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练习十五

语文练习十五

语文练习十五
语文练习十五

语文练习十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美是zhàn 蓝的天空中雁飞翔的一抹风景,美是溪边翠鸟与流水唱和.的一种韵味,美也是池塘中荷尖立蜻蜓的一个特写……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⑴看着人类这种狂wàng()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⑵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àn()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diāo()零荒芜不了春天wǔ()媚,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绝不轻言放弃。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嬉戏锲而不舍浑身械数

B.胆怯锋芒必露莫衷一是

C.葱茏恼羞成怒险象迭生

D.羸弱锐不可挡冥思遐想

⒋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B.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C.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使人们学会欣赏,学会创造。

D.在转基因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谨慎食用转基因食品。

班级开展了“走进自然,关心社会,感悟人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5.周末,几位同学相约去郊外游玩,去哪?下面是他们的交流发言,请选择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刚说:“溧水的景区太多了,有鬼斧神工的天生桥;有碧波荡漾的东屏湖;有山水秀丽的无想山等……真不知去哪?”

B.小安在喃喃自语:“去崔嵬的小山峡?还是天然氧吧无想山呢?”

C.“去一个有山有水的景区吧!”小明说,“就去无想山吧!”

D.“对,去寻找作家周邦彦在‘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中描述的风景吧!”小佳也赞同说。

7.同学们首先来到无想山水库游玩。小佳看到刚才停泊在对岸小沙洲边的一只小船向湖心划去,不禁吟出一联:

小沙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此联有许多同音字,大家一时都对不出满意的下联来。后来,同学们游玩到无想山顶,眼尖的小刚老远看到一座挂着“凌云阁”匾额的木屋上栖息着一对鸽子,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使鸽子受惊而飞,小刚灵感顿生,脱口对出了大家都觉得很好的下联:

(2分)

8. 活动结束后,小安同学有感而发,写了一段话语,请将这段话补充完整。(2分)

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我汲取到了知识的养分;;在社会大课堂里,我懂得了处处有学问……人呀,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诗阅读】

柄柄芰①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②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

不是路行人,怎谙③秋滋味。

【注】这是《水浒传》中的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歌。①芰(jì):古书上指菱。②蛩(qióng):这里指蟋蟀。③谙(ān):熟悉。

9.诗歌着力描绘“秋滋味”,烘托出宋江怎样的心情?选择恰当的一项()

A、凄凉苦涩

B、寂寞难耐

C、洒脱浪漫

10.请简要说出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的原因,并写出他们逃离后直接投奔了何人。

【古文阅读】

记游白水岩苏轼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②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③,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③馀甘:即橄榄。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其源殆可以熟.物⑵少.北,有悬水百仞

⑶折处辄.为潭⑷顾.影颓然

12.选择与“循山而东”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学而不思则罔

C.濯清涟而不妖D.潭西南而望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14.对选文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虽短,却将父子两人一整天的游览活动具体而真切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B.选文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顺序,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C.选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八字,江水湍急、澄澈之态尽出。D.苏轼又被贬惠州后写了本文,含蓄表达了奇山异水也排遣不了自己内心郁闷之情。(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1分)

城固宅坚园更幽李磷

①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天下,他向石门隐士朱升请教克敌的致胜良策,获赠“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真言。中国人善于筑墙,我们修建的万里长城,是地球上最雄伟壮观的墙。墙,算得上是中国古代环境最显着的特征之一。

②宋代以前,城市形态可谓“无墙不城”。例如唐长安,实行“里坊制”,由一百一十个坊组成,另有宫城、皇城各一以及东、西二市。这些坊、市、皇城和宫城,都用墙围起来,皇帝一家住在宫城里,中央政府各部门在皇城里办公,平民百姓全都住在不同的坊里。大街上只见坊的围墙和坊门。据研究,长安居民的生活、工作及娱乐,均发生在围墙内的里坊。我

们如能让时光倒流,有幸回到唐朝繁华的大都会长安,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一定大感意外。因为眼前所见,并非左右店铺林立、门庭若市的景象,仅是两道高墙而已。

