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学计划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学计划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学计划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学计划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专业

Economics

专业代码:110401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实际部门的应用型人才,基础理论与技能并重,“通才”与“专才”兼顾。既适合到政府经济决策部门、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单位工作,也可为各类公司企业服务。

业务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及健康的心理素质,系统把握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掌握经济政策组合及运用,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向与国内经济改革和发展动向有敏锐洞察力,掌握经济学方法论,具一定的独立分析及思考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熟悉国内外经济政策措施,并了解政策的制定依据和变化趋向;

3.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与国内经济体制的演进方向;

4.熟悉主要部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并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全球意识和一定开展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6.熟练运用计算机,具有一定开展电子商务的业务能力。

学位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金融学、计量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经济法、农业经济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教学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课外创新训练与社会实践。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学时分配与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教学总学时为2496,必修课占69.6%,选修课占30.4%。实践教学26周。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的课堂教学学分为156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学分为54学分,学科基础和专业课学分为46.5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为35.5学分,学校公共选修课学分为12学分,普通必修课学分为8学分;实践教学学分为26学分,课外创新训练学分为6学分(课外创新训练学分不列入毕业学分要求,但应作为评优、推荐免试研究生、综合测评等的重要参照条件)。

计划修订负责人:庄丽娟周文良

注:各学期学分、学时分配是指除实践教学环节外的其他环节的学分、学时。

经济学专业教学计划

经济学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1. 培养目标 经济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较强创新实践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具有“经世济国、经世济民”的经济学情怀,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研究应用型人才的标准。 本专业立足于经济学大平台,通过系统的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拓展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成为经济学领域的创新研究型人才,或能够胜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等经济管理部门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期待培养的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达到下列目标: 目标1: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2:熟悉经济学科的前沿动态,具备敏锐的国际经济分析与风险识别能力,注重经济金融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目标3:具备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的专业素质,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从事相关的宏观、产业和微观分析,能胜任一定的业务运作与管理工作。 目标4: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或跨文化环境中工作,并能够在工作中作为主要成员、业务骨干或主要负责人有效地发挥作用。 目标5: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实践工作历练、高校或研究机构攻读更高学位等方式提升创新研究能力和专业素质,逐渐成为经济实务领域的行业精英或研究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2. 毕业要求 (1)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3)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4)能运用计量、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5)了解中国及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政策法规;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教学计划

孝感市工业学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企业管理、会计、统计、市场营销、市场调研等工作,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业务范围 毕业生主要面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各类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村社区和公共事务管理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经济管理等工作。 (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 掌握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宏观经济学原理与部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 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 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需的法律、财会、公共关系、写作等知识。 (5)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运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基本问题的能力。 (2)掌握会计、统计、审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3)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技能。 (4)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 (5)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6)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素质结构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就业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心理卫生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 (4)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劳动态度和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 三、招生对象和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修业年限:三年。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公共课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课程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全日制金融专业本科生,拟于大二第二学期授课。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Teaching purpose:grasp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an give us a global perspective to the whole economy. The course’s basic goal is to make students set up the consciousnes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al activity, grasp the basic concept of worldwide business. Teaching requirement:This course trains thinking method of student and uses ability to focus on, adopting classroom teach, case discussion, role act, classroom lecture the teaching method combined together. And it encourages student's classroom to make a speech, participate in

