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版纳风情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区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别具特色,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

2、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土地面积为19124.5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的地区。至2002年总人口数达到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4.86%,人口密度为37.6人/km 。

3、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一词系傣语,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西双版纳” 这个名称始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1950年2月17日全境解放,普洱专员公署分别在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个县成立了人民政府。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辖区除四个县外,还将整董乡、普文、象明、

整糯、勐阿、安康等五个区一个乡重新分为十二个版纳,即:景洪、勐养、勐龙、勐旺、勐海、勐混、勐阿、勐遮、西定、勐腊、勐捧、易武等。1959年7月30日正式改为景洪、勐海、勐腊三个县至今。

4、自然环境及其要素特征

景区内崇山峻岭连绵起伏,澜沧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这里生活着以傣族为主,包括景颇、哈尼、布朗、基诺、拉祜、瑶、汉等众多民族;栖息着孔雀、亚洲象、长臂猿等多种珍禽异兽,生长着莽莽热带雨林及各种奇花异草。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西双版纳赢得了“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孔雀之乡”、“大象乐园”等美誉,妩媚旖旎的亚热带风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古老浓郁的民族风情相融,使西双版纳成为驰名中外的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西双版纳风景区已被国务院落列为我国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的三个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现已与老、缅、泰等国开通了边境旅游,并即将开通国际航班。西双版纳将成为我国与东南亚旅游市场接轨的中心枢纽。

5、季节气候

西双版纳四季如春,被誉为“没有冬天的乐土”。具有“夏无酷暑、冬无寒流、夏多雨、冬有雾”,的特点。一年分雨季和旱季,5-10月这段时间是雨季。11月-次年4月这段时间是旱季。全区年平均气温为18 -22度,年降雨量在1200mm以上,相对湿度为78-88%以上,年平均雾日为90-180天,最冷月均温为12-16度大部地区无霜,是休闲度假会议的理想场所。

6、风景名胜及分布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

1)景洪风景区:

景洪,也叫允景洪,是傣语的音译,意为黎明之城,曾是古“景陇王国”之地。景洪市历史上一直是西双版纳的首府。市区总面积7000.3平方公里,景区面积达49.45平方公里,是西双版纳风景体系的中心,主要景点有:民族风情园、曼听公园、原始森林公园、热带花卉园、药用植物园、勐泐大佛寺、基偌山寨、橄榄坝风光、野象谷、曼典瀑布、贝叶文化村、雨林谷、曼飞龙佛塔等。浓郁的民族风情,古老的南传上部座佛教文化胜迹,奇特的热带风光,茫茫原始森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使景洪成为我国不可多得的全年性的旅游城市。

2)勐海风景区:

勐海距景洪市56公里。“勐海”是傣语地名,“勐”为地方,“海”为厉害、勇敢,勐海即勇敢的人居住的地方。景区内的主要景观有:勐景来景区、曼栾回傣旅游度假村、曼短佛寺旅游度假村、打洛森林公园、景真八角亭、勐遮曼宰龟壁画。

3)勐腊风景区:

勐腊地处云南省最南端,是中国大陆通向中南半岛的走廊。勐腊是个美丽的山城,据文献记载,勐腊古时是茶山茶园比比皆是。“普洱茶”六大茶山中的五座就在勐腊。勐腊是中国植物最密集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500万亩。景区内主要景点有:绿石林雨林公园、热带植物园、望天树景区、磨憨口岸、关累边境航运经济区。现在勐腊已建成为一个以热带雨林、民族风情、异国风情、跨国旅游和边境旅游为主体的多功能、多类型、大规模的旅游胜地。

7、区域交通:

1)水路:澜沧江

湄公河航道通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各国入海,全长4716公里,国内流长2161公里。澜沧江在小橄榄坝流入西双版纳,在勐腊县南腊河口出境后称湄公河。省内流程1247公里,州内流程188公里。澜沧江一直是重要的水上通道。这是一条极便捷的国际航线,其重要作用正日愈显现出来,被誉为“东方的多瑙河”。

2)陆路:

2005年昆曼高速公路通车以来,将昆明至景洪的时间由原来的15个小时缩短到8个小时,成为云南与东南亚各国联系的重要陆路通道。全州形成以景洪为中心,幅射全州两县一市40个乡镇250个行政村的公路网。国道213线、214线和省道0538线(墨班线)与思茅、澜沧、江城相连。此外,经由磨夯、曼庄、勐满、曼费、打洛口岸通道,境内公路可通向老挝、缅甸。

