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改进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改进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改进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改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6275024.html,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改进

作者:王钰玮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年第01期

现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如图1所示: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水中滴少量酚酞)

的烧杯.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在实际实验中笔者发现其存在下列不足之处: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易造成氨气的泄漏,污染环境;每次实验都要用干燥的集气瓶提

前收集氨气,如遇到多班级演示实验,前期准备工作烦琐.能否将该实验进行改进呢?笔者根

据防溅球的构造,尝试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

一、实验仪器及药品

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夹),500mL烧杯,300mL防溅球,50mL注射器(带针头),橡皮塞.

实验药品:固体氢氧化钠,浓氨水,水,酚酞溶液等.

二、实验装置及原理

按图2所示,根据防溅球的构造,在防溅球内直接可以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将注射器中浓氨水注入防溅球.由于氨水是弱碱,在水中不完全电离,浓氨水遇到固体氢氧化钠,形成强碱

性溶液使氨水中OH-的浓度增大,平衡体系NH3+H2ONH3·H2OOH-+NH+4向逆向移动,从而导致水中NH3浓度升高.同时,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使氨气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使氨气逸出.逸出的氨气将防溅球内的空气向下排出,然后通过向上拉动注射器手柄引发喷泉.

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1.在烧杯中注入适量水(约400mL),滴加1滴管酚酞溶液,在防溅球底部加适量固体氢氧化钠(约2g),塞上橡皮塞(注射器针头已插入橡皮塞).

2.注射器中吸入浓氨水(4mL左右),将针管与橡皮塞上的针头连接.

3.将注射器中的浓氨水缓慢推入防溅球中,观察到防溅球下端产生气泡,即产生的氨气将球内空气向下排出,随后可观察到烧杯中水出现红色,说明少量逸出的氨被水吸收.

4.当防溅球下端不再产生气泡时向上拉动注射器,引发喷泉,随即松开注射器手柄.

5.形成红色喷泉(效果见图3),同时将注射器手柄回到底部.

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与设计-教学设计

《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与设计》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喷泉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2)知道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及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自主设计实验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装置的改进,感受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中与氨有关的喷泉实验。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节的设置力图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知道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并在氨气喷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改进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并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为后面实验学习提供方法。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凡是化学反应结果能形成体系内外压强差的实验,均可设计成喷泉实验。 2.学情分析 通过氨及氨盐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氨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 结合形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部分电离成NH4+和OH-而呈弱碱性,使

酚酞试液变红等有关知识。通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还掌握了氯气、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硫化氢气体通常状况下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为“喷泉”原理的探究奠定了基础。从心理特点上,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实验的探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关键 (2)难点: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关键 三、实验方法设计 1.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亲密合作,获取新知。 四、实验教学环境 实验仪器:烧瓶,烧杯,试管,导管,橡皮塞,铁架台,止水夹,乳 胶管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浓氨水、酚酞试液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提出问题→剖析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分组探究→归纳小结

活动方案曼妥思加可乐喷泉试验及成因探究

活动方案曼妥思加可乐喷泉试验及成因探究新会一中2018届高一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方案高一(1) 班填表日期2016年7月5日课题曼妥思加可乐喷泉实验及其成因探究 组长郭颖茵成员陈乐思、高颖欣、胡绮颖、黄文惠、陈思欣指导老师赵健垣班主任蒋志伟课题背景说明: 近年来,曼妥思加可乐的“游戏”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个游戏像病毒般蔓延,在世界各地都广为流传。大家都把它当做一个娱乐的一个小游戏,或者是恶作剧的小道具,也有人把它变成了艺术来表演。而网络上也出现了“曼妥思+可乐=死亡”这样的死亡公式。曼妥思和可乐所形成的“喷泉”让人惊叹,但它强大的威力又让人害怕。 究竟这个有趣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小组对此产生了兴趣,于是对此提出了“曼妥思加可乐喷泉实验及其成因”这个课题。 课题目的、意义: 在这么一个游戏风靡的情况下,针对这个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探究分析,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得出结论,知道“喷泉”所形成的原理及其成因,解答心中的疑惑。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增强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对活动总结所提出的建议,希望能在我们进行娱乐的同时更安全地享受乐趣。 预期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 具体以实验报告和实验成品展示成果: 1、调查报告:包括调查过程、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等等; 2、调查成果:调查时的照片、视频。

