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分析

对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分析

对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分析
对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分析

对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分析

班级:国贸102 姓名:钱波学号:2010010527 摘要:对于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而言,采取恰如其分的经济政策对国民收入产生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想要经济稳定而又快速的发展,毫无疑问需要适时适度的调整财政,货币,消费,投资政策。稳扎稳打,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才会得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投资外贸

正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与世界接轨,结束了之前的之混乱,大力发展经济!然而我国的经济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一波三折,但是我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各大政策灵活多变的使用。

1.灵活多变的财政政策:“稳健”---“积极”

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通货紧缩趋势的影响,我国果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到2004年为止,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历时7年。特别是2004年以来,针对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主要是把住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财政政策也作了相应配合,明显减慢了建设国债支出进度,整个财政支出进度也放慢了,财政超收收入很大一部分用来解决历

史遗留的欠账问题,而不是用于当前的支出。

可以说,2004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在政策内容上作出一定的调整,减小了财政政策扩张力度。2005年不能再搞积极财政政策了,因为积极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标志是增发国债、增加赤字和扩大投资需求,主要目的是为了拉动经济增长;而目前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投资规模过大,再搞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宏观调控就会发生反向调节作用,进而会加剧经济的全面过热。

2004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2005年经济工作,首次明确提出:“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意味着财政政策取向开始发生转变,由“积极”转向“稳健”,表明财政政策既不要扩张,也不要紧缩,可适当调减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财政政策目标由原来主要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转向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上来。

由“积极”转向“稳健”的政策后,我国的赤字率和国债负担率呈双下降趋势,赤字对经济的扩张影响呈相对缩小态势,财政政策在“度”的把握上是适当的,有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2009年财政政策又由“稳健”转为“积极”,重点是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以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

首先,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2009年的财政政策将重点解决居民的低消费问题,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等投资以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这样既能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长期增长。

其次,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经济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立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发展可再生能源。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最后,积极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适时推出对居民的减税政策,比如彻底停征储蓄存款利息税,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从财政角度保障居民的购买力。

就我个人而言:“积极”而又“稳健”的财政政策,有的放矢,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并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和重点良好体现。只有这样的政策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

2.审时度势的货币政策:“紧缩”----“适度宽松”

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的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而言,实际上是适度放松银根,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

2005年,在当前宏观调控背景下,货币政策主要侧重于总量调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现阶段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

要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积极的支持作用,同时稳定价格总水平和维护金融稳健运行。今年M2 增长17% 左右,新增信贷资金不少于4.6 万亿元。

要正确的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首先,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加大对重点工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三农、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其次,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再次,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防止经济出现倒退,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而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后者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

最后,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对所有行业和企业一视同仁,而是会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以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可以采取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利率、窗口指导、信贷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通过政策引导或者直接干预,将资金投向战略领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同时严格对“两高一资”等政策限制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

就个人而言:不管是财政政策还货币政策都要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适时地交替实施,这样才有助于国家的发展。

3.双管齐下的消费政策:“增收”---“减负”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应当成为内需扩大的重点,因为投资需求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居民消费来支撑和拉动的。扩大消费一方面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钱消费”,另一方面应当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使居民“有处消费”。

近年来,我国投资率不断上升、消费率不断下降,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衡,已成为制约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009-2010年,我国投资率分别

为36.4%、38.0%、39.2%、42.3%,而同期消费率分别为61.1%、59.8%、58.2%、55.5%。预计2011年投资率进一步上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投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从我国历史上看,投资率过高,容易引发经济过热,造成经济大的波动;投资率高还挤压消费,使投资品缺乏最终消费的支撑,投资和经济增长不能持久。因此,无论在当前还是今后一段时期,都要大力发展消费。

首先,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政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关系,收入分配适当向劳动者倾斜,以提高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对农村居民而言,应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增加农村低保补助,扩大“家电下乡”服务范围,增加对农民的购物补贴。对城镇居民而言,要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提高政府和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工资水平,并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改革工薪所得费用扣除办法。同时,建立住房货币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住房货币补贴标准要根据各地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变动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可以考虑免征上市公司派发红利的资本利得税,筹建股市平准基金。

其次,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国内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当前消费。因此,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

