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生活第十课知识梳理

经济生活第十课知识梳理

经济生活第十课知识梳理
经济生活第十课知识梳理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我国总体小康的表现(取得的伟大成就)

①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②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总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我国总体小康水平的不足(特点)

我国已达到总体小康,但这种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特点: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平衡

(2)目标:(教材第86页第二自然段。了解)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从经济建设方面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进展,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GDP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为什么)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吗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

(1)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2)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3)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树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结句)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经济生活》第十课新修改内容

2018年高中《经济生活》第十课新修改内容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的新征程,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第一框) 历史性变革(第一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沉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全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第二目)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

经济生活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用于交换;二是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职能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用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就叫价格;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商品流通;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4)货币的其它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发行 (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

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货币需求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 的货币量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反之则是通货紧缩。 4、常用的结算方式和人们通常采取的信用工具(1)常用的结算方式是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信用卡是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5、外汇、汇率及其升高和跌落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的含义:即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兑换更

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对本国产品出口有利,不利于进口;反之外币的汇率降低,则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对本国产品进口及对外投资有利,不利于本国产品出口。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内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求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卖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精品】2019年高中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经济生活 第10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建设

【精品】2019年高中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2018版教材) 一 ★★党的十九大★★ 会议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 ★★★历史性的变革★★★ 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②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 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②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③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三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 内涵: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说出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九大确定)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我们一定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4 原因(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原因) ①消费水平根本上是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④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⑤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5 如何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四 开启新征程——“两个一百年”和“两个阶段” A 两个一百年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 两个阶段 在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为两个阶段。 ①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②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高考《经济生活》必背基本知识点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由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导致价值量增大,这是造成物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纸币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对物价上涨起了助推作用). (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有不同影响。)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影响人们消费选择:替代品比较多的商品,其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在互补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不仅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反之,也是这样。)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

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拓展延伸】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以及稳定物价的措施 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以人为本。 措施 提示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客观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同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也有密切的联系。) (3)物价水平。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高一-经济生活-重要知识点(详细整理版)

经济生活重要知识点 1、商品:是正在或等待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物的关系。 ②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本质属性、社会属性),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社会承担者。 ④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⑤“物美”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廉”指商品的价值。“物美价廉”实际上是商品不仅质量好, 而且价格也便宜。即体现了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⑥任何人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即销售者获得价值,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获得 使用价值,让渡价值。 ⑦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①货币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于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观念中的货币。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货币的其他职能: ①贮藏手段: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而且是金银铸币货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黄金 饰品有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贬值,不能当作贮藏手段。 ②支付手段: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多用于还债、租金、工资和利息等。 ③世界货币: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多用于购买外国货物,国际收 支等。 注意:①在银行存款不是贮藏手段。 ②信用卡消费,所花的钱由银行代为支付,故履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5、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使用的。 ①纸币代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某些国家的纸币也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 元、欧元等)。 ②纸币的面值(1元、10元等)是由国家规定的。 ③纸币的购买力在市场中形成的,而不是由国家规定的。 6、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1、结算方式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 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 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供求影响价格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2018新教材经济生活第十课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新时代的新征程, 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 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第一框) 历史性变革(第一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 念, 端正发展观念, 转变发展方式, 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沉入推进,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 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 性进 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 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 平大幅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 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全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 者、引领者。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第二目)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 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 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 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 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 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 进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 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开启新征程(第三目)

