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4人教版 几个初等函数的性质【讲义】

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4人教版 几个初等函数的性质【讲义】

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4人教版 几个初等函数的性质【讲义】
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4人教版 几个初等函数的性质【讲义】

第四章 几个初等函数的性质

一、基础知识

1.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形如y =a x (a >0, a ≠1)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定义域为R ,值域为(0,+∞),当01时,y =a x 为增函数,它的图象恒过定点(0,1).

2.分数指数幂:n m n m

n n

n m n

m n n

a

a a a a a a a

1

,1,,1

=

===--. 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形如y =log a x (a >0, a ≠1)的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其定义域为(0,+∞),

值域为R ,图象过定点(1,0).当01时,y =log a x 为增函数. 4.对数的性质(M>0, N >0);

1)a x

=M ?x =log a M(a >0, a ≠1); 2)log a (M N )= log a M+ log a N ;

3)log a (

N

M

)= log a M- log a N ;4)log a M n =n log a M ;, 5)log a n M =n 1

log a M ;6)a loga M =M; 7) log a b =a b c c log log (a ,b ,c >0, a , c ≠1).

5. 函数y =x +x

a

(a >0)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 -∞-,和[)+∞,a ,单调递减区间为[)

,a -和(]

a ,0.(请读者自己用定义证明)

6.连续函数的性质:若a 0. 【证明】 设f (x )=(b +c )x +bc +1 (x ∈(-1, 1)),则f (x )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 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f (-1)>0且f (1)>0(因为-10, f (1)=b +c +bc +a =(1+b )(1+c )>0, 所以f (a )>0,即ab +bc +ca +1>0.

例2 (柯西不等式)若a 1, a 2,…,a n 是不全为0的实数,b 1, b 2,…,b n ∈R ,则(∑=n

i i

a

1

2

)·(

∑=n

i i

b

1

2

≥(

∑=n

i i

i b

a 1)2,等号当且仅当存在∈μR ,使a i =i

b μ, i =1, 2, …, n 时成立.

【证明】 令f (x )= (∑=n

i i

a

1

2)x 2

-2(

∑=n

i i

i b

a 1

)x +

∑=n i i b 1

2=∑=-n

i i i

b x a

1

2)(,

因为

∑=n

i i

a

1

2>0,且对任意x ∈R , f (x )≥0,

所以△=4(∑=n

i i

i b

a 1)-4(

∑=n

i i

a

1

2)(

∑=n

i i

b

12)≤0.

展开得(

∑=n

i i

a

1

2)(

∑=n

i i

b

1

2)≥(

∑=n

i i

i b

a 1

)2.

等号成立等价于f (x )=0有实根,即存在μ,使a i =i b μ, i =1, 2, …, n .

例3 设x , y ∈R +, x +y =c , c 为常数且c ∈(0, 2],求u=???

? ??+??? ?

?+

y y x x 11的最小值. 【解】u=???? ??+??? ?

?

+y y x x 11=xy +xy x y y x 1++≥xy +xy 1+2·x y y x ? =xy +xy

1+2.

令xy =t ,则0

.42

c 因为0

c ≤1,所以f (t )在??

? ??4,02c 上单调递减. 所以f (t )m in =f (42c )=42c +24c ,所以u ≥42c +2

4c +2.

当x =y =2c 时,等号成立. 所以u 的最小值为42c +24

c

+2.

2.指数和对数的运算技巧.

例4 设p , q ∈R +且满足log 9p = log 12q = log 16(p +q ),求

p

q

的值. 【解】 令log 9p = log 12q = log 16(p +q )=t ,则p =9 t , q =12 t , p +q =16t ,

所以9 t +12 t =16 t ,即1+.34342t

t ??

?

??=??? ??

记x =t

t t p q ??

?

??==34912,则1+x =x 2,解得.251±=x

又p q >0,所以p q =.2

51± 例5 对于正整数a , b , c (a ≤b ≤c )和实数x , y , z , w ,若a x =b y =c z =70w ,且w

z y x 1111=++,求证:a +b =c .

【证明】 由a x =b y =c z =70w 取常用对数得xlga =ylgb =zlgc =wlg 70. 所以

w 1lga =x 1lg 70, w 1lgb =y

1lg 70, w 1lgc =z 1lg 70,

相加得

w 1(lga +lgb +lgc )=???

? ??++z y x 111lg 70,由题设w z y x 1

111=++, 所以lga +lgb +lgc =lg 70,所以lgabc =lg 70.

所以abc =70=2×5×7.

若a =1,则因为xlga =wlg 70,所以w =0与题设矛盾,所以a >1. 又a ≤b ≤c ,且a , b , c 为70的正约数,所以只有a =2, b =5, c =7. 所以a +b =c .

例6 已知x ≠1, ac ≠1, a ≠1, c ≠1. 且log a x +log c x =2log b x ,求证c 2=(ac )logab . 【证明】 由题设log a x +log c x =2log b x ,化为以a 为底的对数,得

b

x

c x x a a a a a log log 2log log log =

+

, 因为ac >0, ac ≠1,所以log a b =log ac c 2,所以c 2=(ac )logab .

注:指数与对数式互化,取对数,换元,换底公式往往是解题的桥梁.

3.指数与对数方程的解法.

解此类方程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指对数的运算和换元等进行化简求解.值得注意的是函数单调性的应用和未知数范围的讨论. 例7 解方程:3x +4 x +5 x =6 x .

【解】 方程可化为x

x x ??

?

??+??? ??+??? ??653221=1.设f (x )=

x

x x ??

?

??+??? ??+??? ??653221, 则f (x )在(-∞,+∞)上是减函数,因为f (3)=1,所以方程只有一个解x =3.

例8 解方程组:?????==++3

12x y

y x y x y x (其中x , y ∈R +

). 【解】 两边取对数,则原方程组可化为.3lg )(lg 12lg )(?

??=+=+glx y y x y

x y x ①②

把①代入②得(x +y )2lgx =36lgx ,所以[(x +y )2-36]lgx =0.

