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备课: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备课: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备课: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备课: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备课: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

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当我第一次阅读这个故事时,就被这句话深深地震撼。想想自己也是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备课,每天都要拿了教科书去课堂上课,我花了多少时间呢?在张家港市教育局制定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和学校制定的相关计划中,对教师教学“七认真”常规检查,尤其是备课都有明确详尽的标准,要求我们做到:备课认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恰当、合理、贴近学生实际,无漏备、脱节现象。要按时撰写教学随记,数量足、质量高等等。

新的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来备课?以我个人的体会看,我认为,备课应该把握好课前的“三读”和备课中的“三动”。

备课前“三读”

一、广泛地读教育学著作。

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讲的是做事情必须打好基础的道理。同样道理,教师备课前应该认真地做好知识的储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每天给自己定一个规矩,定时间看书,看一些数学家的原著。像:《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等等,看这些专著,对于了解数学发展史,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心理变化规律,系统地解读教材,很有好处。当然,与书籍交朋友,重要的是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有好处,让书籍浸润自己的心灵,伴着书香成长,以丰富自己的精神底蕴。倘若每日不断,注入思

想的大河,那么,备课时就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而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问题。

很多青年教师认为备课很简单,看不看书没有关系,平时多浏览一些教学论坛,下载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平时多摘录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上网再搜索一些优美的教学片段,以为自己备课时鼠标一点,“东西”拿来,就可以应付课堂教学,应付各级各类的教学检查,其实不然,很多老师也曾经尝试过,拿了别人的教案进行试教,但是成功者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我们看到的教学设计只是外在的语言文字表达形式,而特级教师、名教师备课的意图没有好好揣摩,就以为自己学到了真本事,足以应对课堂上出现的临时状况,那是很危险的。我们模仿的只是他教学过程的一个形式,真正的神在哪里,在大师的头脑里。没有对大师精神的领略,没有对大师设计意图的把握,我们就永远达不到那么一点高度。当然,我们指的读书,应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数学老师不一定专读数学史方面的书籍,而应该博览群书,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象我平时不仅喜欢看数学特级的专著,也喜欢看一些语文大师的书籍,看一些语文特级的课堂教学。像窦桂梅老师的《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一书,我觉得看了非常有启发。

在本书中,有窦老师深入挖掘教材时的一些想法和体会,尤其是她对于自己的课堂具有一种反思精神,她对自己进行过这样的批评:教师应该自觉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应对方法。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啊!你看,窦老师为什么能成长得这样快,正是每节课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经常在梳理自己的课堂。

还有,读了特级教师李烈写的《我教小学数学》,里面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如《每节课前的三分钟》,她建议老师们课前三分钟要创设内环境,激发“生长点”,做好情感准备和知识准备。她说有的老师一上课就先“算账”,专门评价前一天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张三错几道,李四错几道,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一种惧怕心理,这是一种教学气氛的自我破坏……唉,对照一下自己,我有时候不也这样做吗?我是希望引起学生的重视,但不知道这样的做法违反了课堂教学的规律呀。

你说,经常用心地读这样的书,我们不就是和大师在对话吗?不就在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吗?

当然,我们平时也应该读一些非专业的书,因为老师首先也是社会人。象《读者》、《视野》、《杂文》等等。读这些书,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滋生灵气。看的书杂了,我们就会觉得在知识的大海里,所任教的学科仅仅是沧海之一粟,我们会感觉所教给学生教科书里的那么一点点知识,对于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仅仅是一些最最基本的东西,还有理由不想方设法教好吗?

二、系统地读教材。

数学论坛上曾经组织过“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教材、走进教材?”的话题讨论,很多老师对此反应热烈。有的老师说:过去,我们曾视教材为“圣经”,奉若神明、顶礼膜拜,不敢越雷池一步;今天,我们视教材为“例子”、“线索”,俨然一个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在具体的操作中,有的老师无视教材的内在特点和规律,任意调整、增删、整合教材,这是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还有的老师说: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教材。对于编者而言,都是具有厚实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教师群体组成,所以一册教材的编写不是随手拈来、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深思熟虑、系统地分析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排的。作为教师应该理清教材思路,理解编者编写意图,尽量读透教材中所蕴藏的所有知识、情感、价值观等层面上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要挖掘和超越教材,做到既忠实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创生出最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题目,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做到“走出教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看来,我们在阅读教材前,先要做好两个准备:一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水平;二是对教材体系的整体把握。有的教师往往拿到一册教材,不去看看前面已经讲了什么内容,后面会涉及到什么内容,就事论事地去分析自己任教年级的数学知识,这样在教学时容易将知识零碎处理。

