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大政策调控的原理

三大政策调控的原理

三大政策调控的原理
三大政策调控的原理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优点:(1)作用力大,(2)主动性强,(3)见效快。

缺点(1)不宜作为央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日常性工具,具有固定化的倾向。(2)法定准备金率的设定一般对各类存款机构都一样,但调整时对他们的冲击却不同,不易把握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与效果。(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会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和管理的难度;当其不付息时,还会降低银行的盈利,削弱其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再贴现政策的优点:(1)能够产生告示效应,调节信用规模有效。

缺点:(1)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政策意愿;(2)再贴现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3)可能容易引起市场利率的大幅波动,干扰市场机制;(4)加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公开市场业务有优越性:(1)主动性强;(2)灵活性强;(3)调控效果和缓,对市场的冲击和震动小;(4)可带有试错性质,可反向操作;(5)告示效应强,影响范围广。

缺点:(1)央行必须具有足以干预金融市场的实力;(2)具有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3)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三大政策调控的原理

1、法定存款准备金

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增多,其可运用的资金就减少,从而导致社会信贷总量减少,在一定程度可以抑制投资和消费进而给经济降温,反之,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会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减少,其可运用的资金来源就增加,从而导致社会信贷量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投资和消费进而给经济“

2、在贴现政策

在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现代许多国家对中央银行都把在贴现作为调控信用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让自己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

3、公开市场业务

是目前多数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地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的供应量,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的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升,促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当经济处于增长过慢,投资锐减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并对2015年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的走势进行预测。

2015年上半年全面降息空间仍然不大

2015年上半年全面降准可能性很大

2015年上半年常规货币政策是否全面复出取决于就业形势

2、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内涵:

1、体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职能领域,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仅仅体现在与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直接有关的职能领域,即确定中央银行银行贴现率、‘制定与调整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本金以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方面。

2、中央银行的具体内容。用目标独立性和工具独立性来描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程度。目标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能够不受干预地确定货币政策目标;工具独立性实是指中央银行可以自主选择政策工具以实现其政策目标

3、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地位认为中央银行应该是与立法机关、行政部门并列,成为政策的一个独立的分支构,并且其行动服从司法部门的解释。,

现状

1、中国人民银行其他官员的任职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金融机关人事参透过多,使中国人民银行在人事上产生两方面的弊病,高度的行政依附性欠缺广泛的代表性。

2、双重目标的冲突从世界各国宏观调控的运作经验得出,现代政府的主要的经济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却应是稳定货币为基本目标。

3、经济上对财政的依赖中国人民银行的重大货币政策,如年度货币政策供应量、利率、汇率等须报国务院批准后方能执行,那么央行和政府的经济目标不一致或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中央银行长期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实现。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如果没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你们政府所设定的任何目标政策,无论最初如何完美,都是时间不连贯的,并且最终不得不放弃的,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理性预测的因素,那么经济中的参与者们逾期到了政府的行为,则会将通胀预期完全纳入到自己的经济决策中去,这样的结果就是通货率变高而经济增长率没上升,如果中央银行有独立性,就能阻断“时间不连贯”的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反对或赞成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支持的理由

中央银行听命与政府会使货币政策带有通货膨胀的倾向,民主社会的政治家是目光短浅的,他们总是认为下次选举获胜的需要所左右,他们不可能重视诸如稳定物价这样的长远目标,相反,他们对寻求诸如的高失业和高利率之类问题的短期解决方案有兴趣,政治周期理论支持这一观点,支持者相信,一个政治上被隔离的中央银行,将能更关注更长远的目标,从而成为健全的货币和稳定的价格水平的保护者。

反对的理由

独立的中央银行并非总是成功地运用其自由决定政策的权利。实际上,中央银行为保护其独立性,不得不周旋于政治旋流之中,它并不能摆脱政治压力,而且独立有时可能鼓励它追求狭窄的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

案例分析简化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型

第十一章 案例分析 简化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型(联立方程模型) 一、研究目的和模型设定 依据凯恩斯宏观经济调控原理,建立简化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型。经理论分析,采用基于三部门的凯恩斯总需求决定模型,在不考虑进出口的条件下,通过消费者、企业、政府的经济活动,分析总收入的变动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设理论模型如下: 其中,为支出法GDP ,为消费,为投资,为政府支出;生变量为;前定变量为,即M=3,K=1。 二、模型的识别性 根据上述理论方程,其结构型的标准形式为 标准形式的系数矩阵为 由于第一个方程为恒定式,所以不需要对其识别性进行判断。下面判断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的识别性。 1、消费函数的识别性 首先,用阶条件判断。这时0,222==k m ,因为,1012=-=-k K 并且 11212=-=-m ,所以122-=-m k K ,表明消费函数有可能为恰好识别。 其次,用秩条件判断。在),(ΓB 中划去消费函数所在的第二行和非零系数所在的第一、二、四列,得

