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收稿日期:2006201205

作者简介:孙峰梅(1969—

),女,工程师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孙峰梅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辽宁辽阳111000)

摘 要:为保证小净距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介绍施工中的开挖顺序、钻爆要求、中间岩体加固措施等关键技术,以及施工该类型隧道对监控量测工作的特殊要求,本工程顺利完工的实践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关键词:小净距隧道;岩体加固;施工顺序;小导管注浆;预应力锚杆;爆破;监测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953(2006)0120041204

所谓小净距隧道是指分离式双线隧道中间夹的岩体宽度小于1.5倍单洞开挖宽度的特殊隧道。北方某市郊区修建了一座分离式双向四车道的公路隧道,东、西线隧道长度分别为1531m 和1552m ,两隧道中间段分别设置了R =1600m 和R =1800m 的左转平面圆曲线。由于出口的地形和周边建

筑物的影响,隧道出口段有127m (东线)和133m (西线)为小净距隧道,最小的净间距只有7.25m 。小净距段的地层为震旦系中统长岭子组板岩、桥头组石英岩夹板岩,属III 类围岩;洞口段覆盖有第四系晚更新统坡积粉质粘土混碎石,属II 类围岩。该地区地下水位低,年平均降水量只有647.8mm ,降雨集中在7~9月,降雪始于11月下旬。隧道开工于2003年2月,小净距段隧道施工在当年雨季前已经完成,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不丰富。隧道出口洞口段开挖采用了大管棚法进洞。本文介绍小净距隧道开挖、钻爆施工中采取的措施、中夹岩体的加固方法,以及对监控量测工作的特殊要求。

1开挖顺序

为了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不因中夹岩体的过大变形和爆破震动等原因引起围岩一侧失稳,在II 、III 类围岩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施工顺序[1],使隧道开挖工作顺利地通过了小净距段。1.1II 类围岩段

II 类围岩段采用正向单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

顺序如图1所示。

由于II 类围岩土层相对较松软,主要用风镐和铲、锹等工具人工开挖,局部放点解炮,

爆破震动很

E :Ⅰ,右上部超前支护;2,右上部开挖;Ⅲ,右上部初期支护;Ⅳ,上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Ⅴ,右下部超前支护;6,右下部开挖;Ⅶ,右下部初期支护;Ⅷ,下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Ⅸ,左上部超前支护;10,左上部开挖;Ⅺ,左上部初期支护;Ⅻ,左下部超前支护;13,左下部开挖;ⅩⅣ,左下部初期支护。

W :除Ⅳ和Ⅷ外,将东线隧道(E )的左换右,右换左,其施工顺序基本相同,Ⅳ和Ⅷ为水平贯通锚杆连接施工。图1 Ⅱ类围岩段正向单侧壁导坑开挖工序横断面布置图

小。因此,采用正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方法能够较

早地对中间夹的岩体加固,并在全断面还没有开挖前,及早取得开挖以后中夹岩体的变形量测结果,为全断面开挖后可能出现的危险提供超前预报和提前处理的时间。

下台阶要滞后上台阶3~5m ,每个台阶开挖进尺要控制在1m 以内。同一隧道中,后开挖一侧的上台阶要滞后先开挖一侧的下台阶10m 左右。西线隧道左上部的开挖面要滞后东线隧道右下部开挖面10m 左右。当各台阶施工拉开了合理的距离以后,东、西线隧道的8个开挖面就可以平行有序地进行开挖。

在刚一进洞时,土层稳定性较差,可以把单侧壁导坑分成2层、甚至3层台阶。待进洞后,土层稳定性较好时,单侧壁导坑可以不分台阶,一次开挖。

II 类围岩中隔壁支护用I18a 工字钢制作,间距

1m,之间挂网和喷砼。设I18m工字钢加工的临时水平支撑,不挂网,不喷砼,要按常规加焊纵向连接钢筋。

中隔壁支护应该在隧道围岩及中间夹的岩体变形基本稳定、初期支护变形收敛性较好时才能拆除,一般要滞后最后一个开挖面20~30m。中隔壁和临时水平支撑拆除后要立即浇筑仰拱,并尽快浇筑拱墙二衬,使二衬尽早封闭。

