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到底什么影响了幼儿心理发展呢?这个问题曾引起了长年的争论。在儿童心理学史上,历来有遗传论与环境论的争论。遗传论者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英国的高尔顿曾用家谱法来研究天才遗传的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是,名人的亲族易成名人,这便足以证明血统有力地影响着个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天才基本上是遗传的。环境论者持相反的论点。在他们看来,遗传只是给予了某种可能性,唯有环境和训练才能决定其发展的结果。有的甚至认为环境决定一切,根本否认遗传因素。行为主义的创始者华生就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壮的孩子,在我的特别环境里教养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择一个训练,可以使之成为任何专家——医师、律师、画家、企业家,同样可使之成为乞丐盗贼,不管他们祖先的才能、嗜好、品性和种族是怎样。”这种自信来自于他用实验方法直接控制环境因素的动物研究。

1975年10月,在法国巴黎附近的若约芒曾举行了一次著名的辩论。这次辨认是现代哲学史、心理学史中的重要事件。辩论会的主角便是著名的皮亚杰和乔姆斯基。辩论的主题是,从人的语言机制和语言习得角度来探讨儿童发展问题。乔姆斯基支持遗传论,他从“人的语言机能在5岁时完成,到了青春期便处于稳定状态,不再发展”出发,论证心理发展是生物学的、遗传学的原因所决定的。一些关于大脑语言机能损伤的病人和有语言缺陷的家族的研究也都支持乔姆斯基的假设。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儿童与环境之间同化和顺应的结果。人的知识以及认知结构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而形成的,是在后天获得的,所以他的理论又称为“建构论”。是环境论的一种。

随着遗传论与环境论的论辩,可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放弃了激进的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方的观点吸收到自己的阐释框架中。也就是说,强硬的遗传论者或环境论者均相应变成了温和的遗传论者或环境论者。大家都认识到,儿童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与文化等)两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有的学者将遗传比作种子,把环境比作土壤。有土壤无种子固然长不出植物来,有种子而无土壤也不可能发育成长。有的则把遗传和环境分别比作燃料和氧气,要想燃烧起来,燃料和氧气缺一不可。同样道理,儿童要实现发展也需要遗传与环境的协同作用。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不同的因素之间又具有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本节主要论述遗传、环境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指双亲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特征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遗传的生物特征,或称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为生理发展。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比如健全的四肢是动作技能发展的前提,完善的发音器官是口语发展的前提。发育良好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智慧发展的前提。先天失明的幼儿不能发展视力,先天聋哑的幼儿不能发展听觉和口语,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任何心理活动。由此可见,没有正常人的遗传素质,就没有正常人的心理,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二】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但由于不同的个体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感受器官的结构和机能上的遗传素质存在差异,使有的幼儿易于发展成为一个安静的人,有的易于发展成为一个活泼好动的人,有的易于发展成为一个有才能的音乐家,有的则易于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运动员。

【三】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

如果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例:经典实验:格赛尔双生子爬梯。格赛尔以同卵双生儿为被试进行了一些早期训练的实验,以期了解训练儿童时成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以“爬楼梯”的实验为例,实验人员先对双生儿其中的一个进行了训练,时间是从生后46周到52周,每天训练10分钟。对另一个双生儿从生后53周到54周进行了训练。结果是先训练者爬楼梯的速度为25秒,而后训练者为24秒,提早训练并没有表现出优越性。格赛尔等人根据这一类研究的结果,提出准备的主要因素是成熟,个体发展的基本形式和顺序由神经系统的成熟来决定,过早的训练只能带来一时的效果,而真正的学习效果要在成熟之后才能出现。

二、环境

环境是指个体体外一切能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自然环境提供个体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空气、阳光、水分、养料等。社会环境指社会生活条件,如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家庭状况、社会气氛、受教育状况等等。这里所讲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人类心理发展与动物心理发展有本质不同,动物发展主要依靠本能、成熟和直接经验,而人类发展主要依靠学习、文化传递,依靠教育。人类个体既是一个自然实体,也是一个社会实体。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起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尽管遗传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但如果不生活在社会环境里,则这种可能性也不会变成现实。野兽抚养大的孩子虽然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却不具备人类的正常心理。典型的例子如印度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不会直立行走,不能学会说话,没有人类的动作和情感。剥夺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其心理难以正常发展。下面的例子也可说明这一点:

197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一个名叫基尼的13岁女孩,母亲失明,她自婴儿期起就受到父亲的虐待,被隔离在一个小房间里,没有人和她说话,几乎不能听到什么声音,只是由哥哥匆匆地、默默地供给她食物。当基尼被发现并送到医院时,她严重营养不良,最初几个月的测查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调查认为,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13岁以后,经过7年的精心教育,她虽然学得了一些语言,却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事实说明,具备正常遗传素质的儿童,其心理发展受环境的决定性影响。

【二】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从宏观上来看,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影响国民经济生活,影响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从而影响到个体心理的发展水平。现代儿童生活环境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是前辈在儿时望尘莫及的。社会生产越发达,需要掌握的知识越多,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是明显。从微观上来看,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个性差异的最重要因素。加拿大的一位研究者曾对同卵生的5姐妹进行了调查,发现虽然她们的遗传素质基本相同,但在心理特性方面有很大差别:老大严肃自信,最得姐妹喜爱;老二表现出一定的社交领导才能;老三似乎很自得;老四有点反复无常,不可捉摸;老五则需要别人照顾,依赖性极大。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和教育因素,即父母以及其他成人对处于不同地位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和教育方式。

三、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目前,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在论述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时,应以发展的、动态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某些遗传特性是因进化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带有环境影响的痕迹。同样,个体总是基于自己的遗传特质、以自己的特有的方式作用于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遗传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此外,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在不同的发展阶

殴,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也各有不同。

【一】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胎内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如母亲缺乏营养,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药物、辐射等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从而影响其后代智力的发展。儿童出生过程中以及出生之后,营养不良或一些意外的因素(如产伤、疾病、事故等)也可能影响儿童的生理,继而影响后来的发育。

【二】遗传素质及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环境对遗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儿童的生理成熟过程。反过来,遗传的特征对儿童接受环境的影响起着制约作用,最常见的是儿童的性别、最初的神经活动类型的特征、某些特殊才能的发展等。这些遗传特征使儿童从出生时起,就对外界刺激发生不同倾向的选择性反应,从而影响到外界环境刺激起作用的程度。

总之,对于正常发育的幼儿来说,某些遗传素质为其身心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同时,遗传素质本身也会在环境的影响下而改变。比如,音乐听觉很好的幼儿,如果没有良好的音乐环境和教育,就不能成为音乐家,而在幼儿期并未表现出有特别音乐素质的孩子,在接受了系统的、全面的教育与训练后,将来也可能成为音乐家。

专业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节目。大家来听幼儿类专业课程,了解幼儿心理及幼儿教育,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事实上,有的时候,学习太多的专业知识,不如到事实中去看幼儿真正的兴趣在哪里。比如,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往往恰当地表达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喜爱偏好,这对于追求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是很好的途径。我们一边讲专业,一边从实践中不断地去熏陶,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学习的东西。今天给大家准备的两个故事,是非常受幼儿喜欢的,在幼儿文学界也是受到肯定的作品。大家听听想想,希望会有一些体会。哪怕是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是一种珍贵的体验。相信时间长了,积累得多了,大家会对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有更多的理解。没有专业敏感性也没有关系,就是知道:噢,原来幼儿喜欢的作品是这样的啊。这样就够了。

【例子】

“猪孩”

1974年12月,王显凤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某村一个特殊的家庭中。她的母亲患病,父亲是聋哑人,缺乏照顾的她与猪为伍,形成猪的习性,1984年才被人发现。经专业人员检测,当她被外界发现时,这个11岁的“猪孩”混沌一片,没有大小、长短、上下、颜色等概念,几乎没有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意志力和思维能力,甚至表现的情绪也极为原始简单,只有怨、惧、乐,没有悲伤。据测量表明,她的智商为39。

