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第02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心理实验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仪器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主试与被试

?二、指导语

?三、变量

?四、效度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主试与被试

?主试(Experimenter):是指心理实验中的组织、设计和具体实施者。

?被试(Subject):由主试选择的实验对象或在主试的监视或指导下具体操作实验的人或动

物。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二、指导语(instruction)

?指导语是在实验前由主试向被试解释和说明的或是被试自己阅读的,关于实验如何进行、

被试如何做反应以及在反应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文字说明。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制定指导语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指导语中应该把实验的要求、被试如何做反应、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交代清楚,使被试对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等一目了然。

?2.要严格确定给被试什么样的指导语。

?3.指导语要写得简单明确,切忌模棱两可,也不要用专门术语,要保证被试确实懂得了指导语。

?4.指导语要标准化。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三、变量

?(一)定义

?(二)自变量

?(三)因变量

?(四)额外变量

?(五)中间变量与调节变量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变量

?变量(variable)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二)自变量

1、定义

2、自变量的分类

3、对自变量的操纵

(二)自变量

?1、定义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即刺激变量,独立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二)自变量

?2、自变量的分类:

?(1)刺激特点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

?(3)被试特点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二)自变量

?3、对自变量的操纵

?(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在心理学上,操作定义是用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来对研究变量进行数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说明.

?(2)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自变量的水平,即指自变量的一个取值(或操纵结果)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三)因变量

1、定义

2、因变量的分类

3、对因变量的控制

4、因变量的测量与选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因变量

?1、定义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又叫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依从变量。

(三)因变量

?2、因变量的分类

?(1)客观指标主要有:

?①反应速度

?②反应速度的差异

?③反应的正确性

?④反应的难度

?(2)主观指标

?主要是指被试的口语记录(protocol),主要是指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

(三)因变量

?3、对因变量的控制

?(1)反应控制

?让被试的反应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维度上。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

(三)因变量

?4、因变量的测量与选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2)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3) 因变量的敏感性

(四)额外变量

?1、基本概念

?2、额外变量的分类

?4、额外变量的控制

1、基本概念

?(1)相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

?(2)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或无关变项)。?(3)额外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或简称为额外变量。

?(4)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

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2、额外变量的分类

?系统的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相对恒定的客观条件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是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下波动,我们将这种额外变量称为系统的额外变量。?系统的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会产生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随机的额外变量:是随机的、偶然出现的。不可预期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但又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称之为随机的额外变量,随机变量引起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Random Error)。

?3、心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

?(1)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称为实验者效应(experimnetor effect)。

?(2)需要特征(要求特征):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要求特征。

4、额外变量的控制

?(1)消除法或排除法

?消除法(elimination method)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4、额外变量的控制

?(2)恒定法

?恒定法(constant method)就是使额外变量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3)随机化法

?随机化(randomization)是根据概率理论,把被试者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4)匹配法

?匹配法(matching method)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访者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4、额外变量的控制

?抵消平衡法(counterbalancing method)是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

果互相抵消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4、额外变量的控制

?(6)统计控制法

?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的方法。

(四)中间变量与调节变量

?1、中间变量(mediator)

?如果在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时,自变量通过变量M来影响因变量,就称M为中间变量。

(四)中间变量与调节变量

?2、调节变量(moderator)

?如果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是变量M 的函数,称M 为调节变量。

查阅资料

?1、青少年自尊与攻击的关系:中间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心理学报2007, 39 (5):845~851)

?2、中介变量-调节变量与协变量的概念、统计检验及其比较(心理科学2007,30 (4) :934 –936)

?3、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的中介变量(心理学报2006, 38 (3) : 448~452)

四、效度

?(一)定义

?(二)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

?(三)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

(一)定义

?实验效度(experimental validity)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变量(处理)能被精确的程度。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普遍推论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

(二)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

?1、历史(经历)

?前摄历史因素包括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比如性别、工龄、经验、身高、体重、态度、个性、运动与心理能力等等。

?后摄历史的是指在实验过程,与实验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2、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

?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

(二)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

?3、选择

?4、测验

?5、被试的亡失

?6、统计回归

?7、仪器的使用

?8、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它

(三)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

?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reaction or interaction effect of testing)

?测验的反作用指前测对后测的作用;

?测验的交互作用指前测与后测的交互作用。

(三)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

?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

?从事于实验的被试必须具有代表性、必须从将来预期推论、解释同类行为现象的总体中进行随机取样。

(三)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

?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例如,学生知道自己被选择在参加一项新的教学方法的实验

?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

?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在实验情境中,要同时十全十美兼顾这两种效度是很难做到的。一般,基本研究比较重视内在效度,而应用研究则比较重视外在效度。

第二节心理实验的基本要求

?一、对选题和实验设计的要求

?对选题要求

?1、避免重复性研究;

?2、已有的研究能够很好地衔接;

?3、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实验设计要求

?1、实验过程要有效控制

?2、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各种误差

?二、对实验环境的要求

?实验室环境条件应保持相对恒定。

?三、对主试的要求

?在实验前应对主试进行统一的培训,使其清楚实验的目的、实验过程的控制、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应如何处理、如何记录被试的反应、如何控制。

第二节心理实验的基本要求

?四、对被试的要求

?被试应严格按照实验指导语和主试的要求对刺激进行反应,反应要真实、可靠。

第二节心理实验的基本要求

?五、对实验过程控制的要求

?实验者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控制,排除各种额外因素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六、统计方法的运用和实验结果的解释

