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网络理论习题解

电网络理论习题解

电网络理论习题解
电网络理论习题解

阅前提示:以下习题答案仅供参考,未经仔细核实,定有不少谬误,如有发现,请及时指正,谢谢!

习题1

1. 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压、电流分别为:u(t) = cos t ,i(t) = cos4t(u 、i 参考方向一致)。求

该电阻元件的构成关系。

i(t) = cos4t = 8cos 4t 8cos 2t+1 = 8u 4(t)8u 2(t)+1

2.二端元件的电压、电流分别为u(t) = 2cost ,i(t) = 0.5cost ,试确定元件类型(即属于电阻、电感、

电容等中的哪一类),并论证其无源性。

i(t) = 0.5

cost = 0.5

0.5u(t)

0T d )cos 5.0(cos 2d )(i )(u )t ,t (W T 0

T

0<-=ττ-τ=τττ=??

电阻,有源。

3.有两个二端元件,其电压、电流关系方程分别为

dt

)

t (di )t (2i u(t) (2) dt du(t)2u(t)

i(t) )1(2== 试确定各元件类型,并论证各元件的无源性。

(1)因为dt du dt dq i 2

=

=,所以q = u 2+A ,A 为常数,电容元件。 )t (u 3

2

d d du u 2u d )(i )(u )t (W 3t t =ττ?=τττ=??∞-∞-,当u<0时,W(t)<0,有源。

(2)因为dt

di 32dt d u 3

=

ψ=,所以 = 32i 3+A ,电感元件。 0)t (i 2

1

id d di i 2d )(i )(u )t (W 4t 2t ≥=τ?τ=τττ=??∞-∞-,无源。

4.如题图1所示二端口电路,其中非线性电阻r 的构成关系为u r = i r 3。此二端口是有源的还是无源的。

p = u 1i 1+u 2i 2 = i = (i 1R 1+u R )i 1+(i 2R 2+u R )i 2 = i 12R 1+i 22R 2+i R 4

0pd d )()()t (W t

t

=≥τ=τττ=??∞

-∞

-i u ,无源。

5.图1.23中对四种线性受控源给出了其一种零泛器模型。证明各含零泛器电路与对应受控源间的等效性。

6. 图1.16给出了用运放和电阻元件实现的CNIC 和VNIC 的电路。试证明各含运放电路与对应的负阻抗变换器间的等效性。

_

+ +

u 1

i 2

i 1 u r

u 2 i r

+ 题图1

R 1

R 2 r

习题2

1. 对题图1所示有向图:(1)若以节点④为参考节点,写出关联矩阵A ;(2)若选树T(1,2,3,4,5),写出基本割集矩阵Q f 和基本回路矩阵B f 。

???????

?????????-------=1 1 1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1 0 0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A

??

???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1 0 0 0 0 0 1

1 1 0 0 0 1 0 0 0 1 0 1 1 0 0 0 0 1 0 1 0 0 1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f B

????

???

?????????-----= 0 0 0 1 1 1 1 0 0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0 1 1 1 0 0 0 0 0 1 0 0 0 1 1 1 1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f Q

2. 已知图G 对应于某一树的基本割集矩阵如下,(1)试写出对应于同一树的基本回路矩阵;(2)作出对应的有向图。

????????????????--------=0 1 1 0 0 0 1 0 0 0 00 0 1 1 1 0 0 1 0 0 01 1 0 1 1 0 0 0 1 0 00 0 0 1 1 1 0 0 0 1 01 0 0 0 0 1 0 0 0 0 1f Q ?????

????

???????????------=-= 0 0 1 0 1 1 0 1 0 0 1 1 0 0 0 0 1 1 1 0 0 1 1 1 0 0 0 0 1

1 5 4 3

2 1 T l t Q B

基本回路矩阵:B f = [B t 1l ]

网络图如右所示,图中红线表示的是树枝。

3. 若考虑网络中电感和电容的初始值不为0,试写出矩阵表示的网络VCR 方程。图2.11(a)电路中,电感、电容的初值分别为i L5(0?)、u C6(0?)和u C7(0?),求支路电压向量U b (s)。

题图1

① ②

设初值向量i L (0?),u C (0?),变换为s 域的电压源L T i L (0?),u C (0?)/s ,L 为支路电感向量。 支路电压向量 U b (s) = Z b (s)[I b (s)+I s (s)]?U 's (s) 支路电流向量 I b (s) = Y b (s)[U b (s)+U 's (s)]?I s (s) 考虑初值时上式中 U 's (s) = U s (s)+L T i L (0?)?u C (0?)/s

本题中L T i L (0?) = [0 0 0 0 L 5i L5(0?) 0 0]T ,u C (0?)/s = [0 0 0 0 0 u C6(0?)/s u C7(0?)/s]T

??????????