3)空路:西双版纳机场

地处景洪城郊外5公里的西双版纳机场于1990年通航。机场占地总面积1647.67亩,房屋建筑12763平方米。有4个停机场,候机室面积4000平方米。可起降波音737以下客机。1993年,又扩建国际航空设施,包括停机场,国际候机楼等。机场距昆明393公里,飞行时间45分钟。国内航线可达昆明、北京、成都、重庆、武汉、长沙、桂林、广州。国际规划航线可经缅甸、曼得勒到泰国清迈,航程1050公里,备降曼谷机场空中航程1690公里。

8、人文旅游资源

1)民族组成及主要民族的概况介绍

西双版纳州是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主要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回族、苗族、佤族、壮族等12个少数民族,和尚未识别族称的八角人、克木人、空格人等,傣族为主体民族,有29.89万人、占全州人口总数的34.63%。少数民族人口占74.86%,多民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服饰与奇异的饮食文化,形成版纳特有的人文旅游资源。

傣族:傣族族系发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傣族自治州两个地区。其中西双版纳人口约30万,傣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全民信仰小乘佛教,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

哈尼族:哈尼族聚居于红河和澜沧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以红河州最为集中,人口124.8万。语言属汉藏语系彝语支。哈尼族没有传统的文字,1957年制定的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方案,为目前通用的哈尼文。哈尼族以泛灵崇拜、祖先崇拜、文化英雄崇拜为信仰中心,此三大信仰紧紧围绕着稻作农耕展开。

基诺族:基诺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总人口1.8万余人,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诺山,其他分散在景洪、勐海县境内。基诺族有崇信孔明仙和原始宗教的习俗。“基诺”在基诺语中的涵意是,“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这是基诺族曾有过母系制,舅父权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的生动反映。

2)宗教信仰

西双版纳地区居住着13种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有佛教、原始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5种。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约于公元3至6世纪传入后成为傣族、布朗族信仰的宗教。而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之前,各少数民族,包括傣族、布朗族在内,都信仰原始宗教。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后,成为傣族、布朗族信仰的宗教,而其他少数民族,除为数不多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道教外,多数人仍然信仰多神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后分化为大乘、小乘两派。小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正式名称为“巴利语经典系佛教”。约在公元3至6世纪,佛教由印度或斯里兰卡传入缅甸,再从缅甸传入西双版纳。佛教传入之初称“摆坝派”,没有被傣族群众接受。后传入的一派称“摆孙派”,即被群众所接受,成为普及派。由于佛教宣扬的消极、忍耐、调和、轮回、因果报应等有利于维护傣族封建领主的统治,受到统治者的赞扬、拥护并极力推广,所以成为傣族、布朗族信奉的宗教。

西双版纳的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寺、布萨堂(戒堂)、佛塔三大建筑,特别是佛寺和佛塔遍布傣族、布朗族居住的村村寨寨,其中不乏国内外有名的精品,成为西双版纳的一大景观。

3)图腾崇拜

远古时,原始的民族对某些自然因素或现象不理解,产生恐惧、敬畏,或由于某些突发事件而使他们认定与其有重要的关系,就可能成为该民族的图腾而加以崇拜。西双版纳各民族都是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的民族,其图腾崇拜就多与热带雨林中的一些植物有关。随着时代的推移,有些民族或部落曾有过的图腾崇拜逐渐淡化,而有些则一直保持至近代。

在热带雨林中,至近代还保持着动植物崇拜的有克木人。这个民族约40万人,主要居住在越南、老挝和缅甸等国家,在西双版纳仅有约2000人,住在勐腊县南腊河两岸。在这个仅约有2000人的民族里,根据其不同的图腾崇拜,他们中有“白头翁氏”、“水鸟氏”、“虎豹氏”、“小米雀”、“八哥氏”、“树蕨氏”、“野猫氏”、“秧鸡氏”、“犀鸟氏”、“松鼠氏”、“猴氏”等18个以动植物为崇拜对象的氏族,就像内地杂姓的大村庄一样,十分奇特同族内可通婚、氏族内不能通婚,且男随父姓、女随母姓。

4)特产及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主要特产有:橡胶、茶叶、咖啡、西番莲、香荚兰、依兰香、香茅草、血竭、金鸡纳、砂仁、绞股兰、滇橄榄、柚子、菠萝密等。

