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ACS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PACS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PACS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PACS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表2 各类试题区分度

题型题量0.3以上

0.15~0.3

0.15以下

名词解释5500填空题9630选择题301785简答题2200问答题1100合计4731115百分率(%)

100.0

66.0

23.4

10.6

表3 各类试题质量统计

题型题量理想试题

较好试题

一般试题

较差试题

名词解释52300填空题93330选择题30131160简答题22000问答题10100合计47201890百分率(%)

100.0

42.6

38.3

19.1

3 讨论

3.1 成绩分析 从本次考试成绩分数质量分布看,呈负偏态分布,峰位在85分左右。课程的总结性测试呈这种负偏态的成绩分布是完全合理的[1]。

3.2 试卷质量分析 考试信度和效度:信度和效度是衡量考试质量的重要指标,只有保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考分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出受试者的学业水平,考试评价才能真正起到诊断、反馈与补救等作用[2]。为此,在命题时根据常用诊疗技术的教学大纲,结合课时的分配,由内科教研室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命题,认真把握试卷质量,尽量做到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理解与记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试卷的回答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考试由教务科统一组织,严抓了考风。阅卷采取流水作业。使本次考试成绩更加真实、可信。

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难度适中而区分度高的

试题才是理想试题[2]。根据周口卫校优质课工程学习质量评价

方案:难度在0.3~0.7之间,区分度在0.3以上,属于理想试题;难度在0.3~0.7之间,区分度在0.15~0.3之间,为较好试题;试题难度高于0.7,区分度在0.15以下,为一般试题,没有必要修改;试题难度低于0.3,区分度在0.15以下,为较差试题,需要修改。通过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等综合分析,表明本次试题质量还是较理想的,可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

3.3 存在问题 本试卷中理想试题仅占43%,以上各考题难度分配不均,名词解释3个小题偏易,占60%,分析原因,这些偏易题正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如主诉、咯血等概念,因而失分较少。问答题偏难,失分较多,因题量少,且答案除需学生记忆外,还需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分析,说明试题是适合的。本试题区分度在0.3以上的试题占66%,区分度在0.3以下的试题占32.9%,其中有区分度不太显著(<0.15)者5题(占10.6%),均为选择题,分析其原因均属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如其中1个选择题为:咯血最常见的病因是:(1)支气管扩张;(2)肺结核;(3)肺癌;(4)慢性支气管炎。另3个分题是检查腹腔包块需采用的触诊方法、口腔呈烂苹果味的临床意义等问题,均属应该掌握的内容。有一个题区分度等于零,是选择题,是因为试题打印错误,无正确备选答案,所有考生都给了分。而合格率仍达不到高要求,考试时间也没有充分应用,试题量偏少,覆盖面还不是太广泛,所以要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施教、增加题量等方面下功夫。

综上所述,本次试卷题型全面,试题难易适中,成绩分布较为合理,基本上反映出了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同时也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 孙维桐.浅谈试卷分析在教学与管理中的作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02,20(2):88-89.

[2] 叶成华,沈海驯,李建明.考试命题与试卷分析[M ].宁波:宁波出

版社,2002.6-7.

收稿日期:2005-08-12;修回日期:2005-09-14 责任编辑:刘继烈

PACS 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赵宏彬1

,马隽2

,刘丹1

,崔克勤1

,韩在刚1

,暴昕

1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第一临床医院1.放射线科;2.CT &M RI 科,吉林吉

林132011

作者简介:赵宏彬(1967-),男,吉林省吉林市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影像诊断。

【主题词】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计算机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 R 1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647(2006)02-0304-03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医疗设备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图像技术与现代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PA CS(pict ur e ar chiv-ing and co mmunicatio n systems 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它将医

学图像资料转化为数字信息,通过高速计算机设备及通讯网

络,使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在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教学提供了更先进的手段。自2004年来我们在医学影像教学中运用P A CS 系统,丰富了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我院P ACS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P A CS 的主要组成有:(1)医学图像工作站:图像获取和输入工作站、图像观察和会诊工作站、诊断工作站、远程诊断工作站;(2)计算机网络和中心控制;(3)海量存储系统;(4)通讯模

块;(5)胶片图像扫描仪;(6)影像输出中心。目前我院P ACS从CR上取得的数字图像信息,通过局域网送入文件服务器。同时采用可读写光盘来存储图像,对重要的图像及文件进行备份并腾空硬盘空间,采用软件调出并处理图像文件,以达到最佳图像效果。目前,我们已完成5000幅图像的录入及处理。同时我们建立图像数据库,便于传送、查询、处理。

2 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P A CS对提高影像学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2.1 P ACS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功能和特点 PA CS是以计算机为基础,以网络和通讯方式存放、传送、显示影像及有关信息,具有很多优点,高效存取图像,节省时间与费用,光盘存储大量信息,节省投资和管理费用,图像数据方便、快速地传送,后处理手段多样,实现远程诊断,在整体上改善教学的运行效率和质量[1-2]。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用X线、CT、M R I、超声等技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从而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目的的一门学科,教学中必然涉及大量的影像图片和许多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利用PA CS教学可以通过增加大量的图片,使教学形象化,容易被理解。虽然现在每节课由以前的55min减少到45min,但我们利用PA CS课件提供给学生的信息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了10%~15%左右,更加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提高了教学质量。