?

??

?

??????????????-+????

???

???

???

?

??

???

???---------=??????

????????????????----0 0 0 0 0 )0(i s 1)0(u C )0(u C )s (U G 1 0 0 0 1 0 1 0 1 0 0 1 1 0 0 0 1 0 1 1 0 0 0 0 1 1 0 1 0 0 0 0 G g g 0 C s /sL 1 0 0 0 g sC 0 0 G 0 g 0 )s (U )s (U )s (U )s (U )s (U )s (U )s (U 5L 6C 67C 7s 41

365747654321

4. 用导纳矩阵法求题图2所示网络的支路电压向量。

作出网络图,以结点5为参考结点,取树(1、3、4、6、8),列出矩阵。

????

????????????=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0 1- 0 1- 1 0 0 0 0 0 0 1 0 1 1 8 7 6 5 4 3 2 1 A ??

????????= 0 1 1- 0 1 0 0 1-1- 0 1- 1 0 1- 0 0 0 0 0 0 1- 1- 1

0 8

7 6 5 4 3 2 1 f B ???

??????

?

??

??????????????=

1/R 1/R 1/R 1/sL 1/sL sC C s C s 87

6

54321b Y

0 (s)

I s1题图2

[]T

C3C2s T

s8s1s 0 0 0 0 0 s )0(U s )0(U 0 (s)I - 0 0 0 0 0 0 I (s)?

?

????--==--U I

)s ( )s ( )s ()s ( )s ()s (s b 1

f b s 1f b b U 0

AY B AY I 0A B AY U ???

?????????-????????????=--

5. 在题图3所示电路中,以I 5和I 2为直接求解的支路电流,列写改进结点方程。

??

??

??????----==0 1 0 0 0 1 10 1 1 0 1 0 0 1 0 1 1

0 0 1 ] [5 2 7 6 4 3 1 x E 0A A A A Y 0 = diag[G 1 G 2 G 4 G 6] Y x = diag[G 2 G 5]

??

???

?????+--+=31141610n G G 0 G 0 G 0 G 0 G G )s (Y ??

?

???-=0 0 G G G 0 )s (522T x x A Y I s (s) = [?I s1 0 0 0]T ,U s (s) = [U s1 0 0 ?U s6]T

???

?

?

?????++--=1s 1s16s 61s 11s 0n U G I 0 U G U G I )s (I

改进结点方程

?????????

?????

??????++--=????????????

???

??

???????????????????????--+-----+0 0

U U G I 0 U G U G I I I I U U U 1 0 0 0 0 G 0 1 0 G G 0 0 0 0 0 1 1 0 1 0 G G 0 G 0 1 1 0 G 0 1 0 1

G 0 G G 7s 1

s 1s16s 61s 11s 5273n 2n 1n 5223114161

6. 列写题图5所示网络以两条5电阻支路为撕裂支路的撕裂结点方程。

② ①

6

5 3

7 2

4 1 +

u s7 一. + u s1 +

i s3

i s1 G 6

G 1

G 5

G 4 G 2

G 3 I 5

I 2

题图3

I 7

习题3

1.利用不定导纳矩阵计算题图1所示二端口网络的短路导纳矩阵。

图示电路原始不定导纳矩阵为

????

???????

?++-----+---+=

2122212222111111'i sC sC G G sC sC G G 0 0 sC 0 sC G G sC 0 G sC G Y 消除不可及端子4得三端网络不定导纳矩阵

??

?????

??

?

????

??????----

-+------+=44222442244124422442222144211441244211

4421211'i Y G G Y C s G Y C s G Y C s G Y C s sC G Y C s C s G Y C s G Y C s C s G Y C s sC G Y ??????

?

????