?统计方法的科学性。

?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避免统计方法乱用。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仪器

?1.听力计

?计(audiometer)是测定个体对各种频率声音的感受性大小的仪器,通过与正常听觉的比较,可确定被测者的听力损失情况。

?现在的听力计可以产生各种频率及各种强度的可听纯音,能够测量各种频率纯音的响度绝对阈限。现在的听力计可以产生各种频率及各种强度的可听纯音,能够测量各种频率

纯音的响度绝对阈限。

?使用时,仪器主件自动提供由弱到强的各种频率刺激,自动变换频率,测听时被试戴上双封闭隔音的耳机,当听到声音时,即按键。

?仪器可根据被试的反应直接绘出可听度曲线。另外,有的听力计还可能附有骨传导器等附件。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仪器

?2.立体镜

?立体镜(stereoscope)是一种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立体镜有:三棱镜式立体镜、反射式立体镜和栅栏式立体镜。

立体镜

(采自张春兴,1991)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仪器

?3.深度知觉仪

?深度知觉仪(depth perception apparatus)是用以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由霍瓦-多尔曼(Haward-Dolman,1919)设计,故又称霍瓦-多尔曼知觉仪(Haward-Dolman perception apparatus)。

?这种仪器内有三根直棒,左右两侧固定的直棒为标准刺激,中间一根可以前后移动的直棒为比较刺激。

?被试在2 米的距离外通过一个长方形的窗孔来观察这两根直棒,并遥控来调节可移动的直棒,使三者看起来在同一距离上。

?在这种条件下,被试必须完全依据视知觉来进行深度判断,除了双眼视差起作用外,排

除了其他深度知觉的线索。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仪器

?4.速度知觉仪

?速度知觉仪(speed perception apparatus)是测量人的速度判断能力的仪器。速度知觉反映了每个人对速度知觉的差异。它是顺利从事各项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

?速度知觉仪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使用时,测试室的光线应稍暗。被试坐在距仪器1.2米处,面向知觉箱正面,双眼和光点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右手拿反应键。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仪器

?5.时间知觉测试仪

?时间知觉测试仪(time perception apparatus)是时间知觉实验的基本仪器,可用于检验各

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检查个体的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测试个体在时间知觉上的阈限;检验刺激的不同呈现方式对估计时间的影响;帮助学习用复制法研究时间知觉。而且,此种装置还可代替定时装置。

?该装置的常用刺激类型分为光和声刺激两种,可用以区别不同感觉器官对于时间知觉的影响。

?刺激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连续的方式,信号刺激延续一段时间,即连续的光刺激或连续的声刺激;另一类是断续的方式,呈现一段空的时间间隔,即第一次光灭(或者声音停止)到第二次光亮(或者声音出现)之间的间隔时间。

?6.空间知觉测试仪

?空间知觉测试仪(space perception apparatus)是用于考察人类空间知觉的认知特点的仪

器,通过人们凭借视觉对空间位置中形状、方位的辨别过程,来鉴别个体对空间特性的辨别能力。

?还可用于验证刺激的空间结构特点对信息传递效率的影响。

?该装置包括三个主要部分:(1)灯光显示器,由许多小灯组成,可根据实验者要求组成各种图案;(2)主试控制器,上面装有信息变换开关以保证多组重复实验的准确性,还装有自动正负反馈信号灯,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仪器

?7.速示器

?速示器(tachistoscope)是一种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在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的研究中,经常要用适当的仪器来把刺激呈现给被试,以记录他们的反应。

?该仪器用途较广,可通过高速呈现来测定图形、汉字、英文字、数字、广告的辨认阈限;测定注意范围;还可用于学习和记忆等多种实验。

?弱点,即由于有视觉后象的存在,常常无法判定被试到底是对刺激反应,还是对后象(记忆痕迹)反应。

?8.记忆鼓

?记忆鼓(memory drum)为一种研究记忆的仪器。

?记忆鼓具有更完善的传动装置和时间控制装置,可以选择十种不同的定时时间在呈现窗口中连续不断地向被试呈现字词、或系列/对偶的文字与符号刺激,并具有三种显示面积。第三节实验研究的仪器

?9.反应计时器

?反应计时器(reaction timer)是一种用以测量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对单个或多个刺激或刺激

组合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的仪器。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仪器

?简单反应计时器(simple reaction timer)是呈现单一刺激,要求被试作单一反应的仪器,

主要用于测试人的视听通道的反应速度。

?通过测定,可比较在声和光的不同刺激条件下,反应速度的快慢。实验过程中由主试操纵开关,选择声或光为约定的刺激信号,当被试感觉到信号(声或光)时就按下反应键。这时计时器便记录了从呈现刺激到作出反应之间的时间,如此重复多次可取得较为可靠的数据。该数据在需要时还可以与选择反应时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

?视觉选择反应计时器(visual choice reaction timer)装置是用来测量单纯的反应时间和辨别反应/运动时间的仪器。每个装置由四种颜色的刺激信号灯(红、蓝、绿和白),一个2800赫兹的音调刺激,以及五个反应键组成。一根15英尺的电缆和操作者控制台上的防护罩将操作者与被试隔离开来。另外需要一个多功能计时器/计数器来进行时间测量。实验中还可以将两个或更多的该装置联合起来使用,以证明反应时间随着任务中刺激-反应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多选择反应计时器(multi-choice reaction timer)系统可以让实验者自行选择刺激类型、反应方式、刺激延迟和刺激开始呈现的方式。

