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标准

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标准

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标准
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标准

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标准

1.临床常见症状有疼痛、肿块、功能障碍、肿瘤生长引起的各种压迫症状等。常见体征有局部压痛、肿块、畸形等。

2.影像学检查能帮助鉴别良、恶性肿瘤,确定临床分期以及制订治疗方案。

(1)x线检查:X线检查对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相当重要,相当一部分骨肿瘤,在结合临床检查的情况下,可以凭借x线检查作出正确的诊断。

(2)CT:CT在对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上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对一些X线平片不易显示的部位有特殊的优点,另外还对长骨髓内跳跃病损的检查敏感度较高。

(3)MRI:MRI是检查肌肉、骨骼系统内肿瘤较好的方法,尤其对软组织肿瘤或骨肿瘤侵犯软组织情况的显示,比X线平片、CT优越。它可以从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几个方向来显示骨、关节、肌肉、脂肪、韧带、神经、血管等组织。

(4)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核素锝99,即99mTc骨扫描较常用,对肿瘤的骨转移检测很有价值,对多数转移性骨肿瘤,其扫描敏感度比X线更高。骨扫描可显示一些多处发生的良性骨肿瘤。骨的放射性核素扫描对原发性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初步临床分期有一定帮助,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5)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检查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有用方法,可以正确地确定病损的软组织范围、其反应静脉引流的模式、动脉供应以及病损范围内的血管分布、病损的主要神经血管结构接近状态,并且可显示正常血管的异常变化和异常血管的状态,可帮助鉴别肿瘤的良性与恶性,但对转移性肿瘤的检查意义不大。

3.血清学检查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血清学检查常有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钙、磷、总蛋白、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尿本一周氏蛋白等的异常。其中尤其是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很重要,它有助于了解肿瘤的活动情况。

4.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诊断方法,但应于临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

5.骨与软组织肿瘤尚需与炎症等骨关节的其他非瘤性病变相鉴别。

原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4835829.html,/154rzzzl/2015/0722/227041.html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61页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 第一节鼻咽癌 【病史采集】 1.有无耳鼻症状如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耳鸣 及听力下降等。 2.有无上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3.有无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颞顶部、顶枕部、额部或普遍性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 4.有无颅神经受累,常以Ⅲ、Ⅴ、Ⅵ对神经受累多见。 5.询问与鼻咽癌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刺激及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平衡(高镍饮食)等。 【物理检查】 1.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 眼眶、软腭有癌肿向外扩展。 2.眼部检查:是否有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眼、眶内肿 块、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3.颈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4.颅神经检查:是否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5.全身检查:有无远隔部位转移的表现。远处转移常 以骨、肺、肝等部位多见。 【辅助检查】

1.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 2.鼻咽部活组织检查。 3.鼻咽及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4.影像诊断学检查,如鼻咽部CT或MRI检查、鼻咽侧 位及颅底片等。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如VCA - IgA和EA - IgA 测定。 【诊断要点】 1.对有头痛、耳鼻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等三大症状或其中之一者,需作鼻咽部检查,以排除鼻咽癌。 2.鼻咽部检查发现鼻咽肿物、溃疡坏死、出血等异常 病变。 3.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依据。鼻咽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可作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的依据。 4.鼻咽或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影像诊断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7.病理学分类: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其中包括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和其它类型的癌四种类型。 8.临床分型: (1)根据肿瘤生长形态分为浸润型、菜花型、结节型 和溃疡型。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指标选择专家共识》要点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指标选择专家共识》要点 软组织肿瘤是外科病理学中一类病种最多,也最为复杂的肿瘤。WHO(2013)软组织肿瘤病理新分类包括12大类。各类肿瘤又包含很多种疾病类型,并根据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分为良性、中间性和恶性。与其他类型的肿瘤相似,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也需与临床、病理相结合。除部分肿瘤可根据临床特点和镜下形态直接做出诊断外,大多数软组织肿瘤需加做免疫组化标记。 1 免疫组化在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不仅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指导靶向治疗或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要强调的是,免疫组化只是一种辅助性手段,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代替传统的组织学检查,后者才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免疫组化检测必须以病理组织学形态为基础,选择免疫组化检测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熟悉常用抗体的反应谱和适用条件,首选敏感和特异性较高的抗体类型,特别是公认的抗体型号,并合理配伍,力争采用尽可能少的抗体取得最好的检测结果。⑵免疫组化检测过程需注重质量控制,尽可能做到标准化,使染色切片背景清晰,标记定位准确。⑶推荐设置阳性对照,尤其是一些与靶向治疗密切相关的标志物,如CD117等,以确保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可信性。⑷对标记结果要注意辩证分析,因有相当一部分抗