中国医科大学组织了9人的“猪孩”考察组,采用特殊引导的教育方法帮助“猪孩”王显凤认字、念诗,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7年后,经过全面科学的测定:王显凤的智力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水平;她的智商也从39的重度智残,达到69,接近于正常人70的最低水准;而她的社会交往能力基本达到了正常人水平。几年前,王显凤与当地农民李俊来结婚,并生下一男孩。

墨森(P.H.Mussen):孤儿院的孩子显著的爱闹事(如脾气暴躁,欺诈偷窃,毁坏财物,踢打他人),更依赖大人(需要别人留意,要求不必要的帮助),更散漫和多动。与成长于正常家庭环境的孩子相比,生活在孤儿院的孩子往往既缺乏认知与社会性刺激,也缺乏应答性的

反应,因而造成情绪与社会性方面的缺陷,并且一直持续到成年期。

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3-4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 3岁以后,儿童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开始上幼儿园了。这种变化意味着:他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接触更多的成人,和许多同龄人生活在一起。那些没有进入幼儿园的儿童,也开始在各种场合,和更多的人接近。3岁以后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是有一定基础的。 第一,生理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3—4岁儿童的身体比以前结实了,他不象以前那样容易生病。这个年龄儿童的身高增长的速度比前辈年要慢,一年只增长7公分左右,体重增加1.5—2公斤。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增强。另一方面,3—4岁儿童的精力比以前充沛了。出生后大脑皮层细胞在形态上继续分化,在功能上的逐渐成熟,到了解情况岁已大致定型。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要一次睡眠。第二,3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由于骨髂肌肉系统的发展,大脑控制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先学前期所学会的技能和取得的经验,3—4岁儿童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第三,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幼儿已经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地猜测他的意愿。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3—4岁的幼儿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3—4岁的幼儿逐渐学会最初步的生活自理,在正确的培养下,能够自己进餐,自己控制大小便,以及在成人帮助下自己穿衣,3岁半以后,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小朋友共同游戏。 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心理发展上的各种变化,使他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二、认识依靠行动 3—4岁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3—4岁的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先做再想,他不会想好了再做。比如让小班幼儿把几个图形拼成图画,他拿到图形后立刻行动,如果让他想一想再动手拼,他做不到。往往是无意中拼出了某种形状,他才有所发现地说出,如:“小孩骑马”。画图画之前,他即使说了“画小人”,在画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画完之后,他惊讶地说:“大气球”! 3—4岁的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自己讲述时,也往往离不开具体动作。比如听故事时,听到“大象用鼻子把大灰狼卷起来了”,就用手在自己鼻子前面作“卷”的动作。吃饭时给家人讲述幼儿园里的事情,经常把碗和汤匙放下,站起来比划。 3—4岁幼儿的注意也和行动紧密联系。当他注意看图书中某个人物时,常常用手去指点。为了使小班幼儿注意听讲,必须要求他眼睛看着老师,双手放下。如果幼儿手里拿着别的东西,眼睛看着别处,他的注意就会离开老师的讲述。小班幼儿认识活动对行动的直接依赖性,说明他的认识活动非常具体。小班幼儿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作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比如,对小班幼儿说反话,往往引起不良效果。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哭着要找妈妈。老师说:“你哭,就不带你找妈妈了。”他哭得更厉害,