2003年,我参加市学科带头人的展示课活动,上六年级《统计》一课。在拿到教材后,仔细地进行了教材分析。我觉得统计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的。本课的教学,我是在学生低年级学过简单的统计基础上来组织教学的,力图向学生介绍统计最初步的知识。学会对身边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会看、会分析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能掌握一些数据的处理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同时,进行了这样的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初步掌握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并且知道了统计的一些小知识。知道了对一些数据要进行分类统计,会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记观察的结果。而且,学生在小学四年的数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一些能力,为今天的教学打下了一定基础。

于是,我确定了这样4个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能结合身边的事例选择内容进行简单的统计。

3.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的设计理念是: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理解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合作交流,力求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联,体会统计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先分析学生在一至四年级学习了哪些内容,对于统计有了哪些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来设计六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水平。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还有,新的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中,三年级上册已经引进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了解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后,每一份可以用一个分数表示,而三年级下册中,同样有分数这一内容。它主要研究有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中,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用分数来表示。我想到了五年级,会真正让学生去理解“单位1”,这就把分数这一内容分成为了几个有机部分,让学生渐渐加深理解和感受分数的意义。那么,对于三年级的分数,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心中有数了。

当然,有老师可能会想:自己身边不是有教学参考书吗?大致浏览一遍教学建议,看看推荐的优秀教案,不就可以备课上课吗?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教学建议,只是建议,当我们上课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师生的互动会出现新情况,学生的提问不可能就是你教案中写的哪些问题,这就需要老师驾御课堂的能力。假如每个老师看了教学参考书,看了优秀教案可以上出精品课,那么全国只要几个特级教师就可以了。编写几套参考书,撰写一些教学设计,每个老师复印下载……事实上这只是空想。精彩的课堂缘于教师本人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掌握,缘于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三度开发,更缘于教师在课堂上根据预设的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时产生矛盾时的处理策略……所以,一个数学教师不管教哪个年级,应该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建议教师的备课用书最好能是合订本,而不是分册的。这样老师们能掌握这个知识体系,再来研究自己所任教年级教材的编排意图,对照新理念,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去处理教材,解读教材,在对教材的深加工时,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等目标的统一,实现多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会最合适自己。

三、客观地读学生。

备课不仅要进行教材分析,还应该进行学情分析。由于每个老师担任的年级不同,对于这门学科每个学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要求、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就不一样。所以在备课时,我们也应该客观地读学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水平,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设计教学过程,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充分预设,这样会使自己的备课更有针对性。

备课做到“三动”

一、动笔写一写。

很多年轻老师喜欢写简案,每当听特级教师的课,教师寥寥数语,就点拨到位,启发得当,以为教学设计只要大略地写出一个教学过程,就可以临场发挥,创生教材,其实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因为特级教师平时一直在课堂磨练,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已经看得多,有了足够的迎战准备。而作为青年教师,缺少课堂经验,备课纸上写得少,说明对于课堂可能产生的状况预设少,在教案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对学生启而不发,便满堂灌。有时候面对学生临时出现的情况只能搪塞过去,倘若备课时动笔写一写,许多情况也就迎刃而解。

有一次,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的例5:“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时,先让学生上台实际表演,弄清速度、速度和、相遇时间及总路程、路程之间的关系后,学生马上得出了两种解法:即用65×4+70×4和(65+70)×4。我以为课堂进行得非常顺利,于是,准备进入巩固练习阶段。

这时一个学生突然问:“陈老师,线段图一定要照书上这样画吗?如果小强和小丽在学校的同一方向,他们之间相距多少米呢?”非常好的一个问题,我随即表扬他爱动脑筋。是呀,如果按照他的想法,又会是怎样的结果。我试着出示了线段图,从图上不难看出,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是小丽家离学校的米数减去小强家离学校的米数,列式是70×4-65×4或者(70-65)×4。有没有其他情况?我继续鼓励学生思考。还会有什么情况出现?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学生画出了很多种线段图,有时还求不出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结果这节课超出了我的备课设想,到下课时,我没有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不过,我很开心,觉得自己特有收获。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明白,备课前,教师倘若充分研究文本,画一画,写一写,设计出学生可思考的问题,学生就

会情趣高昂,他们的个性得到了飞扬,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以落实。于是,以后教学这一相关内容时,我就会在书上作个标记备忘,以便类似的情况发生。