???-

+-----+=44222214421144211

4421211i Y C s sC G Y C s C s G Y C s C s G Y C s sC G Y

2.题图2所示网络,试求:

(1) 根据不定导纳矩阵的定义求三端网络的不定导纳矩阵;

(2) 用首先形成网络的原始不定导纳矩阵的方法,求三端网络的不定导纳矩阵。

+ 6 + 1

511

题图5

251

1

1

11

1 + 10

+ 610

题图1

题图

(1) 将VCVS 变换为VCCS ,2、3端接地,1端接电源u 1,计算得

sC

g g )

sC g (g Y 212111+++=

sC

g g )

sC Ag g (g Y 2132121++++-

=

sC

g g g Ag Y 213

131++=

1、3端接地,2端接电源u 2,计算得 Y 12 = ?Y 11

3111

3

1122g Y g Ag Y Y +-

= 3111

3

32g Y g Ag Y -=

矩阵第3列可由1、2列相加取负可得 Y 13 = 0 Y 23 = Y 21+Y 22 Y 33 = ?Y 31+Y 32

??

??

?

?????=333231232221131211i Y Y Y Y Y Y Y Y Y Y (2) 将VCVS 变换为VCCS :i 23 = ?Ag 3u 43=Ag 3u 34,原始不定导纳矩阵为

????

?

????

???++---+-----+-++-=sC g g 0 sC g g Ag Ag g g 0 sC Ag g Ag g sC g g 0 g 0 0 g 2121333332333211'i Y 消除不可及端子4可得三端网络不定导纳矩阵

????

????

?

???????????-++-+-+++-++++-+--=3

344233443133443223244321442144211i Ag g Y )sC g (Ag g Y g Ag Ag g Y )sC Ag g )(sC g (sC g g Y )sC Ag g (g 0 Y )sC g (g Y g g Y

3.题图3所示一个不含独立源的线性三端网络,其输出端3开路。分别以1端、2端作为输入端的转移函数为

)s (U 23

20

)s (U 13

112)

s (U )

s (U )s (H )

s (U )

s (U )s (H ====

用不定导纳矩阵分析法证明H 1(s)与H 2(s)互为互补转移函数,即H 1(s)+H 2(s) = 1。

三端网络的Y 参数方程

??

????????=??????

??????????????)s (I )s (I )s (I )s (U )s (U )s (U Y Y Y Y Y Y Y Y Y 321321333231232221131211

输出端3开路,则有I 3 = 0;1端、2端作为输入端则有I 1 = -I 2。由此可得

题图

3

U 123(s)

23

1321

110

)s (U 131Y Y Y Y )

s (U )s (U )s (H 2++-

==

=

同理可得T 2(s)。根据不定导纳矩阵的零和性质,所以

1Y Y Y Y Y Y )s (H )s (H 33

33

3332333121==--

=+

4. 题图4为以结点c 为公共终端的二端口网络,用不定导纳矩阵分析法求该二端口网络的短路导纳矩阵Y sc (s)。

以结点5为参考结点,写出原始不定导纳矩阵,由此得定导纳矩阵

?

???

?????

???---+--=0 g 0

0 g sC sC 0 0 sC g C s G G 0 0 G G )s (m d Y 应用式(3?25),去掉第2、3行列,得二端口网络的短路导纳矩阵

??

???

???????---+=sC )sC (G g G g sC )sC gG(g G g G g 1)s (2

m m m sc Y

5. 用不定导纳矩阵分析法求题图5所示滤波器的传递函数H(s) = U o (s)/U i (s)(设运放为理想的)。

2121121122

121i o C C R R 1

C R 1C R 1s s C C R R 1

)s (U )s (U )s (H +?

