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试题试卷二轮复习-4专题四: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

人教版试题试卷二轮复习-4专题四: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

人教版试题试卷二轮复习-4专题四: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
人教版试题试卷二轮复习-4专题四: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

专题4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

(一)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

1、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因此两者有些方面相同,但由于是特殊的有丝分裂,所以必须搞清楚两者的异同,并能够正确识图和绘图。

基因突变;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通过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减数

分裂和受精作用中还可发生染色体变异等。

3、通常情况下,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这样,经过受精

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又恢复到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性。可见,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说,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

备两个亲本的遗传性,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于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思路:

把DNA 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去观察DNA 的效应。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2、证明遗传物质实验 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

3、RNA 病毒:HIV 、SARS 冠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DNA 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两条反向平行脱氧核苷酸链

外侧→基本骨架: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结 内侧→碱基

碱基对(氢键连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G-C )

A=T C=G

A+G=C+T=50% 嘌呤=嘧啶

(A 1+T 1)/( G 1+ C 1)=M (互补碱基和的比恒等)

则(A 2+T 2)/( G 2 + C 2)=M (A+T)/ (G + C)=M

2、碱基互补 (A 1+G 1)/(C 1+T 1)=N (不互补碱基和的比在两单链上互为倒数)

配对原则 (A 2+G 2)/(C 2+T 2)=1/N (A+G)/(C+T)DNA =1(在双链上为1)

(A 1+T 1) = (A 2+T 2) = (A+U)mRNA = 1/2(A+T )

(A 1+T 1)% = (A 2+T 2) %= (A+U)mRNA %=(A+T )%

A 1%+A 2%=2A%

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 遗传信息的表达→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

4、DNA 复制、转录、翻译比较

1、DNA 结构特点 3、DNA 功能

模板DNA的两条链DNA中的一条链mRNA 条件特定的酶和ATP、适宜的温度、PH

过程DNA解旋以两条链为模板,按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

子链,子链与对应链螺旋化

DNA解旋,以一条链为模

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形成mRNA(单链),

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

tRNA一端的碱基与

mRNA上密码子配对,

另一端携带相应氨基

酸合成有一定氨基酸

序列的蛋白质

碱基配对

方式

A-T,G-C,T-A,C-G A-U,T-A,G-C,C-G A-U,G-C,U-A,C-G 信息传递DNA DNA DNA mRNA RNA 蛋白质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转录,单链转录一个mRNA上可连续结合多个核糖体,依次合成多肽链

产物两个双链DNA分子

核糖核酸

蛋白质(多肽)和水

意义

复制遗传信息,使遗传信息由

亲代传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5、中心法则及其补充

转录翻译

DNA RNA 蛋白质(中心法则及其补充)

逆转录 (逆转录及RNA复制只少数RNA病毒有)

密码子(在mRNA上)64种,决定蛋白质的61种(3种终止密码子);tRNA 61种;

反密码子(在tRNA上)可以与密码子互补配对;tRNA有特异性。

6、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因此,染色体、DNA、

基因之间有直接联系。因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也是生物性状的表达者,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实质上是把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变为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7、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间接控制: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直接控制: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直接影响性状。

三、题型探究与高考链接

例1、(06广东)右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

的是()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既要熟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的判断,同时要与基因在染

色体上的分布、基因突变相结合。根据图中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和着丝点已

分开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断定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从

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正常情况下,较大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应该是相同的(来自同一个DNA分子的复制,即基因要么是BB,要么是bb),但事实是一个B基因,一个b基因,A、B 两个选项都可以产生这一结果;同时由于细胞质的均等分开,所以该细胞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细胞质分配不均等)。

答案:C

例2、 (06上海)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

A.0个

B.2个

C.30个

D.32个

解析:掌握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亲代的DNA分子双链分开分别作为模板,参与组成子代DNA分子。用放射性元素标记亲代的DNA分子后,不管复制多少次,总是有2个子代DNA分子被标记。

答案:B

例3、(07广东)格里菲思(F. 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掌握。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

