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族音乐学概论 伍国栋祝百年

民族音乐学概论 伍国栋祝百年

民族音乐学概论   伍国栋祝百年
民族音乐学概论   伍国栋祝百年

民族音乐学概论总结

第一章民族音乐学历史发展及其定义;

有比较音乐学发展而来,奠基人是吉卜·金斯特。最初证明欧洲文化中心论,反应殖民未开发落后论。19世纪80年代,英国埃利斯《论各民族的音阶》平行叙述。德国乐派乐器四大类(体膜气弦鸣乐器)美国从文化背景中去研究非欧洲地区及其各民族的音乐传统,他们重视实地考察和音乐与社会、经济及文化方面的联系。中国,王光祈《东西方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三大乐制:希腊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日本田边尚雄岸边成雄

1980年6月南京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1954年民族音乐研究所,个案研究。八十年代论文及大量专著(视野宽泛)译著、音响、乐谱等。

学科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围、选择面):非欧渊音乐对象型、民间音乐对象型、人类音乐对象型。民族音乐学是将世界诸民族的传统音乐作为体现其学科对象和范围的基本内容。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某一民族在固有文化传统基础上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体现该民族音乐文化基本特征、基本面貌和历史传统的音乐。

第二章民族音乐学与相关学科

音乐理论学科:技术性音乐理论学科(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乐理)、音乐表演理论、音乐创作理论)+非技术性理论学科(音乐学)

技术性音乐理论学科+非音乐理论学科=非技术性理论学科(例音乐考古学、乐律学等)。从人文角度研究音乐事实,则更为全面、准确地把我音乐本体和音乐现象的历史性、现实性、地方性和民族性。

民族音乐学与人类学:人类学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广义考古学、语言学;狭义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

民族音乐学与民族学:民族学是研究民族起源、生存、消亡的学科。田野作业、实地调查。

民族音乐学与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研究成果上,社会学关于社会组织构成方式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加深对城市和乡村某些民间音乐社团构成及音乐活动的认识和理解。研究方法上,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原理对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建设一直就产生着重要影响。

民族音乐学与民俗学:民俗学应当是研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人民大众生活、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的科学。

民族音乐学与地理学:地理学是描述和研究地球面貌、自然区别、人类生产区域组合和社会区域组合及其组成要素的空间科学。

民族音乐学与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和具体语言学两个分支。主要针对民歌类音乐。谱系分类法第三章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观念

民族音乐学的价值观是从社会共同体的个人、集团主体的需要角度或从能否满足及如何满足主体的需要角度,来考察和评价各个民族音乐事象的一种观念。

民族主义音乐价值观和狭义民族主义音乐价值观是阻碍民族音乐学发展的价值观。

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意识的表现,行为的表现。

主体观:民族音乐学强调以人类社会共同体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中心对象来展开各民族传统音乐的考察研究。

音乐对象主题的形式:群体(民族、支系、社团等)和个体(歌手、乐手、说唱人等)。

音乐对象主体的内容:主题的自然及社会属性和主体的行动及过程显现。

音乐对象主体的意识:指人的因素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有助于更深入、更准确地对音乐事象进行科学解释。

时空观:时间观念历时性纵向时间共时性横向时间。

音乐事象的空间观念:空间位置指音乐事象的分布流传地域和传播扩散路线。音乐事象的空间环境依托指音乐事象在分布流传地域内所依靠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环境。音乐事象的空间实体形式指音乐事象结构中的物化存在。任何民族音乐学者考察研究对象的音乐事实,同时都具有位置的、环境的和实体的空间属性。,对这些空间属性内容进行全面、有机地认识和把握。

音乐事象的时空统一观:历时构成+共时构成+空间构成。三方面结合。

网络观:多线思维,形成一种网络联系。整体性观点,联系和制约的观点。有序的观点。动态观点。最佳观点(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

