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见面课6 分组讨论和指导

见面课6 分组讨论和指导

见面课6 分组讨论和指导
见面课6 分组讨论和指导

见面课6 分组讨论和指导(PowerPoint 专题)

一、见面课目的与要求

1.学会分组合作学习(利用线上和线下的社交网络)

2.找出实验3的难点并讨论解决

二、见面课学时

2学时

三、见面课内容

1.组织进行实验3专题讨论,各组依照分配的任务进行总结发言

2.对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

指导步骤:

1.创建演示文稿

创建新的演示文稿,单击“文件”|“新建”如下图1所示,最常用的创建新演示文稿的方法有三种:

使用“样本模板”或“https://www.wendangku.net/doc/9c6062604.html, 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①单击“样本模板”,它提供了多种不同主题及结构的演示文稿示范,例如:都市相册、古典型相册、宽屏演示文稿、培训、现代型相册、项目状态报告、小测验短片、宣传手册。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演示文稿类型进行创建所需的演示文稿,如图2所示。

图1 “新建”对话框

图2 “样本模板”界面

②单击“https://www.wendangku.net/doc/9c6062604.html,模板”,它提供了多种不同类型演示文稿示范,例如:报表、表单

表格、贺卡、库存控制、证书、奖状、信件及信函等。可以直接单击这些演示文稿类型,计

算机直接从https://www.wendangku.net/doc/9c6062604.html,上下载模板,即可创建所需的演示文稿,如图3所示。

图3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c6062604.html,模板”界面图4“主题”界面使用“主题”创建演示文稿。应用设计模板,可以为演示文稿提供完整、专业的外

观,内容则可以灵活的自主定义。

操作步骤如下:

在“主题”对话框中,单击任意一个类型,即可进入对应主题演示文稿的编辑。

②单击“开始”|“幻灯片”|“版式”,从多种版式中为新幻灯片选择需要的版式。

③在幻灯片中输入文本,插入各种对象。然后建立新的幻灯片,再选择新的版式。

(3)建立空白演示文稿:使用不含任何建议内容和设计模板的空白幻灯片制作演示文稿。

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新建演示文稿”任务窗格中,单击“空演示文稿”选项,新建一个默认版式的演示文

稿。

②单击“开始”|“幻灯片”|“版式”,从多种版式中为新幻灯片选择需要的版式。

③在幻灯片中输入文本,插入各种对象。然后建立新的幻灯片,再选择新的版式。

2.前期简单编辑操作

(1)启动PowerPoint 2010新建一个“演示文稿1”。

(2)在工具栏“文件”|“新建”中,选择新建演示文稿类型。

(3)再单击“开始”|“幻灯片”菜单中的“新建幻灯片”选项,选择幻灯片板式。如图5所示,或者在“开始”|“幻灯片”菜单中的“板式”选项中选择幻灯片板式。

(4)若在“幻灯片版式”中没有合适的版式,可以在“设计”菜单栏中的“主题”选项中打开幻灯片设计模板,进行模板设计。如图6所示。

图6 “幻灯片设计”任务窗格 图5插入新幻灯片

(5)选中幻灯片进行编辑操作,添加标题栏和文本。完成后的效果如图7所示。

图7 完成后的效果图

(6)保存“演示文稿1”并退出演示文稿。 3.后期插入图表操作

(1)在图表中插入数据

①打开演示文稿1,单击“开始”|“幻灯片”工具栏中的“板式”,选择其中含有图表的版式,单击“确定”按钮,如图8所示。

图8版式格式应用

②单击添加标题文本框区域,输入“家电商场本年度销售统计表(万元)”。选取这些文字将字体设置成“新魏”,字体颜色设置成“棕红色”,并为标题添加“浅绿色”背景。

③双击添加图表框区域,出现图表样式和数据表编辑区。在数据表中按图9所给出的数据修改原数据表给出的模拟数据。

图9样式数据表格

(2)修改图表样式

①在图表区域任意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三维旋转”命令,弹出“设置图表区格式”中“三维旋转”对话框。如图10所示。