由lgx =0得x =1,由(x +y )2-36=0(x , y ∈R +)得x +y =6, 代入①得lgx =2lgy ,即x =y 2,所以y 2+y -6=0. 又y >0,所以y =2, x =4.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24

;112

211y x y x . 例9 已知a >0, a ≠1,试求使方程log a (x -ak )=log a 2(x 2-a 2)有解的k 的取值范围.

【解】由对数性质知,原方程的解x 应满足??

?

??>->--=-00)(22222a x ak x a x ak x .①②③

若①、②同时成立,则③必成立,

故只需解???>--=-0

)(2

22ak x a x ak x .

由①可得2kx =a (1+k 2), ④

当k =0时,④无解;当k ≠0时,④的解是x =k k a 2)1(2+,代入②得k

k 212

+>k .

若k <0,则k 2>1,所以k <-1;若k >0,则k 2<1,所以0

综上,当k ∈(-∞,-1) ∪(0, 1)时,原方程有解.

三、基础训练题

1.命题p : “(log 23)x -(log 53)x ≥(log 23)-y -(log 53)-y ”是命题q :“x +y ≥0”的_________条件. 2.如果x 1是方程x +lgx =27的根,x 2是方程x +10x =27的根,则x 1+x 2=_________. 3.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点A (-1,1),B (1,3)在它的图象上,y =f -1(x )是它的反函数,则不等式|f -1(log 2x )|<1的解集为_________.

4.若log 2a a

a ++112

<0,则a 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5.命题p : 函数y =log 2??

?

??-+3x a x 在[2,+∞)上是增函数;命题q : 函数y =log 2(ax 2-4x +1)

的值域为R ,则p 是q 的_________条件.

6.若00且a ≠1,比较大小:|log a (1-b )|_________|log a (1+b ). 7.已知f (x )=2+log 3x , x ∈[1, 3],则函数y =[f (x )]2+f (x 2)的值域为_________.

8.若x =

31

log 131

log 15

1

2

1

+

,则与x 最接近的整数是_________.

9.函数??? ?

?++-=x x y 1111log 21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 10.函数f (x )=

????

?

???????∈+--2,235212x x x x 的值域为_________. 11.设f (x )=lg [1+2x +3 x +…+(n -1) x +n x ·a ],其中n 为给定正整数, n ≥2, a ∈R .若f (x )在x ∈(-∞,1]时有意义,求a 的取值范围. 12.当a 为何值时,方程)

lg(2lg a x x

+=2有一解,二解,无解?

四、高考水平训练题 1.函数f (x )=

18

-x

+lg (x 2-1)的定义域是_________. 2.已知不等式x 2-log m x <0在x ∈??

? ??

21,0时恒成立,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3.若x ∈{x |log 2x =2-x },则x 2, x , 1从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_. 4. 若f (x )=ln x x +-11,则使f (a )+f (b )=??

?

??++ab b a f 1_________.

5. 命题p : 函数y =log 2??

?

??

-+

3x a x 在[2,+∞)上是增函数;命题q :函数y =log 2(ax 2-4x +1)的值域为R ,则p 是q 的_________条件.

6.若00且a ≠1,比较大小:|log a (1-b )| _________|log a (1+b )|. 7.已知f (x )=2+log 3x , x ∈[1, 3],则函数y =[f (x )]2+f (x 2)的值域为_________. 8.若x =

31

log 131

log 15

1

2

1

+

,则与x 最接近的整数是_________.

9.函数y =??? ?

?++-x x 1111log 21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 10.函数f (x )=

???

?

????????∈+--2,235212x x x x 的值域为_________. 11.设f (x )=lg [1+2x +3 x +…+(n -1) x +n x ·a ],其中n 为给定正整数,n ≥2,a ∈R .若f (x ) 在x ∈(-∞,1]时有意义,求a 的取值范围. 12.当a 为何值时,方程)

lg(2lg a x x

+=2有一解,二解,无解?

四、高考水平训练题 1.函数f (x )=

18

-x

+lg (x 2-1)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 2.已知不等式x 2-log m x <0在x ∈??

? ??

21,0时恒成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3.若x ∈{x |log 2x =2-x },则x 2, x , 1从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

4.若f (x )=ln

x x +-11,则使f (a )+f (b )=??

?

??++ab b a f 1成立的a , 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5.已知a n =log n (n +1),设p q

a n n =∑=1023

2100

log 1,其中p , q 为整数,且(p ,q )=1,则p ·q 的值

为_________.

6.已知x >10, y >10, xy =1000,则(lgx )·(lg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7.若方程lg (kx )=2lg (x +1)只有一个实数解,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8.函数f (x )=??

?=≠-1

1

||

1|lg |x x x 的定义域为R ,若关于x 的方程f -2(x )+bf (x )+c =0有7个不同的实数解,则b , c 应满足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1)b <0且c >0;(2)b >0且c <0;(3)b <0且c =0;(4)b ≥0且c =0.

9.已知f (x )=???

??+-21121

x

x , F (x )=f (x +t )-f (x -t )(t ≠0),则F (x )是________函数(填奇偶性). 10.已知f (x )=lg ??? ??-+x x 11,若??? ??-+ab b a f 1=1,??

?

??--ab b a f 1=2,其中|a |<1, |b |<1,则

f (a )+f (b )=________.

11.设a ∈R ,试讨论关于x 的方程lg (x -1)+lg (3-x )=lg (a -x )的实数解的个数. 12.设f (x )=|lgx |,实数a , b 满足0

?

??+2b a ,求证:

(1)a 4+2a 2-4a +1=0, b 4-4b 3+2b 2+1=0;(2)3

13.设a >0且a ≠1, f (x )=log a (x +12-x )(x ≥1),(1)求f (x )的反函数f -1(x );(2)若

f -1

(n )<2

33n

n -+(n ∈N +),求a 的取值范围.

五、联赛一试水平训练题

1.如果log 2[log 2

1(log 2x )]= log 3[log 3

1(log 3x )]= log 5[log 5

1(log 5z )]=0,那么将x , y , z 从小到大排

列为___________.

2.设对任意实数x 0> x 1> x 2> x 3>0,都有log 10

x x 1993+ log 210

x x 1993+ log 32

x x 1993> klog 3

x x 1993恒

成立,则k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3.实数x , y 满足4x 2-5xy +4y 2=5,设S=x 2+y 2,则

min

max

11S S +

的值为___________.

