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剖教案合一

解剖教案合一

解剖教案合一
解剖教案合一

第 1、2 课时

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提纲

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分科、发展史及学习方法。

2、了解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3、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4、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了解骨的数量、分部、分类,掌握骨的构造。

6、了解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不同年龄骨的特点及骨折的类型。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和解剖切面;骨的构造。

难点:内侧与外侧,内与外的区别。

教学实施手段及教具运用:

1、对照挂图讲授,结合标本、模型示教。

2、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3、课后观看解剖学教学CD及陈列标本。

课后思考题

1、试问人体解剖学的标准姿势与立正姿势有何不同?

2、比较常用的方位术语中内与内侧,外与外侧的不同?

3、运动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哪些主要功能?

4、试述骨的形态分类及构造。

5、试述骨髓的分类及不同年龄、不同种类骨髓的位置。

6、骨膜位于何处?它有何功能?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分科、发展史及学习方法。

正常人体、宏观形态结构及位置关系

最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分科与发展史:自学

学习方法:现论联系实际,多观察挂图、模型、标本,阶段性巩固知识

二、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人体分部:头、颈、躯干、四肢等

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

三、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与立正姿势作比较

方位术语:按标准姿势确定,注意与平时的习惯描述作比较

轴:冠状轴、矢状轴、垂直轴

面:冠状面、矢状面、横切面(水平面)

注意观察各切面上所显示结构的方位关系

第一章运动系统

骨学总论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

骨:连结形成骨骼,构成人体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并参与运动,充当杠杆

关节:在运动中作为支点,起枢纽作用

肌肉:运动中赋予动力

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二、骨的数量、分部、分类

数量与分部:全身共206块骨,分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

块)、下肢骨(62块)

分类:长骨(一体两端、髓腔)、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三、骨的构造

骨质:坚硬的骨组织构成,分为骨密质(表层)、骨松质(内部)

骨膜: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对骨的生长及损伤后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骨髓:红骨髓(造血)、黄骨髓(脂肪组织)

不同年龄的骨髓改变

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

四、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不同年龄骨的特点及骨折的类型。

有机质:约占2/3,使骨具有一定的韧性

无机质:约占1/3,使骨具有很强的硬度

随年龄的增长,有机质渐少而无机质相应增多:幼年易出现青枝骨折而老年时易出现粉碎性骨折

五、骨的发生和发育:

膜化骨

软骨化骨:骺软骨、骺线

六、骨的可塑性:自学

第3、4课时

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提纲

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

3、熟悉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

5、了解肋骨的基本形态。

6、掌握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7、了解脑颅诸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和形态。

8、了解面颅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和形态。

9、熟悉下颌骨的形态结构。10、熟悉颅的整体观的形态结构。

11、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

重点与难点:

重点:椎骨的基本形态;胸骨角的概念和临床意义。翼点的位置、构成和意义。难点: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颅底的内、外面观。

教学实施手段及教具运用:

1、对照挂图讲授,结合标本、模型示教。

2、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3、课后观看解剖学教学CD及陈列标本。

课后复习题

1、椎间孔和椎管是如何构成的?

2、颈椎、胸椎、腰椎在形态上各有何特征?

3、椎管与椎间孔、骶管、骶前孔、骶后孔、骶管裂孔的连能关系如何?

4、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5、颅底内面的三个窝及其重要结构。

6、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7、翼点的临床意义。

8、颅的骨性标志有哪些。

躯干骨与颅骨

一、躯干骨

1、躯干骨的组成。

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

共同构成两大结构:脊柱和胸廓并参与骨盆后壁的构成

2、椎骨的一般形态

重点结构:椎体、椎孔、棘突、横突、椎间孔、椎管等。

3、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颈椎:有横突孔。

第一颈椎(寰椎):呈环状无椎体和棘突;第二颈椎(枢椎):有齿突;第

七颈椎(隆椎):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有横突肋凹,有椎体肋凹。

腰椎:椎体大,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骶骨:前面,后面,岬,骶前、后孔,骶管及骶管裂孔,骶角。

4、胸骨的形态结构。

分部:柄、体、剑突。胸骨角:平第2肋软骨

5、肋骨的基本形态。

6、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棘突、胸骨角、剑突、肋弓等。

二、颅骨

1、脑颅诸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和形态。

成对:顶骨、颞骨

不成对:额骨、枕骨、筛骨、蝶骨

2、面颅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和形态。

成对: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下鼻甲骨、腭骨

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

3、下颌骨的形态结构。

下颌体、下颌支、冠突、髁突、下颌头、下颌颈、下颌角、下颌孔。

4、颅的整体观的形态结构。

顶面观:冠状缝、人字缝、矢状缝

侧面观:翼点(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处形成的H形骨缝,亦称太阳穴)、颧弓、外

耳门、乳突

颅底内面观: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垂体窝、枕骨大孔

前面观:眶、骨性鼻腔、鼻旁窦(概念、分别位于哪些骨内、开口部位及上颌窦的特点)。

5、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

囟门(颅囟)的概念;前囟的正常闭合时间

脑颅与面颅的比例

第5、6课时

【实验目的和要求】

1、骨的分类和各类骨的形态构造。

2、椎骨的一般形态。

3、骶骨及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

4、胸骨和肋的形态。

5、颅的分部,各部颅骨的名称和位置。

6、下颌骨,舌骨和颞骨的形态。

7、颅的整体观形态结构。

8、新生儿颅的形态特点。

9、主要骨性标志。

【实验材料】

1、人体骨架标本。

2、股骨、跟骨和顶骨的剖面标本。

3、颅的水平切标本。

4、颅的正中矢状切标本。

5、分离颅骨标本。

6、鼻旁窦标本。

7、下颌骨、颞骨、舌骨标本。

7、颅骨色分离模型。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骨的概述

1、骨的分类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观察它们的形态特点和分布。

2、骨的外形和构造取股骨及其纵切解剖标本,区分长骨的骨干和两端,辨认髓腔和两端的关节面;对比股骨、跟骨和顶骨的剖面标本,观察骨密质和骨松质的配布和形态。

二、躯干骨

1、脊柱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观察脊柱的位置和组成。取胸椎进行观察:辨认椎体、椎弓、及其椎弓板和椎弓根、椎孔、横突、棘突和上、下关节突;椎管和椎间孔的形成和位置。取环椎、枢椎、一般颈椎和腰椎,结合胸椎,进一步观察和比较它们各自的形态特点。取骶骨,辨认骶骨的前、后面、胝骨岬、骶前孔、骶后孔、骶管及骶管裂孔、骶角,观察骶管与骶前、后孔、骶管裂孔的交通关系。在自己身上触摸第七颈椎棘突及胸腰椎棘突、骶角的位置。

2、胸骨和肋取胸骨标本,辨认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颈静脉切迹和胸骨角。取一较长的肋骨,先区分它的前端和后端,然后在它的中部的内面近下缘处寻认肋沟。在活体上触摸以下结构:颈静脉切迹、胸骨角、第2-12肋、第1-11肋间隙、肋弓、剑突。

