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江源生态系统近10年净初级生产力估测

三江源生态系统近10年净初级生产力估测

三江源生态系统近10年净初级生产力估测
三江源生态系统近10年净初级生产力估测

三江源位处我国青藏高原的腹地,是长江、黄

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1]。该区对气候变化敏感,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借助遥感数据模拟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来开展植被退化研究[2-5]。NPP 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植被所积累的有机干物质的总和,是光合作用所吸收的碳和自养呼吸所消耗的碳之间的差值[6]。植被生产力下降是植被退化的重要表现,而NPP 是反应生态系统中植被生产力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7]。

本研究借助2001—2010年间三江源地区的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采用CASA 模型对三江源草地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估算,并分析其时空分布动态,旨在揭示三江源草地NPP 的演变规律,为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地理位置处于

收稿日期:2014-06-12;修订日期:2014-08-28

基金项目:APN 全球变化基金项目(ARCP2013-16NMY-Li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36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

划)项目(2010CB950702);国家863计划专题项目(2007AA10Z231)

作者简介:张颖(1986—),女,山东泰安人,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通讯作者简介:李建龙(1962—),男,新疆阜康人,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等方面研究。

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

2014,20(10):25-28

天津农业科学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三江源生态系统近10年净初级生产力估测

张颖,

陈怀艳,李建龙(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摘要:为揭示三江源地区近10年来生态系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的演变规律,借助研究区域的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及

MODIS 遥感数据,应用CASA 模型估算了三江源生态系统2001—2010年间的NPP ,分析了NPP 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三江源生态系统NPP 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趋势,10年平均NPP 为169.02g ·m -2·a -1,变化范围为159.53~176.25g ·m -2·a -1;10年来三江源草地NPP 呈减少趋势,减少速度为0.69g ·m -2·a -1,减幅为4.77%。研究结果可以为三江源地区生态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三江源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CASA ;NPP 时空动态中图分类号:Q147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0.006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for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Three-Rivers Source Ecosystem in Recently 10

Years

ZHANG Ying,CHEN Huai-yan,LI Jian-lo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3,China)

Abstract :To reveal Spatio-temporal dynamic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ree-River source during recently 10years,based on MODIS-NDVI data,and meteorological data,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the NPP of Three-River source was simulated using CASA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verage annual NPP from 2001to 2010was 169.02g ·m -2·a -1in the study area,exhibiting decrease trend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During 2001to 2010,temporal NPP showed a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0.69g ·m -2·a -1,ranging

from 159.53to 176.25g ·m -2

·a -1.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in Three-Rivers source region.

Key words :ecosystem of Three-Rivers source;net primary productivity;CASA;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NPP

第20卷天津农业科学

31°39′~36°12′N、89°45′~102°23′E之间。源区总面积为30.25万km2,平均海拔4400m左右。该区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7],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5.6~3.8℃,年平均降水量为262.2~772.8mm,植被生长季为5—9月。

1.2气象数据

气象数据采用2001—2010年的三江源及其周边50个标准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温度和月降水量等资料,数据来自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9c6058428.html,)。根据各气象站点的经纬度信息,选用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获取与NDVI数据统一像元和投影的气象数据栅格图层。通过ArcGIS10.0的掩膜剪裁工具,剪取三江源地区月平均温度、月降水量及太阳总辐射的栅格图层。

1.3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采用MODIS影像,2001—2010年MODIS/Aqua NDVI—Monthly—L3,分辨率250m,数据来自于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9c6058428.html,/api/。对原始数据投影转换,空间拼接和重采样,并采用最大合成法(MVC)得到月NDVI数据,最后剪取三江源地区2001—2010逐月NDVI的栅格图层。1.4方法

1.4.1NPP的估算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是一种光能利用率模型,模型通过卫星遥感数据提供的NDVI来估算太阳辐射中被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PAR),并结合植被对太阳光能的利用效率(ε)来模拟植被干物质的增加量(NPP)。其公式如下:

(1)式中,APAR(x,t)为单个像元x在t月份的光合有效辐射,ε(x,t)表示单个像元x在t月份的实际光能利用率,两者的具体计算公式参见文献[7]。1.4.2NPP年季变化率的计算笔者采用年季变化率来逐像元地分析2001—2010年间的三江源植被NPP的时间变化规律,年际变化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趋势线斜率来表示,应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公式如下:

(2)

式中,θslope为NPP年季变化率,n为研究时段的年数,NPPi为第i年的植被NPP,θslope为正数表示NPP上升,为负则表示NPP下降。

2结果与分析

2.1结果验证

不同模型模拟的植被NPP值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文本选择与本研究具有相同或相似研究区域,并同样应用CASA模型的前人研究结果[9-11]与本文结果进行了比较(表1),对比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与其它研究结果非常接近,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图1研究区域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图

模型NPP均值研究区域年份分辨率文献CASA177.2青藏高原高寒草甸1982—20098km[9]CASA125.0青海和西藏1982—19998km[10]CASA168.9三江源2004—20081km[11]CASA169.02三江源2001—2010250m本研究表1本研究的植被NPP模拟结果同其他研究结果的比较