质量观:所谓音乐质量观就是充分认识和把握音乐事象构成特质和涵量的具体内容及相互关系的一种认识论观念。

音乐事象的质:结构特质(整体结构)、风格特质(民族地方特色)、文化属性特质(人文含义的内容、情感、功能和效用指向等)三方面。

音乐事象的量:主要包括分布面、生存密度、操纵主体数据、使用率四方面。

音乐事象的质量比较和质量转化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民间歌曲,这一人类社会中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音乐,是人民大众心声的自然流露。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用自己的歌唱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吧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 民族器乐 我国民族器乐主要按照演奏形式划分为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两类 民间歌曲 我国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按照歌唱场合和音乐特点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别民间歌舞 按照音乐与舞蹈二者结合的方式将民间歌舞音乐分为舞歌(或歌舞)和舞乐(或乐舞)两大类型 说唱音乐 按艺术风格划分:我国汉族的说唱曲种大致可以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戏曲音乐 按剧种、民族分为越剧、沪剧、评剧、吕剧、藏剧、壮剧、白剧、侗剧等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 远古、奴隶社会前期 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最初的音乐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原始时期的音乐总是常常和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西周 西周的宫庭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六代之乐是指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关于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

也 秦汉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隋、唐时期 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 明清时期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词以山东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较为重要 近现代时期 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这反映出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动基础。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 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中国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借助口头传唱二、乡土性 也可称为地方性或地域性,不同的地理气候、风俗习惯、方言语音等形成了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 三、即兴性 中国民间音乐口头传唱的传播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形成了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四、流传变异性 同一支民间基本曲调在不同地区流传时,会因为当地的方言语音、审美特点等而在演唱风格、表现功能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 五、人民性 广大人民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通过民间音乐不同的风格体裁表达出来,受众面是最广的、最大的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民族音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音乐研究文集》,彭永启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民歌新论》,冯志莲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 《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乔建中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中国同宗民歌》,冯光钰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 《中国民歌》,周青青,人民音乐出版社。 《土地与歌》,乔建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汉族民歌概论》,江明敦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 《关于音乐论文写作的通信》,周勤如,《音乐中国》(美国英文季刊)。 《草原Χ黄河:我心底的情节》,赵宋光. 《何谓‘民歌’》,杜亚雄,《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论民间歌手》,张君仁,《中国音乐》2004年第1期。 《浅析江苏民歌的艺术特征》,刘跃华,《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 《民族音乐的几个问题》——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侗族拦路歌的收集与研究报告》,方暨申。 《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及其形式美特征》,张贵华《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试论传统小调歌曲》,路行,学习民间歌曲笔记之一。 《中国曲艺与曲艺音乐》,栾桂娟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 《中国曲艺志》辽宁卷,宫钦科、耿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中国曲艺志》江苏卷,王鸿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曲艺志》山东卷,张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周青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中国曲艺史》,蔡源莉吴文科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中国曲艺概论》,姜昆、戴宏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国乐今说》,乔建中,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咏叹百年》,乔建中,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 《音乐与传播》,冯光钰,华夏文化出版社,2003年。

民族音乐学的前沿研究与课题选择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前沿与课题选择 摘要:本文分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定位、当下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前沿、当下民族音乐学的课题选择,三个方面来分析与论述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在当下的研究前沿与课题选择的问题。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研究前沿;课题选择 一、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定位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音乐理论学科,在西方,学科早期被称为“比较音乐学”,1950年,荷兰音乐家孔斯特将学科更名为“民族音乐学”,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此便一直沿用至今。 伍国栋先生在《民族音乐学概论》一书中谈到:“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这一学科名称是一个复合词语,它由音乐学和民族学两个词汇复合而成”。这也体现了民族音乐学交叉学科的性质。正如梅里亚姆(Merriam)在他的《The Anthropology of Music》一书中说到的:“民族音乐学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音乐学的部分,和民族学的部分,它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将这二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结合起来,不偏向任何一方,而对二者都予以重视。” 音乐是人的产物,它有它的结构,但是它的结构不能脱离产生它的人类行为而独立存在,要了解为什么一种音乐构造以它现有的方式存在,我们必须了解产生它的那种人类行为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还有为了产生所需的特定声音组织形式,作为这种行为基础的那些观念是如何被组织的,又是为什么这样被组织的。对于音乐,两方面的研究都要渗透。因此,梅里亚姆把“民族音乐学”界定为“对文化中音乐的研究”,到今天,这样的界定在学界已经成为一个共识,那是因为被视作“人文社会科学”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不能没有“人文”和“社会”的含义,其研究不能无睹于社会事实,也是在这样的语境中,学术的眼光才可能不断聚焦于相关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如: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等等。 民族音乐学自1980年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的早先的“民族音乐理论”、“民间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xx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民族学通论(完全版)