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有:傣族筒包、傣族织锦、竹篾饭盒、陶瓷水罐、银腰带、民族服装、木雕、卵石工艺品、红豆等。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版纳风情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区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别具特色,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 2、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土地面积为19124.5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的地区。至2002年总人口数达到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4.86%,人口密度为37.6人/km 。 3、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一词系傣语,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西双版纳” 这个名称始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1950年2月17日全境解放,普洱专员公署分别在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个县成立了人民政府。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辖区除四个县外,还将整董乡、普文、象明、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一)海岸地貌 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 2、沙质海岸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 (二)冰川地貌 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 (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 (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 1、概述 (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 (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 (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2、我国荒漠的分布:(属温带荒漠) 我国的沙漠和戈壁面积有1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新疆是荒漠分布最广的省区。 3、主要景观类型 (1)风积地貌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a沙丘 b沙垄:是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包括纵向沙垄(与风向一致)和横向沙垄(与风向垂直)。 (2)风蚀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a岩石单体造型:风蚀蘑菇、人头石等 b群体造型: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巨厚的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壁的小丘和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主要分布于新疆罗布泊的雅丹地区。 4、沙漠戈壁旅游资源的利用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貌景观,以其独特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旅游者,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所处自然环境较差,这种旅游还不被广大游客所接纳。 (1)目前利用方式:主要建立各种沙漠公园、沙漠植物园和沙漠旅游专线

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__西双版纳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西双版纳的位置; 2、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二)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投影片及录像。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 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岳阳旅游资源简介

随着湖南旅游节将在我市隆重召开,岳阳的旅游产业,将呈现出优美新画卷:眺望洞庭湖,瑞士维京游船载着欧美游客缓缓驶来;走进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游人和珍贵的鸟儿一起嬉戏;登上千古名楼,游人如织;来到君山爱情岛,慕名前来观光、休闲的人络绎不绝。更让人感受颇深的是,岳阳将借助旅游节这个平台,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做足“湖、楼、岛”的文章,使岳阳旅游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人们看到,崛起的岳阳,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忧乐情怀的岳阳楼 屹立于岳阳城西北高丘的城台之上的岳阳楼,地面海拔54.3米。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视万里长江。岳阳楼承载了世人瞩目的忧乐文化,也承载了人们向往的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 岳阳楼文化可以归纳为儒家文化、三国文化和神仙文化三种历史文化。在中国,从宋元以来的历代诗选中几乎都有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从宋元以来的历代散文选中,几乎都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一诗一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56年起,一直被选为中学或大学的语文教材。近人编纂的《岳阳楼诗文集》中收录的名篇佳作达千余篇,还有大量的楹联匾屏、书画碑刻。文以楼生,楼以文传,楼因文而重,因文而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使岳阳楼成为了华夏子孙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精神象征。 今年6月,原中国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在岳阳楼前设坛开讲,纵论千年忧乐。他结合当今时代主旨,紧扣岳阳楼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从传统文化热的出现,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色,知识分子的忧乐观、使命观及责任观,“政通人和”与和谐社会的一脉相承等方面,对岳阳楼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他说,“《岳阳楼记》里讲了忧,也讲了乐,但它的核心是忧不是乐。”为什么是以“忧”为核心?王蒙认为,道德往往要在考验当中、在逆境当中,才能够得到彰显。正如中国老百姓所说的“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而《岳阳楼记》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进亦忧、退亦忧”的精神正好感应了道德的抗逆性,所以其核心是“忧”。他认为,忧患并不是发愁、愁眉苦脸,而是一种关切、一种思考和一种思想准备,如果有了这种意识,当我们遇到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时,我们就会有思想准备,有对策和预案,使自己在精神上处于主动。所以,忧患是积极的,而不是让人悲观失望。岳阳楼管理处主任邹律姿称,名楼都有丰富文化底蕴,内涵相通,各具特色,联手开发旅游市场,打造名楼旅游专线,既可实现资源互补,客源共享,也可让游客领略不同历史文化,做大名楼品牌。登上岳阳楼,也有不少外国游客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所折服。美国的乔纳森·拉佩蒂先生说,忧乐文化必将影响他的生活和人生观,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多想怎样帮助别人是以后经常要做的事。湖南理工学院的刘同学激情满怀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应当弘扬忧乐文化精神,肩负起中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15.6%、34.3%、18.9%和11.8%。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 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的优势距离、澜沧江——湄公河的丰富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是革命老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高祖时置县,以“胡服骑射”着称的战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就埋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灵丘因此而得名。境内文物名胜众多,自然景观迷人,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文物古迹。 1、赵武灵王墓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武灵王之墓,灵丘也因此而得名。它原位于灵丘县城西,现在随着县城的扩张,已经处于中心地带新华西街了。原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现保护面积10900平方米,墓冢巍峨,碑石林立,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文化以及一代英君赵武灵王生平的重要历史文物。现在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修建于唐代天宝元年的曲回寺石佛冢群。位于独峪乡曲回寺村,又称哭回寺。据曲回寺遗址千斤大铁钟记载,该寺为五台山佛寺下院。开元二十一年由北京的大禅师“慧感”奉诏创建,“旨赐曲回山寺”,并且在建寺十年后,从天宝元年开始至天宝十一年间,雕刻了大批花岗石佛像,修筑360座佛塔,埋于曲回寺方圆几十里的地下,其规模宏大实为罕见。目前已查明43座石佛冢,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寺院辽、金、元、明历代均有较大规模重修,清代依旧维持,最后于1939年被侵华日军焚毁。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觉山寺,位于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又称普照寺,北魏皇家寺院。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是孝文帝拓跋宏为报母恩而敕建的。该寺历代屡有重修,时至五代,战火连绵,觉山寺开始衰落,庙宇毁败,辽代又重加修葺。明天启六年(1626)灵丘