2.2NPP空间分布特征

从三江源整个区域来看(图2),植被NPP空间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2001—2010年间三江源全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均值为169.02g·m-2·a-1,

·26

·

第10期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特征。在100°E 以东的泽库、河南、玛沁、同德、久治、班玛等县,以及32.5°N 以南的玉树县、囊谦县的NPP 值较高,大多在250~350g ·m -2·a -1,个别地区如班码县和

囊谦县的南端,NPP 可达350g ·m -2·a -1以上。

2.3NPP 时间变化特征

2001—2010年三江源区NPP 月季变化如图3a 所示,全年的植被NPP 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

NPP 的77.75%,在7月达到最高(37.59g ·m -2

·a -1)。2001—2010年三江源植被NPP 总量年际变化如图3b 所示。由图3可知,10年间NPP 年总量

具有减少的趋势,从2001年的168.40g ·m -2

·a -1,减少到2010年的g ·m -2·a -1,减幅为4.77%,速度

为-0.69g ·m -2·a -1,

但显著性水平P =0.282,说明该趋势并不显著。NPP 最高年份为2006年,达到176.25g ·m -2·a -1,最低的是2008年,为159.53g ·m -2·a -1,

波动范围为4.28%~5.61%。2001—2010年三江源植被年均NPP 变化趋势(图4)显示,三江源NPP 年际变化率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NPP 增长速度较快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兴海、同德、库泽县的北缘,及曲麻莱和治多

县的部分地区;NPP 快速减少的地区分布在南部的囊谦、玉树、称多县,以及兴海、同德、玛沁三县交汇处。占全区面积59.03%的区域的NPP 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气候变化尤其是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对于

陆地植被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三江源地区总体处于湿润半湿润气候区,低温是植被NPP 主要的限制性气候因子。近数十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三江源地区有显著的变暖趋势[8],升温趋

势有利于三江源植被的恢复[12]。除气候因子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植被NPP 的重要因素,从2001—

2010年的三江源NPP 的模拟结果看,半数以上地区的植被呈现出退化趋势,尤其是三江源东部及南部地区NPP 下降比较明显的地区,也是三江源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

近年来,国家在三江源开展的一系列生态保护项目和工程建设,虽然在部分地区植被恢复取得一定的成绩[9,13-16],但整体来看依然任重而道远。应该继续加大草地保护力度,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尤其对于三江源东部及南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如何解决人地矛盾,实现社会

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图22001—2010年三江源年均NPP 空间分布

图32001—2010年三江源区草地NPP 季节变化

a

b

图42001—2010年三江源植被年均NPP 的年际变化率

N P P /(g ·m -2·a -1)

N P P /(g ·m -2·a -1)

年份

年份

150~200200~250250~300300~350>350

<50

50~100100~150

km

km

y=0.6862x

R 2=0.1426

张颖等:

三江源生态系统近10年净初级生产力估测·27·

第20卷天津农业科学

3结论

3.1三江源植被生态系统NPP空间格局

2001—2010年三江源植被多年平均NPP为169.02g·m-2·a-1,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经验证,模拟结果可靠。

3.2三江源植被生态系统NPP时间格局

全年的植被NPP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NPP的77.75%,在7月达到最高。2001—2010年间,三江源草地NPP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减幅为4.77%,减少速度为-0.69g·m-2·a-1,波动范围为4.28%~-5.61%。占全区面积59.03%的区域的NPP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三江源东部及南部地区NPP下降比较显著的地区。应该继续加大对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环境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任继周,林慧龙.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建设构想[J].草业学报,2005,14(2):1-8.

[2]姜立鹏,覃志豪,谢雯.基于单时相MODIS数据的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07,29(1):39-43. [3]李云鹏,娜日苏,刘朋涛,等.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遥感监测与气候成因[J].华北农学报,2006(S3):56-61.

[4]ZHANG Cai-xia,WANG Xun-ming,LI Jin-chang,et al. Roles of climate changes and human in terventions in land degradation:A case study by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alysis in China's Shiyanghe Basin[J].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1,64(8):2183-2193.

[5]穆少杰,李建龙,周伟,等.2001—2010年内蒙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格局及其与气候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3,33(12):3752-3764.

[6]Cramer Wolfgang,Kicklighter D W,Bondeau A,et al. Comparing global models of terrestri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Overview and key results[J].Global Change Biology,1999,5(S1):1-15.

[7]朱文泉,潘耀忠,张锦水.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J].植物生态学报,2007,31(3):413-424.

[8]易湘生,尹衍雨,李国胜,等.青海三江源地区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J].地理学报,2011,66(11):1451-1465. [9]张镱锂,祁威,周才平,等.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分异[J].地理学报,2013,68(9): 1197-1211.

[10]Piao Shilong,Fang Jingyun,He Jinsheng.Variations in vegetation net primary production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China,from1982to1999[J].Climatic Change,2006,74(1-3):253-267.

[11]蔡雨恋,郑有飞,王云龙,等.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分析三江源区净植被生产力[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4-42.

[12]郭佩佩,杨东,王慧,等.1960—2011年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3,32 (10):2806-2814.

