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展开农民幸福生活新篇章——改革开放40年松江农业农村新变化

展开农民幸福生活新篇章——改革开放40年松江农业农村新变化

展开农民幸福生活新篇章——改革开放40年松江农业农村新变化
展开农民幸福生活新篇章——改革开放40年松江农业农村新变化

上海农村经济2019年第1期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进行曲奏响上海农村地区,土地改革成为其中振聋发聩的重音章节。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免除农业税,再到松江区实行家庭农场模式,

成为全国示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带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短短几十年间,农村跨过计划经济来到市场经济,正踏着科技兴农的阶梯大步迈入现代农业新篇章。如今,千百年来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美丽乡村的蓝图已然波澜壮阔。

———松江区水稻亩产量,从1978年的501公斤,提高到1998年的576.4公斤,2017年的580公斤,2018年为585公斤。

———

在粮食生产机械化过程中,松江区1985年的机播率只有0.02%,1998年提高到17.2%,2007年为24.8%,2017年已经上升到88.27%。机收率1985年为0.17%,1998年提高到65.1%,2007年为99.98%,2017年已达到100%。

———1998年,松江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5790元,2003年增至6790元,2007年达10367元。随后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

至2014年增至21736元,7年间翻了一番;至2017年提高到30245元。

———

2007年是松江区实行家庭农场模式的第一年,全区共有家庭农场708户,经营粮田面积共11.5万亩,占全区粮田总面积的69.7%。到2017年,家庭农场户数增加到921户,经营粮田面积13.92万亩,占全区粮田总面积的95%。

1979年,松江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1980年起,多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广泛推行,

至1987年年底,全县2792个生产队全部实行。这意味着原本拥有少量农田者,有了出让自家承包农田或是经营更多农田的选择权,富余劳动力得以解放,外出务工成为新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因为规模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同时也实现了收入显著增长。这一基本经营制度的确立,极大地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使农业发展越过了长期农产品短缺阶段,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为机械化手段引入,进一步推动农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的时候看到家里人常年在田里忙乎,很多环节需要人工操作,很辛苦。后来慢慢出现了大型机器,但那时候的机器既不够先进且会操作的人也很少,往往还是要投入大量辅助人力才可以完成。”泖港镇腰泾村的村民李春风家中世代为农,他回忆父辈之所以那么忙碌,是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几亩田,不管刮风下雨每个人都要下地劳作,但忙了一年的收成也就自家够吃刚好多一点。

进入21世纪后,松江区的农业机械化在国家、地方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加快了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步伐,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处于历史高度。2007

二、机械化手段让农业发展与时代接轨

三农前沿

展开农民幸福生活新篇章

——

—改革开放40年松江农业农村新变化■张小小王

一、

数字解读14

农业农村知识练习题及答案(村官考试必看)

农业农村知识练习题及答案(一) 1、“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一直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自1982年起至2009年2月1日共发布了11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最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民生事业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五个重点,下面哪项不是重点方面()。 A.农村的电网建设B.乡村道路建设 C.三农支持保护体系建设D.农村沼气建设

3、《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2003年3月1日新《农业法》正式实施,对原法做了较大调整、充实和完善,新增了()章 A.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B.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C.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D.农民权益保护 4、国家在农村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发放,校舍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安排。 A.市级县级B.县级市级 C.县级县级D.市级市级 5、《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关系九亿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村民组织制度的重大立法措施。该法规定有()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专题复习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专题复习 一、背景材料 我国农业的现状——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进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 (1).农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抗灾难能力差。 (2).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差不多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3).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这是我国农业进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2.重视进展农业的必要性: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进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2).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进展的任何时期,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什么缘故讲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1).这是我国的差不多国情决定的,

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要解决那个问题,必须立足国内。 (2).随着工业生产的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消费要求会越来越高,其中绝大部分是靠粮食转化。 (3).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国情,更要注意粮食生产。.进展农业的具体措施——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进展道路 (1).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差不多政策。 |稳定差不多政策,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要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落实土地政策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给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要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针对阻碍农村进展的体制性因素,进一步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一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二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三是探究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法,加大国家对农业特不是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 [⑵.关键是进展农业科学技术,把农业、科技、教育三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 ⑶.增加对农业的物质投入资金投入。 ⑷.积极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 ⑸.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农村经济进展新的增长点,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⑹.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大力进展乡镇企业。 5.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老宋的“幸福”生活