三、颅骨

取颅骨色分离模型对照图谱观察颅的分部及各颅骨在整颅中的位置。取下颌骨、颞骨和舌骨,识别其重要结构及其在整颅上的位置。

颅的整体观:取颅的水平切面和正中矢状切面标本,对照图谱进行观察。

1、颅的顶面:辨认颅顶部各骨的位置。观察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的形态与位置。取新生儿颅标本与成人的颅比较,注意新生儿颅的特点。

2、颅底内面:在颅底的标本上区分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各窝内有许多孔、管、裂,其中多安息与颅外相通,故观察时应同时注意其在颅外的位置。

3、颅底外面:骨面凹凸不平,骨质厚薄不一,有许多孔、管、裂,可分前后区进行观察。

4、颅的侧面:在颅的标本上再次观察乳突,由此向前,依次识别外耳门和颧弓。颧弓内上方较大的凹窝是颞窝。查看颞窝内侧壁上翼点的位置及其骨质的厚度。

5、颅的前面:观察眶的位置和毗邻关系。寻认眶上切迹和眶下孔,眶尖处的视神经管。在眶内侧壁的前部查看泪囊窝,以及与它相通的鼻泪管。在眶外侧壁的后部的上、下方,分别寻查眶眶上裂和眶下裂。用细铜丝检查上述各孔、裂的沟通关系。观察梨状孔、鼻后孔和骨鼻中隔的组成和位置;辨认骨性鼻腔外侧壁上的上、中、下鼻甲,以及相应鼻甲下方的上、中、下鼻道。在上鼻甲的后方查看蝶筛隐窝。取颅的正中矢状切面和显示鼻旁窦的颅标本,查看额窦、蝶窦、上颌窦和筛窦的位置和形态。

第7、8课时

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提纲

1、熟悉上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2、掌握上肢带骨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3、掌握肱、尺、桡骨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4、熟悉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5、掌握髋骨的位置、形态及结构

6、掌握股骨、胫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7、了解髌骨的位置、形态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上、下肢骨名称、位置及主要结构。

难点:髋骨的基本形态结构。

教学实施手段及教具运用:

1、对照挂图讲授,结合标本、模型示教。

2、采用直观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3、课后观看解剖学教学CD及陈列标本。

课后复习题

1、简述上肢骨的分部组成和排列

2、简述下肢骨的分部组成和排列

3、简述髋骨的形态

4、在活体上能摸到上、下肢骨哪些重要结构(骨性标志)?

上肢骨、下肢骨

一、上肢骨

1、上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每侧上肢有32块骨: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8)、掌骨(5)、

指骨(14),其中锁骨和肩胛骨称上肢带骨,其他称自由上肢骨。

2、上肢带骨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锁骨:架于胸廓前上方,内端称胸骨端,外端称肩峰端,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

肩胛骨:肩胛冈,肩峰,关节盂;上角平对第二肋,下角平对第七肋。

3、肱、尺、桡骨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肱骨:肱骨头,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内上髁。

桡骨:前臂外侧部,桡骨头,桡骨颈,桡骨茎突。

尺骨:前臂内侧,滑车切迹,鹰嘴,尺骨头,尺骨茎突。

二、下肢骨

1、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每侧下肢有31块骨:髋骨、股骨、髌骨、腓骨、胫骨、跗骨(7)、跖骨(5)、

趾骨(14),其中髋骨为下肢带骨,另30块为自由下肢骨。

2、髋骨的位置、形态及结构:

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构成,髋臼、闭孔。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结节,坐骨大切迹,髂窝,弓状线等。坐骨: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坐骨棘,

坐骨大、小切迹,坐骨结节。耻骨:分为一体和上下两支,耻骨结节,耻骨

联合面。

3、股骨、胫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股骨:股骨头、颈,大转子,髁间窝。

胫骨:位于小腿内侧,胫骨粗隆,内踝。

腓骨: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腓骨颈,外踝等。

4、髌骨的位置、形态。

第9、10课时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上肢各骨的名称和位置。

2、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结构。

3、下肢各骨的名称和位置。

4、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形态结构。

5、主要骨性标志。

【实验材料】

1、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四肢骨标本。

【实验内容与方法】

先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四肢各骨,并逐一观察其邻接关系。寻认四肢骨与躯干骨的连结部位,然后在活体上确认和摸辨各骨所在的部位。

观察四肢各骨的形态时,首先结合人体骨架标本和挂图,以协助辨认骨的侧别和方位。尔后再进行观察。

1、上肢骨

①肩胛骨和锁骨:首先辨认肩胛骨的二面、三缘和三角。然后分别辨认肩胛骨前面的肩胛下窝,后面的肩胛冈及肩峰、冈上窝和冈下窝;外侧角上的关节盂。在人体骨架上查看肩胛骨上角、下角与肋的对应关系。观察锁骨的形态。分辨锁骨的内侧端和外侧端,结合骨架观察其邻接关系。

②肱骨:上端膨大,下端扁平,注意肱骨头的外形及其与关节盂的关系;辨认上端和体移行部的外科颈;在其中部的外侧面寻认三角肌粗隆以及三角肌粗隆后下方的桡神经沟,并注意其行经方向;在下端自内侧向外侧依次寻认内上髁、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和外上髁。

③桡骨:上端细小,下端粗大。寻认上端的桡骨小头,观察它与肱骨小有关当局的关系。辨认桡骨下端与腕骨相接近的关节面,与尺骨小头相对的尺切迹和由外侧面下伸的茎突。

④尺骨:上端粗大,下端细小。在其上端辨认鹰嘴、滑车切迹和冠突。观察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的关系。在冠突的外侧面上,寻认桡切迹,并观察其与桡骨头的关系。在下端,观察尺骨头和茎突。

⑤手骨:取手骨串连标本,查看8块腕骨的形态和排列顺序;掌骨共5块,注意各骨的邻接关系与命名;指骨共14块,注意它们在每个指中的分布与命名。

⑥骨性标志:在各骨观察结束后对照人体骨架标本,在活体上触摸下列结构:锁骨、肩胛冈、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的茎突、肩胛骨下角。

2、下肢骨

①髋骨:根据髋臼和闭孔的位置,判定髋骨的侧别和方位,区分髂骨、坐骨和耻骨在髋

骨中的位置,然后观察:在髋骨上缘查看髂嵴、髂前上棘和髂结节;在髋骨上部的内面辨认髂窝和弓状线;在髋骨的前下部查看耻骨上支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下支、耻骨联合面,注意耻骨梳与弓状线的关系;在髋骨后下部,辨认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迹和坐骨支。

②股骨:股骨是典型的长骨,分一体两端。查看股骨上端的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和小转子,注意股骨头与髋臼的关系,股骨颈的连结方向。在股骨下端,查看内、外侧髁及其与内、外上髁的位置关系。

③髌骨:结合人体骨架标本观察其位置。

④胫骨:在胫骨上端查看内、外侧髁,胫骨粗隆,注意胫骨的内、外侧髁与股骨内、外侧髁的关系。辨认胫骨体的前缘和内侧面,注意其形态特点。寻认胫骨下端的内踝及关节面。

⑤腓骨:辨认上端的腓骨头,下端略呈三角形的外踝,注意观察外踝内侧面的关节面。

⑥足骨:在人体骨架标本和足骨串连标本上观察跗骨的排列与名称、跖骨的名称与邻接关系、趾骨的分布和位置。

第11、12课时

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提纲

1、了解骨连结的概念、分类。

2、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

3、熟悉滑膜关节的辅助结构和运动的基本形式。

4、了解躯干骨的连结概况。

5、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意义。了解椎间盘突出症。

6、了解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的位置、形态。

7、掌握脊柱整体观的形态特点。了解脊柱的运动。

8、了解肋与胸骨、胸椎的连接及胸廓的构成、功能。

9、了解颅骨的连结形式。熟悉颞下颌关节的组成。

10、了解上肢骨连结的概况。

11、掌握肩、肘、桡腕关节的组成,熟悉其结构特点及运动:

12、了解下肢骨连结概况。

13、掌握骨盆的构成与分部及女性骨盆的特点。

14、掌握髋、膝、踝关节的组成,熟悉其构成特点及运动:

15、了解足弓的生理意义。

重点与难点:

难点:滑膜关节的辅助结构;椎骨的韧带连结。

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重点: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椎间盘的构造。

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骨盆的组成与分部教学实施手段及教具运用:

1、对照挂图讲授,结合模型、标本示教。

2、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3、课后观看解剖学教学静脉CD及陈列标本。

课后复习题

1、滑膜关节的结构。

2、椎间盘的构造及椎间盘突出后对机体有何影响。

3、脊柱的组成、生理弯曲。

4、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及运动。

5、肩、肘、桡腕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6、拇指腕掌关节。

7、试述髋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8、试述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9、试述踝关节的构成和运动方式?

10、骨盆的组成与分部。

关节学

1、骨连结的概念、分类。

直接连结、间接连结(滑膜关节)

2、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滑膜、纤维膜)、关节腔

3、滑膜关节的辅助结构和运动的基本形式。

韧带、关节盘、半月板、关节唇

4、躯干骨的连结概况。

5、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意义。了解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共23个,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可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动,也可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腰部椎间盘易突出,突出方向多为后外侧。

6、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的位置、形态。

椎管穿刺有关的应用解剖:穿过韧带的层次

椎管壁的构成

7、脊柱整体观的形态特点。了解脊柱的运动。

前面观:椎体的变化

后面观:棘突的形态特点

侧面观:四个生理性弯曲

8、肋与胸骨、胸椎的连接及胸廓的构成、功能。

真肋、假肋、浮肋、肋弓

胸廓的构成与呼吸运动

9、颅骨的连结形式。熟悉颞下颌关节的组成。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下颌窝、下颌头、关节结节(脱位的表现)

10、上肢骨连结的概况。

11、肩、肘、桡腕关节的组成,熟悉其结构特点及运动:

肩关节:

组成----肱骨头和关节盂

结构特点----头大,窝小;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前上

后有加固,下壁薄弱

运动----能做3个轴的运动及环转运动

肘关节:

组成----复关节,包括肱尺、肱桡及桡尺近侧三个关节

结构特点----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厚而紧张,有桡、尺侧副韧带加强,后

壁最薄;桡骨头周围有桡骨头环状韧带

运动----屈伸运动

桡腕关节:

组成----由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构成关节头,桡骨下端的腕

关节面、尺骨下方的关节盘构成关节窝

结构特点----囊薄而松弛,有关节盘

12、下肢骨连结概况。

13、骨盆的构成与分部及女性骨盆的特点。

构成:髋骨、骶骨、尾骨

分部:以界线(岬、弓状线、耻骨联合上缘)为界分大、小骨盆,大骨盆内腔属腹腔。小骨盆的内腔为盆腔,其上口为界线,下口不规则,由耻骨联合下缘、

两侧的耻骨弓、坐骨结节及骶结节韧带围成。

女性骨盆的特点:上口圆形,下口较大,耻骨下角≥90

14、髋、膝、踝关节的组成,熟悉其构成特点及运动:

髋关节:

组成----髋臼与股骨头

结构特点----面差小,囊厚而紧张,囊前上后有加固而下方薄弱,囊内有股

骨头韧带,有营养股骨头的作用

运动----能做3个轴的运动及环转运动

膝关节:

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

结构特点----关节囊薄而松弛,前壁自上而下为股四头肌腱、髌骨、髌韧带;

两侧壁为胫、腓侧副韧带;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

在伸膝时紧张,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防

止胫骨后移。囊内有内、外侧半月板。

踝关节----组成;结构特点;运动(背屈,即伸,提起脚尖;跖屈,即屈,

提起足跟)。

15、足弓的生理意义。

第13、14课时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关节的基本结构。

2、脊柱的组成、连结和形态。

3、胸廓的组成和形态。

4、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构造。

5、肩关节、肘关节的组成和构造特点、桡腕关节的组成。

6、骨盆的组成、分部和性别差导异。

7、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和构造特点、距小腿关节的组成。

【实验材料】

1、四肢的骨连结标本、颞下颌关节标本。

2、脊柱标本。

3、显示椎骨连结的解剖标本。脊柱腰段的矢状切面。

4、胸廓前壁的解剖标本。

5、显示骨盆连结的标本。

6、新生儿颅标本。

【实验内容与方法】

1、骨连结概述

1)直接连结:在脊柱腰段的矢状切面和颅的标本上,分别观察椎骨之间的椎间盘和颅骨之间的缝,说明直接连结的形态特点与功能。

2)间接连结(关节)

关节的基本构造:取关节囊已切开的肩关节标本观察:关节囊的构造(纤维膜与滑膜)、特性和附着部位:关节面的形状和关节软骨的性状;关节腔的构成。

关节的辅助结构:观察膝关节标本:注意韧带的外形,纤维的排列形式及其与关节囊的关系;使关节略屈,观察两块半月板的位置和形态。取颞下颌关节,观察位于关节两骨之间的关节盘,注意它们的形态及其与关节囊的关系。

2、躯干骨的连结

1)椎骨的连结:取椎骨连结标本观察:椎间盘的位置、外形、构造,注意纤维环和髓核的部位,以及纤维环和髓核的性状。查看前、后纵韧带的的位置;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的附着部位及其韧带之间的邻接关系。查看关节突关节的位置和组成。

2)脊柱的整体观:从前方观察自上而下椎体大小的变化,并说出其椎体大小变化的原因;从后方观察各部椎骨棘突排列方向,以及棘突间距离大小的差别,讨论其临床的应用;从侧面查看脊柱四个生理性弯曲的部位和方向以及椎间孔的位置。

3)胸廓:在人体骨架标本和胸廓前壁的解剖标本上,观察胸廓的组成,肋前端、后端的连接关系;肋弓的形成、位置;胸骨角与第二肋的关系。胸廓上口及下口的围成。

3、颅的连接:取颞下颌关节观察其组成及特点。查看其内关节盘的形态。

4、上肢骨的连结

1)肩关节:观察肩关节的组成,两关节面的大小和形状,关节囊的结构特点,关节囊的薄弱部位,囊内的肱二头肌长头腱。

2)肘关节:取肘关节标本,观察其组成情况,辨认桡骨环状韧带的形态和位置及其与桡骨头的关系;注意观察关节囊的结构特点。

3)前臂骨的连结:在前臂骨连结标本上观察: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和前臂骨间膜的附着和形态。观察作旋前、旋后运动时,桡、尺骨的位置关系,骨间隙的大小变化和骨间膜紧张度的变化。