研究方法: 实验探究、文献资料、小组合作、音像记录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 实验报告、数据和调查成果(视频、照片) 活动计划 任上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陈思欣、胡绮颖) 务 实验探究(郭颖茵、陈乐思、高颖欣、胡绮颖、黄文惠) 分 整理分析、得出结论(郭颖茵、高颖欣、黄文惠) 工 分阶段实施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对我们所研究的课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与沸腾可第一阶段题有一个初步的了活乐喷泉实验相关的资料解。 分析相关变量,针对某一主要影响设计实验,使实验动第二阶段因素设计实验有序进行 步重复试验,减少实 第三阶段改变同一变量进行重复实验验误差,便于分析骤得出结论 结合实验结果以及我们所了解到的对之前的活动进行第四阶段内容,与老师、小组成员讨论出实小组性的总结验结论 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 专访对象 赵健垣新会一中物理老师 (专家、学者等)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流体力学现象虹吸与喷泉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流体力学现象虹吸与喷泉一辆车没有油,一辆车有油,想把有油车的油分给没有油车,怎么办呢?总不能把车掀翻,把油倒出来吧。虹吸现象就可以显出它的作用了。这时,汽车司机通常用虹吸管从油桶中将油吸入没有油的车。再比如,河南、山东一带常应用虹吸管把黄河里的水引到堤内灌溉农田;还有,在日常生活中给鱼缸换水的装置所用到的也是虹吸原理。现在我们实际玩一玩。 实验重点: 中小学生做实验掌握虹吸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目的: 1、能够制作出一、二种虹吸效果的实验。 2、掌握喷泉、虹吸现象其科学原理。 实验认知: 虹吸是一种流体力学现象,可以不借助泵而抽吸液体。虹吸管是人类的一种古老发明,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有人造出了一种奇特的虹吸管。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应用虹吸原理制造的虹吸管,在中国古代称“注子”、“偏提”、“渴乌”或“过山龙”。东汉末年出现了灌溉用的渴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用一根去节弯曲的长竹管饮酒,也是应用了虹吸的物理现象。喷泉原是一种自然景观,

是承压水的地面露头。园林中的喷泉,一般是为了造景的需要,人工建造的具有装饰性的喷水装置。喷泉可以湿润周围空气,减少尘埃,降低气温。喷泉的细小水珠同空气分子撞击,能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因此,喷泉有益于改善城市面貌和增进居民身心健康。 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实验器材:天平尺、大立柱、注射器、多用尺、细软管、橡皮筋、透明软管、吸管、注射器筒、软塞、螺丝螺母、底座、针筒软塞。 2. 把穿过多用尺下端的小孔,再穿过天平尺最边上的孔,并通过立柱顶端上的圆孔用螺母固定,用另一个螺丝穿过多用尺上的另一个小孔,再穿过天平尺上的圆孔,并用螺母固定好。另一端按同样方法操作。 3. 把两个针筒软塞分别插入两根吸管,一根插得高一点作进水管,一根插得低一点,几乎与软塞平作出水管;然后用一根细软管把一个软塞上的出水吸管和另一个软塞上的进水吸管连接起来,其他的一个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用细软管和透明软管连接好,最后把软塞推入针筒内。针头口塞上软塞密封。

PLC喷泉实训报告

PLC实训报告 -喷泉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机电一体化 二级学院:海事与港航学院指导老师: 日期:2013.05.21

一、控制要求 有三组喷头A(Y0)、B(Y1)、C(Y2)。A喷头先喷5秒后停,B、C同时喷, 5秒后B停,又5秒C停,同时AB喷,5秒后C也喷,A、B、C一起喷5 秒后结束。 二、I /o分配口 三、程序梯形图

二、外围接线图

五、心得体会 回顾一周PLC实训,受益匪浅。记得第一节课老师和我们分享学习PLC的心得,学习的欲望很重要,否则会将坚持不下去。在这一周里,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实训周,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性,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由于这学期plc这课程开设课时太少,在实训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对许多指令功能不了解,无从下手,跟不上老师的教学程度。但通过这周实训还是有所收获,我们实训主要项目:一电动机Y-△启动,二喷泉实验,三交通灯的设计等等。通过这些项目加深对plc基本指令、计数器、定时器、顺序功能图、梯形图、指令表、外部接线图的了解,也让我更加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与方法。总结来看,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这次实训是几个人为一组,遇到问题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找老师讨论。在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这样我们可以互相交流设计方法以至达到更适合的设计方法。真正让自己参与本次实训的话就会发现本次实训乐趣无穷收获多。 过这次的实践操作,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觉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总之,这次的实训给予了我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体验,让我深切的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希望学校为我们开设更多课时,自己也会更加注重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把plc这门课程学通学懂。

氨气的喷泉实验的引发方法探究

氨气喷泉实验引发方法的探究 王成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附中(257061)【关键词】喷泉实验,胶头滴管引发法,热胀法,冷缩法,挤压法。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典型的能够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推而广之,任何能够溶解于水的或者容易和某种溶液反应的气体均可设计成类似的实验。其实验原理就是容器内外产生了压强差,从而把液体从低处压向高处而产生喷泉。因其实验效果好,因而被广大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如何引发压强差,产生喷泉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一起探究和总结出的几个方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方法一——胶头滴管引发法: 这是教材中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如图1所示, 实验时,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将胶头滴管中的水 挤入烧瓶中,烧瓶中的氨气有一部分溶解于水, 从而使得烧瓶中的压强减小而小于大气压,当 打开橡皮管上的弹簧夹时,就会因为烧瓶中的 压强低于大气压而使得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 瓶,产生喷泉。 方法二——热胀法: 如图2所示,这套装置与教材相比少了 一个胶头滴管,因此其引发方法有了一点不 同,但其原理依然。实验时,可以用热的毛 巾捂住烧瓶,这样烧瓶内的压强增大,气体 膨胀而把导管中原来的空气赶出,从而使得 烧瓶中的氨气与烧杯中的水接触,氨气迅速 溶解于水,引起烧瓶中的气压迅速减小,从 而引发喷泉。 方法三——冷缩法: 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时,可以用冷的毛巾捂住烧瓶,这样烧瓶中的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导管直至进入烧瓶,与烧瓶中的氨气接触,氨气极易溶于水,从而引发烧瓶中的气压迅速下降,产生喷泉。

