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概论》试卷库(共5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育概论》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社会。

3、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5、发现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结构主义课程代表人物___________提出的。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和、作业布置与修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

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和。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 )为主。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告子

4、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6、把人视为教育的根本,宣扬人性的解放,这体现()教育目的观。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7、不属于教师的专业权利的是()。

A.教学权

B.获取报酬待遇权

C.管理学生权

D.参政权

8、“严师出高徒”等谚语在我国很流行,这是()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论

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A.传授知识给学生

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D.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2、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

3、在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就是贯彻了启发性原则。()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5、“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打地洞”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6、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

7、实习属于课程的范围。()

8、教学就是指教什么的问题。()

9、智育与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可以以教学代替智育。()

10、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经典的“认知发展理论”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柯尔伯格。()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五、辨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

2、“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

3、“教,是为了不教。”

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韩老师就沈××同学丢钱的事来到了班上。韩老师说,“为这事,我整个上午都很难受,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之所以做出不好的行为,肯定是一时糊涂。现在你们才十三四岁,正在用自己的手书写自己的历史,拿人家的钱,等于在自己的历史上留下一个污点,到了二十、三十岁,肯定会后悔的……”。教室里鸦雀无声。韩老师接着说,“现在还来得及,没有花掉这些钱,可以还给沈××同学,花掉了一部分,可以将余下的还去,我们不一定要知道是谁,放进沈××同学的书桌里就可以了。改了就好。我们常说,爱集体,拿了钱,等于离开了集体,还了就表明他(她)回归到集体中来了,同学们,我们欢不欢迎他(她)

归来?”“欢迎!”——“大家欢迎,老师更欢迎,那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

同学归来吧!”第二天,丢失的钱又回到了沈××同学那儿。下午,韩老师在班

会上作了表扬,说这位同学战胜了错误……这时,只见后排一位女同学低下了头。20天后,这位女同学呜呜地哭着找到韩老师,韩老师亲切地劝说她,并表扬了她的行为……

试以“德育原则”的有关理论对韩老师的上述做法进行分析。

《教育概论》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学记》;2奴隶;3班级教学(授课)制;4培养人;5布鲁纳;6备课,上课;7说服教育;8准备阶段,运用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CBBA, ADBDC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2 5 6 7 10

× :1 3 4 8 9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

(4)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缺点:

(1)妨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2)缺乏灵活性

(3)不利于因材施教

(4)学生间缺乏真正交流

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学生主体有多种特性,一般具有整体性、能动性、独特性、发展性等。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他们主动建构、转化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毫无批判地接受。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研究和了解学生需要,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做到教学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辩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有人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请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对错。

(1)社会道德主流是好的,其负面影响相对于正面影响而言乃是“胳膊”,对青少年影响是有限的

(2)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弘扬主旋律,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影响,能为学生抗御社会不良影响打造一道“防火墙”。

(着重分析学校德育的正功效)

2、“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

这一说法正确。符合“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价值观、态度、人

格塑造等方面也应该重视;教学要体现教书与育人并重。

3、“教,是为了不教。”

这一说法正确。符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学会学习是适应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的需要。

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这一说法是中国传统师道尊严的核心观念。它建立在人情常伦的基础之上。缺乏法律关系为基础的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发挥有所妨碍。应该建立相互尊重、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六、案例分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

循序渐进原则

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教育概论》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12分)

1、社会教育

2、班级授课制

3、德育

4、教育科学

二、填空题(每空1分,15分)

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2.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______。

3.教育是一种_____的社会活动。

4.在教学中教师坚持全面发展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性特点,正确对待个别差异,使每个

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是贯彻了______原则。

5.西方教育家_____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6.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即:——————————。

7._______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人才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9.______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0.通过利用或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德育方法,叫做______法。11._______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12.班主任的工作首先是从________开始的。

13.教学是以______为中介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教和学双边统一的活动。

三、判断改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20分)

1.根据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规律,我们要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2.义务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其具有强迫性。()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情感陶冶法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5.培养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

7.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是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

8.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产生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9.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10.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四、单项选择(10分)

1、教育与劳动完全分离,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天才出于勤奋”,强调了()的重要性。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个人努力

3、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遵守《守则》,可是冬天,他又迟迟不肯钻出被窝,结果迟到了。因此,

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水平入手。

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A.传授知识给学生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D.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

5、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A.身体的发展B.心理的发展C.智力的发展D.身心的发展

6、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所表现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劳动()的具体表现。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体性与集体性

7、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在教学中必须贯彻()原则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B.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

C.循序渐进与反馈调控相结合D.巩固与创新相结合

8、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9、教与学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不知B.知识与能力C.思想品德与知识D.理解与巩固

10解放后,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教育学著作是:

A.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凯洛夫的《教育学》D.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五、填表。将下表格左边内容的序号填入右边相应的栏目(5分)

教育现象所属类型

①师傅带徒弟;②父母教子女;③猴子学习骑自行车;④禁毒宣传;⑤教师上课;

⑥在家看电视;⑦到少年宫学习制作航模;⑧请英雄模范到学校做报告;⑨训练警犬破案;⑩家教A.广义的教育:B.狭义的教育:C.非教育形式:

六、简答题:(8分)

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哪些规律?

七、运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每题6分。共18分)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3、“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

八、实例分析:(12分)

师:为什么说鸡、鸭、猪都是动物?

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它也是动物啊!