二、动手做一做。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别人的给予、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儿童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的。据说华盛顿图书馆的墙壁上就贴着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去做了,就理解了。”“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是千真万确的道理。数学课堂中,常常需要动手操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在备课时,如果教师也动手试一试,做一做,看看实验的结果如何,有时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次,我在备苏教版数学第五册《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看到书上的第二个例题是让学生先折出一个圆的1/2和1/4,然后再来比较大小。而我在动手折的时候,因为想准备充分些,就多折了几个,结果发现假如我把一个圆片先对折,那么,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2,再对折,就会是这个圆的1/4,再对折,就是这个圆的1/8……如果我不规定学生折两次,那就会出现不同的分数,这样就可以进行多个分数的比较大小,而不局限在两个分数之间。于是,例2的教学流程就成了这样:

师:刚才我发现大家的动手能力很强,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拿出一张圆片,用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你喜欢的 1/ ,把它涂上颜色。展示学生作品,细致观察,比一比他们的大小。积极思考就有新发现。再观察圆片的几分之一,你又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师:你能将这些分数按顺序排一排吗?是怎么排的?(这时让学生拿着不同的折法上台,并让他们写出自己手里的分数)

师:你的意思是1/2比1/4大,(写成1/2>1/4)为什么?学生因为动手操作中,所以知道这个分数是怎么得来的。

师:1/2是把圆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1/4是把圆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1/2的阴影部分比1/4的阴影部分大,所以1/2>1/4。

师:你还能看图比较哪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说,因为黑板上贴出的分数比较多,比较起来就可以用不同的分数)……

看来,老师们在备课时如果动手做一做,就不会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样本,就能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一些东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有助于设计整个课堂教学,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流程。

三、动笔算一算: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数学教材中,很多地方会出现一题多解的情况,备课时,我们的老师也应该动笔算一算,这样对于一题多解,就能引导到一题优解上来。数学老师必须抓住教材这根绳,教会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求知、实践。例: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1页:教材在复习和倍、差倍问题的应用题时,例6运用方程解、按比例分配解、用比例解三种方法来进行讲述。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回忆倍数关系应用题的基本特征,然后让他们小组讨论,能不能想出其他解法?如果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快能找到另外几种简捷的解法。假如找不出,那么,老师可以推荐给他们另外的几种解法。因为事先老师已经动手算了一算。还有,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有时候,教师动手做一做,还能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计算错误,提前打好预防针,做到防患于未然。

不难发现,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学校已着手改革教师的备课方式。变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应该承认,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改革探索阶段,集体备课确实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比如:集体备课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增加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机会,实现资源共享等等。对于老教师来说,集体备课打破了过去以为备了一年的课可以享受终生的想法,他们也必须象新手上路那样谦虚谨慎。对于新教师而言,则可以获得亲手解剖麻雀那样的精力,把自己的兴奋点集中在一个单元的备课上,从而获得更快的进步。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根据实践反复修改。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体备课,是把教师从大量的、泛泛的备课劳动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备课的本质研究和实践。但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应该处理好教师的个体劳动与发挥集体智慧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现成的教案与二次备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矛盾的关系。不然,集体备课就会成为课改里的另一“泡末”。

实 验 学 校 备 课 卡

实验学校备课卡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体育 年级:二年级 教师:潘美英

单元备课卡 备课主题体育教学课堂常规及队 列、队形 总课 时 4 主备人 潘美英执教人潘美英单元 内容总体分析 体育课堂常规的学习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便于安全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队列、队形的进一步学习是上好体育课的最基本基础,让学生养成好的课堂纪律,同时也便于课堂的顺利完成。 单元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教会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应该注意的事项,能掌握队列、队形的基础知识。技能目标:让孩子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要领。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养成好的站立习惯,具有良好的纪律组织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队列、队形的动作要领。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一致。 突破重点难点措施一、重复练习 二、小组指导、互帮互助 三、小老师领做示范 四、鼓励性的语言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比较善于动,掌握新知识比较快,但是具体的技术要领不能很熟练地掌握。 教学方 法建议 多鼓励孩子,引导他们积极练习,以游戏的形式授新课。