??? ??++==

习题4

1. 列出题图1所示网络的状态方程:(1) 以电容电压与电感电流为状态变量;(2) 以电容电荷与电感磁链为状态变量。

(1) 网络的状态方程:

s L 3L s 2

s 2122C 221C 2122C s 1s 2C 1C 111C u L

1i L R i i C 1u )R 1R 1(C 1u R C 1u )R 1R 1(C 1u i C 1

)u u u (C R 1u +-=++---=

-++-=

&&&

题图4 +

+

题图5

u u C2 题图1

必修五解三角形常考题型非常全面

必修五解三角形常考题型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典型题剖析】 考察点1: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在V ABC 中,已知A:B:C=1:2:3,求a :b :c. 【点拨】 本题考查利用正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互化,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 a :b :c=sinA: sinB: sinC 求解。 解:::1:2:3,A . ,,, 6 3 2 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1 2.6 3 2 2A B C B C A B C a b A B C ππ π π π π π =++=∴= = = ∴=== =Q 而 【解题策略】要牢记正弦定理极其变形形式,要做到灵活应用。 例2在ABC 中,已知 ,C=30°,求a+b 的取值范围。 【点拨】 此题可先运用正弦定理将a+b 表示为某个角的三角函数,然后再求解。 解:∵C=30°, ,∴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sin (150°-A ). ∴ )[sinA+sin(150° )·2sin75°·cos(75° -A)= 2 cos(75°-A) ① 当75°-A=0°,即A=75°时,a+b 取得最大值 2 ; ② ∵A=180°-(C+B)=150°-B,∴A <150°,∴0°<A <150°, ∴-75°<75°-A <75°,∴cos75°<cos(75°-A)≤1, ∴> 2 cos75° = 2 × 4 . 综合①②可得a+b 的取值范围为 ,8+ 考察点2: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3在△ABC 中,2 a ·tanB=2 b ·tanA ,判断三角形ABC 的形状。 【点拨】通过正弦定理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利用角的关系判断△ABC 的形状。

最新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附三角函数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2 2 2 a b c +<,则90C >. 11、三角形的四心: 垂心——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相交于一点(重心到顶点距离与到对边距离之比为2:1)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到三边距离相等) 12同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 (2)倒数关系:tanα·cotα=1 (3)商的关系:α α ααααsin cos cot ,cos sin tan ==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习题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习题 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a 2= b 2+ 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 21ah a =21bh b =2 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 第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5.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除了应用上述公式和上述变换方法外,还要注意三角形自身的特点。

解三角形公式

解三角形公式

海伦-秦九韶公式 假设在平面内,有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的面积S可由以下公式求得: 而公式里的p为半周长(周长的一半): 注1:"Metrica"(《度量论》)手抄本中用s 作为半周长,所以 和 两种写法都是可以的,但多用p作为半周长。cosC = (a^2+b^2-c^2)/2ab S=1/2*ab*sinC =1/2*ab*√(1-cos^2 C) =1/2*ab*√[1-(a^2+b^2-c^2)^2/4a^2*b^2] =1/4*√[4a^2*b^2-(a^2+b^2-c^2)^2] =1/4*√[(2ab+a^2+b^2-c^2) (2ab-a^2-b^2+c^2)] =1/4*√[(a+b)^2-c^2][c^2-(a-b)^2] =1/4*√[(a+b+c)(a+b-c)(a-b+c)(-a+b+c)] 设p=(a+b+c)/2

b^2=a^2+c^2-2ac cos B c^2=a^2+b^2-2ab cos C 注:勾股定理其实是余弦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变形公式 cos C=(a^2+b^2-c^2)/2ab cos B=(a^2+c^2-b^2)/2ac cos A=(c^2+b^2-a^2)/2bc 海伦-秦九韶公式 p=(a+b+c)/2(公式里的p为半周长) 假设有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的面积S可由以下公式求得: S=√[p(p-a)(p-b)(p-c)] 高中数学基本不用。 已知三条中线求面积 方法一:已知三条中线Ma,Mb,Mc, 则 S=√[(Ma+Mb+Mc)*(Mb+Mc-Ma)*(Mc+Ma-Mb) *(Ma+Mb-Mc)]/3 ; 方法二:已知三边a,b,c ;

解三角形题型汇总.docx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及题型汇总 1、①三角形三角关系: A+B+C=180°; C=180°— (A+B); ② . 角平分线性质 : 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两段线段的比等于角两边之比. ③ . 锐角三角形性质:若A>B>C则60 A 90 ,0 C 60 . 2、三角形三边关系: a+b>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a b c 2R .sin sin sin C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化角为边: a2Rsin, b2Rsin, c2Rsin C ; ②化边为角: sin a, sin b, sin C c ; 2R2R2R ③ a : b : c sin:sin:sin C ; ④a b c a b c=2R sin sin sin C sin sin sin C 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7、三角形面积公式: S C1 bc sin1 ab sin C1 ac sin.=2RsinAsinBsinC=abc 2 2224R = r (a b c) =p( p a)( p b)( p c) ( 海伦公式 ) 2 8、余弦定理:在 C 中, a2b2c22bc cos,b2a2c22ac cos , c2a2b22ab cosC .9、余弦定理的推论: cos b2c2 a 2, cos a2c2b2, cosC a2b2c2. 2bc2ac2ab 10、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 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②已知三边求角