体在一些不同类型的肿瘤之间存在交叉反应或有异常表达,如S-100蛋白在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也可高达38%,因此不能仅根据S-100蛋白标记阳性简单地将梭形细胞肉瘤诊断为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CD31不仅表达于血管肉瘤,也可表达于组织细胞肿瘤。另外,HMB45是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和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的标志物,但最近有文献报道部分子宫平滑肌肉瘤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也可表达HMB-45。⑸软组织肿瘤中存在一些异常表达的情况,如标记上皮细胞的角蛋白,也可在假肉瘤样肌纤维母细胞性增生、胚胎性或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和骨外尤因肉瘤等一些不具有上皮样分化的软组织肿瘤中表达。⑹一些软组织肿瘤存在多向性分化如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和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等;双向性分化如PE-Coma、滑膜肉瘤和恶性间皮瘤等。⑺部分免疫组化抗体在细胞内不同的着色定位其意义完全不同。⑻随着免疫组化的广泛开展,发现一些原认为特异性比较高的抗体并不特异,但这并不意味这些抗体失去了应用价值,在结合临床和组织学形态的情况下,仍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⑼及时了解免疫组化的新进展以及一些新的抗体类型,根据其适用范围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性使用。 2 常用的软组织肿瘤免疫组化标志物和部分软组织肿瘤的推荐标志物 软组织肿瘤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详见表3,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标志物包括CK(AE1/AE3)、EMA、CD34、α-SMA、desmin、CD99、CD31、S-100蛋白和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部分软组织肿瘤推荐使用的免疫组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标准

癌症疼痛诊疗规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肺癌诊疗方案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肺癌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 病史和症状 ﹙1﹚对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呛咳,反复痰中带血时应予警惕,特别是在40岁以上的男性,但青年也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2﹚慢性咳嗽者,当咳嗽性质发生改变,肺部局限性炎症反复发作,也应警惕。 ﹙3﹚对长期吸烟、慢性咳嗽,有家族肿瘤病史者,以及对某些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史者,应列为重点定期检查。 ﹙4﹚对诊断为肺结核者,经抗痨治疗无效或治疗后病灶好转而又出现新的病灶者,应进一步检查来排除肺癌。 ﹙5﹚对一些肺外表现如恶病质,内分泌改变表现的异位甲状腺素、高钙血症(鳞癌),抗利尿素分泌失常的低钠血症 (小细胞癌),异位ACTH分泌为主的Cushing综合征(小细胞癌)。骨骼方面如杵状指(趾),增生性关节病。神经肌肉方面可出现肌无力综合征 (小细胞癌)。周围神经炎病,多发性肌炎。皮肤方面可出现皮肌炎、黑棘皮病、硬皮病等,出现以上情况时都应注意。 2. 体征:全面细致检查,注意淋巴结肿大、皮下结节、静脉充盈、骨关节、神经系统等。 3. 影像学诊断:X线检查对肺癌诊断价值很大,其确诊率可达80%以上。中心型肺癌常以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肺门增宽、肺门块影为特征;周围型肺癌常见肺部单发结节、孤立性块影,肺炎型或粟粒型肺浸润。支气管造影可明确支气管的狭窄、梗阻及充盈缺损情况。CT为70年代发展起来的诊断方法,CT的密度分辨力高,可分辨出组织间0.5%的X线衰减密度,而普通X线片为2.8%,其次CT的横断面无影像重叠,故能显示隐蔽部位的肿瘤,如胸膜下,肺周围、纵隔旁的病变。

