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拔罐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效果,外科的急性腰扭伤、慢性软组织损伤,或是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风湿痛,都可以用拔罐疗法。

刺络拔罐的镇痛效果尤为显著。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多因经络阻滞,气血瘀阻。刺络拔罐能有效地去瘀行血,通经活络,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现代医学也认为,刺络拔罐刺激了某一局部的神经,调节了相应部位血管和肌肉的功能,反射性解除血管和平滑肌的痉挛,产生了明显的止痛效果。

另外,用本法治疗的适应症还有: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冠心病、心律不齐、中暑、肺水肿、急性胃肠炎、胃痛、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头痛、胁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腰背痛、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炎、术后肠粘连、荨麻疹、带状疱疹、产后缺乳、牙痛、扁桃体炎、面瘫、毒蛇咬伤、疮疡初起、近视等。

1风湿痹痛及各种神经麻痹

2脏腑功能紊乱

3急慢性疼痛

4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疾病。

禁忌证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5、肺结核活动期。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一些穴位的位置和对应的效果

一些穴位的位置和对应的效果,后面还有11张人体穴位图,希望对大家都有帮助。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拔火罐的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拔火罐的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呼吸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 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律不齐。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 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 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 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大椎、膏盲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 [妇科方面的适应症] 痛经。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闭经。主穴:关元、肾俞。 月经过多。主穴:关元、子宫。 白带。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 盆腔炎。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 [外科疮疡方面的适应症]

疖肿。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 多发性毛囊炎。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下肢溃疡。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急性乳腺炎。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拨5~6次。 临床拔罐治疗病症示例 感冒拔罐疗法 症状:畏寒发热重无汗,头痛身痛,可有鼻塞流涕。 【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 取穴:风池、大椎、外关 拔罐方法: 留罐法。取上穴,留罐15~20分钟。 腹痛拔罐 症状:胃脘以下发生疼痛,有冷痛,灼痛,隐痛、绞痛、满痛、胀痛、刺痛等 【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 取穴:中脘、天枢、关元、气海、脾俞、胃俞。 操作方法 留罐法。取上面3—5个穴位,留罐10~15分钟 乳腺增生之拔罐疗法 症状:乳房内有硬结、月经前、生气后疼痛加剧,伴有口苦咽干,或喉中如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心烦易怒,心情不畅,同时伴有月经不调。 【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 取穴:肾俞·檀中·肝俞·气海·期门。 操作方法: 留罐法。依上述穴位先闪罐拔罐潮红再留罐15~20分钟。隔日1次。 拔火罐留下的罐斑以及颜色的意义 (1)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3)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教案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附注: 1 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 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 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 4 曲池: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 5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6 外关: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 8 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9 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 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 11 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 12 中脘:位于脐上4寸。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 13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病症。 14 天枢:位于脐旁2寸处。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病症。 15 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等病症。 16 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盗汗等病症。 17 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耳鸣、耳聋、腰痛、遗尿、遗精、阳痿等病症。

拔罐常用穴位+拔罐养生+列表综合

拔罐养生常用穴位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 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拔罐原理、作用、方法和禁忌