?该装置包括一个控制盒、有三个电报键和中央刺激呈现的被试盒、双频声音继电器、按钮和幻灯片看片器。

?反应盒(response box)也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用以测量视觉和听觉刺激反应时的装置。Lafayette 仪器公司生产的8-键反应盒可以让被试将手舒适地放在反应盒的面板上,面板上的反应开关是按照手指的形状分布的。在面板的顶端还连接有输出端。使用DmDx等应用软件的实验通常需使用反应盒装置来记录反应时。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仪器

?10.警戒仪

?警戒仪(alertness apparatus)是测定个体警戒状态的仪器。

?警戒指的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觉察特点,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

?警戒作业的绩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信号出现的频率

较高时易为人们所觉察,信号出现频率较低时则容易被漏检,但是,过高的信号出现频率同样也会引起觉察效率的下降。

?该仪器的测试面板由沿圆周均匀分布的60 只小灯(发光二极管)构成。工作时,小灯能以一定的间隔时间(0.5—5 秒)、一定的占空比(10%—90%)从起始位置沿顺时针方向依次点亮。

?当某一时刻(随机发生)突然跳空而直接点亮隔位小灯时,被试应在2.5秒内按回答键响应,以示其已正确观察到这一现象。仪器自动记对一次,否则记错一次。如果小灯未出现

跳空时,被试也按下回答键,同样算出错一次,仪器自动记录。

?仪器的主控操作面板可为主试提供有关参数设置,并显示测试结果:“SET”、“+”、“-”键用于参数设置;“STR”键用于启动测试;“F/Y”健显示格式选择,改变显示器显示内容;“+”、“-”键在测试结束后可用于翻看各组测试结果。

?11.镜画仪

?镜画仪(mirror tracer)是一种主要用于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的实验仪器,可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

?该装置是由一面镜子、一块画有多角星形图案的底板、一块遮挡板和一支金属笔组成。其中,遮挡板用来在实验中挡住被试的目光,以防止其直接观察到底板上的星形图案。该装置还包含一个自动计数器,以记录金属笔离开多角星形图案轨迹的次数(即错误次数)。

?12.眼动仪

?眼动仪(eye tracker)是测试人眼活动情况和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的专用仪器。

?人在进行无意注意或者有意注意时,眼睛的视线总是对准知觉对象的某一点(即眼睛的注视点),并不断地转动着视线以转换注意的目标。

?眼睛是以跳动的方式将视线转换到新的目标上去的,在每次目标转换以后,眼睛稍许停顿片刻,注视这一目标,然后再跳动到新的注视点上去。

?在注意对象时,眼睛就是这样不断地以注视、跳动、再注视…来达到对知觉对象的整体观察。

?眼动仪就是用来研究注意时眼球运动的轨迹,以确定注意时不同部分所起的作用,进而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某些特点。

?眼动仪的结构包括测试计算机、

图像显示计算机和测试托架。测

试计算机与图像显示计算机之间

可进行同步通讯。

?实验时,被试将下颚放在安装

有红外灯和摄像头的托架上,注

视前方图像显示计算机屏幕上的

图形。主试通过测试计算机来控

制图像显示计算机上所显示的图

像,并采集分析被试的眼动数据。

?眼动仪系统通过加工来自红外线瞳孔摄像机的眼睛视频信息,来识别和确定

瞳孔中心和角膜反射点之间的距离变化。通过测量这些点横向和纵向的向量距

离,得到各注视点的坐标,从而获得眼动的精确测量值。

?该系统的数据记录单元或打印机、绘图仪可记录眼动过程的详细数据,如眼珠的水平和垂直运动的时间、位移距离、速度及瞳孔直径、注视位置等,并描绘出眼动的连续轨迹。可对图像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注视分析可显示出发生视觉刺激时注视点移动的路径,以及观看活动图像或静止图像时目光停留位置和时间;统计分析则可显示绝对的和相对的注视时间,及选定时间段内注视持续时间所占的百分比。

?此外,还可记录相关实验数据,如注视点数据(每个注视点的平均持续时间和百分比)、兴趣区(向被试呈现的视觉刺激的某一特定区域)、驻留时间(花费在注视一个兴趣区上的总时间)、扫视时间和距离(两个注视点之间的间隔时间和长度)、平均瞳孔直径等。研究者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即可推断被试的内部心理活动。

实验中的变量分析

?学习走迷津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走迷津所用的时间和错误次数的变化。

–实验材料:触棒迷津(见下图)、小棒、遮眼罩(见下图)、秒表、记录纸。

实验程序

?(1)三人一组,被试者带上遮眼罩,用小棒走迷津(实验前被试者勿看迷津,也勿用手触摸迷津)。主试者对被试者的指示语必须这样说明:“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尽快地学会用小棒走迷津,中间不要停顿,要积极运用动觉、记忆和思维,争取早些学会”。主试者把小棒放在迷津的入口处,然后让被试者用优势手拿住小棒,手臂悬空。

?(2)被试者手执小棒静候。主试者在每次开始前2秒钟,先发出“预备”口令,主试者再说“开始”时,被试者才用小棒走动。在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主试者开动秒表。?(3)被试者在走迷津的过程中,凡进入盲巷一次就算出错一次,主试者记下错误次数。