4)桡腕关节:打开关节标本,观察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结合活体,验证上肢各关节的运动情况。

5、下肢骨的连结

1)骨盆:观察骨盆的组成;区分大小骨盆的分界;查看小骨盆上、下口的围成;观察耻骨弓的构成。查看骶髂关节的组成;辨认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检查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的围成;查看耻骨联合的位置。取男、女性骨盆标本或模型,观察和比较两者间的差别。

2)髋关节:对照标本观察其组成;比较两骨关节面的形态与大小;关节囊在股骨颈前、后面上的附着部位和包被范围的差别;关节囊的厚度;髂股韧带的位置。

3)膝关节:对照标本观察其组成;髌韧带的位置和其他关节囊韧带的分布;髌上囊的位置及其与关节腔的关系;前、后交叉韧带的位置;内、外侧半月板的形态和位置。

4)小腿骨的连结:观察小腿骨连结的组成。

5)足关节:观察距小腿关节的组成,比较关节囊周围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别。观察足弓的形态和有关韧带。

结合活体,验证下肢各关节的运动。

第15、16课时

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提纲

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构造。

2、了解肌的起点,止点,配布,作用,命名法,辅助装置。

3、掌握胸背部主要肌肉的名称与位置。

4、掌握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5、掌握腹前外侧肌的排列、层次。

6、掌握腹前外侧壁主要局部结构。

重点与难点:

难点:肌的辅助装置滑膜囊与关节的滑膜囊的区别;

腱鞘的位置及层次结构。腹股沟管及海氏三角构成。

重点:肌的形态和构造;背部三块肌及胸大肌的作用;膈肌的位置、作用及裂孔。

腹前外侧肌群及其形成结构。

教学实施手段及教具运用:

1、对照挂图讲授,结合模型和标本示教。

2、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3、课后观看解剖学教学CD及陈列标本。

课后复习题

1、试述膈的位置、作用?膈有哪些主要裂孔?各通过何结构?

2、腹肌层次、名称,腹直肌鞘、白线、海氏三角及腹股沟韧带。

3、在自身确认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腹直肌、腹外斜肌。

4、腹前外侧群肌包括哪几块?其作用是什么?

肌学总论、躯干肌

1、骨骼肌的形态、构造。

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

肌的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4种。

2、肌的起点,止点,配布,作用,命名法,辅助装置。

拮抗肌与协同肌的概念

肌的辅助装置: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3、胸背部主要肌肉的名称与位置。

背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

胸肌----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内、外肌

4、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向上膨隆的薄阔肌。

膈上有三个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

作用:膈为主要的呼吸肌。

5、腹前外侧肌的排列、层次。

正中线两侧上下纵行的扁带状肌为腹直肌,其两侧由浅到深为三层扁肌,分别是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6、腹前外侧壁主要局部结构。

白线的位置与构成

腹直肌鞘的位置、其前层与后层的构成

腹股沟韧带的构成

腹股沟管的位置、其内外两口的位置、其内经过的结构

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的位置与边界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案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四年本科 课程编号: 制定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制定人员:朱道立 制定日期:2011.7 审定人: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案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案 师:朱道立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本科生 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要求 严格遵守上课纪律,不迟到。 实验前要做好预习,并填好预习报告。 实验观察要求认真仔细,鼓励探索与讨论。 认真准备“课堂问答”,积极回答课堂提问。 实验报告:认真完成,按时上交,绘图用铅笔要有标注。 组长做好卫生安排,值日生自觉留下做好卫生工作。 标本、模型、装片要轻拿轻放,损坏要登记并按规定赔偿。 注意保持清洁,不乱扔垃圾和废品。

绘组织结构图: 单层柱状上皮多极神经元 课堂问答: 什么是上皮、内皮、间皮? 人血有哪些有形成分?光镜下怎样区分五种白细胞?

二运动系统实验 目的: 察骨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察人类骨骼的组成及其构造特点 过几个主要关节的观察,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 察骨骼肌形态及组成,了解各骨骼肌的名称和作用 用具: 镜 :人体全身骨骼标本、散骨。 :髋关节标本、肩关节标本、膝关节标本、肘关节标本、脊椎骨及关节标本、胸骨及关节标本、手关节标本、足关节标标本。 :肌肉模型 :骨、骨骼肌(猪) 步骤: 骼 骨形态、构造和成分: :长、短、扁、不规则骨 :骨膜、骨质、骨髓 :有机物,无机物 脊柱: :椎体、椎弓、椎孔、棘突、横突、上下关节突、椎间孔。 :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椎1、尾椎1。 :椎间盘、关节突关节、韧带。 特征观察 胸廓: 椎、12对肋骨、1胸骨。 颅骨: 8块,面颅15块。 上肢骨及连接 带骨:锁骨、肩胛骨 上肢骨: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指骨。 :肩关节、肘关节。 下肢骨及连接 下肢带骨:髋骨 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 :髋关节、膝关节、骨盆、足弓。 骼肌 肌的形狀和结构 结构可分为肌腹和肌腱(由胶原纤维构成)。 长、短、扁、轮匝肌;有二腹肌、二头肌。 肌的辅助装置 筋膜浅筋膜(皮下筋膜)、深筋膜(固有筋膜)

运动解剖学课程发展规划

运动解剖学课程发展规划 运动解剖学是我院的基础理论课程,由于学科的相近性及教学科研的互补性,自1954年沈阳体育学院建校伊始,运动解剖学教研室就以独立的科室建立,始终保持着自己特色的教学及科研体系,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做出着重要贡献。 一、运动解剖学课程介绍 运动解剖学是解剖学课的主体,作为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已成为学院各学制、各专业的必修平台课程。近些年来,任课教师继承和发扬了老一代教师治学严谨、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构建了新的教学体系,制作了大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涌现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各级奖励,有多人在学院的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各级先进称号。由于运动解剖学学科的出色成果,运动解剖学学科两次被授予学院重点学科,现为沈阳体育学院及辽宁省精品课程。 二、运动解剖学课程建设及成果 目前解剖学有专用实验室、标本陈列室、标本制作室、多媒体教室等,总面积达700平方米。用于实验、教学的标本、模型陈列于实验室内,包括全身骨骼、关节、肌肉、内脏、神经、心血管等标本及模型。另配有完整的运动解剖学挂图4套。我院的断层标本制作技术和完整的断层标本等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经常接待兄弟院校的同行及教辅人员参观,并给予指导和培训。教研室已经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并有专机上网,随时查阅国内外相关的运动解剖学教学资源。 近几年,教学研究及科研活动涉及到多门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基础课程,如: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人体测量学及人体力学、人体运动学等。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更新内容体系、提倡个性化教育、开展问题式、讨论式、互动教学等方法,并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教研室全体教师重点进行了素质教育的课题研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课题研究、实验教材建设等。为加强解剖学等课的实验教学工作,体现学科的专业特点,教研室加强了解剖学的实验教材建设,编写了多本实验教材,即《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和《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等,并应用于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发表了大量的教学及科研等相关学术论文。 三、运动解剖学课程发展与规划 (一)主导思想