解三角形典型例题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在△ABC 中,若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则 2.S △ABC =2ab sin C =2bc sin A =2ac sin B =4R =2(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 1.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cos A c; a-b

解三角形经典练习题集锦

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若0030,6,90===B a C ,则b c -等于( ) A .1 B .1- C .32 D .32- 2.若A 为△ABC 的内角,则下列函数中一定取正值的是( ) A .A sin B .A cos C .A tan D .A tan 1 3.在△ABC 中,角,A B 均为锐角,且,sin cos B A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是3,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为060,则底边长为( ) A .2 B .2 3 C .3 D .32 5.在△ABC 中,若B a b sin 2=,则A 等于( ) A .006030或 B .006045或 C .0060120或 D .0015030或 6.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是( ) A .090 B .0120 C .0135 D .0150 二、填空题 1.在Rt △ABC 中,090C =,则B A sin sin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 2.在△ABC 中,若=++=A c bc b a 则,222_________。 3.在△ABC 中,若====a C B b 则,135,30,200_________。 4.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sin C =7∶8∶13,则 C =_____________。 5.在△ABC 中,,26-=AB 030C =,则AC BC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在△ABC 中,设,3,2π= -=+C A b c a 求B sin 的值。

解三角形典型例题答案

1. 解:cos cos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a A b B c C A A B B C C +=+= sin 2sin 2sin 2,2sin()cos()2sin cos A B C A B A B C C +=+-= cos()cos(),2cos cos 0A B A B A B -=-+= cos 0A =或cos 0B =,得2A π=或2B π= 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 2. 证明:将ac b c a B 2cos 222-+=,bc a c b A 2cos 2 22-+=代入右边 得右边22222222 22()222a c b b c a a b c abc abc ab +-+--=-= 22a b a b ab b a -==-=左边, ∴)cos cos (a A b B c a b b a -=- 3.证明:∵△AB C 是锐角三角形,∴,2A B π+>即022A B ππ>>-> ∴sin sin()2 A B π >-,即sin cos A B >;同理sin cos B C >;sin cos C A > ∴C B A C B A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 4.解:∵2,a c b +=∴sin sin 2sin A C B +=,即2sin cos 4sin cos 2222 A C A C B B +-=, ∴1sin cos 222B A C -==0,22 B π<<∴cos 2B = ∴sin 2sin cos 22244B B B ==?=839 5解:22222222sin()sin cos sin ,sin()cos sin sin a b A B a A B A a b A B b A B B ++===-- cos sin ,sin 2sin 2,222cos sin B A A B A B A B A B π===+=或2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6解:2sin sin 2sin sin )sin ,R A A R C C b B ?-?=- 222sin sin )sin ,,a A c C b B a c b -=--=-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习题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习题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中,C=90°,AB=c,AC=b,BC=a。 2 2 2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 + b =c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cos B=a c ,cos A=sin B= b c ,tan A= a b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中,A、B、C为其内角,a、b、c 分别表示A、B、C的对边。(1)三角形内角和:A+B+C=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R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2 2 2 2 2 2 2 2 2 a = b + c -2bc cos A; b =c +a -2ca cos B; c =a +b -2ab cos C。 3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1 2 ah a= 1 2 bh b= 1 2 ch c(h a、h b、h c 分别表示a、b、c 上的高); (2)S =1 2 ab sin C= 1 2 bc sin A= 1 2 ac sin B;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 第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5.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除了应用上述公式和上述变换方法外,还要注意三角形自身的特点。

解三角形公式整理

解三角形公式 1、内角和: 180=++C B A ; 1800,1800,1800<<<<<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综合应用解三角形经典例题老师

