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第一章

1.环境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对象: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各种成分。

目的: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

答:从环境监测的对象考虑,环境监测内容可以分为水和污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

分类:按监测目的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性监测(包括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以及研究性监测。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等。

3.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

答: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技术法。4.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5.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表现在监测手段、监测对象分析和监测数据分析的综合性;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间、空间分布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样本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追溯性:为使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并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一个量值追溯体系予以监督。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划分为5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7.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3级划分及三类的能区?(P24)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又划分三类地区。

一类区:如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寨。三类区: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8.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低浓度多组分分析;实时在线监测技术;污染物状态形态分析;环境中间物分析;污染物环境行为分析。

9.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第二章

1.水质监测的分析方法、原则。(P34)

原则:①大限度去除干扰物;②回收率高;③操

作简便省时;④成本低,对人和环境无影响。

方法:1.用于鉴定无机污染物的方法:

①原子吸收法,可测量多种微量、痕量金属元素;

②分光光度法,可测定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离子或

化合物;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AES)法,用于各种水及底质、生物样品

中的元素的同时测定;④电化学法;⑤离子色谱

法;⑥化学分析法;⑦其他方法如化学法等。

2.用于鉴定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①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②气象色谱-质谱法(GC-MS);③其他方法,如

分光光度法、化学法等。

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 < 50m

的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布设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制定监测方案时须首先明确监测目的,然后在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目的,布设监测网点,

合理安排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选定采样方法和

分析测定技术,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定质量控

制和保证措施及实施计划。

因为评价完整河流水系,所以监测断面需设置背

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背景

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对照

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控

制断面设在排污区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削减断面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

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采样点的布设:因河宽小于50m,所以只设一条

中泓重线,在垂线上,水深小于等于5m时,只

在水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小于1m,在

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在水面下

0.5m及河宽上0.5m设;水深大于10m,在水面

下0.5m,水深1/2处及河底上0点处设采样点。

3.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1)原因: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污)水

样所含组分复杂,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

态各异,共存组分的干扰等,都会影响分析测定,

故需预处理。

(2)内容:预处理包括悬浮物的去除、水样的

消解、待测组分的浓缩和分离。

4.监控断面和采样点的设计原则。(地面水)

(p37)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

的处设置监测断面。

①有大量废(污)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

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②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③饮用水源地;

④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与干流混

合处;

⑤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出入口;

⑥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

5.水质监测方案制定的步骤。(地面水,地下水)

(P37)

①基础资料的收集(a水文、地质气象资料b工

业布局等c水体状况d历年资料)

②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若地下水则为采样

点的布设)

③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④采样和监测技术的选择

⑤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6.水样预处理的原则和方法?(P51)

原则:①最大限度去除干扰物;②回收率高;③

操作简便省时;④成本低,对人和环境无影响。

方法:I.水样消解:当测定含有有机物水样中

的无机元素时,需要进行消解处理。目的是破坏

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水样消解的方法有湿

式消解法和干式分解法(干灰化法)。

II.富集与分离:当水样中欲测组分含量低于方

法的测定下限时,就必须进行富集或浓集,当有

共存干扰组分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气提、顶空、蒸馏、溶剂萃

取、离子交换、吸附、共沉淀、层析等。

7.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原理及优点?(p67) k

原理:获得能量的核外电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十分

不稳定,在极短时间(10-8s)便跃迁至基态或其

他更低的能级上,同时释放出多余能量,这样的

能量是以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的。由

于原子在被激发后其外层电子可有不同的跃迁,

所以对于指定元素的原子产生一系列不同波长

的特征元素线,这些谱线按一定顺序排列,并保

持稳定的强度比,称为此元素的特征谱线。

优点:灵敏度高、精密度高、基体干扰少、线性

范围宽、可做多种元素同时分析。

装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焰炬、进样器、分光器、

控制和检测系统。

8.测镉的三种方法和原理(p73—p78)

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法原理:将含被测元素溶液通过原

子系统喷成细雾,随载气进入火焰,并在火焰中

解离成基态原子,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待测元素

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的

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常用的火焰是空气-乙炔

焰。

②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在强碱性介质中,镉离子

与双硫腙反应,生成红色螯合物,于518nm处测

其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③阳极溶出伏安法:

10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并用

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将含待测元素的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

随载气进入火焰,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

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待测元素特征波长光通过

火焰时,被其吸收,在一定条件下,特征波长光

强的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有

定量关系,从而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C有定

量关系。即:A = K’× C

流程:水样的预处理→配制标准溶液(试剂空

白溶液)→调节仪器参数→试剂空白值的测定

→水样的测定→读数→计算。

11.试比较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

原理、仪器主要组成部分及测定对象的主要不同

之处?

(1)分光光度法是建立在分子吸收光谱基础上

的分析方法,吸收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与被测

物质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这

是定量分析的基础。

原子吸收光谱法也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简称

原子吸收法。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特征光强的变

化与火焰中待测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故

只要测得吸光度,就可以求出样品溶液中待测元

素的浓度。

(2)分光光度法使用的仪器称为分光光度计,

基本组成有光源、分光系统、吸收池、检测器及

放大装置以及指示、记录系统。

原子吸收光谱法使用的仪器为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计或原子吸收光谱仪,它由光源、原子化系统、

分光系统及检测系统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3)用分光光度法监测时,往往将被测物质转化

成有色物质;原子吸收光谱法将含有待测元素的

样品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并在火焰中

解离成基态原子。

(4)常用火焰是空气-乙炔火焰

12.怎样采集测定溶解氧的水样?说明电极法和

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怎样消除干扰?

(1)可用采样容器直接采集,水样需充满采样

容器,宜在现场测定,方法有碘量法和氧电极法。

(2)氧电极法利用产生的与氧浓度成正比的扩

散电流来求出水样中的溶解氧。碘量法利用

Na2S2O3滴定释放出的碘计算出溶解氧含量。

(3)碘量法测定DO准确,简便;水中氧化性物

质、还原性物质、亚硝酸盐、Fe3﹢等会干扰溶

解氧的测定。氧电极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盐水中DO的测定,不受

色度。浊度等影响,快速简便,可用于现场和连

续自动测定,但水中Cl、SO2、H2S、NH3、Br2、

I2等会干扰测定。

13.简述水质监测分析方法选择原则。

答选择原则应遵循:灵敏度和准确度能满足测

定要求;方法成熟;抗干扰能力好;操作简便。

14.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排放的污染物按

其性质分为几类?每类各举三例,并说明各类在何处采样?

答本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分为二类。k 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含有此类有害污染物质的污水,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其最高答应排放浓度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放射性β

第二类污染物,指其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排出口取样,其最高答应排放浓度和部分行业最高答应排水定额必须符合有

关规定。

15.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总铬?