格里菲思的实验和艾弗里的试验,“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指出加热杀死的S

型菌存在“转化因子”,将无毒的R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菌,但该转化因子是什么没有证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将S型DNA与R型混合

培养,R型活细菌繁殖的后代中有少量S型菌体,这些S型菌体的后代为S型菌体。R菌

的DNA在S菌DNA的作用下发生变异,而且这些S型菌体的后代为S型菌体,进一步证明

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这个试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而蛋白质、RNA、多糖等不是遗传

物质。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D

例4、(07广东)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复制

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解析:该题考查了DNA复制的时间、过程、特点、原料、结果等知识。在细胞增殖的

间期进行DNA复制,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2个DNA分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多起

点复制、双向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

子链。注意DNA聚合酶和DNA酶的作用差别,前者催化DNA复制,后者催化DNA水解为单

个脱氧核苷酸。

答案:A

例5、(07四川改编)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24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大约有31.6亿个碱基对,其中构成基因的碱基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不超过2%,其余碱基构成调控序列等。下面是某DNA分子的部分碱基序列,序列I为调控序列部分,序列II为构成基因的一部分。

上列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①该基因表达过程中,RNA的合成在中完成,此过程称为。

②请写出编码上述氨基酸序列的mRNA序列:。

③如果序列I中箭头所指碱基对被替换为,该基因上列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G

C

T

A

G

C

④如果序列II中箭头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下列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解析:内容为分子生物学的有关知识,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RNA的合成细胞核中完成,称为转录。基因序列编码氨基酸,从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可推知DNA的一条链的相应序列为TAC,它不能位于序列1中,只能位于序列2中,根据…TACGCCC TCCGCC TACAG…就可写出对应的密码子。

序列Ⅰ中箭头所指碱基对被替换为,由于是调控序列,不编码氨基酸,所以氨基酸序列不变。

序列Ⅱ中箭头所指碱基对缺失,由于位于基因中,编码氨基酸,氨基酸的序列要发生变化。

答案:①细胞核②AUG CGG GAG GCG GAU GUC

③…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

④…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甲硫氨酸…

例6、(06江苏)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

B.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

C.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

D.更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

解析:在减数分裂的基础上比较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以及对生物变异性的影响。无性生殖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后代的,由于有丝分裂能够保持前后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所以无性生殖能够保持亲本的性状。有性生殖是通过生殖细胞两两结合,由受精卵(合子)发育成后代的生殖过程。受精卵具有两个亲体遗传性;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出现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从而使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变异力。

答案:B

例7、(07上海)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解析】D mRNA分子A+U为m-n,DNA分子的A+T为2(m-n),氨基酸数m/3,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m/3-2

四、拓展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处于细胞分裂的某个时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

B.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C.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D.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

2.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

的是()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等位基因进入卵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NA 变化

D .♀、♂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3.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 a —c 阶段(不含 a 、 c 两点)的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 A .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 .细胞中染色体数与 DNA 分子数的比由 1 : 2 变为 1 : 1

D .此期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4.某DNA 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 元素只是32P )若将该DNA

分子放在只含31P 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 分子的相对分子质

量平均比原DNA 分子 ( )

A .减少1500

B .增加1500

C .减少1000

D .增加1000

5.已知某mRNA 的碱基中,U 占20%,A 占10%,则它的模板基因中胞嘧啶占( )

A. 25%

B. 30%

C. 35%

D. 70%

6.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大量3H 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 ( )

A .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7.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种物种

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是 ( )

A .蛋白质

B .DNA

C .RNA

D .核苷酸

8.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 .DNA 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 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

C .DNA 复制、转录都是以DNA 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 为模板

D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9. DNA 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 )变成了尿嘧啶。该DNA 连续复制

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 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 —A 、A —T 、G —C 、C —G ,推测

“P ”可能是 ( )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10.DNA 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

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及最终

翻译的氨基酸如右表:

则右图所示的tRNA 所携带的

氨基酸是 ( )