[13]王孝发,容旭翔.青海省退牧还草工程与思考[J].青海草业,2012,21(2):32-36.

[14]肖桐,刘纪远,邵全琴.近20年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植被生产力变化模拟[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11 (5):557-565.

[15]刘纪远,邵全琴,樊江文.三江源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评估与启示[J].自然杂志,2013,35(1):40-46.

[16]邵全琴,刘纪远,黄麟,等.2005—2009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成效综合评估[J].地理研究,2013,32(9):1645-1656.

·28·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结课论文 题目:谈三江源地区生态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院系:管经学院 班级:2016146班 学号:201614617 姓名:杨文珍

三江源论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行政区域设计省内玉树、果洛、海南和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区域面积占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50.4%;人口近71万,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有些山峰海拔甚至高达6000米以上。这些高耸的高原山峰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极大地改变了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形势,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不仅如此,三江源地区还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拦截了西南气流带来的大量水汽而形成充沛降水,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提供了丰富水源,并用此孕育形成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另外,三江源地区气候环境独特,人类活动稀少。许多地区至今还是无人区,即为吸血古老物种躲避第四纪冰川提供了天然避难所,也为近代一些物种免受人类的毁坏创造了条件,该地区因此成了我国重要的珍稀物种繁衍中心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之一。由此可见,三江源地区不仅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而且对整个中国及东南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中华大地的生态屏障,是孕育华夏民族的生命之源具体来看,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江源是中国及东南亚的江河之源 三江源地区因其位置独特,海拔高峻,成为全球现代冰

川集聚地之一,冰川总面积达1812.74平方千米。其中,长江源去冰川面积1496.04平方米,澜沧江源区冰川面积124.75平方千米,黄河源曲冰川面积191.95平方千米。这些冰川年均融水量约17.02×108立方米,是三江源地区干支河的重要补给水源。三江源地区岁整体海拔很高,但区内地势平坦,水资源储蓄能力较强,有利于河网、水系的形成发育,在三江源地区,仅属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的大小河流就有180条,有大小湖泊16337个之多,总面积达2350.77平方千米,其中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26个。如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乌兰乌拉湖、可可西里湖、库赛湖、多尔改错湖等实星罗棋布其间,参与形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高原湿地。这些湖泊、湿地实三江源地区重要的水资源储蓄调节器,正是它们使长江、黄河、澜沧江得以源源不断、经久不息。不仅如此,三江源地区还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全流域最重要的水资源供给者。据测算:黄河总水量的49%、长江总水量的25%/、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源自三江源地区,特别是黄河几乎一半左右的水量是有三江源地区提供。近年,黄河下游持续断流,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其重要原因就是三江源地区冰川退缩、源头水资源减少。1998年,长江流域爆发全流域性特大洪水,也与三江源地区植被破坏、地表蓄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等因素有关。由此可见,作为“长江之源”、“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它一旦咳嗽——生态环境遭破坏,长江、黄河全流域就有感冒之虞——或洪涝、或断流。三江源地区队全国实现人和水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高寒生物资源宝库

农业生态系统期末重点复习题

海克尔与生态学: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有机无及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坦斯列与生态系统: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国学派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奥德姆与生态学基础: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1)生物生存环境(2)生态因子(3)种群(4)群落(5)生态系统(6)生态平衡阈值(1)生物生存环境①物理环境:包括生物的物质环境即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土壤组成,有两个特征:空间性、营养性;其次包括生物的能量环境,能量来自太阳,具有惟一性、区间性的特征。 ②生物环境:则是生物圈的集中反映。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界面所组成,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称之为生物圈,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所需的能量。 (2)生态因子

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的总和。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素即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3)种群: 指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种群特征反映了种群作为一个物种所具有的特征和其具有 的统一意义的“形象”。种群是物种、生物群落存在的基本单位。 (4)群落 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问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可简单地分成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三大类,也分为陆生生物、水域生物群落二种。 (5)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提出。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 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6)生态平衡阈值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和可持续发展

目录 1、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 2、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危机 3、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内容摘要】随着国家生态保护一号工程——《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三江源愈益引起是人的关注。本文第一部分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三江源的生态地位,认为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好坏不仅对青藏高原,而且对全国乃至整个东南亚都具有重要影响;第二部分阐述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第三部分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提出了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三江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与可持续发展 一、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行政区域设计省内玉树、果洛、海南和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区域面积占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50.4%;人口近71万,藏族人口占90%以上,牧业人口2/3以上;人口密度小于4人/㎞2。全区16个县中有14个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占人口总量的70%以上。经济一草地畜牧业为主,2008年牧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明显低于青海省(2358)和全国(3587)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有些山峰海拔甚至高达6000米以上。这些高耸的高原山峰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极大地改变了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形