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肿瘤来自间叶及神经外胚叶的各种组织,即从神经纤维、脂肪、横纹肌、平滑肌、血管、淋巴管、间皮、滑膜及组织细胞发生的肿瘤。对于软组织肿瘤超声有助于诊断:有无肿瘤 b :哪一种肿瘤 c :准确的位置和大小形态; d :与周围组织关系等。 一、脂肪瘤(lipoma ) 1.病理特点脂肪瘤外观呈球形、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有菲薄的包膜。切面为黄色或淡灰色,质软,常被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为大小不一的小叶。镜下所见: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尽管脂肪瘤富含血管,但由于血管被扩大的脂肪细胞所挤压,难以显示。 2.临床表现脂肪瘤是间胚叶肿瘤中最常见一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任何有脂肪存在的部位。最常发生于体表皮下脂肪组织,好发部位是四肢及躯干的腰背部。典型的脂肪瘤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位于体表的脂肪瘤质软,可推动,边界清楚,无压痛,位于深部脂肪瘤触诊较困难,一般无压痛。 3.声像图表现体表脂肪瘤常是椭圆形,长轴与皮肤平行。多数内部回声可比脂肪回声强,少数回声低,一般有包膜,CDFI :肿瘤内多无血流信号。肌间脂肪瘤位置深,回声同前,若超声难以明确诊断时,尤其彩色血流成像显示病灶内有血流时则需借助磁共振成像 4.鉴别诊断脂肪瘤与软组织陈旧血肿机化的鉴别。后者有外伤史,声像图上可有液性暗区,后方回声增强比软组织脂肪瘤明显。 5.临床意义超声诊断软组织脂肪瘤,明显优于X 线,比CT 及磁共振成像廉价,快速,简便,应作为此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二、脂肪肉瘤(liposarcoma) 1.病理特点肿瘤起源于间叶细胞,形态复杂,可以由近似成熟的脂肪组织直至很原始的梭形或圆形间叶细胞构成。脂肪肉瘤可分为五种组织学类型:高分化型、粘液型、圆细胞型、多形型和去分化型脂肪肉瘤。 2.临床表现脂肪肉瘤在所有软组织肉瘤中居第二位,约占所有恶性软组织肿瘤的10%-18% 。脂肪肉瘤常发生于男性(55%-61% ),最好发病于50-70 岁年龄段。儿童极少见。脂肪肉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无痛性肿块,位于四肢深部结构内,特别是大腿。病程为几个月或几年。肿瘤可非常巨大,晚期可出现疼痛及功能障碍。 3.声像图表现多表现为低回声,部分边界清晰,由于生长迅速可见完整假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常可见坏死液化或钙化,肿瘤后方回声可以衰减也可以增强。彩超可显示较丰富动静脉血流信号,以树枝状、片状多见。动脉频谱分析多为高速高阻血流,也见低速低阻血流。 4.鉴别诊断脂肪肉瘤需与纤维肉瘤、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鉴别。这些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均无特异性,而且图像表现有时十分相似,鉴别相当困难,确诊需依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5.临床意义大多数脂肪肉瘤仅呈局部侵润生长,局部切除后复发率较高。超声不但对术前确定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作为手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三、纤维肉瘤(fibrosarcoma ) 1.病理特点纤维肉瘤是原发的纤维母细胞恶性肿瘤,不向其 他细胞分化,可发生转移和复发。镜下,纤维肉瘤呈均匀一致或簇状生长,并由梭形细胞构成。2.临床表现临床上纤维肉瘤表现为生长缓慢的孤立性肿块,直径3-8 cm ,多侵犯肌肉,可深达骨骼,肿块生长巨大时才引起症状。大腿和膝部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其次是躯干、小腿远端和前臂。 3.声像图表现肿瘤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呈较均匀的低回声,有时侵犯骨骼,可见骨质破坏。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范。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ZT)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路名芝 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学中最疑难的领域之一,本文从肿瘤还是反应性病变、良性、交界性还是恶性、间叶源性还是其它、肿瘤分化方向(组织起源)如何、软组织肿瘤WHO分类如何以及怎样书写病理诊断报告六个方面阐述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1 肿瘤还是反应性病变? 每看一张切片,都应从反应性病变开始考虑,直到证明不是。反应性病变常常遵从一定的组织病理学规则并且有某种组织结构构成。有一些假肉瘤可以有活跃的核分裂像,然而它们不但是良性的,而且还常是非肿瘤性的,如:结节性筋膜炎、增生性筋膜炎、增生性肌炎、增生性滑囊周围炎、非典型性纤维性息肉、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骨化性肌炎、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等。因此核分裂本身不能 被依靠作为肿瘤或恶性度的标准。 2 良性、交界性还是恶性? 一个病变首先应考虑为良性,直到找到足够的诊断恶性的证据。 2.1 观察的基本要求:确切的部位、大体形态、基本细胞成分(组织形态)。 2.1.1 确切的部位 不同组织类型的良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不同。如脂肪瘤,可发生于全身皮下有脂肪组织的部位,也可发生在肌间或肌间隙中,而脂肪肉瘤主要发生于下肢和腹膜后。血管瘤主要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而血管肉瘤主要发生于头颈、面部、乳房、大腿深部肌肉. 2.1.2 大体形态 良性肿瘤体积小,有完整包膜/不完整,或呈浸润性生长,如平滑肌瘤、粘液瘤,纤维瘤病,肿瘤的质地,颜色和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近似,很少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而肉瘤体积较大,无包膜或假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较多,切面灰白鱼肉样或脑髓样,常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 2.1.3 基本细胞成分(组织形态) 良性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形态大致与起源组织相似,基本上与正常组织类似,仅是数量或结构排列上有差异,如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球瘤等。 恶性软组织肿瘤主要是肉瘤,其共同特征是富于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具有异型性,核分裂易见,并常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其组织形态与正常起源组织相差较大,且随其细胞分化程度不同而不同。分化好者,常能在肿瘤内找出某些起源组织的形态特点和结构排列,如横纹肌肉瘤内见横纹和横纹肌母细胞,平滑肌肉瘤内有肌原纤维,脂肪肉瘤内含有脂肪细胞和脂肪母细胞等,淋巴管和血管内皮肉瘤常具有管腔结构,MFH、隆突则具有车辐状或漩涡状结构等。分化差者或低分化者,其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星形细胞,小圆形成卵圆形细胞、小多边形细胞,细胞与胞核的形态、大小、染色均不规则, 有时出现各种奇异巨细胞,核分裂相多见。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

