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分类及特征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分类及特征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分类及特征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分类及特征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分类及特征

平和质

定义:强健壮实的体质状态,表现为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②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③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④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成因:先天察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

气虚质

定义: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肌肉不健壮。②常见表现主项平素语音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副项面色偏黄或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少华,毛发不华,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有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③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④发病倾向平素体质虚弱,卫表不固易患感冒或病后抗病能力弱易迁延不愈易患内脏下垂、虚劳等病。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成因:先天本弱,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如家族成员多数较弱、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年老气衰等。阳虚质

定义:由于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壮。②常见表现主项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而弱。副项面色柔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塘薄,小便清长。③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④发病倾向发病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易病痰饮、肿胀、泄泻、阳痰。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

成因:先天不足,或病后阳亏。如家族中均有虚寒表现,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或平素偏嗜寒凉损伤阳气,或久病阳亏,或年老阳衰等。

阴虚质

定义: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体形瘦长。②常见表现主项手足心热,平素易口燥咽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少苔。副项面色潮红、有烘热感,目干涩,视物花,唇红微干,皮肤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涩,脉象细弦或数。③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④发病倾向平素易患有阴亏燥热的病变,或病后易表现为阴亏症状。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平素不耐热邪,耐冬

不耐夏不耐受燥邪。

成因:先天不足,或久病失血,纵欲耗精,积劳伤阴。如家族成员体形多偏瘦,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或曾患出血性疾病等。

痰湿质

定义: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粘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②常见表现主项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副项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口粘腻或甜,身重不爽,脉滑,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③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和达、多善于忍耐。④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证。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成因:先天遗传,或后天过食肥甘。

湿热质

定义: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形体偏胖或苍瘦。②常见表现主项平素面垢油光,易生座疮粉刺,舌质偏红,苔黄腻,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副项。体偏胖或苍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大便燥结,或粘滞,小便短赤,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增多,脉象多见滑数。③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④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疽、火热等病证。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

较难适应。

成因:先天察赋,或久居湿地、善食肥甘,或长期饮酒,火热内蕴。瘀血质

定义:是指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痕血内阻的病理基础,并表现出一系列外在征象的体质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瘦人居多。②常见表现主项平素面色晦暗,皮肤偏暗或色素沉著,容易出现癖斑、易患疼痛,口唇暗淡或紫,舌质暗有点、片状寮斑,舌下静脉曲张,脉象细涩或结代。副项眼眶暗黑,鼻部暗滞,发易脱落,肌肤干,女性多见痛经、闭经、或经血中多凝血块、或经色紫黑有块、崩漏、或有出血倾向、吐血。③心理特征性格心情易烦,急躁健忘。④发病倾向易患出血、瘦、中风、胸痹等病。

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邪、寒邪。

成因:先天察赋,或后天损伤,忧郁气滞,久病人络。

气郁质

定义: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②常见表现主项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平素优郁面貌,神情多烦闷不乐。副项。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多伴善太息,或暖气呢逆,或咽间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睡眠较差,食欲减退,惊悸怔忡,健忘,痰多,大便多干,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③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优郁脆弱、敏感多疑。④发病倾向

易患郁症、脏躁、百合病、不寐、梅核气、惊恐等病证。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喜欢阴雨天气。

成因:先天遗传,或因精神刺激,暴受惊恐,所欲不遂,忧郁思虑等。特禀质

定义。表现为一种特异性体质,多指由于先天性和遗传因素造成的一种体质缺陷,包括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过敏反应,原发性免疫缺陷等。其中对过敏体质概念的表述是在察赋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异体质,在外界因子的作用下,生理机能和自我调适力低下,反应性增强,其敏感倾向表现为对不同过敏原的亲和性和反应性呈现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和家族聚集的倾向性。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无特殊,或有畸形,或有先天生理缺陷。②常见表现遗传

性疾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胎传性疾病为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③心理特征因察质特异情况而不同。

④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药物过敏,易患花粉症等遗传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疾病如“五迟”、“五软”、“解颅”、胎寒、胎热、胎赤、胎惊、胎肥、胎痛、胎弱等。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成因:先天因素、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