势,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不仅如此,三江源地区还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拦截了西南气流带来的大量水汽而形成充沛降水,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提供了丰富水源,并用此孕育形成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另外,三江源地区气候环境独特,人类活动稀少。许多地区至今还是无人区,即为吸血古老物种躲避第四纪冰川提供了天然避难所,也为近代一些物种免受人类的毁坏创造了条件,该地区因此成了我国重要的珍稀物种繁衍中心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之一。由此可见,三江源地区不仅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而且对整个中国及东南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中华大地的生态屏障,是孕育华夏民族的生命之源具体来看,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江源是中国及东南亚的江河之源 三江源地区因其位置独特,海拔高峻,成为全球现代冰川集聚地之一,冰川总面积达1812.74平方千米。其中,长江源去冰川面积1496.04平方米,澜沧江源区冰川面积124.75平方千米,黄河源曲冰川面积191.95平方千米。这些冰川年均融水量约17.02×108立方米,是三江源地区干支河的重要补给水源。三江源地区岁整体海拔很高,但区内地势平坦,水资源储蓄能力较强,有利于河网、水系的形成发育,在三江源地区,仅属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的大小河流就有180条,有大小湖泊16337个之多,总面积达2350.77平方千米,其中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26个。如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乌兰乌拉湖、可可西里湖、库赛湖、多尔改错湖等实星罗棋布其间,参与形成了

2019年10月自考《农业生态基础》预测试题(2)

2019年10月自考《农业生态基础》预测试题(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即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其结构、机能、生产力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影响作用的环境因子。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系统机能,实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理想要求实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 食物连:在生态系统中,源于绿色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的转化关系,使各个生物有机体紧密联系起来的营养序列称为食物链。 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就是有效地使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种群共生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动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的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而建立的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逆行演替:逆行演替就是指原来的群落在外界因素,如采伐、火烧、开垦、放牧、病虫害及其它自然灾害等的作用下,群落由比较复杂、相对稳定的阶段向着简单和稳定性差的阶段退化。逆行演替是群落次生演替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发展的水准取决于外界作用力的强弱及持续时间,当作用力强或持续时间长时,原有群落可能一直要退化到次生裸地。

生活型: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的生物,因为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合,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微生物等)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配置和能量、物质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5,共50分) 1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答:1. 农业生态系统除了主要依靠太阳辐射能以外,还需要人类提供辅助能源(如机械、化肥、农药、排灌、收获、运输、贮藏、加工等)。 2. 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3.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因素较简单,稳定性较差。 4. 农业生态系统属于开放性系统,人类要从农业生态系统中获取食物、纤维、畜产品、果蔬产品,而且往往有一部分远销他地,从而将这些农畜产品中所含能量和物质脱离该系统。 5. 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较高。这是因为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生种主要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牧草、果木、家畜、家禽等,它们是经过人类长期有目的选择,具有优良丰产性状的物种类群,人类总是采取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保持其优良种性及高的生产力。 6. 农业生态系统常采用人工调控和自然调控相结合的“双向调控”措施,多属外部调控。 2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有哪些?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路径分析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路径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9省试点之一。以国家公园体制引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聚合和最优效能,是把青海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先行区的一项重大而有效的新举措。论文系统梳理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一园三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总结了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制度优势以及后发优势四大发展优势,并指出了三江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旅游吸引力以及市场营销模式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同时,论文提出在国家公园建设背景下,针对三江源生态保护修复问题、游客的高原畏惧心理以及完善旅游市场建设等方面,紧抓发展机遇,通过借鉴国外国家公园发展经验,积极探索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新思路,努力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三区建设”目标定位。 研究认为,三江源地区道路、医疗服务、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资源开发等级低,营销水平落后,缺乏标志性旅游吸引物和大型稳定的客源市场,使得旅游市场发育程度低,旅游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论文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应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为依托,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进而,在遵循环境保护、限制性开发和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创新生态旅游规划理念,划分旅游功能区,构建产业运营体系,完善旅游市场保障制度,坚持旅游惠民策略,积极探索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新模式。论文的创新之处集中体现在理论观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原则的梳理及模式构建方面,其现实意义是在经济学理论指导下,通过深入研究,科学规划,提出有见地、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及建议,为三江源国家公园旅游职能的发挥提供理论支持,为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1981中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1981~中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2011-01-18 摘要:中国地域辽阔,跨越多个气候带,生态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因此研究其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高分辨率的'气候数据库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估计了1981~2000年期间中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的时空变化,分析了中国陆地碳汇的地域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NEP的20年平均值呈现北方高南方低、中部和西南地区高、东南地区低的格局;NEP正值(碳吸收)主要在西南地区西部、藏东南、三江平原、大兴安岭以及华北中西部,NEP负值(碳释放)主要在华中、西南南部、新疆北部、内蒙西北部、华北平原一些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东北平原中部和黄土高原的NEP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华中大部分地区有增加趋势.研究时段内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吸收不明显,其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碳源,但在90年代转为一个碳汇;草地和灌丛由于面积广阔,其碳吸收量占整个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的近四分之三.作者:陶波曹明奎李克让顾峰雪季劲钧黄玫张雷明作者单位:陶波,曹明奎,李克让,顾峰雪,黄玫,张雷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季劲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期刊:中国科学D辑 ISTICPKU Journal: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年,卷(期):2006, 36(12) 分类号:X8 关键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空间格局气候变化