1.2III类围岩段

III类围岩段采用反向单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顺序如图2所示。

E:Ⅰ,左上部超前支护;2,左上部开挖;Ⅲ,左上部初期支护;Ⅳ,左下部超前支护;5,左下部开挖;Ⅵ,左下部初期支护;Ⅶ,右上部超前支护;8,右上部开挖;Ⅸ,右上部初期支护;Ⅹ,上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Ⅺ,右下部超前支护;12,右下部开挖;ⅩⅢ,右下部初期支护;ⅩⅣ,下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

W:除Ⅹ和ⅩⅣ外,将东线隧道(E)的右换左,左换右,其施工顺序基本相同,Ⅹ和ⅩⅣ为水平贯通锚杆连接施工。

图2 Ⅲ类围岩段反向单侧壁导坑开挖工序横断面布置图III类围岩稳定性较好,岩层整体性也较好,用钻爆法开挖,为减小后进的西线隧道开挖独头导坑时爆破震动对东线隧道的影响,采用反向单侧壁导坑法开挖。在开挖2部时是独头掘进,炸药用量大,爆破震动强烈,反向单侧壁导坑开挖使2部离开中间夹的岩体有一定的距离,会使中间夹的岩体受到的震动轻些。而8部和12部开挖时由于有较好的临空面,不用掏槽炮眼,用的炸药量少,爆破震动小,对保护中间夹的岩体稳定会有很大的好处。

开挖的台阶深度和上、下台阶与左、右台阶的滞后深度仍然可以用3~5m和10m。二衬与开挖面之间的滞后距离可以缩短到15~20m。由于本隧道出口长26m和32m西线段的II类围岩段是采用正向单侧壁导坑法开挖的,当先掘进的侧壁导坑到达了III类围岩的好石质时,停止掘进,让后面跟进的3个台阶也都掘进到III类围岩断面时,再改用反向单侧壁导坑法向前开挖。

在开挖过程中,若围岩稳定性较好,单侧壁导坑可以一次开挖,不分台阶。

III类围岩段的中隔壁支护也用I18a工字钢制作,间距1m,之间可以根据岩层稳定情况,决定是否挂网喷砼,如不采用则要按常规加焊纵向连接钢筋。临时水平支撑不挂网、不喷砼,也要加焊纵向连接钢筋。拆除中隔壁的时间与施工工艺与II类围岩段的相同。

2III类围岩爆破开挖的要求

根据有关规定[2],公路隧道的安全震动速度标准为不大于15cm/s。为确保安全,开挖西线隧道时,对东线隧道的衬砌震速控制在15cm/s之内,对开挖面和初期支护控制在10cm/s之内。

为控制每一响的炸药用量,避免爆破震动波的叠加,采用微差起爆技术,使用段位差大于100ms 的毫秒雷管。

3两隧道中间夹的岩体加固

3.1超前小导管注浆技术

注浆小导管用 42×3.5mm、长5m的无缝钢管制造,管前端4m范围内沿钢管圆周按梅花形布置钻6排 8mm的出浆孔,孔距15cm。小导管的环向间距在II类围岩中为25~30cm,在III类围岩中为35~40cm,排间距为2m。小导管的外插角在II类围岩中为10~30°,在III类围岩中为10~15°。隧道施工中注入的是超细纯水泥浆,C/W=1:1,注浆压力0.5~1.0M Pa。

在对小导管注浆时,当注浆压力逐渐升高,达到设计终压力,继续注浆10min以上,水泥浆注入量接近设计注入量时,可以认为注浆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用钻孔取岩芯和超声波探测仪检查实际的注浆效果,测定出岩芯的承载能力P,如达不到设计要求,要补管注浆。