中医归类8大体质(含治法)

中医归类8大体质(含治法) 1寒体——机能处在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色黄暗、不易出汗皮肤干燥粗糙身困多睡眼神呆滞腰痛腿痛小便清长大便易稀或先干后稀舌淡脉细微弱迟缓。 不易汗出面黄暗,皮肤干燥粗糙见, 身困多睡神呆滞,大便易稀或先干, 腰腿疼痛小便长,脉细微弱缓舌淡。 2热体——机能处在亢进、高涨、炎热、张扬、兴奋的状态 面红油光声音洪亮烦躁易怒眼屎多口苦唇红舌红口腔破溃牙龈出血咽喉红肿鼻子出血生脓包或疮多汗尿黄 声音洪亮面油红,牙宣口糜咽红肿, 烦躁易怒多眼屎,口苦舌红唇亦红, 多汗尿黄鼻出血,皮肤生疮或化脓。 3虚体——物质匮乏和功能低下的状态 疲惫乏力头昏健忘,易激惹声音低怯心慌气短肌肉萎缩皮肤干枯动则汗出嘴唇干瘪头发脱落脉弱少力女性月经量少色淡 头昏健忘易激惹,疲惫无力声低怯, 皮肤干枯动则汗,心慌气短肌萎缩, 经少色淡脉无力,口唇干瘪发脱落。 4实体——功能障碍体内毒素不能有效排出的状态 体型胖壮腹部充实硬满腹胀腹痛胆大鲁莽、脾气暴躁体重上升便秘生疮生痘思维缓慢女性闭经或经来不畅 体型胖壮腹硬满,脾气暴躁莽大胆, 体重上升腹胀痛,生疮生痘思维缓, 经来不畅或闭经,或者大便结与干。 5郁体——机能紊乱失调的状态 面黄或青情绪低落入睡困难神疲乏力胸闷心悸便秘或腹泻 女性经前乳房胀痛 情绪低落青黄面,神疲乏力入睡难, 胸闷心悸四肢冷,怕冷怕风肌肉挛, 性欲低下头晕痛,便秘腹泻交替见, 女性经前乳房痛,柴胡类方用当先。 6瘀体——血液循环不畅的状态 面色暗红面部毛孔粗大鼻翼毛细血管扩张下脚便秘痔疮 女性月经色黑有血块,淋漓不易干净 面色暗红毛孔粗,鼻红健忘眼圈黑,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1.表现---疲乏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测试: 容易疲乏 容易气短心慌 容易头晕或站起时晕眩 比别人容易感冒 喜欢安静懒于说话 说话时声音低弱无力

活动量稍大就易出虚汗 2.分析 过劳---劳则气耗 疾病造成影响 脾胃运化功能不好 营养不足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3.养生补中益气补脾胃之气 山药健脾益气滋润 大枣补气养血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汤: 生黄芪白术陈皮升麻党参柴胡甘草当归注意自身精神调整自信有目标 阳虚质(C型) 1.表现---怕冷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测试: 手脚发凉 胃部、背部或膝部怕冷

衣服穿的比别人多 讨厌冬天,喜欢夏天 容易感冒 吃凉东西会拉肚子 小肚子一吹风马上不舒服 2.分析阳气不足 不要长时间吹空调—身体要与大自然相互调节适应 不要熬夜---损失阳气 不要经常使用抗生素—性寒凉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3.养生温阳补气 生姜祛风寒温胃散寒暖胃姜丝用可乐煮汤喝 韭菜韭菜仔温阳补气 核桃温补 小桃木敲打背脊督脉生发阳气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补肾阳)熟地肉桂附片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注意身体精神的调节舒展、激活内在的动力多晒太阳 阴虚质(D型) 1.表现----缺水怕热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中医体质分类