在酸性溶液中,首先将水样中的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然后,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剂,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540nm 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在测定过程中,首先用铬标准溶液配制标准系列,将预处理后水样与标准系列于相同条件下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用标准曲线法求出水样中总铬含量。

16.地表水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

(1)在对调查研究和对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域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代表性环境信息。

(2)有大量废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的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3)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4)监测断面的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出,尽量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

(5)监测断面应尽可能地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资料

17.水污染监测方案:采样时间和频率①工业废水企业自控监测频率应根据生产周期和生产特

点确定生活污水:城市管网污水,可在一年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从总排放口分别采集一次,等比例混合水样后确定,每次进行一昼夜,每四小时采样检测一次。

18.水样的运输和保存:冷藏或冷冻保存法,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k

19.水样消解的要求;①适用体系能使样品完全

分解②消解过程不得使待测组分因挥发型物质

或沉淀造成损失③消解过程不得引入待测组分

或者其他干扰物质④适用高氯酸消解时不得向

含有有机物质的热溶液中加入高氯酸⑤消解过

程平稳升温不得过猛。

20.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又叫测汞仪,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汞转化为二价汞,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单质汞。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空气或氮气将其载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量对其特征波长(253.7NM)的光的吸光度,与汞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定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要点:水样预处理,空白样品制备,绘制标准曲线,水样测定

21.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一)原理:相同之处:都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基态汞原子蒸汽,根据一定测量条件下光强与汞浓度成正比进行测定。

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253.75nm 的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

光强度,进而确定汞浓度。冷原荧光光谱法则是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吸收特征紫外光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光强,进而确定汞浓度。

(二)仪器:相同之处:两种方法所用的仪器结

构基本类似。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激

发池,光电倍增管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冷原

则荧光光谱法的测定仪器的光电倍增管必须在

与吸收池垂直的方向上。

22.定量分析的方法: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

(只能消除基体效应的影响,不能消除背景吸收

的影响)

23.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

法有何不同之处?两种方法各有和优缺点。

答: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优点:①试样用量

少,液体几微升,固体几mg②原子化效率100%

③基态原子在停留时间长,约为10-1s故灵敏

度高。缺点:精密度较差,操作也较复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优点:准确度高(Er<1%)

应用广泛,缺点:①雾化效率低(5~10%)故原

子化效率也低;②基态原子在停留时间短(10-

4s),故灵敏度低,检出限高;③副反应较多,

不仅使气态原子数目减少且会产生各种干扰效

应。

24.采集水样注意事项:(1)测定悬浮物、pH、

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油类、硫化物、余氯、放

射性、微生物等项目需要单独采样,测定溶解氧、

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水样必须充

满采样器,pH、电导率、溶解氧等项目宜在现场

测定。另外,采样时还需要同步测定水文参数和

气象参数。(2)采样时必须认真填写采样登记表,

每个样品都应贴上标签(填写采样点编号、采样

时间和日期、测定项目等)要塞紧瓶塞,必要时

还要密封。

25.离子色普法的原理:分析阴离子时,分析柱填

充低容量阴离子交换树脂,抑制柱填充强酸型阳

离子交换树脂,洗提液用氢氧化钠稀释或碳酸钠

_碳酸氢钠溶液。当将水样注入洗提液并流经分

离柱时,基于不同阴离子对低容量阴离子交换树

脂的亲和力不同而彼此分开,在不同时间随洗提

液进入抑制柱,转换成高电导型酸,而洗提液被

中和,转换为低电导的水或碳酸,使水样中的阴

离子得以依次进去电导测量装置测定,根据电导

峰的峰高,与混合标准溶液相应阴离子的峰高比

较,即可求知水样中各阴离子的浓度。

26.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某些高价阳离子及氢离

子能与氟离子络合而干扰测定,在碱性溶液中,

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氟离子浓度的十分之一时

也有干扰,常采用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剂的方法

加以消除。它是一种含有强电解质、络合物、pH

缓冲剂溶液,其作用是消除标准溶液与被测溶液

的离子强度差异,使二者离子活度系数保持一

致,络合干扰离子,使络合态的氟离子释放出来,

缓冲pH的变化,保持溶液有合适的pH范围。

27.采样记录的内容:被测污染物的名称和编号,

采样地点和采样时间,采样流量和采样体积,采

样时的温度、大气压和天气情况,采样仪器和所

用吸收液,采样者、审核姓名。

第三章

1.空气污染监测中采样站(点)布设方法(空气

污染采样的分级方法)(P153) k

①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②网格布点法:对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

布较均匀的地区。

③同心圆布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

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④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

风向明显的地区。

2.空气污染监测采样站(点)布设的原则和要

求。(P152)

①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的高,中,低三个不

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②在污染物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

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的监测范围,

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

照。

③工业较密集的地域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大及污

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

④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

⑤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量一致或标准较低,

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⑥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

3.用溶液吸收法富集空气污染物的吸收液选择

原则?(P159)

①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

溶解度大。

②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以后,要有足够的稳定

时间,以满足分析所需时间的要求。

③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

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④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够买,且尽可能

回收利用。

6.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有什么区别,各适用

什么情况?怎样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

①当空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

灵敏度高时,直接采集少量气样即可满足监测分

析要求,可用直接采样法;当空气的污染物浓度

比较低(10-9—10-6)需采用富集采样法对空气

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

②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取决于吸收速率

和气样和吸收液的基础面积,选择效能好的吸收

液可提高吸收效率;选用结构适宜的吸收管也

可。

7.在环境监测中,标准气体有何作用?静态配气

法和动态配气法的原理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

点?(作业)

静态配气法:把一定量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

到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冲入稀释气体混匀制

得。根据所加入的原料或者原料气的量和容器的

容积,即可计算出所配标准器的浓度。优点:

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对活泼性较差且用量不大

的标准器,用该方法配置较为简便。缺点:有

些气体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长时间与容器壁接

触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容器壁也有吸附作

用,故会造成配制气体浓度不准确或其浓度随放

置时间而变化,特别是配制低浓度标准气,常引

起较大误差。

动态配气法:使已知浓度的原料气与稀释气体按

恒定比例连续不断的进入混合器混合,从而可以

连续不断地配制并供给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两股

气流地流量比即稀释倍数,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出

标准气的浓度。优点:能提供大量标准器,而

且可通过调节原料气和稀释气的流量比获得所

需浓度的标准气,尤其适用于配制低浓度的标准

气。缺点:设备复杂,不是和配置高浓度标准

气。

8.简述甲醛缓冲溶液(或四氯汞盐)吸收-盐酸

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SO2的原理?

(作业)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

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此络合物再与甲醛

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

物,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按照所

用的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含磷酸多少,分为两

种操作方法。

9.怎样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

为提高准确度,应注意控制哪些因素?