图10“设置三维视图格式”对话框

②在“三维旋转”对话框中,将“X”和“Y”都改为25,单击“关闭”按钮。

图11“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

③用鼠标双击图标区域中的某个柱体(注意此时四个季度均被选中),出现“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在“图案”选项卡中,选择一种颜色,单击“确定”按钮,如图11所示。

④按以上方法依次将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机设置成红、蓝、黄、绿四种颜色。

⑤鼠标右击背景墙,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设置背景墙格式”命令,出现“设置背景墙格式”对话框,选择“填充”中的“纯色填充”,此处设置为“浅黄色”。

⑥回到幻灯片窗口查看最后效果,如图12所示。

图12效果图

4.综合应用实验:自我介绍演示文稿

(1)新建空白演示文稿。

(2)单击“设计”|“主题”菜单栏中的“都市”主题进行添加,如图13所示。要求如下:

①采用“标题幻灯片”版式。

②标题为“自我介绍”,文字分散对齐,字体为“华文琥珀”、60磅、加粗;副标题为本人姓名,文字居中对齐,字体为“黑体”、32磅、加粗。

图13 演示文稿第1页

图14 演示文稿第2页 (3)添加演示文稿第2页的内容,如图14所示。要求如下:

①采用“标题和内容”的版式。

②标题为“基本情况”;文本处是一些个人信息;剪贴画选择你所喜欢的图片或照片。

(4)添加演示文稿第3页的内容,如图15所示。要求如下:

①采用“标题和内容”的版式。

②标题为“学习经历”;表格是一个4行3列的表格,表格内容是学习时间、地点与阶段,并将第一行文字加粗、所有内容居中对齐。

(5)在演示文稿第2页前插入一张幻灯片。要求如下:

①采用“空白”版式。

②插入艺术字“初次见面,请多关照”,采用“艺术字”库中第5行第3列样式,如图16所示,输入对应文字,单击艺术字,在“格式”中选择“艺术字样式”,找到文字效果,选用转换中的波形1,如图17所示。

图15 演示文稿第3页

图16 艺术字库

图17 艺术字样式

③用鼠标单击形状中的棱台,添加“基本情况”和“学习经历”,分别超链接到相应的幻灯片。

④插入一个节奏欢快的声音文件,当幻灯片放映时自动播放音乐。最终效果如图18所示。

图19 形状图形

图18 插入的幻灯片 (6)为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添加日期、页脚和幻灯片编号。其中日期设置为可以自动更新,页脚为“张三自我介绍”,三者的字号大小均为24磅。调整日期、页脚和幻灯片编号的位置,添加后第1张幻灯片效果如图19所示。

(7)为演示文稿的最后一页设置背景为“白色大理石”的纹理填充效果。效果如图20所示。

图19添加日期、页脚和幻灯片编号后

的第1张幻灯片

图20 背景为“白色大理石”的第4

张幻灯片

(8)选中演示文稿第3张幻灯片中的标题,单击“动画”|“高级动画”|“添加动画”,选择“更多进入效果”中的“挥鞭式”,点击“动画窗格”,设置“效果选项”中声音为“硬币”,选择“单击鼠标”时发生;图片采用“玩具风车”的动画,在前一事件之后发生;文本内容采用“展开”的动画效果逐项显示,在“从上一项之后开始”2秒后发生。

(9)将全部幻灯片的切换效果设置为“形状”,声音为“风铃”,换片方式为每隔5秒自动换片。

(10)根据自己的喜好继续美化和完善演示文稿。

在“设置幻灯片放映”中,将演示文稿放映方式分别设置为“演讲者放映”、“观众自行浏览”、“在展台浏览”及“循环放映,按ESC键终止”,观察放映效果。最后将演示文稿以文件名“P1.ppt”保存在D盘下。

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

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 预习提示 1、提前一至两个月布置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全书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等。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完成至少200字的短文.(要求概括其性格特点或品质,并要以事例为辅助) 3、有条件的同学还可看同名影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3、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5、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文章和收集。 1、教会学生略读和精读的方法; 2、由对人物的分析进而引申到对社会、人生作深刻的思索; 3、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 师生共同设计自学提纲 (一)了解内容 方法指导:1、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如:作者、小说背景、情节、人物等。 2、熟悉精彩片断并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如:复述情节、记者采访、课本剧等。 (二)分析人物