农民老宋的“幸福”生活 作者:徐兰 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2010年第06期 30多年前,还是“吃大锅饭”的年代,老宋和父亲在“生产队”挣工分,两人平均每天挣20个工分,每10个工分合2~4角钱,这样老宋一家五口年收入200元左右。至于支出,去掉和生产队的各种往来账,所剩无几,有时还欠生产队的。 相比之下,老宋一家的生活还算不错。老宋初中毕业后,在村里当会计,后来搞水力建设,每个大队都要出民工,老宋就去了大队带民工,虽然是个很小的官,但一直有补助。 1968年,老宋订婚,花了200元“压婚钱”,五年后结婚。次年,儿子出生,又过三年,女儿出生。人口增加,收入却没变,好在东西便宜,勉强维系生计。 1980年,小儿子出生,当时刚实行计划生育,老宋又是公家的人,最后虽然没有为此丢掉工作,但被罚了几百元。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交不起钱。就用老宋家里的缝纫机顶替,但老宋人缘很好,没有村民去买,半年后,大队又把缝纫机送了回来。 1984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老宋一家共分一晌半的地。刨除提留、农业税、种子、化肥等钱,一年下来一点钱不剩,还欠公家的。直到06年税费全免,07年有了直补,情况才开始好转。 “这几十年咋活过来的,我是啥活都干过。”老宋说。冬天拉土,零下35度左右,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11点,每天赚7元钱;重修水库大坝,在地下5米处,用大锤凿水泥墙,无日无夜地凿两个月,每天赚10元钱。完工后,老宋的两只手被震得拿不起筷子。 老宋媳妇也没闲着。城里人喜欢农家鸡蛋,她就背着几百个鸡蛋到近百里外的长春市换旧衣服,回来后一个村一个村地卖旧衣服。瓶点的卖5元,旧点的卖2元,年复一年的走家串户,到1992年,老宋夫妇手里已经有8000多元钱。 这一年,大儿子结婚,包括彩礼在内共花7000元。三年后,女儿结婚。当时,婚嫁更多地“看”双方父母的人品,所以女儿嫁到了当地为数不多的职工家庭,包括彩礼在内,夫家给了1.5万元,这是其他村民无法想象的。 2004年,小儿子大学毕业。这个80后男孩,很自立,选择在北京工作。两年后结婚,老宋夫妇象征性地给了小儿媳妇1万元。再一年后,小夫妻在北京买了房子。 农村有句俗话“老儿子结婚,大事完毕”,老宋夫妇开始了幸福生活,现在每年净收入5000元左右。

最新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练习题(一)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光关乎农民的身体健康,也是农民能否摆脱贫苦,实现小康的重要一环,政府重视农村实施医疗合作是(D)。 A.履行经济职能 B.履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 C.履行文化职能 D.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村委会的设立、撤销和范围调整,均需报请(B)批准。 A.乡、镇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3.下列关于“现阶段农民素质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工业化提升、城市化提速,农民不能很好地适应劳动就业和城市生活的要求 B.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加快技术进步,农民不能很好地适应转移就业的要求 C.农民学习能力差,素质提高缓慢 D.越来越多的年龄较轻、素质较好的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者群体素质下降、年龄老化问题日趋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缺乏优质人力资源支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4.要实现农民“精神文化”的脱贫奔小康,国家必须()。 ①提高农民的物质消费水平 ②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活动 ④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舒尔茨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②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 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多项选择题 6.下列属于农业的是( )。 A.观赏花卉种植 B.家禽养殖 C.花蛤养殖 D.农家院观光 7.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交回发包方 B.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人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交回发包 C.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人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乡村振兴大会发言材料