2.2 P ACS系统使教师的授课更轻松、丰富、自由 PA CS系统出现前,放射诊断教学课件的制作,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资料积累、收集、整理过程。因为教学资料片的存储介质都是普通的X光片,所以必须通过扫描仪一张张扫描、收集和整理后才能作为多媒体素材。而现在教师从PA CS影像存档设备及各种医学影像信息媒体上(网络、电视、报刊杂志和专业书籍)搜集大量资料,特别是少见、罕见、疑难病例图像分类存入网站,根据教学大纲在教学层次上将获得的资源重组,优选出与各类教学对象最紧密的材料,以建立、完善医学影像图片库[3]。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个人“写”教案,而真正体现集体的智慧,使教学内容达到空间的丰富、多样化。并且不依赖教材的版本,可根据资源的增加,在网上“积件”即可。伴随着大量教学软件的涌现,教学内容形式呈现出多姿多彩,设计的模式图、动画,结合各类图像将使教师的授课更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利用P A CS系统强大的查询功能,采用简单便捷的系统分类和病名关键词查询方式[4],可方便地调用所需图像,极大地缩短了课件的制作周期,教师可从大量繁杂的重复性备课工作中“解放”出来,全力注重于教学技巧、内容和教学质量的探讨与改革。

传统医学影像教学模式无非是教师统一地点、时间,主要是文字说明形式的授课、临床实习和考试。准备工作耗时长,并且所有的教学材料有纸化,浪费大。教材跟不上形势,因为从编写到出版过程漫长。教师教学风格各异,影响课时的衔接。图片质量不佳、数量少,难以使人产生兴趣,特别是无法解决复习图片的困难,上课过程基本上是教员“一言堂”,变得让学生背教条,缺乏沟通。借阅参考资料也受书籍数量限制。小课实习因疾病种类、诊室空间限制、诊断仪器显示屏小、人员多等因素,不能保证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更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并且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开始上课到考试,几乎没有理论知识的练习、具体实践的操作。考试仅是单纯、抽象的理论,没有图像展示的临床实践综合题目,缺少培养他们综合的理论、实践分析能力。而通过PA CS教学,利用其拥有大量清晰的文字、图像库,高速的传输线路,简单方便的操作界面等优点,采用浏览器观阅影像资料[5],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通过在线和主题讨论形式,实现师生交流,并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运用多种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能随心所欲地帮助学生提供所需的文字、图像和声音画面。使用网页进行课堂练习、测验,图文并茂,理论和实践结合性强,可以解决既往考试不能应用图像测试的缺陷,通过“模拟诊室”进行临床实际操作,并且还可链接授权网站,查阅各国本专业和其他医学信息,体现了现代网络教育三个基本特点,即资源共享、个性化和交互式。

2.3 PA CS系统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高效、灵活 P A CS系统以其新颖的形式、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字体、丰富的图片、活泼逼真的动画形象,表现力和感染力强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的医学影像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6]。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的具体情况,快捷方便地调用和同时显示,学生能在较短的单位课时内,获取较大量的图文信息,可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读片能力。利用P A CS系统形象化教学变死教材为活教材,提高记忆效果和理解力。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或难理解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现出来使其形象化。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去进行概念理解就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效果。教学课件可反复播放,部分学生可将其内容拷贝后课后复习、归纳、总结。这种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建构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情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通过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室等地自主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对没有掌握的内容反复学练。在实习阅片中,可更好地开展“学导式”教学法,先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P A CS网络上的图片自学,分析讨论,然后由老师总结。在传统的放射诊断学教学中,小班阅片实习课占较大比例,是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理论及提高实际阅片能力的重要一环。但老师每次上实习课时必须提一大堆体积大,重量可观的教学片,同时在新的形势下,伴随大学扩招,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教师人数明显不足,客观上不可能再沿续“小班讲课和实习”的老路。PA CS系统出现后,实习时学生可直接在与P A CS联接的电脑上进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阅片实习课的效率[7]。在PA CS网络上各种教学病例资源可以共享,大家都知道,各地区有各地区的多发病、常见病和罕见病,这样就需要大量各种病例,单靠一间医院很难在病例上取得完善。依靠PA CS网络,我们可以方便地从其他地区和院校的影像数

据库中找到我们需要教学病例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资源中的病例自测题库可供学生加深课堂印象,及时评价并提高教学或自学效果。PA CS系统使各影像科室间、影像科室与临床科室间,医院内外甚至国内外达到设备和资源的共享。另外,它给各种层次的学员,包括医学影像学学生、影像科室进修生甚至是影像科医生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学习条件,把教学和临床更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3 P A CS系统应用于医学影像教学的展望

首先,对授课教师计算机技能及P A CS技术的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课件是由教师自己制作,收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8],课件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努力钻研计算机技术,使课件设计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其次,利用PA CS系统教学具有集成性、可控性、立体化和非线性化等特点,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挑战。许多老师难以把握教学方法,出现了坐在电脑前机械地点击鼠标,向学生朗读课件内容的情形,影响了教师的发挥和与学生的交流。因此,运用P ACS系统授课时,应注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互动,从而提高授课效果。再次,PA CS系统的广泛应用还需要从硬件上进一步支持。

总之,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解决了传统教学面临的弊端,丰富了教学内容,彻底改革了教学手段,达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必将在医学影像学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今后,加强计算机知识的训练,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硬件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居胜红,陈峰.从PACS看医学影像诊断及医学影像教育发展的新

趋势[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1,10(1):45-46.