方法指导: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肖像分析人物形象。 2、采用词语堆砌的方法,如:汤姆索亚是一个、、的人。 (三)艺术手法 方法指导: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设置悬念、幽默讽刺、欲扬先抑、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等。 (四)、思考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汤姆·索亚这个艺术形象?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否赞同他的言谈举止?为什么? 3、联系全书说说汤姆·索亚为什么向往“海盗”生活? 4、你希望经历汤姆那样的历险生活吗? (五)、拓展延伸 1、组内组织题为“成长的烦恼”的讨论会,交换各自阅读的感想,从书中主人公的生活遭遇联系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自己作为一个儿童正常的心情和欲望,然后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2、用漫画的形式画出汤姆·索亚的画像。 3、你还读过那些儿童艺术作品,讲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导语: 童年像一首歌,童年像一张美丽的七彩图,当我们的记忆驻足在那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我们不禁会为之激动,为之兴奋。前不久我们认识了一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课内阅读理解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问题: 1.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视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感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2.从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不怕两小孩笑话,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应了一句古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阅读《匆匆》第 4 自然段,完成练习: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用直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是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和 (薄雾)。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些游丝样的痕迹呢?”“痕迹”是指(有意义的事情),“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地自责。 3.“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指(出生的时候光着身子),“赤裸裸地回

去”指(死去的时候一事无成)。 4.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情感?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5.模仿上面一段话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雨滴),被(骄阳蒸发了),如(树叶),被(秋风吹落了)。三、阅读《匆匆》第 3 自然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时候尽(jǐn√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挽碗惋)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nín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怜怜冷冷)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给开头画双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 分) 2.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 分) 3.在文中画“——”处划去不正确的字词。(2 分) 4.用直线画出文的排比句,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6.这段最后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 (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7.仿写句子 ()的时候,日子从()过去了。()的时候,日子从()过去了。

“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一、说课的内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2-33页的“6和7的分与合”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掌握0-10各数的读写法。通过学习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熟练地掌握6、7的组成,进一步加深对6、7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语言表达,探索简单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有序思维及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本节课的教材编与"2-5"的组成相似,新内容以具体实物分成两部分为支撑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边分边想,从而学会6的分与合。这样初步渗透有序地分的思想,以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试一试"让学生经过动手分一分、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自主合作交流,归纳出7的各种组成。想想做做采用多层练习的游戏形式对6与7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自己探索并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地分一分、有条理地说一说。 六、教学和学法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花朵、小棒、卡片等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重视新旧衔接,铺垫迁移,启发探新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境的情境,引导学生把"2-5"的组成中学到的本领运用到"6-7"的组成中去,实现了温故引路,启发探新的效果。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优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 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一、指导目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试题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试题及答案全套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32分)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写出下列词的意思。(9分) (1)等闲:________________(2)浑:________________ (3)清白:________________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16分)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 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岩需要经过________和 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 岩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岩的 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体 现出的石灰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精神的 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 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是一首()(3分) A.送别诗B.山水诗C.咏物诗4.《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高尚情操。(4分) 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21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或 ()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并在“(5分) 2.画“——”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__之 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第二个 “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____________之情, 可以换成“____________”等词语。(5分) 3.本段共有______句话:中心句是第______句;第二句引用曾写过《史记》一书的文学家司马迁的话说明生死观,类似的 名人名言还有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 __________________”;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是第______句; 最后一句以________________为例,说明了为人民利益而死 是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5分) 4.下列人物中,()的死重于泰山,()的死轻于鸿毛。(填序号,6分)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doc