乡村振兴大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xx 镇的xx。 习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关键在于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推进。下面我将围绕五个振兴,并结合xx镇的工作举措来阐述。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根本保证。只有振兴乡村的产业,才能增加乡村的“血液”,乡村的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产业振兴,一是要以农业为基础,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二是要加快推进品牌化,整体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三是要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做好农旅融合,打造靓丽名片。四是要发展好集体经济,增加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只有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把群众重新凝聚起来,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职业农民队伍,以带动农业提质增效。 产业振兴方面,我镇积极推进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发展了猕猴桃、柠檬、脐橙、白芷、小龙虾、青蛙、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双流村利用集体经济资金,修建了660立方米的冻库1座,购置了两台农机,提供农资统购、农产品统销,技术培训,大型农机社会化租赁等服务,目前盈利已突破20万元。

乡村要振兴,人才振兴是重要支撑。习总书记要求,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要发掘和培育本土人才。本土人才对故乡感情深厚,愿意反哺乡村,这些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较为稳定的人才力量,要加大对他们的培养。二是要加大力度向外引进技术人才,从经济收入、情感获得等方面建立健全引才机制,让外来人才有获得感和归属感,并通过“传帮带”模式,达到“引进一人,教会一片”的效果。三是要多为基层干部创造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同时要在晋升政策上适当向乡村基层干部倾斜,进一步增强他们服务基层热情和扎根基层的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镇先后接收选调生9名,接收大学生村官7名,招聘大学生本土人才13名,回引种养殖专业人才10余名。这些年轻有为的一代,已经开始进入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和村支“两委”班子,一方面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另一方面给他们搭平台、展能力,让他们在基层大展身手。 乡村要振兴,文化振兴是内在灵魂。近年来,广大乡村物质上虽然富裕起来了,但精神上却“贫乏”了。乡村振兴时应该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一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二是要培育乡贤文化,引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三是要加强对乡村文明户的表彰,树立榜样,引导群众崇德

“三农”演讲稿

扶农兴盛,助龙腾飞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业文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 第十九次党代会指出:要想振兴农村,就要培养“三农队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直击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关键,也为无数人的乡愁找到了归属,若想龙腾飞,则需农兴盛。 懂农业,方能知民心。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诗中美景,令人向往。但若想有此景,则要知民心,则要懂农业。“只有深入农村,走进农人的内心,方才能知道什么才是他们真正所渴求的,真正所憧憬的。”天鹰兄弟航空科技的创始人暨2017年度CCTV三农人物代表李胜才如实说。作为一家以研发推广植保无人机的初创公司,他们做到了懂农业,知民心。他们深入农户家中实地调研,在麦秆间记录数据,于麦香里撰写报告。终于,他们以农为基,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爱农村,方能守初心。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的景色,总是那么美不胜收,那么令人魂牵梦绕。从“小桥,流水,人家”到今日的“画上宁静于祥和,而雨点儿在稻田上飘落”;从诗词到民谣。乡村之景,最终演变成了乡土情结,演变成了国人心田里一抹挥之不去的爱慕。白屋连绵成片,黛瓦参差错落。美丽新农村的建设让农村焕发生机。建设新农村,初心永不变。只有当沉醉于乡村间,陶冶于田野里,方能真正爱的上农村,受的住初心。 爱农民,方能付真情。 “农间无闲人,倾事家南田。”农人的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在这向往背后的艰辛,才应是值得我们关注并深思的。爱农民,就要以人为本,付出真情。就应该深入基层了解民生

疾苦,解决实际困难。扎根于土地,为农人服务。褚时健的传奇橙业即是对其最好的诠释。倘若我们付出了真情,爱着农民;那么农民定会以真情相报,爱着你我。 懂农业,方能知民心。爱农村,方能守初心。爱农民,方能付真情。三农之策的施行,将会为农村带来富足、祥和、清丽无比、风调雨顺的乡村画卷。而兴盛的农村,也注定会助力于中国社会的繁荣,助力于中国龙的腾飞,助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一、农业经营重点在于确立双轨并行 的制度——稳定自给性小农,发展商业性大农一我国农业绩效总体很好, 农业问题并不严重农业是一个产业,所以,它只能承担起与其作为一个产 业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根据经济学家的定义,农业的职能主要地表现在四种贡献上产品贡献、 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这样看来,尽管我国农业发展曾经走过了许多弯路,但到目前为止的 结果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了全国城乡的食品供给常年基本有保障、丰年有 余,粮食库存充裕;即使在农业份额已下降到仅占总量 145 的今天,农业 仍能为国家赚取一定量的外汇收入 2002 年, 我国农产品出口 1814 亿美元, 顺差 57 亿美元;劳动力和资金仍不断地从农业部门释放出来;农业发展 也支撑起了我国已初具规模的化肥、农机、农药、农膜等工业产业。 所以,总体看来,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如果仅仅从一个产业的角度来看,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的农业发展 应该说是健康的,并不存在大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很多人把我国目前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人为地夸 大了,把本来比较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弄得复杂化了。 这很不利于我们对今后农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当然,

