近代的条约(第二册p5、p27、p36)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42:割香港岛给英国;支付2100万银元给英国;开放广州(最南)、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最北)五个通商口岸(又称商埠);海关税则须与英方协商制定。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1895:中国放弃了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偿日军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杭州、苏州等通商口岸(又称商埠);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开矿办厂。 八国联军--《辛丑条约》1900:赔偿总额4.5亿两白银;北京东交民巷辟为外国使馆区,由外国军队驻防;拆除从大沽到北京沿线的所有炮台;承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国共合作(第二册p45、p87)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促成国共合作,创立黄埔军校,后发动北伐战争。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第二册:p85、p87、p92) 开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第一阶段:

初中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

初三历史复习资料

部编九上世界历史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得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就是“尼罗河得赠礼”。 (2)统一与灭亡: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与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在新王国时代,古埃及成为强大得军事帝国。此后,古埃及又几度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得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文化:古埃及得科学与文化取得了很高得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与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就是古埃及天文学得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得象形文字就是世界上最早得文字之一。 2、金字塔 (1)概况:从古王国时期,法老为自己修建呈三角椎体状得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最大得金字塔就是胡夫金字塔,在它旁边得哈佛拉金字塔前,还有一座狮身人面像。(2)意义:金字塔就是古埃及文明得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得较高水平,就是古埃及人智慧得结晶。 3、法老得统治 (1)地位:金字塔得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得无限权力。古埃及得国王称法老。作为全国最高得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就是“神之子”,具有无上得权威。(2)王权衰落: 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得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得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得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得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得统一事业,建立了统 一、强大得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与完整得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就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得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就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得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得自由民、无公民权得自由民与奴隶三个严格得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就是奴隶得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得现象。家庭奴隶制就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得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就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得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得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就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得大城市之一。 2、森严得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得严格得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最高等级就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就是刹帝利,掌管军事与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就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与商业;第四等级就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与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得“不可接触者”—贱民,她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与凌辱。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得人不得从事高等级得职业,不同等级得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得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得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得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得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与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城邦 (1)范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等地区。 (2)特点: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与海外贸易得发展。 (3)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此后进入荷马时代。 (4)兴起: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斯巴达就是最大得城邦。 (5)居民:分为公民与非公民,二者就是统治与被统治得关系。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得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参军打仗就是公民得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 2、雅典得民主政治 (1)背景:经过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奴隶制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就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得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就是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3)局限: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得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亚历山大帝国 (1)兴起: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2)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 (3)成果: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4)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得无数财富。 (5)积极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得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得经济联系与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造得新城后来成为新得经济文化中心。 第5课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 1、罗马城邦 (1)建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与国。 (2)统治:国家统治得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中,两个权力相等得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就是形式上得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得对平民不利得决议;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三册

((1))【2008年闭卷】 古代区域文明的发源与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共12分)某校网站上登载了关于“古代区域文明”的知识竞赛题。 1.根据提示内容,完成表格填写。 文明名称古希腊文明最早产生时间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公元前2000年左右 文明象征或突出贡献 金字塔 2.下列图片中的文物分别属于三个不同古代文明的成果。 对照《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图,图一代表的古代文明位于地图中的 二代表的古代文明位于地图中的;图三代表的古代文明位于地图中 的。(用字母表示) ;图 3、认识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于------- ( ) A.史学家的研究论文和专著 B.考古发掘所得的实物材料 C.影视艺术反映的视频材料 C.实地探访所得的口述材料 ((2))【2008年开卷】 某些著名画作,既能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又能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更能揭 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共8分)

某班学生在探究西方绘画作品中蕴含的历史信息时,找到了下列两幅油画。 1.图一为拉斐尔的名作《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表现出人类母亲的温柔与慈 爱,这反映了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对绘画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图二油画反映了哥伦布请求西班牙女王资助自己航行的场景,图中的哥伦布手托地球 仪,表示他相信学说,坚信向西航行也必定能到达印度。 2.请再举出一幅反映世界历史的绘画作品,并说出其所能反映的历史事件(风貌)。 作品:《》,可反映的历史事件(风貌)。 ((3))【2009年开卷】 历史,就是生活。小人物创造、经历、见证了大历史。( 共 20分) 某学生在网上找到了关于107岁的美国妇女安·尼克松·库伯的一段生平。 1902年,库伯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黑人家庭。27岁时,她看到了无数企业倒闭,仿佛美国一夜之间陷入了绝望之中。好在这样的日子在4年之后有了转机。 1941年,她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珍珠港遭到轰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 证了民主得到捍卫。战争结束后,还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 1.1902年库伯出生时,尚未面市的作品是,,,,,,,,,,,,,,(A.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B.雨果 的《悲惨世界》 ) C.贝多芬的“命运”等九部交响曲D.毕加索的《和平鸽》 2.材料中提到美国“无数企业倒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日子 在 4年之后有了转机”? 3.材料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指A.南北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 ,,,,,,,,,,,,,,,,, ( ) C.美苏冷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4.从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至今,库伯还可能见证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 北约成立、信用卡发行、全美高速公路网建设、“电星”发射、古巴导弹危机、黑人民 权运 动、反越战运动、妇女运动、阿波罗登月、水门事件、海湾战争、亚特兰大奥运会,, 这些事件中,你认为哪三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最大?请说出你选择的标准及理由。 在