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师:鱼可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动;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

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都叫动物。

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

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该教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联系上述教学片断情况进行分析。

《教育概论》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2分,每小题4分。)

1、社会教育。广义的社会教育,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2、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照一定的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按照固定的时间表和统一的教学计划对全班同学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德育。是对人的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教育者依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发展规律,运用多种手段,用一定社会多方面外在要求对受教育者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通过其自身心理矛盾运动,使其内化为他们自身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4、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二、填空(15分)

1、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2、说服教育法;

3、培养人;

4、因材施教;

5、夸美纽斯;

6、启发式与注入式指导思想;

7、教育目的;

8、激发动机,检查学习效果;;

9、上课;10、情感陶冶;11、教学;12、了解和研究学生;13、课程内容

三、判断改错(20分)

√:2、5、6、8

×:1、3、4、7、9、10

改:1、…不平衡性,…可以从不同环节开始

3、…反映了(社会)环境

4、说服教育法的…

7、观念改为“行为”

9、改“阶段性”为“差异性”,或改“因材施教”为“循序渐进”

10…以间接经验

四、选择(10分)

1-10:BDADDBDBAC

五、填表。将下表格左边内容的序号填入右边相应的栏目(5分)

A、广义教育:1、2、4、6、7、10;B狭义教育:5、8;C非教育形式:3、9

六、简答题:(8分)

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哪些规律?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培养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促进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在教育性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七、运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每题6分。共18分)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解释这一句话――2分;从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入手分析,并对其重要性作强调――4分。

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分);它是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表现(2);从影响人的4个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分析(3)

3、“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分);课堂质量评价还应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有序,效果好等(5分)

八、实例分析(12分)

“动物”概念教学片段中教师运用教学原则的情况分析

符合: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对照例子分析。其中,答对原则名称每条记2分。

《教育概论》试卷(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______。

2.教育是一种_____的社会活动。

3.西方教育家_____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4.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即:______

5.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6.______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7._______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8.班主任的工作首先是从________开始的。

9.教学是以______为中介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教和学双边统一的活动。

二、判断改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20分)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

2.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产生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3.教育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对人身心的直接影响()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5.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10以内的加法。()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7.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8.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遵守《守则》,可是冬天,他又迟迟不肯钻出被窝,结果迟到了。因此,

对小明的教育应从培养其道德行为入手。()

9.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10.课程就是我们所学的学科()

三、单项选择(15分)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 个人本位论

C. 社会本位论

D.科学本位论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家庭决定论

D.儿童决定论

3.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原则。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B、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C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6.“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8. 教与学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不知B.知识与能力C.思想品德与知识D.理解与巩固

9.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0.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1. 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适用于()

A.有特殊才能的学生B.所有学生

C.对教学内容“吃不饱”的学生D.对教学内容“吃不了”的学生

12.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1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1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5.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四.简答题

1.列举4种教育形式(4分)

2. 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包括哪几个方面?(4分)

3. 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哪些规律?(8分)

五.辨析题(用教育学原理分析下列观点或主张)(每题5分,15分)

1.“人是可教的动物”。

2.“润物细无声”。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该坚持的16字方针。

六.实例分析(每题7分,共14分)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指出上面实例中教师的做法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七.论述题(10分)

关于教育研究的对象,有如下几种观点:A、研究“教育存在”,它包括“教育活动存在”、“教育观念存在”及“教育研究反思型存在”;B、研究“教育现象”;C、研究“教育问题”;D、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E、研究“人”。请你以所学的教育理论评述上述5种观点的对错。

《教育概论》试卷(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说服教育法;2培养人;3夸美纽斯;4启发式与注入式指导思想;5激发动机,检查学习效果;6上课;7建立良好的班集体;8课程内容

二、判断改错(20分)

1错。教育学是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非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2对;3对;4错。以“间接经验……”;5错。教育一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不存在教育和受教育,也谈不上智力发展,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6错。“人的主观能动性”改为“(社会)环境”。7错。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并非能教育好一切学生,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8错。“道德行为”改为“道德意志”。9对。10错。课程是广泛概念,所学科目只是课程的一部分,它属于主要的部分。

三、单项选择(15分)

CBDBA,CDACB,BDDAC

四.简答题

1.列举4种教育形式(4分)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从其他角度列举,如高等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等,也适当给分)

2.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包括哪几个方面?(4分)

(1)确定班级奋斗目标;(2)建立班集体自我管理机构;(3)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班风;(4)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

3. 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哪些规律?(8分)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培养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促进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在教育性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五.辨析及实例分析题(每题5分,20分)

1.“人是可教的动物”。

人是可教育的动物、能教育的动物、需要教育的动物。(1分)所谓“可教育性”指接受教育的能力或适应性品质,使教育开展和完成成为可能。(1分);人的可教育性体现在人具有思维和理性,具有理解力;是社会动物,能以语言为媒介与他人交往。(2分)只有通过教育,人才与动物构成区别(1分)

2.“润物细无声”。

对(1分)。体现了教育的艺术和教育的较高境界(1分)。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人对人的影响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2分)。对于克服注入式,实行启发式教育和教学来说,这种说法具有积极意义(1分)

“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分);课堂质量评价还应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有序,效果好等(3分);评价一堂课,应该全面、客观、公正(1分)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该坚持的16字方针。

对(1分)。对于道德品质的心理因素而言,道德认识是知识基础,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志是保证,道德行为是目标和结果。(2分)这四个因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1分)。“16字方针”体现了德育过程品德形成的四个因素的关系,是正确的(1分)

五.实例分析

1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2. 物理老师的作法符合德育中的“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因人因境施教”原则。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这个同学自尊心很强,积极要求进步,但苦于基础差,因此,在课堂上往往出现旭尬局面。老师爱护每一个学生,敏锐观察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正面引导,因材施教,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学生进步的动力。平等相对,一视同仁,尊重学生,是每一个老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物理老师以情动人,感化学生,体现了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其因材施教的作法,也体现了其教育机智。