4.已知0

5.用[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则方程lg 2x -[lgx ]-2=0的实根个数是___________.

6.设a =lgz +lg [x (yz )-1+1], b =lgx -1+lg [xyz +1], c =lgy +lg [(xyz )-1+1],记a , b , c 中的最大数为M ,则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7.若f (x )(x ∈R )是周期为2的偶函数,当x ∈[0,1]时,f (x )=1998

1

x ,则???

??1998f ,???

????? ?

?15104,17101f f 由小到大排列为___________. 8.不等式22

12log 21

1log x x +

-+2>0的解集为___________. 9.已知a >1, b >1,且lg (a+b )=lga +lgb ,求lg (a -1)+lg (b -1).

10.(1)试画出由方程2

1

2lg )

2(log )2lg()6lg(10

1=

-+-+-y

x x x 所确定的函数y =f (x )图象. (2)若函数y =ax +

2

1

与y =f (x )的图象恰有一个公共点,求a 的取值范围. 11.对于任意n ∈N +(n >1),试证明:[n ]+[3n ]+…+[n n ]=[log 2n ]+[log 3n ]+…+[log n n ].

六、联赛二试水平训练题

1.设x , y , z ∈R +

且x +y +z =1,求u=2

22222131313z z z y y y x x x +-+

+-++-的最小值. 2.当a 为何值时,不等式log )15(2

1+++ax x n

·log 5(x 2+ax +6)+log a 3≥0有且只有一个

解(a >1且a ≠1).

3.f (x )是定义在(1,+∞)上且在(1,+∞)中取值的函数,满足条件;对于任何x , y >1及u, v>0, f (x u y v

)≤[f (x )]u

41[f (y )]v

41①都成立,试确定所有这样的函数f (x ). 4. 求所有函数f :R →R ,使得xf (x )-yf (x )=(x -y )f (x +y )①成立. 5.设m ≥14是一个整数,函数f :N →N 定义如下:

f (n )=????

?≤-+>+-2

2))

13((14m

n m n f f m n m n ,

求出所有的m,使得f (1995)=1995.

6.求定义在有理数集上且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函数f : f (x +y )=f (x )+f (y )+f (x )·f (y ), x , y ∈Q . 7.是否存在函数f (n ),将自然数集N 映为自身,且对每个n >1, f (n )=f (f (n -1))+f (f (n +1))都成立. 8.设p , q 是任意自然数,求证:存在这样的f (x ) ∈Z (x )(表示整系数多项式集合),使对x 轴上的某个长为

q 1的开区间中的每一个数x , 有.1

)(2q

q p x f <- 9.设α,β为实数,求所有f : R +→R ,使得对任意的x ,y ∈R +, f (x )f (y )=y 2·f ??

? ??+??

?

??22f f x x β

成立.

高中数学竞赛_函数【讲义】

1 第三章 函数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映射,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依对应法则f ,若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B 中都有唯一一个元素与之对应,则称f : A →B 为一个映射。 定义2 单射,若f : A →B 是一个映射且对任意x , y ∈A , x ≠y , 都有f (x )≠f (y )则称之为单射。 定义3 满射,若f : A →B 是映射且对任意y ∈B ,都有一个x ∈A 使得f (x )=y ,则称f : A →B 是A 到B 上的满射。 定义4 一一映射,若f : A →B 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叫做一一映射,只有一一映射存在逆映射,即从B 到A 由相反的对应法则f -1构成的映射,记作f -1: A →B 。 定义5 函数,映射f : A →B 中,若A ,B 都是非空数集,则这个映射为函数。A 称为它的定义域,若x ∈A , y ∈B ,且f (x )=y (即x 对应B 中的y ),则y 叫做x 的象,x 叫y 的原象。集合{f (x )|x ∈A }叫函数的值域。通常函数由解析式给出,此时函数定义域就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如函数y =3x -1的定义域为{x |x ≥0,x ∈R}. 定义6 反函数,若函数f : A →B (通常记作y =f (x ))是一一映射,则它的逆映射f -1: A →B 叫原函数的反函数,通常写作y =f -1(x ). 这里求反函数的过程是:在解析式y =f (x )中反解x 得x =f -1(y ),然后将x , y 互换得y =f -1(x ),最后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例如:函数y =x -11的反函数是y =1-x 1(x ≠0). 定理1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定理2 在定义域上为增(减)函数的函数,其反函数必为增(减)函数。 定义7 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设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满足对任意的x 1, x 2∈I 并且x 1< x 2,总有f (x 1)f (x 2)),则称f (x )在区间I 上是增(减)函数,区间I 称为单调增(减)区间。 (2)奇偶性: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D ,且D 是关于原点对称的数集,若对于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奇函数;若对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偶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周期性:对于函数f (x ),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每一个数时,f (x +T )=f (x )总成立,则称f (x )为周期函数,T 称为这个函数的周期,如果周期中存在最小的正数T 0,则这个正数叫做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定义8 如果实数a a }记作开区间(a , +∞),集合{x |x ≤a }记作半开半闭区间(-∞,a ]. 定义9 函数的图象,点集{(x ,y )|y =f (x ), x ∈D}称为函数y =f (x )的图象,其中D 为f (x )的定义域。通过画图不难得出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其他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a ,b >0);(1)向右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2)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3)向下平移b 个单位得到y =f (x )-b 的图象;(4)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5)与函数y =-f (-x ) 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6)与函数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7)与函数y =-f (x )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定理3 复合函数y =f [g (x )]的单调性,记住四个字:“同增异减”。例如y = x -21, u=2-x 在(-∞,2)上是减函数,y =u 1在(0,+∞)上是减函数,所以y =x -21在(-∞,2)上是增函数。 注: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为同增异减。这里不做严格论证,求导之后是显然的。 二、方法与例题 1.数形结合法。 例1 求方程|x -1|=x 1的正根的个数 .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真题之集合函数专题