方法四——挤压法: 如图3所示,装置的最下端是一个带 有双孔橡皮塞的塑料瓶瓶,瓶中装满了盛有 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水,橡皮塞的一个孔中插 入连接烧瓶和塑料瓶的导管,另一个孔中插 入一个带橡皮管的导管,橡皮管用弹簧夹夹 住。实验时,用手挤压滴瓶,滴瓶中的水顺 着导管进入烧瓶,烧瓶中的氨气大量而又迅 速的溶解于水中,烧瓶中的压强迅速减小, 打开橡皮管上的弹簧夹,可以看到喷泉产生。 以上方法,都是通过操作,使得烧瓶中的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从而把水压入烧瓶,引发喷泉。通过讨论和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培养和提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锻炼了思维的各种品质。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动手参与实验的热情,激发了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2003:40。 2.焦国芬、赵东洋,喷泉实验的微型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10):39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建筑热工、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实验] XXX XXXX XXXXXXX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建筑热工学实验 (一)温度、相对湿度 1、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了解室外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确各项测量的目的;进一步感受和了解室外气象参数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 2、实验设备:TESTO 175H1温湿度计 3、实验方法:` (1)在测定前10min左右,把湿球温度计感应端的纱布用洁净水润湿。 (2)若为手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用钥匙上紧上部的发条,并把它悬挂于测点。待3~4min,当温度计数值稳定后,即可分别读取干、湿球温度计的指示值。读数时,视平线应与温度计水银面平齐。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3)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获得测点空气温度。 (4)根据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值查表,即可得到被测点空气的相对湿度。

4、实验结论和分析 室内温湿度 仪器:TESTO 175H1 位置湿度(%)温度(℃) 暖气上方A 24.5 17.5 桌面上方B 25.6 17.0 南边靠墙柜子C 25.5 16.8 室内门口处D 25.1 16.5 5.对测量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 根据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室内各处的温度及湿度较为平均。暖气上方的区域温度较高而导致相对湿度较低。桌子由于靠近暖气,所以温度较高。柜子由于距离暖气较远,温度相对较低,较为接近室内的平均气温。门口处由于通风较好,温度较低,湿度相对较高。

(二)室内风向、风速 1、实验原理:QDF型热球式电风速计的头部有一直径约0.8mm的玻璃球,球内绕有镍镉丝线圈和两个串联的热电偶。热电偶的两端连接在支柱上并直接暴露于气流中。当一定大小的电流通过镍镉丝线圈时,玻璃球的温度升高,其升高的程度和气流速度有关。当流速大时,玻璃球温度升高的程度小;反之,则升高的程度大。温度升高的程度反映在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经校正后用气流速度在电表上表示出来,就可用它直接来测量气流速度。 2、实验设备:TESTO 425 3、实验方法: (1)把仪器杆放直,测点朝上,滑套向下压紧,保证测头在零风速下校准仪器。 (2)把校正开关置于“满度”位置,慢慢调整“满度调节”旋钮,使电表指针在满刻度的位置。再把校正开关置于“零位”的位置,用“粗调”、“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指针在零点的位置。 (3)轻轻拉动滑套,使侧头露出相当长度,让侧头上的红点对准迎风面,待指针较稳定时,即可从电表上读出风速的大小。若指针摇摆不定,可读取中间示值。 (4)风向可采用放烟或悬挂丝的方法测定。

PLC实验报告

实验一三人抢答器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用plc实现抢答器控制系统。 二、控制要求 (1)开始按钮由主持人操作; (2)3位抢答者操作3个抢答按钮; (3)当主持人按了开始按钮后,使3个报警器均处于断电状态,进入抢答预备状态; (4)此后如某位抢答者按了自己的按钮,使自身的报警器得电,同时互锁了其他抢答者输入信号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了唯一的有效性; (5)如要进行下一轮抢答,只有主持人再次按了按钮才能进行。 三、设计思路 (1)抢答器控制系统图 (2)程序流程图

四、I/O分配 (1)I/O点数估算 系统输入信号:开始、1#、2#、3#按钮共需要四个输入端 留出15%的备用点,即需要4+4*15%个输入点,取5个。 系统输出信号:1#、2#、3#警灯共需要三个输出端 留出15%的备用点,即需要3+3*15%个输入点,取4个。(2)用户应用程序占用内大小的估算 开关输入量:4*10=40字节 开关量输出:4*8=32字节 无计数器和定时器,共需要72字节,加上程序存储空间和备用存储空间,初步估计共需要512B。

(3)pc机型号选择 因为本系统是由开关量进行控制的应用系统,对速度有一定要求,可以选用完全能满足该控制要求的,由日本OMRON 公司生产的CPM2A系列40点编程控制器。 (4)系统I/O点的分配 输入输出 开始 1# 2# 3#1#灯 2#灯 3#灯00000 00001 00002 0000301000 01001 01002五、接线 24v 0v 六、系统软件设计 (1)梯形图编程 PLC COM COM COM +24 COM SB1 SB2 SB3 SB4 抢答器输入 L1 L2 L3 抢答器输出