课时备课卡 课题(室内课)引导课 体育教学课堂常规及 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 课时 1 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上好体育课的课堂常规,能够认真的上好体育课。 2.情感目标: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3.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实地观察学习认识体育场地、设施达到运用现有场地上好体育课的目的。 教学重 难点 初步了解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常规;熟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及活动要求;培养体育的兴趣。 教法与 学法 多媒体授课,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准备部分 1.师生问好 2.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 3.安排见习生 二、基本部分1、教师语言要清晰、声音要洪 亮。 2、教师进行自我介绍。 1、课前准备 让学生知道要从身心 两方面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做好服装准备,使学生了解 该如何请假、迟到了怎么 办。 2、课中要求 使学生明白,自己已是 一个小学生了,要以《小学 生守则》来要求自己。 课堂教学过程中,让 学生利用老师安排的场地 学生坐在教室里按 自己的座位坐好。 学生坐在教室里按自己 的座位坐好,认真听讲, 不能乱讲话,不准开小 差,随时做好记录。

小学数学_《认 识 年 月 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经验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描述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二)能力目标: 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小组合作中发现二月份天数的规律,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 学具准备:年历卡,探究记录表,知识卡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新闻播报: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00秒,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结合图片,教师激趣: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师:观察这一时刻,你发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时、分、秒) 还出现了哪些新的表示时间的单位?(年、月、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 2. 你已经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整理一下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合作学习,探究验证 1.探究大月、小月 (1)学生小组合作,展示学习单1,交流发现(1、一年有几个月?2、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4、二月份有多少天?)发现月份天数的变化规律。 (2)介绍大月、小月。(板书) (3)记忆大小月。 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a、左拳记忆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b、歌谣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 只有二月有变化。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二十九。 (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冬月是指十一月,是我国农历中的用法。) 2、探究平年、闰年。 在上面的歌谣中,出现了平年和闰年。 教师指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有时是28天,有时又是29天,二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板书) 那么平年和闰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次探究。 (1)探究“四年一闰” 仔细观察学习单2,把你的发现给同桌说一说。 (2)小组内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全班汇报。 每4年里有3个2月是28天,1个2月是29天。 (3)认识平年、闰年。知道为什么四年一闰。 为什么每四年就有一个二月份是29天呢?

年月日教材分析.doc

《年、月、日》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关于“年”“月”“日”的概念,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学习“年、月、日”这三个较长的时间单位。教材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然后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索、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年、月、日和平年、闰年的含义等相关知识。教材还介绍了拳头点数和记忆大月的歌诀,有助于帮助学生利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记忆月和日的有关知识。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日(一昼夜)有了概念,并能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这为学习24时计时法做好了充

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24时计时法的相关学习内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天24小时的周期变化,从而引入24时计时法。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区分了时间与时刻的不同含义。最后让学生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材编排特点 1.精心选取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 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与生活息息相关,如:生日、节日、开学日期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已经积累起对年、月、日的初步印象,某些特殊的日子更是在孩子的心中积淀了特殊的情感。因此,教材有意识地选取了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究、发现其中的知识。例如,主题图中直接在年历上标注出一些特殊的日子,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过的特别日子;“做一做”中,让学生在年历上圈出自己与父母的生日;选取学生一天中比较典型的学习、生活场景,配以钟表表示各场景的时刻。这些素材,都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对本单元的学习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年、月、日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过一些感受和初步的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全面的认识。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为学

中位线定理课时集体备课卡

课时集体备课卡备课日期:课题中位线定理主备人参与者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教者 学习目标1、经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会证明中位线定理。 2、会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探索并了解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3、体会证明过程中辅助线的作用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 重难点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与运用。难点:转化等数学思想的培养。 教法观察归纳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个性展示 导入1、如右图,若D、E分别是边AB 、AD的中点,你能得出DE与BC的关系吗! 2、若过D作DE′∥BC,交AC于点E′,则E与E′有何关系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自学课本第34页至第35页例题1上方所有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说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2)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3)初步给予证明。 *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 合作交流: (1)各自证明方法的交流,从中优选最佳方案。 (2)小组同学合作探讨梯形 的中位线定理。 思路1:将梯形的中位线转化 为三角形的中位线,借助于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获得

证明,如图(2),这样添加辅助线后,把线段AD转化到CG,EF就是△ABG 的中位线,从而命题得到证明 思路2:EF=(AD+BC)意味着EF是AD、BC的平均值,因而可否截长补短。 如图(3) ; (四)精讲点拨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2)第37页例题2。 练习 达标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拓展提升 ( 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的所 形成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 请你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都 是——————————形。 2、——————————的四 边形,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3、——————————的四边形,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4、——————————的四边形,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托班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