三江源生态现状分析

三江源生态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08-12-17T11:14:40.93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孙如君[导读]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地广人稀,地处高寒、干旱缺水的高原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建设难度大,再加上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特殊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存在的问题较多。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地广人稀,地处高寒、干旱缺水的高原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建设难度大,再加上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特殊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存在的问题较多。 一、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 1、气候变暖,温度普遍升高。源区所在省份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等科研机构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近43年来,有着“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地区存在气候变暖的趋势,四季及年平均气温普遍升高,其中尤以黄河源区气温升幅最大。 研究显示,三江源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年际间波动,但总体上呈显著的上升趋势,43年来累计上升了1.2摄氏度,四季及年平均气温普遍升高。年平均气温的升幅,自南向北、由西向东、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大。三江源地区的各组成单元—黄河源区、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年平均气温上升的速率分别为每10年0.32摄氏度度、0.24摄氏度和0.28摄氏度。其中,黄河源区是整个三江源地区气温升幅最大的区域,其中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增幅最大,其温度上升的速率达到每10年0.42摄氏度。三江源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升高,是由全球气候暖干化的自然因素为主、人类活动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为辅造成的。 2、冰川退缩、湿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冰川水是三江源地区的主要补给水源,但冰川在急剧退化,仅1993-1995年两年因表面减薄和末端退缩,就导致冰川下流水量减少7亿立方以上,其后情况还在发展。冻土也在继续退化,现在比九十年代减少了1成约16万平方公里。长江源格拉丹东的岗加曲巴冰川的冰舌部从1970年以来,年均后退25米。黄河源头也一样,冰川萎缩,雨雪补给年渐减少,以至黄河源头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水位下降了2米以上。全国湖泊最多的“千湖之县”玛多县境内原有4000多个大小湖泊,现在只剩下2000个。 三江源地区地处“高亚洲”地区核心青藏高原的腹地,是世界上河流、湖泊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号称“亚洲水塔”,有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有较大河流180多条,大小湖泊16500多个。但是这里的湿地生态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上世纪90年代开始,黄河在这一地区频繁断流,过去,这里的玛多县境内,有湖泊4077个,被誉为“千湖之县”,现在有水的湖泊只剩下261个。湿地是当地生态系统的绿色屏障,一旦失去这个屏障,整个生态系统就向无序发展,甚至导致系统崩溃。牧场超载压力大和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源区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3、水土流失严重;源头来水量逐年减少,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首先表现是源区近年来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流失速度加快。由于水源减少,湿地萎缩,生态迅速恶化,加上过牧、垦殖和采矿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破坏,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据青海省水利局和林业局的调查统计,三江源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44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一是破坏土地资源,二是破坏土地生产能力。 其次表现是源区生态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据青海林勘院1994年的普查结果,全省沙漠化土地面积达到1064.8万公顷,较1977年增加了107.2万公顷,年均增长率为 2.14%。1994年与1959年相比,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467.8万公顷,年均增长率为1.72%。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青海省的沙漠化面积还会增加,而且还要严重。第三表现是源头来水量逐年减少,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上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年平均流量分别减少了27%、24%和13%。黄河上游连续七年出现枯水期,1997年源头首次出现断流。荒漠化严重导致草场质量下降,产草量急剧减少,直接影响和制约源区省份畜牧业的发展。因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源头地区平均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高达1.04亿吨,致使源头地区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黄河入水量逐年减少。这种减少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 4、生物多样性严急剧萎缩,种质资源库面临枯竭的危险。三江源湿地生态的整体萎缩和退化,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安全和发展,中科院高原生物研究所称约有近15-20%的动物物种已受到严重的生态威胁,这个比例明显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各类植物物种也在逆向演变。主要表现在物种生存条件恶化,生物保护受到威胁。青海作为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体现出明显的青藏高原自然地区和生态特征。目前,全省受到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总类数的15—20%。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退化、冰川退缩、水源干涸等等,是造成生态失衡,物种分布区缩小,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三江源地区曾经水草丰美,是狐狸、狼、黄羊等野生动物以及众多鸟类的乐园,时至今日,它们数量锐减,很多甚至已经绝迹。源区生物多样性急剧萎缩,珍贵的高原种质资源库面临枯竭的威胁。 二、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因素分析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天然草地植被退化原因可归结为全球气候变化,高原生态暖干化趋势发展加剧的大背景控制下,人为不合理开发资源,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加剧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发展的共同影响所致。 1、人类活动加速和促进对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在早期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中受到盲目追求牲畜存栏数错误思想的影响,天然草地的超载放牧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70—80年代之间的大面积和大范围的天然草地过度利用,使草地牧草生机大大减弱,植被覆盖度降低,杂毒草孳生,地表侵蚀和鼠害大面积发生,都直接影响天然草地退化,引发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人为生产生活活动直接对植被和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退化和问题不断产生。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对资源的需求日趋增大,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尤其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活动,导致了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3、一些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4、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方案的技术尚不成熟,并且对保护对策方案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一些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许多本来生态保护较好的区域遭到破坏,而且屡禁不止,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5、自然灾害如:雪灾、山体滑坡、洪水袭击、干旱、地震等的频繁出现和发生,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6、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华大河的源头和“中华水塔”乃至“亚洲水塔”,其地理位置和生态功能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三大江河整个流域的气候与环境及其社会发展。例如,仅黄河流域面积占到了源头省份青海省境内流域面积的18.7%,出省净流量占总净流量的25%。使得青海省成为我国黄河流域9省区唯一一个产流多于用水的省区,成为我国的主要水源地,源区地的涵养水源功能显著,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要地。保护和建设好源区的生态环境,实现源区的生态经济发展,不仅对源区当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三大江河流域、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黑河流域乃至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实现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测定—叶绿素法上传版