一、知识梳理 1.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A B C ++=π;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 面积公式: 111 sin sin sin 222ABC S ab C bc A ac B ?= == 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的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形式一: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 ?? ? ??===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边角转化的重要工具) 形式三:::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形式四: 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 ==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形式一:2 2 2 2cos a b c bc A =+- 2 2 2 2cos b c a ca B =+- 222 2cos c a b ab C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 222cos 2b c a A bc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 cos 2a b c C ab +-= 二、方法归纳 (1)已知两角A 、B 与一边a ,由A +B +C =π及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可求出角C ,再求b 、c . (2)已知两边b 、c 与其夹角A ,由a 2=b 2+c 2 -2b c cosA ,求出a ,再由余弦定理,求出角B 、C . (3)已知三边a 、b 、c ,由余弦定理可求出角A 、B 、C . (4)已知两边a 、b 及其中一边的对角A ,由正弦定理sin sin a b A B = ,求出另一边b 的对角B ,由C =π-(A +B ),求出c ,再由sin sin a c A C =求出C ,而通过sin sin a b A B = 求B 时,可能出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 a = b sinA 有一解 b >a >b sinA 有两解 a ≥b 有一解 a >b 有一解 三、课堂精讲例题 问题一: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较为全面的解三角形专题高考题附答案

.. 这是经过我整理的一些解三角形的题目,部分题目没有答案,自己去问老师同学,针 对高考数学第一道大题,一定不要失分。——(下载之后删掉我) 1、在b 、c ,向量m2sinB,3, 2 B nB ,且m//n 。 cos2,2cos1 2 (I )求锐角B 的大小;(II )如果b2,求ABC 的面积S ABC 的最大值。 (1)解:m ∥n2sinB(2cos2 B -1)=-3cos2B 2 2sinBcosB =-3cos2Btan2B =-3??4分 2π π ∵0<2B <π,∴2B = 3,∴锐角B = 3 ??2分 (2)由tan2B =-3B = 5π π 或 36 π ①当B = 3 时,已知b =2,由余弦定理,得: 4=a2+c2-ac ≥2ac -ac =ac(当且仅当a =c =2时等号成立)??3分 1 2 ∵△ABC 的面积S △ABC = acsinB = 3 ac ≤3 4 ∴△ABC 的面积最大值为3??1分 5π ②当B =时,已知b =2,由余弦定理,得: 6 4=a2+c2+3ac ≥2ac +3ac =(2+3)ac(当且仅当a =c =6-2时等号成立) ∴ac ≤4(2-3)??1分 1 2 1 acsinB =ac ≤2-3 4

∵△ABC的面积S△ABC= 2-3??1分∴△ABC的面积最大值为

.. 5、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 为a,b,c,且bcosC3acosBccosB. (I)求cosB的值;(II)若BABC2,且b22,求a和c b的值. 解:(I)由正弦定理得a2RsinA,b2RsinB,c2RsinC, 则 2RsinBcosC6RsinAcosB2RsinCcosB, 故sinBcosC3sinAcosBsinCcosB, 可得sinBcosCsinCcosB3sinAcosB, 即sin(BC)3sinAcosB, 可得sinA3sinAcosB.sinA0, 又 因此cosB 1 3 . ????6分 (II)解:由BABC2,可得acosB2,又cosB 1 3 ,故ac 6, 2 由b 2 a 2 c2accosB, 2 可得a 2 c 12, 2 所以(ac)0,ac, 即所以a=c=6 6、在ABC中,cos 5 A, 5 cos 10 B. 10 (Ⅰ)求角C;(Ⅱ)设A B2,求ABC的面积 . cosA 5 5 , cos B 10 10 ,得 A、B0, 2 (Ⅰ)解:由,所以 23 sinA,sinB. 510 ??3分 cosCcos[(A B)]cos(AB)cosAcosBsinAsinB 因为 2 2 ?6分 C. 且0C故 4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方法大全

解三角形的方法 1.解三角形: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和它们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 其他元素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以下若无特殊说明,均设ABC ?的三个内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则有以下关系成立: (1)边的关系:c b a >+,b c a >+,a c b >+(或满足:两条较短的边长之和大于较长边) (2)角的关系:π=++C B A ,π<A , C B A sin )sin(=+,C B A cos )cos(-=+,2 cos 2sin C B A =+ (3)边角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的变形 板块一:正弦定理及其应用 1.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AB C ?的外接圆半径 2.正弦定理适用于两类解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和一边,先求第三个角,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出另外两边;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先求另一边所对的角(注意此角有两解、一解、无解