?(4)当被试者的小棒进入迷津终点,主试者立刻说“到了”,同时停秒表,记录走一遍迷津所用的时间(秒)。再做下一次的准备工作。

?(5)学习遍数因被试者而异,均以连续三次不出错为学会的标准。

?(6)若被试者在学习途中感到疲劳,可在某次走到终点后休息几分钟。

本实验的变量分析

?自变量:学习次数

?因变量:时间、错误次数

?控制变量:刺激因素、被试自身因素、主试因素、环境因素

变量命名练习

?因为理解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这里再举一些例子以便你检查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对于每一个例子都要说出三种变量。

?汽车制造者想知道刹车灯多亮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后面司机意识到前方正在停车的时间。

实验就是回答这一问题。对变量命名。

?训练鸽子绿灯亮时啄键、红灯亮时停止。对作出正确反应的鸽子给予玉米的奖励。对变量命名。

答案

自变量用于奖励的语言种类。

因变量语言数量(或频率)

控制变量办公室情境、治疗者

?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挤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

更不舒服。对变量命名。

举例

?内隐学习的创始人雷伯(Reber,1967)及其同事们进行了这样的研究:在内隐学习实验

的学习阶段,向被试呈现一系列由一套特殊规则产生的字母串,这些规则构成了指定各字母顺序的一种人工语法。给被试的指导语,或是”学习并记住这些字串..”(内隐学习),或是”发现这些字串的内在规则..”(外显学习)。换句话说,记忆指导语产生内隐学习条件,而规则发现指导语产生外显学习条件。

奥恩的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奥恩(Orne, 1962)首次在实验中让心理学家们意识到了需要特征这个问题。在他的一个实验中发给每人2000 页纸,被试的任务是在每一张纸上做224 个随机数字的加法。主试把被试的手表拿走,并且宣布他们要持续工作,直到让他们停为止。五个半小时之后,主试放弃了!因为他发现那些被脱去手表的被试会毫无疑问且毫不懈劲地坚持下去。在后期研究中,要求被试每完成一页纸上的计算,就把他们的答题纸撕成至少32 片。结果被试再次倾向于持续做这项完全无意义的任务长达数小时。当问及原因时,他们说:既然是在参加一项实验,那么想必主试的要求自然有其道理。这个服从的例子是令人惊愕的,而服从的原因仅仅因为他们正在参与一个实验。

实验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实验心理学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实验设计题: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年龄对再认能力的影响。 设计一个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关键字母法是否能够提高儿童的英语词汇记忆能力。 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设计一个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实验。 组别前测处理后测 实验组 O1 X O2 控制组 O3 / O4 实验设计举例 举例1: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有无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 ①自变量:在练习中是否给与被试反馈。自变量有两个水平。 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用画出的线段与标准线段长度误差的平均值表示。 额外变量:被试的姿势、态度,被试原本的画线能力,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主试的态度等。 ②实验设计是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如下: O1:第一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2:再练习画线80次中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3:第二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4:再练习画线80次中不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③两组是随机抽样,随机分组,保证实验前相等。 ④通过独立样本单因素共变数分析,检验两组后测成绩是否有差异,若O2﹤O4,则反馈对画线准确性有促进作用。 举例2:设计一个实验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 实验假设:暴力场面有损人的记忆。 被试:某大学的自愿参加者;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组。 组一:看带有暴力场面的电影 组二:看非暴力场面的电影 看完电影之后,要求两组被试回答25道关于电影中事件的问题。其中一道题非常关键:问被试,在银行外面露天停车场踢球的男孩穿的足球衫上的号码是多少。 自变量:暴力场面,有两个水平,一是看暴力电影,二是看非暴力电影。 因变量:正确回忆出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的百分数。 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环境方面:要求两组被试在同样规模的电影院、同时看同样片长的两部电影。被试回答问题的方式:发答 题纸让被试以书面形式回答,独立完成不能相互交流。 实验设计模式: 组别处理 后测 实验组R 看暴力电影 O1 控制组R 看非暴力电影/ O2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来检验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若O1 < O2,则说明暴力场面使人们的记忆力下降。 二、简述题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二)

二、选择题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B)费希纳(C)高尔顿(D)艾宾浩斯 2.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 (A) 超常儿童(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3.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 4. 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 (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 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C) 保密原则(D) 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 5.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6.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作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 (A) 实验心理学(B) 组织心理学(C) 比较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 7.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A) 调适问题(B) 老鼠走迷津(C)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 种属行为 8.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B) 封闭性(C) 刺激间的关系(D) 以上都对 9.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 (A) 匹配 (B) 随机化 (C) 拉丁方设计 (D) ABBA设计 10. 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 (A) ABA设计(B)拉丁方设计(C) 匹配(D)ABBA设计 11.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 统计回归(B)主试—被试的相互作用(C) 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12. 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B)没有预备实验(C) 测量工具的局限性(D)样本缺乏代表性 13. 实验信度的验证,包括: (A) 直接验证(B) 系统验证 (C) 概念验证(D) 内容验证 14. 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____心理过程的研究. (A) 有意识(B) 无意识(C) 前意识(D) 潜意识 15. 内隐联想测验是以____为指标来进行的. (A) 概率密度(B) 反应时 (C) 正确率(D) 信心评价 16. 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echner)定律对韦伯(Weber )定律的发展是基于____的假设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17.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A)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18. 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 极限法(B) 恒定刺激法(C) 阶梯法(D) 平均差误法 19. 感觉的直接测量方法有,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实验心理学1.2