实验六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测定—叶绿素法 一、方法和步骤 (一)水体透明度的观测 将连接有绳子的透明度盘垂直放入湖中,直到看不清透明度盘的黑白界限,提起透明度盘,记下浸入水中的绳子长度。 (二)水样采集与保存 用水样瓶采集华南师范大学情人湖的表层水样,3分钟后读取水样瓶上温度计的读数,该读数即为水样温度。将水样瓶中的水倒入干净的瓶子中,带回实验室进行抽滤。 (三)抽滤 在抽滤器上装好乙酸纤维滤膜,倒入定量体积(250mL)的水样进行抽滤。水样抽完后,继续抽1min,以减少滤膜上的水分。 (四)提取 将载有浮游植物样品的滤膜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镁粉末,再加入90%丙酮2ml 左右,充分研磨。研磨液用90%丙酮定容至6ml,进行离心。取上清液置于1cm光程的比色皿中,进行光密度测定。 (五)光密度测定 将装有上清液的比色皿放在分光光度计上,进行吸光度测定。分别读取750nm、663nm、645nm、630nm波长的吸光度,并以90%丙酮作空白对照,对样品吸光度进行校正。 (六)计算 1. 叶绿素a含量的计算 按如下公式计算: 叶绿素a(mg·m-3)=[11.64×(D663-D750)-2.16×(D645-D750)+0.10×(D630-D750)]·V1/V·δ 式中,D为吸光度;V1为提取液定容后的体积(V1=6mL);V为抽滤水样体积(V=250mL);δ为比色皿光程(δ=1cm)。 2. 初级生产力的估算 表层水(1m以内)中浮游植物的潜在生产力(Ps)根据表层水叶绿素a的含量计算: Ps(mg C m-3h-1)= Ca·Q 式中,Ca为表层叶绿素a的含量(mg/m3);Q为同化系数(mgC/mgChla·h),表层水的同化系数为3.7。 二、结果与分析 (一)情人湖水体的透明度及水温 经测定,情人湖水体的透明度为60cm,水温为23℃。 据纪伟涛、邬国锋[1]等人研究表明,内陆湖泊水体透明度主要受浮游藻类、悬浮泥沙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影响,降雨的多和少,风速的强与弱都有可能在相同水位下引起水体透明度的波动。本实验在测定情人湖水样透明度时,刚好在降雨。因此降雨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使得本次实验测得的透明度跟平时有所偏差。 温度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也随温度升高而提高,温度对藻类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比较复杂[2]。例如,温度会影响藻细胞的大小。

农业生态经济体系特点浅析

农业生态经济体系特点浅析 作者:曹志宏赵小汎郝晋珉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0引言 2010年底,河南省粮食和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5437.09万t和516.54万t,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95%和8.44%,而其化肥施用量和农用机械总动力的投入量分别为655.15万t和10195.89万kW,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1.78%和10.99%。农业生产因投入要素相对较高致使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同时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部分农业投入要素也带来了区域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和能源浪费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必然使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考验。河南是农业大省,本文基于能值理论定量研究其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将为维护农业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农业的长久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核算 1.1研究区域简介 河南省省域土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量的和1.74%和6.51%。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商品粮重要产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全省农业生产的稳定健康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满足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至2010年,河南省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千亿斤,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畜牧业、油料、蔬菜等产业居全国前列,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已成为河

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工作重点。 1.2研究方法 能值为某种流动或贮存的能量所包含的另一能量的数量,能克服传统经济学与能量分析方法无法在统一尺度上对不同类别和等级的资源进行量化计算的缺陷,能以同一种能量类别单位来衡量社会经济系统中不同类别的物质。由于农业生产投入产出要素的多样性,本文的主要研究理论与方法为能值分析。 1.3数据来源 能值分析所需主要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于2002-2011年河南统计年鉴和社会发展公告;能量折算系数[1]、能值转换率[2-4]和计算公式与方法[5]参照相关的研究文献。 1.4能值核算过程 1.4.1投入能值分析表编制本研究以2001-201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能量投入数据为基础,部分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按照能量折算规则换算成能量状态,再将计算得来的数据乘以相应的太阳能值转换率得到其能值数值。农业生产投入按照可更新环境资源R、不可更新环境资源N、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F和可更新有机能T4项投入分类编制,形成2001-201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表,如表1所示。 1.4.2产出能值分析表编制按照能值的计量规则,计算河南省各种农产品的能值,同时农业生产各种产出又按照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4项产出分类编制,最终形成2001-2010年河南省农业