中医治末病九种体质分类(体质分类) 一、平和质: 常见表现:面色润泽,头发稠密光泽,目光有神,嗅觉、味觉正常,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食欲 良好,大小便正常; 饮食调节:1、饮食节制,不过饥过饱,不过冷过热和不干净的食物,2、精细搭配,多吃蔬菜瓜果,3、少食油腻辛辣,4、不吸烟、 酗酒。 药膳调理:健脾补贤 二、气虚质: 常见表现:易疲乏,易气短心慌,易头晕或站起时眩晕,易感冒,喜静少语,声音低弱无力,活动量稍大易出虚汗; 饮食调节:1、多食黄豆,白扁豆,鹅肉,鹌鹑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补脾之品,2、少食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耗 气之品。 药膳调理:益气养血 三、阳虚质 常见表现:手脚发凉,腹背腰膝发冷,衣服穿得多,厌冬喜夏,易感冒,吃凉东西易腹胀腹泻,喜热饮食; 饮食调节:1、多食牛肉,羊肉,狗肉,鳝鱼,韭菜,生姜,蒜,芥末,葱,花椒,胡椒等,2、少食黄瓜,柿子,冬瓜,藕,莴苣,

梨,西瓜等,少饮绿茶。 药膳调理:温肾健脾 四、阴虚质 常见表现:1、感到身体与手脚心热,2、手心易出汗,3皮肤或口唇干,4厌夏喜冬,5便秘或大便干燥,6感到眼睛干涩,7口干咽 燥,总想喝水; 饮食调节:1、多食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小豆、海蜇、芝麻、百合等甘凉滋之品,2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 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药膳调理:滋补肝贤 五、痰湿质 常见表现:1、胸闷、腹部胀满,2、身体困重,3、腹部肥满松软,4、面额部皮油脂多,5上眼脸浮肿,6、口中黏腻,7、痰多,咽 部有痰堵; 饮食调节:1、饮食应以清淡为原则,2、少食肥肉及甜、粘、油腻的食物,3、可多吃食葱、蒜、海藻、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 食物; 药膳调理:健脾祛湿 六、湿热质 常见表现:1、鼻部油光发亮,2、易生痔疮或疥疮,3常感口苦或嘴有异味,4皮肤时有瘙痒,5大便有黏腻,解不尽,6、小便时

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制订工作2006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完成。标准共分为范围、术语和定义、中医体质9种基本分类和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附录(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表)5个部分。中医体质学者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制订出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应用了中医体质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多次讨论论证而建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

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一)平和质 (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

中医一般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

中医一般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李小荣) 中医, 李小荣, 体质, 类型 中医一般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李小荣) 中医一般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平和型、气虚型、阴虚型、阳虚型、湿热型、气郁型、痰湿型、血瘀型、特禀型。 1)平和型:饮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此为典型的平和体质。 饮食: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运动:一般选择温和的锻炼方式,运动强度不要太大就可以。老年人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2)气虚型: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这种人从性格上来说,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够稳定,比较胆儿小,做事不爱冒险。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叫出虚汗呢?如果你要做一种运动或者干力气活的时候,只要运用量到了一定程度人都会出汗,这是很正常的反应。但是有些人在没有那么大的消耗量、没有那么大活动量的时候,就已经出很多汗了,这种现象就叫出虚汗。 饮食:这类体质的人影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药物,实际上我们中医有一个概念就是药食同源,在中医看来有很多食物是有一定的药用功能的。可以吃一些如黄豆、白扁豆、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吃了这些食物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平时吃东西的时候也一些耗气作用的食物尽量避免,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运动:则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消耗体力的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 药物: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等。 方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灵白术散等。 3)阴虚型:如果一个人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那就是阴虚。他们大部分都是性格比较外向好动的,性情是比较急躁的。 饮食: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的食物 运动: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等。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适合洗桑拿。 其他: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宜