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 三、癌痛评估 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一)常规评估原则。 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

2020年(企业诊断)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企业诊断)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ZT)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路名芝 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学中最疑难的领域之壹,本文从肿瘤仍是反应性病变、良性、交界性仍是恶性、间叶源性仍是其它、肿瘤分化方向(组织起源)如何、软组织肿瘤WHO分类如何以及怎样书写病理诊断方案六个方面阐述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1肿瘤仍是反应性病变? 每见壹张切片,均应从反应性病变开始考虑,直到证明不是。反应性病变常常遵从壹定的组织病理学规则且且有某种组织结构构成。有壹些假肉瘤能够有活跃的核分裂像,然而它们不可是良性的,而且仍常是非肿瘤性的,如:结节性筋膜炎、增生性筋膜炎、增生性肌炎、增生性滑囊周围炎、非典型性纤维性息肉、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骨化性肌炎、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等。因此核分裂本身不能被依靠作为肿瘤或恶性度的标准。 2良性、交界性仍是恶性? 壹个病变首先应考虑为良性,直到找到足够的诊断恶性的证据。 2.1观察的基本要求:确切的部位、大体形态、基本细胞成分(组织形态)。 2.1.1确切的部位 不同组织类型的良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不同。如脂肪瘤,可发生于全身皮下有脂肪组织的部位,也可发生于肌间或肌间隙中,而脂肪肉瘤主要发生于下肢和腹膜后。血管瘤主要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而血管肉瘤主要发生于头颈、面部、乳房、大腿深部肌肉. 2.1.2大体形态 良性肿瘤体积小,有完整包膜/不完整,或呈浸润性生长,如平滑肌瘤、粘液瘤,纤维瘤病,肿瘤的质地,颜色和结构和相应的正常组织近似,很少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而肉瘤体积较大,无包膜或假包

超声造影感兴趣区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超声造影感兴趣区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 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感兴趣区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 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由于有软组织肿物来院就诊的 30例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感兴趣区定量分析,进行软组织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所有患者的软组织肿物均经病理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的软组织肿物经病理检查, 软组织肿物良、恶性分别有20例、10例。超声造影显示,软组织肿物良性造影 增强均匀性的有18例,不均匀性的有2例;软组织肿物恶性造影增强均匀性的 有8例,不均匀性的有2例。造影剂到达及达峰时间软组织肿物良、恶性造影差 异不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软组织肿物良性上升支的斜率、峰值强度 较恶性小,差异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感兴趣区定量 分析诊断软组织肿物良、恶性患者的水平,具有可靠的临床意义,造影剂能够显 示不同的增强情况,可以作为临床上软组织肿物良、恶性诊断中的重要选择,值 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造影感兴趣区定量分析;软组织肿物;良、恶性诊断;临床价 值 软组织肿物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类型,位置表浅,临床诊断较为复杂,良、恶性误诊的 现象较多。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先进检查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采取对软组织肿物良、恶性临 床诊断的最佳检查技术,显得尤为必要。软组织肿物良、恶性患者的鉴别,通过医学影像学 的检查技术进行早期诊断具有显著的意义[1],故本研究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由于 有软组织肿物来院就诊的30例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感兴趣区定量分析,进行软组织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由于有软组织肿物来院就诊的30例患者。年龄为23~80岁,平均年龄为(43.0±1.7岁)。所有入组者均无精神病史、无严重心、肝、肾疾病、无妊 娠等情况,软组织肿物的直径有2.1-7.6cm,所有患者的软组织肿物均经病理检查。 1.2方法 采用飞利浦的iU22型超声仪进行诊断,探头:L9-3,脉冲反向谐波的超声造影成像技术,机械指数为0.06。造影剂:Sono Vue,体积:2.4mL,造影剂肘浅静脉注入,再注入5mLNaCl,固定探头,采用灰阶超声,观察造影剂的情况,记录动态的图像。图像处理:Q-LAB软件, 感兴趣区的面积:25mm2,伽马回归的曲线拟合,对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上升支的斜率、下降支的斜率进行计算。 1.3统计学的方法 采用SPSS16.0的统计软件,输入所有患者的研究数据,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P<0.05差异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患者病理结果与造影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的软组织肿物经病理检查,软组织肿物良、恶性分别有20例、10例。超声造 影显示,软组织肿物良性造影增强均匀性的有18例,不均匀性的有2例;软组织肿物恶性 造影增强均匀性的有8例,不均匀性的有2例。 2.2患者图像处理时间-强度的曲线情况 造影剂到达及达峰时间软组织肿物良、恶性造影差异不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软组织肿物良性上升支的斜率、峰值强度较恶性小,差异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 如表2。 表2 患者图像处理时间-强度的曲线情况()