? ??? ??--=Γ0111),(00B 显然, 2),(00=ΓB Rank ,则由秩条件,表明消费函数是可识别。再根据阶条件,消费函 数是恰好识别。 2、投资函数的识别性 由于投资函数与消费函数的结构相近,判断过程与消费函数完全一样,故投资函数的阶条件和秩条件的判断予以省略。结论是投资函数也为恰好识别。 综合上述各方程的判断结果,得出该模型为恰好识别。 三、宏观经济模型的估计 由于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均为恰好识别,因此,可用间接最小二乘估计法(ILS )估计参数。选取GDP 、消费、投资,并用财政支出作为政府支出的替代变量。这些变量取自1978年——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历史数据,见表11.1。 表11.1 年份 支出法GDP 消费 投资 政府支出 1978 3605.6 2239.1 1377.9 480.0 1979 4074.0 2619.4 1474.2 614.0 1980 4551.3 2976.1 1590.0 659.0 1981 4901.4 3309.1 1581.0 705.0 1982 5489.2 3637.9 1760.2 770.0 1983 6076.3 4020.5 2005.0 838.0 1984 7164.4 4694.5 2468.6 1020.0 1985 8792.1 5773.0 3386.0 1184.0 1986 10132.8 6542.0 3846.0 1367.0 1987 11784.7 7451.2 4322.0 1490.0 1988 14704.0 9360.1 5495.0 1727.0 1989 16466.0 10556.5 6095.0 2033.0 1990 18319.5 11365.2 6444.0 2252.0 1991 21280.4 13145.9 7517.0 2830.0 1992 25863.7 15952.1 9636.0 3492.3 1993 34500.7 20182.1 14998.0 4499.7

宏观调控法试题

05.10)23.我国《预算法》规定,国家实行() A.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预算B.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C.中央政府一级预算D.地方政府一级预算 24.对在我国境内从事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收入额征收的一种税,是() A.所得税B.流转税C.营业税D.财产税 25.按照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几个等级,各定一个税率递增征税,数额越大税率越高的征税方法,称为() A.累进税率B.累退税率C.累加税率D.累减税率 2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我国中央银行特征的是() A.发行的银行B.担保的银行C.政府的银行D.银行的银行 27.我国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的外汇使用() A.不予限制B.实行额度管理C.实行许可管理D.实行计划管理 28.在我国,市场商品和服务的主要价格形式是() A.政府指导价B.政府定价C.消费者竞价D.市场调节价 33.国债是一种国家债务,其举借具有() A.强制性B.无偿性C.自愿性D.偿还性E.人身性 34.根据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A.要求金融机构按规定交存存款准备金B.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C.确定基准利率 D.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帐户的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E.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06.01)20.基本建设投资拨款是指建设项目的资金由国家财政通过建设银行分次、逐笔拨付给建设单位() A.有偿使用,需要偿还本金但无须支付利息 B.无偿使用 C.并视项目建成后的赢利情况再决定是否偿还 D.限期使用并需要偿还本金和优惠利息 21.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所举借的债务属于() A.金融债 B.企业债 C.国债 D.消费债 22.纳税人是指() A.最终承担税负的人 B.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 C.代扣代缴税款的人 D.代征的单位和个人 23.消费税实行的税率是() A.全额税率 B.比例税率 C.定额税率 D.超额税率 24.下列机构中,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是() A.工商银行 B.农业银行 C.建设银行 D.保险公司 34.下列税种中,属于流转税的有() A.房产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关税 E.屠宰税 35.国债作为一种国家债务,具有() A.强制性 B.自愿性 C.无偿性 D.偿还性 E.固定性 39.简述转移支付的含义和形式。 ,06.10)10.国家通过确定法定利率、税率、汇率、价格等等经济参数,调节经济活动,这是一种()A.计划指导方法B.强行控制方法C.利益诱导方法D.直接调控方法 11.宏观调控法的核心问题是() A.宏观调控权的界定与配置问题B.宏观调控权的界定与管理问题 C.宏观调控权的配置和执行问题D.宏观调控权的配置与行使问题 12.在财政法律体系中,作为核心法、骨干法的是() A.国债法B.预算法C.政府采购法D.转移支付法 13.不规定还本付息期限,债权人可按期取息,但无权要求清偿本金的国债称为() A.长期国债B.特种国债C.不定期国债D.不上市国债 14.税法的核心要素是() A.税法主体B.税种C.计税依据D.税率