中医有8种体质分类

中医有8种体质分类 下面的文章摘自付杰英教授的《中医体质养生》,内含中成药请患者咨询医生后适用,在此仅作为学习中医的一部分介绍给大家,不作为本站开设药方的先例。 中医有8种体质分类,且互相穿插,互相间接,不是泾渭分明,故一个人有几种体质混合的现象。而不同体质对我们的身体治疗和养生方法是不同,不同体质对食物的反应也不同。先将8种体质的表现和养生方法介绍给大家。 1、平和体质 主要表现:形体比较匀称,体重适中,饮食规律,情绪平稳、代谢正常,出汗比别人多些,皮肤光泽洁净,舌淡红,苔薄。神态情绪稳定,性格平和,思维不偏激。 形成原因:遗传、经受打击对人生事事看开者 调节:不伤不扰,顺其自然,不要乱进补 2、阳虚体质 主要表现:没有火力,畏寒怕冷,夜尿多且清(除神经质、敏感的人,冬天多者)腹泻,性冷淡,脚跟腰腿疼痛、容易下肢肿胀,白带偏多,清稀透明,每当受寒遇冷或者疲劳时白带就增多。头发稀疏、黑眼圈、口唇发暗。舌体胖大娇嫩,脉象沉细。上热下寒,牙痛、口臭、面红油腻、痤疮、烦躁失眠,下寒是真,上热是假。(此者不一定要吃清热解毒败火的药物。)神态比较沉静,情绪会消沉,易有抑郁的倾向。 形成原因:遗传;长期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中药等,或有病没病预防性地喝凉茶,或者喜欢冰冻寒凉的饮食,或者纵欲、性生活过度等;老年阳气逐渐虚衰;工作环境有关 易患:肥胖、痹证(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骨质疏松、容易水肿、

痛经、月经不调、月经延后、闭经、难孕、性冷淡、阳痿、早泄、滑精。囊肿痤疮,低血压、耳鸣、色斑、慢性结肠炎、痹证(类似于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腹痛(慢性胃肠炎)、关节痛、头痛等。 调节:不伤不损阳气 起居方面:保持安静,避免消沉;多见阳光,多运动,少熬夜;听轻快、活泼、兴奋的音乐。注意保暖,要特别注意保护后背和前腹部,要注意不能多吃寒凉冰冻的食物,尽量少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的中药,以保护阳气。夏季不可开空调,秋冬不要受寒;夏勿贪凉,冬宜温补 食疗:忌食生冷,多吃温热 少吃冰镇饮料、冰镇果汁和新鲜椰子汁;如柑橘、柚子、香蕉、西瓜、甜瓜、火龙果、马蹄、梨子、柿子、枇杷、甘蔗、苦瓜、黄瓜、丝瓜、芹菜、竹笋、绿豆、绿茶、海带、紫菜、田螺、螃蟹等;冷食吃时配温热食物;蔬菜尽量不要凉拌生吃,最好在开水中淖一淖或者炖、蒸、煮。少吃盐。 多食温热之性的食物如:荔枝、榴莲、樱桃、龙眼肉、板栗、大枣、核桃、腰果、松子、生姜、韭菜、辣椒、南瓜、胡萝卜、山药、黄豆芽等,山药以河南出的铁棍山药最好。阳虚、气虚体质者秋冬季经常喝些山药板栗红枣糯米粥,不仅暖身暖胃,还能补阳气。 肉食类有羊肉、牛肉、狗肉、鹿肉、鸡肉、虾、黄鳝、海参、鲍鱼、淡菜等。在煲羊肉汤的时候,里边可以放一些当归、白芍,吃起来又补阳气又补血。一到冬天就手脚冷麻的人,可以喝当归生姜羊肉汤,有两道很好吃的菜——韭菜炒虾仁和韭菜炒核桃,可以改善阳虚体质,尤其适合男性。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_ZYYXH_T157_2009_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ZYYXH /T157 - 2009)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9 - 04 - 09实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关于体质的术语及定义、中医体质的9种基本类型、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体质的分类、判定及体质辨识治未病。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医体质constitution of TCM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 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3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 3. 1 平和质(A型) 3. 1. 1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3. 1. 2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3. 1. 3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3. 1. 4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3. 1. 5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3. 1. 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强。 3. 2 气虚质(B型) 3. 2. 1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3. 2. 2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 2. 3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3. 2. 4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3. 2. 5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3. 2. 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3. 3 阳虚质(C型) 3. 3. 1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3. 3. 2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 3. 3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3. 3. 4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3. 3. 5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身体体质分类-九种体质