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标准

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标准 1.临床常见症状有疼痛、肿块、功能障碍、肿瘤生长引起的各种压迫症状等。常见体征有局部压痛、肿块、畸形等。 2.影像学检查能帮助鉴别良、恶性肿瘤,确定临床分期以及制订治疗方案。 (1)x线检查:X线检查对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相当重要,相当一部分骨肿瘤,在结合临床检查的情况下,可以凭借x线检查作出正确的诊断。 (2)CT:CT在对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上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对一些X线平片不易显示的部位有特殊的优点,另外还对长骨髓内跳跃病损的检查敏感度较高。 (3)MRI:MRI是检查肌肉、骨骼系统内肿瘤较好的方法,尤其对软组织肿瘤或骨肿瘤侵犯软组织情况的显示,比X线平片、CT优越。它可以从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几个方向来显示骨、关节、肌肉、脂肪、韧带、神经、血管等组织。 (4)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核素锝99,即99mTc骨扫描较常用,对肿瘤的骨转移检测很有价值,对多数转移性骨肿瘤,其扫描敏感度比X线更高。骨扫描可显示一些多处发生的良性骨肿瘤。骨的放射性核素扫描对原发性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初步临床分期有一定帮助,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5)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检查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有用方法,可以正确地确定病损的软组织范围、其反应静脉引流的模式、动脉供应以及病损范围内的血管分布、病损的主要神经血管结构接近状态,并且可显示正常血管的异常变化和异常血管的状态,可帮助鉴别肿瘤的良性与恶性,但对转移性肿瘤的检查意义不大。 3.血清学检查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血清学检查常有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钙、磷、总蛋白、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尿本一周氏蛋白等的异常。其中尤其是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很重要,它有助于了解肿瘤的活动情况。 4.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诊断方法,但应于临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 5.骨与软组织肿瘤尚需与炎症等骨关节的其他非瘤性病变相鉴别。 原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4835829.html,/154rzzzl/2015/0722/227041.html

骨及软组织肿瘤

骨及软组织肿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林小燕骨及软组织肿瘤骨肉瘤(osteosarcoma)是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占骨生肉瘤的弱发病机理不明。 据有关资料在美国占所有骨骸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在我国其发病率高于英美国家约占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 一流行病学情况二诊断要点三治疗-岁发病率占到%Chart骨肉瘤发病年龄分布Sheet骨肉瘤发病年龄分布岁发病率其他年龄段患者Toresizechartdatarange,draglowerrightcornerofrange骨肉瘤发病男女比例为:但岁以下无明显性别差异。 好发部位:多见于长骨干骺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肱骨近端(一)临床症状局部症状疼痛最早的主诉为间歇性隐痛活动后加重数周或者数月后发展为持续性疼痛进而可出现剧烈疼痛、不能忍受夜间尤较白天为甚肢体活动常可进一步加重疼痛。 肿块疼痛发生~个月后局部可模到肿块软硬不定并伴有明显触痛肿瘤周围肌肉组织可出现萎缩。 功能障碍早期一般多由于疼痛、肌肉痉挛所致而后期则多因骨与关节结构的破坏、肿块压迫及筋肉挛缩引起。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初诊时病人的全身情况一般良好随着肿块的增大病人可有低热·并逐渐出现体重减轻、贫血、乏力、睡眠不佳、食欲减低、精神萎靡不振等。 (二)影像学诊断目前临床使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

MRI、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动脉造影等。 X线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骨肉瘤诊断依据。 骨肉瘤典型的x线特征为受累骨分界不清楚的骨质破坏可呈溶骨型、硬化型或混合型带有明显的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阴影。 瘤组织穿破骨皮质使骨膜抬高在骨膜和皮质骨的连接处形成少量钙化的肿瘤基质表现为Codman氏三角(袖口征)。 袖口征虫蚀样破坏CT或MRI骨肉瘤易发生肺转移不易觉察应常规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转移灶的存在。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在骨肉瘤中的应用有两个作用一是判断肿瘤在骨髓内的边界寻找跳跃灶二是确诊有否其他骨转移或有否多骨受累。 (三)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对于骨肉瘤的诊断较有意义。 AKP正常不能否定骨肉瘤的诊断其明显升高时结合其他征象则对骨肉瘤的诊断起积极的支持作用。 肿瘤经过彻底手术切除增高的AKP不见降低或降低后又重新升高则应考虑复发或转移瘤的存在。 (四)病理学诊断针吸活组织检查:采用细针针吸活检其阳性结果可以避免开放性活检手术但针吸活检的缺点是不能据此做出骨肉瘤亚型的诊断。 注意点:活检前应像制定手术方案一样受到高度重视不正确的活检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确保取材的针道位于手术切口上以便能在彻底手术时完整切除并

WHO软组织肿瘤免疫表型大全

2013版WHO软组织肿瘤免疫表型大全2014-11-06艾迪康病理诊断 主要根据2013年“WHO肿瘤分类——软组织和骨肿瘤”翻译而来 第1章脂肪细胞肿瘤(adipocytictumours) 良性 1、脂肪瘤(lipoma) 免疫表型:成熟脂肪细胞表达S-100、leptin和HMGA2阳性。 2、脂肪瘤病(lipomatosis) 免疫表型:和正常脂肪相似。