总结: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这类三角形时,要注意有两解、一解和无解的可能 如图,在ABC ?中,已知a 、b 、A (1)若A 为钝角或直角,则当b a >时,ABC ?有唯一解;否则无解。 (2)若A 为锐角,则当A b a sin <时,三角形无解; 当A b a sin =时,三角形有唯一解; 当b a A b <

解三角形大题及答案

1。(2013大纲)设得内角得对边分别为,、 (I )求 (II)若,求、 2.(2013四川)在中,角得对边分别为,且、 (Ⅰ)求得值; (Ⅱ)若,,求向量在方向上得投影、 3.(2013山东)设△得内角所对得边分别为,且,,、 (Ⅰ)求得值; (Ⅱ)求得值、 4。(2013湖北)在 ABC ?中,角A ,B ,C 对应得边分别就是a ,b ,c 、已知 ()cos23cos 1A B C -+=、 (I)求角A 得大小; (II)若ABC ?得面积53S =,5b =,求sin sin B C 得值、 5.(2013新课标)△在内角得对边分别为,已知、 (Ⅰ)求; (Ⅱ)若,求△面积得最大值、 6.(2013新课标1)如图,在△ABC 中,∠ABC=90°,AB=错误!,BC=1,P为△A BC 内一点, ∠BPC=90° (1)若PB =错误!,求PA;(2)若∠APB=150°,求tan ∠PBA [ 7.(2013江西)在△ABC 中,角A,B ,C 所对得边分别为a ,b,c,已知cosC+(conA — sinA)cosB=0、 (1)?求角B 得大小;(2)若a+c=1,求b 得取值范围 33。(2013大纲)设得内角得对边分别为,、 (I )求 (II )若,求、 【答案】

?4.(2013年高考四川卷(理))在中,角得对边分别为,且、 (Ⅰ)求得值; (Ⅱ)若,,求向量在方向上得投影、 【答案】解:由,得?, 即, 则,即?由,得,?由正弦定理,有,所以,、 由题知,则,故、 根据余弦定理,有,?解得或(舍去)、?故向量在方向上得投影为 35。(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数学(理)试题(含答案))设△得内角所对得边分别为,且,,、 (Ⅰ)求得值; (Ⅱ)求得值、 【答案】解:(Ⅰ)由余弦定理,得, 又,,,所以,解得,、 (Ⅱ)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为锐角,所以?因此 、 36.(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已知函数得最小正周期为、 (Ⅰ)求得值; (Ⅱ)讨论在区间上得单调性、 【答案】解:(Ⅰ) 2)4 2sin(2)12cos 2(sin 2)cos (sin cos 22++ =++=+?π ωωωωωωx x x x x x ?、 所以?(Ⅱ);解得,令时,当8 242]4,4[)42(]2 ,0[π ππππππ π ==++∈+ ∈x x x x 所以 37.(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数学(理)试题(纯W OR D版))已知函数得周 期为,图像得一个对称中心为,将函数图像上得所有点得横坐标伸长为原来得2倍(纵坐标不 变),在将所得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得图像、 (1)求函数与得解析式;

(完整版)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附三角函数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1 三角形三角关系: A+B+C=180 ; C=180°— (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 a+b>c; a-b

余弦定理公式大全

4.6 正弦、余弦定理 解斜三角形 建构知识结构 1.三角形基本公式: (1)内角和定理:A+B+C=180°,sin(A+B)=sinC, cos(A+B)= -cosC, cos 2C =sin 2B A +, sin 2C =cos 2B A + (2)面积公式:S=21absinC=21bcsinA=2 1 casinB S= pr =))()((c p b p a p p --- (其中p=2 c b a ++, r 为内切圆半径) (3)射影定理:a = b cos C + c cos B ;b = a cos C + c cos A ;c = a cos B + b cos A 2.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外 证明:由三角形面积 111 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ac B === 得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画出三角形的外接圆及直径易得: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3.余弦定理:a 2 =b 2 +c 2 -2bccosA , 222 cos 2b c a A bc +-=; 证明:如图ΔABC 中, sin ,cos ,cos CH b A AH b A BH c b A ===- 222222 2 2 sin (cos )2cos a CH BH b A c b A b c bc A =+=+-=+- 当A 、B 是钝角时,类似可证。正弦、余弦定理可用向量方法证明。 要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结合三角公式,能解有关三角形中的问题. 4.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有三种情况:bsinA