七级大地震,全寺庙宇全部倒塌,惟有辽代重修的砖塔仍巍然屹立。明崇祯三年(1630)重建寺庙。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行修葺,后又倾颓。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1885—1889),寺僧龙诚在本县大儒杜上化等全力支持和四乡民众资助下重建佛寺,除砖塔为辽大安六年重建外,现存庙宇为清代光绪年间重修建筑。寺院座北向南,依山就势,寺内建筑有一井一塔七殿一堂一厅六楼二阁。布局为三条轴线,五个院落,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房屋共计134间,占地8100平方米。寺院西北山崖上悬一洞,称为悬钟岩舍利洞,亦称翠云洞。洞深14米,洞口宽19米,建有观音殿,面阔三间,“文革”后期被毁,2000年动工,现已修葺一新。西南突兀一山,顶置小砖塔,总高5.33米,实心,平面呈方型,背西面东,属寺院附属建筑,是晋北地区最小的砖塔。东北矗立笔架山,交错中显稳定,自然景色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自古被人们称为“井塔山齐——觉山寺”。属灵丘“九景”之一。 觉山寺辽代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塔位于觉山寺内,为全寺建筑中的精华。北魏创建,后倾圮,辽大安五年重建,八角密檐式,十三层,高44.23米。塔基由须弥座、平座、仰莲组成。下层束腰每面施壶门三间,内雕人物,门间雕兽面,八角为力士;上层束腰壶门内雕佛、菩萨、歌舞乐伎,门侧立侍女或飞天,门上为二龙戏珠,门间雕力士,转角金刚两侧施龙。砖雕采用剔地突起或圆雕镂刻手法,造型丰满,刀法流畅、洗炼,是砖雕艺术和音乐文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塔身第一层有塔室,南北为板门,东西为格扇假门,其余四面为砖雕假窗。室内八面存辽代壁画62平方米,内容为菩萨、明王、飞天,为壁画中的瑰宝。其上十二层均为实心,木椽砖飞,每层收分7厘米,每层每面悬铜镜,每椽每梁挂风铃。塔刹由镂空天球、相轮、宝盖、仰月、宝珠及刹杆组成。天球可转动,兼起风速风向标的作用。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 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 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 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 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 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 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 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 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 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 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2)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 世界级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 状s w o t分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和%。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着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河南旅游概况

河南旅游资源概况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及其开发构想》 1.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从河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看出,河南是一个地域广大、位置居中、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强的地区。而在这种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观种类、风景特色和地区分布等方面也必然具有一些特殊性。概括讲,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具有以下特色: (1)多样性 多样性,是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特色之一。 首先,从地貌景观看,从海拔不足百米的黄淮海平原,至海拔2413.8米的河南第一高峰——老鸦岔垴,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的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其次,从气候和旅游资源来看,河南不仅有纬向性的南北地带变化,还有因地形起伏造成的垂直立体气候效应。以避暑山水胜地来说,河南就有山地、林地、湖滨等多种气候景观类型。 第三,从生物景观来看,河南的优势就更为明显。河南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几乎全部是就生物保护而言的,无论植物或动物,旅游资源都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点。 第四,在风景水体方面,河南也具有除海滨风景以外的多种类型,江河、湖泊、涌泉、溪流、瀑布等,各种水景可谓应有尽有。(2)过渡性