关于教师应如何教好人体解剖学实验课

关于教师应如何教好《人体解剖学》实验课作者:颜池覃淑云李桂成林俊华 论文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 论文摘要:本文从教学设计的创新入手,从教师应如何伴随及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等多角度探讨了教师如何更好地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及结构的学科,是医学主要基础学科之一,其特点是“看得见、摸得着”,运用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学,因此,在学科教学设计中实验课占的学时数相当高,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为1∶1,由此可见该学科的实验课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是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并掌握更多的知识?通常教师都是关注学生的状态,却很少留意自己的状态,因而师生间的互动有时看似空谈。在此我就专科教师如何上好解剖实验课谈谈一些自己的教学设计 一、备课 1.备教材、教案、备教具。

教师对教材和教案的熟悉程度直接决定了教师本人的业务水平,但不代表授课水平。由于实验课教师要利用教具不看书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具非常熟悉,如不熟悉教具,即使再过硬的理论基础也都是空中楼阁,无法讲出来就无法教学,更谈不上成功教学。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教师除了要熟悉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具外,更要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性研究。 2.备学生、备教法。 要将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师就不能墨守成规,而要首先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例如我校是专科院校,我校教师就要承认并面对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习惯及状态达不到本科院校学生的现实。另外,各专业录取时的分数线不同,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整体状态。 教师应尽可能用学生已经“明白”的知识带出“不明白”的知识,即本节课的内容,这样能让学生觉得学习的过程被简化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流的教师应该知道如何伴随、如何引导,并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如此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 二、上课 1.注意自己的状态。

最新运动解剖学教案7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第七课时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 2. 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3. 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 1. 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2. 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运动上肢的肌肉 一、运动肩带的肌群 (一)上提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该群肌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向上提拉杠铃并耸肩,可发展该群肌力。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 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能提肋助吸气。 (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 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等. 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

人体解剖学教案

人体解剖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 绪论 (一)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二) 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四)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研究内容和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作用和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步骤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人体解剖学(简称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 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解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由 于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革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和加 深,并逐渐分化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 分类:按研究手段不同,解剖学可分为巨视解剖学、微观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微观解剖学:主要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细胞学、胚胎学和组织学等。 系统解剖学:是将人体按功能系统阐述其器官形态结构的解剖学。一般所说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按身体部位,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进行叙述的解剖学。 此外,由于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人解剖学又分若干门

类:如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机能解剖学及运动解剖学等。★运动解剖学:主要是分析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提高人体运动 效率的解剖学。 ★二.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具有实 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二,为学生学习体育教育专业提供人体解剖学知识。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合格的体育教师。 第三,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人体解剖学的后续课程有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 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运动生物力学 等。 1、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解剖学关系十分密切。前者研究 结构,后者研究功能,结构和功能是人体的两个不同侧面。要阐明生理机制,必须了解结构特点。例如,心脏在运动解剖学中讲它的结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内部的结构,它的结构特点有收集全身的静脉血口,有输出到全身各部位的动脉血出口。而生理讲心脏对人体的作用,它是如何维持人体的生命。 2、体育保健学:为人体测定、运动创伤、按摩、运动性 疾病等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如人体测定:身高、坐高、臂长、腿长、胸围、血压、心率等位置测定,不误、准确的测量出数据。如运动创伤:为创伤产生原因,诊断、处理。又例如肩周炎。 3、运动生物力学:它是分析各关节的运动,确定各部分 肌肉在身体姿态的保持和运动中的作用。例如“哑铃弯举”。 第四,为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和训练提供解剖学的依据。 1.为分析技术动作:技术动作多种多样,在运动训练中如何使运动员对动作掌握得又快又正确,需要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学生)个人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完成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汇总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英文名称:Human anatom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0900010 所属系部:体育系 周学时:5 学时 总学时:85 学时 学分:5 学分 教学对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必修课 教学方式:理论教授与实验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和运动器官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动作的形态学分析方法;了解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使学生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为正确组织体育教学和指导运动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形式是讲解与实验相结合 课程教材:《人体解剖学》卢义锦、姚士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第一版。参考书目:1、《运动解剖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第二版2000 年。 2 、《组织与胚胎学》成令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1998 年。 3、《人体解剖学》于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1998 年。 4、《运动解剖学图谱》顾德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 编写日期:2006 年8 月制定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讲授纲要 绪论 [教学目标]明确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作用。掌握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讲授内容] 1、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学习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3、阐明人体的解剖姿势、方位、轴和面。 4、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细胞与细胞间质 [教学目标]掌握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掌握细胞的一般结构,了解细胞周期 [讲授内容] 1、阐明细胞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2、重点阐述细胞膜和某些细胞器的结构。 第二章基本组织 [教学目标]掌握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分类和主要功能。 [讲授内容] 1、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分类和主要功能。 2、简介上皮组织的某些特殊结构、肌肉组织和神经原的再生 第三章骨 [教学目标]掌握骨的结构、功能和理化性质。 [讲授内容] 1、骨的结构、功能、理化性质。 2、骨的发育与生长。 3、人体骨的组成及重要的骨性特点。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的要求,依据体育学院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认识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机能的相互关系;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初步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同时为体育学院开设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理论》等学科奠定基础,从而为各项运动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四)课程编码:20100043 (五)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68学时,4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安排 小计讲授讨论 实验(音像 材料) 实践 绪言 1 1 第一章人体基本构成 3 3 第二章运动系统10 22 34 第二章内脏 6 2 8 第四章脉管系8 2 10 第五章神经系统7 1 8 第六章感觉器官 3 1 4 总计40 28 68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绪论 知识点: 一、掌握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二、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定位术语。 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 第一节细胞与细胞间质 知识点: 一、掌握细胞、细胞间质的概念。 二、掌握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 三、熟悉细胞膜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和功能。 四、了解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节组织 知识点: 一、上皮组织 (一)掌握上皮组织的特征。 (二)熟悉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了解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二、结缔组织 (一)掌握结缔组织的特征。 (二)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肌组织 (一)熟悉肌组织的分类及各类型肌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区别 (二)熟悉肌节的概念,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四、神经组织 (一)掌握神经纤维的概念。 (二)熟悉神经元的分类、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三)了解神经末梢及末梢装置。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与骨连结 知识点: 一、骨总论 (一)掌握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二)熟悉骨的发生与生长。 (三)了解骨的分类。 (四)了解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二、骨连接总论 (一)掌握关节的构造。 (二)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动作分析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8)--第8章动作分析 [作者:tian 来源:运动解剖学课程网站点击数:358 更新时间:2007-4-15 文 章录入:admin01 ] 【学习目标】 掌握骨骼肌力量性 练习和伸展性练习 的解剖学依据,掌握肌肉工作的规律及影响肌力和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掌握多关节肌理论、环节受力分析法、动作分析理论。能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学习和体育实践。 授课方式: 网络多媒体课件 【基本要求】 1基本掌握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第八章动作分析 【基本内容】 第一节肌肉的工作分析 一、肌肉工作及协作关系 每一个动作,都是在许多肌肉的参与下完成的。这些肌肉在运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成为原动肌,有的成为固定肌、中和肌或对抗肌。 (一)原动肌 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动力作用的肌肉称为原动肌。它们的收缩是完成动作的原动力,是分析研究动作的主要内容。根据原动肌所起作用的主次,又可分为主动肌和副动肌。如伸肘关节的主动肌是肱三头肌,副动肌则为肘肌。 (二)对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成为对抗肌。例如,作屈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而起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 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的改变而变化的。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