托班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 时间内容安排工作提示 7:45—生活课程来园接待★亲切接待孩子和家长,了解孩子当天的身体、情绪和需要。游戏课程早点★让幼儿自主选择玩具结伴游戏。 自选游戏 8:30— 9:10 运动游戏户外游戏 器械运动★关注幼儿活动密度,随时调节幼儿的运动量。 ★善于观察,积极支持幼儿活动,鼓励幼儿结伴游戏。 ★提醒幼儿擦汗、休息,关心体弱幼儿。 9:10— 9:45 生活课程盥洗 游戏课程区角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幼儿自主吃点心。 ★重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根据幼儿各种发展需求投放材料,创设支持性环境。 ★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由操作。教师以观察为主,了解幼儿发展水平,满足幼儿即时生成的需要。 ★在观察中简单记录幼儿活动内容、状态和行为,并进行分析。9:45— 10:05 学习课程学习活动★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关注幼儿表现出来的及时兴趣,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注重个体差异。 10:05—游戏课程户外游戏 10:45 运动课程种植、散步 器械运动★注重在活动过程中的保育工作。 ★注意活动应做到高密度,低强度。 ★根据幼儿各种发展需求投放材料,创设支持性环境。 ★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由操作。教师以观察为主,了解幼儿发展水平,满足幼儿即时生成的需要。 ★在观察中简单记录幼儿活动内容、状态和行为,并进行分析。10:45— 15:15 生活课程午餐、散步 稚语心声、睡前故事、午休、午点★根据不同幼儿饮食情况给予指导。 ★在幼儿轻松自由的散步中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息。 ★积极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幼儿的心理。 ★加强幼儿午睡的巡视和护理。 15:15— 15:30 学习与游戏特色游戏活动★教师做好特色游戏活动前准备工作。 ★关注幼儿表现出来的及时兴趣,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注重个体差异。 15:30— 16:00 运动课程户外散步 户外游戏

小学数学_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年、月、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借助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会判断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 2、过程方法:通过探索与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感恩、爱国、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月、小月的记忆。[教学难点]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年历卡、2月份月历卡、合作卡、小组探究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是个有意义的日子,因为同学们第一次在咱们录播室录课,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日子记住,现在是2018年4月x日xx时xx分xx秒(板书),黑板上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时分秒)这里还藏着几个较大的时间单位,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吧。瞧,他们都是谁?(年、月、日) 2、大家可别小看这三个朋友,它们总是帮咱们记录着生活中一些快乐的、难忘的甚至是激动的事情,下面老师邀请大家坐上时光快车,一起去看看年月日是怎么来的吧 3、你们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地球是这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你们想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多长时间吗? 课件演示:依次演示地球自转一周,地球绕太阳一周,月亮绕地球一周,同步配音: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月亮绕地球一圈就是一个月;地球绕太阳一圈就是一年。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年月日。(板书:认识年月日) 【设计意图】通过充满奥秘的宇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从科普知识的角度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时光快车看大家对年月日这么感兴趣,准备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可是他记录时间的法宝,你知道是什么吗?

集体备课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 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知道1时=60分。 3.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重点:1. 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 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1. 慨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2. 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旧引新——掀起欲望 师:你认识这个时间吗?(课件出示8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12,时针指8就是8时。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 师:如果分针继续转动,指向5(课件出示6时5分)这个时间呢?你还认识这个时间吗? 师:象这样的时间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例1呈现了学生熟悉的上课起立图,由8:05的钟面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时间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复习整时,引发新知分针指5是什么时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钟面,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在小组内交流。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你能推测出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动态演示验证:一共有60个小格。)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然后四人一组探索交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认识分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 师:请你迅速的回答,分针从12起走到3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5、8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课本第81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填起的同学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感受一分钟 师:我们认识了分,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分组活动来感受一分钟。 电脑播放《十二生肖歌》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看动画。第四组:数数。 一分钟结束后,交流:请每组的3号同学汇报你的成果。 师:一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但我们还是能做许多的事情,老师希望大家能抓紧每一分钟,做好每一件事情。

各学科课时备课要求

语文备课要求 一、拼音教学 (一)项目 1.课题。 2.教学目标。按课制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但不必按三个维度分条。 3.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实际、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设计。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5.教学时间。 6.教学过程。 7.限时作业。 8.板书设计。 9.反思。(以单元为单位写写自己的教学所得、所思。) (二)教学思路 1.看图说话,激趣导入。 2.学习发音。要求:指导发音时要注意发音部位、口型、气流和音的长短。 3.学习拼音的形,指导书写。 4.拼读练习。 5.归纳总结拼音规则。 6.认读字词,识写生字。 7.读背儿歌。 二、阅读教学 精读课文: (一)项目 1.课题。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课后要求确定,内容要具体。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但不必按三个维度分条。把课文重点、感情朗读训练点和读说结合训练点融入教学目标中,不必单独按条目列出。