discussing actively. 1.The quantity of the case: more than 10 logic cases, 4 comprehensive cases. Demand to upgrade a comprehensive case every academic year. 2. Multimedia teaching: PPT courseware demand and this syllabus content are totally matched.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C h a p t e r1I n t r o d u c t i o n (1 period) 1、Chapter Organization Introduction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bout?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de and Money 2、This Chapter presents data demonstrating the growth in trade and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is chapter also highlights and briefly discusses seven themes which arise throughout the book. These themes include: 1) the gains from trade; 2) the pattern of trade; 3) protectionism; 4),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5)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6)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7)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Students will recognize that many of the central policy debates occurring today come under the rubric of one of these themes. Indeed, it is often a fruitful heuristic to use current events to illustrate the force of the key themes and arguments which are presented throughout the text. C h a p t e r2L a b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C o m p a r a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T h e R i c a r d i a n M o d e l(3 periods) 1、Chapter Organization The Concep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 One-Factor Economy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Relative Prices and Supply Trade in a One-Factor World Box: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actice: The Case of Babe Ruth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Price After Trade The Gains from Trade A Numerical Example Box: The Losses from Non-Trade Relative Wages Misconceptions About Comparative Advantage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201114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标准学时:56 课程类型:理论课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发那个的宏观经济均衡、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这是《国际经济学》课程一贯坚持的教学理念和特色。《国际经济学》不拘泥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纯理论分析,而且一直关注国际经济的新现象、新问题,积极探讨国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特别是要求将西方经济理论与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中国案例来阐释相关理论,如人民币汇率变动、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等,这些案例使得《国际经济学》课程具有更强的活力。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 完善体系,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本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它们分别阐述该门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注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材编写建议。 2. 设计依据与原则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依据: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学生求知需求为导向,改变“以本为本”的教学现象,以“现实经济案例”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前沿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学术兴趣和科学精神;注重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本课程标准应以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

《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经济法基础知识》是技工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法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和基本原则以及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构成要素和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 2、使学生掌握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宏观调控法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常用的重要的经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3、使学生掌握对相关经济纠纷进行案例分析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及实践环节 1.讲授。即通过正常教学时间对学生讲授教材基本内容,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强调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授课,突出课堂讲授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2.有条件时组织小组并经常进行学习讨论,特别是在进行案例分析授课时要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注意激发学生在一起学习时相互辩论、互相启发、公正评判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还应结合经济法在国际上和我国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特别注意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经济案例和事件进行讨论。 3.辅导。即在学生学习基础上由授课教师进行适当的辅导。辅导课一般以平时作业评改,期中考试讲评等方式进行。 4.作业。学生必须认真独立地完成,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并据以评定

平时成绩。 5.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四部分,主要分为:考勤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比例为:2:1:2:5。期末考试按学校具体要求命题考试。 学时分配表

经济学专业函授本科教学计划

大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经济学专业函授本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掌握经济管理方法,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市场与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经济工作部门从事经济规划与管理、经济分析与预测、经济决策与咨询等相关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2.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本专业领域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3.本专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经济学的应用方法;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经济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经济管理方面的决策能力。 4.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分析经济领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论文写作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经济分析预测能力。 5.在身体素质方面,身心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三、学制及修业年限 3年 四、专业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学财政与税收 货币银行学区域经济学财务管理成本管理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设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三个模块。 (一)必修课 必修课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类。必修课开设15门,1350学时,75学分。18学时为1学分。 1.公共课:共3门,216学时,12学分. (1)大学英语:72学时,4学分 (2)计算机应用:72学时,4学分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72学时,4学分 2.专业基础课:共6门,594学时,33学分 (1)政治经济学:108学时,6学分 (2)高等数学:90学时,5学分 (3)西方经济学:108学时,6学分 (4)管理学:90学时,5学分