民族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 1.民族学: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它包括很多二级学科:①民族学史;②民族问题理论;③文化人类学;④民俗学;⑤蒙古学;⑥藏学。 2.文化人类学:这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为人类学主要分支之一。1901年霍姆斯创用这一专称,旨在强调人类学中研究人类文化的部分,以区别于研究人类体质的体质人类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的过程,分析比较各民族、各部族、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区文化的异同,探讨和发现人类文化的一般和特殊规律。该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整体方法、参与观察、比较法等。文化人类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有进化论学派、传播学派、结构主义学派和功能学派。 3.人类学:人类学是一门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是一门历史和理论的实验科学,统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社会科学。 4.语言学: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的内部结构,如语音、词汇、语法、句法和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学家在进行这种研究时当然也要联系社会、文化、民族等背景,但他们是从解释语言事实的角度出发的。 5.体质人类学:亦称为自然人类学,生物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是一门研究人类自身起源分布、演化与发展人种形成以及现代人种、种族、民族的体质特征、类型及其变化规律、人类体质特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的学科。 6.“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志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省志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 7、种族:种族,又称人种,是现代人类这个统一物种即晚期智人当中的各个亚种。种族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他们经常地在内部进行婚配和繁育。这些特征是在一定地域内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 8、种族主义:种族主义宣扬人类的不同种族在本质上有优劣之分,“优等”种族应统治和奴役“劣等”种族的政治主张。种族主义的基本内容是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其极端发展是种族灭绝。 9、种族灭绝:反动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借口种族、民族或宗教原因,整批地杀害某一集团的人。 10、种族的分类:胡顿1946年提出系统分类法,分为三大人种,即蒙古人种、赤道人种、欧罗巴人种。 11、黄色人种:亦称蒙古人种。主要体质特征为:皮肤浅黄色,头发色黑形直,胡须和体毛较少,颜面扁平,鼻梁不高,唇厚适中身材自北向南呈现从中高到较矮和从粗壮到纤细的过度趋势,眼内角多有蒙古褶。 12、白色人种:亦称欧罗巴人种,俗称白色人种。主要体质特征:肤色一般浅淡,部分呈褐色,毛发颜色不一,发型波状,次生体毛发达,泪阜(fu)外露,鼻高唇薄。 13、黑色人种:亦称赤道尼格罗人种。主要体质特征为:皮肤浅黄色,头发色黑形直,胡须和体毛较少,颜面扁平,鼻梁不高,唇厚适中身材自北向南呈现从中高到较矮和从粗壮到纤细的过度趋势,眼内角多有蒙古褶。14、劳动创造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包括了三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论点:(1)语言的历史和意识的历史同样长久,或者说语言与思维互动。(2)分节语的出现是,人类童年的主要成就。(3)语言产生的前提和条件是直立行走和劳动。 15、劳动“推动力”说:劳动只是一种特殊的适应手段,适应方式。它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推动古猿的内部矛盾性发展与转化。 16、.突变选择说:学术界另有学者认为,人类起源的决定因素是突变、选择和隔离。简称突变选择说。 17、.腊玛古猿:腊玛是古代印度史诗中的英雄,该学名在1934年确定。刘易斯(G·E·Lewis)认为,其犬齿与其他齿平列,无缝隙,齿弓与人一样呈抛物线型,脑量300㎝3,体重10-15公斤,可能是向人的方向发展的人科早期代表。 18、直立人:直立人分为早期直立人和晚期直立人。以能人为代表的早期直立人,具有如下特征:⑴手足进一步分化,手已能制造工具,具有了人的性质。⑵脑部较发达,平均脑量637cm3,有的高达810cm3。⑶文化方面有砾石工具和粗制石斧,标志着真正的劳动的开端。晚期直立人只是同早期直立人相对而言,在距今150-20万年。 19、智人:智人所处的时代是旧石器中、晚期,人类群体已从前氏族公社时期过渡到母系氏族的萌芽时期。智人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智人即过去所称古人和尼人;晚期智人——“智人的智人”即称新人。 20、语言: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一套象征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最主要标志之一,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民间音乐 戏曲音乐 戏曲: 是在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以文学剧本为主体,是集音乐、舞蹈、表 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表 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 同剧种的标志。 戏曲发展概况: 一) 宋以前——戏曲艺术的孕育期 二) 宋元年间——戏曲艺术的形成期(戏曲艺术的第一个繁盛期) 三)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期(戏曲艺术的第二个繁盛期)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念:是 对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和独白的总称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演手段,也叫‘开打' 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一切自然状 态的喜剧材料,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变 趟马 走边 自报家门 跑龙套 档 一、 昆腔: 又名昆曲、昆山腔,为百戏之祖。 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省昆山一 带,是南曲与当 地民间音乐结合衍变而成。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梁辰鱼等艺 术家改革昆山腔,创立以笛、鼓 板为主,辅以笙、箫、三弦、琵琶、月琴等的 伴奏乐队,曲调柔婉优美、圆润舒缓、表情细 腻,人称‘水磨腔'。两人合作 的《浣纱记》誉为昆腔传奇,代表着昆腔的改良。 昆腔的套曲结构: 引子+正曲 +尾声。 节拍形式: 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散板和加赠板的四八拍 代表作—— 明代汤显祖的 《牡丹亭》选段 游园惊梦 传统剧目—— 《十五贯》、《钟馗嫁妹》、《雷峰塔》 一、 高腔: 即明代的弋阳腔,产生在江西省弋阳一代。弋阳腔以不用丝竹 乐,仅用锣鼓铙 钹等打击乐伴奏和运用人声帮腔而区别于其他声腔。行腔灵活 自由、通俗、纯朴等特点。属 戏曲声腔的剧种 根据各地方言,音乐曲调的异同、流行地区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 中国 戏曲的艺术总称。 戏曲的特点: 1 综合性: 2 写意性: 3 程式性: 形,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规整的戏 剧(起霸 子 对子 刷下场 抬轿 跑圆场)。 4 虚拟性: 对时间的虚拟 对空间的虚拟 戏曲中的 主要声腔和代表剧种

