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落实小学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与反思

落实小学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与反思

落实小学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与反思

论如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日常教育的根本目标 达县景市小学黄仕华 一、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都是阐述立德树人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纵览十八大报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莫过于“人民”二字。“人民”出现了145次。那么,什么是人民最关注的事情?非教育莫属。这也是为什么众多解读十八大精神的文章中,与“教育”有关的阐释最能吸引眼球的原因所在。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终极目标。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有道是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每一位老师的使命和光荣。 可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面对厌学睡觉、东张西望、小偷小摸的学生,面对毕业撕书、毕业后对老师不屑一顾的学生,面对那些成人后种种自私冷漠的行为,他们是否体现了我们理想中的教育? 立德树人,必须从现在开始。我们深知,试卷会渐渐发黄,成绩会逐渐成为历史,但道德这种特别而美好的可以一生受用的东西,却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才能拥有。 二、原则措施 1、首先要立“师德”。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师德”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却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实际上就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立的“师德”。高尚的师德,除了能够保证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拥有前瞻性和教育手法的灵活多样性,同时教师本身也形成对学

立德树人,爱为根本

立德树人,爱为根本 发表时间:2019-01-04T13:41:43.690Z 来源: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3期作者:张恒[导读] 广东省兴宁市胜青中学514500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工作和管理的对象就是那些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他们渴望被爱,被关注,因此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涵就是一个“爱”字。爱学生是教育学生 的起点和基础,只有真心热爱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一、爱是尊重与信任,沟通心灵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班主任不要老是摆着一副一本正经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我不在乎你有多少知识,我在乎你有多在乎我”,你在乎了他们,他们自然也就在乎了你,你们之间就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这良好的师生关系,何愁教育与管理呢? 二、爱是宽严有度,规范引导 尊重学生,并不等于对学生的放任,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这样只能使学生放纵、任性。对学生的热爱不可无,但对学生的严格亦不能丢。“教不严,师之惰。”作为班主任,更要严格要求学生。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制约。在开学初,我就在班会课上和学生共同制定了班级的奋斗目标、切实可行的班规、个人综合素质量化考评等规章制度,使学生在品德、纪律、卫生、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我班有一名学生,三天两头迟到,逆反心理又强,如果只是批评教育,那么他要么低头不吭声,要么瞪眼睛不服气……思来想去,我私下叫他来办公室,心平气和地和他谈话,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不良影响,他才平静下来,主动承认了错误,还保证以后要严格要求自己,并自觉在班上做了检讨。有了这个举动,班上其他学生也积极地改正了自己的问题,班级更加的团结,气氛也更和谐了。当然,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含爱的感情,要让学生体会到对他们的严,其实更是对他们成长的爱。我们班级的每位同学都承认我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但是都没有责怪我,这是因为他们在我的严格要求中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那一份真挚的爱。 三、爱是因材施教,发掘闪光点 班主任要对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去实施教育。学生在初中阶段,思想上会出现动荡期。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与行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用全新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了解学生的关注点,与学生同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声,使自己的爱有的放矢。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的东西,要学会发现,挖掘,合理善用,就能发现其闪光点且转化为正能源,传递正能量。 四、爱是让孩子们懂得感恩,体验幸福 感恩教育既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形式,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应在学校进行系统的规范和培养。作为班主任,可以依托班级建设,渗透“识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让孩子们在爱的体验教育中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体验真正的幸福。有一次在班上举行“感恩的心”的主题班会,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叫“我眼中的父母”,同学们有的说自己的父母不关心自己,每天只顾着上班,回来也很少跟自己谈话;有的说母亲在家十分爱管自己的闲事,好像总是问这问那,特别烦,所以经常和她顶嘴;有的说自己的父母知识水平低,在学习上有问题根本帮不了自己……同学们讲完了,伴随着《母亲》这一首歌曲,我把在微信群里与学生们的父母聊天的记录和请他们拍的一些工作照片或视频播放在电脑白板上,让学生们看一看他们真实的父母,看完后,我再让同学们说一说心里话:“妈妈,我再也不和你顶嘴了。”“爸爸,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在同学们深情的声音里,我感觉到了孩子们那颗纯真的心。正是这种感恩教育,让同学们理解了家长的辛劳,学会了感恩,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有了更积极的学习状态。 爱,增添了我们的人格魅力;爱,发挥了无穷的教育力量。教育工作要做好确非一件易事,只要将教育工作内涵——爱,化作满腔激情,倾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每一方面,教育工作就能润物无声,春暖花开,取得丰硕成果。我们一起用爱筑起师生彼此信任的桥梁,让我们用爱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体会