第六章知觉 1.解释: 定势:之前发生的知觉对当前知觉的影响,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又称为心向或思维定势。 深度知觉:判断物体相对距离和绝对距离的知觉。 绝对距离:判断观察者到物体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绝对距离。 形状常性:当观察物体的角度改变时,所知觉到的物体形状仍然不变。描画法、比配法。 大小常性:当物体的距离在一定范围改变时,所知觉到的物体的大小仍然不变。 错觉:所谓错觉就是人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2.说明形成双眼视差的条件有哪些? 刺激物同时刺激双眼是否形成双眼视差,以及视差的程度依下列条件为转移,即形成双眼视差的条件: A、一个物体如果是平面的,或几个平面物体距眼睛一样远,在两个网膜上形成的象没有差异。 B、一个物体如果是立体的,或者几个平面物体距眼睛远近不同时,在两个网膜上形成的象是有差异的。 C、一个立体物的深度增加时,或几个平面物距眼睛远近差别变大时,形成的象的差异的程度也就越大。 D、如果把立体物或几个距眼睛不同的平面物,原来离眼远的部分和原来离眼近的部分调换过来,则右眼和左眼网膜上的象也就相应的调换过来。 以上是形成双眼视差的条件。单眼虽然也可以利用线条透视、空气透视、阴影等来分辩远近,但其效果远不如双眼准确。尤其是当视野范围受到限制,不能利用周围环境的物体作为参考时,双眼的作用就更为显著。 3.深度知觉形成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客观条件就是指刺激物所具有的一些物理特点。而客观条件在人的空间知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物体的大小。假如知道客体的实际大小,那么,通过视觉就可以推知它到你的距离。

2.物体的遮挡。物体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物体部分的掩盖了另一个,就被知觉为近。 3.光亮和阴影。显然,光亮的物体近一些,灰暗或阴影中的物体就显得远。图画就是根据这些特点来调色的。 4.空气透视。由于空气中的灰尘,远处的物体轮廓不如近处的清晰分明。由于这种经验,就使人觉得模糊不清的比看得清楚的物体离我们远。 5.线条透视。空间对象在一个平面上的几何投影。近处的对象占的视角大,看起来就大;远处的对象占的视角小,看起来就小。 6.运动视差。视野中物体运动速度的差异,提供了关于对象所处的距离的线索。我们就可能根据物体的相对移动速度来判断距离。 4.深度知觉形成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1.个体的生活经验。客观条件为人提供了判断距离的经验,而人类主要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深度信息,但人类的视网膜的视象,只是准空间的平面象。视象本身不具有深度,人眼之所以能够看出深度,这是人的大脑利用各种深度线索产生深度知觉的结果。这个过程是人类在生活过程中逐步积累完成的,即人类的生活经验。 2.眼球运动线索。包括眼睛水晶体调节运动和两眼视轴的辐合运动,只在很有限的距离起作用。 3.双眼深度线索 (1)双眼视差。在两个网膜上分别感觉着不同的视象,这就是双眼视差。 (2)深度视锐。这是能够辩别两个处于不同距离上物体之间距离的能力。深度视锐是双眼视差或深度的最小辩别阈限。对深度视锐的测定一般用霍尔一多尔曼知觉仪来进行。这个仪器上有一(或两)个圆定的立柱,有一个可以前后移动的立柱。仪器上有刻度,可以读出移动立柱与固定立柱之间的距离(误差)。被试在2米处通过仪器窗口进行观察,并对活动立柱进行调节,调节到与固定立柱看起来在同一距离上(主观上)。

实验心理试卷

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03年—07年试题题型分类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附答案) ★2007年★ 1、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容易产生( B ) A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 B空间误差和动作误差 C定势的作用 D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在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只允许被试作两类回答时,计算差别阈限时相等地带的下限是( B ) A50%感觉弱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B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C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D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3、卡特尔制作天文学家声望顺序的顺序量表用的是( D ) A对偶比较法 B数量估计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4、当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5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时,让被试比较的样品对数有多少?(包括为了消除可能产生的空间误差需要增加的对数)( C ) A 10对 B 15对 C 20对 D 30对 5、反应时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D ) A反应时不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 B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 C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延长 D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达到极限时反应时就不再发生变化了 6、用混色轮产生的颜色混合是( C ) A色光的混合 B相减的混合 C颜料的混合 D色调混合 7、等响度曲线上的每一条线代表一个响度等级,其单位为( D ) A分贝 B色 C美 D方 8、记忆广度是( B ) A9个以上的项目B7±2 C无限的 D21个比特 9、对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强有力支持的实验是( A ) A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 B汉字特征抽取的实验 C插入材料对倒摄抑制影响的实验 D加工层次对记忆影响的实验 10、许多研究证实,赞琼的假设是正确的,即( C ) A当任务容易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B当任务困难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C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D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非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2006年★ 1、在记忆实验中时间作为自变量,是属于( B ) A刺激特别自变量 B环境特点自变量 C被试特点自变量 D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一致性,是指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结果是相近的,它测量的是因变量的( A )A信度 B效度 C敏感性 D高限效应 3、斯蒂文斯在制定比例量表时应用的方法是( B ) A差别阈限法 B数量估计法 C最小变化法 D恒定刺激法 4、邓德斯C反应时又叫( D ) A基础反应时B简单反应时C选择反应时D辨别反应时 5、在做选择反应时的实验时,选择反应的数目要和辨别的刺激的数目的关系是( C ) A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比辨别刺激的数目多 B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少于辨别刺激的数目 C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等于辨别刺激的数目 D选择反应时数目要和辨别刺激的数目每次实验时都不一样 6、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刺激的( D ) A空间辨别特性B适应特性C颜色辨别特性D时间辨别特性 7、吉布森在用视崖测量婴儿的深度知觉时,他选择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的指标是( B ) A婴儿向视崖深的一边爬B婴儿向视崖浅的一边爬 C婴儿向妈妈站的那边爬D婴儿向妈妈相反的方向爬 8、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被试能觉察到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限。两点阈是一种( A )A绝对阈限B差别阈限C绝对差别阈限D相对差别阈限 9、许多实验证明了赞琼的假设,即其他人在场使被试的主导反应( B ) A减少了B增加了C没有变化D时高时低没有规律了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实验 2、开窗实验 3、等级排列法 4、视敏度 二、填空题(共10题,每空2分,共20分) 1、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_______的处理。 3、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是:_____________、资源限制理论、_________。 4、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__________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__________。 5、反应时实验中有二个基本因变量,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因此,反应 时间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权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等。 7、反应偏向可由二种方法计算:一种是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 8、思维的行为测量法有两个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情绪与认知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情绪____________认知,一方面情绪 ___________认知。 10、实验效度主要包括_________效度和___________效度。 三、不定向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4分。) 1、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2、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 (B) 封闭性 (C) 刺激间的关系 (D) 以上都对 3、“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 量的是:() (A)时距信息 (B)加工机制 (C)通道 (D)实验 4、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 量显然是指:()