七.论述题(10分):关于教育研究的对象的几种观点。

观点A对。

观点B忽略了观念、理论等应该成为教育研究对象的部分。

观点C混淆了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可能性问题之间界限。后者范围更广泛。

观点D将“规律”列入,等于将研究任务中的“部分”与“对象”混淆。

观点E把“教育的对象”等同于“教育研究的对象”,他们认为,只要搞清心理学,教育学就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了。

《教育概论》试卷(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10分)

1、教育学是以______为研究对象,以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2、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______。

3、西方教育家_____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4、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5、______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6、德育中的______法具有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潜移默化性和意识与无意识交互作用等特点。

7、_______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

8、_______课程也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

二、名词解释(12分)

1、教育改革

2、课程标准

3、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

三、判断(对的划“√”,错的划“×”。10分)

1.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培养人。()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4.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遵守《守则》,可是冬天,他又迟迟不肯钻出被窝,结果迟到了。因此,

对小明的教育应从培养其道德行为入手。()

5.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

6.培养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8.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说到底就是“知与不知”之间的矛盾。()

9.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

10.教学即智育()

四、单项选择(10分)

1、世界上不同的文明中心和国家均在()以后出现了了学校教育。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备课B.上课C.作业和辅导D.教学评价

3、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A.身体的发展B.心理的发展C.智力的发展D.身心的发展

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A.传授知识给学生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D.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5、“天才出于勤奋”,强调了()的重要性。

A.遗传素质B.环境C.个人努力D.学校教育

6、“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劳动()的具体表现。

A.示范性B.创造性C.系统性D.学习性

7、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9、()是一切艺术教育之母。

A.情感B.双边性C.创造性D.审美性

10、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具有基础性。

A.智育B.德育和智育C.德育、智育和体育D.体育和智育

五、连线题。将“教育家”——“代表作”——“教育目的论”对应连线。(10分)

教育家代表作教育目的论

柏拉图《爱弥儿》培养“哲学王”

夸美纽斯子《普通教育学》培养“百科全书”式的人

卢梭《学校与社会》培养道德人

赫尔巴特《理想国》培养“自然人”

杜威《大教学论》“教育即生活”

六、简答题。

1、列举4种教育形式(4分)

2、教师前瞻性素质包含哪些方面?(6分)

七、运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每题6分。共18分)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2、“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不合格是半成品。”

3、“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

八、实例分析:(10分)

师:为什么说鸡、鸭、猪都是动物?

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它也是动物啊!

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师:鱼可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动;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

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都叫动物。

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

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该教师贯彻或违背了哪些教学原则?请联系上述教学片断情况进行分析。

九、论述题。(10分)

用所学的教育理论评述“有其父必有其子”。

《教育概论》试卷(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10分)

1、教育活动、教育规律。

2、说服法。

3、夸美纽斯。

4、明确教学目标、测评教学效果。

5、教学。

6、情境体验法。

7、教育目的。

8、经验课程。

二、名词解释(12分)

1、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是一种人为的对教育除旧布新使教育向改革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的行动。(教育改革可以在任何教育层次和门类中进行,在强度和时间、空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

2、课程标准

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件。它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属于课程编制的第二个层次)。

3、教学方法

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4、教学评价

是一种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三、1、5、6、8为对;2、3、4、7、9、10为错。

四、BBDCC/ACDAB

五、连线题。将“教育家”——“代表作”——“教育目的论”对应连线。(10分)

教育家代表作教育目的论

柏拉图《爱弥儿》培养“哲学王”

夸美纽斯子《普通教育学》培养“百科全书”式的人

卢梭《学校与社会》培养道德人

赫尔巴特《理想国》培养“自然人”

杜威《大教学论》“教育即生活”

六、简答题。

1、列举4种教育形式(4分)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

2、教师前瞻性素质包含哪些方面?(6分)

(1)教育家意识;(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健康的心理素质;(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6)法律意识

七、运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每题6分。共18分)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对。

(1)教育将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2)教育将一般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教育将较低水平的劳动者转化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教育将一种形态的劳动者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2、“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不合格是半成品。”对。(1)五育各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各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德育关注的是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问题,德育不合格,具有危害性;智育关注的是知识与能力的水平,智育不合格,不能服务好社会;体育是物质基础;美、劳起着辅德、益智、促体的作用。(2)五育具有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一个整体。(3)五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也具有不平衡性。

3、“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

“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课堂质量评价还应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严密,效果优异等。

八、实例分析:(10分)

符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对照例子分析。其中,答对原则名称每条记2分。

九、论述题。(10分)

用所学的教育理论评述“有其父必有其子”。

原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有四个: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的主观努力。这四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一个整体。它们共同发挥作用。(4分)

对照这句俗语,运用原理分析,能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6分)

《教育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 )为主。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告子

4、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6、把人视为教育的根本,宣扬人性的解放,这体现()教育目的观。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7、不属于教师的专业权利的是()。

A.教学权

B.获取报酬待遇权

C.管理学生权

D.参政权

8、“严师出高徒”等谚语在我国很流行,这是()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论

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A.传授知识给学生

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D.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社会。

3、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5、发现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结构主义课程代表人物___________提出的。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和、作业布置与修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

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和。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题 4 分,共12分)

1、教育

2、教学

3、活动课程

四、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2、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

3、在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就是贯彻了启发性原则。()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5、“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打地洞”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6、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

7、实习属于课程的范围。()

8、教学就是指教什么的问题。()

9、智育与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可以以教学代替智育。()

10、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经典的“认知发展理论”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

学者柯尔伯格。()

五、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六、综合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有人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请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对错。

2、年轻的初中女教师海伦发现自己所在的班里有不少学生学习很吃力,有一些学生因此而有些灰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增强信心,她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同学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抄下大家写的,对应分发给每个同学。同学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很快恢复了信心,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若干年后,海伦与这个班的同学们一起参加本班一个在战争中死去的学生马克的葬礼,死者的父亲从其遗物中拿出一张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海伦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马克的“优点单”!这时,其他同学也都从自己的贴身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优点单”。大家说:

我们都保留着这份“优点单”,随时随地都带着它。它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想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从教育学的角度谈谈上述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3、在下列教学片断中,该教师贯彻或违背了哪些教学原则?请联系教学片断进行分析。

师:为什么说鸡、鸭、猪都是动物?