集合函数专题 1、(2000一试1)设全集是实数,若A ={x |2-x ≤0},B ={x |2 2 10-x =x 10},则B A 是 ( ) (A) {2} (B) {-1} (C) {x |x ≤2} (D) ? 2、(2001一试1)已知a 为给定的实数,那么集合M={x|x 2-3x-a 2 +2=0,x ∈R}的子集的个数为( ) (A )1 (B )2 (C )4 (D )不确定 5、(2002一试5)已知两个实数集合A={a 1, a 2, … , a 100}与B={b 1, b 2, … , b 50},若从A 到B 的映射f 使得B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且f(a 1)≤f(a 2)≤…≤f(a 100),则这样的映射共有( ) (A) 50100C (B) 5090C (C) 49100C (D) 49 99C

7、(2006一试5)设(32()log f x x x =+,则对任意实数,a b ,0a b +≥是 ()()0f a f b +≥的( )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2007一试6)已知A 与B 是集合{1,2,3,…,100}的两个子集,满足:A 与B 的元素个数相同,且为A ∩B 空集。若n ∈A 时总有2n +2∈B ,则集合A ∪B 的元素个数最多为( ) A. 62 B. 66 C. 68 D. 74 9、(2008一试1)函数2 54()2x x f x x -+=-在(,2)-∞上的最小值是 ( )。 (A )0 (B )1 (C )2 (D )3 10、(2008一试2) 设[2,4)A =-,2{40}B x x ax =--≤,若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2)- (B )[1,2]- (C )[0,3] (D )[0,3) 11、(2001一试11)函数y=x+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竞赛训练题(0530)

数学竞赛训练题 1、函数()x x x x x f 44cos cos sin sin ++=的最大值是_______。 2、已知S n 、T n 分别是等差数列{}n a 与{}n b 的前n 项的和,且2412-+=n n T S n n ,则=+++15 61118310b b a b b a _______。 3、若函数()?? ? ?? +=x a x x f a 4log 在区间上为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为_______。 4、在四面体ABCD 中,已知DA ⊥平面ABC ,△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则当二面角A-BD-C 的正切值为2时,四面体ABCD 的体积为_______。 5、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x f 满足: (1)()11=f ; (2)当10<x f ; (3)对任意的实数x 、y 均有()()()()y f x f y x f y x f -=--+12。则=??? ??31f _______。 6、已知x 、y 满足条件484322=+y x ,则542442222++-+++-+y x y x x y x 的最 大值为_______。 7、对正整数n ,设n x 是关于x 的方程nx 3 +2x-n=0的实数根,记()[]()11>+=n x n a n n (符号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则()=++++20114321005 1a a a a _______。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集I={(x ,y )|x 、y 为整数,且0≤x ≤5,0≤y ≤5},则以 集合I 中的点为顶点且位置不同的正方形的个数为_______。 9、若函数()x x x x f 2cos 24sin sin 42+?? ? ??+=π。 (1)设常数0>w ,若函数()wx f y =在区间??????- 32,2ππ上是增函数,求w 的取值范围; (2)集合??????≤≤=326ππx x A ,(){} 2<-=m x f x B ,若B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_复数

1 复数 一、基础知识 1.复数的定义:设i 为方程x 2=-1的根,i 称为虚数单位,由i 与实数进行加、减、乘、除 等运算。便产生形如a+bi (a,b ∈R )的数,称为复数。所有复数构成的集合称复数集。通常用C 来表示。 2.复数的几种形式。对任意复数z=a+bi (a,b ∈R ),a 称实部记作Re(z),b 称虚部记作Im(z). z=ai 称为代数形式,它由实部、虚部两部分构成;若将(a,b)作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那么z 与坐标平面唯一一个点相对应,从而可以建立复数集与坐标平面内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之间的一一映射。因此复数可以用点来表示,表示复数的平面称为复平面,x 轴称为实轴,y 轴去掉原点称为虚轴,点称为复数的几何形式;如果将(a,b)作为向量的坐标,复数z 又对应唯一一个向量。因此坐标平面内的向量也是复数的一种表示形式,称为向量形式;另外设z 对应复平面内的点Z ,见图15-1,连接OZ ,设∠xOZ=θ,|OZ|=r ,则a=rcos θ,b=rsin θ,所以z=r(cos θ+isin θ),这种形式叫做三角形式。若z=r(cos θ+isin θ),则θ称为z 的辐角。若0≤θ<2π,则θ称为z 的辐角主值,记作θ=Arg(z). r 称为z 的模,也记作|z|,由勾股定理知|z|=2 2b a +.如果用e i θ表示cos θ+isin θ,则z=re i θ,称为复数的指数形式。 3.共轭与模,若z=a+bi ,(a,b ∈R ),则=z a-bi 称为z 的共轭复数。模与共轭的性质有: (1)2121z z z z ±=±;(2)2121z z z z ?=?;(3)2||z z z =?;(4)2121z z z z =???? ??;(5)||||||2121z z z z ?=?;(6)|||||| 2121z z z z =;(7)||z 1|-|z 2||≤|z 1±z 2|≤|z 1|+|z 2|;(8)|z 1+z 2|2+|z 1-z 2|2=2|z 1|2+2|z 2|2;(9)若|z|=1,则z z 1=。 4.复数的运算法则:(1)按代数形式运算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与实数范围内一致,运算结果可以通过乘以共轭复数将分母分为实数;(2)按向量形式,加、减法满足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3)按三角形式,若z 1=r 1(cos θ1+isin θ1), z 2=r 2(cos θ2+isin θ2),则z 1??z 2=r 1r 2[cos(θ1+θ2)+isin(θ1+θ2)];若2 1212,0r r z z z =≠[cos(θ1-θ2)+isin(θ1-θ2)],用指数形式记为z 1z 2=r 1r 2e i(θ1+θ2),.)(2 12121θθ-=i e r r z z 5.棣莫弗定理:[r(cos θ+isin θ)]n =r n (cosn θ+isinn θ). 6.开方:若=n w r(cos θ+isin θ),则)2s i n 2(c o s n k i n k r w n πθπθ+++=,k=0,1,2,…,n-1。 7.单位根:若w n =1,则称w 为1的一个n 次单位根,简称单位根,记Z 1=n i n ππ2sin 2cos +,则全部单位根可表示为1,1Z ,1121,,-n Z Z .单位根的基本性质有(这里记k k Z Z 1=,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抽屉原理