2019《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 12个重点必背知识

《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12个重点必背知识 (一)、关于价格相关知识(热点应用:物价、CPI、PPI、房价) 1、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两个---①价值(或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价格,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包括供给影响价格、需求影响价格) 其它因素有-----国家的宏观价格政策、货币的价值(反比)、纸币的发行量(正比)、人们的购物心理。 2、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影响供给即生产、二影响需求即消费) (1)价格变动对供给(生产)的影响(新修改):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2)价格变动对需求(消费者)的影响: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变动成反相关变动,与该商品的互补品价格变动成反相关变动,与该商品的互替品价格变动成正相关变动。 3、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如居民收入不变,物价上涨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当某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流入该领域,竞争加剧;相反,价格下降,资源则流出该领域。 5、宏观调控—价格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如国家实行价格管制(如限制药品最高价、保证粮食最低价、实行阶梯水价) 6、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从而提高该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 (二)、关于消费相关知识 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如何提高消费水平:主要的是居民的收入(正比)。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完善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此外,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⑤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⑥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商品的质量监管,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既不超前也不抑制。)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概括为“5R”。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民族自立自强、个人成就事业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高考的重点) 另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三种职能。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其中,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的次数成反比。(高考的必考内容) 4、? 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高考选择题的常考题型)5、? 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影响价格的因素有那些? ①供求影响价格②价值影响价格③国家的宏观调控 ④纸币的发行量⑤货币本身的价值 7、?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成反比。(高考的常考内容) 8、?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高考必考内容,必须记住并且会灵活运用) 9、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 需的员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 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 响是反向的。(高考选择题常考)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0、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1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表明人们用于食品支出的较多,生活水平低;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高考选择题常考)

第十课新编经济生活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的新征程,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历史性变革 2012年到2017年的五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消费贡献率从54.9%提高到58.8%。 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 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 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9000公里增加到2.5万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高速公路里程从9,6万公里增加到13.6万公里。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 出境旅游人次从8300万增加到1.3亿。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沉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要点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以前购买现在正在使用的不是商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A) (1)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金银)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B)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标价) 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要求: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A)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考点5:信用卡的功能(A) (1)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功能及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考点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A) (1)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汇率↑→外币↑→人民币↓ 考点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C) (1)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和交换(桥梁和纽带)、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四个环节 3.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理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现实: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决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①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②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怎样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1)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不断完善各项基本制定,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5.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公有制的地位、范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什么?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股份制企业中,如果国家或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通过股份制,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8.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在那些方面?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9.为什么以及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原因: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②具体的来说,是由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庆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且不均衡,所以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这种经济制度符合了“三个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客观评价标准. 措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①首先,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②其次,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③再次,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④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素质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3. 公司的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4.公司制优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 5、正确认识股份制 ①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②认识股份制的性质,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与资本的支配范围。 6.公司的组织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

2018年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课-新修改内容

经济生活第十课新编教内容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的新征程,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第一框) 2012年到2017年的五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贡献率从54.9%提高到58.8%。 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 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 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9000公里增加到2.5万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高速公路里程从9,6万公里增加到13.6万公里。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 出境旅游人次从8300万增加到1.3亿。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历史性变革(第一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沉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

《经济生活》12个重点必背知识

(热点应用:物价、CPI、PPI、房价) 1 主要因素有两个——①价值(或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价格,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包括供给影响价格、需求影响价格) 其它因素有——国家的宏观价格政策、货币的价值(反比)、纸币的发行量(正比)、人们的购物心理。 2、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影响供给即生产、二影响需求即消费) (1)价格变动对供给(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2)价格变动对需求(消费者)的影响: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变动成反相关变动,与该商品的互补品价格变动成反相关变动,与该商品的互替品价格变动成正相关变动。 3、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如居民收入不变,物价上涨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当某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流入该领域,竞争加剧;相反,价格下降,资源则流出该领域。 5、宏观调控 价格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如国家实行价格管制(如限制药品最高价、保证粮食最低价、实行阶梯水价) 6、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从而提高该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 1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完善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 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 体消费水平提高。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此外,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经济生活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商品 1. 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商品基本属性: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1)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2)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 二、货币 1.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本质决定了货币具有以下职能。 2.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的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①含义: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货币。 3.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三、纸币 1.纸币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发行规律: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原因: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就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可能是 1. 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 汇率(汇价)含义: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 汇率表示方法:两种——外汇汇率=100单位外币:?人民币;人民币汇率=1单位人民币:?外币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一般来说,一国汇率(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表明同量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则通常意味着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反之同理。(即一国汇率与一国币值同方向升降,与别国币值反方向升降。)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1)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意义:对人民生活的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