[2] 段刚,陈卫国,黄信华,等.PACS系统在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3,26(1):19-20.

[3] 魏渝清,胡建,王学建.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在影像诊断教学

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8):755-758.

[4] M uller H,M ich oux N,Bandon D,et al.A review of content-based

im age retrieval sys tems in medical applications-clinical benefits and futu re directions[J].In t J M ed Inform,2004,73(1):1-23. [5] Boehm T,Handgraetinger O,Link J,et al.Evaluation of radiologi-

cal w or kstation s and w eb-brow ser-based image dis tribution clients for a PACS pr oject in hands-on w orks hops[J].Eu r Radiol,2004,

14(5):908-914.

[6] Raman B,Raman R,Raman L,et al.Relat Radiology on handheld

devices:image display,man ipulation,an d PACS integ ration iss ues

[J].Radiographics,2004,24(1):299-310.

[7] Blu nt D,O'Rega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6660398.html, ing PACS as a teaching resource[J].Br J

Radiol,2005,78(930):483-484.

[8] Gutierrez AJ,M ullin s M E,Novelline RA,et al.Im pact of PAC S

and voice-recognition repor tin g on the education of radiology res i-

dents[J].J Digit Imaging,2005,18(2):100-108.

收稿日期:2005-09-20;修回日期:2005-10-20 责任编辑:刘继烈

【病例报告】

非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误诊2例

刘海云1,王长修2,陈晶1

1.河北省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054000;

2.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054031【主题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断;误诊

【中图分类号】 581.104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009-6647(2006)02-0306-01 1 病例报告

例1:男,68岁。在某医院以嗜睡无力、纳差无欲、反应淡漠症状就诊,颅脑CT报告脑萎缩,遂按老年病收住院2周。2个月后该患者再次就诊时诉体重下降,接诊医生怀疑患有肿瘤疾病,进行B超、CT、钡餐等检查,未有阳性发现。2005-03来我院检查:衰竭状态,精神差,HR82次/min,律不齐,甲状腺不大,甲功检测发现T T3、T T4、F T3、FT4不同程度升高,T SH较低,24 h吸碘率较高,甲亢诊断确定。经与家属商议给予口服131I治疗, 2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体重恢复。

例2:男,54岁。2004-05在某专科医院诉胸闷、乏力,有时伴胸部疼痛2个月,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呈房颤心电图,该医院以心律失常、冠心病收住院治疗。3周后出院来我科就诊,追问病史:双下肢无力,大便2~3次/d近0.5a,查体:皮肤潮湿,眼裂增宽,眼球轻度突出,甲状腺Ⅱ度肿大,随查甲状腺功能: T T3、T T4、F T3、FT4增高,T SH较低,加查24h吸碘率亦升高且高峰前移,诊断为甲亢。患者选择口服131I治疗,同时应用B受体阻滞剂,3个月后复查症状消失,甲功基本恢复正常。2 讨论

甲亢的典型临床表现是颈粗、突眼和高代谢症群:即食亢、便频、心慌、怕热出汗、易激动等。在临床工作中,多系统表现的典型患者不难诊断,而那些仅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甲亢患者时常被误诊,特别是老年甲亢患者。他们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加上我们对老年疾病的惯有思维和极不全面的问诊及查体,是造成误诊的首要原因。例1老年患者纳差无欲、淡漠无力是常见症状,接诊医生只按老年常见病的固定思维检查诊断,当患者诉体重下降时,又只注重肿瘤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而忽略其他疾病导致误诊。甲亢性心脏病占甲亢患者的5%~10%[1],不少老年甲亢是以房颤为首发症状,很容易误诊为心脏病,病例2即属此情况。

【参考文献】

[1] 戴为信,主编.甲状腺疾病[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5-87.

收稿日期:2005-10-18;修回日期:2005-11-19 责任编辑:刘继烈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教学指导大纲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刖言 “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DSA CT MR、DSA介入、超声和丫闪烁摄影等,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超声另编,丫闪烁摄影等在其他学科讲授,但在总论中应予介绍,使学生有完整的概念。 放射诊断学是利用放射线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学科。本教材主要是X线诊断,顺应医学影像学 的发展,增加了有关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MRD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内容的比重,并介绍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以三基即总论、各系统的正常X 线、CT MR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CT MR表现为主,并适当编入部分疾病的X线、CT MRI 诊断,以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课堂讲授与见习的比例为2:1(36:18)第一篇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X线、CT MR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 二、熟悉常用的X线、CT MR检查方法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使用。 三、了解X线、CT MR诊断的方法、原则、价值、限度和地位。 四、了解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 [教学内容] 阐明“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的临床学科,主要包括X线、超声、CT MR、丫闪烁摄影诊断及介入放射学等。目前,本学科重度讲授X线、CT MR诊断和介入放射学。X线诊断学是应用X线的特性通过摄影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 第一章X线成像 第一节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1)X线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2)X线的特性:穿透性、感光性、荧光作用、电离作用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