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资料

一、历史人物。 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 2、华夏族的祖先; 3、人文初祖: 4 夏朝建立者: 5、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 6、商朝建立者: 7、周朝建立者; 8、周文王重用和臣相: 9、春秋五霸: 10 主持修建都江堰; 11、四诊法发明者: 12、楚辞创始人《离骚》作者: 13、儒家创始人: 14 《孙子兵法》作者: 15 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者: 16 罢黜百家是谁的建议: 17 西汉出使西域: 18、医圣《伤寒杂病论》; 19、麻沸散创制者: 20 东汉时创立我国道教: 21、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作者: 22 官渡之战双方: 23、赤壁之战双方: 24、魏国建立者: 25、蜀国建立者: 26、吴国建立者: 27 圆周率到小数点7位: 28 《齐民要术》: 29、《水经注》: 30、书圣《兰亭序》: 31、中国唯一的女皇: 32、贞观之治是指: 33、开无盛世是指: 34、科举制创立于: 35、唐朝发展科举制的三位人物及 成就: 36、唐太宗出嫁的公主: 37、唐中宗出嫁的公主: 38、中国到日本传学的最出名的是 和尚 39、唐太宗时西游天竺的是: 40、诗仙是(代表作): 41、诗圣是(代表作): 42、唐朝书法家颜筋柳骨是指: 43、画圣(代表作): 44、陈桥兵变发动者(北宋建立 者): 45、辽(契丹国)建立者: 46、西夏建立者: 47、金国建立者: 48、 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 49、元朝建立者: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1、北宋词人有: 2、《清明上河图》作者: 3、明朝建立者: 4、明朝七下西洋是: 5、明朝抗倭民族英雄: 6、清朝建立者: 7、清朝迁都北京的是: 8、清朝设军机处是: 9、清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10 雅克萨两次大败沙俄的是: 11 册封达赖喇嘛的是: 12 册封班禅额尔多尼的是: 13、率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4、《本草纲目》 15、 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 物》作者: 16、《三国演义》作者: 17、《水浒传》作者: 18、《西游记》作者: 19、《红楼梦》作者: 20、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 21、收复新疆: 22、中日黄海海战牺牲是: 23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4、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25 黄埔军校校长: 26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27 1926年北伐的对象: 28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者: 29 南昌起义领导者: 30 井冈山会师是: 31 西安事变发动者: 32、台儿庄战役指挥者: 33、百团大战指挥者: 34、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的军队 35、辽沈战役指挥 6、平津战役指挥: 37、淮海战役旨挥: 38、实业救国的实业家 39、京张铁路修建者: 40、海国图志》作者: 41、译述《天演论》: 42、侯氏制碱法的提出者: 43、《遇公移山》是近低美术大师谁 的作品 44、《义勇军进行曲》 45、《黄河大合唱》 46、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志愿军: 47、被大火吞噬的志愿军: 48、建设时期的铁人: 49、党的好干部: 50、两弹元勋:

初三世界历史所有知识点大汇总_中考历史

初三世界历史所有知识点大汇总_中考历史 01 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02 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0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04 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05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6 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07 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初中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按考纲要求整理(2007年6月以前用)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识记: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P3-4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结果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P-5 开始时间: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结果:1842年,清政府向英军求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理解: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主要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侵华罪行:P7-8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4、左宗棠收复新疆P12-13 1875——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5、甲午中日战争:P16-17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壮烈牺牲。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20-22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 联军侵华。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识记: 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P28-30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先后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

初中历史总复习提纲

初中历史总复习提纲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 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 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 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 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 ①城市布局: 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 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