音乐学概论

音乐学概论 第一章·第一节音乐学总论 一.学科名称的由来 1,最早米茨勒 1738年德国“音乐学协会”意思为音乐的科学 2,音乐学确立于德国克里桑德 1863年《音乐学年鉴》:“音乐的研究,特别是历史的研究,应该提高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长期采用的那种严肃而精准的标准上来”。(音乐学年鉴是一本工具书,用来记录那年发生了什么例如音乐会,或记录发表了什么内容)他还认为音乐学应与实证科学相联系。 3,1885年奥地利阿德勒《音乐科学的范围方法及目的》音乐学这一名称的最终确定 二.学科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对象有特定,范围有时间和空间断层) 1,19世纪60 德国赫尔姆霍尔茨认为音乐学属自然科学领域“音乐学应以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和对它的感知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以音乐传播的物理过程与人感知它的生理过程为对象” 2,音乐学以西方音乐历史为中心课题,这个观点是偏颇的。这里的西方音乐史指的是西方艺术音乐史,是不包含西方民间音乐(传统音乐)的。音乐史是强调时间发展,而民间音乐是强调地域性 3,1980 《辛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音乐学是一种知识领域,这种知识领域是把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物理的,心理的,美学的和文化的现象的研究当做它的对象的。” 4,日本 1977 《新音乐词典》“音乐学是运用各种学术性方法(自然,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研究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的学术领域的总称” 5,音乐学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what 这些音乐是什么样的?要对从古至今的音乐成品进行研究,探索音乐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how这些音乐是怎么成为这样的? why这些音乐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要对人类各种音乐行为进行研究,要求对人类自身(主观方面)进行研究 三,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这里是一般方法论) 1,实证性——资料与文献——利用科学手段和器械进行量化测定——或通过经验(人的心理感受)间接获得认识 2,思辨性——理论与模型——利用理性与逻辑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比较,思考,归纳,以求得音乐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四,学科的性质(特点,意义) 1,音乐学现在属于人文学科 2,音乐学分支学科很多 3,音乐学要处理边缘和中心的关系(音乐学中音乐是中心)