§23抽屉原理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例如:“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在相同月份”;“某校400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2003个人任意分成200个小组,一定存在一组,其成员数不少于11”;“把[0,1]内的全部有理数放到100个集合中,一定存在一个集合,它里面有无限多个有理数”。这类存在性问题中,“存在”的含义是“至少有一个”。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只要求指明存在,一般并不需要指出哪一个,也不需要确定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东西找出来。这类问题相对来说涉及到的运算较少,依据的理论也不复杂,我们把这些理论称之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迪里赫莱(Dirichlet)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迪里赫莱原理”,也有称“鸽巢原理”的。这个原理可以简单地叙述为“把10个苹果,任意分放在9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个道理是非常明显的,但应用它却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抽屉原理是国际国内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本讲就来学习它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一)抽屉原理的基本形式 定理1、如果把n+1个元素分成n个集合,那么不管怎么分,都存在一个集合,其中至少有两个元素。 证明:(用反证法)若不存在至少有两个元素的集合,则每个集合至多1个元素,从而n 个集合至多有n个元素,此与共有n+1个元素矛盾,故命题成立。 在定理1的叙述中,可以把“元素”改为“物件”,把“集合”改成“抽屉”,抽屉原理正是由此得名。 同样,可以把“元素”改成“鸽子”,把“分成n个集合”改成“飞进n个鸽笼中”。“鸽笼原理”由此得名。 例题讲解 1.已知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内(包括边界)有任意五个点(图1)。证明:至少有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 2.从1-100的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数,证明其中一定有两个数,它们中的一个是另一个的整数倍。

高中数学竞赛_集合 函数 不等式 导数

专题二 集合 函数 不等式 导数 一 能力培养 1,函数与方程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 3,分类讨论思想; 4,运算能力; 5,转化能力. 二 问题探讨 [问题1] 已知{3}A x x a =-≤,2{780}B x x x =+->,分别就下面条件求a 的 取值范围: (I)A B =?;(II)A B B =. [问题2]求函数()a f x x x =+ 的单调区间,并给予证明. [问题3]已知()1x f x e ax =--. (I)若()f x 在定义域R 内单调递增,求a 的取值范围; (II)若()f x 在(,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求a 的值; (III)设2()22g x x x =-++在(II)的条件下,求证()g x 的图象恒在()f x 图象的下方. [问题4]设11()lg 21x f x x x -=+++. (I)试判断()f x 的单调性; (II)若()f x 的反函数为1()f x -,证明1()0f x -=只有一个解; (III)解关于x 的不等式1 1[()]22 f x x -<.

三 习题探讨 选择题 1已知函数()2x f x =,则12(4)f x --的单调减区间是 A,[0,)+∞ B,(,0]-∞ C,[0,2) D,(2,0]- 2已知集合M={01}x x ≤≤,N={01}x x ≤≤,下列法则不能构成M 到N 的映射的是 A,2y x = B,sin y x = C,tan y x = D,y 3已知函数(1)()(1)x x f x x x ≥?=?-?,已知()1f a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A,(1,1)- B,(,1)(1,)-∞-+∞ C,(,2)(0,)-∞-+∞ D,(1,)+∞ 6对于函数32()3f x x x =-,有下列命题:①()f x 是增函数,无极值;②()f x 是减函数, 无极值;③()f x 的增区间是(,0)-∞,(2,)+∞,()f x 的减区间是(0,2);④(0)0f =是极 大值,(2)4f =-是极小值.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填空题 7函数2(2)log x f x =的定义域是 . 8已知2(1cos )sin f x x -=,则()f x = . 9函数2log (252)x y x x =-+-单调递增区间是 . 10若不等式2log 0(0,1)a x x a a -<>≠对满足102 x <<的x 恒成立,则实数

高中数学竞赛_数列【讲义】

第五章 数列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 ,….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 n }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a 1, a 2, a 3,…,a n 或a 1, a 2, a 3,…,a n …。其中a 1叫做数列的首项,a n 是关于n 的具体表达式,称为数列的通项。 定理1 若S n 表示{a n }的前n 项和,则S 1=a 1, 当n >1时,a n =S n -S n -1. 定义2 等差数列,如果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a n +1-a n =d (常数),则{a n }称为等差数列,d 叫做公差。若三个数a , b , c 成等差数列,即2b =a +c ,则称b 为a 和c 的等差中项,若公差为d, 则a =b -d, c =b +d. 定理2 等差数列的性质: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2)前n 项和公式: S n =d n n na a a n n 2 )1(2)(11-+=+;3)a n -a m =(n -m)d ,其中n , m 为正整数;4)若n +m=p +q ,则a n +a m =a p +a q ;5)对任意正整数p , q ,恒有a p -a q =(p -q )(a 2-a 1);6)若A ,B 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a n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 n =An 2+Bn . 定义3 等比数列,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 q a a n n =+1,则{a n }称为等比数列,q 叫做公比。 定理3 等比数列的性质:1)a n =a 1q n -1 ;2)前n 项和S n ,当q ≠1时,S n =q q a n --1)1(1;当q =1时,S n =na 1;3)如果a , b , c 成等比数列,即b 2=ac (b ≠0),则b 叫做a , c 的等比中项;4)若m+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定义4 极限,给定数列{a n }和实数A ,若对任意的ε>0,存在M ,对任意的n >M(n ∈N ),都有|a n -A |<ε,则称A 为n →+∞时数列{a n }的极限,记作.lim A a n n =∞ → 定义5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满足|q |<1,则称之为无穷递增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S n 的极限(即其所有项的和)为q a -11(由极限的定义可得)。 定理3 第一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时n =k 成立时能推出p (n )对n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竞赛常用定理 定理4 第二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对一切n ≤k 的自然数n 都成立时(k ≥n 0)可推出p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定理5 对于齐次二阶线性递归数列x n =ax n -1+bx n -2,设它的特征方程x 2=ax +b 的两个根为α,β:(1)若α≠β,则x n =c 1a n -1+c 2βn -1,其中c 1, c 2由初始条件x 1, x 2的值确定;(2)若α=β,则x n =(c 1n +c 2) αn -1,其中c 1, c 2的值由x 1, x 2的值确定。 二、方法与例题 1.不完全归纳法。 这种方法是从特殊情况出发去总结更一般的规律,当然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普遍方式。通常解题方式为:特殊→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1 试给出以下几个数列的通项(不要求证明);1)0,3,8,15,24,35,…;2)1,5,19,65,…;3)-1,0,3,8,15,…。 【解】1)a n =n 2-1;2)a n =3n -2n ;3)a n =n 2-2n . 例2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 21,a 1+a 2+…+a n =n 2a n , n ≥1,求通项a n . 【解】 因为a 1= 2 1,又a 1+a 2=22·a 2,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_数列