7-1.1286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将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处理,假定它可以采用实验方法。该分支更注重的是研究方法。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使心理学摆脱了哲学心理学的阶段,进入了科学心理学的阶段。 历史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这被心理学教科书认为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早期的实验心理学研究集中在感觉和知觉方面。其中费希纳创立了心理物理学和提出了费希纳定律,恩斯特·韦伯(Ernst Weber)发现了韦伯定律。早期的实验心理学家只注重对知觉的研究,对用实验研究一些高级心理过程记忆、思维表示怀疑。而1879年艾宾浩斯开始的对记忆的开拓性研究(1885年出版了《论记忆》这部重要著作)推翻了这一论断。实验心理学由此开始了对人的高级心理活动的深入研究. 流派 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如艾宾浩斯和铁钦纳)注重思辨,采用内省、推理和知觉等方法。早期20世纪上半叶的心理学流派,实验心理学与行为主义紧密联系,特别在美国,导致忽视了精神现象,在欧洲包括英国,行为主义影响较小,在如Frederic Bartlett爵士、Kenneth Craik、W. E. Hick和布罗德本特(Donald Broadbent)等心理学家的影响之下,实验心理学家关心诸如思维、记忆和注意的话题,带来随后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展望 随着20世纪下半叶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扩展,实验心理学所覆盖的领域延伸到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多个领域。其中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成为主流。自1980年代开始,两个领域开始综合,形成一门新兴的重要学科——认知神经科学。该学科把心理和大脑的统一理解作为自己的目标。 实验心理学已经融入了当今的大多数心理学研究中。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而被广泛强调。实验方法又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现场实验在更为自然的环境下进行,对无关条件的控制没有实验室实验严格,但现场实验较实验室实验更接近真实的状况。

实验心理学答案

一、实验设计题: 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年龄对再认能力的影响。 设计一个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关键字母法是否能够提高儿童的英语词汇记忆能力。 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设计一个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实验。 组别前测处理后测 实验组 O1 X O2 控制组 O3 / O4 实验设计举例 举例1: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有无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 ①自变量:在练习中是否给与被试反馈。自变量有两个水平。 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用画出的线段与标准线段长度误差的平均值表示。 额外变量:被试的姿势、态度,被试原本的画线能力,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主试的态度等。 ②实验设计是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如下: O1:第一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2:再练习画线80次中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3:第二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4:再练习画线80次中不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③两组是随机抽样,随机分组,保证实验前相等。 ④通过独立样本单因素共变数分析,检验两组后测成绩是否有差异,若O2﹤O4,则反馈对画线准确性有促进作用。 举例2:设计一个实验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 实验假设:暴力场面有损人的记忆。 被试:某大学的自愿参加者;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组。 组一:看带有暴力场面的电影 组二:看非暴力场面的电影 看完电影之后,要求两组被试回答25道关于电影中事件的问题。其中一道题非常关键:问被试,在银行外面露天停车场踢球的男孩穿的足球衫上的号码是多少。 自变量:暴力场面,有两个水平,一是看暴力电影,二是看非暴力电影。 因变量:正确回忆出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的百分数。 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环境方面:要求两组被试在同样规模的电影院、同时看同样片长的两部电影。被试回答问题的方式: 发答题纸让被试以书面形式回答,独立完成不能相互交流。实验设计模式: 组别处理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实验心理学1.3-推荐下载

实验心理学3 一、名词解释 1、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2、因变量:指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 3、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4、相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操作性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 7、实验者效应:是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 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是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的现象。 8、实验设计:就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 9、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 (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情况。 10、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 11、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程度。 12、构念效度: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 其转换的有效性。 13、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14、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 15、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16、加工定向注意: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 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17、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18、等响曲线:是指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 19、听觉掩蔽:是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实验心理学下