A .丙氨酸

B .赖氨酸

C .半胱氨酸

D .苏氨酸

(二)多项选题:

11.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

的辅助手段,一般可采用的物质是 ( )

A .蛋白质

B .RNA

C .核苷酸

D .DNA

1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够直接证实DNA 作为遗传物质具有的特点是 ( )

A .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 .能够自我复制,保持前后代的连续性

C .能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D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3.RNA 的功能是 ( )

A.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B.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

C.催化某些代谢反应

D.作为基因表达的媒介

14.人的肝细胞中能由DNA 控制合成的物质是 ( )

A.胰岛素 B.mRNA C.酶 D.氨基酸

15.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适用下列哪组生命活动过程()

A.DNA复制

B.遗传信息的转录

C.遗传密码的翻译

D.逆转录

16.科学家将含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涉及()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17.某植物细胞中,有两种细胞器都含有A、T、G、C、U五种碱基。有关这两种细胞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个释放氧气,另一个消耗氧气

B.一个是DNA复制的主要场所,另一个消耗氧气

C.一个释放氧气,另一个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一个是DNA复制的场所,另一个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18.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

A.DAN分子复制过程中

B.逆转录的过程中

C.转录过程中

D.翻译过程中

19.基因通过下列哪些方式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A.DNA(基因)的控制 B.控制酶的合成

C.控制蛋白质的结构 D.逆转录过程

20.右图是DNA分子复制的片断,图中a、b、c、d表示

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 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B.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

C.a、b链中的(A+T)/(C+G)的比值相同

D.a、c链中的(A+T)/(C+G)的比值相同

21.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中对结果的预测中,不太可能发生的是()选项放射性S元素P元素

A 全部无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22

高考生物真题(近五年):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

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 典题例析 1(2012江苏)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2.(北京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有丝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 C黑猩猩细胞中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雌雄性别决定有关 D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是因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3(14北京西城)下列现象的出现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无直接关系的是A.白菜与甘蓝体细胞杂交后的杂种植株可育 B.正常男性产生了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精子 C.三倍体西瓜植株一般不能形成正常种子 D.基因型AaBb植株自交后代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 考点一: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 1(2014安徽)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点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 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2(13安徽)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②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3(14北京)拟南芥的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了所需植株丙(aabb).

细胞与分子遗传学

细胞和分子遗传学 第一章绪论 1. 遗传:生物信息从上代往下代传递 2. 遗传学:研究遗传规律的科学 3. 基因组Genome : 一整套染色体上的所有遗传物质 4. 基因组学Genomics: 研究基因组的科学,包括研究分析核酸序列、基因成分、基因结构和基因数目. 5. 细胞遗传学: 从细胞学和遗传学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它涉及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数目、功能和运动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各种变异对遗传传递、重组、表达与调控的作用和影响,也涉及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以染色体遗传为研究核心。 6. FISH(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荧光原位杂交 7. 原位杂交:是一项利用标记的DNA或RNA探针直接在染色体、细胞或组织水平定位特定靶核酸序列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 8. FISH工作原理:用已知的标记单链核酸为探针,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与待检材料中未知的单链核酸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可被检测的杂交双链核酸。由于DNA分子在染色体上是沿着染色体纵轴呈线性排列,因而可以将探针直接与染色体进行杂交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与传统的放射性标记原位杂交相比,荧光原位杂交具有快速、检测信号强、杂交特性高和可以多重染色等特点。 9. FISH的应用:⑴位点特异性探针:能与染色体的特定部位杂交;已经分离出一段基因的一小部分,若要确定这段基因位于哪个染色体,就准备这段基因的探针并观察该探针与哪个染色体杂交。⑵整个染色体探针:能分别与染色体纵轴的不同序列杂交的很短的探针的集合。用这些探针库能画出全部染色体并产生核型谱带,再进行核型分析,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10.原位杂交的种类:⑴GISH(Genomic in situ hybirdization)——以基因组为探针(整个染色体)。⑵FISH(Fragm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以特定的基因为探针(基因片段)。⑶mFISH (multicolor FISH)——利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素标记不同的探针。⑷Fiber-FISH——利用化学方法对染色体进行线性化,再以此线性化的染色体DNA纤维为载体进行FISH(提高分辨率)。第二章基因组作图与基因定位 1. 结构基因组的研究策略:测序路线——作图(遗传图和物理图)、测序(图谱测序和随机测序)、组装(骨架图和空隙图)。 2. 为何要绘制遗传图与物理图?1)基因组太大,必需分散测序,然后将分散的顺序按原来位