怎么辨别虚寒体质和湿热体质?以及如何调养 作者:顧聰 自测体质的11个小妙招 1正常体质:肤色润泽,唇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脉和缓。患病较少,抵抗力较强,耐寒热,不需进补,食疗或进缓和的平补之品。 2阴寒体质:属寒(实)体质,平素肢冷无汗,喜暖怕凉,常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长,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宜患风湿关节痛,宜感寒邪,怕阴冷潮湿气候,宜温阳散寒。应食温热食物,如羊肉、生姜、桂皮等。 3阳虚体质:属虚寒体质。四肢多不温,怕凉喜暖,神疲,喜吃热食,睡眠偏多,便溏,尿清长,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沉迟而弱。得病多从寒化,宜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等证,易感寒邪,易被湿困。耐夏不耐冬,宜用温阳补虚之品。 4阴虚体质:属虚热体质,形体多消瘦,心烦颧红,手足心热,午后尤甚,口燥咽干,目干涩,眩晕耳鸣,睡眠差,便干燥,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宜患阴亏燥热的病变,怕燥热之邪,耐冬不耐夏。宜养阴补虚,甘寒退热。如百合、枸杞、麦冬、海参、西洋参等。 5阳热体质:属实热类型。面色多红赤,怕热喜冷,烦渴多汗,喜冷食,得病易发高热,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得病多从热化,易患疮疡,怕热,耐冬不耐夏,宜食苦味清热的食物或饮料,如苦瓜、苦丁茶、莲子心等。 6气虚体质:属虚的体质,面白少华,气短懒言,易出汗,食少,易疲乏,舌淡红,舌体胖大,脉虚缓。易感冒,病后迁延不愈,内脏易下垂,不耐受风邪、寒邪、暑邪。宜食山药、莲子或太子参、黄芪、黄精等。 7血虚体质:面色萎黄或淡白,唇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肢体麻木,舌淡脉弱。宜补气生血。用当归、熟地、龙眼肉。 8瘀血体质:面色多晦暗,口唇暗淡或紫,眼眶黯黑,肌肤甲错,或生症瘕,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舌体黯紫有瘀点,脉细涩或脉率不齐。易患出血,症瘕,中风,胸痹(冠心病)等病。宜活血化瘀,用山查、桃仁等。 9痰湿体质:体胖腹大,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汗多且粘,眼胞微浮,胸闷脘痞,身重发沉,困倦,喜食肥甘粘腻之物,便溏,舌胖大多齿痕,苔白腻,脉濡滑。易患消渴(糖尿病),中风(脑血管意外),胸痹等病。对湿环境及梅雨季节的适应能力差。宜祛湿化痰。宜服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荷叶、荷梗等。 10湿热体质: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身重困倦懈怠,大便粘滞不爽,男阴囊潮湿,女黄带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易患痤疮,黄疸,淋症,火热等病。对气温偏高,湿热交蒸气候难适应。食疗同痰湿体质,忌辛辣刺激食品。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中医表7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划分九种体质 昨天,记者从中华中医药学会获悉,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今天将出台,此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分类和体质辨识研究及应用的规范性文件。《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对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进行了详细介绍,每种体质分别在总体特征、形体特征、心理特征等六大方面进行判定。据悉,本标准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应用,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参考依据。(记者徐晶晶) 9类体质特征与调节方法 ●平和质 特征:正常的体质。调节:饮食有节制,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 ●气虚质 特征:肌肉松软,声音低,易出汗,易累,易感冒。调节: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少食空心菜、生萝卜等。 ●阳虚质 特征:肌肉不健壮,常常感到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性格多沉静、内向。调节: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阴虚质 特征:体形多瘦长,不耐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调节: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适合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项目。 ●血瘀质

特征:皮肤较粗糙,眼睛里的红丝很多,牙龈易出血。调节:多食山楂、醋、玫瑰花等,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可参加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 ●痰湿质 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易出汗,且多黏腻。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调节: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冬瓜等。因体形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湿热质 特征: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脾气较急躁。调节: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的食物。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气郁质 特征:体形偏瘦,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常有胸闷,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易失眠。调节:多食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气郁体质的人不要总待在家里,要多参加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特禀质 特征:这是一类体质特殊的人群。其中过敏体质的人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调节: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食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等。居室宜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可防止对尘螨过敏。