关于筹建XX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2009〕81号)、《关于印发XX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X发改规划【2010】1207号文件精神,为加强XX市医疗资源优势整合,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质量”为原则,加快临床诊治技术提升,推进全市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实现各医疗机构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目前计划在XX市设立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使之能充分整合医疗资源优势,提高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一章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项目总论 1 概念和目标 概念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指集约化的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实现区域范围内影像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影像(包括其他检查)资料的全面共享,可供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临床、病人方便地调阅的网络信息系统。 目标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总体上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实现区域范围内病人资料,影像检查资料(包括放射、超声等)的全面共 享。 2、实现对下级特别是基层医院影像检查的集中诊断和集中审核,实现区域 内影像设备和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从而全面提高区域范围的影像诊断 质量和服务水平。

3、提供对疑难检查病例的会诊支持。 4、病人能够在区域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获得相同质量的影像诊断服 务,从而方便病人就近就诊,避免了重复检查。另外能够让病人方便地 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影像检查资料。 5、实现科研素材、业务学习资料的方便获取,解决了基层医院影像诊断医 生工作、培训难以两全的难题,可以使影像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快 速提高业务素质。 6、可以建立区域的影像读片资料库和典型病例库供教学和科研使用;建立 区域内各医院的阅片质量追踪数据库;统一的传染病统计和报卡服务等。 7、促进区域内医疗信息化建设,为今后构建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 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第二章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项目建设原则和标准 原则 1、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2、符合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服务”为本的原则。系统必须能够为 病人和医疗保健服务提供所需信息,同时保证与病人有关的信息私密性 和安全性,当病人授权时方可调阅和传输。 3、身份识别唯一性原则。系统建设时必须确定一种能够唯一标识本区域内 居民身份的方法。在确定本区域内居民身份唯一标识方法时还要考虑更 大范围内居民身份唯一标识识别的可能,即该标识应具备扩充和向上兼 容的能力。 4、标准化原则。系统信息化建设应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指导下开展, 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等必须遵循国际、国家和行业等有关规定。 5、开放和兼容性原则。系统除了需要与各类卫生医疗机构内的有关信息系 统,如HIS系统、医技系统互联互通外,还需要能为更大的区域系统以及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数据和调阅接口。 6、适应性原则。系统必须能够适应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需要,同时要

医学影像学:中枢系统

【中枢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正常脑CT表现。 2.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优缺点,CT在该系统的价值。 3.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的CT诊断(脑瘤、脑血管疾病、脑外伤)。 思考题 1.中枢神经系统正常CT表现? 2.脑膜瘤CT表现? 3.脑血管性疾病CT表现? 第一节概述 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1.X线平片(plain film):头颅正侧位,简单经济无痛苦 *价值与限度:发现疾病,不能确诊,明确病变的位置及性质,临床表现明显但无异常发现(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1、分为动脉DSA(intraarterial DSA;IADSA)和静脉DSA(intravenous DSA;IVDSA) 2、适应症: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动脉闭塞、颅内肿瘤的供血动脉和肿瘤染色(三)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 1、平扫(plain scan) 2、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d scan) 3、CTA 4、CT灌注 (四)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颅骨平片

External capsule:外囊An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内囊前肢Genu of corpus callosum:胼胝体膝 Anterior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侧脑室前角Head/caput of caudate nucleus:尾状核头Genu of internal capsule:内囊膝lenticular nucleus:豆状核thalamus:丘脑trigon of lateral ventricle:侧脑室三角 Pos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内囊后肢Calcification of pineal body:钙化的松果体 (二)脑DSA (三)脑CT 层面解剖结构CT图像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 标准试行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 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 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

量。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台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和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六)设置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的,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房屋和设施 (一)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5%,房屋应具备双路供电或紧急发电设施。 (二)根据国标GBZ130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单管头X射线机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20平方米,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4米。双管球X射线机房有效使用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机房内单边最小长度4.5米,CT机房使用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机房内单边最小长度4.5米。MRI 机房不小于80平方米。以上每个机房有合适的控制室和配套设备辅助用房,所有机房建造前必需通过环境检测,X射线和CT机房符合辐射安全要求。 (三)每台超声诊断设备使用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四)心电图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五)候诊区大于150平方米,包括受检者等候区、更衣室(处)条件受限的,可将更衣室(处)设在检查室内,做好受检者隐私保护。 五、分区布局

国家鼓励开办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必备设备一览

继制定《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对县医院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等方面,均予以详细规范之后,国家卫计委也要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这一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进行标准、规范化管理了。 日前,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试行)》。这两大文件均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而由国家卫计委组织制定的。 文件明确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政治地位”: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为独立法人单位,由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 由于对分级诊疗作用重大,文件要求,各地卫计委逐渐推进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结果互认;县级以上医院应与其建立协作关系;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其提供的远程影像诊断服务;鼓励其走向连锁化、集团化。 在设备配置上,文件明确,一家符合基本标准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至少配备: (一)基本设备。至少配备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2台、16排CT和64排及以上CT各1台、1.5T及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1台;超声3台,具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心脏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功能;心电图仪2台。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心电监护仪,职业防护物品。 (二)急救设备。每个放射检查室都必须配备符合要求并有足够数量的辐射防护用品及基本抢救设备,CT检查室内必须配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及相关药品。 (三)信息化设备。具有信息报送和传输功能的网络计算机等设备,配置与工作量相适应的医生诊断工作站,具备PACS/RIS系统和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附件: 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 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 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