高中化学实验——喷泉实验

实验专题之四喷泉实验 一. 关于喷泉实验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很基础也很有趣的演示实验,高考也经常考查与喷泉实验有关的知识,并且考查的内容越来越新颖多样。喷泉实验利用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体积比1:700),在短时间内烧瓶内气压减小,从而使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在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基于喷泉实验汇总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这个喷泉实验的原理跟生活中见到的喷泉原理一样吗?不一样的话,能否将生活喷泉的原理搬到化学实验中? (2)老师在课堂演示时有时会出现实验失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3)除了形成单一的红色喷泉,能不能形成其他颜色的喷泉呢?如果可以要选用什么药品?能不能设计出彩虹般的喷泉? (4)作为喷泉实验原料气的溶解度应是多少?难溶或不溶性气体能否形成喷泉? (5)喷泉实验的装置如何进行改进和创新?能不能设计出双喷泉甚至三喷泉? (6)实验中有哪些因素会对喷泉的效果有影响,如导管的高度,实验时的温度,吸收液的温度等等? 由此拟定研究方向:①化学喷泉与生活喷泉的联系;②喷泉实验的改进研究;③彩色喷泉的探究。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方向,设计实验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二.生活喷泉与化学喷泉 课堂上演示的喷泉实验,是减小烧瓶内气压并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形成喷泉。而广场上多姿多彩的喷泉原理是增大内部气压,在正常大气压下形成喷泉,原理与火山喷发类似。于是,本课题将生活中形成喷泉的原理在实验室进行模拟。 实验一:利用MnO2加快H2O2分解氧气,加大烧瓶内压强,在空气中形成喷泉 H2O22H20+O2 图1图2 步骤: 1、先关闭导管上的止水夹,向烧瓶中放入MnO2,分液漏斗中装H2O2,快速塞紧胶塞,打开分液漏斗,使烧瓶中快速聚集氧气,气压增大; 2、在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烧瓶中的水受到高压而喷出,在导管的出口处形成喷泉。(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二:加热氨水使烧杯内压强增大从而形成喷泉

氨的喷泉实验

氨的喷泉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氨的喷泉实验的操作技术,探讨本实验的鲜明,生动直观的演示方法以及实验成功的关键; 2.了解该实验在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喷泉实验产生的原因,条件及原理以及实验的成功关键因素; 2.掌握氨气的性质及其制备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喷泉成因的探究,充分认识氨气的性质; 2.通过对喷泉实验的分析,了解喷泉形成关键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化学的奥妙,增加对化学的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 2.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形成科学探究思维。 三,实验原理 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氢氧化钠溶于浓氨水后增大了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促进可逆平衡逆移,且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迅速放出氨气。 NH 3+H 2O NH 3 H 2O NH 4 + OH 氨气极易溶于水。将塑料瓶中水挤入烧瓶,氨气溶于水,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大气压将塑料瓶中水压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四,实验方案 方案一 (1)将小试管用橡皮筋固定在尖嘴玻璃管上 (图1b),然后向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滴入酚酞 振荡。 (2)照图1a 安装好实验装置,双手握紧烧瓶检 验装置的气密性。 (3)在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浓氨水、氢氧化钠 固体(或生石灰),迅速将其伸入烧瓶内,重新安 装好装置,观察现象。这时可以看到小试管中有 气泡放出。烧瓶中空气由D 处橡胶管排出,当烧 瓶中空气排完后,在D 处用夹子夹住。多余的氨气就会由尖嘴导管排入塑料瓶中,溶于水后便可观察到瓶中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4)反应完毕,用一只手的食指按住瓶塞上的短玻璃管C 处,另一只手挤压塑料瓶,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即可形成美丽的喷泉。通过堵住C 处手指的控制,可调节塑料瓶中进气量,使之产生一定的负压,这样可控制喷泉大小,延长喷泉持续的时间,突出了实验现象。 优点:(1)把气体的收集和喷泉实验的装置连成一个整体,无需事先收集氨气,操作简单、易于进行,成功率高。 (2)可节约时间和药品,整个实验可在5min 内完成;药品用量少,实验可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 - ·

plc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器控制与PLC控制技术实验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名称: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141班

2016年1月8日

目录 实验一三相异步点动和自锁控制线路 (1) 实验二三相异步电动机可逆运转控制 (3) 实验三:三相异步电动机Y- 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4) 实验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编程练习 (6) 实验五喷泉的模拟控制 (9) 实验六交通灯的模拟控制 (12) 实验七模拟电机正反转 (14)

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全压起动及点动控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复合按钮、熔断器、热继电器、接触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停止及点动控制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 3、熟悉上述线路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二、实验电路原理图 三、实验设备及电器元件 1、三相异步电动机1 2、LL—12通用电学实验台1 3、电工工具及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 1、熟悉电工实验台、电气控制实验板上各器件分布及使用方法。 2、按电气原理图接线,先接控制电路。 3、自己检查无误后,经指导教师认可后通电试验。

4、操作按钮并观察接触器的吸合情况。 5、完成主电路接线并试验,观察电动机的运行情况。 注意:实验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断开电源,分析故障原因,排除后方可再通电试验。 五、实验图