用抽气动力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

滤膜,则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

算TSP的浓度。滤膜经处理后,可进行化学组分

分析。采样器在试用期间,每月应将标准孔口流

量校准器串接在采样器前,模拟采样状态下,进

行不同采样流量值的检验。依据孔口校准器的标

准流量曲线值标定采样器的流量曲线,以便由采

样器的压差值直接得知采气流量

10.空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自

然原始由于自然现象造成的,人为源是由于人类

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

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

(2)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碳氢化合物、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黑烟)(3)室内空气污

染源

11.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

中的有害物质。常见的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颗粒物等颗粒中包

含苯并芘等高致癌物质,有毒重金属,多种有机

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

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他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

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硫酸盐,硝酸盐,臭氧,醛类(乙醛和丙烯醛等),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k

第五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土壤样品的前处理及保存方法?(P278)

前处理:土壤样品组分复杂,污染组分含量低,并且处于固体状态。在测定之前,往往需要处理成液体状态和将欲测组分转变为适合测定方法

要求的形态、浓度,以及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土壤样品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分解法和提取法;前者主要用于元素的测定,后者用于有机污染物和不稳定组分的测定。溶剂:有机溶剂,水和酸。保存方法:对需要保存的土壤样品,要依据欲分析组分性质选择保存方法。风干土样存放于干燥、通风、无阳光直射、无污染的样品库内,保存期通常为半年至一年。在保存期内,应定期检查样品存储状况,防止霉变,鼠害和土壤标签脱落等。用于测定挥发性和不稳定性组分的新鲜土样,将其放在玻璃瓶中,置于低于4℃的冰箱内存放,保存半个月。

2.采样点的布设方法 k

(1)对角线布点法,该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废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2)梅花形布点法,该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3)棋盘式布点法,该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全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地块

(4)蛇形布点法,这种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与的地块。布设采样点数目较多。

(5)放射状布点法,该方法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6)网格布点法,该方法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

3.土样采样的时间和频率;必测项目一年测一次,其他项目3-5测一次

4.土壤样品加工处理的目的:除去非土部分,使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的组成,有利于样品较长时间的保存,防止发霉、变质,通过磨碎、混合,使分析时称取的样品具有较高代表性。

5.土壤样品分解方法有:酸分解法、碱熔分解法、高压釜密闭分解法、微波炉加热分解法等。

分解法的作用是破坏土壤的矿物质晶格和有机质,使待测元素进入样品溶液中。

6.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将土壤分为哪几类?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7.根据监测目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分为哪几类?有何不同?

①土壤质量的现状监测: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

②土壤污染事故监测:需要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③污染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确定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危害的临界值,需要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以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④土壤背景值的调查: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了解元素的丰缺状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

供依据。

9.根据土壤污染监测目的,怎样确定采样深度?为什么需要多点采集混合土样?

如果只是一般地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对于种植一般浓度作物的耕地,只需采集1~20cm耕作层土壤;对种植果林类农作物的耕地,采集0~60cm 耕作层土壤。如果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采样约0~1.5m左右,共分四层。只有多点采集才能测出有代表性、有效的数据。

10.怎样加工制备风干土壤样品?不同监测项目对土壤样品的粒度要求有何不同?

答:①在风干室将潮湿土样倒在塑料膜上,摊成

约2cm厚的薄层,用玻璃棒间断压碎,翻动,使

其均匀风干。并拣出沸石,沙砾及植物残体。②

风干土样全部通过0.84mm孔径尼龙筛,用于土

壤PH,土壤交换量项目测定。以上土样的一半

通过0.25mm孔径尼龙筛,用于农药、土壤有机

质、土壤总氮量项目。以上土样的一半全通过

0.149mm孔径尼龙筛,用于元素分析。

11.对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怎样

根据监测项目的性质选择预处理方法?

答:目的:土壤样品组分复杂,污染组分含量低,

并且处于固体状态。测定前,往往需要处理成液

体状态和将欲测组分转变为适合测定方法要求

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分解法:用于元素的测定。

提取法:用于有机污染物和不稳定组分的测定。

12.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处理土壤样品

有何优点?应注意什么问题?k

答:优点:①破坏除去土壤中有机物。②溶解固

体物质。③将各种形态的金属变为同一种可测

态。

注意:在消解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时间,如果

温度过高,消解样品时间短将样品溶液蒸干,会

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13.怎样用玻璃电极法测定土壤样品的pH?测

定过程注意哪些问题?

称取过1mm筛的土样10g于烧杯中,加无二氧化

碳蒸馏水25mL,轻轻摇动后用电磁搅拌器搅拌

1min,使水和土样混合均匀,放置30min,用PH

计测定上部浑浊液的PH。

注意事项:长时间不用的玻璃电极要在水中浸泡

24小时使之活化,将温度传感器插入上部清夜

中,尽量避免与泥浆接触,每次读数稳定后才能

记下PH值,每测完一次要用水将玻璃电极表面

冲洗干净。

14.测定土壤可溶性盐分有何意义?简述测定方

法和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意义:土壤水溶性盐是盐碱土的一个重要属性,

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一个障碍因素。分析土壤中可

溶性盐分的阴、阳离子含量,和由此确定的盐分

类型和含量,可以判断土壤的盐渍化状况和盐分

动态,以作为盐碱土分类和利用改良的依据。

方法:重量法、电导法、比重计法,还有阴阳离

子总合计算法等

16.注意:吸取待测液的数量,应依盐分的多少

而定,如果含盐量>0.5%则吸取25mL,含盐量

<0.5%则吸取50mL或100mL。保持盐分量在

0.02~0.2g之间,过多则因某些盐类吸水,不

宜称至恒重,过少误差太大。2蒸干时的温度不

能过高,否则,因沸腾使溶液遭到损失,特别当

接近蒸干时更应注意,在水浴上蒸干就可避免这

种现象。由于盐分在空气中容易吸水,故应在相

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冷却、称重。加过氧化氢去除

有机质时,只要达到使残渣湿润即可。这样可以

避免由于过氧化氢分解时泡沫过多,使盐分溅

失,因而,必须少量多次地反复处理,直到残渣

完全变白为止。但溶液中有铁存在而出现黄色氧

化铁时,不可误认为是有机质的颜色。简述石墨

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样中铅、镉的原理,可

用哪几种定量方法?

原理: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通过100

目的土样,使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加入硝酸

镧溶液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定容。测定。

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

15.简述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

总铬的原理,为什么需要使用富燃型(还原型)

空气-乙炔火焰?