医学影像系统PACS

医学影像系统PACS

一、医学影像系统PACS简介 PACS系统就是Picture Archiving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缩写,意为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它就是应用在医院影像科室的系统,主要的任务就就是把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包括核磁,CT,超声,各种X光机,各种红外仪、显微仪等设备产生的图像)通过各种接口(模拟,DICOM,网络)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很快的调回使用,同时增加一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它在各种影像设备间传输数据与组织存储数据具有重要作用。PACS也就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与管理的综合系统。它主要分为影像采集系统、数据处理与管理系统(PACS控制器)、影像通讯网络、影像显示系统(显示工作站)、影像存档系统、影像打印与输出系统等6个单元。 二、PACS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伦琴发现X射线后的一百多年里,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对放射诊断学的主要贡献就是创造了多种成像方式,例如:CT、MRI、SPECT、PET、DSA、NM、US、CR 等,这些新的医学成像技术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资料,极大地方便了医生的诊断,但与此同时所产生的大量的影像资料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胶片备份,人工管理的方法不仅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场地与人力,而且存在着丢失资料、查找困难、存储时间短等问题。显然这种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医院迅速增长的业务要求,迫切需要一种自动化的影像管理系统来代替它,这已成为每一家医院面临的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伴随着高速计算设备、网络通讯及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医学影像存取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为以上问题的彻底解决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据估算,在一家医院中放射成像(radiography,即将医学影像成像到传统的胶片上)的工作,其工作量通常占影像室工作量的60%至70%。PACS系统可以大大降低该工作量的比例,提高影像室的工作效率。PACS系统的使用不但为医院达到无胶片化环境提供了解决的

【AAA】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关于筹建RR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RR〕6号)、《中共RR省委RR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20RR〕81号)、《关于印发RR省卫生事业发展“十R五”规划的通知》(R发改规划【20RR】1207号文件精神,为加强RR市医疗资源优势整合,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质量”为原则,加快临床诊治技术提升,推进全市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实现各医疗机构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目前计划在RR市设立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使之能充分整合医疗资源优势,提高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一章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项目总论 1概念和目标 1.1概念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指集约化的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实现区域范围内影像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影像(包括其他检查)资料的全面共享,可供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临床、病人方便地调阅的网络信息系统。 1.2目标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总体上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实现区域范围内病人资料,影像检查资料(包括放射、超声等)的全面 共享。 2、实现对下级特别是基层医院影像检查的集中诊断和集中审核,实现区域 内影像设备和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从而全面提高区域范围的影像诊断 质量和服务水平。

3、提供对疑难检查病例的会诊支持。 4、病人能够在区域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获得相同质量的影像诊断服 务,从而方便病人就近就诊,避免了重复检查。另外能够让病人方便地 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影像检查资料。 5、实现科研素材、业务学习资料的方便获取,解决了基层医院影像诊断医 生工作、培训难以两全的难题,可以使影像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快 速提高业务素质。 6、可以建立区域的影像读片资料库和典型病例库供教学和科研使用;建立 区域内各医院的阅片质量追踪数据库;统一的传染病统计和报卡服务等。 7、促进区域内医疗信息化建设,为今后构建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 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第二章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项目建设原则和标准 2.1原则 1、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2、符合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服务”为本的原则。系统必须能够为 病人和医疗保健服务提供所需信息,同时保证与病人有关的信息私密性 和安全性,当病人授权时方可调阅和传输。 3、身份识别唯一性原则。系统建设时必须确定一种能够唯一标识本区域内 居民身份的方法。在确定本区域内居民身份唯一标识方法时还要考虑更 大范围内居民身份唯一标识识别的可能,即该标识应具备扩充和向上兼 容的能力。 4、标准化原则。系统信息化建设应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指导下开展, 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等必须遵循国际、国家和行业等有关规定。 5、开放和兼容性原则。系统除了需要与各类卫生医疗机构内的有关信息系 统,如HIS系统、医技系统互联互通外,还需要能为更大的区域系统以及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数据和调阅接口。 6、适应性原则。系统必须能够适应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需要,同时要 能满足业务需求的变化,预留足够灵活的数据和功能接口,便于今后扩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Image Diagnosi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71(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时39)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相关各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变化。 (二)了解影像学诊断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及其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三)了解影像学中各种检查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学会观察、分析各种影像的表现、方法和诊断原则。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是以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知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临床CT诊断学》李果珍主编

《X线诊断学》荣独山主编 《CT与MRI影像解剖学图谱》姜树学主编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考核分三部分:包括平时实习课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10%,理论知识考核占70%,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占20%,要求三项成绩总分相加大于60分为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理论与实习课课时数比约1:1.25。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 配以大量的影像图像,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为直观的理解。实习课分为四部分,包括带教老师 简单介绍实习内容要求、带教老师讲解见习片内容、学生独立读片及带教老师疑难解答、带教 老师分析学生在阅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内容做总结分析。 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X线、CT、MR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1.X、CT、MR图像的特点 2观察异常X、CT、MR表现的要点及其诊断方法和原则 (二)熟悉: 1.X、CT、MR影像学多种成像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教学实验PACS系统(医学院校专用版)