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过渡性特点与其所处的过渡性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在地貌方面,河南省正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与此相对立,我国地貌风景的构成由西至东分别是山地、丘陵和平原,其过渡性不言而喻。 在气候方面,河南正处于从亚热带向暖温带、从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气候的温度适中。从旅游的角度看,河南是一个不太冷也不太热、不太干也不太湿的地区,非常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从自然旅游景观形成的角度看,无论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雨景、云雾景,或是北方地区的冰雪景,河南都兼而有之,兼具南北景观综合之美。 并且,由于地形和气候的过渡性,河南生物景观的过渡性也就自然而然了,即生物的“边缘效应”非常明显。 在我国的植物区系中,河南省处于华北植物省和华中植物省的过渡地带,兼有华北暖温带植物区系和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某些特点。伏牛山——淮河以北属华北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温带植物区系和西北干旱地带植物区系的成分;伏牛山——淮河以南属于华中北亚热带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亚热带植物区系和西部高寒植物区系成分。可以看出,河南省的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除河南特有的成分外,还汇集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和黄土高原等区系的成分。

塔城市旅游介绍,简洁版

【塔城市概况】 塔城市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是一座边境口岸城市,边境线长160.9公里,西部和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530公里。塔城市是塔城地委、行署所在地,是塔城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总面积4356.6平方公里,总人口17万人,居住着汉、哈、回、维吾尔、达斡尔、俄罗斯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6%,其中全国10万人以下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有4个(俄罗斯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塔吉克族)。 【巴克图口岸】 巴克图口岸是与哈萨克斯坦陆路交界最捷近的口岸,也是和城市相连接的口岸。有国家二级公路直达。巴克图口岸作为陆路通商口岸已有250多年历史,这里曾是中外商人汇集之地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文化广场】 有位散文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广场是一个城市的窗户,这句话用在塔城文化广场,可谓十分贴切。文化广场是一个市民休闲、嬉戏、交流、放松身心、陶冶情趣、充满自然风情的大型综合性广场。 塔城文化广场是塔城市第一所开放式多功能的大型综合广场,宽广秀丽的空间,充满自然风情的广场是市民休闲、交流、陶冶情趣的场所。特别是在夏秋两季,每天都有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演出,被市民亲切地成为“没有围墙的剧院”。夜晚的文化广场在不同艺术灯光的照射下,更加光彩夺目,赋予文化广场另一种意境。给游人以人工中自然,现实中浪漫,紧张中松弛,真正达到愉悦心情,陶冶情操之美感。 【红楼博物馆】 红楼博物馆是塔城市历史悠久的地方标志性建筑,1999年7月,红楼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塔城红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被自治区宣传部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为塔城地区唯一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陈列布展分历史、民俗、革命史诗和成就展览四部分。目前馆藏有文物7900余件,是一座折射着塔城历史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1914年红楼建成,建筑面积885平方米。上层为起居室和商务会客用房,下层储藏珍贵物品。整个建筑外墙涂以铁锈红,于是民间称之为“红楼”。 【塔尔巴哈台山】 塔城地名就源于塔尔巴哈台山。塔尔巴哈台是蒙古语,意为“旱獭出没的地方”,塔尔巴哈台山位于塔城市北面,又被称之为“北山”,塔尔巴哈台山脉,长约300公里,最高峰为2992米,北坡缓南坡陡,南坡植被茂盛。塔尔巴哈台山山体虽然不高,但是站在山上,这边看的是中国,另一边看的是哈萨克斯坦,一山看两国的豪迈在这里能充分感受。 塔尔巴哈台山周边大部分是草场,主要有苔草、禾草、蒿草、野蔷薇等,蓄草丰富,春夏,牧民就会赶着成群的牛羊来到这里,所以这里也是塔城优良的夏牧场。山里雨量充沛,水草丰美,绿树成荫,山间有很多泉水形成的溪流,气候宜人。 【库鲁斯台草原】 现在我们要去的是全国第二大平原草原,新疆第一大优质草场——库鲁斯台草原,库鲁斯台,系蒙语,意思是长满芦苇和芨芨草的草原。有一望无际的天然草场,有万亩连片的野