最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汇编

1、心理发展的含义: 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大致体现为: ①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②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 ③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④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这一系列的变化使人类个体对环境更有适应性,能够表现出更有组织、更高效和更为复杂的行为,这一过程在青少年期最为典型。 2、心理发展的实质: ①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 ②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 ③个体心理发展的建构观点和社会文化历史观点 总结: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同时受到来自个体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单纯地肯定其中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都是曲解了心理发展的实质。 3、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 ②方向性和可塑性 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关键期 ⑤历史和文化背景 4、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先天遗传因素、身体状况、个人经历、性格、能力、情绪等。 1.先天因素先天遗传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生物学特征,同时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都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看到其父母的影子,他们有一些相似之处。即使分开生活的双胞胎,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也会有相似的地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的遗传性疾病还是难以避免,但是我们要尽量避免人为造成的遗传疾病。遗传性疾病会导致孩子语言、思维能力障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生理和心理都不健康,因此优生优育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2.身体状况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孩子营养不良或是营养过剩都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可导致智力发育迟缓,不适应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身体缺陷会导致孩子不能正常地发挥机体功能,比常人敏感,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很难适应,并且有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同时疾病也会影响心理健康,疾病会导致生理功能受到损害,使承受压力的能力减弱,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例如,患有艾滋病的患者,他们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还要遭到社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5、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性器期,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潜伏期,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生殖期,12岁以后,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小班 3-4 岁幼儿生理及心理特点

小班3-4 岁幼儿生理及心理特点 小班 3 岁—4 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一、动作发展快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由于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小班这一年中孩子动作的进步非常快。 3 岁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发现,这些差异与他们的先天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及早期教养环境有关。 二、认识靠行动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 3 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同时,3 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三、情绪作用大 情绪对 3 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开父母,会表现的极为不安。小班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四、爱模仿 爱模仿是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五、常把假想当真实 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是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 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六、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 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3.4 岁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幼儿生理各方面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 1、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尚不成熟生理是指生物机体的机能,即整个生物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幼儿时期(3~6、7岁)身体发育速度较3岁前有所减慢,但与后期发展相比还是非常迅速的。身高每年约增4~7公分,体重每年约增加4公斤。新陈代谢旺盛,但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还不够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差。 家长应注意不要让幼儿长时间的连续地跳跃、跑步、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发育;幼儿肺的弹性较差,气体的交换量较小,所以呼吸频率较快。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用鼻子呼吸的习惯,以预防感冒及肺炎的发生;幼儿的血液含量相对比成人多,但血液中水分较多,凝血物质少,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幼儿新陈代谢快,血色素为13~14克。低于13克即为贫血,应及时治疗。幼儿嗜中性白细胞较少,淋巴细胞较多,所以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家长应注意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其抵抗力;幼儿的听觉和嗅觉敏锐,但外耳道比较狭窄,3岁时外耳道壁还未完全骨化和愈合,幼儿的咽鼓管即鼻咽腔与鼓室之间的通道较成人粗短,呈水平位,易患中耳炎,故家长应注意孩子的耳鼻卫生,严防水进入耳内;幼儿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较差,贮尿机能相对差,加之幼儿神经系统对排尿过程的调节作用差,所以,幼儿排尿次数较多,自控能力较弱。家长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排尿习惯,以防在精神极度兴奋或疲劳时发生遗尿现象。女孩的尿道口经尿道入膀胱的距离短且直,容易感染。家长要注意其外阴部清洁;幼儿皮肤柔嫩,容易损伤或感染,调节功能不如成人,不能适应外界温度的骤然变化,容易著凉或受热,家长要注意提醒和帮助孩子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2、幼儿期是大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组成的,每个器官、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体现自己的功能的,神经系统对机体的一切活动,起着主导作用。人的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大脑是中枢神经的最高部位。人类的大脑,无论在结构和机能上,都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脑不仅是人的机体活动的主导者,而且是思维活动的器官。人发育是从出生到少年期先快后慢地进行的。反映脑发育进程之一的脑垂,新生儿有390克,1周岁时900克左右,3周岁时约1000克,7岁时1280克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脑的重量(成人脑组

各月龄段婴幼儿心理、生理特点

各月龄段婴幼儿心理、生理特点()

————————————————————————————————作者:————————————————————————————————日期:

各月龄段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7—9个月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大肌肉运动方面 ●精细动作方面 ●感知方面 ●语言方面 ●社交和情感方面 大肌肉运动方面 满6个月的宝宝很快便会坐稳而且学会连续翻身,到7个月时已开始学习匍行,进入第八个月,练习爬行就是他最重要的任务了。 宝宝从会做发展到学习手膝着地爬行,并逐渐学会从爬行到扶物站起、横向跨步。这就为以后的行走奠定了基础。 精细动作方面 这时的宝宝能按大人的吩咐拿玩具,说明宝宝已经记住玩具的名称,看到它在哪里马上动手去取。 此时,宝宝的分辨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动作技能都配合得很好。 手的动作已非常灵活:用它表示的语言更加丰富;会揭开纸或布找到玩具;会用食指操纵多种开关。 感知方面 这个阶段,宝宝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记忆力。他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大为提高,能注视周围更多的人和物体,并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凡是具有色彩或处于动态的自然景物,都能引起宝宝的注意。因此,要利用宝宝的这一特点,让他多听多看。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会认识任意三个他喜欢的身体部位。 语言方面 宝宝开始会模仿父母的声音、动作,这时他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他还会向别人表达意愿,会用四种以上的姿势去表达语言(这里也包括用表情),这时任何一个母亲懂能懂的表达方式。当宝宝能用语言之外的方法去表达时,他自然也能理解别人言语之外的用意,即学会察言观色,这是一生都有用的交往技巧,它使宝宝更加机灵,更加善解人意。 社交和情感方面 宝宝会对娃娃表示关心,这是关注别人、同情别人的开端;懂得别人的谈话,当谈到自己时会表现出害羞的神情。能分清身边人、熟人和陌生人,对熟悉的人喜欢用咿呀话语交流沟通,对陌生人表示不安。 7—9个月宝宝能做的 有亲子依恋情绪;个性发展,好奇心日益旺盛;能够熟练爬行;会拇指和食指对捏食物,会拿勺子盛到食物;穿衣时能伸头伸手配合;扶杯喝水,自食饼干;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发展,有模仿行为,如“谢谢”、“再见”;指认3~4种日常物品,会认指身体1~2个部位。 7—9个月宝宝家长该教的 学坐;连续翻滚;让宝宝认识身体部位;锻炼 食指;打手势(如“挥挥手表示再见”); 学习匍行;学爬;学习寻找。配合穿衣 10—12个月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大肌肉运动方面 ●精细动作方面 ●感知方面 ●语言方面 ●社交和情感方面 大肌肉运动方面 宝宝能自己站稳,并保持身体平衡;能倚靠着沙发或床栏杆慢慢地行走,甚至不用扶持也能走几步。宝宝还出现攀高行为。 精细动作方面 宝宝的手指灵活度增加,手眼也逐渐协调。这一阶段,他喜欢用手摸着物体去探索它的结构;能用勺子盛上1—2勺饭放进嘴里;将帽子平稳地放在头上;会准确地放上茶杯盖;会用手扯开纸包取出纸包内的食物;会用食指和拇指捏取葡萄干或爆米花;会为大小瓶盖配对;会握住蜡笔在纸上乱涂(这是画写的第一步);会向小瓶中投入小东西等等。 感知方面 宝宝独立活动的能力增强,他的视野更广,探索的范围更大。宝宝有了一定的空间、大小直觉能力,注意力所及的区域扩大,甚至会在书中、玩具商寻找细枝末节的东西;他已经具备一定的辨认能力,能认识身体部位5处以上,并会指图6张以上;他的记忆力有巨大的进步。“寻找与发现”累类的游戏是这个阶段最好的游戏。 语言方面 宝宝理解词语的能力大大提高,能听懂简单的话语。因此,词语游戏对他来说是非常好的活动,可通过让宝宝辨认事物的方式进行。这时的宝宝也开始用简单的发音或词语表达自己的要求;会叫爸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1 前言 1.1 心理发展的动荡期 1.1.1 第一个逆反期发生在3-5岁 1.1.2 第二个逆反期发生在13-15岁 1.1.3 第三个逆反期发生在21-23岁 1.1.4 第四个逆反期发生在成人的更年期 1.2 幼儿期间的基本特点 1.2.1 幼儿自出生后脑容量就已确定,可以改变的只是仓库的结构、内容 1.2.2 在该期间的教育基本原则是“先固本、不是先装内容”,学龄后才开始装内容 1.2.3 孩子在0-3岁期间接受的内容,从3岁开始搭架子,大脑开始整合,部分内容被放在货架上,达成基本结构,部分内容则被弃之一角。 1.2.4 孩子在搭架子、仓库整理期间,部分内容将被忽略。 2 步入人生的第一次逆反期(3-4岁) 2.1 产生鲜明的自我意识(有主意、不听话、爱占有、试图摆脱依赖、要求独立) n 三岁的孩子开始不听话了,开始建立自主意识。 2.2 家长对策: 2.2.1 让出部分主动权给孩子; n 例如:先给爷爷奶奶发筷子;让孩子决定所吃饭菜的顺序 2.2.2 引导孩子自己做事,提高自理能力(穿衣穿袜、搬椅子);