六、思考题 1、连续运转与点动控制的区别是什么 答:连续运转就是按下按钮松开后电机能够持续运转,而电动控制是指按下按钮后 电机运行,松开后电机停止运行。 2、实验中如出现点动正常,无法实现连续运转,故障原因有哪些 答:(1)连续运转启动按钮SB3出现故障(2)KA的闭触点或KM的开出点出现问 题,导致不能自锁。 3、实验中如出现电动机转速很低且噪声较大,故障原因是什么 答:可能是某一相发生开路。 七、实验结果分析与体会 实验结果是点动连接时,按下按钮电机运转,松开按钮电机停转。连续运转接线时,按下按钮电机运转,由于自锁,松开按钮电机会继续运转。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于点动与持续运转的原理和实际连接图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了自锁、互锁的接线方式。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 实验二三相异步电动机Y—△减压起动控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复合按钮、熔断器、热继电器、接触器、电子式时间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和使用方法。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Y—△减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 3、熟悉上述线路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二、实验线路

制取氨气的实验改进

高中化学“氨气喷泉”实验的创新说明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项云 1.设计意图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版)第97页[实验4-8]是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若按照课本上的设计来做,从氨气制取到仪器装配及最后喷泉形成,不仅操作过程繁琐,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而且最后实验往往由于氨气吸潮而不能成功,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及课程进度。为此本人经过反复实验探究,设计出一种仪器简单易得、操作方便、效果明显且无污染的实验方法,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2.实验药品及仪器 (1)药品:25-28%的浓氨水、酚酞、无水酒精(备用)。 (2)仪器:250 mL的分液漏斗、大烧杯(800mL)、小烧杯(150mL)、酒精灯、带有玻璃弯管的单孔橡皮塞、插有注射器的橡皮塞。 3.创新的方法及实验步骤 (1)氨气的制取:取一250 mL的分液漏斗,关闭旋塞后加入约25mL的25-28%浓氨水,塞上带有玻璃弯管的单孔橡皮塞,玻璃弯管的另一端插入滴有酚酞的小烧杯的水中(检验并吸收多余氨气的作用),然后用双手捂住分液漏斗中盛有氨水的部位(用热毛巾裹住效果更佳),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当小烧杯中的水变红时,表明氨气收集满。 (2)组装喷泉实验装置:收集满氨气的分液漏斗上口朝下,把剩余的氨水从玻璃弯管倒出,然后拔出单孔橡皮塞,迅速用带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紧,放入铁架台的铁圈上,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滴有酚酞的大烧杯的水中。 (3)喷泉实验形成操作:挤入注射器中的少量水,然后迅速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旋塞,即可看到大量的水喷射出来,形成喷泉,最后水可充满分液漏斗容器的90%左右,效果非常明显。 4.本实验创新的优点 (1)本实验设计把氨气制取装置和喷泉的形成装置合二为一,都在分液漏斗中进行,与传统的实验相比省去了不少药品和仪器装置,而且本实验所用的仪器都是实验室的常用仪器,方便易得,就地取材,极易推广使用,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2)本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十分明显且无污染,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且经过多次实验,只要操作正确本实验的成功率为100%。 (3)本实验设计对仪器的干燥程度要求不高,适用于任何天气下去做氨气的喷泉实验,而且万一演示时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我们有简单易行的补救措施,即:先把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倒掉,用水冲洗后,用约15 mL的无水酒精把分液漏斗洗涤1-2遍,稍稍甩干后就可以重新进行第二次实验,因而确保了课堂实验演示的100%成功。 1

UML实验报告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 》 实验报告 学号: 180108213 姓名:庞志伟 班级:08 级软件 2 班 指导老师:姚宇峰

实验及作业一 一、实验目的 了解软件工程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统一建模语言UML 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 装有 Visio 、RathionalRose 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1、复习阐述“软件工程开发模型”的相关概念,并分析各种模型的优缺点, 写成实验报告。 2、熟悉 UML软件设计工具 Visio 、Rational Rose的安装及环境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1、软件工程开发模型有(1)瀑布模型,( 2)原型模型,( 3)螺旋模型,( 4)喷泉模型(1)瀑布模型 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 理实现分开。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 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优点: 1)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瀑布模型查点。 2)当前一阶段完成后,您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 3)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缺点: 1)在项目各个阶段之间极少有反馈。 2)只有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后期才能看到结果。 3)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2)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又称快速原型,它是增量模型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在开发真实系统之前,构造一个原型,在该原型的基础上,逐渐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 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或客户对原型进行评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客户的真 正需求是什么;第二步则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优点: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喷泉实验原理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喷泉实验 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一般加热NH 4Cl 和Ca(OH)2的混合物: 2NH 4Cl +Ca(OH)2=====△ 2NH 3↑+CaCl 2+2H 2O 。 ① 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用KClO 3或KMnO 4制 O 2的装置相同)。 ②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② 干燥方法:通过以下任一装置。 ④验满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 b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⑤环保措施: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H 2SO 4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 3与空气的对流速率,收集到纯净的NH 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 (2)加热浓氨水 ①反应原理:NH 3·H 2O=====△NH 3↑+H 2O 。 ②装置:下左图所示。 (3)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 ①反应原理: 浓NH 3·H 2O 与NaOH 固体、CaO 制取NH 3是因将浓氨水滴到固体氢氧化钠(或CaO)上,一方面固体氢氧化钠溶解放热(CaO 不仅放热而且还吸收浓氨水中的水),温度升高,氨气的 溶解度减小,有利于氨气放出;另一方面,与水作用后生成碱,使溶液中c (OH -)增大,化 学平衡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左移,有利于氨气放出。浓氨水与生石灰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H 2O(浓)+CaO===Ca(OH)2+NH 3↑。 ②装置:上右图所示。 2.喷泉实验 (1)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即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①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减少,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形成喷泉。