医学影像诊断教学实验PACS系统 ——医学院校专用版专为医学院校医学影像诊断课程教学实验而量身定做的《平至医学影像诊断教学实验PACS系统(医学院校专用版)》,既具有PACS系统的基本内容,又突出了医学影像诊断课程教学与实验的需求,它融合于校园网之中,校园网内无限量接口,把教学、实验、科研、校医院等联系起来,丰富、优化了教学资源,可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平至医学影像诊断教学实验PACS系统(医学院校专用版)》的主要功能 校园网内随时随地使用——无接口数量限制 支持通过校园内部网和因特网的限制性访问,无论是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还是学生宿舍,下载客户端即可使用,对教师授课,学生课下学习提供方便。 便捷的影像上传,独家可加密的影像存储功能 支持远程导入从医院PACS系统或者其他方式获取的影像资料。为保障版权,设计了图像加密功能,用户在上传影像资料时,选种“加密”,即对上传影像进行了加密,使其不会被非法使用。 方便的图库和影像的编辑功能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图库可以增建、分类、命名和删除,影像可以修改病人编号、姓名、病例、日期等信息,还有增加和删除影像等功能。 一定数量的影像资料预存 随系统赠送DICOM和JPEG各千余份影像资料,安装即可用于教学实验。 影像处理的标准模块 支持DICOM3.0标准和JPG,JPEG格式的影像资料。可进行调节窗宽窗位、缩放、测距、旋转、明度调整,图像漫游等DICOM图像处理功能,以及缩放、明暗调整、旋转等JPG图像处理功能,并且有查看图像标签,编辑影像描述等辅助功能。 便利的影像资料基本信息的数据库管理与分类检索功能 根据教学实验内容安排,可以按照病人编号、姓名,病例,日期等进行搜索,对影像的基本信息进行数据库管理,具有多种检索功能,使教学实验有针对性。 论坛交流功能 系统内建有专用论坛,学生可以进行提问,老师可以进行解答。使问题能够及时反馈,方便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时间的交流探讨。 在线提交实验报告功能 系统集成电子邮件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注册,通过邮箱发送实验报告和其他资料。 诊断报告的书写、保存、打印输出功能 教师或医生根据影像的信息,诊断后书写诊断报告,一是作为学生在实验中的标准答案,二是使学生掌握诊断报告的正确书写。诊断报告支持导入模板,另存,打印,添加图片等功能。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蚌埠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68 理论课学时:34 实验学时:34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麻醉医学专业本科 课程简介:20世纪70-80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X 线、超声、CT、MRI、DSA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X线、超声、CT及MRI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第一篇影像诊断学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 第一节 X线成像 【掌握】1、X线的特性。 2、X线图像的特点。 3、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2、X线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 【熟悉】1、X线的产生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2、DR、DSA的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了解】1、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简史、当前地位及前景。 2、X线检查中防护的重要意义。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 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与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 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与消毒供应室。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她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与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

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台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按照国家与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与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六)设置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与消毒供应室的,应

PACS下医学影像新型教学

PACS下医学影像新型教学①①①吴晓芬殷焱许建荣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200127, 上海市东方路1630号摘要随着PACS在现代医院中的广泛应用,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PACS系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提高影像学习的效率,PACS系统还有助于缩短教师收集教学资料的时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关键词PACS 医学影像教学资料医学影像学是用影像学的方法为医学服务的一门学科。例如对放射科、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科室的研究,在其教学及实践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教学图片, 以往这些电子化的图片是通过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照像获得的, 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而且图像的质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PACS系统的出现, 为教学图片的收集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方式。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 PACS)是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数字信息,通过高速计算机设备及通讯网络,使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是对医学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系统。我院早在2004年就构建了PACS系统,使影像教学跨入了新的技术水平。 1 传

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一般采用“医学影像胶片+观片灯”的方式进行。实习时如果每组学生人数过多,难以看清胶片上的图像;每组人数少则分组过多,使得教师教学任务加重,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尤其是近几年大学扩招后,各专业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教师人数明显不足,根本不可能延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胶片的反复使用必然会造成损坏、丢失、污染、错放等现象,而且由于胶片拍摄影像资料比较麻烦,使得资料过于陈旧,更新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影像学实习教学的质量。另外胶片的来源又比较紧张,胶片的成本相对较高以及存放较为困难等原因,使得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实习课采取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授课逐渐成为主流。 2 PACS下新型教学模式我院构建PACS系统以后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如对大学生的理论教学及大学生见习带教仍采用较为传统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授课”方式进行,但课件中的影像资料由PACS中直接检索获得,节约了带教老师查找教学资料的时间。对大学生实习带教、本科医生及进修人员的临床教学及业务学习则完全采用“网络化”的方式进行,在进行教学时,所有相关人员可以集中在一个大教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A