政治经济学分类模拟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一)

政治经济学分类模拟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一) 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是______ A.物质资料的生产 B.精神资料的创造 C.农业的发展 D.科技的进步 答案:A [解答]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是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状态的基本条件。答案为A。 2.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是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价值总和,也称为______ A.社会总产出 B.社会总产值 C.社会总产量 D.社会总价值 答案:B [解答]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是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价值总和,也称为社会总产值。答案为B。 3.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成本以后剩余的价值,也称为______ A.剩余价值 B.社会总需求 C.生产资料 D.生产净产品 答案:A

[解答]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成本以后剩余的价值,也称为剩余价值或利润。答案为A。 4. 在公式c+v+m中,m表示______ A.生产资料价值 B.生产过程中补偿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C.利润 D.社会总产品 答案:C [解答] 在公式c+v+m中,c表示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掉并转移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生产过程中补偿劳动力商品的价值,m表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成本以后剩余的价值,也称为剩余价值或利润。答案为C。 5. 社会总产品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下的就是______ A.社会总需求 B.社会总价值 C.剩余价值 D.社会净产品 答案:D [解答] 社会总产品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下的就是社会净产品,其价值形态就是社会净产值。答案为D。 6. 标志着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经济效益的好坏的是______ A.企业职工工资的涨幅 B.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C.国家科技的发展情况 D.社会净产品的剩余情况 答案:B [解答] 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经济效益的好坏。一个国家按人

描述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机理

描述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机理? 1.针对大肠杆菌利用乳糖的适应现象,法国的Jacob和Monod等人做了一系列遗传学和生化学研究实验,于1961年提出乳糖操纵元(lac operon)学说,如图19-3所示。图19-3中z、a和b型是大肠杆菌编码利用乳糖所需酶类的基因,p是转录z、a、b所需要的启动子,调控基因i编码合成调控蛋白R,R能与o结合而阻碍从p开始的基因转录,所以o就是调节基因开放的操纵序列,乳糖能改变R结构使其不能与o结合,因而乳糖浓度增高时基因就开放,转录合成所编码的酶类,这样大肠杆菌就能适应外界乳糖供应的变化而改变利用乳糖的状况,这个模型是人们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第一次开始认识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 2.操纵子(operator)是指能被调控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一段DNA序列,常与启动子邻近或与启动子序列重叠,当调控蛋白结合在操纵子序列上,会影响其下游基因转录的强弱。以前许多书中将操纵子称为操纵基因(operator gene)。但现在基因定义是为蛋白质编码的核酸序列,而操纵序列并不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却是起着调控基因表达强弱的作用,正如启动序列不叫启动基因而称为启动子一样,操纵序列就可称为操纵子。以前将operon译为操纵子则可改译为操纵元,即基因表达操纵的单元之意。 举乳糖操纵元中的操纵子为例,如图19-5所示,其操纵子(o)序列位于启动子(p)与被调控的基因之间,部分序列与启动子序列重叠。仔细分析该操纵子序列,可见这段双链DNA具有回文(palindrome)样的对称性一级结构,能形成十字形的茎环(stem loop)构造。不少操纵子都具有类似的对称性序列,可能与特定蛋白质的结合相关。 阻遏蛋白与操纵子结合,就妨碍了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及其后β-半乳糖苷酶等基因的转录起始,从而阻遏了这群基因的表达。最早只把与阻遏蛋白结合、起阻遏作用的序列