拔火罐的原理、作用、方法及禁忌 一、拔罐法的作用: 拔罐疗法主要用于风湿痛、老寒腿、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痹痛”筋骨酸楚、伤风伤寒所致的感冒头痛、腹痛及哮喘等症有治疗作用。如人到中年,筋骨疼痛显然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寒湿诸邪入袭而留驻于骨关节,加上中年之后其气渐衰,血行缓慢,血不运而通行不畅以致诸证渐出。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通络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火罐用在人体穴位上,可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疾病。 二、拔罐的原理 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中医认为拔罐是通过罐内负压的作用打开毛细血管及毛汗孔,使局部产生收缩和冲挤的相互作用,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致淤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排出体外,达到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调动人体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的斑印及颜色的定义: 1、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血压高,或有温热之邪。 2、罐印微白,触之不温,多为经寒血虚,证见体乏无力,面色无华。 3、罐体内壁有水气兼见水泡者,表示该部位有湿气,为常期涉湿或穿潮湿衣服有关。 4、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为寒凝血瘀,为风寒流注于皮下经络。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双虚或气血阴阳不调。 6、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经行不畅。 7、罐印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气血不宣所致皮表不得儒养。(白而无色多表示局部中层、 深层神经系统应不良)。 8、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经行不畅,有血瘀现象。 9、罐印出现水泡和水珠状,表明患者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或属炎性水肿,如果拔罐后水泡色呈血红或 黑红色,为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为经逆。 10、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证见身体发热伴有头晕目眩者,表明患者热毒阳盛伤阴,阴血 亏损。 11、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伴有丹痧瘀斑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此为阳盛伤阴,为肝气郁结涉及脾血受 统不正,可见所触肌肉均有疼痛感。 12、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文,多表明患者患有潮湿、风邪入表症。 13、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和凉感。皮肤的 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 14、一般正常健康者罐色红白隐隐,触之微温,无太大皮表疼痛感。 三、拔罐方法: 1、辩证施治:拔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虚、实、 寒、热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治疗头痛,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疗,这时就要分清症候,在太阳穴和督脉大椎、风府、陶道穴拔火罐,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偏头痛伴有眩晕眼花、耳鸣者,可选风池、天窗、肩中俞;高血压性头痛可选双太阳、安眠、血压点、哑门、印堂;颈项活动不便者取新设、肩中俞、肩外俞加风池、百劳;伴有上肢症状者加颈臂、肩贞、天宗、肩后、抬肩、肩廖、巨骨。 2、拔罐用多少个合适? 先少后多,首次拔罐,一般控制在每批3——5个,待适应后渐渐增加,最多一次可达20——30个。 3、罐径大小:视身体部位而异,如背部腿部和腹部,可用大口径的罐子,其他面积小的部位则可用小口径的罐子。

拔罐适应症

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肺痈、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呕吐、反胃、呃逆、痞满、泄泻、便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 2.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 3.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纤维织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 4.妇科疾病: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闭、痛经、白带、黄带、赤带、妊娠呕吐、产后缺乳、产后腹痛、人工流产综合症、脏躁、阴挺、阴吹、阴痒、不孕症、产后大便困难、产后发热等。 5.儿科疾病:小儿发热、小儿呕吐、小儿泄泻、小儿厌食、小儿夜啼、小儿遗尿、百日咳、腮腺炎等。 6、皮肤科疾病:缠腰火丹、银屑病、牛皮癣、斑秃、湿疹、瘾疹、风瘙痒、漆疮、疥疮、蛇皮癣、皮痹、白癜风等。 7.五官科疾病:针眼、睑弦赤烂、流泪症、沙眼、目痒、目赤肿痛、目翳、远视、近视、视神经痿缩、鼻塞、鼻渊、鼻鼽、咽喉肿痛、乳蛾、口疮、牙痛、下颌关节紊乱症。 主要是由于罐内燃火消耗氧气,致使罐内空气稀薄,渐成真空,使机体局部形成负压,产生的吸力很强,皮肤与肌肉组织都被吸进。因罐内的大力吸引而引起高度充血,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新陈代谢旺盛,组织营养得到改善,反射性地增强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好转或痊愈,所以近代有人把它叫做“瘀血疗法”。 另外,在拔火罐时,有一部分小血管可能破裂,血液溢于组织中被溶解,再被吸收,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自家溶血”。自家溶血吸收,能对机体产生持续的良性刺激,增强防御机能,使病理过程好转,而起到治疗作用。以祖国医学的理论来讲,拔火罐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化瘀止痛功能,所以用它能够治愈很多病。 拔火罐疗法,虽然简便易行,能治疗很多病,但并不是万能的。有些疾病用此方法,不但无效,反而会加重病情。如皮肤过敏,水肿及一些出血性疾病,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还有病人极度虚弱,身体过于消瘦、孕妇、月经期等都禁用此法。 拔火罐的适应症有感冒,四肢肌肉、关节疼痛,胸、背、腰部疼痛,百日咳,消化不良,呕吐,胃脘部疼痛,腹痛等。按中医的循经部位,选穴位运用效果更好