西双版纳景点简介

勐仑植物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景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的葫芦岛上。因它被澜沧江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故得此名。 植物园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50年代带领一批年轻的植物科学工作者创立的。园林占地面积900公顷(13500亩),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已引种栽培热带植物4000多种(其中的100多种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各种植物分类集中养畜,组成错落有致的10多个植物专业区。小巧的兰花园,荟萃了热带、亚热带地生兰等附生兰优良品 种;碧潭映日的水生植物区内,睡莲、王莲争妍比美;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棕榈林中,有120多种棕榈科植物婀娜多姿;200多种粗细不等的秀竹,在百竹园中争荣竞艳。龙脑香林内、羯布罗香、版纳青梅、婆罗双等珍贵树种争相比高。药用芳香林中,有檀香、丁香、龙脑香……等香料植物吐露芬芳。苏铁、水杉、鸡毛松、肉托竹柏等稀有植物在裸子植物林区茁壮生长。珍稀濒危植物林区,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可见到板根大王四数木、林中巨人望天树、巨叶植物海芋、能够灼人的火麻以及老茎生花、树缠树等奇观。热带果木林中,有酸甜可口的当地名柚曼赛龙和勐仑早。林木中还有稀奇的神秘果、跳舞草和猪油瓜……因此,这所植物园荟萃了西双版纳众多的热带植物品种,是“绿色明珠”的巧妙缩影。 在各类植物竞相比美的园林内,建有科研大楼、植物标本馆、展览馆、蔡希陶纪念馆、蔡希陶塑像和民族度假村等人文景观和接待游人的各种服务设施。所以,这片佳木竞秀、繁花似锦的热土是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勐仑植物园于199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又被省旅游局评选为全省10个名牌景点之一。 原始森林公园 “澜沧江边,莱阳河畔,一颗明珠,闪耀光芒,雨林青翠,泉水潺潺,一道风景天成自然……”在离景洪城8公里的昆洛公路旁,在一片热带雨林中,由浙江金洲集团投资8600万元人民币开发建设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已经建成营业。公园占地18.8平方公里。景区内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现已开发有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野生动物表演、傣家寨、哈尼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石浮雕、金湖传说、阿拉维风味烧烤场等10大景区、50多个景点。 独特的热带沟谷雨林横亘整个公园区,美丽的莱阳河宛如一条金腰带,流淌在绿色的丛林之中,向游客充分展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为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镶上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2019年自考《地方旅游资源概况》章节试题(6)

2019年自考《地方旅游资源概况》章节试题(6)第六章生物旅游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 1、动物和植物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估算,地球上约有植物( )余万种,动物( )余万种。【 A 】 A. 30,190 B.190,30 C.90,120 D.120,90 2、下列哪种植物不属于“岁寒三友” 【 D 】 A.松 B.竹 C.梅 D.菊 3、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的国花【 D 】 A.菊花 B.牡丹 C.杜鹃 D.兰花 4、下列哪项不属于观赏花卉的四大美学特征之一【 D 】 A.花色 B.花香 C. 花韵 D.花味 5、被誉为“风景树的皇后”的植物是 A.杉树 B. 雪松 C.榕树 D.望天树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属于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ABCDE 】 A. 生命性 B.可持续性 C.季节性 D.多功能性 E.寓意性 2、被称为“花中四雅”的是【 BCDE 】 A.牡丹 B.菊 C.兰 D.水仙 E.菖蒲 3、下列植物中被称为“活化石”的是【 AC 】 A. 银杏 B.国槐 C.水杉 D.松柏 E.百岁兰

4、植物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主要有【 ACD 】 A.观赏功能 B.食用功能 C.美化、净化环境功能 D.造园功能 E.娱乐功能 三、填空题 1、生物旅游资源的风采美包括色态和形态等美学特征。 2、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惜潜水动物之一,也是一种的哺乳淡水生动物。 3、根据植物的美学特征,可将植物旅游资源分为观赏植物,珍稀植物,奇特植物和风韵植物四大类。 4、根据观赏植物的主要观赏内容,可将其划分为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观果植物和观枝冠植物。 5、根据审美角度可将动物分为观赏动物和珍惜动物两大类。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 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 、威胁 (Threat) ,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 种,二、三级保护动 物30 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和18.9%