《喷泉实验》创新设计

《喷泉实验》创新设计 一、实验目的 实验室制取氨气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中作出明确要求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喷泉实验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的性质实验。按照常规的做法,参照书中的相关讲述,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两个实验有难度。特此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能在5分钟以内完成,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不仅体现了实验的真实性、直观性,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氨气的性质。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10 mL塑料针筒一个,250mL烧杯一个,25mL锥形瓶一个,100mL集气瓶一个,用完的中性笔芯2-4根,湿润的PH试纸,双孔塞一个,单孔塞一个,铁架台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NH4Cl粉末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湿润的PH试纸附于集气瓶内侧,锥形瓶位于带孔隔板上方,按照图示组装实验装置; 四、实验操作 打开止水夹A、B,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装有NH4Cl粉末的锥形瓶中,立即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说明该反应非常剧烈;然后注意观察附于集气瓶内壁的湿润PH试纸,通过试纸不同部位颜色的变化可判断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氨气的量,当试纸下端变色后,关闭止水夹B,待氨气制取装置内反应快要结束时关闭止水夹A。此时,集气瓶中已收集满氨气。

向烧杯内滴入几滴酚酞。取下止水夹B,通过挤压止水夹B处的橡胶软管,使集气瓶内的氨气与烧杯内的水接触,从而使集气瓶内和外界形成压力差,便能观察到集气瓶中有红色的喷泉产生。 五、改进的意义 首先,这套装置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完氨气的制取实验和喷泉实验,为老师上课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其次,实验装置所需仪器都为常规仪器,实验操作简单,有利于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实验;再次,实验中用用完的中性笔芯代替玻璃试管,实现了废物再利用,用针筒滴加代替玻璃漏斗可有效阻止氢氧化钠溶液对玻璃仪器的腐蚀;最后,该装置利用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溶于水显碱性的性质,在集气瓶内附上湿润的PH试纸,能直观的判断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氨气的量。

PCL实验报告——音乐喷泉控制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系别: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09-2 学号:2010510591(29) 学生姓名:梅松 2012年4月17日

实验室名称: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504)实验机器号:10实验分组:10 实验时间:2012.4.17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项目二:音乐喷泉控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实验目的 (1)掌握右移指令、比较指令、定时器指令的学习与使用。 (2)掌握音乐喷泉的编程方法,理解音乐喷泉的编程思想。 2.实验要求 使用PLC的I0.0输入作为系统启动,Q0.0-Q0.7输出作为音乐喷泉指示灯,完成该实验。 二、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 (1)程序使用Q0.0-Q0.7作为喷泉指示灯输出。使用V0.0-V0.6、V1.0-V1.7作为控制音乐喷泉15种变化的控制。 (2)使用延时接通定时器T37和比较指令作为输出控制音乐喷泉变化的时间间隔。 (3)用T37定时器的常开触点和控制VWO的右移指令模块SHR-W控制输出的变化。 2.程序流程图 三、主要仪器设备 1.计算机(V4.0STEP7软件)1台 2.THFDC-1型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传感器综合实验装置1套 3.A10实验挂箱1个 4.PC/PPI通讯电缆1根

5.3号导线14根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操作方法 1.实验内容:使用I0.0作为系统的启动按钮,使用Q0.0-Q0.7作为输出,完成音乐喷泉的实验。 2.步骤及操作方法 (1)用一根红色导线连接24V和1M,I0.0用黄色导线连接到实验挂箱SD、之后用黑色导线连接实验挂箱COM和试验箱GND。 (2)用黑色导线连接试验箱GND到1L,Q0.0-Q0.7用8根绿色导线连接到实验挂箱的1-8接口。用一根红色导线连接V+到试验箱24V,最后用一根蓝色导线将1L和2L 短接。 (3)接通电源保存程序,进行通信并下载,选择改动项目,下载完成后运行监控程序,如程序不正确,进行调试。 3.I/O端口分配功能表 序号PLC地址(PLC 端子) 电气符号 (面板端子) 功能说明 1I0.0SD启动按钮2Q0.01喷泉指示灯3Q0.12喷泉指示灯4Q0.23喷泉指示灯5Q0.34喷泉指示灯6Q0.45喷泉指示灯7Q0.56喷泉指示灯8Q0.67喷泉指示灯9Q0.78喷泉指示灯10主机输入1M接电源+24V电源正端11主机1L、2L面板GND接电源GND电源地端4.控制接线图

高中化学氨气的喷泉实验

高中化学氨气的喷泉实验 各位同学,大家应该为学习中有哪些知识点而困惑吧,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中化学氨气的喷泉实验,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复习。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证明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它新奇、有趣。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基于教材的实验效果不理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性地探索改进方案,终于寻找到一种实验现象明显、可操作性强的氨气喷泉实验新方法。现表述如下,仅供参考。 实验用品:塑料瓶(矿泉水瓶或可乐瓶)、小试管、橡皮筋、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双孔两个);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试液、水。 气体的收集: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迅速放出氨气。 实验操作及现象:①将小试管用橡皮筋固定在尖嘴玻璃管上,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滴入酚酞,振荡。②按上图一安装好实验装置,双手紧握烧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在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迅速伸入烧瓶内,重新安装好装置,观察现象。可以看到小试管