数列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 ,….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 n }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a 1, a 2, a 3,…,a n 或a 1, a 2, a 3,…,a n …。其中a 1叫做数列的首项,a n 是关于n 的具体表达式,称为数列的通项。 定理1 若S n 表示{a n }的前n 项和,则S 1=a 1, 当n >1时,a n =S n -S n -1. 定义2 等差数列,如果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a n +1-a n =d (常数),则{a n }称为等差数列,d 叫做公差。若三个数a , b , c 成等差数列,即2b =a +c ,则称b 为a 和c 的等差中项,若公差为d, 则a =b -d, c =b +d. 定理2 等差数列的性质: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2)前n 项和公式: S n =d n n na a a n n 2 )1(2)(11-+=+;3)a n -a m =(n -m)d ,其中n , m 为正整数;4)若n +m=p +q ,则a n +a m =a p +a q ;5)对任意正整数p , q ,恒有a p -a q =(p -q )(a 2-a 1);6)若A ,B 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a n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 n =An 2+Bn . 定义3 等比数列,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 q a a n n =+1,则{a n }称为等比数列,q 叫做公比。 定理3 等比数列的性质:1)a n =a 1q n -1 ;2)前n 项和S n ,当q ≠1时,S n =q q a n --1)1(1;当q =1时,S n =na 1;3)如果a , b , c 成等比数列,即b 2=ac (b ≠0),则b 叫做a , c 的等比中项;4)若m+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定义4 极限,给定数列{a n }和实数A ,若对任意的ε>0,存在M ,对任意的n >M(n ∈N ),都有|a n -A |<ε,则称A 为n →+∞时数列{a n }的极限,记作.lim A a n n =∞ → 定义5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满足|q |<1,则称之为无穷递增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S n 的极限(即其所有项的和)为q a -11(由极限的定义可得)。 定理3 第一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时n =k 成立时能推出p (n )对n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竞赛常用定理 定理4 第二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对一切n ≤k 的自然数n 都成立时(k ≥n 0)可推出p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定理5 对于齐次二阶线性递归数列x n =ax n -1+bx n -2,设它的特征方程x 2=ax +b 的两个根为α,β:(1)若α≠β,则x n =c 1a n -1+c 2βn -1,其中c 1, c 2由初始条件x 1, x 2的值确定;(2)若α=β,则x n =(c 1n +c 2) αn -1,其中c 1, c 2的值由x 1, x 2的值确定。 二、方法与例题 1.不完全归纳法。 这种方法是从特殊情况出发去总结更一般的规律,当然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普遍方式。通常解题方式为:特殊→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1 试给出以下几个数列的通项(不要求证明);1)0,3,8,15,24,35,…;2)1,5,19,65,…;3)-1,0,3,8,15,…。 【解】1)a n =n 2-1;2)a n =3n -2n ;3)a n =n 2-2n . 例2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 21,a 1+a 2+…+a n =n 2a n , n ≥1,求通项a n . 【解】 因为a 1= 2 1,又a 1+a 2=22·a 2,