n 例如:扶助孩子穿衣服,一边帮忙,一边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总体原则是要一边抚育,一边教育。 2.2.3 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执拗、任性、急躁) n 例如:不要急于纠正孩子洒在桌上的饭菜,5岁之前是正常的 n 在幼儿期,家长可能不经意的过程中确认孩子不吃某种食品,大人的错误引导导致孩子不吃某种菜。这完全不同于13-15岁的逆反期孩子宣布不吃某种菜,此时的孩子可能经常给自己弄个个性,例如不吃某种菜。 n 逛商场时,不要让孩子有选择商品的权利,买什么商品家长做主,商场只是孩子的博物馆。 n 自主意识要良性发展,不能给孩子大事情的选择权,只给小事情的选择权。小事孩子做主,大事不能做主。例如到幼儿园只带小玩具,这是他的精神伴侣,可以降低分离焦虑。 n 不能严厉批评孩子说的错话 3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观察力笼统放散不稳定 n 不是神经病,是健康的表现,是正常的。 注意力随兴趣转移 n 不必过度培养注意力 n 孩子该阶段是放散性注意、思维。例如,孩子与父母一起去买菜,孩子路上看蚂蚁,买菜不重要,看蚂蚁最重要(介绍与蚂蚁相关的知识,家长此时应是蚂蚁知识的天使) n 原则:根据孩子随时兴趣而及时给孩子送相应知识大餐 记忆力形象具体 n 孩子不会记住社会规则。例如吃饭不能看电视 思维能力以形象为主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的心理个性发展。经过几年的尝试,已经取得出初步成果,现从以下方面作一介绍: 一、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小棒,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集的这一排小棒的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队短”。可见,幼儿辩别数目的多少受小棒排列形式的影响。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二、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3岁这一年龄,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年龄。因为从这个年龄起,幼儿要离开父母开始入幼儿园,过集体的生活。幼儿怎样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关键在于幼儿与教师、幼儿园、小朋友之间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小班幼儿的突出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情绪情强,是整个幼儿期的特点,但年龄越小就越突出。小班幼儿的行为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有: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2、爱模仿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样板。 三、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与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1、爱玩、会玩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 述 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四篇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和生物因素 1.遗传和生物因素对身心发展的影响 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及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遗传焉的特点,特别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遗传素质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差别是个性形成的生理基础,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不宜夸大遗传素质作用。遗传素质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教师应如何对待高中生的遗传差异 (1)认知差异。 ①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②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 ①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但值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