原理:将浸出液经过氧化处理后,直接喷人火焰,

在空气一乙炔火焰中形成的铬基态原子对

357.9nm或其他的共振线产生吸收。将浸出液

的吸光度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测定浸

出液中铬的含量。

16.试比较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和

新银盐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总砷的原理

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原理:称取过

0.149mm孔径筛的土样,用硫酸—硝酸—高氯酸

体系消解,使各种形态存在的砷转化为可溶态离

子进入溶液。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存在下,将溶

液中的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三价砷被锌与酸反

应生成的新生态氢还原为气态砷化氢,被吸收与

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银—三乙醇胺—三氯甲烷

吸收液中,生成红色胶体银,用分光光度计与

150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新银盐法不需要了解)

17.怎样用气象色谱法对土壤样品中六六六和滴

滴涕的异构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用丙酮—石油醚提取土壤样品中的六六六和滴

滴涕,经硫酸净化处理后,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

的气相色谱仪测定。根据色谱保留时间进行两种

物质异构体的定性分析,根据峰高或峰面积进行

各组分的定量分析。

18.有一地势平坦的田块,由于用废水灌溉,土

壤被铅、汞和苯并芘污染设计一个监测方案,包

括布设监测点、采集土样、土样制备和预处理,

以及选择分析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使用对角线布点法在田块对角线上布

上五个等分采样点。采集0-20cm耕作层土壤,

将在一个采样单元内各采样点采集的土样混合

均匀制成混合样,以四分法弃取,最后留下

1-2kg,装入样品袋。将采集到的土样倒在白色

搪瓷盘内或塑料膜上,摊成约2cm厚的薄层,用

玻璃棒间断地压碎、翻动,使其均匀风干。再取

风干样品100-200g于有机玻璃板上,用木棒、

木棍再次压碎,经反复处理使其全部通过2mm孔

径筛,混匀后贮于广口玻璃瓶内。新鲜土样用索

氏提取器提取法提取苯并芘,另取风干土样以酸

分解法消解,提取铅汞。以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

汞,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铅,以萃取层析

-分光光度法测苯并芘。

第六章

1.生物监测方法主要有生态监测(群落生态和个

体生态)生物测试(毒性测试,致突变测试

等)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生物体内污染

物残留量的测定。

第九章

1.监测空气污染的子站监测项目分为两类,一类

是温度,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及日照

量等气象参数,另一类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

臭氧,总烃,甲烷,非甲烷烃等污染参数。一类

监测点测定温度,湿度,大气压,风向,风速

1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

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

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2 优先监测污染物:①标准中要求控制,在环

境中难降解;②危害大,毒性大,影响范围广;

③出现频率高,有的可靠检测方法。

3 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

物排放标准(或污染物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

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

器、设备标准等六类。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

其中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标

准等只有国家标准。环境监测的发展大体经历了

三个阶段: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自动监测

周报和日报的主要内容有: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的级别、首要的污染物

4 水质污染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生

物型污染三种主要类型。

5 水质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

测。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污染源包

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6 选择水质监测的分析方法的原则:①灵敏度和

准确度能满足测定要求;②方法成熟;③抗干扰

能力好;④操作简便。

7 对污染形态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测定

法、分离测定法、干法和理论计算法。

8 河流检测断面的布设: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

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

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

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9 水样预处理的原则:①最大限度去除干扰物;

②回收率高;③操作简便省时;④成本低,对人

和环境无影响。

10 吸附法按照吸附机理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活性炭可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或有机物;多孔性高分子聚合物主要用于吸附有机物。

11 离子交换法根据官能团不同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特殊离子交换树脂。

12 共沉淀法分为:利用吸附作用的共沉淀分离、利用生成混晶的共沉淀分离、用有机共沉淀剂进行共沉淀分离。

13 水温测量应在现场进行。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水温计,颠倒温度计和热敏电阻温度计。

14 浊度是反映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测定浊度的方法有目视比浊度法,分光光度法,浊度仪法。k

15 金属测定中常用仪器分析方法:①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sp)②极谱分析法(阳极溶出伏安法)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16 镉属剧毒金属,可在人体的肝、肾等组织中蓄积,造成脏器组织损伤,尤以对肾脏损害最为明显。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镉的浓度不能超

过0.005mg/L。测定镉的主要方法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AES)。

17 极谱分析法电解池中的两个电极,一个是滴汞电极(负极),二是汞池电极(正极)或饱和甘汞电极(S.C.E)。

18 极谱分析法常用的定量方法有: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19 测定水中碱度的方法有:酸碱指示剂滴定法、电位滴定法。

20 测定水的PH值的方法有:玻璃电极法、比色法。

21 玻璃电极法(电位法)测定pH值是以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22 使用PH计的条件:①玻璃电极在使用之前必须在水中浸泡足够的时间,使之形成一层很薄的膨胀的硅酸层;②标液对体系进行标定。

25 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浓度:①与污染物排放源的分布、排放量及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密切相关;②污染源类型;③时空分布特点有关。

26 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可归为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类。

直接采样法:当空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集少量气样即可满足检测分析要求。

富集(浓缩)采样法: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浓度一般都比较低,直接采样法往往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测限的要求,故需要用富集采样法对空气中污染物进行浓缩。阿

27 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决定于吸收速度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欲提高吸收速度,必须根据被吸收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效能好的吸

收液。

常用的吸收液有水、水溶液和有机溶剂等。

填充柱阻留法:吸附型、分配型、反应型。

28 富集采样法分为:溶液吸收法、固体阻留法、低温冷凝法、扩散(或渗透)法或自然沉降法等。k

29 空气污染物监测多用动力采样法,其采样器多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k 30 采样记录的内容有:被测污染物的名称及编号;采样地点和采样时间;采样流量和采样体积;采样时的温度、大气压力和天气情况;采样仪器和所用的吸收液;采样者、审核者姓名。k

31 测定空气中甲醛常用的方法有:酚试剂分光光度法、乙醛丙酮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32 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自然降尘量,颗粒物中化学组分含量等。

33 固定污染源排气监测内容包括:废气排放量,污染物质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kg/h)。

34 含湿量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冷凝法、干湿球法等。

35 烟道排放组分包括主要气体组分(N2、O2、CO2、H2O)和微量有害气体组分。测定这些组分的目的是考察燃料燃烧情况和为烟尘测定提供计算

烟气密度、分子量等参数的数据。

36 静态配气常用的方法有:注射器配气法、配气瓶配气法、塑料袋配气法及高压钢瓶配气法。

44 渗沥水的特性:①成分的不稳定性;②浓度的可变性;③组成的特殊性;④渗沥水是不同于生活污水的特殊污水。

45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目的:①土壤质量现状监测;②土壤污染事故监测;③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④土壤背景值调查。

46 土壤监测方法包括:土壤样品预处理和分析测定方法两部分。

分析测定方法常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分光光度法(SP)、原子荧光法、气相色谱法(GC)、电化学分析法及化学分析法等。

47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分解法和提取法;前者用于元素的测定,后者用于有机污染物和不稳定组分的测定。

土壤样品分解方法有:酸分解法、碱熔分解法、高压釜分解法、微波炉分解法。k

48 土壤中金属化合物铅、镉的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49 环境噪声的来源:①交通噪声;②工厂噪声;

③建筑施工噪声;④社会生活噪声。

50 响度(N)的单位叫“宋(sone)”,1sone的定义为声压级为40dB,频率1000Hz,且来自听者正前方的平面波形的强度。

响度级(L N)单位叫“方(phon)”,定义1000Hz

纯音声压级的分贝值为响度级的数值,响度级每改变10phon,响度加倍或减半。

51 计权声级通用的有A、B、C和D计权声级。A 声级55dB以下;B声级55dB-85dB;C是模仿高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D频率专用于飞机噪声的测量。

52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制订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