也就难以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 例如,不少人在谈到农业存在的问题时,会提到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 力太多。 显而易见,这不是农业的错。 相反,这是农业进步的表现。 至于如何为这些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不应该视为农业的问题,而是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问题或体制方面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农业完全没有问题了。 但农业的问题多是发展中的问题、进步中的问题,并且都是可以找到 解决方案的问题。 例如,经过艰难而漫长的谈判后,我国终于加入了。 这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市场已构成了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一部分,其他国 家的农产品可以在比过去更宽松的环境中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农产品也可 以在比过去更有利的条件下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 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就是国际竞争力。 客观地讲,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国际上是比较低的。 这既表现在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很少的先天性资源不足上,也表现在我 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不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后天性劣势上。 怎么办?出路仍然只有一条,那就是进一步追求农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在全球开放经济环境中、在开放市场条件下,这种创新更为艰难,它 必须是一种能超越国际经验的创新。 二加入后,我国应选择一条新的双轨并行的农业经营制度在新的历史

十八大报告关于农村农业农民政策的论述及解读

十八大报告关于农村农业农民政策的论述及解读 洛南县委党校高级讲师李卯寅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农业的论述总共是八句话,这每一句话都有真金白银,都有深刻的含义,和在座的每一位农民朋友关系重大,将会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会给农村的发展指明方向。下面,我把报告的这些内容分句给大家讲解一下。 1、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句话的意思,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的最重要工作,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说明了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发了9个涉及“三农”的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622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同时,这句话也说明,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们发展的途径,这和我们市上、县上这几年的政策是一致的。 2、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这句话说明,今后几年,国家将制定更多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为农村的发展增强后劲。

3、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前几十年,我们国家把大量的资金、资源和好政策投向了城市,这也是造成城乡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从2002年开始,国家开始加大对农民多予的力度,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相继实施,补贴资金从2002年的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53亿元,10年累计安排了7631亿元。今后,国家将会把更多城市的资源向农村调配,通过城市来带动农村发展。 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句话说明,国家将大力支持农业尤其的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简明的意思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大规模的进行生产用于出售农产品的农业,而不是为了给自己种粮食的农业。所以,大家要按照县上和乡上的要求,按照我们制定的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大棚蔬菜等高效农业。 5、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说明,国家将把大量的资金投向农村,帮助我们改善路、水、电的条件,帮助我们解决养老、看病和上学的问题。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问题模板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问题,持续保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十五”期间阜宁县的三农工作势头良好,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业增效成果显著,农村社会大局稳定,同时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就此进行了专门调研,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十五期间三农工作的主要成效 1、农民增收取得历史性突破。预计20xx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比九五期末增长965元,年递增5.29%。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性扶持。自20xx年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省、市、县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来扶持农业、反哺农民,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负担逐年减轻,农民承担的费用及劳务由20xx年的1.95亿元(人平240元)减少到20xx年0.42亿元(人平56元)。累计发放三项补贴5101万元,其中种粮补贴4021万元、良种补贴700万元、农机补贴380万元。二是种植业增势明显。20xx年种植业产值8.42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20xx年增13%。三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收入增长较快。“十五”期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初步建立、技能培训不断增强、职业中介服务成效显著。新增劳务输出48031人次,新增劳务收入约1.09亿元。至十五期末全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0.17万人,农民外出劳务收入12.11亿元。四是林牧渔业量效双增。全县20xx年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5亿元,农民来自林牧渔业的人均收入达1200元。 2、农业增效成果显著。首先,农业经济持续增长。20xx年全县粮食播种面

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专题复习(doc 10页)