中有气泡放出,烧瓶中空气由D处橡胶管排出,烧瓶中空气排完,D处用夹子夹住,多余的氨气会由尖嘴导管排入塑料瓶中,溶于水后便可观察到瓶中酚酞试液变红色。④反应完毕,用一只手的食指按住瓶塞上的短玻璃管C处,另一只手挤压塑料瓶,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即可形成美丽的喷泉。通过堵住C处手指的控制,可调节塑料瓶中进气量,使之产生一定的负压,这样可控制喷泉的大小,延长喷泉持续的时间,突出了实验现象。 实验优点:①把气体的收集和喷泉实验的装置连成一个整体,无需事先收集氨气,操作简单、易于进行,实验成功率高。②可节约时间和药品,整个实验可在5min内完成;药品用量少,实验可向微型化方向发展。③喷泉可随意控制,延长持续时间、突出了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①所加药品的量需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中化学氨气的喷泉实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能把化学学好,学精。

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研究与改进

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研究与改进 吐逊阿衣·艾买提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一 1、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木砖、试管、试管塞、三通管、橡胶管、止 水夹、橡皮筋、玻璃导管、集气瓶、双孔橡皮塞、药匙、火柴。 药品:氯化铵、消石灰、红色石蕊试纸、蒸馏水。 2、实验装置图(如图1) 图1 A.用于加热反应物 B.用于收集氨气 C.用于检满 D.用于吸收多余的氨气 E.用于防止倒吸 a.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物 b.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①,②,③,④均为止水夹 3、实验操作步骤 (1)按图装好仪器,打开①、②、③、④,在D中装入水或稀硫酸,E中装入水。 (2)检查气密性:用酒精灯稍微加热试管A,若D中有气泡产生,则已密封好。 (3)用橡皮筋装好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b。

(4)取下A装入氯化铵和消石灰盖上试管塞将药品混匀,按图连接好A。 (5)关闭①。 (6)预热试管A,加热试管底部。 (7)检满:若试纸b变蓝,则B中已充满了氨气。 (8)依次打开①,关闭②、③、④。 (9)熄灭酒精灯。 (10)倒置试管B,取出双孔试管塞换上无孔试管塞。即试管B中装满氨气。 4、注意事项 (1)一定要先检查气密性。 (2)一定要依次打开①,关闭②、③、④,才能保证不外泄氨气和试管B中充满氨气。 (3)试管B一定要干燥,且收集满后取下时,一定要先将试管B倒置,才能确保收集的氨气不外泄。 (4)氯化铵与消石灰的质量比稍小于5∶8较好,过量的消石灰,可起到除杂和干燥的作用,这样能得到较纯的氨气。 (二)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二 1、实验原理 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加热条件下可与氯化铵反应产生氨气,同时又是良好的干燥剂,可及时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而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氨气的生成。有关反应如下: 2NH4Cl+CaO △ CaCl2+2NH3↑+H2O (1) CaO+H2O = Ca(OH)2 (2)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3) 2、实验用品及装置图(图2) 大试管(30 mm×200 mm)、酒精灯、铁架台、铝制烧瓶夹、双顶丝、圆底烧 瓶(1000 mL)、烧杯(500 mL)、调节夹、三通管、玻璃管、玻璃导管、尖嘴玻璃管、乳胶管、橡胶塞。 氧化钙、氯化铵、酚酞试剂、红色石蕊试纸,其中氧化钙在使用前烘干。

--SU实验报告

艺术设计系实验报告 专业名称环境设计 课程名称 sketchup 项目名称室内景观建模 班级 15环境设计(2)班 学号 1508112006 姓名李栋华 同组人员无 实验日期 2017.4.5-5.19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试验目的:通过具体案例方案建模,使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sketchup 建模的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试验要求:练习建模的操作,用sketchup软件进行室内、景观建模。 (1) 室内建模:按cad图纸要求,用sketchup软件建立室内模型,设计两个房间(客厅必选),按比例制作模型,表现效果良好,每个房间选择二个以上角度,导出设计效果图。 (2)景观建模:按cad图纸要求,用sketchup软件建立景观模型,按比例制作模型,表现效果良好,选择五个以上角度,导出设计效果图。 二、实验内容、步骤 1、室内建模 (1)具体使用的工具: 选择、颜料桶、擦除、线条、移动、推拉、旋转、偏移 拉伸工具,定位镜头,漫游 (2)制作过程: ①整理CAD:

先打开CAD图,把多余的地方都删除,只留下墙面铺装即可,源文件做好备份 ②导入CAD文件: 文件导入,选择删减后的CAD图,点选择把单位改成毫米。导入文件。炸开模型。 ③建立墙体和地面: 选择直线工具或矩形工具把导入的CAD图封面,再选择拉伸工具整体拉高2750mm.注意墙体的厚度。 ④细节建模: 打开CAD立面图,删除多余的部分,然后整体放入一个图层内,反复清理,至不能清理为止,然后su导入,接着用旋转工具把导入的立面图立起来,再用移动工具移到对应的位置创建组。先做玻璃门窗,在组内描线封面,之后用推拉工具推拉一定的厚度,再用颜料桶贴材质,其余部分也是相同的流程,建好模后用复制粘贴的方式放置家具等模型。 ⑤调整整体效果(材质、阴影的处理): 不同的窗体家居贴上不同的材质,所贴材质一定要看起来协调,使整体看起来更加和谐。打开阴影,设置时间,调整适合的光线即可。