53 蒸馏器可分为:玻璃蒸馏器、金属蒸馏器、石英蒸馏器和亚沸蒸馏器。

54 金属蒸馏器只适用于清洗容器和配制一般试液;去离子水适于配制痕量金属分析用的试液,不适于配制有机分析试液。

55 一级试剂用于精密的分析工作,在环境分析中用于配制标准溶液;二级试剂常用于配制定量分析中的普通试液。三级试剂只能用于配制半定量、定性分析中试液和清洁液等。

通常,较稳定的试剂,其10-3mol/L溶液可贮存一个月以上,10-4mol/L溶液只能贮存一周,而10-5mol/L溶液需当日配制。

56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k

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相对误差。k

57 数据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k

58 狄克逊(Dixon)检测法:适用于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离群值。

59 环境计量包括:环境化学计量和环境物理计量。

60均匀是标准物质(RM)第一位和最根本要求,是保证标准物质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前提。

均匀性的检验可分为:分装前的检验和分装后的检验。稳定性检验采用跟踪检验的方法。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铅、镉原理: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分解法,彻底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使试样中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中,然后将试液注入石墨炉中,经过预先设定的干燥、灰化、原子化等升温程序是共存基体成分蒸发除去,同时在原子化阶段的高温下铅、镉化合物接力为基态原子,基态原子蒸汽对相应的空心灯发射特征谱线产生选择吸收,在特定情况下测定铅、镉的吸光度。

环境监测重点精选文档

环境监测重点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1.环境监测定义:(旧书)是指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的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指标数据,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监视环境质量变化的过程。(新书)是指监视和测定环境质量各项指标的过程,通过对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特别是通过对污染物的监测,确定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影响。 ——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 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①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的数据,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③收集本底数据,累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④为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全面监视环境管理的效果。⑤揭示新的污染问题,探明污染原因,确定新的污染物质,研究新的监测分析方法,为环境科研提供方向。) 3环境监测分类(按监测目的):监督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工程性监测。 4环境监测原则:遵循优先监测原则,即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5优先污染物:指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较大的化学品(经过优先监测原则选择的污染物,具有较强毒害性)。 6环境监测特点:综合性,追踪性,持续性,生产性,执法性。 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7环境保护标准的两个级别:国家级标准,地方级标准。 8环境保护标准分类(根据性质和功能分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心内容),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只有国家标准),环境保护的其他标准。 9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10国家级环境保护标准的标准级别代号:GB(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T(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国家标准)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HJ(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环境保护行业推荐标准).11地方及环境保护标准包括:环境地方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12地方级标准与国家级标准的关系:地方级标准是国家标准的补充,严于国家标准,法律效力高于国家标准。 12水污染监测的基本程序:①制定监测方案②现场测定和样品采集③水样的运输和保存。④水样的预处理和项目测定⑤数据处理和填写报表。 13水质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①监测对象和目的②主要监测项目③采样点设置④采样的时间和频率。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4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择顺序:①首先选用强制性标准中引用的方法②当项目有多个A类方法时,按照监测方法选择原则进行选择③当无A类方法时选B 类方法④当监测项目无A B类方法时,可用C类分析法,若用于执法监测,则需上级批准。

(完整版)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要 本综合管控云平台是一套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综合管控云服务平台。平台可适配于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时监控管理接入设备的状态与运行情况,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通过云平台对接物联网设备做到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提供稳定、可靠、低成本维护的一站式云端物联网平台。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现场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PM2.5、气压等参数的数据采集,将参数数据远传至物联网云平台,实现现场各个设备的数据实时监测,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实时查看,可以自由设置各个参数的标准值上下限,如果数据超限可以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发送短信或是微信报警提醒,做到提前预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在远程就能值守现场设备。 二、拓扑图 现场传感器数据通过物联网中继器上传云平台,客户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控现场设备数据。

三、系统构成 3.1系统登陆 ①PC端登陆: 本系统采用B/S架构,PC端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通过IP地址进入管理系统,凭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密码进行登陆管理。(登陆界面可定制企业logo及信息)如下图: ②手机端登陆: 用户可在任何有本地局域网信号的地方,通过IOS或Android版本APP登陆系统,登陆账号与PC端账号相同。IOS 版本APP请在Apple Store搜索“易云系统”进行下载,安卓版本请在“易云物联网系统”公众号或PC端系统中扫描二维码进行下载。 3.2数据监控 能够便捷监控实时数据,并且可通过数据变化自动启停其他设备,各项数据可用数值、图片、文字分别展示,并通过短信等功能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另外,可设定不同的监控点,更直观的监测每个测温点实时情况,模拟真实的设备位置分布。如下图:

环境监测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水和废水的监测 1环境分析:对于通常处于痕量级、基体复杂、流动性变异性大的环境污染物,进行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和快速度的分析,得出一系列环境监测数据的过程(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不是环境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简单结合)。 2综和效应的毒理学观点: 3生活污水:含洗涤剂和粪便。前者降解后形成磷酸盐和有机物,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后者含多种病菌,引起疾病蔓延。 4水质监测方法选择原则: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方法成熟准确;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抗干扰能力好。 5采样容器的洗涤:水质监测,尤其是痕量组分的测定,仪器的污染常会造成误差。为减少器壁溶出物对水样的污染和器壁的吸附现象,须注意容器的洗涤方法。测铬时,容器不能用铬酸洗液; 测汞时,仪器洗净后尚需用1+3硝酸浸泡数小时。 6流量的测量方法:容量法、浮标法、测速仪法(水深大于0.3米,流速不小于0.05米/秒的河流)、三角堰法(不规则的水渠和污染源排放口) 7工业废水采样常用的三种采样方法:瞬时个别水样、平均水样、综合水样(比例组合水样) 8采样时间和频率原则:采集的水样必须有代表性,要能反映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9水样的预处理包括:水样的消化、富集和分离(目的:消除干扰,提高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10水样的消化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形态(价态)氧化成单一高价态,以便测定。 消化液的表现物性:清澈、透明、无沉淀 消化的方法:硝酸—硫酸;硝酸—磷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硫酸—高锰酸钾等 11富集和分离常用方法:挥发、蒸发、蒸馏(利用共存组分的挥发性不同(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活性炭富集;共沉淀;共结晶;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脱吸);冷冻浓缩 12共沉淀法:利用溶液中的一种沉淀(载体,称共沉淀剂)析出时,将共存于溶液中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沉淀出来。原理:由于沉淀的表面吸附作用,形成混晶,生成化合物,吸留和包藏等原因而引起的。 常用的两种:利用共沉淀剂表面吸附现象进行共沉淀;利用混晶进行共沉淀 13常用萃取剂:APDC—MIBK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甲基异丁基甲酮;二硫代氨基甲酸盐:HDDC NaDDC 14阳离子交换顺序:不同价态:价态越高,交换能力越强。 相同价态:原子序数越高(或水合离子半径越小),交换能力越强。 15物理性质的测定:温度、颜色、臭(p66)、电导率、残渣、浊度 监测水的颜色常用以下四种方法:铂钴比色法、颜色描述法、稀释倍数法、分光光度法Array残渣的分类:总残渣(总蒸发残渣):没经过滤水样蒸干后的残留物。 过滤性残渣(溶解性蒸发残渣):滤液蒸干残留物。非过滤性残渣(悬浮物):过滤物。 电导率:把电极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两极间距离为1厘米的电导池插入水样中,所测电阻取倒数即为电导率。浊度测定方法:比浊法、分光光度计法、浊度计法 16重金属毒性机理:重金属(如汞、铬、镉、铅、铜、锌、镍、钡、钒等)侵入人体,与某些酶的活性中心的巯基(—SH)有着特别强的亲和力,金属极易取代巯基上的氢离子,使酶失去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影响重金属毒性的因素:金属离子浓度、金属化学形态、金属价态、致癌作用 常用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原子发射光谱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容量法 17酸度:水中含有能与强碱(NaOH,KOH)作用的所有物质含量,即用标准碱滴定水样至一定pH值时所消耗的碱量。甲基橙酸度: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所测酸度(终点pH = 4.5) 酚酞(总)酸度:以酚酞为指示剂所测酸度(终点pH = 8.3) 碱度:中能与强酸作用的所有物质的总含量,即用标准酸滴定水样至一定pH值时所消耗的酸的量。(水碱度:水中吸收质子的能力,即质子碱含量。) 酚酞碱度:以酚酞为指示剂所测碱度(终点pH=8.3) 甲基橙碱度〈又称总碱度〉: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所测碱度(终点pH=4.5)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5861390.html,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贾延波 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24期 摘要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深深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环境监测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现阶段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的应用成就、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以便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监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097-01 0引言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而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1],指的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是环保局下设置的一个支柱性部门,并且是环境管理和规划等其他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几乎每个省市县(区)都有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推广和应用的显著成效,促使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我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技术平台,主要体现在管理、利用、发布环保数据,不仅提高了环保工作效率,而且为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成就 环境监测可谓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千里眼”,很多时候要依托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出谋划策。为了用好这个“千里眼”,环保局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水平,环境监测现代化的体现之一就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环境监测。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应用中成就显著,主要表现在:1)目前环保局下设的各个环境监测都开发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指导下的业务系统,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环境信息管理体系,并且软、硬件设备都得到更好的配置,为环境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工作环境;2)将多种信息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提供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实现了数据共享,促进了业务交流和沟通;3)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的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连续采样、大型仪器自动分析、远程监控、电子报表等信息技术都运用到环境监测,促进了环保政务和业务工作的开展;4)环境监测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国家提供政策标准,培养了一支专业专门的信息人才队伍,保障了环境信息化的良性循环发展;5)我国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已经持续发布了《环境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环境信息管理办法》(暂行)、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 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2、空间分布性。3、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 3.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五毒有害元素: , , , , . 4.现场监测五参数:①水温②值③电导率④浊度⑤溶解氧 5.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分为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执行原则:地方环境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国家综合标准。 6.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在车间排放口和具体安装设施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工厂的总排放口采样。 7.臭阈值: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臭阈值()=(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 8.色度: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刚好看不到颜色,以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7.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8.水样中加入硝酸可以防止金属离子沉淀。 9.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分为:水样的消解,分离和富集。

①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消除对测定的干扰,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②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对样品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10.水样中金属离子,无机非金属离子,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消解、蒸馏、萃取。(或消解、萃取、蒸馏)。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 地表水水域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等。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渔业水域与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与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分为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 特定工业区。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性质与控制方式分为两类:

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及建议

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及建议 发表时间:2018-12-02T12:24:57.0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作者:陈顺平孙向东谢辉王亚东刘星 [导读] 摘要: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对环境监测进行工作技术的结合,明确环境监测的质量规范和效率水平,不断对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发展状态的分析,对运营成本进行管控,尽可能的避免人为因素的发生和发展,合理的控制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综合管控水平。 四川炯测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1137 摘要: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对环境监测进行工作技术的结合,明确环境监测的质量规范和效率水平,不断对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发展状态的分析,对运营成本进行管控,尽可能的避免人为因素的发生和发展,合理的控制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综合管控水平。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 1信息化技术及其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1.1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项信息化技术,它在环境检测中的数据采集、分析与整理等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检测对象周围区域设置相应的监测点后,将监测到的相关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登记审核,最终形成一份规范的检测报告,进而移交给相关环境管理机构。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还可在线实时查询环境中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水污染情况的统计数据,并将相关采集信息及时分享给相关的监测站以及科研机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传统人工检测的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监测点的在线实时监测及检测数据的精准化,极大推动了我国环境检测工作的发展进程。 1.2生物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实现生物信息的快速采集、存储、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审核分析,明确远程办公标准原则。按照协助移动的方式,对监测现场进行数据判断分析,采用合理的现场采样方式,控制坐标采集情况。通过检测照片、视频的传输,对环境监测情况进行判断,确定大概监测标准和方式。借助移动信息,提升生物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实现土壤、水源、微生物的准确监测,及时分析周围环境情况。 2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信息采集的处理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要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现在工业化造成了很多的污染物如废气废水和废料,环境监测工作的信息采集要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处理。找到偷排的工厂对这些没有进行净化装置的工厂进行严厉的处罚。把全国的空气质量,水质量和土壤质量都进行统一的监测,这些信息要数字化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可以让各个环境监测部门可以共享。获得地信息需要进行分析才能得到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环境监测部门使用以时间序列分析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分析方式为辅助的分析方式。在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后,初步形成了一套有系统有效的分析模式。时间序列分析技术是以时间为基础,将各个不同时段的的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利用回归统计的方法等专业统计方法来对环境的质量进行分析。 2.2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中,环境监测部门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因各自系统不同,信息转化存在困难,这严重的影响信息系统的配套处理,造成沟通障碍,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管理,导致整个工作的信息化沟通效果下降。 3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3.1环境监测部门信息化从细节做起 在环境监测信息化时很多的信息都是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自主生成,这样就提高了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同时要注重这些信息的正确性加强对对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工作。除了计算机的自主生成还有很多信息是通过监测人员的实地考察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庞大而又杂乱,要严格的进行处理分类再输入进入电脑,用大数据的新的技术来帮助统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环境监测的信息化要在这些细节上多注意。 3.2建立有效的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管理,对各类信息设备、技术操作方式进行统一培训,提升信息化技术操作的统一性,根据计算机网络、环境监测水平进行结合,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水平和质量管控标准,提升环境监测技术之间的有效资源共享。 3.3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各个领域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行业之间的竞争,说白了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对于环境监测工作来说也不例外。随着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对技术性人才需求量不断增长,因此,相关部门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首先,应该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大量招收高端技术性人才。通过引进高质量人才,发挥其应有的技术优势,来提升现有工作队伍技术水平;其次,还应该重视对现有工作队伍的培训教育。要结合现阶段信息化建设进程实际情况,为本部门技术人员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保证本部门的技术人员能够充分掌握,并了解环境监测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要求;最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个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应该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和考核政策,通过对技术人员一系列业务水平进行科学考核评价,对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工作人员进行惩处,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4建设环境监测的网络规划方案 我国监测数据和网络覆盖上存在一定的盲点问题,区域划分标准不合理,不适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的判断监测位置,明确实际经济、自然、社会发展的情况变化,分析采集数据的综合规模,盲点交叉问题,从而保证综合数据的有效互通,完善数据的管理建设体系水平。 3.5改变传统观念,切实抓好制度落实 科技水平在不断进步,思想观念也应当随之不断进步。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接收新的技术理念和思想观念,学习成功的经验,将所见所学融入到实践当中,避免传统观念带来的影响。例如使用在线监测技术来代替传统的手工监测来监测污染源,虽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已经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使用信息系统平台对污染排放量进行检测,节约了人力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 (一)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示。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 (1)重铬酸钾法(K2Cr2O7法)(GB)CODCr (2)恒电流库仑滴定法 (3)KMnO4法(高锰酸钾指数)CODMn。 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Ag2SO4)存在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再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将大部分有机物氧化,但吡啶不被氧化,芳香族有机物不易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存在于蒸气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氯离子干扰可加入适量硫酸汞络合。 (二)高锰酸盐指数(I Mn)CODMn 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称为高锰酸盐指数,以氧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表示。其中碱性高锰酸钾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浓度较高的水样,酸性高锰酸钾法适用于氯离子质量浓度不超过300mg/L的水样。 (三)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好氧分解氛围含碳物质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硝化阶段在5~7d,甚至10d以后才显著进行,一般水质检验所测BOD只包括含碳物质的耗氧量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因此五日培养法能减少硝化阶段对耗氧量的影响。 (四)总有机碳(TOC) (1)测定意义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文章出处:北京安恒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万众华 引言 水环境是对应于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地质环境而言的陆地水域环境,是河流、湖泊、水库、河口湾和天然地下水体的总称,水资源是水环境的主体,管理、配置和保护水资源,必须放眼于宏观水环境。 我国目前面临的水环境恶化的情形十分严重,甚至已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河流枯萎、河口淤积、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水入侵等等水环境问题,大多是人类违反自然水循环规律的活动,长期处于失控状态而造成的。 水利部门作为国家水行政的主管部门,一方面要继续执行传统的水利任务:防汛、抗旱、水利水电建设与运行、河道整治、水资源配置等与自然水旱灾害作斗争,兴水利,避水害;另一方面,更要勇于进取、与时俱进,研究、关注、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诸多水环境问题,这是国家赋予水利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职能。 为依法行政、监督、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预防水旱灾害,水利水文部门必须执行统一规范、质量控制、计量认证等程序在严格的技术质量管理条件下收集、掌握水资源基本信息,主要包括: 1.水量:水位、流速、流量 2.降水:降雨量、蒸发量 3.泥沙:底质、悬浮质、输沙量 4.水质:地表水、地下水、降水水质,沉降物、水生物、主要排污口的水质、入河口的水质 在诸多的水环境状况的要素中,首先就要客观、科学、公正地监测、评价水资源质量这个首要表征,同时做到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资料配套,水文部门要为国家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水质动态信息,提出保护和改善的建设意见,其次,根据社会需要,采用多样方式面向社会展开全方位服务。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水文部门作为国家水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的主管机构,制定了全国水质监测规划、完成了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国家计量认证、监测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监测手段优先提高水质监测系统的机动、快速反应和自动测报能力,在站网布局上加强了省界水体、入河排污口、大型引水工程、重要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基本形成了历史长久、样本代表性典型、系统完整、水量水质配套、数据准确可靠、资料可比的水环境监测信息体系,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实施监督管理、做好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目前,水利部门已经建立了以251个水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3240个水质站为基础、覆盖全国江、河、湖、库的水环境水质监测网络体系:(见附表1) 如何将现有条件下的水环境水质监测系统得到的实时、巨量的监测数据及时、有效地采集、存储、分析、报告、预测、公布,真正使之成为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决策的考量、执法的依据、管理的标准,这就成为了水文部门的当务之急。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XX县作为本项目监测点,鉴于本次监测任务顺利进行,特绘制XX 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XX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 1监测内容 XX县地表水水质、县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水、气)、城区及交通干线噪声质量等监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1地表水水质监测 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监测区域现场勘查及资料收 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 象气候、土壤利用等) 编制监测方案 确定监测项目 及类别 确定确定监测点 布置及采样时间 和方法 电话预约 现场样品采集 检测室样品分析 检测 数据处理及结 果分析上报 出具监测报告 接受委托 后期服务

1.1.1 监测断面 哈尔腾河红崖子断面。 1.1.2 监测指标及方法依据(见表1-1)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具体监测项目见下表: 表1-1 地表水监测因子及检测方法依据 监测指标技术要求方法依据 水温,℃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COD)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总氮(湖、库,以N计) 铜 锌 氟化物(以F-计) 硒 砷 汞 镉 铬(六价) 铅

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此外还可根据XX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污染物监测。 1.1.3 监测网点布置(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监测网点布置 组号监测点名称监测点位置设点依据 1.1.4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见表1-3) 表1-3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 样品名称采样方法采集设备 地表水 1.1.4监测时间及频次(见表1-4) 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全面至少监测4次,且需在各监测月份的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具体监测时段按下表执行(特殊情况除外)

家庭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复习进程

家庭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传感器设计实验论文 题目:家庭环境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学号: 班级: 13级电信二班 指导教师:陆清茹 2016年10月 25日

目录 一、绪论 (5) 1.1前言 (5) 1.2 选题背景 (5) 1.3 国内外发展状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粉尘测量方法 (5) 1.3.2 粉尘检测仪的性能与优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研究的意义 (6) 1.4 本文主要工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PM2.5粉尘浓度测试仪系统设计方案 (8) 2.1 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 (8) 2.2 工作原理 (8) 2.2.1 粉尘检测原理 (8) 2.2.2 系统工作原理 (12) 2.3程序框图和流程图 (12) 2.3.1 程序框图设计 (12) 2.3.2 粉尘检测仪程序主流程图设计 (13) 三 PM2.5粉尘测试仪系统硬件设计 (15) 3.1单片机部分 (15) 3.1.1 系统CPU 器件选择 (15) 3.2 信号采集电路 (18) 3.3 LED1602液晶显示设计电路 (19) 3.4 声光报警提示电路及LED灯电路 (20) 3.5换风系统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按键电路 (20) 四 PM2.5粉尘测试仪系统软件设计 (22) 4.1系统程序流程 (22) 4.2 浓度参考值的键盘设定程序设计 (23) 4.2.1 键盘扫描的设计 (23) 4.3 信号采集部分的程序设计 (24)

环境监测知识点概括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密码样品分析;编制质量控制图。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标准样品以进行实验室之间的评价和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等。 由以上可知,误差和偏差具有不同的含义:

误差以真值为标准,而偏差以多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标准。但在实际分析中,真值所以,并不强调误差和偏差的严格区别,而往往将两者一般地称为“误差。 一个工业区布置9个空气采样点,某天测得各点上TSP 日平均浓度为:1.85,1.86, 1.93, 2.01,2.03,2.05,2.07,2.12,2.15mg/m3。当α=0.01时,求该区那天TSP 浓度变化的置信区间(设已知该地TSP 浓度呈正态分布)。 解:

自由度 f = n-1 = 8 显著性水平 α = 0.01 = 1% 查表得 t0.01,(8)= 3.36 将数据代入公式,得置信区间为 [1.89,2.31] 则 1.89≤μ ≤ 2.31 也即,有99%的把握推断该地区那天的 TSP 浓度变化范围在1.89至2.13之间。 某种方法经过改进,其精密度是否有变化; 相同试样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或不同分析方法所测得均数是否有差异; 对标准样的实际测定均值与其保证值之间的差异,到底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确实存在本质的差别; 以上问题,均可用“t 检验”,即“显著性检验”来加以检验。 [例] 某含铁标准物质,已知铁的保证值为1.05%,对其10次测定的平均值为1.054%,标准偏差为0.009。检验测定结果与保证值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解] [ (1) =-2.11 (2)给定 α =0.05, =9, 查得 = 2.26 1-=n f ) 9(05.0t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目录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 1 - 1 引言------------------------------------------------------------------------------------------------ - 1 - 1.1设计思想 -------------------------------------------------------------------------------------1- 1.2设计背景 -------------------------------------------------------------------------------------1- 1.3参考文献 -------------------------------------------------------------------------------------2- 2 系统概述 ----------------------------------------------------------------------------------------- - 2 - 2.1系统设计原则 -------------------------------------------------------------------------------2- 2.2系统目标与运行环境 ---------------------------------------------------------------------3- 2.3需求分析 -------------------------------------------------------------------------------------4- 3 系统总体设计----------------------------------------------------------------------------------- - 6 - 3.1 系统物理结构 -------------------------------------------------------------------------------- - 7 - 3.1.1 系统流程图 --------------------------------------------------------------------------------- - 7 - 3.1.2 技术要求 ----------------------------------------------------------------------------- - 9 - 3.1.3 系统体系结构---------------------------------------------------------------------- - 10 - 3.2子系统功能描述及实现---------------------------------------------------------------- -10- 3.2.1 系统总体结构---------------------------------------------------------------------- - 10 - 3.2.2 子系统结构 ------------------------------------------------------------------------- - 10 - 3.3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17- 3.3.1信息输入模块 ---------------------------------------------------------------------- - 17 - 3.3.2 信息修改模块---------------------------------------------------------------------- - 17 - 3.3.3 信息查询功能---------------------------------------------------------------------- - 18 - 3.3.4 信息分析功能---------------------------------------------------------------------- - 18 - 3.3.5 信息输出功能---------------------------------------------------------------------- - 18 - 3.3.6 其它功能 ---------------------------------------------------------------------------- - 19 - 3.4软件结构图 ----------------------------------------------------------------------------------- - 20 - 3.4.1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 -------------------------------------------------------------- - 20 - 3.4.2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 - 21 - 4 开发过程--------------------------------------------------------------------------------------- - 22 - 4.1系统开发环境----------------------------------------------------------------------------- -22- 4.2总体进度计划 ----------------------------------------------------------------------------- -22- 4.3经费预算 ----------------------------------------------------------------------------------- -23- 5 软件设计标准 -------------------------------------------------------------------------------- - 23 - 5.1 用户界面-------------------------------------------------------------------------------------- - 23 - 5.2 硬件接口-------------------------------------------------------------------------------------- - 24 - 5.3系统架构 ----------------------------------------------------------------------------------- -24- 5.3.1 B/S/D架构的优势 ---------------------------------------------------------------- - 25 -

小议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小议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信息技术为当今社会各个 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工具,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信息技 术已经成为了环境监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并对环境监测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环境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提升环 境监测质量,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的掌握环境现状以及污染未来的发展趋势,因 此对于及时采取有有效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这种 情况下,积极加强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入手,对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 用的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监测;应用现状;改进措施 1、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是完成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它对环境保护和人群健 康意义非凡。将现在的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来对环境质量的 情况进行评价。在测定污染物时,污染源查找可根据污染物的分布情况进行判断,在进行监督时要与相关部门合作,科学性的控制污染;如对某一地区的环境监测 数据资料进行累积分析,可为测定环境容量,进行总量控制,制定出管理目标, 为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保护环境是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自然资源的配置要合理,制定环境保护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状态良好,在社会效应上,若有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环境监测部门可进行应急监测,将污染物的走向及 其危害程度了解清楚,將动态监测数据及时的提供到污染控制工作中,为生产经 营单位,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工作环境提供服务性监测。另外,还可以通过环境 监测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验收环境污染的质量工作并将其应用到科学研究中。 2、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过程中,全面展开了土壤治理工作,这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空间,然而,在展开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我 国环保部门明确感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2015年11月8日,相关部门还积极向 人民群众征求了《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和《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试行)》相关意见。并在落实《环境保护法》的过程中,重点指出,新时期, 我国必须及时加强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为防止污染灾害奠定良好 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土壤环境同农产品的安全行和人类生活环境的安全性是分不 开的。加大环境监测力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在陆地的生态 系统中,离不开陆地这一基础。提升土壤环境监测力度,有助于人类在进行环境 保护的过程中,提升针对性,并加深对土壤污染含量的了解,最终为土壤环境污 染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现阶段,我国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以下 缺陷: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给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提供了更 加优质的条件,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国 内外环境监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收效,通过计算机,环境监测单 位可以熟练应用数据库技术和遥测遥控技术,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对环境实际情 况的掌握程度更加深刻,同时通过信息技术,还可以对调查、分析的资料进行有 效的储存,工作人员要想对某一方面的环境问题进行充分掌握,只需要搜索对应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摘要】大气环境监测是预防大气污染、进行大气保护的前提,大气环境对人类生活的质量甚至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有选择监测项目、选择监测布点、试样采集、项目分析、处理监测数据,文章重点分析了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大气保护;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定时定点观测,观测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分布规律,进而进行环境评估、预报和研究。通过大气环境监测,对大气环境进行判断,评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对外预报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大气污染发展的趋势,为环境质量状况研究提供依据。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分子状污染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细颗粒物等颗粒状污染物。在我国的监测历史并不太长,从学科角度来看,大气环境监测属于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对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对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人的意义。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在无形中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日常监测是保证人的生存权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对动植物的意义。动植物动过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存活,在这个过程中与空气进行融合;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如土壤、水等的不良影响也会导致动植物受害,甚至导致动物大批死亡,植物大量枯萎。第三,对社会环境的意义。大气污染物通过对人、动植物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活动的承受体——社会环境不断恶化,大气监测最后是通过对社会环境的监测观察来实现,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不同时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最后有利于对污染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污染物浓度、环境人口的密集度、工业发展水平、重要动植物分布、河流水源地的重要程度、监测地形、监测地气候环境等等进行监测布点分析和选择。 2.1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点位选取的原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