高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映射与函数1

第二讲 映射与函数 [知识要点] 1.映射有关概念 2.函数定义,定义域、值域 [能力训练] 1. 合B A ,的并集{}321,,a a a B A =?,当B A ≠时,),(B A 与),(A B 视为不同的对,则这样的),(B A 对的个数为( )(199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 (A ) 8 (B ) 9 (C )26 (D )27 [解法一]:若{}321,,a a a A =,则满足题意的B 有:{}{}{}{}{}{}{}; ,,;,;,;,;;;;32132312132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φ=即这时的配对个数有:8)(3323130333=+++C C C C C ;仿此,若{}21,a a A =(或{}{}3231,,,a a a a ),满足题意的B 的个数,即配对个数有:12)(2 2120223 =++C C C C ;于是,全部配对个数有:2716128=+++。 [解法二]:B A =且P B A =?的情形只有1个配对:P B P A ==,,而B A ≠的配对个数必是偶数,所以全部配对个数为奇数。又粗略计数后知,配对个数不少于16,故选(D )。 [评注]:两种解法反映的是一种数学思想:配对思想。解法一是分类讨论;解法二是估算法。 2. 设A ={4321,,,a a a a },},,,,{54321b b b b b B = (1)写出一个f :A →B ,使得f 为单射,并求所有A 到B 的单射的个数。 (2)写出一个f :A →B ,使得f 不是单射,并求所有这些映射的个数。 (3)A 到B 的映射能否是满射? 解:(1)作映射f :A →B ,使得4,3,2,1 ,)(==i b a f i i 则此映射即为A 到B 的一个单射,这种单射的个数为1204 5=P 。 (2)作映射f :A →B ,可以先求A 到B 的映射的个数:分四步确定4321,,,a a a a 的象,每步都有5种可能,因此所求映射的个数为4 5个,因此满足条件的映射的个数为4 5-4 5P =505。 (3) 不能。由于A 中的每一个元素恰与B 中的一个元素对应,|A |=4,|B |=5, 所以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在A 中找不到与它对应的元素,因此A 到B 的满射不存在。 说明:一般地,若A 到B 有一个单射,则|A |≤|B |,若A 到B 有一个满射, 则|A |≥|B |,若A 到B 有一个一一映射,则|A |=|B | 思考:在上述问题中,如何求从A 到B 的子集上的一一映射的个数? B 中的4个元素的子集共有45 C 个,从A 到B 的每4个元素的子集上的一一映射各有44P 个,所求的映射的 个数是4 5C 4 4P =120个。 3. 若函数)(log 23a ax x y -+=的值域为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94年第5届“希 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_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得到的图形叫做角。若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角为正角,若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角为负角,若不旋转则为零角。角的大小是任意的。 定义2 角度制,把一周角360等分,每一等价为一度,弧度制:把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一弧度。360度=2π弧度。若圆心角的弧长为L ,则其弧度数的绝对值|α|=r L ,其中r 是圆的半径。 定义3 三角函数,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把角α的顶点放在原点,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在角的终边上任意取一个不同于原点的点P ,设它的坐标为(x ,y ),到原点的距离为r,则正 弦函数s in α= r y ,余弦函数co s α=r x ,正切函数tan α=x y ,余切函数cot α=y x ,正割函数se c α=x r ,余割函数c s c α=.y r 定理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倒数关系:tan α=αcot 1,s in α=αcsc 1,co s α=α sec 1;商数关系:tan α=αααααsin cos cot ,cos sin =;乘积关系:tan α×co s α=s in α,cot α×s in α=co s α;平方关系:s in 2α+co s 2α=1, tan 2α+1=se c 2α, cot 2α+1=c s c 2α. 定理2 诱导公式(Ⅰ)s in (α+π)=-s in α, co s(π+α)=-co s α, tan (π+α)=tan α, cot (π+α)=cot α;(Ⅱ)s in (-α)=-s in α, co s(-α)=co s α, tan (-α)=-tan α, cot (-α)=cot α; (Ⅲ)s in (π-α)=s in α, co s(π-α)=-co s α, tan =(π-α)=-tan α, cot (π-α)=-cot α; (Ⅳ)s in ??? ??-απ2=co s α, co s ??? ??-απ2=s in α, tan ?? ? ??-απ2=cot α(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定理3 正弦函数的性质,根据图象可得y =s inx (x ∈R )的性质如下。单调区间:在区间 ?? ????+-22,22ππππk k 上为增函数,在区间??????++ππππ232,22k k 上为减函数,最小正周期为2π. 奇偶数. 有界性:当且仅当x =2kx +2π时,y 取最大值1,当且仅当x =3k π-2 π时, y 取最小值-1。对称性:直线x =k π+2 π均为其对称轴,点(k π, 0)均为其对称中心,值域为[-1,1]。这里k ∈Z . 定理4 余弦函数的性质,根据图象可得y =co s x (x ∈R )的性质。单调区间:在区间[2k π, 2k π+π]上单调递减,在区间[2k π-π, 2k π]上单调递增。最小正周期为2π。奇偶性:偶函数。对称性:直线x =k π均为其对称轴,点?? ? ?? +0,2ππk 均为其对称中心。有界性:当且仅当x =2k π时,y 取最大值1;当且仅当x =2k π-π时,y 取最小值-1。值域为[-1,1]。这里k ∈Z . 定理5 正切函数的性质:由图象知奇函数y =tanx (x ≠k π+ 2π)在开区间(k π-2π, k π+2π)上为增函数, 最小正周期为π,值域为(-∞,+∞),点(k π,0),(k π+2π ,0)均为其对称中心。 定理6 两角和与差的基本关系式:co s(α±β)=co s αco s β s in αs in β,s in (α±β)=s in αco s β±co s αs in β; tan (α±β)= .) tan tan 1()tan (tan βαβα ±

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讲义函数教案

第三章 函数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映射,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依对应法则f ,若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B 中都有唯一一个元素与之对应,则称f : A →B 为一个映射. 定义2 单射,若f : A →B 是一个映射且对任意x , y ∈A , x ≠y , 都有f (x )≠f (y )则称之为单射. 定义3 满射,若f : A →B 是映射且对任意y ∈B ,都有一个x ∈A 使得f (x )=y ,则称f : A →B 是A 到B 上的满射. 定义4 一一映射,若f : A →B 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叫做一一映射,只有一一映射存在逆 映射,即从B 到A 由相反的对应法则f -1构成的映射,记作f -1 : A →B . 定义5 函数,映射f : A →B 中,若A ,B 都是非空数集,则这个映射为函数.A 称为它的定义域,若x ∈A , y ∈B ,且f (x )=y (即x 对应B 中的y 则y 叫做x 的象,x 叫y 的原象.集合{f (x )|x ∈A }叫函数的值域.通常函数由解析式给出,此时函数定义域就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如函数y =3x -1的定义域为{x |x ≥0,x ∈R}. 定义6 反函数,若函数f : A →B (通常记作y =f (x ))是一一映射,则它的逆映射f -1 : A →B 叫原函数的反函数,通常写作y =f -1(x ). 这里求反函数的过程是:在解析式y =f (x )中反解x 得x =f -1(y ),然后将x , y 互换得y =f -1(x ),最后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例如:函数y = x -11的反函数是y =1-x 1 (x ≠0). 定理1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定理2 在定义域上为增(减)函数的函数,其反函数必为增(减)函数. 定义7 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设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满足对任意的x 1, x 2∈I 并且x 1< x 2,总有 f (x 1)f (x 2)),则称f (x )在区间I 上是增(减)函数,区间I 称为单调增(减)区间. (2)奇偶性: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D ,且D 是关于原点对称的数集,若对于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奇函数;若对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偶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周期性:对于函数f (x ),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每一个数时,f (x +T )=f (x )总成立,则称f (x )为周期函数,T 称为这个函数的周期,如果周期中存在最小的正数T 0,则这个正数叫做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定义8 如果实数a a }记作开区间(a , +∞集合{x |x ≤a }记作半开半闭区间(-∞,a ]. 定义9 函数的图象,点集{(x ,y )|y =f (x ), x ∈D}称为函数y =f (x )的图象,其中D 为f (x )的定义域.通过画图不难得出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其他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a ,b >0);(1)向右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2)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3)向下平移b 个单位得到y =f (x )-b 的图象;(4)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 称;(5)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6)与函数y =f -1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7)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定理3 复合函数y =f [g (x )]的单调性,记住四个字:“同增异减”.例如y = x -21 , u=2-x 在(-∞,2)上是减函数,y = u 1在(0,+∞)上是减函数,所以y =x -21在(-∞,2)上是增函数. 注: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为同增异减.这里不做严格论证,求导之后是显然的. 二、方法与例题

