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2019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 容臭.(xiù) 间.或(jiān) 耄.老(mào) 浑身解.数(jiě)

B 皴.裂(cūn) 徒跣.(xiǎn) 恐吓.(xià) 一拍即.合(jì)

C. 加冠.(guān) 捯.气(dáo) 顷.刻(qīng) 咬文嚼.字(jué)

D.缟.素(gǎo) 叱.咄(chì) 绰.号(chuò) 鞠躬尽瘁.(cuì)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转瞬既逝苍海桑田无缘无故伤痕累累

B. 鸦雀无声严惩不待战战兢兢不屑置辨

C. 入不敷出汗流浃背异想天开取义成仁

D. 殚精竭虑不可各状千均之力无精打彩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只要是3G上网用户,即便分别处在地球东西半球的双方,也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真可谓咫尺天涯

....。

B.我们如果只看到陶渊明诗文里恬淡自然的美景,却忽略了作者隐

藏在这美景背后深深的苦痛,那实在是买椟还珠

....了。

C. 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

....的骚扰电话,有不少以诈骗为目的。

D. 美国釆取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霸凌行径直指中国,大有挑

起贸易战之势,其图谋无可非议

....。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作者刘向,西汉末年史学家。

C.《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宋代文学宋濂,字景濂,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

D.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5. 名著阅读。

自此 A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

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A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 A 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1)这段文字选自,横线标出的人物A

是,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

手法来表达讽刺效果。

(2)这段文字对人物A的刻画采用了哪些方法,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3)除了人物A外,选文还涉及哪些人物,这对于刻画人物 A有什么作用?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略无慕艳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6)要离之刺庆忌也,。(《唐雎不辱使命》)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的舞台上,“外卖小哥”雷海为以5:1的比分战胜了北大才子彭敏,夺得冠军。②经常有人说,读书有什么用?③经常有人埋怨,梦想有什么用?④于是浑浑噩噩过一生。⑤雷海为给了所有浑噩的人一记耳光。⑥他即使身在井隅,依然心向阳光。⑦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有梦想谁都了不起。⑧才华横溢的董卿也为他点赞:“你不仅战胜了生活,你更战胜了你自己,更战胜了所有对手!”⑨谈及为何对古诗词情有独钟,他说:“许多大诗人都有一种乐观豁达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不仅他们身处何种困难的境地,还始终相信生活的美好。⑩通过古诗词,可以感受到诗人身上的这种情怀,同时激励自己。”(1)选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它在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2)选文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每到传统佳节,人们会用特定的形式表达纪念和祝福。请在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中任选两个节日,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

例句: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8~12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墨子·贵义》)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3)争.一言以杀之( )

9.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朝而往,暮而.归

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义贵于其身也

C. 乡为.身死而不受好为.《梁甫吟》

D. 所恶有甚于.死者求石兽于.水中

10.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甲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观点,甲文则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观点。

C. 甲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即天性,天良。甲文中孟子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评。

11.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拓展人生的宽度

郑伟钦

①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②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③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④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⑤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⑥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⑦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⑧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⑨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3. 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14. 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15.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B. 第②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③④两段是分总关系。

C. 第⑦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一个是“量的积累”,一个是“深度挖掘”,它们并不矛盾。

D. 问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60分)

1.(4分)D

2.(4分)C

3.(4分)B( A项中“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像在

很远的天边一样,这与原文内容相反;B项“买椟还珠”意思是“比喻没

有眼力,取舍不当”,正确;C项,不厌其烦是不嫌烦琐的意思,指很有

耐心,含有褒义,在本句中用来指对待“骚扰电话”的态度,语意搭配不

当,因此是错误的;D项,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指做得妥当。

与所要表达的是“美国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意思相反,因此是错误的。) 4.(4分)C

5.(16分)(1)(6分)《儒林外史》严监生夸张

(2)(6分)对严监生的刻画采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刻画

了严监生吝啬、贪婪的性格特征。

(3)(4分)还写了严监生的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等人。通

过这些人的语言来揣测严监生临死之前不能闭眼的原因,依此来反衬严监

生的吝啬鬼形象,这种侧面烘托的效果让严监生的形象更加经典立体,让

人印象深刻。(意近即可)

6.(12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八百里分麾下炙

(3)会挽雕弓如满月

(4)弓如霹雳弦惊

(5)俗子胸襟谁识我

(6)仓鹰击于殿上(每题2分,错1字该句不得分)

7.(16分)

(1)(4分)第○1句“中国诗词大会”换成《中国诗词大会》

(2)(8分)第○9句关联词“不仅……还”换成“不论……都”;第○8

句,改为“你不仅战胜了所有对手,你更战胜了你自己,更战胜了生

活!”

(3)(4分)答案:示例1:清明节———无论是燃香烛,还是踏青

游,都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示例2:端午节———无论是赛龙

舟,还是包棕子,都诉说了对故人久远的怀念。示例3:中秋节——

—无论是赏明月,还是吃月饼,都表达出对家人团圆的渴望。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24分)

8. (6分) (1)灾祸

(2)“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争论(每题2分)

9.(4分) B(A.转折连词,却/连词,表修饰;B. 此,这;C.连词,因为/动词,唱;D.介词,比/介词,在。)

10. (4分)C

11.(6分)万事莫贵于义。(2分)“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2分)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12.(4分) 假如人所喜欢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手段,哪种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二)(16分)

13.(6分)作者由“书香”引出读书是件好事,然后设问引出读书的好处——让人知不足的观点,并分层进行论述;再自然过渡到怎样读书,用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证后,最后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14.(6分)示例:道理论证,引用荀子的话突出论证这一段的分论点——贵在坚持,忌躁贵恒,易理解,易接受。

15. (4分)B(第②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③④两段是总分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