再次,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重点整治,建立生产经营者责任制,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取消各种违反规定的增容费、管理费、建设费等政府性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尤其要努力减轻居民购房、购车环节的各种税费负担。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降低电讯资费标准,降低收费公路收费标准,制止公路逾期收费,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

最后,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合理引导消费需求,把消费需求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消费热点和领域,引向能启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引导消费层

次和质量的提高。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需求结构变化不同步的特点,丰富各种档次的商品和服务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4.积极乐观的投资政策:“总量扩张”---“结构优化”

目前中央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各地方政府计划投资额合计也超过了18万亿元,实行扩张性的投资政策将是政策主基调,同时还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首先,在中央投资计划中,交通设施建设是最主要领域。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促进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

其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启动农村消费。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再次,加大社会保障和重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政府投资将适当向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重大民生工程倾斜,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

试点,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利用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到农村建设便民流通设施。

最后,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等其他政府鼓励领域。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投向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资源节约、民生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基本是基于本国国情,以及国际形势而制定的。目前国际经济环境旱偏紧态势,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而国内发展环境总体上仍处于适度宽松状态,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整优化。

参考文献:【1】梁小民. 西方经济学[M] .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宋立, 刘国艳, 王元. 2007 年货币财政政策取向选择[ J] .信息与研究,

2006( 21) .

【3】黄燕芬.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环境和改善对策[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 3) .

【4】苏明. 财政政策与政府宏观调控[ J] . 湖北财税, 1999( 8)

【5】陈宝森. 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 M] .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6】秦永祥. IS- LM 模型与我国经济政策效应分析[ J] . 甘肃农业, 2005( 11) : 118.

【7】梁小民. 高级宏观经济学[ M ]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闻潜:《宏观调控方式的国际比较研究》,2000年版第34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9】黎诣远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杨大光,《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第一次讨论任务:1.资料的整合 2.演讲

资料:GDP总量,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它的主要功效是:1、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2、用于国际间和地区间进行比较。3、用于制定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4、用于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

GDP增长率,衡量的是经济增长速度。其主要功效是: 1、是宏观经济的重要调控目标。

2、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测度指标。

3、是横向、纵向比较的重要参照指标。

人均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同时也是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世界银行按人均GDP水平(实际购买力平价),将各国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四个等级。

局限:1.GDP指标本身的局限性:反映经济走势最重要的指标,但它没有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2.GDP总量的局限性: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

价。以3.GDP衡量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局限性: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4.人均GDP的局限性:人均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掩盖了贫富差距。

弊端:(1)减少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内资源。一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指标,大量引进的外资不仅占用了我国的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而且造成污染、损害了生态环境。

(2).全面可持续发展缺乏可靠的民族经济基础。对一些地方来说,引进外资可以迅速地增加本地的GDP总量,然而引进外资越多,民族企业受到挤压越大,经济增长越依赖外资和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民族经济基础。

(3).内需扩大缓慢,失业增加。单纯追求GDP指标,使一些地方引进外资时不注意引进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相互之间恶性竞争,低水平重复引进,结果外资只带来了过时的技术或产品生产链中低附加值的环节,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换来技术。

(4).影响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由于对国外投资不能增加本地的GDP总量,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引进外资的积极性很高,却没有激励国内本地常住居民对外国投资的动力,企业对外投资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整体上看,影响了地方企业对外国投资的热情,使走出去的战略进展缓慢。

措施:1.制定充分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考核体系,使广大地方从GDP中解放出来,从加快发展真正转向科学发展。这才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最大的政治经济亮点、最大的创新之处。