关于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

关于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影响三江源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之一。从2004年生态移民工程开始,至今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研究。本文根据移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措施,指导今后的移民工程建设,使移民真正搬得出、稳得住、拔穷根、早致富,实现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移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为了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党中央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对一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化、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生态移民,这是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由于三江源地区海拔较高,很多地区是“生命禁区”,不适于人类居住,人类活动也造成生态恶化加剧。因此,国家应加大生态移民力度,既可保护生态环境,也能改善当地群众生存环境。但是在实施三江源生态移民的过程中,发展起点太低,影响了移民的效果。要使移民真正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就必须结合青海实际情况,总结、研究出一套完整的解决问题办法,使生态移民工程在生态环境和移民致富两方面均达到双赢的目的。 2 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称“三江源”。青海三江源地区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一半,而年输出总水量630多亿立方米,被誉为“中华水塔”。它包括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和黄南、海南两个藏族自治州各两个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代管的唐古拉乡,共计16个县、127个乡镇。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它是欧亚大陆上发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地域,孕育了我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和流经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国内外著名河流。这些大江大河是中国和

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调查报告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9181-13 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调查报告模板(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调 查报告模板(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在耕地不断减少、粮食需求日益增加、环境问题逐渐突出的今天,中国该怎样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因养分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双重压力?为解决困惑中国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试图为中国开出良方。 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主办的“养分管理国际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来自欧美、亚太等12个国家的42位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解决中国养分资源过度消耗、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进行专门研讨

并提出诸多建议。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调查报告范文 欧美发达国家在养分管理方面有着先进的经验,他们在如何节约养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养分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了众多先进的技术。然而,这些研究都是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缺乏在增加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同时能保护环境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实践,而这正是中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欧盟农业环境政策科学顾问、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养分管理专家oeneoenema博士指出,这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并需要多个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他说,中国在生产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同时作为占世界人口10%的发展中国家,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就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贡献。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调查报告范文 在五天的研讨中,来自土壤、植物营养、农业生态、环境工程、化肥工业、动物营养、动植物育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农业生态系统养分管理理论

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调研报告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华水塔”乃至“亚州水塔”。这里作为全球大江大河、冰川、雪山及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对世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有效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之后,国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促进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作为一名长期在藏区工作和生活的少数民族干部,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事业一直牵动着我的心,为了解规划实施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展情况,今年6月初,我到三江源保护核心区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作了一次调研。 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的成效 玉树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是三江源保护的核心区,面积26.7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37.2%,辖玉树、囊谦、称多、杂多、治多和曲麻莱6个县48个乡镇,人口达33.7万人,其中藏族人口为31.99万人。2008年全地区生产总值24.52亿元,财政收入5467万元,城镇居民收入1201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76.9元。年未牲畜存栏数259.62万头匹。自2005年国家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和建设工程启动以来,玉树州认真实施以退牧还草、生态移民为主要内容的禁牧搬迁工程,以治理黑土滩、灭鼠为内容的生态建设、小城镇建设和能源建设等工程,以太阳灶、光伏电源、太阳取暖等内容的能源建设,以水、电、路、通迅、广播、电视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全州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二十多个,完成退牧还草3424.94万亩、治理黑土滩4万亩、安置生态移民3825户、完成草原禁牧减畜166.259万羊单位。建成三江源、可可西里、隆宝湖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4个州级自然保护区。有通天河沿岸、东仲、约古宗列、果宗木查、格拉丹东、当曲、昂赛、白扎、江西、索加—曲麻河等10 个以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为主要任务的核心区。形成了以三江源生态和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限制性开发和禁止性开发区域。全州有35个乡镇,10.43平方公里为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占全州总面积的39%,占可利用土地的64%;占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生态功能区的56%。 玛多县位于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区,人口1.1万,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辖2镇2乡。几年来,实施三江源项目17个,总投资6820.25万元,完成生态移民585户2282人,建成移民村4个。禁牧草场476.25万户,减畜50092头只匹。封沙育草21900亩,人工补播1900亩。防治鼠害2260.89万亩。沙漠化土地防治4.28万亩。同时完成了人畜饮水工程、能源建设、技术培训等建设项目。通过生态移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牧民由传统走向现代文明。 从调研情况看,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草地退化趋势减缓,林草植被覆盖度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增强,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职责。组织领导是保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的关键。各地区建立了州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推动项目实施规范化。制度建设是保证项目建设的重要手段。各州县在贯彻执行《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暂行办法》、《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监督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办法》、《工程验收管理办法》、《项目公示细则》和《安全生产细则》的同时,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相关制度。如玛多县制定了《玛多县三江源办公室工作职责》、《玛多县三江源办公室工作人员廉政守

三江源生态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公开招标文件 采购项目编号:甘肃海天公招(货物)-号 采购项目名称: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三江源生态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项目采购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农牧科技局 采购代理机构:甘肃海天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年月