中医五行体质及养生

中医五行体质及养生 中医五行体质养生 中医如何看体质, 中医体质,是指个体生命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这种特质可以用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特质来描述。我们每个生命体中都包含有这五种特质,只是每种特质的数量不同而已。由于不同数量的五种特质排列组合是无限多的,因而形成了我们千差万别的体质类型。 目前所广泛运用的九种体质: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等,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一些病理证候,而不是体质;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还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而不是疾病。这九种体质实质上是我们个体在五行体质的基础上,由于后天环境、饮食、起居、七情、劳逸等因素与之发生共同作用,从而形成的九种不同病理状态。 中医眼中的两种人 一种是解剖人,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经络,皮毛肌肉,五官九窍,精血筋骨,和现代医学的人无二般。 一种是时空人,或称天文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使得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阳光形成了一日一循环、一年一循环。空间上,太阳东升西落,南北分移,阳气升于东降于西,盛于南而衰于北。这样,阳气便在时空上形成了运动之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天地之气,阳性上升,阴性下降,升降不已,阴阳交合,发生爱力,遂成一个圆运动,形成了一个升——浮——降——沉的圆运动运动模式,如下图:(引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天人合一,

此圆便是中医的时空人模型。 时空决定我们的体质 在这个运动圆里,任何空间和时间里气的升降性质都是不一样的,也即不同空间和时间里气的偏性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天地之间,一花、一木、一虫、一兽、一沙、一石皆有其偏性所在,包括人,正常的人。 同样的病因,既病之后,有人患实证,有人则呈虚证,有人患寒证,有人患热证,就是因为体质之不同,体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患 [5]病与否和疾病的性质。 那天地之气究竟是如何影响人体各异的偏性,其又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简而言之,就是阴阳,具体的讲就是五行六气。五行六气是天地之间存在的一种综合能量,受它的影响,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体都随之呈现出节律性的变化。这种能量之大、作用之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五行化六气,便繁衍着宇宙万物。既然,天地万物皆由五行六气化生,那么探索人的体质便要在这五行六气上着手。 体质有先天和后天之分 先天体质包括两方面: 一者为遗传因素,是由双亲阴阳先天之精交合而生,也就是决定我们先天体质状况的先天之精。此精由父母双方结合而成,故其偏性应该是据两者偏性的化合;

第三章 体质分类

第三章体质分类 分类的方法,是认识事物之间差异性的重要手段。划分体质的不同类型,有助于把握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中医体质学说既重视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也非常重视环境因素对体质的影响。因此,体质存在的形态结构、脏腑功能、阴阳气血以及生存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就成为中医学对人类体质进行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学基础。 由于体质形成因素的多样性,使个体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异也是错综复杂的。《内经》以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医家从不同角度对体质类型进行了划分,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质分类系统。《内经》以阴阳五行、脏腑气血形志作为分类依据,主要包括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形态与功能特征分类法和心理特征分类法等不同的分类方法。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医体质类型学说,形成了中医体质分类方法上的病理学分类法,如张景岳的脏象阴阳分类法、叶天士和华岫云的阴阳属性分类法、章虚谷的阴阳虚实分类法、陆晋生的病性分类法和金子久的虚弱体质阴阳分类法等。现代学者从临床实践角度对现代人常见的体质类型进行了分类,如六分法、七分法、九分法、十二分法和小儿体质分类法等。王琦采用文献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临床观察,提出了9种中医体质分类法,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并从分类依据、命名依据、表述方法和文献依据等方面加以详细说明。 由于体质所代表的是人类个体的特性,其表现多种多样,十分复杂。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体质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体质分类的研究,必然存在不同之处。对于个体差异性的分类研究,中外学者均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中西方和中日体质分类的比较,可以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中医体质学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服务。 第一节体质分类方法 《内经》时代的先哲,从广袤无垠的时空观出发,研究了在宇宙巨系统及周围环境影响下所形成的人体各种不同的形态。通过对形、色、体、态、神诸方面的观察,以“司外揣内”、“以表知里”为基本研究方法,对人类的体质进行了多种不同的分类。 后世医家们重视体质现象,并尝试新的分类方法,如张仲景通过临床观察描述出“强人”、“羸人”、“盛人”、“虚弱家”、“虚家”、“素盛今瘦”、“阳气重”、“其人本虚”等各种病理体质特征。温病学家经过观察,总结出温热病中各种常见的体质类型,如气壮质的“正气尚旺之人”;阴虚质的“瘦人阴不足”、“体瘦质燥之人”;阳虚质的“阳气素虚之人”,痰湿质“面白阳虚之人,其体丰者本多痰湿”;瘀血质的“其人素有瘀伤宿血”,“平时有瘀血在络”;气虚质的“肌柔色嫩”、“质体气弱”;湿热质多见于“酒客中虚”,兼之过食辛热,致“酒客积热”,若“湿久生热,热必伤阴”等。 《内经》之后,体质分类的文献散见于不同的医家论述之中。近年来,关于体质的分类有数十种之多,希冀建立规范的体质分类标准。