2.从世界大国看,各国都不统计地区生产总值,更谈不上比较或考核地区生产总值,这容易产生重复计算,并不科学,也不真实。

3. 而为了发展GDP,不少地方出现了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4. 在新的时期,科学发展将代替GDP增长。因此,“今后对干部进行考核的时候,不光是要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看当地的社会发展情况。其中,和谐发展、稳定发展、公平发展将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共10页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做出判断 在多重因素叠加的作用下,2012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呈现出加速性和逐步内生性等特点,迫使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稳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各类刺激政策开始重返。在现有政策框架和利益激励格局中,“稳增长”将演化为“扩投资”,“微调性”的政策调整将演化为“扩张性”的放松,地方政府将大幅度放大“扩投资”的刺激效应,从而带动投资和消费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中国宏观经济将快速扭转2012 年1 —2 季度加速下滑的态势,并于 2 季度末出现触底反弹。但由于外部环境持续疲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深层次结构问题更为严峻等原因,这种反弹不会十分强劲并面临严重的不确定。2012年GDP 增速将呈现“前低后扬”运行态势。 2012年,政府主动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的GDP增速为8.1%,创3年来新低。可以看出,中国将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产业结构,未来5—10年发展新兴能源产业,这与“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及的“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谋而合。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对于过去高耗能上市公司存在不好预期,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其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开始陷入了一种四面楚歌的困境,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为此,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虽然4万亿元的计划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但造成的通货膨胀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滞涨,不利于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自2011年末开始至今,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央行仍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流动性,不过下调幅度有限。就货币供应量而言,2008年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已然导致市场货币供应过剩,并进一步引发通货膨胀,可推断近期不会再度出台类似政策。因此,对于近期货币政策,投资者不宜过分乐观。 美国经济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并未全面开放,但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百分比高达一半以上,而国内出口最大的地区就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对外出口国家的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其需求也会大幅下降,因而势必影响到我国出口,而国内月度出口数据正说明了这一点。外国经济不景气,尤其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由此,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的整体上扬 综上,未来几年,我们国家股市不具备整体上扬的条件。然而,我们应注意到,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及证券市场的稳定,是不会让证券价格进行大幅度的涨跌。同时,随着“十八大”这一里程碑的日益临近,最终将导致我国证券价格涨不了又不能跌,即在狭小空间振荡(2200点—2400点)。 意见建议:由于以上的若干陈述分析,笔者建议股市“中长线投资者”应该稍作休息,而“短线投资者”要活跃起来,因为未来几年很有可能会是“短线投资者”的“黄金时间”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

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

近年来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分析

近年来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分析 2005-8-2 0:0中国财政·邹立文【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1990年前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也打破了“土地”、“消费”和“就业”等日本“神话”,经济进入衰退期。为此,1992-1997财年日本政府实施了价值约60万亿日元的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之后,以阪神大地震灾后重建为契机,加之移动电话和卡拉OK消费的推动,日本经济一度出现好转迹象,实际GDP增长由1995财年的3%上升到了1996财年的4.4%。然而,面对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桥本内阁错误地估计形势、并急于出台了包括提高消费税税率等措施在内的“财政重建”政策,重创复苏中的日本经济,实际GDP增长率1997财年为 -0.4%,而1998财年更为严峻,为-1.9%。1997年7月爆发并迅速蔓延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日本一些重要金融机构的破产又严重挫伤了日本国民的信心。出口乏力、内需不足,从1997年第四季度开始,日本实际GDP曾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实施的经济政策 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的严重衰退,日本政府(桥本内阁和小渊内阁)相应采取了以财政、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扩张性经济政策,旨在尽快摆脱衰退,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主要政策措施有: (一)“综合经济方案” .“综合经济方案”是在1998年4月24日草拟、并在同年6月17日的1998财年“第一补充预算”通过后实施。该方案“含金量”超过16万亿日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减税合计达12万亿日元。该方案的三个政策目标是:通过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和减税等措施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处理银行呆坏账。其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扩大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投资7.7万亿日元用于环境、新能源、信息通讯、社会福利、城区再建、以及灾后重建等项目;另外,政府还放松住房信贷合作金库的贷款环境,促进私人住房投资增长。二是推动所谓的“私人融资便利”,促进私人部门采用新技术、管理方法等。三是减税,特别和持续性的所得税和地方居住税减免额将达4万亿日元。这样,每个独立纳税人将减少纳税29000日元,每个受赡养者将减少纳税14500日元。四是通过自由化、培育风险投资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500亿日元的“紧急就业发展项目”、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金融大爆炸”、促进土地和证券市场流通(2.3万亿日元)等措施,致力于建立一个富于弹性和创造性的经济结构。 (二)“紧急经济方案” .“紧急经济方案”是在1998年11月16日决定、并在同年12月17日的1998财年“第三补充预算”通过后实施。该方案的项目投资额超过17万亿日元,如果加上减税额,直接政策“含金量”达27万亿日元,这是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方案。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公共投资、减税和低利率政策。财政政策方面,扩大公共投资、创造需求政策的“含金量”总计约17万亿日元。具体措施是,扩大公共投资,1999财年公共投资额达44.8万亿日元,比上年增长10%。税收政策方面,减税总量超过9万亿日元。其中,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由65%降至50%,公司所得税有效税率降为40%,同时,还出台了旨在鼓励购买住房的税收优惠措施。货币政策方面,日本银行在1998年11月和1999年2月两次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坚持维持零利率政策,以扩大货币供给,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三)“经济再生政策措施”。“经济再生政策措施”是在1999年11月11日起草的,政策所含投资约17万亿日元(加上婴幼保健项目,达18万亿日元)。其政策目的是,将日本现阶段政府部门主导经济的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摘要:宏观经济走势是影响证券市场水平变量和波动性的最基本因素.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的发展既受到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目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 一、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基本展望 (一)投资回落,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和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在基数效应、政策刺激力度有所调整,以及中央可能遏制地方政府投资膨胀势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10年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但由于中长期投资项目的惯性等因素,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27%左右,仍处在较高水平,考虑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1. 政府刺激投资的政策将继续推动投资增长 2. 中长期贷款的资金将继续支撑项目投资 3. 社会投资会有所复苏,但仍不稳定 (二)外需改善,但贡献力度有限 1. 世界经济的复苏有利于我国出口的反弹 2. 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等因素将影响出口的改善幅度 (三)消费持续增长,贡献不断加大 受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收入政策的改革以及收入绝对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超过2009年,我们预计2010年社会品零售总额增速约为17%-18%,但由于物价涨幅的提高,消费实际增长将会略低于2009年,实际增速约为13%-16%。 1. 城市化进程为国内消费提供持续动力 2. 收入绝对水平上升、消费刺激政策持续及收入改革政策的深化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同方讲席教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 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