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54/3 适用专业: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影像学A Medical Image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专业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 影像诊断学主要内容除包括各种医学影像设备(X线影像、超声影像、核医学影像、DSA、CT和核磁共振影像)的基本原理、影像特点和临床应用等内容外,还有影像介入医学的内容。通过理论授课,使学生掌握上述影像设备的基本成像原理、检查方法、影像诊断、诊断价值及限度,以使医学生能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合理地使用这些影像设备检查。通过课间分组见习,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建立医学影像与基础课程建立联系,掌握运用所学影像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及使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 教学方法由集中授课及课间见习组成。 集中授课讲授医学影像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并对影像学的最新学术进展予以介绍。课间见习通过大量的影像数据库病例的讲解和识读,复习理解理论知识。在授课中开展PBL教学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部分理论课开展双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先进的影像后处理和多媒体技术,真实的再现人体的解剖学结构及病理变化,以及相应的影像学征象。 四、本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 本课程采用笔试进行影像理论方面的笔试考核和读片考试,两项成绩的均分为期末考试成绩。 考核内容与课程目的相呼应,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影像诊断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金征宇主编,《医学影像学》(供八年制及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第2版。 2.王滨、贺文主编,影像诊断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第3版 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 第一篇影像诊断学 第一章总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 1.医学影像的类型特点 2.医学影像学图像的分析方法、检查方法、选择原则及综合应用、限度 二、熟悉 1.X线成像及防护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 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 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

有2名执业医师)。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台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和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六)设置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的,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房屋和设施

医学影像学教学习题及答案

医学影像学教学习题及答 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医学影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空气支气管征: 2.半月综合征: 3.肾自截: 4.原发综合征: 5.跳跃征: 6.骨质增生硬化: 7.反“3”字征: 8.骨龄: 9.心胸比率: 10 介入放射学: 二.选择题 1. x线摄影主要利用X线特性的( ) A穿透性与荧光作用. B穿透性与电离作用 C穿透性与胶片感光作用 D荧光作用和电离作用 2,属于生理排泄法使器官显影的( ) A支气管造影 B口服胆囊造影 C逆行肾盂造影 D子宫输卵管造影 3.骨折不愈合的主要标准是() A骨折线模糊 B两断端骨质吸收 C骨折端假关节形成 D骨折线变宽 4.化脓性骨髓炎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主要X线依据是() A骨破坏的大小 B骨膜反应的程度 C死骨的有无和大小 D软组织肿胀的程度 5.化脓性关节炎和关节结核X线鉴别的最主要依据是( ) A关节破坏的程度 B关节面破坏的部位 C有无骨性强直 D有无关节脱位 6,阻塞性肺炎的x线片征象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炎症 B吸收迅速 C体积缩小 D无支气管气象 7.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时最有诊断价值的x线征象() A肺不张 B大叶实变 C肺气囊 D肺纹理增多

8,下列哪种病变不属于空腔性病变( ) A肺脓肿 B肺囊肿 C肺大泡 D囊性支气管扩张 9,双极现象出现于() A 一型肺结核 B 二型肺结核 C 三型肺结核 B 四型肺结核 10.横“S”征出现于( ) A左上叶中心型肺癌 B右下叶中心型肺癌 C左下叶中心型肺癌 D右上叶中心型肺癌 11.相反搏动点上移出现于( ) A高血压心脏病 B肺源性心脏病 C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D房间隔缺损. 12.正常时出现逆蠕动者为( ) A胃 B十二指肠 C空肠、回肠 D结肠 13.肠结核跳跃征的病理基础是( ) A炎症、溃疡 B肉芽组织增生 C肠管狭窄 D纤维组织增生 14、慢性胃溃疡病时胃的形状可出现( ) A牛角型胃 B钩型胃 C 葫芦型胃 D革袋状胃 15.肾自截的原因是( ) A 先天性肾缺如 B肾结石 C 肾结核 D肾动脉狭窄、肾萎缩 16.肠结核最好发于() A.横结肠 B.直肠 C.回盲部 D.乙状结肠 17.下列哪项不是食道静脉曲张的表现() A.串珠状充盈缺损 B.张力降低 C.管壁僵硬 D.蠕动减弱 18.可出现骨膜三角的是() A.骨囊肿 B.骨巨细胞瘤 C.骨肉瘤 D.骨折 19.下列哪项不是肺癌的征象() A.脐凹征 B.肿块 C.实变 D.胸膜凹陷征 20.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平片 B.血管造影 D.气脑造影 21.患儿5岁,发热咳嗽2天来诊,T38.5。听诊右肺下野呼吸音弱,但可闻及细小水泡音,2天前有吃花生米后呛咳史,此时最可 能的诊断是: A.支气管肺炎 B.支气管内膜结核 C.支气管异物 D.先天支气管狭窄 E.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22.患者出现周身骨痛、尿中Bence—Jones蛋白阳性,支持下列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eology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总学时:72;学分:4.5;其中理论学时:37 ;实验(实习)学时:32;自学学时:3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使用。该课程的医学影像学主要涉及普通X线、CT、MRI成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学习任务主要为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次要内容为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作一名临床医生打下影像学诊断的基本功,为今后活学活用影像学知识用于临床服务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态度:认真积极,思想端正,一丝不苟,务实深研,勤学、勤思、勤问、勤动。 (二)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身体各个组织结构按系统划分,分成胸部组织器官,腹部组织器官,中枢、五官组织器官,骨骼、关节与肌肉组织器官,又将这些组织器官分成六个系统: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肌、关节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中枢五官系统。对这六个系统的正常表现,基本病变和常见病进行讲解、分析和讨论。 (三)基本技能:学习透视方法和拍片基本技能、胃肠道检查方法、CT检查方法、MRI检查方法。 五、教材、参考资料及学习网址 1.教材:医学影像学第六版主编:吴恩惠冯敢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2.参考书:磁共振成像诊断学第一版主编:高元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9月,临床CT诊断学主编:李果珍中国科学出版社1994年10月 3.专业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放射学实践。 4.学习网站: (1)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影像学精品课 程: ://202.114.128.246/shenbao/newyingxiang/index.asp (2)中华放射学杂志: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6660398.html,/default.html (3)临床放射学杂志: lcfs@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6660398.html,