3、神经脂肪瘤病(lipomatosisof nerve) 免疫表型:因为病变的所有成分均存在于正常神经内,故免疫组化对诊断没有帮助。 4、脂肪母细胞瘤(lipoblastoma)/脂肪母细胞瘤病(lipoblastomatosis)免疫表型:脂肪细胞表达S-100和CD34,原始间叶细胞常表达desmin。 5、血管脂肪瘤(angiolipoma) 免疫表型:血管内皮成分CD31等内皮标记阳性,细胞性血管脂肪瘤增生的梭形细胞CD31阳性,证明为血管内皮。 6、软组织平滑肌脂肪瘤(myolipomaof soft tissue) 免疫表型:梭形细胞SMA和desmin染色弥漫强阳性,证明为平滑肌分化;ER 和PR阳性也有报道;HMB-45阴性。 7、软骨样脂肪瘤(chondroidlipoma) 免疫表型:成熟脂肪细胞S-100强阳性,脂肪母细胞S-100弱阳性,随脂肪细胞逐渐成熟S-100染色逐渐增强。无脂肪母细胞分化特征的细胞S-100阴性。少数病例角蛋白阳性,但EMA一致阴性。 8、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cell lipoma/pleomorphic lipoma)

骨及软组织肿瘤

骨及软组织肿瘤 一、流行病学 成熟骨骼由骨、软骨、骨髓和神经、血管、纤维等多种组织构成,其中任何一种组织可发生良性或恶性肿瘤。原发性骨肿瘤总的发生率很低(男性为1.110/10万,女性为1.060/10万,约占全身肿瘤的2%-3%) 二、临床表现 原发性骨肿瘤可以毫无症状、有时是因其他原因行X线片检查而被偶然发现。即使是恶性骨肿瘤,疼痛也可很轻微;但是疼痛越重,肿瘤为恶性的可能性越大。夜间痛多提示为恶性肿瘤。疼痛突变剧烈,很可能是发生了病理性骨折。肿瘤邻近关节时,可以此起活动障碍;也可因累及神经、血管而引起相应症状。恶性肿瘤可有消瘦、发热。病史的长短和症状发展的快慢对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具有一定意义。患者的年龄和患病部位对于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对可疑为原发性骨肿瘤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细致的查体。 三、诊断 明确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对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一般按如下程序进行;首先要判断病变是否为肿瘤,再判断其良恶性,最后确定其具体的病理类型。 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骨肿瘤,诊断必须坚持临床、影像和病理三结合的原则,违背此原则,单纯依靠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误诊。 1.影像学检查 (1)X线片:X线片不仅可发现骨肿瘤,对于判断骨肿瘤的良恶性和病理类型也有重要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决定是否采取和采取何种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因此X线片是诊断骨肿瘤的最基本和首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阅读X线片时,应按照一定顺序进行。首先,要判断X线片的质量。中国生物治疗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4835829.html,杨教授特别指出,肺癌的早期症状其次,开始寻找病变部位。最后,对病变部位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应仔细观察以下方面:患者骨骺闭合情况、病变所在骨的类型(长骨、短骨、不规则骨)、病变有骨内的部位(骨干、干骺端、骺端;髓内、皮质内、皮质旁)、病变大小、边界是否清楚、基质是否均匀(有无钙化、骨化、残余骨等)骨皮质是否完整,有无骨膜反应及其类型、有无软组织包块及邻近骨有无改变等。通过这些观察,可对骨肿瘤做出初步的定性诊断。另外,对可疑为骨肿瘤尤其是恶性骨肿瘤者,应常规拍摄正侧位胸片,以便早发现肺转移。 (2)CT:平扫及静脉增强可准确显示骨破坏的范围和程度,软组织肿块的大小,以及肿瘤的血运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骨盆、脊柱等不规则骨的部位,可弥补X线片上骨重叠、显影欠佳的不足而早期发现病变。胸部CT可较X线片更早、更准确地发现肺转移。 (3)MRI: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等特点。可以准确显示骨肿瘤在骨内和软组织的范围,以及骺软骨、关节软骨的破坏情况,并可早期发现邻近的跳跃转移灶。目前已成为恶性骨肿瘤手术,尤其是保肢手术不可缺少的术前检查。对于发现脊柱,骨盆等松质骨内的早期病变,MRI比X线片和CT更具有优势。 (4)骨扫描:用于早期发现骨转移灶,多采用99m Tc-MDP行全身骨扫描。 2.病理学检查 对所有怀疑为恶性以及很多怀疑为良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均需进行术前活检以获得病理学诊断,因为病理分型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活检分为闭合活检和切开活检两大类。在原发性骨肿瘤中多采用套管针活检和切取式活检,以便采取到足够多的有代表性的标本,活检通道应位于下次手术时可以连同肿瘤整块切除的部位。安徽济民肿瘤医院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4835829.html,刘教授介绍行切取式活检时,术中应注意操作轻柔,严密止血,以尽量减少肿瘤种植。