高中生物专题遗传的分子基础

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安徽4..右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 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元素只含C、H、O、N、P。在双链DNA 分子中,A等于T也占全部碱基的20%。由于A+T+G+C=100%、C=G,得出C和G各占全部碱基3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16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两条母链含15N,所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8. 安徽5.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A.18%、26% B.28%、22% C.26%、18% D.44%、8%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mRNA分子是单链,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即U+A=44%,则C+G=56%。由此mRNA分子反转录形成的DNA分子的模板链中,A+T=44%,G+C=56%。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G=C,故A与T各占22%,G与C各占28%。 北京3、下图为某种真核生物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部分图解。有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RNA聚合酶,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 B.该图表示DNA解旋,脱氧核苷酸链正在延伸 C.该图表示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D.该图表示以氨基酸为原料,多肽链正在合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转录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图中所示过程为转录过程,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b表示RNA聚合酶,A项正确。B、C、D均错误。 江苏10、下表表示某真核生物酶X的基因,当其序列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替换时的假设 相对于酶X的活性相对于酶X的氨基酸数目 甲100% 不变 乙50% 不变 丙0% 减少 丁150% 不变 ①蛋白质甲的产生是由于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没有改变 ②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

高三寒假作业生物一轮复习扫尾:专题六、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含答案

专题六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 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2.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 (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解旋酶作用于①②两处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若①处后T变为A,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变化 D.将该基因置于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3.科研人员为探究某种鲤鱼体色的遗传,做了如下实验:用黑色鲤鱼与红色鲤鱼杂交,F1全为黑鲤,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鲤鱼体色中的黑色是显性性状 B.鲤鱼的体色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 C.鲤鱼体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F1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中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1∶1 4.货币状掌跖角化病是一种遗传病,患者脚掌部发病一般从幼儿学会走路时开始。随年龄增长患处损伤逐步加重,手掌发病多见于手工劳动者。下图为某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家系图判断此病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Ⅳ代中患者与正常人婚配生女儿可避免此病的遗传 C.家系调查与群体调查相结合可推断此病的遗传特点 D.此病的症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Ⅰ);(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Ⅱ);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1)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Ⅰ);(2)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Ⅱ)。 4.DNA分子的复制:(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Ⅰ);(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提示 细胞增殖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分化过程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考点1 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 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无毒性R 型细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注射 小鼠死亡。 分析: ①加热杀死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②R 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原因是S 型细菌的DNA 与R 型细菌的DNA 实现重组,表现出S 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2)体外转化(如图) (3)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3.

【思维辨析】 (1)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013·江苏,2C)( × ) 提示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的存在。 (2)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2013·北京,5A)( √ ) 提示 噬菌体是病毒。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DNA 用15N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2012·上海,11C)( × ) 提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 ,而不是用15N 标记的DNA 。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2012·江苏,2A)( √ ) 提示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提取的DNA 纯度没有达到100%。 (5)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012·江苏,2D)( × ) 提示 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6)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011·江苏,12D)( × ) 提示 没有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7)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2009·江苏,5D)( × ) 提示 HIV 的遗传物质是RNA 。 【归纳提炼】 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问题分析 1. 体内转化实验中细菌数量变化曲线解读 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S 型、R 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ab 段: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与R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ab 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 型细菌的抗体,故该时间段内R 型细菌数量增多。 (2)bc 段: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对抗R 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 型细菌数量减少。 (3)cd 段:c 之前,已有少量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S 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 型细菌大量繁殖,所以cd 段R 型细菌数量增多。