3.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教材实际、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确定。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5.预习提纲(如果设计的是预习学案,备课可设计成教学案)。 6.教学时间。 7.教学过程。可以不分课时。提倡长文短教,一篇文章尽量一课时教完。 8.限时作业。检测预习和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上学习的效果。 9.板书设计。 10.反思。(以单元为单位写写自己的教学所得、所思。) (二)教学思路 1.课堂导入。 2.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1)成果展示。展示预习成果,评价预习情况、激发预习兴趣,指导归纳预习方法。 (2)精讲点拨。针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理解不到位的内容、不能掌握的知识或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的方式加以解决,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3.拓展延伸。 4.系统总结。 5.限时作业。限时闭卷检测学习效果。 略读课文: (一)项目 1.课题。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课后要求确定。 3.教学准备。 4.教学时间。 5.教学过程。 6.限时作业。 (二)教学思路 先由学生参照导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根据单元学习重点,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或内容或写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略读课文可以每篇一课时,可以两篇一课时,也可以和精读课文结合在一起学习。

小学数学_年月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出版社)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6—3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相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提问 刚才这首歌唱的谁的生日?(中国) 中国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你还知道我们新中国是在哪一年的10月1日成立的吗? 记录我们新中国成立的这一伟大而神圣的时刻用哪几个时间单位? 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探究年月的知识 1、课件播放有关年月日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大月、小月、平月的天数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仔细观察年历卡,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1)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 (2)每个月的天数都是多少?能分一下类吗? (3)学生汇报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4)课堂小结: 1、3、5、7、8、10、12都有31天叫大月 4、6、9、11都是30天叫小月 2月 28天或29天 (5)介绍歌谣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 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的记下来每个月的天快数? 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课件出示《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让学生跟着视频和歌诀一起说一说增强对大月和小月的理解记忆。 (6)游戏:我说你站 游戏规则:老师说出月份,是大月男生起立,是小月女生起立。 (1月、4月、8月、11月、2月) 由“2月”引出下一个问题:2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天数? (二)、探究平年,闰年,二月份天数 2月是个特殊的月份,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1、小组合作,统计2003年—2014年二月的天数。 要求:组长负责填写,组员负责查找。 2、小组汇报 3、课件出示二月统计表 平年和闰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呢? 4、总结:我们发现每相邻的四个年份中,会出现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为什么会出现闰年,我们来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科学家的话) 每四年有一个闰年,那么这些闰年的年份和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用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计算结果)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年月日教材分析

《年、月、日》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四)编排特点与意图 1、通过了解年、月、日的关系,认识年、月、日。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24时计时法。 3、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意义的素材。 (五)编排形式、内容结构及知识点: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用5课时进行教学。 编排形式具体内容教学把握度 数学材料(图片)有意义日子的图片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感受价值,情感教育。 数学材料(年历)例1 认识年、月、日有目的地观察,结合生活经验,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两份月历例2 认识平年、闰年重视在学习材料中观察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情景图24时计时法利用钟面直观演示,发现外圈与内圈的关系。问题情境例3 经过时间的计算重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发现时刻与时间区别 数学材料制作年历培养能办,探索创新,体验年历的作用。(六)教学建议与畅想 1、主题图。 通过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并感受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例1(认识年、月、日) ①组织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把抽象的时间和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②识记大小月的方法,生动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例2(认识平年、闰年) ①通过发现各年二月的天数不都相同,教学平年与闰年。然后让学生探讨闰年全年有多少天,可以动手计算加深印象,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年级数学下《24时计时法》集体备课

三年级数学下《24时计时法》集体备课 煤田中小学侯小文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下课题24时计时法 主讲教师侯晓文参加 教师 数学组全体 主讲内容章节名称:第四单元:年 月 日课 时:第二课时课标要求: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计时法表示时间,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关系,并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会24时计时法,并用24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 2.通过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记忆的能力。 3.感受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人们息息相关,培养爱惜时间的意识。 内容分析:24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教材中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熟悉24时计时法。 学情分析: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汇总,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的平台和活动与思考的空间。 教学重点:理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区别时间与时刻的意义,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的意义,会计算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自制钟表模型 教学策略:教法:钟表演示、游戏引导、交流强化。