软组织肿瘤讲述

软组织肉瘤诊治指南 软组织肉瘤是常见肿瘤,美国2004年发病率为8680例,每年死亡率为平均3660例。软组织肉瘤总体5年生存率为50-60%,目前,胃肠间质瘤在美国每年约5000例。 软组织肉瘤主要位于肢体,约占所有病例的50%以上,主要包括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及未分化肉瘤、滑膜肉瘤及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但也有50%的病例呈现为组织学亚型状态,常见转移部位为肺、肝等处,2002年美国AJCC在诊治指南中重新划分软组织肿瘤分期。 AJCC 2002年第六版临床分期: 原发肿瘤(T)远处转移(M) Tx 原发肿瘤不能明确Mx 远处转移不能被评估To 无原发肿瘤Mo 无远处转移 T1 肿瘤<5cm直径M1 远处转移 T1a 表浅肿瘤 T1b 深在肿瘤组织学分级 T2 肿瘤>5cm直径Gx 无法评估 T2a 表浅肿瘤G1 分化好 T2b 深在肿瘤G2 中等分化 G3 分化差 G4 分化差或未分化 区域淋巴结(N) Nx 局部淋巴结不能评估 No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 局部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I期T1a、1b、2a、2b No Mo G1-2 G1低恶II期T1a、1b、2a No Mo G3-4 G2-3高恶III期T2b No Mo G3-4 G2-3高恶Ⅳ期任何肿瘤大小N1 Mo 任何分级高或低任何肿瘤大小N1 M1 任何分级高或低 病理组织学类型分类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纤维肉瘤 小圆细胞肿瘤平滑肌肉瘤 上皮样肉瘤脂肪肉瘤 透明细胞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骨外软骨肉瘤恶性血管周瘤 骨外骨肉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胃肠间质瘤横纹肌肉瘤 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滑膜肉瘤 未知起源肉瘤 外科治疗原则: 由于外科手术为肉瘤主要治疗手段、其治疗基本原则包括: (1)合适足够的外科手术切缘是防止局部复发的关键,切缘应包括正常组织中的筋膜或肌肉,再切除的复发病例同样要包括足够的切缘。 (2)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要尽量保留功能,保肢手术同样可得到良好疗效。 (3)假如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可应用化疗或放疗控制病灶,再决定进一步治疗。 (4)病理切片要由有经验的病理专家审核报告,尤其是首次病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

肿瘤诊治规范(完整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办医管发〔2010〕1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有关单位,各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卫生局: 为规范市、县级医院肿瘤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我部于2010年9月印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153号),决定在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开展8种常见肿瘤市、县级医院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为指导试点医院做好相关试点工作,我司组织制定了《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从卫生部网站医疗服务监管司主页下载),请你们指导试点医院做好相关工作。在试点工作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我部医疗服务监管司。 附件: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附件: 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 一、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一)肺癌(lung cancer)。 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 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 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二)中心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 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 (三)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 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 (四)隐性肺癌(occult lung cancer)。 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治疗骨与软组织肉瘤常用的化疗药物