中医拔罐的方法及禁忌

中医拔罐的方法及禁忌 我国中医文化历史悠久,而且历来备受欢迎,它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不仅有着很大的贡献,同时也给社会医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你知道中医在拔罐的过程中是如何用好这个小罐罐的吗? 拔罐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有下列几种方法: (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辟谷,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2)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8744696.html,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2、水罐法: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法: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 温馨提示: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 有些人在身体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会选择拔火罐。通过拔火罐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同时还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的治疗。但是拔罐也有一些禁忌,一起来看看。 禁忌一:同一位置反复拔 很多患者生病后,常在同一个位置反复拔火罐,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比如红肿、破损。 建议:拔火罐的时候,可以在多个位置拔,以增加治疗效果。 禁忌二:拔火罐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溃、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感冒。

拔罐穴位图

症状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 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 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 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 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 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 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 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 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 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 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 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 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 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 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 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 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 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 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

火罐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火罐疗法 一、适应症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二、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2、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引起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覆以消毒纱布,防止摩擦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以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3、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身体虚弱者不适合拔火罐。身体虚弱者体内阳气不足,如果再拔火罐会导致阳气更加不足,更加破坏了自身的阴阳平衡。所以身体虚弱,阳气不足,尽量不考虑拔火罐。 4、有肺部基础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不适用拔火罐。肺部有炎症时,经常会伴随肺泡的损伤或

肺部有体液潴留。如果用把火罐进行治疗,会使胸腔内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导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从而发生自发性气胸。 5、拔火罐后洗澡容易着凉。拔火罐后不宜洗澡,因为拔火罐后,皮肤是在一种被伤害的状态下,非常的脆弱,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话,由于皮肤处于一种毛孔张开的状态,很容易受凉。所以拔火罐后一定不能马上洗澡。 6、长时间拔火罐会导致皮肤感染。拔火罐根据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从点上火闪完到起罐不超过十分钟为宜。因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说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三、禁忌症 1、拔火罐前要先排净大小便。 2、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火罐。 3、高热、抽搐、痉挛等。 4、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 5、饱腹、空腹都不宜拔火罐。 6、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 7、女性的月经期及其他出血症部位,不可拔罐。 8、拔火罐后不要马上洗澡,尤其是冷水澡。 9、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 10、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中医拔罐养生 九大常用穴位

中医拔罐养生九大常用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六、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

中医适宜技术禁忌症

针刺禁忌症 1、不建议对孕妇针刺。 2、器官移植后禁用、脏器衰竭者禁用。 3、血压≥150/95mmHg禁用、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禁用或慎用。 4、形肉已夺,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以及新产后禁针。 5、过度疲劳,饥饱,喜怒,悲伤,以及惊恐时禁针。 6、惊恐者待其气定方可针刺。针刺前患者应静息片刻,待气血平和后再针刺。 7、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8、小儿宜用快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禁针。 9、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白血病或血友病等,不宜针刺。 10、皮肤感染,穴位皮肤破损,溃疡,以及瘢痕和肿瘤部位禁针。腹痛原 11、因未明或肠梗阻患者的腹部禁刺。尿潴留患者的小腹部禁刺。 12、严重糖尿病人禁针(尤其下肢和足部)。 13、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等使用大量抗凝剂者(如华法令、波立维等)禁针。 艾灸疗法禁忌症 1.中暑高热、高血压危险、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等忌用艾灸疗法。 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拔罐禁忌: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或者延误患者的治疗,以下病症应当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 (3)、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疗。 (4)、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急性关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

(5)、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部疖肿禁忌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 (6)、孕妇的腰骶及腹部不宜拔罐。 (7)、恶性肿瘤患者不宜拔罐 (8)、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均不宜拔罐 (9)、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风,狂犬病等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 推拿治疗禁忌症 1、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丹毒、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脓毒血症等。 2、某些急性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等。 3、有出血倾向、血液病或出血症,如便血、尿血、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烫伤与溃疡性皮炎的患部等。 5、肿瘤的局部。 6、外伤出血、骨折早期、严重骨质疏松、截瘫初期等。 7、严重心、脑、肺、肾等脏器疾病等。 中频治疗禁忌症 1、孕妇的下腹部 2、恶性肿瘤、结核病、急性化脓性炎症。 3、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 4、治疗部位有较大的金属异物、心脏部位、戴有心脏起搏器者。