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 1.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蕴藏于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中 <1>什么是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 首先,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他们现实的生命存在方式,它由三种活动方式整合构成,由游戏娱乐活动、学习活动和劳动活动构成。生命的每个阶段都由其中的一种活动方式为主导活动,其余两种为辅助性活动。如幼儿以游戏娱乐活动为主,学习和自我服务的劳动为辅;入校学习的学生则以学习活动为主,游戏娱乐和家务劳动为辅;参加社会工作后则以职业劳动为主,游戏娱乐和学习活动为辅。所谓的主导性活动就是在个体生命发展的某个阶段,对其身心发展具有最为重大意义的那种活动方式,如幼儿的游戏,学生的学习,成人的职业劳动。 一个人的生存质量一是取决于主导活动的成败;二是取决于三种活动方式的构成的合理性,如学生和成人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走向另一极端,被剥夺了游戏娱乐的权利,都是对生命质量的践踏和破坏。 其次,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中介项——活动。因此,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图式构成反馈环路系统,就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其中,主体是宇宙间特殊的物理化学客体,而客体项主要指交往对象——人。主体活动的性质与交往对象决定了他归属于某个社会群体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2>什么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我们这里所讲的动力不是指某种活动的动机,而是指一个系统动态过程出现的最深层的动因。个体的生活过程是一个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图式整合而成的结构性系统,这个系统的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自发地、自动地、自然地引起这个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乃至整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个互动的变化过程就是动力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主客体之间以活动为中介的互动过程。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哲学理念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意识决定于他的实际生活过程。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的动态过程决定了他的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蕴藏于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中。 我们必须对两种心理发展动力观提出质疑:一个是传统的心理学教材的提法,即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由环境或教育提出的要求转化为儿童新的需要和他们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简言之是儿童的新需要与旧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种从个体的心理世界内部寻找心理发展动力的做法,违背了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而前面所提到的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从本质上讲则是一个物质性的实践系统。另一种提法是环境决定了儿童心理的发展,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发展的动力观,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蕴藏于环境,归结于三项图式中的客体项,这种直线式的因果观从根本上违背了辩证法,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存在,况且环境中的一大部分还不能成为主体的活动对象(即客体项)。 个体实际生活过程中的主客体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才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植根于他的实际生活过程中。在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图式构成的反馈环路系统中,其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中的其他要素或整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人的心理结构在这个系统中掌握并适应相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心 理发展特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大班幼儿(5—6岁)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 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王建人 摘要 一直以来,对影响人心理发展的两大因素“遗传”和“环境”的争论一直是心理学界争执不休的话题,众多流派各执一词,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观点。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单纯的“遗传决定论”或“环境决定论”都是片面的过于极端一元论,现在的心理学家也都已经不再持有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立场,大多采用辨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在回顾以往各派观点的基础上考察现在,从各家争论中分析影响人心理发展的种种因素,并提出一些促进人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发展;影响因素;遗传;环境

Abstract All along,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wo major factors, "genetic" and "environment" debate has been the topic of psychology dispute over many genres and uncompromising, it has not reached a unified point of 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psychology, a simple "genetic determinism" or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are too extreme and one-sided monism, now psychologists have also been held in the past that no longer either-or position , they use a dialectical, holistic approach to this issue, that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s the result of joint action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now analyze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uma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from various debate and make some promotion of huma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proposals in retrospect on the basis of disparate ideas. Keyword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factors; genetic; environment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知识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3-4岁) 一、认识的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 1)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 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 2)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 3)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 4)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握“过 去、现在、将来”的概念。 5)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按目 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观察兴趣常常会替代成人要求的观察目的。 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 2、注意的发展: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 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