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专题复习(doc 10页)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专题复习 一、背景材料 我国农业的现状——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 (1).农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 (2).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3).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这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2.重视发展农业的必要性:(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2).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为什么说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新的增长点,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⑹.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5.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1).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2).坚持深化农村改革,保护、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动力源泉。 (3).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 (4).发展农村的第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保障。 6.如何看待农村的税费改革? (1).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和政府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2).有助于减轻农民负担,理顺农村分配关系,规范分配行为。

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原文出处】重庆行政 【原刊期号】20063 【原刊页号】14~16 【分类号】D4 【分类名】中国政治 【复印期号】200611 【作者】常樵 【作者简介】常樵,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摘要题】地方政府与基层政权 如果以组织形式作标志划分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那么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大体经历了人民公社、家庭经营两个阶段,现在到了进行组织创新,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新阶段。 形式 早在1990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审阅十四大报告稿时,进一步阐明了这个思想,提出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集体经济。农村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有的地区农民已经提出集约化问题了。这个问题,这次不提也可以,还是巩固承包制,但是以后总会提出来的。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一家一户是做不到的。特别是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有的要超过村的界限,甚至超过区的界限。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就是过一百年二百年,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他还引用李先念同志的话说,“这是一个大思想”,但这个思想一直没有阐发。 看来,农业农村的集体化集约化组织化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问题是组织化的形式。用什么方式把农业农村农民纳入一定的组织体系中?目前看,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组合型。即我们通常简单说的“企业+农户”、“企业+公司(协会)+农户”。这种模式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订单等契约方式联结广大农户,形成产、加、销紧密衔接的产业组织体系。龙头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基地,变农产品的市场交易为组织体系内部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减少了农户的市场风险,既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降低了企业成本,又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吉林的德大公司是个大型禽产品加工企业,2004年即已形成集粮油种植、种禽繁殖、饲料生产、食品和油脂加工于一体的组织体系,联结省内7个县市、61个乡镇、6000多个养鸡农户,同时与8个县市、20多个乡镇、31万多个农户签订了大豆生产合同。现在吉林省分别依托玉米、大豆、禽牧、长白山特产等资源优势构筑了粮、牧、特等龙型企业群。大家对这种组织形式比较有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是专业协会、合作社型。专业协会是农民自愿结成的较为松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这种组织形式为农民进入市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目前,在吉林省有各种各类专业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要的一个战略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发展,人才是关键。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兴、村貌要新、乡风要清,每一个领域的推进,都少不了专业人才。而这,恰恰是不少乡村的短板之一,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存在“空心化”现象。志愿服务下乡,服务于乡村振兴,不失为一个辅助方案。今年五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中提到“志愿者”有8处、“志愿服务”有13处。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为志愿服务找到一个施展拳脚新空间、大舞台,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乡村振兴,政策扶持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如何带动和引导更多身边的老百姓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让更多人来学雷锋做好事,为振兴乡村多做贡献?我镇志愿服务刚刚起步,从三月学雷锋、四月关爱贫困户、五一慰问保洁员到到六一关爱困境儿童,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作为志愿者,我们要坚定志愿服务的信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拼搏、奋勇向前,促进我们志愿服务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使我们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的实践者;成为扶贫、扶智、扶思想的专业服务力量的构建者;成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助推者;成为实现中国农业、

农村现代化的促进者和建设者。而这也恰恰是新时代赋予志愿者的新担当和新使命!我们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形式,打造北陶志愿者品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营造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浓厚氛围。 乡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志愿者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从业经历,有许多专业型人才,他们下到乡村,真心帮助农村,必定能在农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基层治理、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现正处乡村振兴的奋斗期,加强农村志愿者队伍建设,既可弥补农村人才之不足,增加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还能提升农村治理的现代化能力与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志愿服务深入农村,助力于乡村振兴,必将形成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合作双赢的新格局。