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它也是动物啊!

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师:鱼可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动;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

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都叫动物。

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

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

七、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论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主观能动性四大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概论》试卷(五)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CBBA, ADBD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学记》;2奴隶;3班级教学(授课)制;4培养人;5布鲁纳;6备课,上课;7说服教育;8准备阶段,运用阶段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题 4 分,共12分)

1、教育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即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答对其中一种,给全分)

2、教学

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的活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3、活动课程

又称“经验课程”、“生活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以儿童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着眼于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课程和教学组织的中心。

四、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2 5 6 7 10

× :1 3 4 8 9

五、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3、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

(5)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6)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7)有利于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

(8)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缺点:

(5)妨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6)缺乏灵活性

(7)不利于因材施教

(8)学生间缺乏真正交流

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学生主体有多种特性,一般具有整体性、能动性、独特性、发展性等。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他们主动建构、转化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毫无批判地接受。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研究和了解学生需要,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做到教学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综合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有人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请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对错。

(1)社会道德主流是好的,其负面影响相对于正面影响而言乃是“胳膊”,对青少年影响是有限的

(2)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弘扬主旋律,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影响,能为学生抗御社会不良影响打造一道“防火墙”。

(着重分析学校德育的正功效)

2、“优点单”的启示

(1)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和期待每一个学生

(2)要善于激励学生,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3)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4)其他,如从教师的教育机智等方面分析。

2、“动物”教学片断分析。

符合的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七、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论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主观能动性四大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四个方面,即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主观能动性。

2、上述四因素具有各自的功能。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客观现实条件;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

3、这四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作用于人的发展。

4、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因素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随着个体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该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和研究各因素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不能孤立地、片面地考察某一因素对人的影响。

教育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是以教育中最一般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3、《学记》是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专著。 4、教育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是从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开始的。是以夸美纽斯、1632年他所著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5、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原理》,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6、《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7、杨贤江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8、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著的《教育学》被称为传统教育的代表。 9、布鲁纳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科结构”、最有价值的提出“发现法”。10、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教育环境11、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12、个体本位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顺应个体的自然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个性,即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等人。13、社会本位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体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以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延续,代表人物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人。14、教育方针规定了教育发展与努力的方向,而教育目的是提出教育的质量要求。1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根据。 16、教育目的具有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19、教育制度的构成有:教育体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生存和运行的整套规则20、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21、学校教育制度构成了教育制度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22、我国现代学制如于清末。1902-1903年间清政府先后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正式确立了我国的现代学制。23、中国现代第一个学制是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24、课程计划也称为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是编制课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的依据,也是督导、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25、课程标准要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6、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教学、课外活动、团队、班级活动、社会实践等。其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27、课外活动的教育学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儿童发展观和小学教育基本目标。28、国际社会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是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29、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生存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人身自由的权利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一切活动。 2、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3、教育目的:指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各种规范或规定。 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反映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8、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9、教育途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渠道,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育组织形式。10、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11、课外活动,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为其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以期使学生得到主动、生活活泼的发展。1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其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两个重要的方面。1、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1)可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指导教育实践。(2)可以为学 习其他教育学科打好理论基础。(3)可以帮助师范生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2、教育的 特点(教育本质)(1)专门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特点(2)教育对人的影响具有全面性 与系统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及其相互制约性(4)教育作用的发挥是自觉性和强 制性的结合(5)教育效果的现实性和未来性的统一3、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1)现代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3)教育形式、手段的多 样化(4)教育内容的综合化(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6)努力实现教育的 现代化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作用(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 模、速度和结构(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社会生产力发 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5、现代教育的本体 功能(1)培养人是教育的基本职能(2)教育的传递功能。教育的传递性是教育的基 本属性(3)教育的筛选功能6、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1)是劳动力和各种人员再生产 的重要手段(2)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可以直接生产科学技术(4)具有 经济效益7、“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内涵A、关注每一位学生(生动活泼的、 发展的、有尊严的人)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 之者莫如乐之者”)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8、 学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9、教 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地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对人的 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增强对人影 响的效益性。(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 不走和少走弯路。10、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的相互关系(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 基础(2)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3)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决定性条件(4) 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5)教育则是人发展的有效手段。11、我国的教育方针 的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 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3、我国教育目的的精 神实质(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培养社会主 义建设者)(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3)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人的素质的内在提高以及全 民素质的全面提升。(4)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 1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1)教育目的的性质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直接决 定的(2)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受教育 者身心发展的需要1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1)人的发展与 社会生产的发展相一致(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分工造成的(3)人的发展是大工 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资本主义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矛盾(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制度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理想得以实现(6)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16、小学德育的内容: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的教育、世 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17、思考:有人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 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你是怎么看待的?:各育之间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 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和 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 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18、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1)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普 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渐融合(3)高等教育层次化、多样化19、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 系(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4)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20、课程的实施(1)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全面发 展的基础。义务教育是普及、强迫性的。任何部门和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擅自取消国家 课程计划之内的课程。(2)面向全体学生小学教育的根本在于为每一个学生打好基础, 尽可能尊重学生差异、满足每一个儿童独特的发展需求。(3)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运用恰当的课程评价方式, 培植孩子的学习信心。21、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 能、技巧,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2)培养各种基本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22、教学的本质(1)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 征。(2)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4)教学认识是教育 性的认识23、课外活动的特点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C.形 式上的多样性D.活动上的自主性24、未来教师专业素养(1)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 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21世纪的基础教 育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指个体独特性与社会规范性的有机统一)的 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义和能力的初步形 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虽有不足和幼稚,但却是具有旺盛的生 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动参 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作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是个性差异性、独 一无二的个体。(2)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 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3)教师要胜任就需要新的能 力 A、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2)、管理能力(3)、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智 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25、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内涵:(1)新 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 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3)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26、如何促成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1)、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 的师生伦理关系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B、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C、加 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师生情感关系A、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孩子是神圣”)B、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C、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