2020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7遗传的细胞基础(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 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7 遗传的细胞基础 1.(2016·浙江高考·T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B.细胞周期的G2期已经形成了1对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 C.染色体数为2n=24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中期Ⅱ染色体数和染色体DNA分子数分别为12和24 D.若在G2期某染色质的1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该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细胞均含有该异常DNA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两点: (1)细胞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DNA在S期复制,纺锤体形成在前期。 (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比体细胞少一半,但染色体DNA 数与体细胞相同。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了1次DNA复制,故A正确。动物细胞在细胞周期的G2期已经形成1对中心体;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故B正确。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为12,DNA数为24,故C正确。S期进行

DNA的复制,G2期DNA已经复制完成,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1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另一个是正常的,则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含有异常的DNA,故D错误。 2.(2016·江苏高考·T31)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它属于图2中类型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 。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 。 (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用图中字母表述)。 (6)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2018年高考题汇编(解析版)

2018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项解析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 1.(2018海南卷,10)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D.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答案】B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分子,A正确;真核细胞内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错误;DNA由双链构成,RNA一般由单链构成,两者都含有磷酸二酯键,C正确;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D正确。 2.(2018江苏卷,3)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答案】D 3.(2018全国Ⅰ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学,科网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 4.(2018海南卷,13)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 B.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C.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 D.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 【答案】C 5.(2018浙江卷,22)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a、b、c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B.a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C.b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4N–15N-DNA D.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和“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可知: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A正确;分析图示可知:a管

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最新整理)