6、7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本课时教材我通过设计一个“猜数游戏”和“摆数活动”,使学生学会六、七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熟练地掌握六、七的加减法计算。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学会6和7的加减法,突破方法是引导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突破方法是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6和7的计算。 三、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了新颖的情景教学和动画故事,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的引导,使整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本人就注意实践操作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1、走近冰心作品 教学目的: 1、学生汇报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交流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准备: 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课件(内含冰心头像、冰心名句集锦等)。 3、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书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学生进入情境。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回顾学习方法 回顾在学习《海伦凯特》时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小学六年级语文 精品阅读题 50篇(有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题精选50篇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001】 ⑴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钮扣松动了。 ⑵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⑶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⑷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⑸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⑹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⑺……还是失败。 ⑻再试…… ⑼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⑽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⑾儿子的眼睛热了…… ⑿“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⒀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第⑿段中的划线句子“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里的“美丽的梦”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的顺序写的。(2分) 3、第⑷段中的划线句子如果改成“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怕弄出声响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然后推好抽屉。”好不好?请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3分) 4、第⑽段中划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在这个句子里“孔”的准确含义是。(3分) 参考答案: 1、①这个“美丽的梦”指母亲希望自己对儿子的爱能畅通无阻;②母亲“笑纹如花”写出了母亲在得到儿子对她的简单的爱的表示之后发自内心的愉悦心情,而“缝合”一词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想要让她对儿子的爱畅通无阻的愿望在得到儿子的回应时终于得到满足。 2、事情发展; 3、原句中“不敢”“惟恐”“轻轻地”这些词语从心理和动作上刻画了母亲怕打搅儿子工作而处处小心谨慎的心态,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一切为了儿子,对儿子充满无微不至的爱的母亲形象。改换后的句子语言比较平淡,无法从细节上体现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备至。 4、特殊含义,母子间情感交流的渠道(如答“母子间情感交流的机会”,“母子间情感交流的空间”等也可。

一年级数学“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新课程《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6和7的分与合”。下面我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评价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通过学习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2-5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分与合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分与合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体会,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通过分解数量是6、7的物体,从而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探索6、7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6和7的组成,能够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和学法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或学习用品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彩色气球、圆片等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重视新旧衔接,铺垫迁移,启发探新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因此本节课,我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1、择优读书法 2、欣赏与借鉴 3、感想型笔记 4、五步阅读法 5、批注笔记 6、抓事件读写人 7、领悟表达 8、快速阅读 9、阅读外国作品 课题1、择优读书法课型指导训练课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择优选读的方法,并进一步拓宽阅读面,在实践训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总结选择书籍的方法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尝试激趣 导入训练 1.教师摆出一大堆图书,并要求在最快的时间内选择自己所要图书。 2.组织学生交流在择书过程中的方法 3.提出课题:试问今天才这么些书,如果有一个图书馆那么多书,你读得完吗,那就应该选择自己喜爱和需要的书来读。板书课题。 1.学生选书,想想自己选书的方法 2.全班交流择书的方法。 指导方法 尝试练习 1.指导择优读书的方法: 优的标准:①内容好,使人积极向上。②语言优美。能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方法:一是先看首尾,摸清来势。二是倒读。三是不读读不懂的书,四是长篇小说跳过去继续读。 2.进行尝试练习,进入图书馆进行择优选书。 3.组织交流。 4.小结方法和心得。方法: 1.学生学习择优读书方法。 1、去图书馆选书 3、小组交流选书方法,进行全班交流: ①根据自己爱好选择,或根据老师和家长推荐进行选择。②按类找书。 ③运用方法进行浏览,确定优劣。 ④注意爱护书籍。 设问延伸 巩固方法1、设问;你以前上怎样择优读书的?以后该怎样择优读书? 2、组织交流。 3、小结;书籍是文化和智慧的载体,是前人劳动成果的结晶,我们学会了择优读书,就能在知识海洋中撷取属于自己的那朵浪花,愿同学们阅读更多的好书,掌握好人类进步的阶梯,取得更大的进步。1、学生讨论 2、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 巩固方法回家把自己选到的好书阅读,记下你阅读好书的体会。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做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课内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学弈》 弈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奕秋学下围棋,一人,一人,结果。这个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②孰为汝多知乎? 3.从文中一句可见两小儿所辩问题的复杂性。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表现得都很。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出了的态度。 4.写出两句你所知道的孔子的一句名言。 ①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匆匆》(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它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它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读文中画“﹏﹏”的句子。在作者反复的追问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情。 2.仿照画“—”的句子的写法,发挥想象,写一句话。