我国三农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本文指出了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各级政府未来的“三农”政策提出了一些诚恳的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解放以来,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过50多年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世界上不足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在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的产量,逐步缓解和根除了我国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的局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其它领域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一矛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目前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不少经济政策还不能做到成龙配套,互相协调。因此,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和农民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 归纳起来,我国目前的“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耕地面积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 近年来,我国农业出现了耕地面积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态势,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行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等生态退耕政策,致使我国一些地区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二是,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新增建设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其三是,由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所能获得的利益十分微薄,影响了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我国相对富足地区的一些农民主动退出农业生产领域,从而造成不少耕地撂荒,减少了农作物种植面积。 2、短期内农作物的单产难以有大的突破。 农作物的单产会受到土壤条件、肥料优劣、灌溉条件、籽种质量、田间管理、气候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农家肥明显不足,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地大面积板结,土壤条件恶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我国人民公社时期依靠集体的力量兴修的不少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由于多年来疏于维护管理,其功能已经减弱甚至消失,难以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农户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农民缺乏独立兴修规模水利设施的能力。因此,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灌溉条件有所恶化,在短期内得不到改善。 在我国相对比较富足的东南沿海地区,农业收入在整个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农业收入已经不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部分农民对农作物的田间管理不再像原来那样精细,对农作物的单产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技术大部分地区已经比较稳定,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加上新技术推广时会遇到许多障碍,因此短期内农作物的单产依靠农业生产技术难以有大的作为。 由于受厄尔尼诺现象和温室效应的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近年来有所增加,我国目前松散的一家一户式的农业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农业的防灾救灾能力。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三篇】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多,未脱贫人口最多。这些人都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要在2020全部实现全部脱贫,任务重,使命艰巨。这任务谁来扛着?这使命谁来担当?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便民服务中心两级党员干部带领全中心人民尤其是贫困群众齐心协力来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首先要懂农业,就是熟悉了解党的“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熟悉当前我便民服务中心“三农”情况,就是知道种地的老百姓会种什么,想种什么,能种什么;养殖的农民会养什么,想养什么,能养什么……会抓“三农”工作,是“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

其次就是“爱农村”,不仅是爱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有一种从灵魂深处热爱这块热土的情怀,有一种扑下身子能一头扎进农村的动力。我在农村工作二十个年头了,刚在农村工作的时候感觉工作很枯燥,没意思,时间长了,就爱上了农村的山山水水,爱上了农民的勤劳、淳朴的性格,有了一种扎根这里的想法,每每投入做一件事情,就会觉得就有一种乐趣,一种动力,一种灵魂的升华。 最后就是“爱农民”,就是要从骨子里尊重他们,善待农民,和他们坐在炕塄畔上拉家常感觉到亲切,不能觉得农民文化素质低,眼界低就去看不起他们,能客观认识农民身上的缺点错误,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施舍。 如果我们具备了懂农业的本领,有了爱农村扎根农民的情怀,有了爱农民、懂农民、将自己放身农民中的情趣,就有了做好“三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样才能踏踏实实投身农村,扎扎实实将党的“三农”政策落实落地,才能把乡村振兴的规划图一锤一锤敲扎实。 【篇二】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老城是农业型乡镇,抓好是“三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继续擦亮碑亭菊花、上明柑桔等经济名片。要依托专

农民的信赖人生的幸福

农民的信赖人生的幸福 人活着,被需要就有价值,也是一种幸福,而被国家、被农民需要,则是最大的幸福!――王丽文 作为一名新农村热线专家,我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节奏:每天早晨8点,熟悉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立刻带着责任与热情,开启为农民答疑解惑的一天……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阵阵电话铃声的陪伴下,我从2006年开始担任新农村热线专家至今,转眼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时间。 炒糊了N锅菜 在这3650个日日夜夜里,无论在热线值班室、在单位办公室、在出差的旅途中,还是在午休的睡梦中……熟悉的电话铃声一响,就立刻进入“热线专家”状态。 最让人为难的是,当我正炒菜时来电话,你说接还是不接?不接吧,心里过意不去;接吧,农民要问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就这样,一锅锅菜,在接电话中,焦了、糊了。 还好,时间长了,家人也习惯了,甚至连朋友都习惯了,他们由开始的心烦到心疼,有时看我忙不过来,还帮着接接电话。如今,哪一天没接到农民的电话,还觉得缺点啥。这