11.8%15.6%、34.3%、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 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 1/7 ,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 种。 2005 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2.立体的气候资源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 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 1 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 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 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独特的民族风情3 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

兴文旅游资源概况

兴文县旅游资源概况 兴文基本县情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结合部,属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和攀西--六盘水能源矿产开发区的重叠地带。全县幅员面积1373平方千米,全县辖9镇6乡,其中有苗族乡5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千人的乡镇6个。全县总人口47.06万人,其中苗族人口5.05万人,县内多民族杂居,以汉族为主,有苗、回、藏、满等17个少数民族,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兴文县是民族地区待遇县和扩权强县试点县,是革命老区县,是川南游击纵队的诞生地和主战场,率先建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纪念馆暨兴文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宜宾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卫生部副部长、老红军王斌,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刘复初诞生于此。兴文县矿产资源量大而质优,富集而配套,是正处于开发热潮的矿产资源大县。兴文县生物资源丰富,是中国绿色名县、大鲵之乡,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境内有走兽类、飞禽类、爬行类等动物150多种。乔、灌、草等植物资源170多科,1800余种。县内分布最多的野生动物是白鹭,僰王山景区随处可见踪影;僰王山景区内有2万多株珍稀植物桫椤,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许多资源尚未开发,保持完整,十分珍贵。 旅游资源神奇独特 兴文是旅游资源大县,旅游资源以喀斯特地貌、山岳峡谷、溪泉湖潭、高山森林等自然旅游资源和僰人文化、苗族风情、宗教文化、红军长征革命遗迹等人文景观组成。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等旅游品牌,其中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乡村旅游省级示范镇1个。兴文喀斯特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一定规模的成片石林10余处和溶洞260多个,漏斗、洼地星罗棋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海核心景区14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了国内最大规模地表石海景观、规模巨大的地下溶洞群、世界级的大漏斗,被专家誉为喀斯特地貌博物馆。僰王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20平方公里内有5条清澈的溪流,高低悬殊、大小不一、气势各异的瀑布达68条,瀑布之多、之奇、之美,为川南和省内所罕见,堪称梦幻山水世界。太安石林8平方公里内,竹石共生,景色秀丽,环境优雅,堪称“绿色石林”。凌霄山以飞虹谷、龙潭沟为代表的溶蚀和流水侵蚀地貌与以流水岩、飞虹瀑为代表的瀑布景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峡谷瀑布景观,凌霄城堡遗址等僰人文化景观,在潺潺流水声中,在飞瀑、峡谷和四季常青的林海相映下,显得更加神秘悠远。乡村旅游以大坝喀斯特水乡,仙峰的原始森林生态度假旅游,九丝的碑刻、石刻、僰人悬棺葬遗迹,太安竹石林,凌霄山古城堡,古宋香水山庄,新坝院山石林,大河峰岩石林,太平青山岩等为代表。 1983年12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重走红军长征路来到兴文石海,兴致勃勃地考察了地表石林、大漏斗、天泉洞,欣然为兴文石海题词“天下奇观”。1982年5月23日,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考察兴文石海,有感于兴文石海的神奇魅力,还写了《西江月?访兴文石林洞乡》一词,词中“敢言神奇绝世”极具震撼力! 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59.26万人次,同比增长23.46%,实现旅游收入28.02亿元,同比增长16.51%。 旅游商品兴文县目前有僰王山笋业、石海泡菜、敬师酒业、香兰菜厂、玉兰片厂、哈大王酒厂、竹雕工艺厂等十余家旅游

塔城地区资源情况及与企业合作意向

塔城地区资源情况及与企业合作意向 一、塔城地区概况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辖塔城市、额敏县、乌苏市、沙湾县、托里县、裕民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共有85个乡(镇)场,945个村(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域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农八师、农九师、农十师所属的36个农牧团场,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石化总厂、奎屯市、石河子市毗邻。有汉、哈、维、回、蒙等29个民族,区域总人口133万人,其中地方总人口万人。所辖5个县(市)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524公里。有疆内离城市最近、通商条件最好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巴克图口岸和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巴克图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已有200多年通商历史,距塔城市区仅13公里,口岸辐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8个州、10个工业城市,总人口2500万人,并可通过第三国进入欧洲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潜力巨大。 二、资源情况 (一)农业。塔城地区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发展绿色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可耕地1236万亩,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有玛纳斯河、奎屯河、额敏河、白杨河、和布克河等五大水系,大小河流107条,山泉126处,冰川1361条。地表水年径流量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3亿立方米。在新疆属于水资源比较充沛的地区,但季节性和地区间差异较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甜菜等作物生长,还出产红花、番茄、啤酒花、大麦、枸