《6和7的组成》说课稿

《6和7的组成》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6和7的组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5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6和7的组成》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是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中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掌握这一内容,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为掌握10以内加、减法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起了重大作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学会6与7的组成。 2、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3、培养养成交流合作,鼓励摆出多样化的分法。 本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基础情况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6与7的组成。 难点:亲历6和7的组成过程。 新课改强调教学应该因材施教,我认为好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对学情有一个很好的掌控上。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第一步,他们还不习惯小学生的生活,还保留着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摆脱不了用实物来演示。这些都将是我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我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法:第一,直观演示法。第二,探索操作法。第三,游戏法。 现代教学强调,要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学会“6和7的组成”,并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相应数的组成;通过数学游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核心,因此接下来我将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板书课题。 直接板书课题,然后让学生齐读两遍。目的是让学生打起精神进入紧张学习中并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二、口述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本领:熟练地掌握6、7的组成。有没有信心学会新本领。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学会的是什么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完整)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汤姆

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xxxx历险记》预习提示 1、提前一至两个月布置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全书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等。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完成至少200字的短文.(要求概括其性格特点或品质,并要以事例为辅助) 3、有条件的同学还可看同名影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3、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5、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文章和收集。 1、教会学生略读和精读的方法; 2、由对人物的分析进而引申到对社会、人生作深刻的思索; 3、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 xx共同设计自学提纲

(一)了解内容 方法指导:1、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如:作者、小说背景、情节、人物等。 2、熟悉精彩片断并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如:复述情节、记者采访、课本剧等。 (二)分析人物 方法指导: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肖像分析人物形象。 2、采用词语堆砌的方法,如:汤姆索亚是一个、、的人。 (三)艺术手法 方法指导: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设置悬念、幽默讽刺、欲扬先抑、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等。 (四)、思考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汤姆·索亚这个艺术形象?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否赞同他的言谈举止?为什么? 3、联系全书说说汤姆·索亚为什么向往“海盗”生活? 4、你希望经历xx那样的历险生活吗? (五)、拓展延伸 1、组内组织题为“成长的烦恼”的讨论会,交换各自阅读的感想,从书中主人公的生活遭遇联系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自己作为一个儿童正常的心情和欲望,然后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训练

课内阅读训练 (一)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 (2)非然.也_____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 (2)一人虽听之._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_________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通国/之善/弈者也 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学弈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教,教授。(2)这样。(3)引,拉。(4)因为。 2.(1)的。(2)指弈秋的教导。(3)它,指鸿鹄。(4)他, 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3.A 4.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5.说明了同样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就会不同,所以学 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言之有理即可) (二)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jiān jiàn),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ji ào jué),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最新《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一、说课的内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的“6和7的分与合”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掌握 0-10各数的读写法。通过学习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熟练地掌握6、7的组成,进一步加深对6、7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语言表达,探索简单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有序思维及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本节课的教材编与"2-5"的组成相似,新内容以具体实物分成两部分为支撑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边分边想,从而学会6的分与合。这样初步渗透有序地分的思想,以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试一试"让学生经过动手分一分、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自主合作交流,归纳出7的各种组成。想想做做采用多层练习的游戏形式对6与7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自己探索并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地分一分、有条理地说一说。 六、教学和学法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花朵、小棒、卡片等教具,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训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十一 一、基础知识:(36分) 1.拼音是你学习的好伙伴,请你借助拼音朋友,写出词语。(6分) líng lìwǔ rǔmáo dùn pái huái kāng kǎi zī xún ()()()()()()2.这句话,你很熟悉。请你拼一拼,认真写出句子。(2分) suí fēng qián rùya,rùn wù xì wú shē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废()忘()舍()为人同心()力 3.平时你一定掌握了不少成语,现在就来考考你。(4分) 居()思()万古长()神机()算4.下面的句子有错误。不要急,请你用修改符号改病句。(4分) (1)小明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2)暑假快到了,我们已经结束了小学的学习生活。 (3)不亲身体验,怎能获得真实的感受不是很清楚吗?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5.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3)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年语文学习,你已熟记了不少古诗词。请把下面诗词补充完整。(4分)(1)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谁持彩练当空舞? (3)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4)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语文课本中许多精彩段落,你一定记得。试一试,你能行!(8分)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选自《为人民服务》) (2)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选自《匆匆》)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选自《学弈》) 二、课内阅读:(34分) 1.课内阅读 回顾我们学过的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