经济管理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经济管理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一、前言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具备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现代数学的内容更丰富,方法更综合,应用更广泛。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素养;不仅是一种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能否运用数学观念定量思维是衡量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数学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经济和管理人才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课程应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它们都是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在学习过程中,要将数学知识与其经济应用有机结合。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微积分及其应用、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运算技能,为今后学习各类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连续量、离散量和随机量方面的数学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学习本课程都应当达到的合格要求,其中带*号的条目是为某些相关专业选用的,也是对选用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各校各专业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可以提出一些较高的或特殊的要求。 各门课程的内容按教学要求的不同,都分为两个层次。文中用黑体字排印的内容,应使学生深入领会和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其中,概念、理论用“理解”一词表述,方法、运算用“掌握”一词表述。非黑体字排印的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在教学要求上低于前者。其中,概念、理论用“了解”一词表述,方法、运算用“会”或“了解”表述。 基本要求中所列出的各项内容与要求是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重要依据,但不涉及课程体系的结构、教学内容的先后安排和编写教材的章节顺序。 二、微积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函数、极限、连续 (1) 在中学已有的基础上, 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对函数基本性态(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有界性)的了解。 (2) 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的概念,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3) 会建立简单的经济问题的函数关系式;了解经济学中常用的一些函数。 (4) 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任洲鸿执笔人:梁军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课程编号:202005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0 学分:4 开设专业:经济学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国际经济关系基本现象,掌握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并为深入学习其它经济学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2.系统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动因与影响,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政策的经济效应。 3.对当代我国的涉外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国际经济学概述 本章为国际经济学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理论的基本发展脉络及本书的基本框架设计。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本书的基本框架 1.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相关概念,掌握国际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2.本章重点:国际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3.本章难点: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推动因素。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在介绍古典贸易理论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 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1.基本要求: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和观点,了解各种学说的不足和贡献,能够科学的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进行比较。 2.本章重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3.本章难点:掌握比较优势概念的内涵,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活动。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重点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要素禀赋理论,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和验证。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的推论与拓展 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 1.基本要求:了解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等概念,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及其推论分析当前国际贸易现象及其利益所在。 2.本章重点:要素禀赋理论的论述及其拓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3.本章难点:要素禀赋论的核心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解释。 第四章新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新贸易理论的几种重要模型: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模型、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基于寡头垄断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着重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和影响。 第一节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 第二节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

经济法基础教学计划

惠州市高迪技工学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经济法基础》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武腊年 本学期,我将继续担任15会计班《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我班现共有学生26人,男生2人,女生24人。按教学计划,上个学期已经完成了本课程的第一至第四章的教学任务,本学期,按计划将继续学习第五章至第七章的内容的学习。因为经过一年半的专业课程及相关法规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相当扎实的基本功。相对来说,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容易掌握。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讲,学习自律性差,加上该门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对于部分同学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加上学生面临毕业实习,本学期课时比较少,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接下来的授课过程中,必须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删减和选择,选取与学生联系较为密切的章节和知识点进行教学和讲解。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2016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共七章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其他法(主要是指前三章的内容:总论;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第二部分(后四章:流转税、所得税、

其他税、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职称教材是每三年一次重大调整,2016年恰是大改之年,教材细节变化巨大。本教材授课计划按一年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本门课程的学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为通过会计证考试的同学进行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打基础;第二是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同学在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加深理解,以能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试过关率。围绕这两个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在这轮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理解和掌握书上的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是听;第二、习题练习讲解,巩固和掌握,对学生的要求是练;第三、考点讲解,重点是融会贯通,对学生的要求是看。通过这几轮的学习,争取让优秀的学生能通过助理会计师的考试,对基础差的学生能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本门课程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注重原始,把握细节,把快乐学习进行到底。主要措施:听课、看书、做题。利用思维导向图,让学生学习知识的串连与理解,要求学生做好学习计划。 五、教学进度:(见附表)

经济管理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指委)doc-

经济管理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一、前言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具备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现代数学的内容更丰富,方法更综合,应用更广泛。 数学不仅是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素养:不仅是一种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能否应用数学观念定量思维是衡量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数学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经济和管理人才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课程应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树立统计,它们都是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在学习过程中,要将数学知识与其经济应用有机结合。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及应用、多元函数微积分及其应用、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运算技能,为今后学习各类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连续量、离散量和随机量方面的数学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御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学习本课程都应当达到的合格要求,其中带*的条目是为某些相关专业选用的,也是对选用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各校各专业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可以提出一些较高的或特殊的要求。 各门课程的内容按教学要求的不同都分为两个层次。文中用黑体字排印的内容,应使学生深入领会和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其中,概念,理论用“理解”一词表达,方法、运算用“掌握”一词表达。非黑体字排印的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在教学要求上低于前者。其中,概念、理论用“了解”一词表达,方法、运算用“会”或“了解”表达。 基本要求中所列出的各项内容与要求是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重要依据,但不涉及课程体系的结构、教学内容的先后安排和编写教材的章节顺序。