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精)

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 1平和质(A型 1.1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1.2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1.3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1.4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1.5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1.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2气虚质(B型 2.1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2.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2.3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2.4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2.5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2.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3阳虚质(C型 3.1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3.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3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3.4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3.5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3.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4阴虚质(D型 4.1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4.2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4.3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4.4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4.5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4.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5痰湿质(E型 5.1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5.2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5.3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5.4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划分九种体质[1]

中医体质辨识分型及中医保健方案 平和质–健康派(树型结构)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不爱得病,吃得好、睡得好、心情好等为主要特征。 ?占人群比例:32.75%。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多于老年人。 ?常见表现:力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平和体质若不注意后天调养,亦可变为偏颇体质。 ?中医保健方案: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气虚质—气短派(树型结构)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占人群比例:12.71%。以西部和东北地区多见,无业和重体力劳动者多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中医保健方案: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 阳虚质—怕冷派(树型结构)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占人群比例:7.9%。以东北地区和女性多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中医保健方案:可多吃容易“发”(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花椒、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冰糕、黄瓜、藕、梨、西瓜等。 ?秋冬注意保暖,尤其是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夏季避免吹空调电扇。 ?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 ?多与别人交谈,平时多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 ?可服金匮肾气丸。 阴虚质—缺水派(树型结构)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占人群比例:8.89%。以西部地区和年轻人多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至清水 1.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医体质分类是研究人的个体差异及与健康疾病相关性,实现个体化诊疗的前提,也是中医体质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核心与基础,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医学模式的转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在名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了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因此,医学研究的重点也随之改变,从研究人的“病”到研究病的“人”。 1.2国际竞争 世界医学界一直关注研究人类体质现象,但尚缺少个体分类方法。韩医四象医学源于《灵枢·通天》“五态人”,但韩医界普遍认为四象医学是韩国的民族遗产,并已进行深入研究,日本一贯堂医学也创立了独自的体质医学体系,与中医学形成竞争态势。 1.3个体化诊疗思想难以贯彻实施 目前的医学还是以治愈疾病为主要目的的医学,针对个体差异的个体化诊疗还在探索之中,尚未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如何实施个体化诊疗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是要找到适宜的方法和途径。 1.4中医体质分类需要标准化辨识工具 要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研究,就必须找到分类的客观化、标准化工具。一方面,使相关专业人员在进行体质分类时,能够保证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另一方面,使非专业人员能够进行自我体质判断。因此,中医体质分类的客观化、标准化是体质分类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综上所述,制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的标准,符合医学目的转变,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发展思路;适应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需求;为中医学与多学科交融及与世界医学对话提供对接平台。 2.研究方法 2.1总体研究方案