教育概论考试重点

教育概论(叶澜) 一、名词解释(研究生补休课上只划了1、2、3;本科生划了1——7全部)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个体发展:是指人的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不断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从生命孕育的瞬间始至跨入死亡的门槛终。 个体发展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3、年龄特征:指个体发展的每一阶段中都存在的,区别于其他阶段的,而又是同一年龄段个体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富有典型性的特征。 4、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由各级各类学校组成。其中,级表示学校实施教育的程度高低的区别,类表示同一级学校中入学对象、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等方面的差别。 确定学校教育制度,包括确定整个学校系统的级与类,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与任务、主办单位与主管部门、入学条件与修业年限、学校间的连接关系及沟通方式等。 5、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的编制等,并对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全面安排。 6、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大纲):是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纲要形式作出具体规定的文件。 它的具体内容是规定学科知识的范围、深度及其结构,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技巧和需要培养的能力,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或建议。 7、人性: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类特征统称为人性。人性包括自然性与社会性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在每人身上的表现则又体现出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人的自然性:是由作为生命机体的人体之需要与构成机体的器官各自具有的以及整体协调的功能决定的,它也被称为本能,即本原之能。 人的社会性:是指人出生以后,在与社会交往过程中逐级形成的各种能力与特征。 二、简答题与分析题(第8小题本科生划了,研究生补休课上没划,其他题目都是共同的重点) (注:简答题只要回答条目即可,分析或者简要分析的题目除了条目之外还要解释一两句话。因为老师划题时并没有具体区分简答与分析,所以大多数题目我都按照分析题的标准给出答案,大家在考试时根据题目要求酌情回答即可。) 1、学校教育内容与其他认识活动或实践活动中的客体比较起来,有哪些显着的特点?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总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某位儿童说话时常出现倒句、破句、主语缺损等现象,使用的词汇不及同龄儿童,该儿童可能属于语言发展迟缓。 2、脑瘫儿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让他们在普通学校普通班就读,在护理和治疗方面需要多学科合作。 3、编制出学校儿童用的第一个智力量表的学者是韦克斯勒。 4、通过讲故事、木偶剧等活动让普通儿童了解残疾儿童的障碍和感受,这是体验学习。 5、听障是否导致聋哑取决于障碍程度、障碍发生的年龄及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 6、大多数盲人能及时避开障碍物,这是因为他们具有障碍感觉。 7、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超常儿童。 8、视障学生思维的两个特点是概念不完整、不准确和思维活动发展比明眼儿童落后。 9、按智力常态分布曲线计算,智障者流行率为 2.27% ;性别上的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 10、画人测验属于常用的筛查工具。 11、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压苗助短”,这是自然与催化并进_原则。 1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对残疾或特殊儿童发展所采取的主要对策是通过医疗清除 儿童内部固有的不利条件。 13、理疗师侧重于对脑瘫儿童进行下肢及大肌肉群的训练。 14、随班就读是引导现有学校迈向全纳性学校的一种策略 15、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是工读学校。 16、认知行为矫正法包括多种具体的技术方法,其中对学习困难学生特别有实用价值的 是自我指导和自我监督。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动力型困难学生p162

2、任务分析法 3、填平补缺充实法p387 4、资源教室方案p73 5、盲相p284 盲相或叫盲态,是指视觉障碍者因早期干预不当而造成的一种外部状态,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表现:1行走时异常状态,2重复性呆板动作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何谓构音障碍?举例说明四种构音错误。 P219 2、如何理解教师的培训要适应新的要求? P22 3、举出4种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329 4、举例分析智障儿童的记忆特点,并提出提高其记忆能力的建议。 P193 p213-215 5、听障学生随班就读有哪些有利之处? p254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 1.器官用进废退说和功能补偿代替说 生物体任何器官频繁地持续使用会逐渐增强这个器官,使之发达;反之则逐渐衰弱,直至最后功能消失。有发展缺陷的儿童大多是由于器官或功能的损伤或丧失所致,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器官或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可以通过早期干预进行训练,以建立或保持相应的能力,否则将逐渐丧失。生物体还有一种功能补偿或代替的现象。当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或功能失常时,可通过建立新的条件联系,调动器官残存的能力或其他器官的能力对失去的功能进行补偿或代替。 2.遗传与环境变互作用论 儿童的发展是有机体的先天禀赋能力与外在环境交互影响而产生的。一方面要承认有机体的遗传或先天的限制,另一方面要看到潜在的发展可以被不同的环境所加强或阻碍。 3.关键期理论 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伦兹的研究发现,小鹅在出壳后24小时内有追随某一固定的、走动着的“东西”的行为,过了这个时刻,这种追随行为就难以形成。所以出生以后24小时内,是小鹅形成追随行为的关键期。个体某些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大多是在学龄前时期。所以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错过最佳时期,效果往往较差。 4.婴儿潜力的研究 婴儿潜力的研究婴儿传统上被认为是“无能”的,但许多儿童心理学家近30年的研究发现:婴儿具有相当“高水平”的先天禀赋能力和反应能力,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愈早进行愈好。 2、随班就读学生入学时应作哪些考虑?P32 答:1、父母或儿童监护人同意。2、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3、残余能力。4、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5、交往能力。6、社会成熟性。7、其他,如家庭经济情况等。