医学影像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述职报告 我是医技部放射诊断科副主任技师xxx,在科领导的带领下,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恳干,很好地完成了领导交予的各项任务。下面我将汇报2011年度至2012年度工作情况。 一、政治思想表现 积极参加院里科里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党中央时刻保持一致。遵守国家法律遵守我军的条例,遵守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科里的各项规定,团结同志,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工作中能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工作业绩 本职工作完成的很好,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积极恳干,任劳任怨,2011年分管医疗楼技术组,当时人员少,工作忙,任务重,负责医疗楼,肿瘤楼,综合楼,心研所四个点的普通拍片和床边照相,可以说是天天加班啊,尽可能的协调好各临床点,较好地完成好普通拍片和床边照相任务,因此还经常受到临床科室的表扬。新的呢可大楼放射科从设计、装修到搬家,时间紧、任务之重,为了保证装修质量和工作进度,我每天都会跟着装修工人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休假,那时自己的血象白细胞达1.6万,到现在还不正常。2012年我分管的是急诊放射科,急诊发射的工作比较忙、乱,为了工作中不出问题,自己每天都亲自盯机房,上机操作,和年轻的技师一样干。 (二)抓投照质量,提高技术水平,急诊拍片大多是外伤、病 重、病危的患者,要拍出高质量的照片有一定的困难,自己在工作中认真带教年轻的技师和实习生,解决投照时出现的种种困难,从而提高投照技术和水平。 (三)认真检查投照体位,减少漏诊、误诊,外伤重的患者在医生检查遗漏或技师拍片范围不够时容易漏诊和误诊。2012年防止了又上述原因引起的15例漏诊和误诊事件。不但提高了病检率,而且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使其得到及时的治疗。 (四)严格检查证件,减少漏费现象,特别是本院工作人员和驻京军队单位的军人来急诊做检查时并不是本人,有给自己的亲人或好友做检查。2012年查出dr共80人次、ct共40人次不是本人来做检查的患者,都被一一拒绝。估计能减少院里经济损失达5万元左右。 (五)做好窗口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急诊放射检查接触病人大多是病情急,心情差,在工作时对病人一定做到耐心和热心。 三、存在的问题 用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用差距观检查自己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学习工作不够,存在着重实际工作完成任务,轻政治学习,工作中有时欠耐心和细致。 自我评价:优秀 述职人:xxx 2012年05月03日篇二:医学影像学小结 医学影像学小结 绪论 发展史: 20世纪50年代以前----x线 20世纪50-60年代----usg超声成像 20世纪70-80年代----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摄影(ct) 磁共振成像(mri)和发射体层显像/核素成像 (ect)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x线摄影(cr)、x线数字影像(dr) 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一、x线成像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共建半托管阶梯收费模版整理

*****医学影像中心管理合作协议 甲方:******医学影像有限公司 乙方: 鉴于: 1、甲方于2017年独立投资成立了*********医学影像中心,并与***医院于20**年*月*日签订了《医学影像中心服务协议书》(下称“协议书”),约定由乙方为****医学影像中心提供运营管理服务。 2、乙方作为专业运营管理公司在临床医疗、医疗市场宣传、技术推广、科研协作及经营管理方面具有优势,具有丰富的医学影像中心运营管理服务能力,并承若甲方对“*****影像中心”一期投入的设备款在5年内收回,二期投入的设备款在8年内收回。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乙方按照协议书的约定,为****医学影像中心提供运营管理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供双方遵照执行。 一.合作目标 由乙方全面对**影像中心进行管理,提升医学影像检查及诊断服务,发挥运营优势和医疗服务资源,达到预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标。 二.合作内容及分工 1.乙方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全面负责影像中心的运营管理服务。 2.乙方负责完成甲方既定的运营目标及运营管理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中心 的医技护人员管理、市场业务开发与维护管理。 3.*****医学影像所在筹备期发生的运营成本由甲方先行承担,待与乙方 正式签订合同后,转为对****医学影像中心的入资款。 4.甲方承担固定支出: A支付医护技人员工资及社保、公积金; B上交医院的房屋租金20万; C医学影像中心设备融资租赁款; D支付乙方运营成本,总收入x50%; E 支付乙方运营服务费,计算公式当月保底值xN 除上述外及医疗纠纷外的费用均由乙方支付。 5.乙方承担变动支出: A支付医护技人员的绩效奖金及福利; B支付公司方人员工资、社保奖金及福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