和肌肉工作性质分类。 2了解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和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3了解环节受力分析法。 4掌握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5基本会对体育动作进行分析。 【基本概念】 1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动力作用的肌群。 2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3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附着骨的肌群。 4动力性工作:肌肉收缩能引起运动环节的位置发生变化,而肌肉的长度亦有所变化的这种肌肉工作。肱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抗肌。如果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使关节固定。(三)固定肌 当肌肉收缩时,其拉力可使该肌所附着的两块骨发生相向运动。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动点骨(运动骨)的作用,就需要有其他肌肉来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支撑骨)。这些对支撑骨起固定作用的肌肉称固定肌。例如,在做负重弯举(屈肘)时,就需要固定上臂,那些固定上臂的肌肉就是固定肌。 (四)中和肌 如果原动肌对动点骨具有多种功能,为了有效的发挥其中的某种功能,就需要有另外的肌肉来抵消那些不必要的功能。这些用来抑制原动肌多余功能的肌肉就是中和肌。 例如:髂腰肌有使大腿屈和旋外的作用,其屈的作用可使大腿向前迈。而外旋的作用,则可产生“外八字” 脚的步态。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就需要大腿的内旋肌(如臀中肌前部)来抑制髂腰肌的旋外作用,此时的臀中肌前部就起着中和肌的作用。 二、肌肉工作的分类 肌肉工作可分为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两大类。 (一)静力性工作 静力性工作也称支持工作,这类工作可使身体各环节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如燕式平衡、马步站桩等动作。 静力性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等于阻力矩。肌肉紧张但长度不变,又称肌肉的“等长收缩”。 (二)动力性工作 肌肉收缩能引起运动环节的位置发生变化,肌肉的长度亦有变化。动力性工作又可分为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两种。 1克制工作: 又称向心收缩。这种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大于阻力矩,肌肉缩短,动点向定点*拢。绝大多数体育动作属于此类工作,例如,负重弯举的上举阶段。 2退让工作: 又称离心收缩。其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小于阻力矩,肌肉紧张,但是渐渐的被拉长,动点与定点逐渐分离,例如,负重弯举的下降阶段。 三、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根据肌肉跨过关节的数量,可分为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一)单关节肌 单关节肌只跨过一个关节,一般比较短而粗,作用力集中在一个关节、收缩力大,如三角肌、胸大肌、臀

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

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10.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试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17.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股骨头答,关节盂下而浅,周缘有盂唇加深,因此可作较大运动。(2)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后和前部都有肌和肌腱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腱加强而较薄弱。肩关节为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 18.试述髋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答:髋关节有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髋臼周缘的髋臼唇增加了髋臼的深度,从而紧抱股骨头。(2)关节囊紧张而坚韧,股骨颈前面全部在囊内,但股骨颈后面的1/3在囊外。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及混合骨折之分。(3)关节囊前方、前下方、后上方均有韧带加固,后下方则较薄弱。(4)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连于关节窝与股骨头之间,内含营养股骨间的血管。髋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但运动幅度较肩关节小。 19.试述膝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前方的髌骨共同构成。它的形态特点:(1)关节囊广阔松弛,前壁有股四头肌腱、髌骨和髌韧带加强;外侧有腓侧副韧带、内侧有胫侧副韧带加强。(2)关节腔内有前、后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前后移动。(3)关节腔内还有呈“C”形的内侧半月板以及呈“0”形的外侧半月板,半月板有加强关节稳固性和增加灵活性作用,还可以缓冲运动时震荡,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在半屈膝状态下,可作旋内、旋外运动。 20.试述斜方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项部和背上部。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止点:锁骨外1/3、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冈。作用:全肌收缩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尚可上提肩胛骨;下部可使肩胛骨下降。 21.试述膈肌的形态、裂孔、作用及通过的结构。 答: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向上凸隆呈弓窿形;外周是肌性部,中央部分使腱膜称中心腱。膈上有三个裂孔:(1)主动裂孔: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2)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裂孔的左前方,约平第10胸椎,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3)腔静裂孔:位于食道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内,约平第8胸椎,有下腔静脉通过。作用:膈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圆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舒张时,圆顶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 22.试述三角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肩部。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23.试述股四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大腿前面。起点:股直肌起自客前下棘,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于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止点: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括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缘,向下延续为髌韧带,至于胫骨粗隆。作用:是子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有屈髋关节的作用。 24.试述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小腿骨后方。起点:腓肠肌的内、外侧两个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比目鱼肌起自腓骨后面上部和胫骨。止点:三个头会合向下续为跟腱,至于跟骨。作用:上提足跟,屈髁关节及屈膝关节。 25.食道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个狭窄位于咽与食道相续处,距中切牙15cm处,第二个狭窄位于食道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处,第三个狭窄位于食道穿过膈的食道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处。 26.小网膜分两部分,右侧者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左侧者成肝胃韧带。 27.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28.麦氏点: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急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 29.肛瓣:各肝柱下端由半月形粘膜皱襞相连形成。 30.齿状线:各肝瓣和肝柱的下端共同连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是皮肤和粘膜的分界线。 31.肝门:为肝脏面的横沟,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以及神经和淋巴管由此出入。 32.直肠子宫陷凹:位于直肠、子宫之间,由腹膜在此转折形成是女性腹膜腔的最低点。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大纲 ?实践项目与学时分配表 .实践内容及教案要求 实验项目一:全身骨观察 实验内容: 在人体骨架上辨认出各部骨的组成、名称;根据教案内容,分辨出各散骨标本的部位;熟练掌握各骨的骨性标志。 实验教案要求: 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中轴骨的组成及各骨名称;掌握上下肢及躯干、颅主要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主要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主要仪器设备: 人体骨架标本(模型)、人体完整的散骨标本(模型) 实验项目二:全身骨连结观察 实验内容: 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及关节的分类。观察并掌握上、下肢各关节的组成、结构、观察躯干骨和颅骨的连结。拼接各主要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并根据其结构讨论运动功能。 实验教案要求: 掌握上、下肢及躯干等部位主要骨连结的结构;掌握上、下肢及躯干等部位主要骨连结 的运动。 主要仪器设备: 人体骨架标本(模型),肩、肘、腕、髋、膝、踝、手、足等关节标本(模型),脊柱、骨盆、骨关节分类模型。 实验项目三:全身骨骼肌观察 实验内容:

观察上、下肢及躯干部主要骨骼肌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观察上、下肢及躯干部主要骨骼肌的运动功能;演示上、下肢及躯干部主要骨骼肌力量与伸展性练习方法。 实验教案要求: 掌握上、下肢及躯干部主要骨骼肌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及功能;掌握上、下肢及躯干 部主要骨骼肌的力量与伸展性练习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 人体全身肌肉模型,上、下肢肌肉模型。 实验项目四:内脏和心血管器官观察 实验内容: 观察消化系统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结构;观察呼吸系统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结构;观察心的位置、形态和心腔的结构;观察体循环主要动脉的分支与分布;观察心的营养血管。 实验教案要求: 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了解呼吸系统各器官的位置、 形态和大体结构;了解心的位置及左右、上下、前后的毗邻关系,熟悉心的位置;掌握血液循环主要途径。主要仪器设备: 消化系统模型和图片,呼吸系统模型和图片,气管及支气管树模型,左右肺模型,心脏模型和图片,全身动脉分布模型。 .考核方式及其成绩评定标准 与课程考试相结合,根据实验报告、常用解剖标志辨识、平时表现等综合评定方法进行考核。分数分配的百分比:实验报告,解剖标志辨识,实验考勤等。 运动生理学课程实验大纲 、实践项目与学时分配表