拔罐法

拔罐法得应用 一、定义:拔罐法就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 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得得一种技术操作。 二、适应证与禁忌症: 适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头痛,胸胁痛,风湿痹痛,腰腿痛,扭伤,胃痛,疮疖肿痛,毒蛇咬伤(排除毒液)等病症。 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拔罐得方法有: (一)以排气法分类: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 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得火焰得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火罐法得点火方法有:投火法、闪火法、滴酒法、贴棉法、架火法,常用得就是闪火法。(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得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与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与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2)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得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得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闪火法得优点就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得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得部位上。(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得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得部位上。(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得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得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得吸力。

拔火罐放血注意事项

拔火罐放血注意事项 拔罐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治病方法,针炙、推拿适用的病症一般均适用于拔罐治疗,但在拔罐时还必需掌握其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拔罐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冬季做好室内保暖,避免感受风寒。 注意清洁消毒。施术者双手、受术者拔罐部位均应清洁干净或做常规消毒,拔罐用具必需常规消毒 瘀血、小水珠、瘙痒、拔罐可以使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和出血点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一般阳证、热证多呈现鲜红色瘀斑;阴证、寒证多呈现紫红色或淡红色瘀斑;寒证、湿证多呈现水泡、水珠;虚证多呈现潮红或淡红。若局部没有瘀斑,或虽有潮红,但起罐后立刻消失,说明病邪尚轻、病情不重或病已接近痊愈。 一般拔罐后3小时之内不宜洗澡。 四肢发冷、恶心呕吐、心慌心悸、拔罐过程中若出现脸色苍白、神昏仆倒、出冷汗和头晕目眩等症状,此为晕罐,应立刻停止拔罐,让病人平卧,饮温开水或糖水,休息片刻,多能好转。晕罐严重者,应针刺或点掐百会、涌泉、足三里、中冲、内关和人中等穴位,或艾灸百会、气海、涌泉、关元等穴位,必要时及时送入医院进行急救

拔罐的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拔罐,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 2新伤骨折、疤痕、恶性肿瘤局部、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局部皮肤弹性差者禁用。 3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用,妊娠期下腹部、腰骶部、乳房处禁用。 4心、肾、肝严重疾病以及高热抽搐者禁用。 5皮肤过敏、外伤、溃疡处禁用。 6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用。 7大出血、过饱、大汗、大渴、过饥、酒醉和过劳等禁用。放血 注意事项 1: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2: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4: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5: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

拔罐穴位与对应症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症状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 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 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 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 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 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 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 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 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 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 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 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 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 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 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 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 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 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 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 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 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

拔罐时及拔罐后注意事项

拔罐时及拔罐后注意事 拔罐时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冬季做好室内保暖,避免感受风寒。 2、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 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3、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 部位均不适用 4、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 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5、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 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6、瘀血、小水珠、瘙痒、拔罐可以使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和出血点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 一般阳证、热证多呈现鲜红色瘀斑;阴证、寒证多呈现紫红色或淡红色瘀斑;寒证、湿证多呈现水泡、水珠;虚证多呈现潮红或淡红。若局部没有瘀斑,或虽有潮红,但起罐后立刻消失,说明病邪尚轻、病情不重或病已接近痊愈。 7、拔罐过程中若出现脸色苍白、神昏仆倒、出冷汗和头晕目眩、四肢发冷、恶心呕吐、心慌心 悸等症状,此为晕罐,应立刻停止拔罐,让病人平卧,饮温开水或糖水,休息片刻,多能好转。 拔罐后注意事项: 1、拔火罐后拔罐部位不能受凉,不要被风吹,如果是颈部拔火罐,最好穿立领的衣服。 2、在拔火罐后12小时内不宜洗澡,而且不要用冷水刺激拔火罐部位.拔火罐后,皮肤是在一 种被伤害的状态下,非常的脆弱,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话,由于皮肤处于一种毛孔张开的状态,很容易受凉。