治疗骨与软组织肉瘤常用的化疗药物 发表时间:2011-06-10T15:31:43.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张雪玲 [导读] 顺铂(Cisplatin,DDP)又名顺氯氨铂。为铂的金属络合物。 张雪玲 (黑龙江省五常市人民医院 150200) 【中图分类号】R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2-0129-02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化学治疗多药耐药性 化疗是指采用具有细胞毒性的化学药物进行抗肿瘤治疗。目前化疗在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已经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单纯化疗有效率为20%~50%,配合手术可以使50%~60%的患者获得治愈。 (一)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又名环磷氮芥。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在体外无抗癌活性,需在体内经肝脏转化为磷酰胺氮芥才能发挥细胞毒作用。作用机制是与DNA鸟嘌呤N7发生烷化,使DNA双链发生交联而失去活性。CTX治疗骨与软组织肉瘤单药有效率一般在15%左右,对尤文肉瘤和横纹肌肉瘤疗效突出,有效率在50%以上。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尤文肉瘤、横纹肌肉瘤和骨肉瘤。 (二)异环磷酰胺 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IFO)又名和乐生。作用机制与CTX相同,但抑瘤活性高于 CTX,对人体多种肿瘤有良好效果。是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首选用药之一。临床研究显示,IFO单药治疗骨和软组织肉瘤有效率约为30%,与ADM和DTIC联合应用,有效率可提高至40%~60%。IFO抗癌效果与在一定浓度下所持续的时间有关。分次给药可获得更好的生物效应。 (三)马法兰 马法兰(Melphalan,MEL)又名米尔法兰、米法仑、苯丙氨酸氮芥(L-phenylalanine mustard)。为广谱烷化剂类抗癌药。临床研究显示对骨与软组织肉瘤一般有效率为15%左右,对尤文肉瘤疗效较突出,是尤文肉瘤的主要用药之一,动脉灌注治疗肢体黑色素瘤也有一定疗效。 (四)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为叶酸类抗代谢药,主要作用于S期。因其化学结构与叶酸相似,在体内竞争性与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结合,阻止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导致嘌呤与嘧啶核苷酸合成所必需的还原型叶酸不足,在高浓度时(>10μmol/L),还可抑制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阻断脱氧尿嘧啶核苷酸(dUMP)转变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dT-MP),直接影响DNA合成。由于四氢叶酸作为一些辅酶参与某些氨基酸代谢,因此,MTX的作用也影响了氨基酸的代谢,使蛋白质合成障碍。临床可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应用高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对常规剂量化疗抗拒的骨肉瘤患者,使近期疗效高达40%~70%。 (五)放线菌素D 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D)又名更生霉素。对尤文肉瘤和横纹肌肉瘤效果较好。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RNA的合成,作用于mRNA,干扰细胞的转录过程,尚能嵌合于DNA双链内,从而抑制了D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活力,但不阻断DNA的复制。细胞周期中的各期细胞均对ACTD敏感,尤以G1期的前半段更敏感。 (六)阿霉素 阿霉素(Adriamycin,ADM)又名多柔比星,14-羟基柔红霉素。属于蒽环类广谱抗肿瘤药,是治疗骨肉瘤和软组织肉瘤有效率较高的药物,临床研究显示,ADM单药治疗骨肉瘤的有效率为26%,治疗软组织肉瘤有效率为15%~35%。与其他药组成联合方案对成人软组织肉瘤的有效率可达30%~50%。对尤文肉瘤和横纹肌肉瘤的有效率甚至高达80%~90%。ADM可嵌入DNA的相邻碱基对之间,使DNA链裂解,阻碍DNA及RNA的合成。此外,本药在酶的作用下还原为半醌自由基,与氧反应可导致氧自由基的形成,后者可能与心脏毒性有关。本药尚有特殊的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对S期最敏感,M期次之,对G1期敏感性较差,对G1、S和G2期有延缓作用。 (七)长春新碱 长春新碱(Vincrisrione,VCR)是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靶点是微管,主要抑制蛋白的聚合而影响纺锤体微管的形成,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还可干扰蛋白质代谢及抑制RNA多聚酶的活力,并抑制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上的转运。实验证明VCR对Ridgeway成骨肉瘤有效,临床广泛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ECOG研究报道VCR单药治疗软组织肉瘤的有效率为27%,治疗尤文肉瘤有效率为30%,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软组织肉瘤有效率为43%,治疗尤文肉瘤则为100%。 (八)依托泊苷 依托泊苷(Etoposide VP-16)又名足叶乙甙,鬼臼乙叉甙。其在细胞内的作用靶点是 DNA拓扑异构酶Ⅱ,干扰DNA拓扑异构酶Ⅱ使DNA 断裂重新连接的反应,抑制有丝分裂,使有丝分裂停止于晚S期或早G2期。因此,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实验证明,VP-16对Walker癌肉瘤、B16黑色素瘤、S37、S180均有较高的抑制率。最初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生殖细胞肿瘤和小细胞肺癌,后来的几组Ⅱ期研究报道显示,VP-16对多种肿瘤有较好疗效,其中包括卡波西肉瘤和软组织肉瘤。 (九)紫杉醇 紫杉醇(Paclitaxel,PTX)也是抗微管药,其作用机制有别于其他抗微管药(如秋水仙碱和长春花生物碱),后者主要是促进微管拆卸并导致微管分解,紫杉醇能特异地结合到小管的β位上,导致微管聚合成团块和束状并使其稳定,抑制微管网的正常重组,使细胞活动停止于G2期和M期,体外实验对B16黑色素瘤有抗肿瘤活性。美国纽约斯隆?凯特琳纪念癌症中心的Ⅱ期临床研究发现,紫杉醇治疗血管肉瘤有效率为89%,对其他肉瘤有效率小于10%,Legha等报道,紫杉醇治疗黑色素瘤有效率为12%(3/25)。 (十)达卡巴嗪 达卡巴嗪(Dacarbazine,DTIC)又名氮烯咪胺,抗黑瘤素。为非典型烷化剂,作用机制类似氮芥,DTIC在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下转化为具有烷化活力的产物,使核酸甲基化而发挥抗癌作用。主要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对软组织肿瘤也有一定作用。 (十一)甲基苄肼 甲基苄肼(Procarbazine,PCB)又名丙卡巴肼。PCB在体内通过红细胞及肝微粒体酶的氧化作用转化为偶氮甲基苄肼,后者通过其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