第五章心理物理学 1.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阈限,又称感觉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法的核心概念。 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2.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 1.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差法、序列探索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1)极限法的特点。极限法认为人对阈限一下一无所知,但是阈下知觉的存在表明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因此其已被淘汰,或采取其变式阶梯法。 误差方面,极限法进行实验时,被试主要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还会偶尔产生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这两种 习惯误差: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 期望误差: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采用递增递减交替进行的设计能抵消这两种误差。 练习误差: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疲劳误差:由于实验多次重复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 (2)绝对阈限的测定 实验过程: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寻找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当被试回答说不清时即?时,意义与之前的判断相反。 阈限计算:转折处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阈限,绝对阈限就是系列所有阈限的平均值。 (3)差别阈限的测定 实验过程: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其中一个是标准刺激,即刺激是固定的,其强度大小不变;另一个是比较刺激又称变异刺激,即刺激的强度按由小而大或由大而小顺序排列。标准刺激在每次比较时都出现,比较刺激按照递增或递减系列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直到被试的反应发生转折。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三类反应,当比较刺激大于标准刺激时记录“+”;当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时记录“=”;当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时记录“-”;表示怀疑可记作“?”。 阈限计算: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距,取平均上下限的不肯定间距的一半为差别阈限。不肯定间距的中点是主观相等点,理论上应与标准刺激相等,但实际上两者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称为常误。 2.恒定刺激法(正误法)刺激通常都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选定几个固定刺激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①所使用的刺激恒定不变,适合不能逐渐调整的刺激②刺激随即呈现,机会均等,因此能避免学习误差和期望误差③统计时此种方法要求出引起反应的总体次数,而不是某种平均值

实验心理学试卷

实验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心理旋转实验说明了非言语材料的记忆编码方式是:—— A、语义 B、语音 C、视觉形象 D、反响回路 2、人差方程式是——提出的 A、马斯基林 B、布雷德利 C、贝塞尔 D、金尼布克 3、绝大多数被试者在测验中获得满分或接近满分的现象称为—— A、天花板效应 B、地板效应 C、间隔效应 D、绝对效应 4、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在渐增系列中——为差别阈限的下限 A、第一次非正到正 B、第一次非负带负 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 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 5、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在研究方法方面是因为使用了—— A、自然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测验法 D、临床法 6、Cooper&Shepard等人的心理旋转实验支持了—— A、双重编码理论 B、基本表象理论 C、概念命题理论 D、格式塔理论 7、在研究感受性时,刚刚能够被人觉察到的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 A、差别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两点阈 D、绝对感觉阈限 8、下面那一个不属于在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时所产生的误差() A、平均误差 B、习惯误差 C、期望误差 D、练习误差 9、下面哪一个属于影响反映时间的机体变量() A、刺激类型 B、刺激复杂程度 C、刺激强度 D、联系次数 10、下面哪一个不影响实验外部效度() 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B、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C、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 D、实验程序的不一致性 11、在一项研究中,要求一个自变量用一种设计处理,而另外一个自变量用不同种类的设计处理,这种设计属于()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所罗门设计

实验心理学1.7

名词解散 1.再认法:把已学习过的项目与未学习过的项目,按随机方式混合起来,逐个呈现给被试, 或整个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指出哪些是已经学习过的。 2.知觉恒常性: 当观察条件变化时,对该物体的知觉倾向保持不变,以同样的知觉经验感 知这个物体。 3.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 白天或夜晚等等,都是环境特点自变量。 4.主试:主持实验的人,向被试发出刺激,通过实验收集被试的反应。 5.实验中的高限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 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 6.辨别反应时:两个相互有差别的刺激,要求被试只对其中一个反应,禁止对另一个反应。 7.减法反应时方法:邓德斯应用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之差来度量辨别和心理操作所 需要的时间。 8.知觉恒常性:当观察条件变化时,对该物体的知觉倾向保持不变,以同样的知觉经验感

知这个物体。 9.因变量的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得到的相 近结果。 10.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及其他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 变量的变化。 11.视敏度:测量人对空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 12.节省法:一种测量记忆的方法,计算记忆的保持量。 13.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其他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 变量的变化。 14.知觉辨认: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起来,在速示器中呈现给 被试,要求被试读出所呈现的单字。 15.记忆广度:短时记忆所容纳的项目,一般是2到7个。 16.儿童的电报语言:儿童使用的文法是一种有规则的缩短了成人文法的形式,分为内容词 和算符。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_______的处理。 3.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_______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 变量是指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可变的事物的___________。在实验中实验者_________、 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__________称为因变量。 5.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______________不一样时,就发生了__________。 6. 匹配法是使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7. 排除法是把___________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8.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___________能够普遍推论到_________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9. 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____________。它主要是__________和安排__________的计划。 10. 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 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实验前控制。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实验前,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时必须使用实验后控制,又称为__________。 12.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______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_________。 13. 实验信度其实就是实验的可验证性问题。它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4. 操作定义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提出,他主张一个_____________应由测定它的_________来下定义。 15. 从实验变量角度实验设计涉及三个基本问题:(1)实验采用多少_______和________?(2)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________?(3)如何将_________分配到各自变量的各处理水平中? 16. 匹配设计是指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______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 _______到各个组别。 17. 小样本设计是___________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________或___________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 处理方式。 18. 实验效度是指_____________能达到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程度。实验效度主要包括_________效度和___________效度。 19. ____________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二、选择题 1.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 (A) 匹配 (B) 随机化 (C) 拉丁方设计 (D) ABBA设计 2. 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 (A) ABA设计 (B)拉丁方设计 (C) 匹配 (D)ABBA设计 3.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 统计回归 (B)主试—被试的相互作用 (C) 零结果 (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实验心理学历年试题