《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问题与建议

2013年第12期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Popular Science 随着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间的资金流动,以及跨 国投资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更加紧密。因此,在经济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经济 学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国际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类 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之上,研究 各国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经济学科分支,在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 地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能力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发展的态势使每个 企业都成为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一分子,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现 代国际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规范,培养提高学生的现代国际 经济思维能力,了解国际经济理论前沿发展,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 经济学“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全能型人才,是开设国 际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因此,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更加需 要教师多思考多分析,能够找出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 法。国际经济学的学习对加深国际经济联系、了解国际经济发展的 一般性背景和基础,对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 意义。 一、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方法1.回顾基础知识点,注重教学衔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这些经济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是国际经济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计划中都安排在国际经济学之前,但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上受应试教育这 一传统思维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所学的理论同经 济发展实际联系起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致使专业基础不够牢 固。而这势必会影响到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学生的专 业素养。因此,在开始进行国际经济学课程之前,对于学生已经修 过的课程的知识点要加以回顾,以体现学科之间的承接性和过渡 性,并不断帮助学生去认知整个经济学知识体系。2.案例教学国际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研究世界范围资源的配置和国际格局下资源利用的决定因素和国际传导机制,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形成,其概念、原理、特征等都比较抽象和难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案例教学法是是国际经济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可以先进行基本理论讲解,然后通过适当案例教材,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对案例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可以加 深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对数学工具的运用不够熟练,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对逻辑推导、数学证明等比较生疏,这就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不能将数学模型与其经济含义联系起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除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透,消化不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4.主持课堂讨论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促使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改变以往在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填鸭式”教学,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例如在学习国际收支、汇率、货 币危机理论和货币金融体系等理论后,向学生介绍有关东南亚金 融危机和次贷危机的资料,接着,学生围绕任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展 开热烈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的安排目前国内各相关高校在对待《国际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安排时,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仅设立《国际经济学》,而不设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课程。仅用该课程的授课内容代替另外两门课程的内容,据此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这种方式主要优点是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具有一定 的灵活性。但主要问题是难以保证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涵盖所有 该课程的领域,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第二种是同时设立《国 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课程。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可以在国际经济学的框架下兼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各方面理 论的内容,确保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但主要问题是各课程 之间可能存在相互重复或都没有涉及的内容,给学生的学习造成 一定的障碍。2.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数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更是涉及到了较多的数学模型和逻辑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对数学工具的运用还不够熟练,(下转第148页)《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问题与建议 孟庆雷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国际经济学具有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课程体系比较庞大、与其他专业课程互为依托、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诸如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数学能力较弱、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以及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仍需不断从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2-158-002作者简介:孟庆雷,1982年生,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投资研究。 158--