最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 1、民间歌曲(名词解释) 2、劳动号子的双重作用(名词解释) 3、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 4、田秧山歌:又叫“田秧歌”“田歌”“秧歌”“薅草歌”,以山歌体裁为主,又常使用号子和 小调的体裁因素。 5、小调: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的一种,又称小曲、俗曲,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形式,另 一方面,由于小调传唱方面的复杂性,也使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性。 6、无锡景调:汉族民歌时调的一种,兼有抒情(南方)和叙事(北方)的性能。 7、民间舞蹈音乐:综合民歌、器乐、说唱、和戏曲等民间音乐因素,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 的传统音乐体裁形式。 8、百戏:汉魏之际,流传于民间、官方筵席、仪典的各类民间舞蹈、音乐、杂技、幻术、武 术、滑稽表演等 9、花鼓舞:狭义:安徽凤阳花鼓,广义:南方的安徽花鼓灯,湖南地花鼓,江西夹湖花鼓。 10、秧歌:汉族歌舞主要形式一种,音乐可分为器乐和声乐两类,器乐主要用于大肠舞蹈, 声乐主要用于小场民歌与小戏演出。 11、木卡姆歌舞:其一是像麦西热普那样,作为大型声乐器乐套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 是像多朗木卡姆那样,自身便是一个风格较为单纯的民间歌舞组曲。 12、成相篇:战国时期,荀子,注意名称 13、变文:是说唱音乐正式形成的标志。 14、P226-P227 15、P230-P231 16、乐种(名词解释) 17、八音: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称为“八音”,其八类金、石、土、木、革、丝、匏、竹代表性乐器:“金”如编钟。“石如磬。“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瑟等。 “竹”如笛子“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木兄)音zhu四声、(吾攵)音yu二声。 18、曾侯乙编钟:64件(钮钟19件,甬钟45件),楚王送腹钟1件P232 第二部分 1、花儿会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众多民族 2、劳动号子典型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 3、汉族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4、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艺术形式发展的最为规范和成熟 5、花鼓调《凤阳花鼓》又称为:《凤阳歌》 6、玩调是云南省沧源县佤族民间的风习性多声部舞歌 7、十二木卡姆是由琼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普三部分组成的大型歌舞套曲 8、京剧老生三杰是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1、中国传统音乐可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2、中国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主要分为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五大类。3,民族音乐特点:有口头性和集体性、乡土性、即兴性、流传变异性、人民性和多功能性。4、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包括中国乐系、欧洲乐系和波斯-阿乐伯乐系。 5、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其他各类传统音乐的基础,同时又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比重和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品种和曲目浩如烟海)。 2、宫庭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3、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具有更加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鲜明浓郁的特点和感人脏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 民间歌曲:汉族民歌体裁分类:号子、山歌、小调 2、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能的民间歌曲。号子音乐的艺术特征: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1、节奏的律动性,2、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3、领、和相结合的歌唱形式。搬运号子(如《哈腰挂》),工程号子(如打硪号子)、农事号子(如《催咚催》、船渔号子(如川江船夫号子)。 3、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相对答、传递情意唱的民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艺术特征: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曲调跳进多、起伏大、音域广、音区较高。多两句体和四句体的乐段结构,乐句变化形式多样。 “花儿”:花儿又叫做“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花儿在当地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与定情的意义,因此又被称作“野曲”,不能在室内或村内唱,当地还有专门聚会对唱花儿的场合——“花儿会”。花儿以“令”相称,每个令是一种曲调,共有上百种。花儿的音域宽,旋律的起伏度大,常有连续的音程跳进,曲折而多层次。它的节奏宽广、自由,大多使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方法。代表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北和宁夏、甘肃东部一带,以歌唱爱情,歌唱生活的艰辛和离愁别绪为多,旋律高亢奔放、深沉质朴,歌词多即兴创作,上下句结构(七字句)较多,多用比兴手法。代表曲目:《兰花花》、《我的哥哥当了红军》。 “山曲”:流行在陕西西北部、陕北和内蒙西部一带,在内蒙西部地区又叫爬山调。反映旧社会晋西北农民离乡背景到内蒙一带谋生的“走西口”生活和爱情生活中生离死别、相互思念的情感。多为上下句结构。代表曲目:《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走西口》。 4、小调亦称小曲,一般曲调比较流畅,音乐结构比较规整,表现手法细腻、丰富,艺术加工较多,唱词相对固定,流传范围较广。小调分为呤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艺术特征: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曲折、多样的旋法。 时调:是一种除了在日常生活传唱外,还经常用于商业性卖唱的小调。演唱者大多为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艺人。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的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它具有完整规范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以及细致讲究的润腔方式。一般有器乐伴奏。内容广泛,一个曲调可以填入多种内容的唱词,表现各种情绪和感受。音乐主要来自谣曲,小部分吸取了山歌和其他体裁的音调。流传广、影响大的时调有: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绣荷包调等 少数民族民歌部分:1、内蒙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不仅有较长大的篇幅,而且气息宽广,节奏自由,情感深沉,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在持续的长音上常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颤动和装饰。有的长调还具有史诗般雄浑的气魄和历史沧桑感。牧歌、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复习