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 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 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的思路:将S菌的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分别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从变异的角度看,R菌转化成S菌,属于基因重组(R菌的DNA中插入了可表达的 外源DNA)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如何标记噬菌体: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3)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离心的目的:使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5)对照:两组实验之间是相互对照 6)误差分析:35S标记蛋白质,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升高 32P标记DNA,若保温时间太短或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 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④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 接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测试题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生物模拟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35×2分=70分) 1.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内有染色体,这些染色体的来源是() 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来自父方、母方的数目是随机的 C.绝大多数来自父方 D.绝大多数来自母方 2.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荧光显示,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对夫妇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白化且红绿色盲的男孩。对性腺细胞进行荧光标记,与白化病相关的基因A、a可被标记为黄色,与色盲相关的基因B、b可被标记为绿色,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参与本次受精的精子与卵细胞,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 A.卵细胞中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2个绿色荧光标记,精子中只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B.卵细胞、精子中各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1个绿色荧光标记 C.卵细胞中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1个绿色荧光标记,精子中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2个绿色荧光标记 D.卵细胞中只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精子中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2个绿色荧光标记3.下图是基因组成为Aa的动物在形成精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2号染色单体上与A相同位置的基因最可能是a B.若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则可能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 C.1个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最终可能形成4种类型的精细胞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将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4.用小鼠睾丸作实验材料观察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材料中观察到的处于中期的细胞若均能正常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两种 B.该小鼠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C.该小鼠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中心体不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复制 5.下列有关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个生物体的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般是相同的 B.同一个生物体的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相同的 C.减数第一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随机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近年来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分子细胞遗传学的进步推动了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的研究。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改进,证实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多为复杂畸变,涉及多条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的异常,其细胞遗传学结果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状况进行阐述。 标签: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占10%,具有不稳定的遗传学特点,多表现为明显多变的染色体异常,仍属于不可治愈的疾病。MM患者的生存差异较大,从数月至十余年不等。这说明骨髓瘤患者间存在有遗传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分化程度不一及细胞和分子遗传特征的差异。随着新的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证实几乎所有的MM患者均存在染色体的异常,包括数目和结构的异常,基因表达的异常。各种异常之间有重要的联系,并且这些细胞遗传学的改变与疾病的临床特点密切相关。通过对MM患者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进展机制,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1细胞遗传学检测手段 1.1常规细胞遗传学对MM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早期,当时应用的是非显带技术,仅能发现个别染色体的缺失和克隆标记。随后出现运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由于骨髓中异常浆细胞的比例低,且浆细胞的体外有丝分裂指数低,中期分裂相少等因素,导致MM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有一定的难度,CC分析大多低估了MM的核型改变,异常克隆检出率仅为30%~40%。 1.2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胞浆轻链免疫荧光结合FISH(cIg-FISH)技术,与传统FISH相比无需进行磁珠分选,利用单个核细胞滴片后直接与探针杂交,实验时间较短,费用较低,需要采集的骨髓标本量较少,易于标本的收集。仅需要了解患者的轻链类型,以便选择正确的抗体即可。因此,cIg-FISH是现今国外MM核型检测的主要方法,已常规应用于MM的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检测。 比较基因组杂交(CGH)能对少量的DNA进行全基因组检测,不需要特殊探针或预先知道畸变发生的区域,可以将基因组的非平衡异常在正常中期染色体上定位及发现新的可能载有重要基因的DNA拷贝数改变。 1.3免疫磁珠分选技术CD138是浆细胞最特异的表面标志之一。CD138分子在正常或恶性细胞表达。但在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不表达。还表达在内皮细胞基底外表面、胚胎内质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上。以CD138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磁珠分选出高纯度骨髓瘤细胞,然后进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 1.(四川内江模拟)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两条肽链的蛋白质类激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基因中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同时转录成两条mRNA,分别翻译出一条肽链 B.核糖体与胰岛素mRNA结合的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共需51种tRNA C.与胰岛素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核体现了核膜的结构特点 D.胰岛素基因中替换3个碱基对后,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合成的胰岛素可能不变 答案:D 2.下列相关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可用含有充足营养物质的完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同位素32P标记的一组中,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 D.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 答案:D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细菌 B.在t0~t1时间内,噬菌体还未侵入细菌体内 C.在t1~t2时间内,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大量死亡 D.在t2~t3时间内,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答案:B 4.(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如有异常mRNA会被细胞分解,下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异常mRN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图中所示的①为转录,②为翻译过程 C.图中②过程使用的酶是反转录酶 D.S基因中存在不能翻译多肽链的片段 答案:D 5.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其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若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则不会引起EBHF。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过程②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过程①所需的酶可来自宿主细胞 B.过程②合成两种物质时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答案:D 6.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乙组刚好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的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白质 B.乙组的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蛋白质 C.甲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含有放射性 D.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 答案:D 7.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 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 答案:B 8.“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科学命题,它将揭示并确认肝脏蛋白质的“基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结构由基因决定 B.该计划包括肝细胞中各种酶的研究 C.肝细胞中的蛋白质与胰脏细胞的蛋白质有差异 D.人和老鼠的基因组99%以上相同,人和老鼠肝脏蛋白质99%以上也相同

【高考真题】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含答案)

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1.(2018海南卷,10)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D.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答案】B 2.(2018江苏卷,3)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答案】D 【解析】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需要RNA为引物,A错误;真核细胞中的DNA和R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DNA和RNA,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说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体外转化试验证明了其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D正确。 3.(2018全国Ⅰ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高二生物《遗传的细胞基础》要点归纳

高二生物《遗传的细胞基础》要点归纳 高二生物《遗传的细胞基础》要点归纳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配子(列如: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及特征

P17图2-2,P20图2- 书本18-19全部内容 2)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 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受精过程 1)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自精子(父方),另一半自卵细胞(母方)。 意义:受精作用对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 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1928年后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提出不同当时大多数科学家的观点: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P43-44) 319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实验,使人们才确信DNA是