经济法教学计划

经济法 (ECONOMIC LAW) 任课教师:黄新华 一、课程概述 经济法是调整一定范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法律体系;驾驭市场经济必须依靠法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法制的保障。本课程将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的经济法体系,包括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经济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经济纠纷处理法等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经济法体系有一定的认识和概括性了解,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确处理经济交往与经济协作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提供具体帮助。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充分认识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作用; 2、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 3、了解我国经济法的主要内容,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知识; 4、培养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技能; 5、完成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 以经济法基本知识的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主,辅之以自学和少量作业。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及参考文献,完成书面作业。 四、教学资料: 1、指定教材:《经济法》,清华大学经济法教研组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2、参考教材:《经济法学》,杨紫煊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商事法》,王保树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 《商法学》,寇志新主编,法律出版社 3、教学案例:由任课教师随讲义提供在互联网上,或者在课堂上提供。 五、考核方法: 1、书面作业: 占总分的20%,共2次。主要是教师课堂上重点分析、讲解的案例,由学生课后完成。着重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管理经济学(Managerial Economics) 二、学时与学分 学时:40 学分:2.5 三、授课对象 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 四、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五、教学目的 管理经济学课程是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位课,它是一门把微观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学科。其教学目的,一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实践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想框架;二是使学员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使企业的决策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市场体系。 六、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在教学计划中,管理经济学是一门业务理论基础课。它一方面是为各门专业管理课打下业务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又对各门专业管理课起综合作用, 说明它们如何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 1、绪论(第一章) 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管理经济学的关系; 2)管理经济学和经济体制; 3)机会成本的概念与计算; 4)管理经济学研究方法:抽象分析法、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数量经济模型。 基本要求: (1)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是一门应用科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如果一项资源既能用于甲用途,又能用于乙用途,那么资源用于甲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资源用于次好的,被放弃的其他用途本来可以得到的净收入。 (3)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销售收入-机会成本-正常利润 (4)边际分析法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达到一定水平后,消费者消费某一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学习建议: 自主学习和视频课堂3学时,练习1学时。 作业: 1、一台设备可用来生产A产品,也可用来生产B产品,但是若生产其中一种,就必须放弃另一种。与两种产品生产有关的一个计划期的数据如下。 (1)生产A、B两种产品的会计利润为多少? (2)生产A、B两种产品的经济利润为多少? 2、某企业今年计划使用钢材10万吨,仓库里面有前年购入的钢材3万吨,单价为1200元/吨;有去年购入的钢材5万吨,单价为1500元/吨;还有今年购入的钢材5万吨,单价为1600元/吨。 (1)该企业若按会计的先进先出法则,今年钢材成本应该是多少? (2)若按后进先出法则,钢材成本又是多少? (3)钢材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2、需求与供给(第二章) 1)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 2)供给量及其影响因素; 3)供求法则; 4)需求—供给分析; 基本要求: (1)需求与需求函数: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影响需

国际经济学说课稿

《国际经济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国际经济学》第一章绪论。 我将从“教材分析——对学生的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案设计——教学效果预测”六个方面将本章的知识细化。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经济学》第一章绪论部分。 人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本章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介绍了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以及学习目的、方法等,因此,绪论讲的好与否, 将对学生后来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甚至专业思想的巩固影响甚大。 所以,上好绪论部分对于整个《国际经济学》课程和牢固学生专业思想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实际基础能力,我确定本章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学习目标 A.学生能够理解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 B.学生能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C.学生能够了解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2.能力素质目标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发现身边的一些国际经济现象,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思考各种国际经济现象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理解学习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掌握国际经济学在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上的特征。 2.难点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对学生的分析 在开学之初,尤其是新教材的第一节课,学生大都抱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来上课,教师要珍惜这种热情和兴趣,从第一讲开场白就应该把学生引入新学科的境地,引进所学专业的大门,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热爱本专业,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的热情,以及热情后面的知识精装——认真备课和对课堂的精心策划。 三、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根据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主要运用案例法,启发诱导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活动。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案例教学法:在讲解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时,通过两个案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的程度是不断在增加的。 2.多媒体演示法

经济管理学院教学计划书

经济管理学院教学计划书经济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土地资源管理(国土资源与房地产开发方向) 会计学 财务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法律方向)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学 Economics 学制:四年 学位:经济学学士 修订时间:2004年6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等各种经济实务及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转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2.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发展方向;4.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前景;5.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专业主干学科 经济学 三双语课程 金融学国际金融 四教学日历 〖图例〗←-→课内理论教学:考试/ 教学实习(校内) < 生产实习(校外) ○课程设计T 机动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国际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 通过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际贸易进程及国际贸易政策,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理论、贸易保护的原因和形式、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等。掌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调整理论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为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其他经济类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学时数:2学时 1.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熟悉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了解国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掌握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国际贸易均衡的能力。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理解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 能力:能够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划分国际贸易利益。 3.本章教学重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2)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3)一般均衡分析。 4.本章教学难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2)一般均衡分析。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第二节: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第三节: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和分解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 (二)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学时数:4学时 1.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学会用图形说明在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的能力。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理解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能够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能力:能够深入了解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以及比较优势理论对绝对优势理论的发展,能够对现实中两个国家的交易通过比较优势或者绝对优势分析。 素质:分小组讨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3.本章教学重点 (1)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2)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4.本章教学难点 (1)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