③在我国古代,不仅“无墙不城”,而且“无墙不宅”。于古代众城市住宅中,四合院为典型的代表。它是封闭式的家居,用墙壁围起来,外墙很密实,窗户一般只开向内院。所以生活在合院里的人看不到外面的风光,而外面的人也同样无法窥见合院内的情况。比较大型的住宅,除了前后分门、厅、室三进,左右还分东、中、西三院,配给不同辈份或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使用,院子之间必定设有隔墙。

④墙作为宅的主要构成,不仅注重实用,更满足了社会道德对建筑的要求。《论语》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采取什么手段可有效地防范非礼于未然呢?莫过砌一道墙!人们既难以互相接触,“非礼”的事就不易发生了。试想这样一个围墙处处、不可越雷池半步的小区,人们回到院子里,就有一片完全独立的小天地。这表明古人非常注重家庭隐私,就算邻居,因为各自都住在围墙内,出现干扰对方的机会是甚微的。

⑤大凡园林,必先沿界筑围墙,然后山池、亭榭、花木,即“无墙不园”。江南园林中的墙,通常被粉刷成白色,俗称“粉墙”。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贾政刚至园门前……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喜欢。”言下之意,文人长期受老庄淡泊无为思想的熏陶,以粉墙的纯洁为雅。

⑥中国园林艺术讲究含蓄,墙往往在其中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造园有“障景”一法,围墙即以视线屏障的角色呈现,园外那些令人头痛、不美观的东西的处理问题便迎刃而解,的确,园林风景如画,是容不得半点瑕疵的。此外,墙还可以“隔景”和“分景”,行家说:“园必隔。”隔墙就园林而言,属关键之事,隔墙若运用得当,咫尺庭园,则呈小中见大、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无穷无尽之境。园中四时虽烂漫,然而,围墙却不让你一览无遗。

⑦墙,让城固,宅坚,园更幽。(节选自2013年4月7日《文汇报》,有删改)15.选文说:“墙,算得上是中国古代环境最显着的特征之一。”选文从哪三方面对此进行了说明?

16.文章第②段写唐朝长安的“里坊制”有什么作用?(3分)

17.选文③、④两段的顺序可否调换?请说说理由。(3分)

18. 结合文本内容,指出下列链接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印证了“墙”具备实用性之外的哪些功能?(2分)

【材料一】传统的汉族社会讲究守礼,礼则很强调男女有别,《墨子》就有“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之说。

【材料二】古诗云:“短墙半露石榴红”,写的是因墙构成的景色。墙能盘山,能越水,穿插隔透,借空间的渗透而获得层次变化与深度感,产生极其深远、乃至不可穷尽的感觉,从而获得美感。

【材料一】:

【材料

二】:

语文练习十五答案

1、①湛②hè

2、(1)妄(2)黯凋妩

3.C4.A5.C

7.(2分)示例:凌云阁,阁落(栖\息)鸽,鸽飞阁未飞

8.(2分)示例:在大自然中,我欣赏到了青山绿水的无限风光。

9.(2分)A

10.(2分)宋江杀死了阎婆惜,官府追缉得很紧(1分),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后投奔了柴进(1分)。

11.(4分) ⑴使……熟(煮熟)⑵稍微⑶就⑷看(回看)

12.(3分) D

13.(2分)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14.(3分) C

附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欢喜又畏惧。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过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用船桨击打着江心,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倒映着的月亮。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

15.(3分)无墙不城、无墙不宅、无墙不园或城固、宅坚、园更幽

16.(3分)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宋代以前,城市形态可谓‘无墙不城’”的特点。

17.(3分)不能调换。因为这两段是递进关系(逻辑关系),由浅入深的介绍了墙作为宅的主要构成方面的不同作用。

18.(2分)材料一:墙作为宅的主要构成,不仅注重实用,更满足了社会道德对建筑的要求。材料二:中国园林艺术讲究含蓄,墙往往在其中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