细胞和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

细胞和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 发表时间:2012-08-10T08:14:01.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张亚丽[导读] 经典的细胞遗传学技术是指通过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改变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张亚丽(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150040)【中图分类号】R3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151-02 经典的细胞遗传学技术是指通过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改变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近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细胞遗传学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技术。其中比较成熟、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是:①荧光原位杂交;②比较基因组杂交。 1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测技术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测属于经典的细胞遗传学技术。用作染色体分析的标本包括外周血、脐带血、羊水、胎盘绒毛组织和肿瘤组织等。外周血是应用最多的材料。其他组织样本染色体制备方法与制备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方法基本类同,只是标本的处理和培养条件有所调整。 1.1 基本原理 体外培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植物凝集素(PHA)的刺激下转化成为能进行有丝分裂的淋巴母细胞;在秋水仙素(纺锤体抑制剂)作用下,淋巴母细胞有丝分裂停滞,从而获得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 1.2 基本操作程序 (1)取血3ml(空针用0.1~0.2ml肝素抗凝)。 (2)用7号针头向每瓶培养液(内装有5ml培养液)接种血液标本15~16滴,摇匀后,静置于37℃的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h。 (3)终止培养前3h,用7号针头向培养瓶中加入秋水仙素3滴(浓度为20μg/ml)并混匀。 (4)按以下程序制片。 ①收集细胞:由培养瓶中吸取培养物10ml置于离心管中,离,l~,10min(1 500~2 000r/min)离心后,弃上清液,留下沉淀物。 ②低渗处理沉淀物:向沉淀物中加入已预温(37℃)的KCI(0.075mol/L)8ml,充分吹打,以使细胞分散,并将离心管置于37℃水浴中20~30min。 ③固定沉淀物:向每只离心管中加入新鲜配制的甲醇一冰醋酸(3:1)固定液1~2ml(预固定),轻轻混匀后离心10min(2 500r/min),去上清液,留沉淀物;向每只离心管中再加上述固定液8ml,轻轻混匀后静置30min以上,离心10min(2500r/min);然后,再重复固定、离心1次。 ④制作标本片:尽量弃去离心管中的上清液,用吸管轻轻吹打其中的沉淀物,再加入6~7滴新鲜的固定液并混匀,然后,将该沉淀物滴加于已经预冷的载玻片上(预冷载玻片:将清洁载玻片放在盛有蒸馏水的小搪瓷盆中置于4℃冰箱中数小时以上);将标本片晾干后,置于75℃烤箱中烘烤2.5h,然后自然冷却,也可将标本片吹干后用火焰烘干。 ⑤标本片染色:用Giemsa染液(以pH7.4的磷酸缓冲液配制,1.10)染色10min,自来水冲净并晾干。 ⑥显微镜观察:低倍镜下,选择标本片中染色体分散好、无细胞质背景、处于中期核分裂的培养细胞;然后,在高倍镜、油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进行计数、分组和性别鉴定;拍摄照片以进行正确的核型分析,并将典型图片存档。可根据需要进行染色体的Q显带、G显带、C显带、R显带和T显带。 1.3 注意事项 PHA是体外细胞培养成败的关键因素,其应用浓度应根据各批号PHA的效价作适当调整。秋水仙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影响标本的分析。浓度低或作用时间短,会使标本中的分裂细胞减少;浓度高或作用时间长,会使染色体过于缩短,以致形态特征模糊。采血和接种培养时,不要加入过多肝素,肝素过多可抑制淋巴细胞转化。显带检测,以存放3d左右的标本片效果较好。观察G显带时,检材要用胰酶液消化。消化液的配制和消化条件的控制要认真探索,以获得最佳结果。 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2.1 基本原理 2.1.1 原位杂交是用标记了已知序列的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通过核酸杂交,直接在组织切片(冷冻切片或石蜡切片)、细胞涂片、染色体制备标本或培养细胞爬片上,检测或定位某一特定的目的DNA或目的RNA的存在。 2.1.2 FISH是以荧光素标记已知序列的核苷酸片段(探针),通过检测荧光来定性和定位目的核酸片段,具有敏感、快速、能同时显示多种颜色等优点,不但能显示中期核分裂象的染色体,还能检测间期细胞核的DNA。 (1)FISH的直接法:以荧光素直接标记DNA探针,特异性强,方法简便。随着荧光标记技术的改进,直接法的敏感性不断提高,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FISH的间接法:以非荧光素标记物标记DNA探针,再桥连一个荧光标记抗体。 2.2 基本方法 2.2.1 探针和试剂。用于FISH的探针有不同类型。已有商品化的探针用于 FISH。avidin-FITC、anti-avidin和PI等检测试剂均可购得。 2.2.2 原位杂交。杂交前标本和探针应经变性处理。 2.2.3 检测。杂交后的标本除去封胶,置2×SSC中洗去盖片。经多步骤漂洗后依次在亲和素一荧光素、抗亲和素抗体和亲和素一荧光素中各孵育20min(生物素标记探针),其间及其后各用1×PBD洗3次,每次2min。若用直接法FISH进行检测,后续免疫结合反应可省略,最后应加抗荧光衰变剂和DNA复染剂后封片。 2.3 注意事项 实验室必须优化FISH操作过程的各项条件。整个杂交和杂交后检测过程要始终保持标本片的湿润,以防载玻片干燥后引起非特异性染色。复染时要避光。根据荧光染料的不同选择相关的荧光显微镜滤色片。 3 比较基因组杂交(CGH)