中医有8种体质分类

中医有8种体质分类,且互相穿插,互相间接,不是泾渭分明,故一个人有几种体质混合的现象。而不同体质对我们的身体治疗和养生方法是不同,不同体质对食物的反应也不同。先将8种体质的表现和养生方法介绍给大家。 1、平和体质 主要表现:形体比较匀称,体重适中,饮食规律,情绪平稳、代谢正常,出汗比别人多些,皮肤光泽洁净,舌淡红,苔薄。神态情绪稳定,性格平和,思维不偏激。 形成原因:遗传、经受打击对人生事事看开者 调节:不伤不扰,顺其自然,不要乱进补 2、阳虚体质 主要表现:没有火力,畏寒怕冷,夜尿多且清(除神经质、敏感的人,冬天多者)腹泻,性冷淡,脚跟腰腿疼痛、容易下肢肿胀,白带偏多,清稀透明,每当受寒遇冷或者疲劳时白带就增多。头发稀疏、黑眼圈、口唇发暗。舌体胖大娇嫩,脉象沉细。上热下寒,牙痛、口臭、面红油腻、痤疮、烦躁失眠,下寒是真,上热是假。(此者不一定要吃清热解毒败火的药物。)神态比较沉静,情绪会消沉,易有抑郁的倾向。形成原因:遗传;长期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中药等,或有病没病预防性地喝凉茶,或者喜欢冰冻寒凉的饮食,或者纵欲、性生活过度等;老年阳气逐渐虚衰;工作环境有关

易患:肥胖、痹证(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骨质疏松、容易水肿、痛经、月经不调、月经延后、闭经、难孕、性冷淡、阳痿、早泄、滑精。囊肿痤疮,低血压、耳鸣、色斑、慢性结肠炎、痹证(类似于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腹痛(慢性胃肠炎)、关节痛、头痛等。 调节:不伤不损阳气 起居方面:保持安静,避免消沉;多见阳光,多运动,少熬夜;听轻快、活泼、兴奋的音乐。注意保暖,要特别注意保护后背和前腹部,要注意不能多吃寒凉冰冻的食物,尽量少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的中药,以保护阳气。夏季不可开空调,秋冬不要受寒;夏勿贪凉,冬宜温补食疗:忌食生冷,多吃温热 少吃冰镇饮料、冰镇果汁和新鲜椰子汁;如柑橘、柚子、香蕉、西瓜、甜瓜、火龙果、马蹄、梨子、柿子、枇杷、甘蔗、苦瓜、黄瓜、丝瓜、芹菜、竹笋、绿豆、绿茶、海带、紫菜、田螺、螃蟹等;冷食吃时配温热食物;蔬菜尽量不要凉拌生吃,最好在开水中淖一淖或者炖、蒸、煮。少吃盐。 多食温热之性的食物如:荔枝、榴莲、樱桃、龙眼肉、板栗、大枣、核桃、腰果、松子、生姜、韭菜、辣椒、南瓜、胡萝卜、山药、黄豆芽等,山药以河南出的铁棍山药最好。阳虚、气虚体质者秋冬季经常喝些山药板栗红枣糯米粥,不仅暖身暖胃,还能补阳气。

中医9种中医体质分类及辨识要点

九种中医体质分类及辨识要点 授课人:鄢锡军 平和质 指阴平阳秘,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属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的体质状态。体型匀称,肤色光泽滋润,头发浓密乌黑,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唇色红润,精力充沛,不易疲劳。适应能力较强,平时患病较少。 调理法则:调养气血,协理阴阳: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人体才能一直保持协调平稳的状态,人的生命活动才能一直正常的发展与变化。天人合一,生态平衡:人体的各项活动应顺应四时的变化,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 气虚质 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体型偏胖,肌肉松软,声音低弱,目光少神,精力不充沛,肢体容易疲劳。不适应季节变化,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疲劳综合症等症状,病后也不易康复。

调理法则:培补元气: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根源于肾。元气充足,脏腑经络和各组织器官功能活动正常,人体才能生机盎然。 补气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才能将营养物质吸收并且输送到全身,营养全身。 阳虚质 由于阳气不足、机体失于温煦,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体型白胖,肌肉松软不实,躯体怕冷,手足发凉,毛发易落,平时喜欢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不适应寒冷潮湿的气候,易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等症状 调理法则:温补肾阳:肾阳为人体阳气的根本,温补肾阳能够从源头上培补阳气,促进阳气对机体的温煦,恢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缓慢调治,兼顾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食物才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机体的能量物质,温煦身体。 阴虚质 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滋润濡养功能减退,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体型偏瘦,皮肤偏干,易生皱纹,手足心热,平时口燥咽干,大便干燥。不适应夏秋季节易患经前期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