2007年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10) 1、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容易产生(B ) A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B空间误差和动作误差 C定势的作用D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在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只允许被试作两类回答时,计算差别阈限时相等地带的下限是(B ) A50%感觉弱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B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C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D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3、卡特尔制作天文学家声望顺序的顺序量表用的是(D ) A对偶比较法B数量估计法 C差别阈限法D等级排列法 4、当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5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时,让被试比较的样品对数有多少?(包括为了消除可能产生的空间误差需要增加的对数)(C ) A 10对 B 15对 C 20对 D 30对 5、反应时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D ) A反应时不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 B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 C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延长 D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达到极限时反应时就不再发生变化了 6、用混色轮产生的颜色混合是(B )

A色光的混合B相减的混合 C颜料的混合D色调混合 7、等响度曲线上的每一条线代表一个响度等级,其单位为(D )A分贝B色C美D方 8、记忆广度是(B ) A9个以上的项目B7±2 C无限的D21个比特 9、对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强有力支持的实验是(A ) A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B汉字特征抽取的实验 C插入材料对倒摄抑制影响的实验D加工层次对记忆影响的实验10、许多研究证实,赞琼的假设是正确的,即(C ) A当任务容易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B当任务困难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C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D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非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二、多项选择题(1*5) 11、为了消除组间设计的缺点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B ) A匹配被试B随机分配被试 C完全平衡的方法D拉丁方的方法 12、触觉适应表现为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AC ) A触觉感受性的降低B触觉的完全消失

实验心理学答案

一名称解释1数量估计可用于建立比例量表。具体程序为:首先给被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对其主观值赋予一个数值,然后让被试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将比较刺激至于主观和标准的关系中进行比较,并得出比较刺激的主观感觉数值,一个经典实验证明心理长度的增长慢于物理长度的增长。2暗适应是指在低亮度环境中被试的光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暗适应曲线中显示了两套机制,视锥细胞的暗适应比较快,可在5分钟内完成,视杆细胞的暗适应需要时间较长,但适应程度较高。3暂时性阈移时听觉疲劳的指标,当声音刺激强度大于超过听觉感受器的胜利反应限度或声音长时间作用于听觉器官则会引起听觉感受性的下降,及阈限升高,在正常状态下和听觉疲劳后阈限的改变暂时性阈移,它受疲劳声音作用时间,疲劳声音强度和疲劳声音停止作用时间影响,并且4000-6000hz 的高频高强度声音刺激对暂时性阈移影响最大。4国际找平委员会制定的CIE 标准色度系统中包含了颜色方程,即C≡r(R)+g(G)+b(B),其中,R,G,B 分别代表三原色,红色,绿色和蓝色。r,g,b 分别代表三原色比例系数。从此方程可明确看出一种6颜色由三种原色按一定比例系数混合构成。 5指眼睛区分处于不同距离上物体之间距离的能力,反映了空间知觉能力。 n=a/(y-x)-a/y 深度视锐可用霍瓦-多尔曼仪测定。6邵勒斯比例用来编偶是知觉恒常性,即当外界距离,缩影比,照度改变时,对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的直觉相对不会变,为直觉恒常性。邵勒斯比例越接近1,则恒常性越高。二计算题 1DLu=DL 1-S t =156-150=6mm DL 1=S T -DL 1L 1=150-142=8mm DL=DLu+DL 1/2=(6+8)/2=7mm PSE=(L 1+L U )/2=(156+142)/2=149mm CE=S T -PSE=1mm 2P t =(y-y 0)/(y 入-y 0)=(0.503-0.316)/(0.833-0.316)=36.01% 三简答题1视觉实验中有三类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1)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所操控,对被试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的变量。在视觉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光刺激强度,光刺激面积,目标物和背景的对比度。 (2)因变量是由自变量所引起的特定的行为反应变量。视觉实验中,如在视敏度的再认测验中,因变量就是被试对于视野中目标物的反应。 (3)控制变量时在实验中需保持恒定的变量,以确保是由自变量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视觉实验中,若在视敏度的测验中,研究者希望研究刺激光强度对视敏度的影响,则需要将目标和背景的对比度,,刺激的大小等作为控制变量,使其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2(1)纯音的响度和强大的关系,随着纯音的强度增加,响度也增加,并且纯音的响度与其强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纯音响度和强度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响度量表来表示,该量表的单位表示1000Hz 40分贝的纯音刺激所引起的主观响度感觉。响度量表的横坐标为强度,纵坐标为响度,其可用二分法,多分法和单耳双耳平衡法来制定。(2)纯音响度与频率的关系,纯音的响度也受频率的影响,二者的关系可体现于等响曲线,该曲线是由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声压连线构成。将1000Hz 做垂线与等响曲线的交点的强度级即为等响线。同一条等响曲线上各个点所引起的响度感觉是相同的。 (3)纯音响度与时间的关系表现在,第一,辨别一个纯音的响度要求持续时间必须达到一定水平,但持续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响度也会增大。第二,时间持续在纯音响度判别还有总和作用,即两个不同频率的声音同时呈现时,感觉到的响度水平比其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