《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 摘要:《《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 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教材简析: 1、主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2、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针对重难点,我打算采取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教学过程: 共分四大环节:

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课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课教学设计 ——批注式阅读《诺贝尔》和《天火之谜》 昌乐县乔官镇北展小学李康清 概述: 科学家,多么迷人的三个字啊!你是不是也想拥有这三个字的梦想呢?如果有,请跟我来。 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科学技术的成就,你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本次阅读课我们将着重感受在每次成功中不可或缺的科学精神。学习时,应注意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学习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设计理念: 以批注式阅读为重点,进行文章的阅读。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识。激发学生高远的志向。 教学内容: 《诺贝尔》《天火之谜》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熟练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2、感受科学精神,体会文章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

教学设计详案(以文带文课型) 教学目标: 主目标:通过阅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精神。 次目标: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体会诺贝尔的科学精神,继而采用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天火之谜》,体悟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诺贝尔》《天火之谜》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动人故事也广为传诵。他就是诺贝尔。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诺贝尔,重温诺贝尔的故事。感受诺贝尔的科学精神。 一、【概说诺贝尔奖】 请朗读课文,概说你所了解的诺贝尔奖。(投影出示提纲:每年的_____月____日_______时____分,在____________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盛会——________式。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__________选择这个地点是因为_____________之所以叫诺贝尔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概说诺贝尔的科学精神】 过渡:诺贝尔在临终前,仍不忘记造福于人类,将科学精神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请你浏览课文用“~~~”画出概括诺贝尔科学精神的句子。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2、读“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这句话, 师生双读: 师: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失去了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名助手,失去了最宝贵的亲情。 生: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 生: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为了发明炸药,被认为是“科学疯子”的诺贝尔,瑞典政府禁止重建炸药实验工厂,只好向朋友借了一只船在湖面的船上进行实验。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这就是一个发生在西藏(zàng cáng)的故事。过去,藏北有一个老猎人,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随身携带的一顶小帐篷就就是她的家。 有一天早晨,她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瞧见对面不远处的草地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她赶紧转(zhuǎn zhuàn)身拿来猎枪,瞄准了那只藏羚羊。奇怪的就是,那只藏羚羊好像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没有逃走,只就是用(乞求请求)的眼神望着她,然后向前走了几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泪水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扳着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她明白藏羚羊下跪就是在向她请求饶命。但就是,打猎的生活早已使她的心变得冷冰冰的。她双眼一闭,扣动了扳机。随着枪声,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跪拜的姿势,两行泪痕也清晰可见。 那天,老猎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当即把猎物开膛、扒皮,她的眼前老就是(浮现呈现)着那只藏羚羊临死的样子。这就是她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瞬间。夜里,她久久难以入睡,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 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突然,她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刀子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已经成型的小藏羚羊!原来,藏羚羊跪拜就是为了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老猎人的心颤抖了,她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后来,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她

的下落。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____________ ”上。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与音节,打“√”。 3、“形容心神不定”可用文中________________一词来概括。 4、这篇文章主要内容--------------------------------------------------------------------------------------- ----------------------------------------------------------------------------------------- 5、“夜里,她久久难以入睡,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这就是对老人的 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藏羚羊向老人下跪,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对这句话您就是怎样理解的,请把您的想法写下来。我的理解就是:------------------------------------------------------------------------------------------------------------------------------------------------------------------------------------------------------------------------------------------- 8、读了短文后,写出您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