第4单元 专题1 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

专题一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做真题品高考 1.(2017·全国课标卷Ⅱ,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 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解析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不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前者是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错误。 答案 C 2.(2013·全国新课标)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验证了孟德尔遗传规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根据DNA的X光衍射实验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 答案 C 3.(2017·全国课标卷Ⅰ,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周测(六)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

周测(六)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 夯基提能卷(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题2分) 1.(2017·陕西兴平二模)下列细胞中,肯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A.果蝇的受精卵B.果蝇的精子 C.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D.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 2.(2017·安徽池州一模)下列是从动物(基因型为AaBb)的精巢中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像,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甲、丙产生的子细胞中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C.乙产生的子细胞中遗传信息一定不同 D.丙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依次为2、2、2 3. (2017·江苏南京、盐城二模)下图是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

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该细胞所处时期出现在受精作用开始后 C.该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B或aB D.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4.(2017·河南九校一模)小鼠(2N=40)胚胎期某细胞发生图示异常分裂(未绘出的染色体均正常),其中A为抑癌基因,a为A的突变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裂过程中形成20个四分体 B.分裂产生Aa或aa子细胞的概率均为1/2 C.子细胞aa在适宜条件下可能无限增殖 D.染色体异常分离与纺锤体无关 5.(2017·河北武邑中学一模)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 B.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4∶1 C.核DNA数目比值为4∶1 D.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2∶1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染色体原位杂交(chromos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是一种新兴的日趋完善的技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1)外源染色质及远缘杂种的鉴定;(2)多倍体起源、非整倍体的鉴定;(3)植物基因工程及基因表达研究;(4)物种进化及亲缘关系的探讨;(5)植物基因物理图谱的构建等。 关键词:染色体原位杂交;植物;细胞遗传学 Abstract: In situ hybridization (chromos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 CISH) is an emerging maturing technology. Its application in plant research are reviewed as follows: (1) exogenous chromati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stant hybrids; (2) polyploid origin, identification of aneuploidy; (3)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4) the evolution of species and of kinship; (5)physical map construction of plant genes. Keywords: in situ hybridization; plants; cytogenetic 引言 原位杂交技术最早是由Gall和Parue[1]利用标记的rDNA探针与非洲爪蟾细胞核杂交建立起来的。该技术是从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技术衍生而来的,其中染色体原位杂交在原位杂交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根据核酸分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标记的DNA或寡核苷酸等探针同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杂交,从而对染色体的待测核酸进行定位、定性或相对定量分析。 早期的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由于使用的探针为放射性标记,虽然该方法对于组织及染色体样本制备的要求不太高,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它不安全、不稳定、背景不理想,周期长,因而该技术发展较慢;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非放射性探针的使用及PCR技术的发明,使得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动物及人类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植物研究中一直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2,3]。原因主要是由于植物细胞较低的有丝分裂指数和细胞壁的存在。随着植物染色体制备技术的改进,染色体显带技术、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技术及电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上展示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1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