数学教育概论期末题[1]

数学教育概论复习题 一、1、克莱因对数学教育改革有哪些建议? 答:(1)数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数学观点,只有观点高了,事物才能显得明了而简单。(2)教育应该是发生性的,所以空间的直观,数学上的应用,函数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3)应该用综合起来的一般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要去深钻那种特殊的解法。 (4)应该把算数、代数和几何学方面的内容,用几何的形式以函数为中心观念综合起来。 2、数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数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心理学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指导上。 3、国际上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 答:1960、1970年代以研究教育体制、课程、教学经验或大规模的课程实验为主,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定量的比较研究较多。到了1970年代后期,对个别或少数学生的小型的定性的研究明显增加,这种研究在1980和1990年代更加盛行。1980年代后,受皮亚杰和V ygotsky 等心理学家的影响,解释学生理解的理论及相应的思想学派变得兴旺起来。 二、4、数学发展史划分为哪四个高峰期? 答:(1)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的公理化数学(公元前700——300) (2)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穷小算法数学(17——18世纪) (3)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理化数学(19——20世纪中叶) (4)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20世纪中叶——今天) 5、20世纪数学观有什么变化? 答:(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6、你如何认识数学的文化本质? 答:(1)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 (2)数学打上了人类各个文化发展阶段的烙印。 (3)数学应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 (4)数学思维方式对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 (5)数学成为描述自然和社会的语言。 7、简述我国数学教学理念的发展? 答:(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 (2)从“双基”与“三大能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 (4)从看重教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三、8、佛赖登塔尔的生平及数学教育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答:佛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曾经是荷兰皇家科学院得院士和教育教学研究所所长,专长为李群和拓扑学。主要代表作《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除草与播种》、《数学教育再探》其中《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是一个总体的叙述,另外两本是更加具体的分析。 9、波利亚的生平及数学教育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答:波利亚是法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的院士,1887年出生在匈牙利,青

教育概论(叶澜)考试重点2

9、怎样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以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怎样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发展效应”) (1)社会实践活动能否有效地影响主体的发展,首先取决于活动对发展个体提出的要求与发展个体现有发展水平的相差度。 过高与过低的活动目标都无助于个体的发展。只有高于发展个体现有水平而又是他有能力进行的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学提出的要求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有效地推动人的发展。 (2)其次,活动对个体发展影响的程度,与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与重复程度相关。 首先要使活动本身的结构是清晰的;其次是依赖于一定次数的重复;还需要有意识的注意、思维的投入。这样,活动主体才能从具体活动过程中抽象出活动的程式和结构,进而内化为相应的思维结构。 (3)其三,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 人对活动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最低的等级是被动应答。第二个等级是自觉适应。最高等级是主动创造。主动创造是最富有发展性意义的活动,尤其是对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发展,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尽管它自然出现的机遇不多,却是十分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视和有意识地去创设的。 (4)最后,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效应还与活动是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动主体对成效的感受有关。 无论活动的结果是成功或者失败,教育工作者都应引导活动主体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待结果,激发出主体新的更高水平的需求,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是推动人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力。活动最坏的一种结果是没有结果、不了了之。在教育活动中最要防止的就是此类虎头蛇尾式的活动。 10、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 第三,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 首先,学校教育要为个体的发展创设良性的环境。学校教育应协调好大环境与小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取得正向的一致,最大效度地发掘、利用或创造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有利因素。 (说明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大环境:学校环境;小环境:班级环境) 其次,学校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学校不仅仅是各门学科加起来,还包括环境。) 再次,学校教育应精心设计各种有益活动促进个体的发展。 最后,学校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特殊教育概论——简答题