高中数学竞赛 函数【讲义】

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 函数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映射,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依对应法则f ,若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B 中都有唯一一个元素与之对应,则称f : A →B 为一个映射。 定义2 单射,若f : A →B 是一个映射且对任意x , y ∈A , x ≠y , 都有f (x )≠f (y )则称之为单射。 定义3 满射,若f : A →B 是映射且对任意y ∈B ,都有一个x ∈A 使得f (x )=y ,则称f : A →B 是A 到B 上的满射。 定义4 一一映射,若f : A →B 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叫做一一映射,只有一一映射存在逆映射,即从B 到A 由相反的对应法则f -1构成的映射,记作f -1: A →B 。 定义5 函数,映射f : A →B 中,若A ,B 都是非空数集,则这个映射为函数。A 称为它的定义域,若x ∈A , y ∈B ,且f (x )=y (即x 对应B 中的y ),则y 叫做x 的象,x 叫y 的原象。集合{f (x )|x ∈A }叫函数的值域。通常函数由解析式给出,此时函数定义域就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如函数y =3x -1的定义域为{x |x ≥0,x ∈R}. 定义6 反函数,若函数f : A →B (通常记作y =f (x ))是一一映射,则它的逆映射f -1: A →B 叫原函数的反函数,通常写作y =f -1(x ). 这里求反函数的过程是:在解析式y =f (x )中反解x 得x =f -1(y ),然后将x , y 互换得y =f -1(x ),最后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例如:函数y =x -11的反函数是y =1-x 1(x ≠0). 定理1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定理2 在定义域上为增(减)函数的函数,其反函数必为增(减)函数。 定义7 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设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满足对任意的x 1, x 2∈I 并且x 1< x 2,总有f (x 1)f (x 2)),则称f (x )在区间I 上是增(减)函数,区间I 称为单调增(减)区间。 (2)奇偶性: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D ,且D 是关于原点对称的数集,若对于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奇函数;若对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偶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周期性:对于函数f (x ),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每一个数时,f (x +T )=f (x )总成立,则称f (x )为周期函数,T 称为这个函数的周期,如果周期中存在最小的正数T 0,则这个正数叫做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定义8 如果实数a a }记作开区间(a , +∞),集合{x |x ≤a }记作半开半闭区间(-∞,a ]. 定义9 函数的图象,点集{(x ,y )|y =f (x ), x ∈D}称为函数y =f (x )的图象,其中D 为f (x )的定义域。通过画图不难得出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其他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a ,b >0);(1)向右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2)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3)向下平移b 个单位得到y =f (x )-b 的图象;(4)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5)与函数y =-f (-x ) 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6)与函数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7)与函数y =-f (x )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定理3 复合函数y =f [g (x )]的单调性,记住四个字:“同增异减”。例如y = x -21, u=2-x 在(-∞,2)上是减函数,y =u 1在(0,+∞)上是减函数,所以y =x -21在(-∞,2)上是增函数。 注: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为同增异减。这里不做严格论证,求导之后是显然的。 二、方法与例题 1.数形结合法。 例1 求方程|x -1|=x 1的正根的个数 .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_二次函数与命题

二次函数与命题 一、基础知识 1.二次函数:当≠a 0时,y =ax 2+bx +c 或f (x )=ax 2+bx +c 称为关于x 的二次函数,其对称轴为直线x =-a b 2,另外配方可得f (x )=a (x -x 0)2+f (x 0),其中x 0=-a b 2,下同。 2.二次函数的性质:当a >0时,f (x )的图象开口向上,在区间(-∞,x 0]上随自变量x 增大函数值减小(简称递减),在[x 0, -∞)上随自变量增大函数值增大(简称递增)。当a <0时,情况相反。 3.当a >0时,方程f (x )=0即ax 2+bx +c =0…①和不等式ax 2+bx +c >0…②及ax 2+bx +c <0…③与函数f (x )的关系如下(记△=b 2-4ac )。 1)当△>0时,方程①有两个不等实根,设x 1,x 2(x 1x 2}和{x |x 10,当x =x 0时,f (x )取最小值f (x 0)=a b a c 442 -,若a <0,则当x =x 0=a b 2-时,f (x )取最大值f (x 0)=a b a c 442 -.对于给定区间[m,n ]上的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当x 0∈[m, n ]时,f (x )在[m, n ]上的最小值为f (x 0); 当x 0n 时,f (x )在[m, n ]上的最小值为f (n )(以上结论由二次函数图象即可得出)。 定义1 能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如“3>5”是命题,“萝卜好大”不是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由复合命题。 注1 “p 或q ”复合命题只有当p ,q 同为假命题时为假,否则为真命题;“p 且q ”复合命题只有当p ,q 同时为真命题时为真,否则为假命题;p 与“非p ”即“p ”恰好一真一假。 定义2 原命题:若p 则q (p 为条件,q 为结论);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非p 则q ;逆否命题:若非q 则非p 。 注2 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假。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和否命题同真假。 注3 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矛盾的排中律,而未必是证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定义3 如果命题“若p 则q ”为真,则记为p ?q 否则记作p ≠q .在命题“若p 则q ”中,如果已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如果q ?p ,则称p 是q 的必要条件;如果p ?q 但q 不?p ,则称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如果p 不?q 但p ?q ,则p 称为q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二、方法与例题 1.待定系数法。 例1 设方程x 2-x +1=0的两根是α,β,求满足f (α)=β,f (β)=α,f (1)=1的二次函数f (x ). 【解】 设f (x )=ax 2+bx +c (a ≠0), 则由已知f (α)=β,f (β)=α相减并整理得(α-β)[(α+β)a +b +1]=0, 因为方程x 2-x +1=0中△≠0, 所以α≠β,所以(α+β)a +b +1=0. 又α+β=1,所以a +b +1=0. 又因为f (1)=a +b +c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