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

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收稿日期:2015-01-29 网络出版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570914.html,/kcms/detail/13.1356.F.20150415.1627.01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4-1516:27: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61005)资助。 作者简介:郑嘉伟(1985-),男,山西沁水人,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 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我国2014年全年 GDP 增长率在7.4%,略低于7.5%的经济增长目 标,延续了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下滑趋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效应略显疲态,经济增长正处于一个换挡换动力的调整时期。一是经济增速连续跌破下限。进入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第2季度 GDP 增速跌至7.4%,跌破7.5%的年初政府工作 目标,第3、4季度则继续下滑至7.3%,基本打破了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区间,全年经济增速创24年新低。二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尽显疲态。近些年我国出口保持低位增长的态势下, 2014年2月出口出现了-18%下滑,之后继续维 持低位震荡,全年进出口增长2.3%,其中出口增长4.9%,进口下降0.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 30%已经回落到15.7%,其中,扣除土地购置款 的房地产投资2014年11月份以来已经进入负增长,消费虽然取代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但是消费需求也保持着一个逐年下滑的态势,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回落到10.9%。三是物价水平持续走低。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 2014年9月CPI 跌破2%,目前已连续4个月运 行在2%的下方,11月和12月分别为1.4%、 1.5%,创下近年来的新低。四是经济发展预期有 所恶化。2014年7月份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从51.7%的高位回落到12月的 50.1%,已经靠近经济强弱的分界点50%。经济 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的指数从3月份就一路下滑,从3月的62.7跌至 12月的48.7。 ① 宏观经济在2014年增速回落的过 程中同时表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是需求结构出现新变化,消费拉动力增强;投资结构改善,民间投资开始发力。二是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经济呈现服务化态势;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提升, “中低速增长、高就业” 格局初现。三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关系更趋协调。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 “目前我国经济 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未来几年是新常态统领中国经济工作的关键年份,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年份,未来几年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增长动力、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等全方位的转型切换。但是转型切换的过程充满风险,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力量在逐渐弱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新的常态的经济驱动力还没有强大起来,再加上美元升 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笪郑嘉伟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摘要]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下,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宏观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在中央提出“新常态”的判断后,我国将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在设定经济发展目标时,将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长速度,换之以弹性目标和发展区间进行管理,采取预调、微调等宏观调控手段予以应对。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其政策要点在于:短期内通过稳增长为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打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长期内围绕促进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重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展望;综述[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5-0039-06 2015年5月第37卷第5期 M ay 2015Vol.37No.5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 DOI :10.13253/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570914.html,ki.ddjjgl.2015.05.00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