“氨气喷泉实验的探讨”教案设计

“氨气喷泉实验的探讨”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氨气喷泉实验是继氯化氢喷泉实验后,课本中重复叙述和演示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讨论、计算,不但要了解易溶于水的气体,因为压强变化形成美丽的喷泉的定性理解,更要掌握气体与溶液,或者气体与气体只要压强变化都能形成这个实验现象的本质。在启发讨论中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并应用之。 二、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选择实例计算探讨→得出结论→创新应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定性了解喷泉实验产生的原因 (2)掌握喷泉实验产生的本质条件 2、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探索勇气 (2)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阅读课本内容,思考联想怎样用实验来证实氨气的溶解度很大?图示:演示高一课本氨喷泉实验 [提出问题]

1、是否只有水溶性很大的气体才能做喷泉实验? 2、多大溶解度的气体才能做喷泉实验? 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4、常见还有哪些组合较易做成喷泉实验? [计算探讨] 如上图假定烧瓶容积为250mL,玻璃导管顶端到烧杯液面高度H为35cm,胶头滴管B能挤出0.5mL水,则在0.5mL水中要溶解多少体积的气体,水才能从导管尖嘴喷水? 解析:要使水顺利喷出,烧瓶内外△P必须克服玻璃导管中水柱的重力作用。由物理知识知1atm :10.34m=△P:0.35m,△P= 0.034atm,即瓶内压强为0.966atm。由道尔顿分压定律,P分/P 总=V分/V总 0.034atm/1atm = V分/250mL V分 = 8.50mL。即此压强差△P相当于由8.50mL气体所产生的压强。所以在0.5mL水中溶解8.50mL气体就能成功。即常温下,气体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7,就能做成喷泉实验。 [得出结论] 1、不但仅水溶性很大的气体才能做成喷泉实验。 常温下:气体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7,就能做成喷泉实验。 2、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减小瓶内压力。 3、[拓展]为了减小瓶内压力,除了气体溶解于水外,还可采用气体与溶液反应或物理方法来实现。 思考:氨喷泉实验中,若开始时不用胶头滴管中的水引发,还可采用哪些途径来实现?[由PV=nRT知,①若n.v一定,T↓→P↓,可在烧瓶外包冰块②若n.v一定,V↑→P↓可在胶头滴管处接一空针筒,往外拉,扩大气体体积]

魔力喷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魔力喷泉 二、所需材料:、矿泉水瓶2个、剪刀、热熔胶枪、胶棒、电工胶布、保鲜膜、红色墨水。共4种(1)电钻一把(2)矿泉水瓶2个(3)剪刀;(4)热熔胶枪;(5)胶棒(6)电工胶布(7)保鲜膜(8)红色墨水 吸管矿泉水瓶 热能胶枪

电工胶布保鲜膜 三、实验步骤: (1)首先,用胶枪把矿泉水瓶盖背对背粘牢,注意先给胶枪插上胶棒,插电时注意安全。瓶盖要粘的足够牢固,防止漏气或钻孔时破裂。在使用胶枪时,通电时间应该尽可能长,因为时间越长,胶会融化的越好,粘性也越好。但是不要太烫,以免烫破吸管;此外在涂抹胶时,要拿着胶枪由里到外均匀、不留缝隙的涂抹,然后将两个瓶盖轻轻粘上去,胶可以稍微漏出来一点,冷却五分钟。

(2)给瓶盖钻孔:围绕瓶盖中心对称的钻两个孔,孔大小可以插进去一根吸管,钻孔时先由右边往进钻,然后按左边开关往出来钻,并适当调整孔的大小,并且钻的时候要紧抓瓶盖,以免瓶盖被钻分裂。

(3)钻好空之后开始插吸管,吸管对称插入,多出的部分不能超出瓶盖,为了避免吸管变软插不进去应该用手指堵住吸管出气的一端,然后在吸管周围涂抹胶,均匀的覆盖但注意不要堵死吸管。最后在两根吸管各打一个小孔。然后在瓶子装水盖上瓶盖,观察实验结果。 (4)为了让魔力喷泉效果更明显、更美观,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红色墨水,最后为了保持瓶盖站口牢固和不漏气,可以先用保鲜膜在瓶子接口粘一圈,然后在缠几圈电工胶布。 四、实验结果:瓶子中的水对流,水从吸管的另一头喷出来。 五、实验原理: 主要原理是伯努利效应,即在水流或气流里,如果速度小,压强就大;如果速度大,压强就小。原来两个瓶子的水在两根吸管中形成对流时,随着水的快速流动,吸管内的压强会变小,而瓶内的流体速度不便,压强较大,由压强将水从吸管的小孔挤进吸管,所以水会不间断的喷出来,形成喷泉。喷的过程中把势能先转化为动能,喷泉上升,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六、思考题: 1.为什么要在吸管上剪一个孔,开孔的高低会对喷泉的水珠有什么影响? 2.鲸鱼吐得是水还是气体,与魔力喷泉有什么联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