学法:积极参与、善于观察、主动交流、认真归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 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画面。 教师:新闻联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教师:同学们都认为是这个时刻,可是屏幕上却写着19:00,知道为什么吗?19时与我们说的晚上7时是同一时刻。今天我们学习24时计时法后你们就明白了。 (板书:24时计时法) 二、学习24时计时法 1.大屏幕显示cctv少儿平屏道预告单。 教师:跟你们的同桌说一说它们的对应时刻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几时几分? 教师:现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上午8:00,8时)。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谁愿意把研究的结果说给大家听? 教师:一天从几时开始的?到什么时候结束?那这种方法是怎么表示的? 屏幕显示:这种用0—12时来计时,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的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第二种不用加文字说明,只用数字0时—24时表示叫做24时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教师:同学们比较两种计时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中午1点之后就没有相同的吗? 2.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 教师:给出一个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你能很快用普通计时法来计时吗?21:00转换成普通计时法是什么时刻?深夜11:00转换成24时计时法是什么时候?中午12点以后的时刻,我们可以加上12,用24时计时法表示。那么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比如早晨6:00怎样用24计时法表示呢?3时用普通计时法怎么表示呢? 3.小结规律:13时(中午1时)之前的时刻上的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数学学科一年级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时间第11周星期三 主备课教师张信红 10.12 主要议题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我的观点:(围绕集体备课的十项具体内容展开陈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知道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在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3.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

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之后的练习二十三,练习形式多样,并广泛选取学生生活作息时间等素材作为练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巩固相应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材编排结构如下: 2.教材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时间。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教材十分注意结合日常生活实际,通过呈现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中的不同时刻,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时间概念。例如,例1从学生熟悉的上课情境引入“几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分针走1小格是1分”,“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例2通过“从4时开始数”的活动,认识分针走1个、6个、9个“5小格”所对应的三个关键时刻:4时5分、4时30分(或4时半)、4时45分;例3运用明明与好朋友的谈话情境,开展对踢球时间进行推测的分析与推理活动。教材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解决我们的生活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于时间的认识更为具体、直观,促进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注重运用直观的画面和实际操作活动学习知识。

具体活动时间安排表

具体活动时间安排表 活动时间:2017年10月21日—25日 具体安排: (一)开幕式 活动时间:10月21日20:00 活动地点:下雷镇中心小学篮球场 (二)文艺活动 1.“喜迎十九大,矿地一家亲”文艺晚会 活动时间:10月23日20:00—22:00 活动地点:下雷镇中心小学篮球场 2. “唱支山歌给党听”山歌邀请赛 山歌邀请赛:600元/场,优胜组奖金100元 活动时间:10月22日—24日 比赛地点:“下雷人民—中信大锰连心桥”近新二级路侧 具体安排: 10月22日: 上午10:30一场 下午14:30两场 晚上20:00两场 10月23日: 上午9:00两场 下午14:30两场 晚上20:00两场 10月24日: 上午9:00两场 下午14:30两场 (三)民俗活动 1.娅嫫像巡游及朝拜仪式 活动时间:10月23日9:00—12:00 巡游线路:下雷街—大新锰矿生活区 2.传统民俗竞技 活动时间:10月23日上午10:00 活动地点:下雷镇中心小学操场内 活动内容:斗鸡、打陀螺、踩高跷、打尺子等民间竞技比赛 奖项设置: 打陀螺比赛: 第一名188元 第二名138元 第三名108元

斗鸡比赛: 第一名188元 第二名138元 第三名108元 打尺子比赛: 第一名188元 第二名138元 第三名108元 踩高跷比赛: 第一名188元 第二名138元 第三名108元 (四)体育比赛 1.汽车场地越野赛 报名工作由承办赛事机构负责 比赛时间:2017年10月22日-23日 比赛地点:大新锰矿第一矿山露天采矿区 奖项设置: 专业组 第一名:80000元+奖杯+证书 第二名:50000元+奖杯+证书 第三名:30000元+奖杯+证书 第四名:20000元+奖杯+证书 第五名:10000元+奖杯+证书 第六名:7000元+奖杯+证书 第七名:6000元+奖杯+证书 第八名:5000元+奖杯+证书 第九名:4000元+奖杯+证书 第十名:3000元+奖杯+证书 第十一名:2000元+奖杯+证书 第十二名:2000元+奖杯+证书 公开组 第一名:50000元+奖杯+证书 第二名:30000元+奖杯+证书 第三名:20000元+奖杯+证书 第四名:10000元+奖杯+证书 第五名:7000元+奖杯+证书