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3、记忆的发展: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1)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念、道德概念等。 2)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5、想象的发展: 1)没有预定的目的,受当时事物的影响比较大。 2)由于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易受当时情景的影响,所以想象比较被动,主题也不稳定。 3)这时期幼儿常以想象过程为满足,而不去考虑想想的目的。 2另外,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把没有的事情说得活龙活现。 二、情感发展 1、同情心:具有一定的同情心,但是,他们不会表达自己,只能做出一些举动,甚至是一些不应该的举动来表达自己。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答: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2.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二、请结合实践谈谈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理解。 答:(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幼儿任何心理活动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过程即表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量变到一定阶段,引起质的变化,标志着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在每一个阶段中既留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是每一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因此,只要是幼儿期的儿童,其心理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共同的,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而且基本上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变化,儿童的年龄特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3)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幼儿心理的发展进程不是千篇一律地按一个模式进行的,也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有些心理特性发展的早一些,有些心理特性发展的晚一些;有些心理特性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有些心理特性的发展却是先慢后快,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而且,不同的幼儿其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他们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也各不相同。 在遗传、环境、教育和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要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教育的选择要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遵循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育的内容、方法、进度等要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儿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儿童能够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技能等。小班幼儿,较为明显的行为便是模仿和重复,他们在不断地重复、模仿过程中获得粗浅的经验,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常常会高估孩子的认知水平,低估孩子的心智水平,指导不适宜或没有寻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就常常造成孩子们不理解,老师没有成就感,也会感到痛苦。 其次,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儿童身心的发展不仅是渐进的,而且是遵循一定顺序的,每个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不可颠倒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教育工作者要遵循这一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同时更应该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序列来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3-4 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 3岁以后,儿童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开始上幼儿园了。这种变化意味着:他从只 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接触更多的成人,和许多同龄人生活在一起。那些没有进入 幼儿园的儿童,也开始在各种场合,和更多的人接近。 3 岁以后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是有一定基础的。 第一,生理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3— 4 岁儿童的身体比以前结实 了,他不象以前那样容易生病。这个年龄儿童的身高增长的速度比前辈年要慢,一年只增长 7 公分左右,体重增加 1.5— 2 公斤。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增强。另一方面,3— 4 岁儿童的精力比以前充沛了。出生后大脑皮层细胞在形态上继续分化,在功能上的逐 5— 6 个小时,日 渐成熟,到了解情况岁已大致定型。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 活动间只需要一次睡眠。 第二, 3 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由于骨髂肌肉系统的发展,大脑 控制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先学前期所学会的技能和取得的经验,3— 4 岁儿童能够掌握各 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第三,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幼儿已经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不需要成人过多地猜测他的意愿。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 3—4 岁的幼儿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 能性。 3— 4 岁的幼儿逐渐学会最初步的生活自理,在正确的培养下,能够自己进餐, 自己控 制大小便,以及在成人帮助下自己穿衣, 3 岁半以后,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小朋友共同游戏。 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心理发展上的各种变化,使他的认识能力,生活 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二、认识依靠行动 3— 4 岁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 3— 4 岁的 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先做再想,他不会想好了再做。比如让小班幼儿把几个图形拼成图画,他 拿到图形后立刻行动,如果让他想一想再动手拼,他做不到。往往是无意中拼出了某种形状, 他才有所发现地说出,如:“小孩骑马” 。画图画之前,他即使说了“画小人”,在画画过程 中也会发生变化,画完之后,他惊讶地说:“大气球”! 3— 4 岁的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自己讲述时,也往往离不开具体动作。比如听故事时, 听到“大象用鼻子把大灰狼卷起来了”,就用手在自己鼻子前面作“卷”的动作。吃饭时给 家人讲述幼儿园里的事情,经常把碗和汤匙放下,站起来比划。 3— 4 岁幼儿的注意也和行动紧密联系。当他注意看图书中某个人物时,常常用手去指 点。为了使小班幼儿注意听讲,必须要求他眼睛看着老师,双手放下。如果幼儿手里拿着 别的东西,眼睛看着别处,他的注意就会离开老师的讲述。 小班幼儿认识活动对行动的直接依赖性,说明他的认识活动非常具体。小班幼儿只能 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作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比如,对 小 班幼儿说反话,往往引起不良效果。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哭着要找妈妈。老师说:“你哭, 就不带你找妈妈了。”他哭得更厉害,因为他只听见:“不带你去找妈妈。”如果直接告 诉他:“你不哭,我就带你去找妈妈。”孩子听了就放心,这时老师再接着引导,孩子渐 渐不哭了。3-4岁幼儿心理发展主要特征(二) 三、情绪作用大 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是无意性的。在3— 4 岁,这种特点更为突出。比如,这个 时期的幼儿常常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哭起来,对他们一般地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用 有趣的事情吸引他,倒是可以很快地使他忘却原来的不安。小班幼儿容易激动,常常越哭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