第一章 1 1传统音乐是什么:是指具有一定的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出来的(清代以前的即可称为传统)。 2民族音乐: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就是民族音乐。 3.传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4.以1840年,分为古代音乐和近现代音乐:以音乐形式分为;传统音乐和新音乐。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为:形式及风格不同,而不是创作时间的先后。 5.我国民间音乐的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6.民间音乐的特点: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二乡土性:三即兴性:四流传变异性:五人民性:六多功能性 7.我国民间音乐的体系分类:欧洲体系:有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和俄罗斯族。特点:1音的固定性2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旋律具有功能和声的意义。3节拍上均分律动的功能性。波斯--阿拉伯乐系:有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特点:1乐音有条件的地带腔2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没有功能和声的意义。中国乐系:包括汉族和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还包括朝鲜,日本,蒙古)特点:1乐音的带腔性2音调具有五声性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应用非均分律动4织体的单声性。 第二章 1.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2.民歌的功能:1教育与传承动能2人生礼仪功能3祭祀与祛邪功能4交际功能 3.民歌特点:结构短小,善于运用精炼创作出生动的形象 4.汉族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号子是产生并应用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的民间歌曲。号子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分为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山歌的艺术特征: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2自由悠长的节拍,节奏。3高亢的音高4曲式结构最常见二句体和四句体乐段结构。小调又称小曲,俗曲。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小调艺术特征:1叙事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致的音乐风格2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3曲折,多样的旋法4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 ●三类节奏的特点:1号子音乐节奏具有律动性2山歌节奏自由,悠长3小调节奏规范、 均衡。 ●少数民族民歌中长篇叙事歌曲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数民族中,习俗性民歌为数众 多,实用性强。 ●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曲调悠长,自由,曲式篇幅较长大。短调曲调紧凑, 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短小。 ●民间歌曲与其他民间音乐类别的关系:民间歌曲是其他民间音乐的基础。 第三章 ?民间舞蹈定义:在民间形成,流行于民间的舞蹈艺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 地方风格。 ?民间舞蹈形式有:民间歌舞和民间乐舞两种。在我国各民族德尔民间舞蹈中,载 歌载舞,歌舞乐三者结合更具有代表性。

民族音乐学中文书目

民族音乐学书目 苗晶、乔建中 1978:《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伍国栋 1997:《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张振涛 2002:《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薛艺兵 2003:《神圣的娱乐--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中国乐器志·体鸣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萧梅 2001:《田野的回声――音乐人类学笔记》[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陈铭道 2004:《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 1988:《民族音乐学――音乐词典词条汇编》[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董维松、沉洽编 1985:《民族音乐学译文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王光祈: 《中西乐制之比较》,1924年成书,1926年中华书局出版。 《东方民族之音乐》,1925年成书,1929年中华书局出版。 Myers, Helen 1992: Ethnomusicology: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London: W.W.Norton & Company.