《秋天》课时备课(2课时)学习资料

《秋天》课时备课(2 课时)

《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主备人:孙明使用人:累计课时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全文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阅读示范作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 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课外活动计划与安排表

中和小学2015年课外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我校在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过程中,以“快乐体育、健康第一”为理念,把开展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目标和原则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能自觉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条件,尽力提高活动有效性,发挥其育人效益。 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三、组织领导组长:宇文成宗良水 副组长:字如周张振斌 辅导教师:各班班主任 使本活动落实到位,安全有保障,措施如下: 1、领导小组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工明确,经

常监督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与班级量化考核挂钩。 2、体育组要确保活动设施的安全,经常检查维修,保质保量。 3、学校结合自身环境资源,配齐配足相关体育器材,力保使器材得到补充、丰富,使空间得到扩展。 4、学校要站在“依法治校”的高度,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大课间活动上、下午各30分钟列入作息时间表。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 5、科学合理地安排,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和活动实效,充分发挥校内体育器材的功能。 6、分块划片,按活动项目固定活动区域,以便管理和辅导,以保证活动正常化、秩序化、科学化。 五、活动组织方法: 1、按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活动,不超时、不超量。 2、各班由体育委员领取、归还器材。 3、各班分小组进行活动,由小组长组织锻炼。 4、班主任跟班组织并负责学生安全。 5、体育教师负责辅导学生活动、统一集合时间。 六、活动管理:(一)对教师的管理: 1、领导小组要经常督查教师到岗情况,且不定期抽查量化。 2、教师每天认真填写课间活动记录表,每周小结本周的活动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 3、班主任老师要负责组织本班学生活动,确保“安全第一”。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

第5 次集体备课

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了体现课标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因为年、月、日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依据,采用主体性、启发性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人,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法 1,由于年月日的知识比较抽象,所以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因为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些学生不一定对学习材料看得很仔细,理解得很全面,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学生,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到的自己做,较好把握了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进程,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互动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对“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提出的要求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本着“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 我将采用“引导一探究一发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四个环节进行:(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并出示几张让中国人感 到自豪的激动时刻的图片,让学生分别说说是什么时间,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这样直接导入本课新知,让学生体会到这个知识来自生活实际中,以致学习本知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4、年月日》集体备课教案.doc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 集体备 2012.02.19 课时间 出席教 师 缺席情 无中心发言人况记录 备课内 第四单元年、月、日 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时常在学生的身边环绕,并越来越多 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说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 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 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 件 内 容包括: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 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 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 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 知识目标 2、使学生学会应用24 时计时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问题的计算。 3、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24 时表示法,并能准确的计算出一天内经 过的时间。 通过让学生制作年历,让他们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平润年的知识,并且让学生我国 能力目标 的一些节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及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情感目标 1、注意平、润年的判断方法。 2、简单的时间计算。 3、时间单位24 时计时法的应用。 1、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2、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补充、总 结

第四单元年、月、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2 小时=()分60 秒=()分 60 分=()小时 1 星期=()天 3 分=()秒 4 星期=()天 二、新授。 1、课题:认识年、月、日。 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问:谁知道一年有几个月? 2、认识年历。 师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年历。 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并且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问题: 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各有几天? 哪几个月是31 天?哪几个月是30 天?二月有多少天? 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 节日是星期几。 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3、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 天吗?(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 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 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 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3 页有关平年、闰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确定闰年的方法: 接着。教师讲解: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 5小时 48分学生举手回答 边思考边回答 46 秒,大约是 355 天 6 小时。 一年以 365 天计算比较简便,这样一年少算了大约 6 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 小时, 即一天。因此,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这一天的那一年便是闰年。又因为 4 年中大 的少算的24 小时实际上并不是24 小时,如果长年累月也要造成误差,所以遇到整百年 一般不闻,必须是400 年的倍数才是闰年。 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如1984 、 1988、 1992 年都是闰年。 强调:通常每 4 年中有一个闰年。公历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 的倍数,才是闰 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5 1840 1902 1944 1955 2100 1976 1987 1994 2400 4、学会记大月与小月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有几个月?一个月中最多的有几天?最少的有几天?还有的月 份是多少天? 归纳:习惯上有31 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 天的月份叫小月。 问:有什么好办法能较快地记住各月有多少天? 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举起左手拳头,背向自己,数月份。凸的是大月,学生实际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