学习《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心得体会《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我认为这个文件会成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需要认真领会,扎实落实。如果能够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调动各方力量支持关心教育,把顶层设计和群众探索结合起来,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即宣讲规范人伦道德,自己以身作则,此为“立德”,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然而,看到现在的教育状况,似乎与立德树人还有那么一段距离。比如说各种各样的“培优班”,各类培训企业的“早教文化”,种种现象似乎都在说明“育分”比“育人”来得更重要。但考试分数上去了,社会水平也上升了,而自身的道德水准却不见得会有多高。为此,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它针对的就是当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甚至还在发展着的对于教育本性的迷失。“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而不是升学率、不是论文和奖励以及头衔多少的排名、不是大楼和设备,等等。 必须注意的是,十八大报告不是一般性地讲育人是根本任务,而是进一步指出要“立德树人”,这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古人重视“立德、立功、立言”,将“立德”摆在第一位。而在当下,却往往是重视“发文章”,或可戏称为“立言”为先。殊不知,真正能立得住的文章,必定是“道德文章”。没有德,就没有魂,没有魂,就不成人,若竟有文,岂不是“鬼话”?! 立德,树立德业。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准则为看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 曾经,我们总是以书本的方式,先辈们的伟大事迹为典范,对所谓的德育教育进行宣传和宣扬。却总忘了,这只是书本上,那些死记硬背的历史,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上有着重要意义,却对我们的学生而言,没有切实体会上的意义。将“德”字铭刻在自己的心头,除了学习什么叫“德”,也要学会“德”该如何表达,如何体现。例如,学会助人为乐;学会尊师重道;学会爱护环境。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成为一个正道之人,不仅仅是一日或几日就可成的。要的是持之以恒,要的是努力不懈。如何让下一代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是全体师生应有的自觉。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从而引导学生,感染学生,要自觉认识到作为老师的责任,不要以为只有上课才是育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教学生:我们认真负责就是教学生认真负责,我们敷衍马虎就是教学生敷衍马虎;我们热情就是教学生热情,我们冷漠就是教学生冷漠;我们公正就是教学生公正,我们偏私就是教学生偏私。 特别重要的是,要超越“灌输”型教育,以启发和引导为主,以教师的育人自觉启迪学生的成人自觉、立德自觉,才能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德育的落实不是落到教材里、课堂上和活动中,而是要落到人心里。“树人”即人的成才,关键在内因。没有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发展,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5篇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认为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勤奋好学,严谨治学,坚持言传身教,思想育人,榜样带人。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决定你成就如何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态度。下面是整理的关于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 学习立德树人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 已经有十三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通过学习县教育局组织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动员大会和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的动员大会,深有体会。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应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新发中学校长高景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一名校长如何将“立德树人”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好,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抓好德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保障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即使智育再高,没有好的道德,也将是“废品”。鉴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应关系,“立德”对教师来说是立师德,对学生来说是立学德。教师立德树人,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作为一名中小学的校长,办好一个学校,让人民群众满意,首先要以德育工作为先。领导要用更多的人文理念,在工作上给与更多的是表扬,激励教师去工作。同时,还要用真诚的阳光照耀学生成长的道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学校德育要从课程教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变单纯学习知识为服务社会的思想理念。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集中办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养成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要体现学生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我们建设了层次楼廊文化、国学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艺术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在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二、抓好学生素质教育是“立德树人”前提和基础 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提出:“立德树人”之时,提高人的素质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

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然而,目前教育中的“育分”似乎比“育人”更具诱惑力,学生的分数上去了,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甚至有社会道德大滑坡的情况。来看几个个案:案例一: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案例二: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案例三: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案例四: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案例五:男生,四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四岁师学习钢琴,八岁学习书法,获奖无数,十岁加入国家冰球队,

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第一位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三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第二位是马加爵。广西宾阳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杀4名同学,2004年6月枪毙。第三位是韩寒。上海人,中国作家,职业赛车手。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中国80后十大杰出人物,2009年亚洲周刊风云人物,新世纪周刊2009年度人物。第四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作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第五位是李天一。李双江、梦鸽之子,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毕业,后就读人大附中,再到美国沙特克圣玛丽学院留学。成就不小: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金奖,最年少的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2011年因斗殴拘留教养1年,2013年2月因强奸罪判刑10年。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3570317.html,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作者:李亚琴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7年第09期 [摘要]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存在只重视成绩而忽略对学生品德素质培养,学生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由“重成绩”转到“重立德”上来,坚持以身作则,让学生感悟崇高品德的重要性,学会自我反思,提高自身思想认知和素质水平。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立德树人;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34-01 中国自古就是崇德尚美的国家,思想品德教育更是从娃娃开始抓起的。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社会开始有了粗浅的认识,在这一阶段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一、当前初中生的品德及素质现状 1.只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很多学校和教师在讲授思想品德这门课时,往往只是盲目地让学生为了考试成绩而学习,并不注重培养学生崇高的品德和良好的素质。这种教学忽略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2.学生素质水平相对较低 当今社会,浮华奢靡之风盛行,初中生由于年龄尚小,社会阅历较浅,所以很容易沾染不良风气。这样不仅对其自身发展不利,更会影响社会发展。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案例来阐述。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重成绩”转到“重立德”上来 如教学自信、自强、自尊的有关内容时,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将这些知识践行于现实生活中。教师可通过引入全国道德模范等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只有自尊自爱,充满自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端正学生的做法和思想,而不是教他们通过背书去取得高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增强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实效性 一、立德树人: 立德 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 立德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树人: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意思。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立德树人:(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使大家了解到立德树人这个词的含义,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活动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立德树人是根本