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种牵绊与拖累,但对我来说却是一种幸福。 经历这十年的“话聊”,我跟全省的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由于我心态阳光、性格豪爽,不少农民戏称我为“阳光大姐”,遇到点儿啥事儿,都愿意跟我唠一唠。 百万次的“接听” 要说作为12316新农村热线专家是一种幸福,那么被吉林省农委聘为12316新农村热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首席专家,则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与使命:因为我们的主旨是为农民就业和创业出主意、想办法。 这可真不是一个轻巧活:每天早8点到晚8点,日常接听热线电话;若在接线现场值班,早上9点进12316吉林省乡村广播直播间,进行1个小时的对外广播;中午11:30时至12点,同主持人一起与农民对话;12点到13点,再进乡村广播直播间,为全省农民答疑解难。 10年来,我累计接听农民的电话达数万次;为近10万农民找到务工岗位;为农民培训讲课500多场,听课人次近6万多;参与吉视乡村12316电视节目录制200多次,通过QQ和微信为农民答疑解惑几十万次。 做农民的领路人 为切实帮助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致富、改善生活的渠道,我不但在热线里帮农民想,还在线下替农民?水、找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读《茶梓圩农民武装暴动》有感 坐在明亮的教室,阵阵清风伴随着花香扑鼻而来。手捧一束《红色安远》静静地阅读。惬意极了。哦!安远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当年正发生过如此壮烈的革命斗争。 旧中国的社会暗无天日,土地革命前,安远县人口124万人,耕地20.8万亩,山林277.66万亩,占全县人口10%左右的地主豪绅却占着80%以上的耕地、油茶山、山林。而占人口90%的农民却只有20%以下的耕地、油茶山山林。农民为了活命,不得不租种地主豪绅的田来耕种,每年收割后,交完田租金所剩无几,农民在青黄不接之际向主借谷一担,新谷登场后必须还二担以上。农民除缴租谷外,还要负担多种苛捐杂税。沉重的地租,高利贷和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逼得农民倾家荡产,有的卖儿卖女,有的背井离乡,沿路乞讨。我的爷爷奶奶就是好个年代被卖到安远的。爷爷是广东人,在六、七岁时,由于家中无粮食,肚子饿就跟随一个货郎来到了江西安远。被卖到一个地主家做干儿子,其实也就是一个干苦活的长工。爷爷在十五六岁时,正遇上了打地主的革命斗争,于是就净身从地主家搬出自立门户,和同是被卖到地主家做我爷爷童养媳的奶奶结了婚。奶奶如今的额头上很多斑痕,都是做童养媳时被地主婆虐待的印记。 回想历史,幸福年代长大的我们还身在福中不知道福。经常抱怨饭菜的不合口味,衣服穿着不是名牌。我们应该感谢党和政府,是他们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中国从1949年全国解放的那一天起,到现在短短的二十三年间,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迈上了小康水平。党和国家非常关心群众百姓生活,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公路,农民建房享受国家财政补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重大疾病的患者生命有了保证。