解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若=,则△ABC的形状为() A、正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已知中,,,则角等于 A . B . C . D . 3、在△ABC中,a=x,b=2,B=45°,若这样的△ABC有两个,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A.(2,+∞) B.(0,2) C.(2,) D.() 4、,则△ABC的面积等于 A . B . C .或 D .或 5、在中,,则角C的大小为 A.300 B.450 C.600 D.1200 6、的三个内角、、所对边长分别为、、,设向量 ,,若,则角的大小为 () A . B . C . D . 7、若Δ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a、b、c 满足,则ab的值为() A . B . C.1 D . 8、在中,若,且,则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但不是等边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但不是等腰三角形9、在中,所对的边分别是且满足,则 = A . B . C . D . 10、若α是三角形的内角,且sin α+cos α=,则这个三角形是(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11、在△中,,,,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 A. B. C. D. 12、在△ABC中, 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c 2b2)tanB=ac,则角B=() A . B . C .或 D .或 13、(2012年高考(天津理))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是,已知,,则 () A . B . C . D . 14、已知△ABC中,=,=,B=60°,那么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A、1 B、2 C、3 D、0 15、在钝角中,a,b,c分别是角A,B,C 的对边,若,则最大边c的取值范围是 ( ) ( A . B . C . D . 16、(2012年高考(上海理))在中,若,则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17、在△ABC中,a=15,b=10, ∠A=,则() A . B . C . D .

解三角形经典例题及解答

知识回顾: 4、理解定理 (1) 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 存在正数 k 使 a ksinA , ________________ , c ksinC ; (2)」 b J 等价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n A sin B sin C (3) 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正弦、余弦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在 Rt ABC 中,设 BC=a ,AG=b , AB=c ,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 -sin A ,- sin B ,又sinC 1 -,从而在直角三 c c c 角形ABC 中,-?- sin A b sin B c si nC 2、当 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 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 CD=asinB bsinA ,则 一- b ,同理可得一 sin A sin B sin C b sin B 从而」- sin A b sin B c sin C 3、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____ 的比相等,即旦 sin A b sin B c sin C c b a c sin C sin B ' sin A sin C

① 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 a bsinA ; b sin B ② 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如 sin A a sin B ; sinC . b (4)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 解三角形? 5、知识拓展 6、 勾股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 __________ 平方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去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两倍,即a 2 b 2 8、余弦定理的推论: cos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 ABC 中,若a 2 b 2 c 2,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之成立; 典型例题: a b sin A sin B c si nC 2R ,其中2R 为外接圆直径. c 2 cosA cosB

解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己知三角形三边之比为5∶7∶8,则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为( ). A .90° B .120° C .135° D .150° 2.在△ABC 中,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 .a ∶b =∠A ∶∠B B .a ∶b =sin A ∶sin B C .a ∶b =sin B ∶sin A D .a sin A =b sin B 3.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2∶3,则它们所对的边长之比为( ). A .1∶2∶3 B .1∶3∶2 C .1∶4∶9 D .1∶2∶3 4.在△ABC 中,a =5,b =15,∠A =30°,则c 等于( ). A .25 B .5 C .25或5 D .10或5 5.已知△ABC 中,∠A =60°,a =6,b =4,那么满足条件的△ABC 的形状大小 ( ). A .有一种情形 B .有两种情形 C .不可求出 D .有三种以上情形 6.在△ABC 中,若a 2+b 2-c 2<0,则△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形状不能确定 7.在△ABC 中,若b =3,c =3,∠B =30°,则a =( ). A .3 B .23 C .3或23 D .2 8.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如果a ,b ,c 成等差数列,∠B =30°,△ABC 的面积为 2 3 ,那么b =( ). A . 2 3 1+ B .1+3 C . 2 3 2+ D .2+3 9.某人朝正东方向走了x km 后,向左转150°,然后朝此方向走了3 km ,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3km ,那么x 的值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