目录 第一部分投标邀请 (5) 第二部分投标人须知 (8) 一、说明 (8) .适用范围 (8) .采购方式、合格的投标人 (8) .投标费用 (8) 二、招标文件说明 (8) .招标文件的构成 (8) .招标公告、招标文件、采购活动和中标结果的质疑 (8) .招标文件的澄清或修改 (9) 三、投标文件的编制 (9) .投标文件的语言及度量衡单位 (9) .投标报价及币种 (10) .投标保证金 (10) .投标有效期 (11) .投标文件构成 (11) .投标文件的编制要求 (12) 四、投标文件的提交 (12) .投标文件的密封和标记 (12) .提交投标文件的时间、地点、方式 (12) .投标文件的补充、修改或者撤回 (13) 五、开标 (13) .开标 (13) 六、资格审查程序及方法 (13) .资格审查 (13)

七、评审程序及方法 (14) .评标委员会 (14) .评审工作程序 (16) .评审方法和标准 (18) 八、中标 (20) .推荐并确定中标人 (20) .中标通知 (20) 九、授予合同 (21) .签订合同 (21) 十、招标代理费 (22) 十一、其他 (22) 第三部分青海省政府采购项目合同书范本 (24) 第四部分投标文件格式 (37) 资格审查文件封面(上册) (37) 资格审查文件目录(上册) (38) ()投标函 (39) ()法定代表人证明书 (40) ()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41) ()投标人承诺函 (42) ()投标人诚信承诺书 (43) ()资格证明材料 (44) ()财务状况报告,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 (45) ()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 (46) ()无重大违法记录声明 (47) ()投标保证金证明 (48) 符合性审查文件(下册) (49)

农业生态工程习题

论 一.什么是生态工程和农业生态工程(概念)? 生态工程是利用生态工程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和功能协调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分层多级利用的物质生产工艺系统。 农业生态工程(Agro-Ecological Engineering)是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共生,系统内多种组分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的规律,实现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与转化,从而设计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高效、高生产力功能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所涉及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 二.无公害、绿色与有机农业的区别(概念)?三者之间的定位、消费层、发展与认证方式有何不同? 定位消费层面发展认证方式无公害农 产品解决基本安全问题大众消费 政府推 进、公益 性的 产地和产品 相结合 绿色食品 发达国家质量安全 水平高收入人 群及出口 政府推 动、市场 运作 质量认证和 商标管理

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不以安全为取 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际市场 中介行 为、市场 运作 一年一认证 无公害:1.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由无公害蔬菜扩展而来。 2.最基本的要求是:优质、营养、无污染。 绿色食品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和运输标准。 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机农业是指在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家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利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三、.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和目标? 意义:1、发展有机农业将有助于解决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2、发展有机农业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 3、有助于提高劳动就业率,帮助小规模的农户持续发展 4、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美味、营养丰富的安全食品,满足人们的需要 5、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持续性 目标:1、环境目标

三江源环境污染

开展项目的原因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大河发源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是中国乃至世界生态安全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三江源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总面积达到1800多平方公里,是全球现代冰川集聚地之一,也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三条江河每年向中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是中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因此,三江源不仅是中国与东南亚的江河之源,是数亿人口的生命之源,更是整个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素有“中华水塔”,“地球之肾”之美誉。 三江源位于中国青海省,地处高寒,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此区域有许多的环境问题,例如由大量老鼠和昆虫造成的草地退化,由于当地旅游和薄弱的垃圾处理能力导致的垃圾污染,由于在河流中建造了大坝,给鱼群回流繁殖产生的了很大的影响。 具体防治和治理方法 1.草地植被的退化 三江源地处高寒,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依然严重。草地退化继续扩展,现有黑土滩、严重沙化草地、毒杂草草地灯中等以上退化草地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0%以上,可利用草地退化现象堪忧。鼠害猖獗,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由于草场牲畜超载过牧、鼠害猖獗以及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草地退化十分严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影响着当地草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对三江源区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 2.增值放流 三江源分布有各类水生野生动物63种,其中鱼类51种、兽类3种、两栖类9种。鱼类主 要以裂腹鱼亚科和条鳅亚科为主,且多数种类为我国特有的高原珍稀物种,是我国水生野生动物种质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由于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土著鱼类原栖息地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枯竭,造成产卵场破坏,资源量锐减。同时,随着水电水利工程的兴建,阻隔鱼类洄游通道,阻碍上下游鱼类种质交流,造成河流水生生境片断化,库区水深、流速等水文情况的变化造成了原有水生环境的改变甚至消失,致使鱼类区系组成发生变化,原有资源受到了一定影响。实施三江源长江黄河特有土著经济鱼类增殖放流项目,恢复其繁殖种群数量,对保护长江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3.草原的虫害鼠害问题 虫害----据2013年调查统计,我省三江源区草地害虫种类主要有草原毛虫、草原蝗虫等由于草原毛虫的危害,三江源区年牧草损失高达1.78亿公斤,相当于12.2万个羊单位的年饲草 量,在密度较大的草原毛虫分布区每年放牧家畜因误食毛虫后引起中毒死亡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三江源区草原毛虫是青藏高原草原毛虫危害的重灾区,由于多年来防治规模较小,防治手段滞后、防治效率低,全区草原毛虫发生危害面积逐年扩大 鼠害-----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致使草地退化,水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