关于宏观经济调控的论文

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宏观调控的作用 经济管理专业2010级王旭旭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首选。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容涉及面广,包括经济中很多方面。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经济可持续发展当中,因为有很多关于战略性的方针,所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但由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与以往的发展方式不同,所以可持续发展下的宏观调控也有着较之以前的特别之处。从分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着手,比较以往的与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入手,在此基础上,比较宏观调控的不同作用。分析宏观调控的作用,并通过各种手段更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最后服务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期主要是做好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在资源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的前提下,经济才能算是上了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的轨道。在经济发展的中期应是主要做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以农村经济为基础,人口以农村人口为绝大多数,只有解决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国民经济的总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和样本作用。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长期中应该是做好第二、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让经济得进一步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调整,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每一阶段都非常重要,各阶段又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目录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内涵 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3、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分析 二、宏观调控及其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的作用 1、宏观调控的产生由来 2、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 3、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宏观调控的作用 三、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宏观调控的作用 1、宏观调控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宏观调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四.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四:宏观调控体系 一、宏观调控及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设置的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调控手段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包括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手段。经济手段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起主要作用。各国具体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因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各个时期主客观条件的差别而有所不同。 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所谓外部经济,是指有些经济主体不付任何代价便可得到来自外部的经济好处。这些都是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难以解决的。 (一市场运行主体行为目标具有短视性 这就决定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不一致,微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的要求相背离,个别企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总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正是由于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而产生的社会生产中的矛盾多决定的。 注意: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并不排除市场调节,而只是弥补市场调节之不足。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单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不能达到充分就业,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而必须有国家的经济干预和调节。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未能达到充分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包括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一是因为资本边际效率即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有递减的趋势;二是因为利息率的变化又有个最低限度。

消费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增量一般低于收入增量,即人们收入增长后消费不按同比例增长,使一部分社会产品不能实现。解决问题的措施,只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行,必须实行国家的调节。政策主张主要是由国家进行需求管理,即由国家设法刺激和扩大总需求。其中,重点是刺激和扩大投资需求。因为按照他的乘数原理,投资增加可以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收入增长,消费需求就增加,投资也会增加,而投资增加,又会引起国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这样,就可以达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目标 六个目标: ①谋求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②实现充分就业。 ③谋求稳定的国民经济增长率。 ④平抑经济波动,防止经济萧条或衰退。 ⑤稳定物价,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 ⑥谋求公平与效率,改善国民福利。 需要指出:所有这些目标的实质,从根本上说,无非是协调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 (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手段 二次大战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以各种政策措施为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广泛的调节。主要的政策措施有: 1、财政政策

李昌麒《经济法学》-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复习笔记(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一、问题的提出 宏观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简称。宏观调控是经济问题还是法律问题;宏观调控的合理性和法理依据是什么;宏观调控具有什么样的法律属性;宏观调控属于哪个法律部门;宏观调控是否需要法治化;宏观调控法治化面临何种障碍以及应当怎样克服;宏观调控法治化的路径和方法是什么;宏观调控法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有哪些;宏观调控法的实施方式是什么;宏观调控法有无可诉性;等等。而这些问题正是宏观调控法必须解决的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二、研究文献综述 1.经济转型时期的宏观调控法理论研究(1979~1992年) 这一时期,多数学者对宏观调控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经济法学毕竟是刚起步的学科,必然显得稚嫩、多变,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茫然。主要体现在: (1)对宏观调控法的认识,深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有时两者间的界限很难划清; (2)并未形成宏观调控法的系统理论,一般是将自己认为属于宏观调控法的具体法律简单地罗列或拼排在一起,即称为宏观调控法; (3)基本理论研究不足,而具体的法律制度研究则相对活跃,但因我国的经济处于转制时期,这些具体制度的研究也不可能成熟,大多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自生自灭; (4)有少数的经济法观点仍然不承认有宏观调控法。如纵向经济关系论中,有人就不认为在计划之外,还有宏观调控。

2.市场经济时期的宏观调控法理论研究(1993年至今) 这一时期人们对宏观调控法的研究先后表现出的特点包括: (1)对宏观调控法的地位基本达成共识。 这一时期人们毫不例外地把宏观调控法纳入经济法的范畴。 (2)对宏观调控法的理论研究十分活跃。 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 ①20世纪90年代末草拟“宏观调控法”的尝试; ②2000年12月“中国宏观经济法理论研讨会”的召开; ③宏观调控法的研究正面临重大的挑战与历史的机遇。 (3)涌现了一大批研究宏观调控法的论著。 (4)实践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参与。 三、主要争议的问题 目前我国学界关于宏观调控法的研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研究误区,归纳起来,目前研究中可能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误区一:宏观调控法是国家调控市场经济的法 这是对宏观调控法法律属性的根本性误解。产生这种误区与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管理理念和人们对权力经济的崇尚心理分不开。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 (1)正如马克斯·韦伯所指出:“在统治和其他权力形式中,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并不都是为纯经济的目的”而行事; (2)“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试图将其意志毫无约束的强加于那些为他所控制的人”,是权力崇拜的必然现象;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