运动解剖学讲义

绪论 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 运动解别学(sports anatomy)是正常人体解剖学的—个分文,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并探索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和体育技术动作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任务 运动解剖学在体育学院(系)作为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而开设的,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在学习运动解剖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获得理论和实际知识,从今培养唯物主义世界观,了解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机体与环境的关系,注意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注意人体的结构不是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对体育工作者有实用意义。体育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生活的人,工作任务是增强人的体质提高工作能力。因此,他们在工作中必须具有人体结构、机能和运动特征的运动解刻学知识,用于研究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对人体的作用,用于研究分析简单和复杂动作以提高教学和训练的质量。 (三)运动解剖学主要任务之一,是为体育学院(系)其它课程奠定基础。很难说体育学院(系)所开设的课程哪一门不与解剖学有某种程度的联系的。如运动解别学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创伤、人体测量、运动按摩关系尤为密切。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为主的,机能与解剖结构是分不开的,运动生物力学在从力学角度分析运动动作,人体测量和运动按摩都要求有明确的人体骨性标志和肌肉位置三、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首要的问题是研究体育、运动训练和劳动对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不少研究证明适宜的体力活劝,可以影响人体结构,使之向健康方面发展。但过去的研究较多的集中于骨和肌肉,在神经、内脏、心血管等方面还很少涉及到。另一个研究领域是对各个项目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的研究,儿童少年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基础(包括骨龄、齿龄、整体指标等)的研究,这对发展体育运办提高运动成绩有实际意义。 骨骼肌机能的研究是运动解剖学中要重点解决的课题之一,在关节活动时单个肌肉和成群肌内在不同条件下发挥的不同作用的研究,不同辅助练习中发挥作用肌肉群的研究。这些研究对运动训练也有实际意义。 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形态机能研究比较〕,对人体各部分骨筋肌纤维的情况还是不清理的。中国人身体环节参数的研究也是一项基础研究,在训练相选材方面是有意义的。 运动解剖学对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的研究目前还局限于骨、关节和肌肉其它器官如心血管的弹性结构、肠胃的蠕动、气管上皮的纤毛运动、不同体质时内脏位置变化等机械运动规律也应是运动解别学研究的内容。 四、学习和研究运动解剖学的方法,.

人体解剖教案第二章 运动系统

[教学课题]: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的概述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骨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明确骨连结。 掌握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重点掌握人体脊柱、胸廓、颅骨、骨盆和足弓的结构特点。 了解骨骼的形态、构造和分类,主要肌肉的起止点、配布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利用标本与模型观察和辨认各种骨、骨连结的形态特点。 能说出各部骨的名称与特点。 能说出正常骨连结的各种形式与特征。 能描述人体肌的基本构成与典型肌的位置与名称。 [德育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认识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重点]:认识骨的形态结构与性质,全身主要骨和骨连结。 [难点]:直立姿势对骨骼形成的影响。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启发式、讨论式、举例式、归纳式、讲授法 [教具]:标本、模型、幻灯、切片、显微镜 [组织教学]:上课,同学们好!

教师活动: 展示人体骨 骼、肌肉图, 请学生依据教 材简单了解运 动系统。 学生活动: 依据图示与教 材了解运动系 统概况,认识 骨与骨连结。 学生活动: 总结骨的构 造。 直接骨连结:借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结,其间无间隙活动 范围小。纤维连接;软骨结合;骨性结合。 间接连结或关节: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有间隙,活动性大 )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构造:韧带、关节盘 (或半月板) 。 学生活动: 了解骨的理化 特性。

[教学课题]: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与骨连结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骨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明确骨连结。 掌握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重点掌握人体脊柱、胸廓、颅骨、骨盆和足弓的结构特点。 了解骨骼的形态、构造和分类,主要肌肉的起止点、配布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利用标本与模型观察和辨认各种骨、骨连结的形态特点。 能说出各部骨的名称与特点。 能说出正常骨连结的各种形式与特征。 能描述人体肌的基本构成与典型肌的位置与名称。 [德育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认识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重点]:认识骨的形态结构与性质,全身主要骨和骨连结。 [难点]:直立姿势对骨骼形成的影响。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启发式、讨论式、举例式、归纳式、讲授法 [教具]:标本、模型、幻灯、切片、显微镜 [组织教学]:上课,同学们好!

运动解剖实验室

运动解剖实验室 该实验室建于1990年,主要承担本科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任务。目前运动解剖学实验室系单独实验室,总面积约110平方米。实验教学标本较为齐备,包括人体横断面切片标本、冠状切片标本、躯干上肢、下肢肌肉、血管、神经和内脏器官标本、真人散骨标本、人体全身骨架标本,全套关节标本以及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和神经系统等器官瓶装标本,可以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部教学实验。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设实验项目8个,共计16学时。 体育测量与心理测评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2层,总面积120平方米。目前体质方面的仪器设备有:电子体重身高计、肺活量测试仪、电子皮脂测量计、灵敏度测试计、电子背力计(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台阶实验评定指数测试仪、纵跳测试仪、体成分分析仪、俯卧撑测试仪、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反应时测试仪、体质测评软件等;运动心理方面的仪器设备有:Psykey 心理测评系统、肘关节动觉方位辨别仪、动觉方位辨别仪、多项反应时测定仪、动作稳定仪、深度知觉测试仪等。实验室主要承担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体质测量与评价及运动心理学两门课程的本科实验,同时还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的研究工作。目前共开设实验项目12个,共24学时。 运动医学与体育保健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目前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心肺复苏拟人、按摩床、下肢关节康复锻炼器、关节角度尺、运动损伤处理用品及敷料、微波治疗仪等。实验室主要承担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实验,此外,还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的工作,同时亦准备开展对外服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展的实验项目14个,共计28个学时,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服务。 此外,实验室逐渐增加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社会服务效益,如与重庆市体育局形成科研协助良好机制,为市体工队高水平田径、举重、跳水等运动员的损伤与康复提供咨询、监控及训练康复服务,为重庆市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运动生物化学与运动生理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2层,总面积120平方米。目前生物化学方面的仪器设备有:血乳酸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糖测试仪、运动血压测试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运动生理方面的仪器设备有:运动生理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Mercury专业运动跑台、体成份分析仪、功率自行车、心肺功能测试仪、心电图机、反应时测定仪等。该实验室目前承担本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的运动生理与生化基础实验教学任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展的实验项目共有13个,实验学时共26学时,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服务,课余时间全面开放。 运动生物力学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总面积约130平方米。它拥有目前全国独有的室内斜坡康复跑道及运动生物力学大三件运动学测量设备、动力学测量设备及肌电测量设备。即视讯运动图像捕获及解析系统;JP6060三维测力台系统;JE-TB0810表面肌电系统。此外,还配备了动态平衡训练评估系统(BTA-200DP);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JPD60200B);Power Plate振动训练系统。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除了承担学院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运动生物力学”

