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退一步”、“慢一步”、“缓一步”——“学讲计划”背景下我的

“退一步”、“慢一步”、“缓一步”——“学讲计划”背景下我的

Liberal

Arts

Guidance

2016年10月(总第246期)

文理导航

No.10,2016SerialNo.246

“退一步”、“慢一步”、“缓一步”

———“学讲计划”背景下我的小学数学“慢教育”

乔继萍

(徐州市铜山区张集实验小学,江苏徐州221114)

【摘要】黑板和讲台让出来,教师向后“退一步”;结论由学生得出,教师评价“慢一步”;学生意见不统一,教师告诉“缓一

步”。切实还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退为进,以慢求快,稳扎稳打。

【关键词】“退一步”;“慢一步”;“缓一步”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知识不是教出来的,任何知识都需要一个吸收和内化的过程。传统教学中,往往教师只注重传授,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概念和要领,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其效果当然事倍功半。我市推行的“学讲方式”强调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结论留给学生,把推断留给学生,切实还原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教学效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黑板和讲台让出来,教师向后“退一步”传统的教学,教师总是独霸讲台,用“告诉”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样的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亲力亲为的参与体验,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均得不到发展和提高,如果把学生推上讲台,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则是另外一种风采!

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一改教材编排形式,在上课前精心设计了导学单,让学生把新课的学习开始于课前:

1.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举例说

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为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商不变规律”我的提醒:__________________4.商不变的规律有哪些应用?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根据导学单上的学习要求进行探究、整理,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完成对新知的理解。

这是孩子们的精彩汇报:第一组:a ÷b=c ,(a ×d)÷(b ×d)=c(d ≠0),举例:8÷2=4,8×5=40,2×5=10,40÷10=4。

第二组:我们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说明这个问题。

a ×b=c ,a ×(

b ×m)=

c ×m(m ≠0),

(c ×m )÷(b ×m)=a 。a ÷b=c ,a ×(b ÷m)=c ÷m(m ≠0),

(c ÷m )÷(b ÷m)=a 。商不变。第三组:(a ÷x )÷(b ÷x)=a ÷x ÷b ×x=a ÷b(x ≠0)。……

数学教学,要以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先自己“学进去”,再把学习的成果“讲出来”、“教别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向后“退一步”,走下讲台、让出黑板,让学生由坐着变站着,由台下到台上,由听众到主讲,教师大部分时间则是在倾听,关键

之处适时点拨,有效实现

“生教生”、“兵教兵”。二、结论由学生得出,教师评价“慢一步”数学课堂上有许多孩子思维“缓慢”,其实,这个“缓慢”的现象却正是他们花费时间、力量去思考、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的过程。此时,教师不能包办代替、直接告诉,而应该放慢脚步,等待引领。

教学三角形时,有这样一道习题:在直角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你分成了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有学生提出可以分成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

角形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教师并不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想一想。

图1图2图3

对照示意图,孩子们分析的头头是道:以图1为例,点D 在直角边AB 上,在直角三角形ACD 中,∠A 是直角,那么另外两个内角一定是锐角,∠ACD 是锐角,∠BDC 一定是钝角,因此三角形BCD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点D 不管在线段AB 上的哪一个位置,线段CD 都是把直角三角形ABC 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以图2为例,点E 在斜边BC 上,AE 与BC 垂直,那么线段AE 就把直角三角形

ABC 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如果AE 不与BC 垂直

(图3),那么,直角三角形ABC 就被分成了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所以,这道题的结果有三种情况: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学生的结论正确与否,老师没有立即评价,直接“告诉”,表面看起来效率高了,实际上却是仓促而浅薄。这道题的处理用了接近十五分钟的时间,看似耽误了教学进度,但这个“慢”却比简单的完成十道、二十道习题收获要大的多,他们的总结可能不十分科学、不十分完整,但只要孩子们真刀实枪的做了,经历了,就收获了。

三、学生意见不统一,教师告诉“缓一步”

课堂上,学生解决了一个个数学问题,但学习活动并没有结束,教师要有意识的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归纳获取的知识、反思获取知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能“好心”地代劳,要像“学讲计划”中要

求的那样———

“缓一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有一道让学生比较钟面上分针和时针组成的锐角的大小习题(钟面上显示3时整、1时整和5时整),比较完成之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我提出问题:这道题,你用什么方法比较的?怎样想的?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很多,有用眼睛直接观察的、有数格子的、有用活动角比划的……但有一个学生(称之甲)是这样想的: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的数越大,角也越大。这样比较对不对,我没有做出判断,而是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留给学生。有学生表示反对:“我认为是错的,因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1的时候的角,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时候的角更小。”这把甲学生难住了,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认识角,连锐角、直角、钝角都不知道,更不要说什么优角和裂角了,当然,质疑的这个孩子说的角指的是钟面上的那个劣角,而不是下方的优角,这个时候,我仍然不发言,甲学生想了想说:“钟面以六时作为分界线,分界线右面时针指着的数越大,角越大,分界

(下转第45页)

■学科教育/数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