第一章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 第一节宏观调控概述 一、宏观调控的经济学依据 现代国家一般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经济发展受着市场机制这支“看不见的手”的推动。但是,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局限和弱点。首先,市场经济往往导致自身不能解决的社会公正问题。市场经济激发个人潜力,往往会导致贫富分化,进而对社会公正造成严重的损害。其次,市场经济无法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再次,市场还会造成垄断、不正当竞争等市场失灵现象。对于市场经济的上述弊端,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把“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经济,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途径。 自发生了1929-1933年那场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长久、最广泛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有宏观调控的竞争性市场经济逐步替代了所谓的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越来越重要。20世纪以来,不同国家都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不介入经济生活的做法,更多地注意发挥了“有形之手”(即国家干预)的调节作用。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同样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搞好宏观调控。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存在中国市场经济经济基础。 政府宏观调控也得到了经济学理论的支持。综观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各种学派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脉络,几乎都是围绕着如何选择、运用好宏观调控政策,以便解决经济增长和市场竞争中出现的诸多矛盾这个基本点来展开的。不论是最具代表性的,以“有效需求”理论为核心,主张强化国家干预和“赤字财政”政策的凯恩斯学派,还是强调货币“单一规则”运动的货币主义,或是供应学派和近些年又重新抬头的新凯恩斯主义等等,都概莫能外。 二、宏观调控的涵义 在中国,宏观调控是指以中央政府(central govornment)为主的各级政府,为了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合法律地采用参与和影响经济运行的手段,改变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对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府行为。宏观调控概念要素的分解: 1.宏观调控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宏观调控,主要是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调控,它必然要求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均衡增长的要求,在市场经济运行

第九章 宏观经济调控

第九章宏观经济调控 第一節宏观经济调控和必要性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含义 宏观经济调控:是国家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社会宏观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并予以干预和一系列政府行为。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一)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二)市场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公平 (三)对具有长期性和社会以总量性的国民经济活动市场很难有效调节。 PS:完全竞争的市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市场上存在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产品是同质的,无差别(3)生产要素可以充分流动、(4)完全市场信息、(5)所有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和效益都是内在化。 第二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一、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及总目标 (一)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防止出现生产过剩和供应不足 (二)优化经济结构,即优化资源配置,使各种商品、劳务的供求都保持平衡 (三)兼顾公平,即调节收入的公平分配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体系 (一)经济增长的目标 1.经济增长目标的内涵:宏观经济增长不仅仅是一个速度的概念,而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而且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经济 增长应该是均衡的增长。 2.经济增长目标的表现 (1)保持一个适度的经济增长率。(2)保持经济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的条件下健康发展。(3)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经济稳定的目标 1.经济稳定目标的构成: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三大方面 2.经济稳定目标的内容: (1)充充就业的含义:就是指凡需要就业者均可有一个合适的工作。或者说,凡是有工作能力并且原意参加工作的人都可以随时找到一个适当的工作。 (2)物价稳定的的内容。物价稳定即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 (3)国际收支平衡的内容。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对其它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的平衡。 (三)经济公平的目标 1.经济公平目示的内涵:狭义理解:经济公平指的是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广义理解:市场机会公平、竞争条件公平和 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 2.经济公平的衡量:(1)基尼系数、(2)贫困指数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一)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内型 1.经济调控手段:是指通过各种经济政策杠杆,引导市场主体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经济调控手段主要有产业政策、财 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2.法律调控手段:是指利用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令、条例、规定等来调控社会经济活动。 3.行政调控手机: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的力量,采用行政命令、行政法规、行政管理条例等方式调控社 会经济活动。

2020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宏观经济调控

2020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宏观经济调控第一章宏观经济调控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P3 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战略P6 ①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发展原则;公平原则;协调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进步为杠杆;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合理的制度政策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为保障) 第三节宏观经济调控P9 ①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标;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②总供给与总需求 ③政府经济管理智能