1.障碍主要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哪些领域? 身体发展:主要表现为身体发育和体格,体型的影响。感觉运动发展:感觉统合失调。 认知能力发展:影响认识的广度,速度,和深度。沟通、交往发展:缺乏比较典型的、常用的、或用有意义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与机会。 2.如何理解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的关系? 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从逻辑角度看,缺陷补偿是潜能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从因果关系看,缺陷补偿是促进潜能开发的重要手段,而潜能开发是缺陷补偿的目的;从教育活动的内容看,缺陷补偿本身就是潜能开发活动的一部分,或是一种开发的形式。 3.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何特点? 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更加多元化。 特殊教育教师还应成为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诊断者、学生优势智能的开发者、学生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指导的合作者。 4.美国特殊教育立法的原则? 零拒绝,无歧视评估,免费而适当的教育,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程序保障,家长学生共同参与。 5.简述三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课程观 医学矫正模式的课程观,心理学发展模式的课程观,社会学生态模式课程观。 6.特殊教育学校的文化特点是什? 人文关怀——特殊教育文化的灵魂;博爱奉献——教师文化的集中表现;自强不息——学生文化的典型表征 7.列举早期3位特殊教育的先驱人物。简述其历史贡献 1770年,法国莱佩在巴黎建立了世界第一所聋校 1784年,法国阿羽依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盲学校 1837年,法国谢根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的第一所智障学校 8.特殊教育与教学有哪些主要的原则? 除一般原则外,应具有个别化原则,适调性,补偿性原则。 9.个别教育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的现有水平,年度目标,特殊教育相关服务需要及其方案改进等内容。 10.教学辅助技术包含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辅助设备:是指可以提高保持或改善障碍学生学习功能的设备。 设备服务:是指帮助障碍学生选择,获得或使用辅助设备技术的任何服务。 11.特殊学校课程设置有哪些主要原则? 特殊学校课程除应遵循普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原则外,还必须坚持以下原则:课程的普通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课程的分化性与整合性相统一;课程的矫正性发展性与功能性相统一。 12.特殊教育专业服务有哪些内容? 医学治疗服务: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服务。 社会支援服务:主要提供障碍学生及其家庭的各种社会政策福利以及职业指导和社区休闲帮助等服务。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徐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422页包过)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D) 以上都是 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C) 思维素质 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C) 同步性 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A) 健康成长 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D) 以上都是 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D) 素质教育 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A) 课堂教育 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A) 活动课程 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B) 精神审美素质 12.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B) 教学环境 13.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C) 教育基本理论 14.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C) 现实教育 15.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A) 素质 1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现。(D) 内部矛盾 17. 任何素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决定了()必须与困难同行。(A)素质主体 18.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A) 目标 19.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D) 创造性 20.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 素质教育 21.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D) 社会 22. ()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C) 独立人格素质 23.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C) 集体学习

《特殊教育概论》作业答案

《特殊教育概论》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B 6.C 7.A 8. D 9. D 10. C 11. B 12. D 13. A 14. D 15. B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应遵循什么样的教学原则? 答案要点: 第一,个别化原则。 (1)教师在教教学之前,要全面系统地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为每个学生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4)在评估学生的进步情况时,也要因人而异,不能用统一的尺度去评估全体学生。第二,激发兴趣原则。 (1)要创设一个充满爱与快乐的教学环境,克服儿童的退缩、压抑、自卑等不良心理。(2)增加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3)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中,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4)要注意兴趣的个别差异。 第三,充分练习原则。 (1)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 (2)要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 (3)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避免机械的重复和单纯的书面作业形式。 第四,学以致用原则。 (1)教学内容要尽量贴近生活,以实用为中心。 (2)教学方法和形式要灵活多样,避免和生活实际的脱节。 第五,补偿缺陷的原则。 (1)要将补偿缺陷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做到思想重视,措施有力。 (2)教师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

(3)缺陷的矫正和补偿是一项复杂和细致的工作,要求教师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防止急躁情绪。 2、随班就读有哪些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答案要点: 优越性:(1)普通小学招收残疾儿童,既不需建校投资,又不增加残疾儿童家庭负担,而且既挖掘了普通小学设备、师资等方面的潜力,又解决了残疾儿童入学难的问题。 (2)随班就读充分利用了普通小学已遍布我国农村的优势,将大大地促进我国残疾儿童初等教育的普及。 (3)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共同学习、活动,既有利于残疾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正常儿童助人为乐品质的形成。同时在思想品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不足之处:(1)同时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内就读的残疾儿童数量少,教师较难了解掌握残疾儿童身心特点的困难。担负残疾儿童辅导工作的教师少,也使教研工作难以开展。 (2)残疾儿童升入小学高年级阶段,课程门类增多,低年级时仅一位教师承担其辅导的情况已不能适应,另外残疾儿童的职业技术教育如何进行等诸多教学中的问题需探讨与解决。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简要描述群体差异、个体间差异、个体内差异? 答案要点: 群体差异:指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例如婴儿和青年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听力残疾者和视力残疾者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 群体差异的存在是许多学科存在、研究的基础。 个体间差异: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的生理、心理上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即个体之间的不同。例如视力、听力的不同,智力、行为的不同等。 个体间差异和群体差异构成了许多学科尤其是特殊教育学科的基础。 个体内差异:指个体内部生理和心理诸要素之间,主要是发展的诸要素之间发展的不协调性或不平衡性。例如某个个体自身生理的发展水平大大高于心理的发展水平,音乐能力的发展大大好于数学能力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年龄不相符等等,都是个体内差异的具体表现。个体内差异的存在,是我们必须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依据和理论基础之一。 2、世界特殊教育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案要点: 一、通过立法保障残疾儿童的权益 二、早期干预越来越受重视 三、积极推行回归主流教育

教育概论(叶澜)

教育概论(叶澜)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要素:要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它不包含活动中涉及到的所有因素。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3、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从广义教育看,教育者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专职和兼职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家长等。从学校教育看,教育者主要是指具有一定资格的专职教师和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 教育者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在教育活动中,他们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 4、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在广义教育中,几乎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是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定的对象——学生。 在教育活动中,相对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 5、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的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6、教育物资:是指进入教育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根据这些物质资源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它们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以及教育辅助手段三类。这是教育活动中物的要素。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在学校中主要指校舍、教室、操场、实验室、校办工厂、农场等的数量与内部的设备装置。 教育媒体是教育活动中两类主体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育媒体是教育内容的载体,也是教育中其他信息的载体。 教育辅助手段是那些帮助教育者教和受教育者学的物质工具与技术手段,它与媒体的区别在于它本身并不是教育中需传递的信息的载体,而是某些信息载体传递时必须有的工具或手段。 7、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结果的预先规定,即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规定。 8、国家教育制度:在某国家里发挥教育职能的所有机构组成的体系称为国家教育制度。 9、学制: 10、教学计划: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1、学科教学大纲:是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纲要形式作出具体规定的文件。 12、教学:是按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通过上课的形式进行的学校工作。