立德树人是根本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小伙徐砺寒……道德模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师德为。“学高为师,身正为”,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立德树人,教育任重道远!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即宣讲规范人伦道德,自己以身作则,此为“立德”,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然而,看到现在的教育状况,似乎与立德树人还有那么一段距离。比如说各种各样的“培优班”,各类培训企业的“早教文化”,种种现象似乎都在说明“育分”比“育人”来得更重要。但考试分数上去了,社会水平也上升了,而自身的道德水准却不见得会有多高。为此,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它针对的就是当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甚至还在发展着的对于教育本性的迷失。“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而不是升学率、不是论文和奖励以及头衔多少的排名、不是大楼和设备,等等。 必须注意的是,十八大报告不是一般性地讲育人是根本任务,而是进一步指出要“立德树人”,这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古人重视“立德、立功、立言”,将“立德”摆在第一位。而在当下,却往往是重视“发文章”,或可戏称为“立言”为先。殊不知,真正能立得住的文章,必定是“道德文章”。没有德,就没有魂,没有魂,就不成人,若竟有文,岂不是“鬼话”?! 立德,树立德业。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准则

为看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 曾经,我们总是以书本的方式,先辈们的伟大事迹为典范,对所谓的德育教育进行宣传和宣扬。却总忘了,这只是书本上,那些死记硬背的历史,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上有着重要意义,却对我们的学生而言,没有切实体会上的意义。将“德”字铭刻在自己的心头,除了学习什么叫“德”,也要学会“德”该如何表达,如何体现。例如,学会助人为乐;学会尊师重道;学会爱护环境。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成为一个正道之人,不仅仅是一日或几日就可成的。要的是持之以恒,要的是努力不懈。如何让下一代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是全体师生应有的自觉。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从而引导学生,感染学生,要自觉认识到作为老师的责任,不要以为只有上课才是育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教学生:我们认真负责就是教学生认真负责,我们敷衍马虎就是教学生敷衍马虎;我们热情就是教学生热情,我们冷漠就是教学生冷漠;我们公正就是教学生公正,我们偏私就是教学生偏私。 特别重要的是,要超越“灌输”型教育,以启发和引导为主,以教师的育人自觉启迪学生的成人自觉、立德自觉,才能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德育的落实不是落到教材里、课堂上和活动中,而是要落到人心里。“树人”即人的成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增强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实效性 一、立德树人: 立德 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 立德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树人: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意思。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立德树人:(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使大家了解到立德树人这个词的含义,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活动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心得体会-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心得体会-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下面由精心整理的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心得体会1 我从学校走进学校,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教学生涯,这三尺讲台和我接下了不解之缘。弹指一挥间,12年的岁月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中,就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下,就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滑过,生活因教师这一阳光下最美丽的职业而精彩。 《左传》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树人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它夯实了教师,立德树人的基础—爱心。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教台,我正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我们带着一颗为学生的爱心走上讲台,学生犯错误了,老师与之谈心,有难处了,老师帮助解决,我们不断地向学生“提醒幸福”,而学生也不断地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有了一颗爱心,才会有一张笑脸。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给学生一张笑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笑对人生。微笑着,欣赏学生做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帮手,助其自信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弥勒,育其责任感!笑脸下才有欣赏,才有鼓励,才有宽容,才有爱。 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爱,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甘愿吃苦,乐于奉献,不断进取的教师精神,铸成了教师立德树人的核心—奉献。 在讲台上,我们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百科书和指南针,我们能体会到最温暖的春风和情感,能体会到世上最真最纯的友爱。在每次的“教师节”的时候,我都会收到一些学生送来的贺卡,里面写着“老师好”就这么小小一句问候,或者学生的一个微笑,我就会感到很幸福、很快乐。这种甜美的感受,并不在于学生的物质回报,而在于教书育人本身所带来无穷的乐趣,以及桃李芬芳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是两袖清风,囊中羞涩。虽说我们不具备金钱的富有,但我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个个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欢乐! 我们是教师,就要奉献,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为了学生能共同进

立德树人是根本.docx

立徳树人是根本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一一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 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 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 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分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4部分。 《意见》正文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