④宏观调控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体系;宏观经济目标的内在矛盾) ⑤宏观调控体系 (调控手段;调控方式) 第四节国民经济预警P15 ①国民经济预警的基本内容 (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 ②预警定量分析系统的功能、建立程序 (预警系统的功能; 预警系统建立的程序) ③国民经济预警方法简介 (综合指数预警方法;综合指数评分法;计量经济模型方法) 第五节国民经济规划P20 ①计划与规划 ②国民经济规划体系 (按规划涉及的社会领域分;按规划涉及的对象分;按照规划主体的不同分) ③国民经济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的意义;指标的特点;指标的内容) ④国民经济规划方法(预测方法;编制方法;计划实施方法;结果评价方法)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张杰 摘要:货币政策是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工具。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作用更为 突出,几乎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代名词。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货币政策也在经济宏观调控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其他国家相比,特别是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货币政策有自己的特点。我国是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转轨时期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这一国情决定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和实现途径的复杂性。 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坚持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更加有效地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合理控制信贷规模,调整信贷结构,解决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温总理的这番话,再一次明确中央赋予金融工作和货币政策的重要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也规定了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货币政策是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工具。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作用更为突出,几乎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代名词。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稳定物价,二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方面积极探索,针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灵活采取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生产、投资、消费等行为,既成功地治理了通货膨胀,又有效地防止了通货紧缩,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1993—1994年,各地涌现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和股票热,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急剧扩张,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对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灵活调节利率、协调运用本外币政策等措施,适时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同时大力整顿金融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包括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内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使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再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周边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中国从自身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要求出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地区金融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需求减少,同时国内供给能力提高,部分商品供大于求。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国民经济出现通货紧缩迹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扩大内需方针,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同时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促进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经济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挑战也更加艰巨。

论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基础(一)

论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基础(一) 论文摘要 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主题。法学界对宏观调控法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由非理性到理性的过程。与此同时,宏观调控法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本文称不上研究成果,只是简单地从对宏观调控法的概括论述入手,在经济学理论、社会结构和法学原理三方面分别论述了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基础。基本理念是市场和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互动和协调,以及社会中间层在其间的政治功能和监督职能,从而克服各自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宏观调控依法进行,达到各主体利益的平衡。论述的同时对当前我国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也提了一些诸如加快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宏观调控权力行使程序等方面的意见。 关键词]宏观调控市场失灵社会中间层政府失败 宏观调控是现代国家经济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才迅速发达和日趋完善,尤其在中国。80年代以后,中国发展市场经济要求国家经济职能活动方式的转变,宏观调控也受到高度的重视并得到发展。但往往在事物蓬勃发展的时候,它的弊端和缺陷也日益显露。因此,对宏观调控进行立法,以法律来规制和保障宏观调控也势在必行。追根求源是对事物进行研究的第一步,法学也不例外。所以对宏观调控原理作学术上的研究必将对宏观调控立法产生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本文是对经济法的宏观调控原理的一些浅薄认识。一、宏观调控及宏观调控法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从全国经济整体利益出发,以稳定物价、促进充分就业、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从规范经济行为规范入手在不同程度上以经济计划、产业政策为引导,采用财政、金融、制裁等经济的、法律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从整体上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经济管理行为。”归根结底,宏观调控是现代国家调节国民经济的一种方式,是国家职能的一种。其实在历史上,统治者对某些经济活动予以引导和促进的情形早已存在,只是在19与20世纪之交及其以后,国家的这种宏观经济职能才逐步从国家职能体系中突显出来。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个时期,生产不断社会化,而单个生产经营者对社会信息的掌握不足和滞后,经营决策常常同社会供求不一致,并不能适时调整。当其发现市场供求严重失调,产品大量滞销过剩,想采取对策已经为时已晚。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后,人们迫切希望国家出面搜集了解社会经济和市场情况,掌握各种经济数据和信息,做出科学分析和预测,并运用政策手段,引导经济发展。特别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作为危机政策,各国实施了一系列调节经济的措施。其中包括运用金融、财政、产业等方面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行调控。也是在此及以后,各国都开始注意以经济计划、经济政策为主要方式来指导经济发展。宏观调控也由原来的零散的政策逐渐向体系化发展。 (二)宏观调控法概述 前面是对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一些简单论述,但涉及到宏观调控法的产生则另当别论。宏观调控法的产生有另外一个理论基础——政府失败理论。这是基于法治平衡理论而生的。在赋予国家宏观调控权的同时,也要对这个权力进行约束和规制,防止权力滥用。就是在这种授权和限权的牵制和衡平中,宏观调控法应运而生。它除了要规定市场主体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应如何作为,还规定政府调控的权限、范围、程序、措施以及责任。目的是要为政府干预立章建制,实现政府干预法制化。“因为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如果“沿着相反的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像在每个大民族的情况一样,经过一定时期都要崩溃”。“政治权力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害,并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 1、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宏观经济及调控原理