三农演讲稿

三农演讲稿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扶农兴盛,助龙腾飞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业文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 第十九次党代会指出:要想振兴农村,就要培养“三农队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直击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关键,也为无数人的乡愁找到了归属,若想龙腾飞,则需农兴盛。 懂农业,方能知民心。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诗中美景,令人向往。但若想有此景,则要知民心,则要懂农业。“只有深入农村,走进农人的内心,方才能知道什么才是他们真正所渴求的,真正所憧憬的。”天鹰兄弟航空科技的创始人暨2017年度CCTV三农人物代表李胜才如实说。作为一家以研发推广植保无人机的初创公司,他们做到了懂农业,知民心。他们深入农户家中实地调研,在麦秆间记录数据,于麦香里撰写报告。终于,他们以农为基,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爱农村,方能守初心。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的景色,总是那么美不胜收,那么令人魂牵梦绕。从“小桥,流水,人家”到今日的“画上宁静于祥和,而雨点儿在稻田上飘落”;从诗词到民谣。乡村之景,最终演变成了乡土情结,演变成了国人心田里一抹挥之不去的爱慕。白屋连绵成片,黛瓦参差错落。美丽新农村的建设让农村焕发生机。建设新农村,初心永不变。只有当沉醉于乡村间,陶冶于田野里,方能真正爱的上农村,受的住初心。 爱农民,方能付真情。 “农间无闲人,倾事家南田。”农人的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在这向往背后的艰辛,才应是值得我们关注并深思的。爱农民,就要以人为本,付出真情。就应该深入基层了解民生疾苦,解决实际困难。扎根于土地,为农人服务。褚时健的传奇橙业即是对其最好的诠释。倘若我们付出了真情,爱着农民;那么农民定会以真情相报,爱着你我。 懂农业,方能知民心。爱农村,方能守初心。爱农民,方能付真情。三农之策的施行,将会为农村带来富足、祥和、清丽无比、风调雨顺的乡村画卷。而兴盛的农村,也注定会助力于中国社会的繁荣,助力于中国龙的腾飞,助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我县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区畜牧业、林果业、特色产业在大农业和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过低,南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尤其是传统畜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二是农民的传统农业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根深蒂固,习惯于小而全、多而杂和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较低。三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少,服务机制僵化,科技服务水平不高,良种程度、单产水平还明显低于周边团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困难;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村缺乏能够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有些产业还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反哺农业和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弱,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十分紧密,多数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牵引作用发挥不充分。五是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滞后,农业抗风险机制不健全,致使农业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差,农业生产盲目性、短期性、脆弱性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六是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滞后,土地难以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规模集约发展。七是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外销平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意识不

强,市场竞争力弱。 二、加快推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实施沃土工程,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突出灌区配套建设、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结合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民通过“一事一议”,搞好投入资金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受益快的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抗灾防灾能力。二是抓好农村道路建设。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充分调动农民修路积极性,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业农村生产公路交通条件,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速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推广普及沼气等洁净能源,搞好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生态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有效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防止水土质量退化恶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一是建设特色基地,夯实产业基础。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围绕棉花、番茄、辣椒、无公害蔬菜、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等农业特色产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沿国道经济区主要依托区位交通优势,扩大番茄、辣椒、蔬菜、林果种植,大力发展牛羊育肥、奶牛养殖业;老沙湾经济区主要依托水土光热资源,着力建设棉花生产、加工、转化基地;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一) 一、农业经营: 重点在于确立“双轨并行”的制度——稳定自给性小农,发展商业性大农 (一)我国农业绩效总体很好,农业问题并不严重农业是一个产业,所以,它只能承担起与其作为一个产业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根据经济学家的定义,农业的职能主要地表现在四种贡献上: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这样看来,尽管我国农业发展曾经走过了许多弯路,但到目前为止的结果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了: 全国城乡的食品供给常年基本有保障、丰年有余,粮食库存充裕;即使在农业份额已下降到仅占GDP总量1 4.5的今天,农业仍能为国家赚取一定量的外汇收入(200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18 1.4亿美元,顺差57亿美元);劳动力和资金仍不断地从农业部门释放出来;农业发展也支撑起了我国已初具规模的化肥、农机、农药、农膜等工业产业。所以,总体看来,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如果仅仅从一个产业的角度来看,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的农业发展应该说是健康的,并不存在大的问题。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很多人把我国目前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人为地夸大了,把本来

比较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弄得复杂化了。这很不利于我们对今后农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当然,也就难以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例如,不少人在谈到农业存在的问题时,会提到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太多。显而易见,这不是农业的错。相反,这是农业进步的表现。至于如何为这些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不应该视为农业的问题,而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问题或体制方面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农业完全没有问题了。但农业的问题多是发展中的问题、进步中的问题,并且都是可以找到解决方案的问题。例如,经过艰难而漫长的谈判后,我国终于加入了WTO。这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市场已构成了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一部分,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可以在比过去更宽松的环境中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农产品也可以在比过去更有利的条件下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就是国际竞争力。客观地讲,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国际上是比较低的。这既表现在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很少的先天性资源不足上,也表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不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后天性劣势上。怎么办?出路仍然只有一条,那就是进一步追求农业发展的创新之路。在全球开放经济环境中、在开放市场条件下,这种创新更为艰难,它必须是一种能超越国际经验的创新。 (二)加入WTO后,我国应选择一条新的“双轨并行”的农业经营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制度创新必须做到同时有效地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吸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在充分照顾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