杞、黑加仑、酸梅、阿巍菇及大芸、甘草等一批独具优势的区域特色产品。特别是棉花纤维长、白度高、质量上乘,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出口基地;红花亚油酸含量高达83%以上,为世界之最,红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5%,是全国品质最优、规模最大的红花种植基地;番茄红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 ,位居全国第一;甜菜含糖量17%,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全区设施农业种植面积46211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11634亩,大棚面积34577亩,总产量达13万吨。2009年地区出口农产品10万吨,2010口岸对方市场需求40万吨。 (二)畜牧业。塔城地区现有天然草场10550万亩,其中位于塔城盆地的库鲁斯台大草原面积达606万亩,是仅次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全国第二大连片平原草场。广大农牧民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和养殖经验,饲养的新疆细毛羊、巴什拜羊、新疆褐牛、塔城飞鹅闻名全国。塔城地区畜牧业生产区远离工业污染,乳肉等畜产品是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同时相对独立的生态区域为牲畜疫病防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是建设绿色畜产品基地的最佳区域,目前牲畜年最高饲养量近700万头(只)。 (三)矿产资源 塔城地区位于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的达勒布特成矿带上,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已发现矿种有九大类52种,探明储量的36种,矿点460多个,最具开发优势的矿种有石油、天然气、煤、铬、金、池盐、芒硝、膨润土、花岗岩、石英砂等。 1、煤炭。塔城地区是新疆重要的煤产地之一。区内和什托洛盖、准西北、准南三大煤田,埋深600米的浅层储量亿吨,煤层面积广,厚度一般为5米左右,距地表200米左右,开采

塔城全貌城市概况

塔城全貌城市概况 塔城地区行政公署住所地:塔城市新华路,邮政编码:834700代码:6542 01电话区号:0901拼音:T acheng Shi 东北与阿勒泰地区相邻,东部以玛纳斯河为界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及石河子市相连,南以依连哈比尔尕山和婆罗科努山为界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地区为邻,西南毗邻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在地区腹心地带,有自治区直属的克拉玛依市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属的奎屯市。 塔城地区上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共塔城地委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行政公署驻塔城市。市区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637公里,距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伊宁市832公里,距巴克图口岸17公里。塔城地区是一个边境地区,所属的五县二市中有四县-市属边境县(市)。边境线长达546公里。塔城地区辖塔城市、额敏县、裕民县、托里县、乌苏市、沙湾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区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八、九、十师所属的36个农垦团场。目前建有39个乡、2 7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塔城地区7县(市)中,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面积最大,为32348平方公里,占地区总面积的31%;塔城市面积最小,为4356.6平方公里,仅占全地区总面积的4.2%。 塔城地区区境东西横距约394公里,南北纵距约437公里,总面积10.4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约占全疆总面积的6.5%。其中山地面积784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2%;浅山丘陵面积31437.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2.9%;平原面积44757.3千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8%;沙漠面积1158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1%。 塔城地区是哈萨克、汉、维吾尔、蒙古、回、柯尔克孜、达斡尔、锡伯、俄罗斯等29个民族聚居的地区,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以汉族和哈萨克族为主,蒙古族次之。全区总人口92.4万人,其中:地方总人口85.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8.5万人,占地方总人口的45.2%:农村人口45.79万人,占地方总人口的53.6%。 塔城地区地势复杂。北部为西准噶尔山地,南部为北天山山地,而东、中部属准噶尔盆地。南北高,东、中部低,呈马鞍形。北部的塔尔巴哈台山、巴尔鲁克山、萨吾尔山和南部的北天山中段依连哈比尔尕山,山高岭峻,群峰叠嶂,白雪皑皑,终年不化,松林绵延,四季常青。塔城盆地水草丰茂,沃野千里;铁厂沟、和布克谷地地下宝藏量大质优,前景看好;乌苏、沙湾两县面向天山雄峰,北靠浩瀚大漠,境内绿洲、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