宏观经济及调控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方福前) 目录 一、宏观经济及宏观经济学 (1) 二、宏观经济目标 (2) 三、如何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7)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原理 (8)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政策工具 (8) 四、关于宏观调控的一些认识 (24) (一)如何科学地制定经济政策 (24) (二)如何科学地实施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 (25)

一、宏观经济及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的总体经济。研究市场经济总体运行及其变动原因的学问叫做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个经济的宏观总量(如GDP、总就业量或失业量、价格总水平、总投资、利率、经济增长率,等)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以及这些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宏观经济学主要由两大核心内容构成:(1)经济周期理论,主要说明(总)产出、就业和价格总水平在短期是为何、如何波动的;(2)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分析(总)产出和生活水平长期变动的原因和趋势。这两大内容都是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基础的。 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983—1946)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1936年)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凯恩斯之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制定政策的思路。 二、宏观经济目标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

年)规划纲要》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规定,“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努力实现“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其内容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上述内容包含了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这就是: 1.适度和持续的经济增长; 2。充分就业; 3.价格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 长期的经济增长不但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目标,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政治目标。因为,一个国家国民财富的增加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不断的经济增长来实现,一个国家的实力是靠它的经济增长来支持的.“适度"的经济增 长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要和它的潜在的总供给能力(主要由技术水平和可利用的资源数量决定)相适应,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资源的浪费,而经济增长率过低又会使得劳动和其他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持续"的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增长率稳定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不论从什么角度看,大起大落或“马鞍型”的经济增长总是没有平稳、持续的经济增长好。

经济法宏观调控知识点总结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只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相互影响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原理一 人们面临交易关系原句可理解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的运用在保卫海岸线上免受外国入侵的时候(大炮),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

论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

论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 摘要:“宏观调控法”的称谓及其理论概括是中国经济法的独创;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均无类似的概念。我国大部分学者将宏观调控法作为经济法的组成部分之一;经济法的体系包括宏观调控法和市场管理法是经济法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经济法作为政府经济职能的法律表现,相应的体系构造必然也应当对政府职能的转换做出反映;将经济法的主要内容界定为宏观调控法和市场管理法,有利于确认和规范政府的行为,保障政府经济职能的实现。宏观调控作为政府的两大主要职能之一,相应地,宏观调控法作为经济法的两翼之一,其地位和作用日渐凸现,相关的理论也亟待深入研究。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是宏观调控法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基本原则;宏观调控;协调;优化配置;宏观经济利益 一、宏观调控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宏观调控法调整原则的涵义 宏观调控法的原则是宏观调控法制定、实施以及主体参加宏观调控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宏观调控法的原则既是宏观调控立法的指导方针,同时也是宏观调控关系主体的行为准则。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应指最能体现宏观调控法立法宗旨和实现宏观调控法价值并贯穿于宏观调控立法和执法之全部的一般原则。宏观调控法基本原则的科学确立和阐释,对于宏观调控立法和法学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其基本涵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宏观调控法基本原则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规则。 (1)、调整原则首先必须涉及到宏观利益层面等法律问题。法律与经济之重大区别在于,经济学所关注的重点是市场经济中有形的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益,它是市场利益初级层面的分配问题。而法律所涉及是由于生产要素配置和使用状态生产的利益归属及利益再分配的公平问题,其利益涉及的层面及其广

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

1.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 ⑴乳糖操纵子(lac)是由调节基因(lac I)、启动子(lac P)、操纵基因(lac O)和结构基因(lac Z、lac Y、lac A)组成的。lac I 编码阻遏蛋白,lac Z、lac Y、lac A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透性酶和β-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 ⑵阻遏蛋白的负性调控:当培养基中没有乳糖时,阻遏蛋白结合到操纵子中的操纵基因上,阻止了结构基因的表达;当培养基中有乳糖时,乳糖(真正是异乳糖)分子和阻遏蛋白结合,引起阻遏蛋白构象改变,不能结合到操纵基因上,使RNA聚合酶能正常催化转录操纵子上的结构基因,即操纵子被诱导表达。 ⑶cAMP-CAP是一个重要的正调节物质,可