常见疾病拔罐与穴位

常见疾病拔罐与穴位(附图) 1.用拔罐法治疗感冒 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头痛,全身酸痛、怕冷等。 取穴:大椎1、风门2、肺俞3、曲池4、合谷5、外关6、太阳穴7。对于发烧者可以取大椎穴用刺络拔罐法。 2.用拔罐法治疗头痛 症状:头部胀痛。 取穴:合谷、大椎、太阳穴。 3.用拔罐法治疗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痰多,伴胸骨后疼痛,气急,胸闷等。 取穴:天突8、大椎、中府9、肺俞、丰隆10、尺泽11。 4.用拔罐法治疗胃痉挛 症状:突发性剧烈上腹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胃痉挛常见于有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有胃神经官能症病史者。 取穴:中脘12、足三里13、天枢14、内关15。 5.用拔罐法治疗失眠 症状:入睡困难,多梦,头晕、健忘、疲倦无力等。 取穴:心俞16、肾俞17、脾俞18、内关、三阴交19、安眠20。 6.用拔罐法治疗高血压 症状: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失眠,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 取穴:大椎、肝俞21、心俞、肾俞、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7.用拔罐法治疗坐骨神经痛 症状:腰臀部、大小腿右侧、小腿右外侧及足背侧发生放射样、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等。 取穴:肾俞、环跳22、承扶23、殷门24、委中25、承山26、悬钟27、风市28。 8.用拔罐法治疗关节炎 症状:关节疼痛、肿胀酸麻、屈伸不利等。 上肢取穴:大椎、肩髎29(音辽)、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取穴:环跳、阳陵泉30、足三里、风市。 脊柱取穴:身柱31、大椎、腰阳关32。 9.用拔罐法治疗颈椎病 症状:颈部僵硬或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手指或指尖麻木,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取穴:大椎、肩中俞33、天宗34、曲池、合谷。 10.用拔罐法治疗肩周炎 症状:肩部疼痛、夜间尤甚及肩部有压痛,活动受限等。 取穴:肩髎、天宗、阿是穴(即痛点处)。 附注: 1 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 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 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 4 曲池: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 5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6 外关: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 8 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9 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 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 11 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 12 中脘:位于脐上4寸。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

拔罐后的注意事项

拔罐后的注意事项 用拔火罐治病,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拔火罐与针灸、刮痧等一样,属于中医外治,其实,是一种物理疗法,且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它属于充血疗法,利用物理刺激和负压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中国人称它为瘀血疗法。由于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且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使用时要视病情而定,不是所有病都适用它。 禁忌人群 拔火罐虽是一种简便的传统中医治疗和保健方法,但它不是对人人适合。患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损伤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癌症患者,骨折、极度衰弱者,孕妇,妇女月经期,醉酒后,不能使用。病情比较严重的最好还是到医院治疗,以免贻误治疗。

长时间拔火罐会导致皮肤感染 不少人说火罐这一拔最少要半小时,有的人认为拔出水疱来才能体现拔火罐的效果,尤其是一些老人持这样观点的比较多。拔火罐根据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从点上火滑完罐到起罐不超过十分钟为宜。因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说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拔火罐后洗澡容易着凉 拔火罐后不宜洗澡,很多爱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说“火罐和洗澡,一个也不少”。确实,温热的澡水和温热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这顺序还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但是绝对不能在拔罐之后马上洗澡。 拔火罐后,皮肤是在一种被伤害的状态下,非常的脆弱,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话,由于皮肤处于一种毛孔张开的状态,很容易受凉。所以拔火罐后一定不能马

拔罐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拔罐适应症及主要穴位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拔罐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呼吸系统适应症]急性及、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 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 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心律不齐。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 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 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 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大杼、(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大椎、膏盲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 [妇科方面的适应症] 痛经。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闭经。主穴:关元、肾俞。 月经过多。主穴:关元、子宫。 白带。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 盆腔炎。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