第1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基本理论(5)

1 《人体解剖学》教案(首页) 教案序号 20 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教师 教研室主任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第四章呼吸系统 第一节呼吸道 知识目标: 1. 掌握呼吸道的组成; 2. 掌握鼻旁窦的组成;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与组织胚胎学比较讲解,从微观角度更细致的看解剖学 重点:1.呼吸系统的组成 2. 鼻旁窦的组成 3. 喉软骨的组成 难点:1.喉腔的结构 2.气道的结构 教学目标 3. 了解喉腔的结 构。 教学方法 手段 讲授法、问题中心法、谈话法、练习法、多媒体辅助法 课后反思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教学组织】【复习导入】教学过程与内容师生活动 分配 结合生活中注意有关呼吸的实例展开呼吸系统的讲授。 【展示目标】 1.掌握呼吸道的组成; 2.掌握鼻旁窦的组成; 3. 了解喉腔的结 构。 【探索新知】 呼吸系统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由三个环节组成:①外呼吸;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内呼吸(组织换气)。 呼吸作用:①维持人体内环境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②参与血液酸碱平衡。 第一节呼吸器官 鼻:位于面部中央 ㈠外鼻鼻前庭 ㈡鼻腔 固有鼻腔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和鼻道 粘膜嗅区:在上鼻甲平面以上和鼻中隔上部 呼吸区:在上鼻甲平面以下部分 ㈢鼻旁窦额窦7中鼻道 上颌窦7中鼻道 筛窦中鼻道和上鼻道 蝶窦上鼻甲的后上方 ㈠喉的位置颈前方,相当于第5—6颈椎高度。 ㈡喉的结构

教学过程与内容1. 喉的软骨及其连接 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连接环甲关节、环杓关节。 2. 喉的粘膜与喉腔 粘膜前庭襞前庭裂 声襞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喉前庭 喉腔喉中间腔 声门下腔 3. 喉肌作用环甲关节声带紧张和松弛;(对) 作用环杓关节声门开大或缩小。 四 、 气管和主支气管 ㈠气管位于颈前部正中,上端连接环状软骨;下端在胸骨角分 左、右主支气管。 气管切开在3—4或4—5气管软骨环。 ㈡主支气管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 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走行较水平。 右主支气管短粗,走行较垂直,异物已进入右侧主支气管 ㈢气管与主支气管的微细结构 粘膜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结构固有层含有较多的弹性纤维 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血管、淋巴管、神经既丰富的腺体。 外膜C字形软骨,缺口有平滑肌和结缔组织。 【小结评价】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师生活动 分配 2

运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教案资料

运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 运动系统 (一)填空题 1、运动系统包括———、———和———三部分。 2、上肢骨包括———骨和———骨,前者每侧有———块,后者每侧———块 3、肩胛冈外侧端膨大叫做———,它是测量———的骨性标志。 4、下肢骨包括———骨和———骨,前者每侧有———块,后者每侧有———块。 5、小腿外侧的骨是———;内侧的骨是———,后者的上端前面有一粗糙隆起叫做———。 6、颈椎共有———块,它们与胸椎、腰椎不同,主要特征是———。 7、胸椎共有———块,主要特征是在椎体和横突上有———。 8、关节的基本结构是———、———和———。 9、内收和外展是运动环节在———面内绕———轴的运动。 10、肩关节是典型的———关节,它由———和———组成。 11、髋关节由———和———组成。按形状此关节属于———关节;按运动轴———关节。 12、膝关节为———状关节,主要可绕———轴进行———运动。 13、运动中当他人踩在自己脚上,自己不要立即猛力抽脚,以免他人———关节发生———。 14、小腿在膝关节处绕额状轴向———运动叫做屈,足在踝关节处绕额状轴向前运动叫做———。 15、起跑蹬离起跑器时,足必须绕———关节的———轴进行———运动。 16、椎间盘主要由———和———构成。

17、排球正面屈体右手扣球,扣球前,脊柱必须做———和———动作;扣球时,必须做———和———动作。 18、两臂平举做扩胸运动时,上臂向前运动叫做———;向后运动叫做———。 19、人体运动是以骨为———;关节为———;肌肉收缩为———而实现的。 20、防止或矫正青少年驼背,应发展———肌和———肌的力量。 21、持哑铃做扩胸运动是发展———肌和———肌力量的有效练习。 22、两臂侧平举是肩关节绕———轴进行———运动,这是———肌和———在———固定时收缩 完成的。 23、使肩关节外展的原动肌是———肌,它止于———。 24、引体向上时,使肘关节屈的原动肌是———和———,它们是在———固定时完成———工作。 25、俯卧撑身体慢慢下落时,肘关节做———的动作,其原动肌是———,它们是在———固定时完成———工作。 26、大腿高抬主要是———和———在———固定时收缩完成的。 27、肋木悬垂举腿使髋关节屈的原动肌是———和———。 28、人体体积最大的肌肉是———,它止于———,近固定时可———。 29、足背踢球射门时,膝关节必须———,这是———肌在———固定时收缩结果。 30、起跳蹬离地面使踝关节跖屈的原动肌是———和———肌。

什么叫教学设计

什么叫做教学设计 1、过程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学法、教师、资源、学习方法、条件、情景等要素。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这样一个系统,并利用系统的科学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从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习者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篇二:什么叫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体育教学设计 一、什么叫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体育教学活动方案。任何一位从事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师,都务必要做好三项最基本的工作——教案设计(备课)、组织好教学活动(上课)和场地器材设计。 二、体育教学设计与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法、教师的教案,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就体育教学设计工作本身来说,它具有系统性、灵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等特点。由此可见,体育教学设计是系统性、灵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我们既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体育教学设计,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设计的科学化水平,又要发挥体育教学设计的艺术特色,不断进行体育教学艺术的创造,力争使体育教学设计达到完美的境界。 体育教学论是研究体育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体育教学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效果或学习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等。对上述内容,体育教学论注重理论探讨。因此,它是应用性的理论科学,对体育教学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体育教学法包括一般教学法和专项教学法。一般教学法研究各门术科共同的教学任务、过程、原则、方法、组织形式等;专项教学法则分术科专项进行研究,突出各术科自身专项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对体育教学的方法展开细致和深入的研究;而专项教学法为各门具体术科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实际教学实施方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术科项目、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媒体的使用等。教案是体育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之一,是体育教学设计指导体育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教案主要考虑的是“教”的方案,而不是“学”的方案。体育教学设计则也关注“学” 的方案,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得出一套针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教案,它需要对教与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教学方案,并不断修正方案,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三、体育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体育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体育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科学逻辑的过程,体现了体育教学设计工作的系统性。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需要在分析论证所存在的教学问题的基础上设定目标,然后密切围绕既定目标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來“目标、策略、评价”三者的一致性。体育教学设计从体育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在工作程序上,往往不是先完成一步再开始下一步的,而是不断往复、相互补充,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各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产生整体效应,保证了体育教学设计整体上的系统性,达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灵活性:虽然体育教学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模式,需要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但体育教学设计的实际工作往往不一定按照流程图所表现的线性程序开展。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