以与操纵上的启动子区结合,启动基因转录。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下降,cAMP合成增加,cAMP与CAP形成复合物并与启动子结合,促进乳糖操纵子的表达。 ⑷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调节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的正调控两种机制,互相协调,互相制约。 2.详述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机理。 答: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的转录受阻遏和衰减两种机制的控制,前者通过阻遏蛋白和操纵基因的作用控制转录的起始,后者通过前导序列形成特殊的空间结构控制转录起始后是否进行下去。 ⑴色氨酸操纵子的可阻遏系统: 在阻遏系统中,起负调控的调节基因的产物是一个无活性的阻遏蛋白,色氨酸是辅阻遏物;当色氨酸不足时,阻遏蛋白无活性,不能和操纵基因结合,色氨酸操纵子能够转录;当色氨酸充足时,阻遏蛋白和它结合而被激活,从而结合到操纵基因上,而色氨酸操纵子的操纵基因位于启动基因内,因此,活性阻遏物的结合排斥了RNA聚合酶的结合,从而抑制了结构基因的表达。

宏观调控法重点

第一章、宏观调控法概述 1、简述宏观调控法概念及调整对象 概念:调整国家为了克服市场的缺陷,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而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调控的国家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调整对象: (1)调控目标决定宏观调控关系: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具体:计划调控关系,产业调控关系,财税调控关系、金融调控关系、投资调控关系、储备调控关系、涉外调控关系 2、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宏观调控法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特征:a,以宏观调控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b,以当事人之间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为核心 3、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 (1)法理:调控主体,受控主体 (2)现实:a:国家:职能调控部门:发改委、财政部、央行;政府相关部门:国务院相关部委b:市场对策主体: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 4、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 (1)宏观调控行为:a,立法,执法; b,基础性,高层次; c,角色,非角色; d,单方,联合; e,积极,消极 (2)对策行为:a,选择性,强制性; b,基础性,高层次; c,单方,多方; d,积极,消极 5、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表现及特性 (1)表现:a,立法权、执法权; b,“计划、产业、财税、金融”调控权; c,决策权、协调权、引导权、强制权、监督权; d,必控权、可控权 (2)特性:法定性、不可让与性、综合性、统一性 6、简述宏观调控法律关系客体的权利表现及特性 (1)表现:自主选择权、自主决策权、监督建议权、损失请求权、控告申诉权 (2)特性:针对性、选择性、普遍性 第二章、计划调控法律制度 1、简述国民经济计划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1)概念:由国家制定并负责实施的,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是布置、规划、安排和调控未来国民

宏观调控法原理(一)

第十六章宏观调控法原理 名词解释题: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原则 答:它是调整国家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总量的平衡就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价值总量的平衡,是社会经济运行保持协调状态的前台条件。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形式和方式。经济总量的平衡是经济结构赖以实现的基础,经济结构优化是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质内容。宏观调控法必须确认平衡与优化原则。 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关系中,属于宏观调控关系的是(B、D)。 A政府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关系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关系 C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关系 D财政税收和货币信贷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2.中国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有(A、B、C、D )。 A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 B政府调控法定原则 C政府调控适度原则 D注重调控效益原则 3.以下对宏观调控法的描述正确的是(C、D )。 A主要通过设立市场主体交易行为规范来影响其行为 B建立“政府指导企业”的直接干预市场的法律机制 C主要通过经济政策来改变市场交易环境,并通过交易环境的改变来影响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选择 D“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间接干预市场方式 4.以下法律属于宏观调控法体系的是(B、C、D )。 A公司法和企业法 B财政预算法和税法 C金融法和固定资产投资法 D经济稳定增长法律制度 5.以下哪些是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特点?(A、B、C、D ) A都具有经济活动的内容 B体现着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特征 C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机关始终是这几类经济关系中的一方主体 D已经被纳入国家经济法律体系的轨道 6.以对经济行为影响的力度与方式为基础的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三种?(A、B、C ) A利益诱导方法B计划指导方法 C强行控制方法D监督 强行控制作为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法的调整方法,其内涵是:政府依照一定的规则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某种限制或禁止。这里包含三层意思,是指(A、B、D )。 A施行这种方法的只限于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关 B必须依照事先制定的规则,这种规则可以是法律、法规,也可以是政府的规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