民族音乐学理论文章 沉洽:“民族音乐学在中国”,《中国音乐学》1996年第三期。 沉洽:“音乐文化的双视角关照――民族音乐学的一种新定位”,《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三期,第18-21页。 沈洽:“民族音乐学10年”,《中国音乐年鉴》1990年卷,第338-355页。 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历史的轨迹”,《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二期,44-62页。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历史与现状的评估”,《音乐艺术》1988年第2期。 伍国栋:“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理论学术思想的转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3-43页。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绪言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 1.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丰富的。 2.其中民歌是最早形成,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积极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 一、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 民族音乐: 从广义来讲,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全部音乐就是该民族的民族音乐。在中国应包含自古至今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以及“西乐东渐”以后发展起来的近现代专业音乐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音乐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 从狭义来讲,民族音乐则专指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三、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 (一)、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 1.口头性是指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情之所至即兴讴歌,见啥想啥就唱啥奏啥;唱词是口头文学,音乐是口头,都不是用笔头书写成的。简言之,是口头创作。 2.集体性是指集体创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人口头创作出“原型”后,在传播过程中(共时或历时)经他人改造(即再创造)逐步定型,成为集体创作的成果。一种是在原创时不有二人以上参与,一人一句凑合而成,在集体劳动、集体生活中,二人对唱或集体歌唱的民歌,数人接唱的山歌中,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3.变异性是民间音乐在传播过程中(被再创作时)原型发生了变异,有时是局部变异,有时因变异较大,而由母体(原型)产生了子体。 因此在民间音乐中,同一首民歌或乐曲在不同演唱(奏)者的唱、奏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一曲多变,或许多曲调小异、小同大异的状况,这是民间音乐创作中变异性的体现。 (二)传承性和演变性 传承性是传统与继承的特征,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观念、音乐形成、表现手法等,通过口传心授在世代相传中作历时性传递。 这些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因素就是传统。后代继承前代的传统,据此继续向前发展,就是继承性。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课程按照中国民族音乐的体裁形式,以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中国民歌为主线,选用经典曲目和唱段进行讲析,介绍其历史源流、艺术风格,并教唱主要音乐片段。这门课程的主要特色:就是使学生在欣赏名曲的同时,教会学生演唱经典民歌。让学生从“学会演唱一首家

乡的歌”开始,来逐渐认识中国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以及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积淀,从而更加热爱我们本民族的音乐艺术。课程教学所达到的要求: 1.使学生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价值及社会意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梗概。 3.使学生熟悉中国民族音乐主要类别、经典曲目及其艺术风格。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中国民族音乐源流及历史文化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 1、通过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流程,加强对学习民族音乐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2、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感受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感情。 本章主要内容: 1、中国丰厚民族音乐文化积淀的的形成: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 2、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 3、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种分类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1.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2.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3月 4.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10月本章思考题: 1.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 2.中国民族音乐按体裁划分为几大类? 第一节中国民族音乐概述及发展简史 1、中国民族音乐概述: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为世界留下来了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 2、民族音乐发展简史:

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_王赫

当代戏剧 戏曲音乐 钢琴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中国优秀钢琴作曲家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将西方钢琴技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断吸取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创作出大量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情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特别是将西方钢琴技艺与中国戏曲音乐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这种中西结合的艺术形式不仅拓展了钢琴在中国的发展空间,为钢琴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平台,也为这件西洋乐器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使更多的中国听众熟悉和喜爱。本文通过总结作曲家创作的中国戏曲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归纳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三要素,它们分别为: 一、以戏曲音调为创作要素 我国戏曲音乐具有相对独立的、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戏曲音乐是整个戏曲综合艺术中区分不同剧种的明确标志。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吸取了众多戏曲的曲牌音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 昆曲。集南北两曲系统之大成。南曲流丽悠远,婉转缠绵、柔漫悠远;北曲跌宕起伏、宽宏大气、豪放恣意。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原来北曲的特性渐渐被溶化成为 “南曲化”的演唱风格。而南北曲的相辅相成,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剧情内容的需要。丁善德先生创作的钢琴曲《序曲三首》第三首《降G大调序曲》中的主题,就是来自于昆曲《玉簪记·琴挑》中生旦轮唱的音调。春龙创作的钢琴小品《幸福的童年》同样采用了昆曲音调。 京剧。由“西皮”“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曲调十分丰富且变化无穷。“西皮”腔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曲调高亢。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黄”腔旋律色彩暗淡、凝重,给人以沉重、悲凉之感。江文也《断章小品十六 首》,其中的第十一首“午后胡琴”是由京剧的“二黄”音调变形而来。张朝教授创作的《变奏曲》是用京剧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混合来体现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中大型变奏曲,乐曲中既饱含了对中国传统京剧效果的模拟,又充满现代人对传统的感悟。 豫剧。豫剧唱腔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行腔流畅。豫剧音乐丰富多彩,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不仅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而且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作曲家王建中根据传统唢呐曲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乐曲中第二段的音乐取材于豫剧。春龙创作的四首儿童钢琴小品《友谊之舞》《儿时的梦》《木兰女子》《丰收儿歌》都是采用豫剧特性音调创作而成。 粤剧。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用方言演唱,并吸收、融合了地方的民歌小曲。取各家之长,自成风格;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曲调不仅潇洒典雅、韵味醇浓,而且感情细腻、荡气回肠。陈培勋创作的钢琴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卖杂货》《思春》都成功运用了粤剧音调元素。 秦腔。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 慷慨激越的风格,同时又兼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 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朱晓宇创作的《戏曲组曲》中第二乐章《秦腔风格》小快板,主题采自于典型的秦腔唱腔。春龙创作的《丰收》《豪放的少年》同样采用了秦腔的音调元素。 二、以戏曲结构体式为创作要素 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戏曲中常用的“板腔体”和“曲牌体”。“板腔体”以某一曲调为基础,通过速度、节拍、节奏、宫调、旋律等要素的变化,在旋律、曲体上采用扩充和紧缩的手法,从而逐 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 王 赫 38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摘要:我国音乐文化多元一体,规模庞大,而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根本所在,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著,风格各异,曲调绚丽,是我国古老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民族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灵魂的载体,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品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风格,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值得人们去欣赏和研究。站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以怎样的眼光和态度来面对民族民间音乐? 一、认识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所谓民族民间音乐,是指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生活的音乐。它是有根音乐,既然是有根,就意味有着生命力,所以被长期广泛流传,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们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一个民族在某个生活阶段的心理和情感,(1)如中国的民歌,最初在远古时代,人们在集体劳动为了拼命而发出的呐喊声以及表达心情愉快时发出的欢呼声,这都是最初形成的民歌。虽然当时没有一些文字将其准确记载,但是通过人们在劳动反复吟唱、口传心授,已形成一个“歌谣”。(2)又如情歌的形成专家认为是一个民族的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表情达意时哼的歌,青年男女通过这些简单,朗朗上口的“歌”来表白自己的心声,倾听对方的心灵反映。(3)如后来的说唱音乐、戏曲、歌舞这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后来由于有了文字的记载,于是民间艺人又将文学、音乐、表演结合在一起,有些在用地方方言演唱……这些说明民族民间音乐源于生活,所以具有最真实朴质的情感,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从而支撑它发展到今天,随着历史长河不断向前,不断创造出亮光。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1.乡土性。所谓乡土性,也叫地方性或地域性。

民族民间音乐 第一讲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

第一讲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 一、传统音乐的概念 我国音乐包括以下几种概念: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我们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归为传统音乐。 二、传统音乐的分类: 1、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雅乐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通常为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受厚古薄今观念支配,多沿用古乐或攀拟古乐,肃穆端庄而缺少活力。 燕乐用于宫廷中宴会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经过挑选和加工改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需要。 2、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 古琴音乐:我们都知道,古琴是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孔子、司马相如、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擅弹古琴著称。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从“载弹载咏、爰得我娱”的音乐功能观,到“中正平和”、“静、远、淡、逸”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出有入无”的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 词调音乐:比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文人念诵诗词、古文时的吟诵歌调等,都属于词调音乐。 吟诵音乐:吟诵音乐是文人用读唱方式诵读诗、文言文所形成的音乐门类。 3、宗教音乐:在我国主要是佛教与道教的音乐。 佛教音乐:是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节日庆典中所使用的音乐。佛教在印度创立时期就已使用音乐,伴随着佛教向亚洲各地的流传,佛教音乐吸收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成分,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 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在道教的斋醮和其他活动中配合使用的音乐。道教音乐是在吸收了我国民间音乐、西域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 4、民间音乐:这是我们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如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等。 我国的民间音乐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无限的生命力。尽管历代统治阶层对它持鄙视和压制态度,是它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甚至是扭曲生存的状态,但它一直生生不息,衍化出众多的品种和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并且直到近代、当代仍在继续。如河南说唱曲种向曲剧的演变,山东琴书向吕剧的演变,东北二人转向吉剧、龙江剧的演变等。 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其他各类传统音乐的基础,同时又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占有绝对优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