特殊教育概论答案

《特殊教育概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美国1975年颁布的著名的94-142公法中不包括以下哪种特殊儿童( B )。 A. 特殊学习障碍 B. 自闭症 C. 言语或语言缺陷 D. 严重情绪紊乱 2、某地区一年内新发现的特殊儿童数与该地区儿童总数的比率称为特殊儿童的( A )。 A. 发生率 B. 出现率 C. 流行率 D. 检出率 3、1994年6月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明 确提出了( C )的思想。 A. “回归主流” B. “正常化” C. “全纳教育” D. “随班就读” 4、下列关于残疾儿童基本观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 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有基本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特殊性 B. 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性要具体分析 C. 先天遗传带来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脑发育、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在残疾儿童发展 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D. 要从发展的观点看残疾,认识功能损害补偿和康复的可能性 5、我国现有四个公办的特殊教育服务机构系统,分别是教育系统、民政系统、卫生系统、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系统,其中儿童福利院属于( B )。 A. 教育系统 B. 民政系统 C. 卫生系统 D. 残联系统

6、世界上第一所聋人高等教育机构是由( C )于1864年在美国华盛顿建立的。 A. 莱佩 B. 海尼克 C. 加劳德特 D. 阿羽依 7、在以下症状中,( A )不属于由于染色体异常而造成的智力落后。 A. 苯丙酮尿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 8、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 D )Hz之间。 A. 50-10000 B. 500-2000 C. 1000-4000 D. 16-20000 9、1879年,法国盲人( D )发明的点字盲文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佳盲文符号,世界各国盲校均采用这种盲文进行教学。 A. 西蒙·波拉克 B. 弗兰克·霍尔 C. 夏尔·巴比埃 D. 路易·布莱尔 10、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学习障碍儿童做不同的分类,以下选项( C )是柯克的分类标准。 A. 暂时性学习障碍、能力型学习障碍、动力型学习障碍、整体型学习障碍 B. 知觉学习障碍、注意学习障碍、记忆学习障碍 C. 发展性学习障碍、学业性学习障碍 D. 一般学习障碍、特殊学习障碍 11、著名的Portage计划(波特奇计划)属于一种早期的( B )干预计划。 A. 社会 B. 家庭 C. 幼儿园/学校 D. 混合 12、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点是( D ) A. 学前康复训练和教育 B. 高等教育 C. 职业教育 D. 基础教育 13、我国已有五所国家教委直属的师范大学建立了特殊教育专业,其中( A )不在这之列。 A. 东北师范大学 B. 陕西师范大学 C. 西南师范大学 D. 华中师范大学 14、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是( D ) A. 1990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2017年春季现代远程教育概论作业

考生答题情况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以下哪个不属于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 A、调制解调器 B、网络适配器 C、路由器 D、域名服务器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5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实时直播辅导课件相关资料通常在辅导课程三天后在提供下载。 A、公告栏 B、FTP下载中心 C、卫星直播日程安排栏 D、教育中心通知栏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学生交费是否可以使用任意有银联标记的借记卡或者信用卡?

A、可以 B、不可以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在校外浏览电子图书馆页面,需要安装以下哪个软件? A、OpenVPN B、OpenManage C、OpenSSL D、OpenSUSE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华东理工大学何年成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A、1952 B、1960 C、1996 D、2002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网页时,如果在频繁更新的Web页面上看到旧的信息或者页面内容加载不正确,可以点击()按钮重新加载页面。 A、搜索 B、停止 C、刷新 D、打印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5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根据网院规定在线答疑次数占学生学习总分的: A、0% B、5% C、10% D、15%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育方针为:网上自主学习、实时直播授课、、教师网络答疑、注重过程考核。 A、集中面授辅导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 1.特殊儿童 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和语言等方面,它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 是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4.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分类:(13类) (1)学习障碍;(2)言语或语言障碍;(3)智力障碍; (4)情绪障碍;(5)多重障碍;(6)听觉障碍; (7)肢体障碍;(8)其他健康障碍;(9)视觉障碍;(10)自闭症; (11)聋---盲;(12)外伤性脑损伤;(13)发展迟缓 5.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里特性方面的差异。 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6. 特殊教育: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 7.1555年前后,西班牙修道士庞塞-----最早从事特殊教育尝试。 1620年,西班牙人波内特-----第一本关于聋人个别化教育的著作。 美国的聋教育开始于加劳德特。 盲校:::1784年,法国慈善家霍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 1829年,美国医生豪威建立了美国第一所盲校(现帕金斯盲校) 法国人布莱尔(霍维的学生)布莱尔盲文系统 智力障碍:::法国精神病医生伊塔德被誉为“特殊教育之父” 法国精神病医生赛甘(伊塔德学生),1839年,他创立了第一所智力障碍教育学校。1846年,他出版了《智力障碍以及其他障碍儿童的精神治疗、卫生保健和 教育》。 8.视觉:1870年,英国传教士威廉.穆瑞,初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中文盲字系统----“康 熙盲字”,又称“瞽目通文”。 1887年,美国传教士查尔斯-米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登州启喑学馆”(现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 1916年,实业家张謇在苏州南通创办了南通盲哑学校,这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特殊学校之一。 1927年,中国第一所公里盲聋教育机构是南京市盲哑学校(现南京市聋人学校和南京市盲童学校)。。设盲、哑两科。 9.生态学模式:个体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 生态学的方法不仅仅应致力于改善儿童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而且要强调改善 儿童周围的环境。 家庭是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生态环境。 10.《萨拉曼卡宣言》内容:P25 11.全纳教育:全纳教育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地接收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