3.2水平贯通预应力锚杆

预应力锚杆在导坑侧壁上下和纵向都按1m的间距梅花形布置。在自稳性较好的岩层中用普通砂浆锚杆,否则用自进式中空锚杆或预应力锚杆。锚杆长度=中间夹的岩石厚度+2倍初期支护的厚度

+50cm,锚孔长度=锚杆长度-25cm。由于单侧壁导坑的宽度限制,锚杆可以分成几节,用套管连接器接长。锚杆两端要加工35cm长的螺纹丝扣,并配上配套的钢垫板和高强螺帽。插入锚孔中的一端要用胶带纸包好缠紧,保护螺纹不糊砂浆。锚孔要水平打设,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偏差不能超过3°。砂浆锚杆要全长粘结,砂浆要用早强砂浆并灌注饱满,在温度15~25℃时,24h的砂浆强度最少要超过20%的设计强度。

普通锚杆按如下的工序施工:在东线隧道单侧壁导坑开挖、初期支护完成以后,钻孔、安锚杆、灌注砂浆,24h以后安装垫板、螺母,用持力扳手将锚杆在初期支护的表面拧紧到设计应力;待西线隧道的导坑开挖到锚杆露出端头后,做好初期支护,

板和螺母,用持力扳手拧紧螺母,施加应力到设计值。

自进式中空锚杆的施工顺序与普通砂浆锚杆基本相同,只是要先在中空杆体的锚头后面车上长35 cm一段丝扣并用胶带纸包好缠紧;在西线隧道开挖到露出锚杆头后,先割掉钻头,再在预先车好的丝扣上安装垫板和螺母,用持力扳手施加应力到设计值。

4监控量测工作中的特殊要求

除了一般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要求做的洞内地质与支护状态观察、拱顶下沉和底板隆起、周边收敛、地表沉降等必测项目,以及钢支撑内力、支护与衬砌内力和裂缝观察等选测项目以外,在小净距隧道施工中还必须进行后开挖隧道爆破震速测试、中间夹的岩石弹性波测试、水平对拉锚杆的测试。

后开挖隧道的爆破震速用TO PBOX5280型测震仪—数据存储体进行测震、记录和数据处理,测定后开挖隧道爆破时对先开挖隧道的影响。在与后进洞开挖面相同的断面,在拱顶、两个1/4拱腰处布置3个测点,在后进洞爆破的瞬间,测出3个测点前后、上下、左右等6个方向的振动波速和衰减规律。在第一个观测断面后面,每20m设一个观测断面。经过测试和调整,使东线隧道初期支护和衬砌6个方向的震速分别控制在10cm/s和15cm/s以内。

水平对拉锚杆轴力用ZY2100型锚杆拉力计进行测试。通过对锚杆轴力的测定,了解锚杆的受力状态,结合岩层的变化调整锚杆的设置密度和预加应力的大小。从安装对拉锚杆开始,每个循环安装1根。其监测频率为在断面设置后15d以内,每天测1~2次;16~30d,每2d测1次。轴力时态曲线收敛,说明围岩稳定;若轴力不断上升,时态曲线不收敛,则要立即增加锚杆密度,并对中间夹的岩石注浆加固。图3是K28+311断面(Ⅲ类围岩段)1根普通砂浆锚杆的轴力时态曲线

图3 K28+311断面1根普通砂浆锚杆的轴力时态曲线5结束语

小净距隧道施工中,保证中间夹的岩体稳定是施工成败的关键。在隧道进出口处的小净距隧道多数围岩类别比较低,必须预先对中间夹的岩体进行预加固,安排合理的开挖顺序和使用微差控制爆破技术,随着开挖不断用贯通的对穿锚杆加固中间夹的岩体,以保证其稳定。

小净距隧道监控量测工作除了一般隧道的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外,还必须增加后开挖隧道爆破震速测试、水平对拉锚杆的测试,目的是确保围岩尤其是中间夹的岩体稳定。通过监控围岩应力和位移的变化,验证围岩加固效果、初期支护和二衬的设计效果,保证围岩及中间夹的岩体稳定和施工安全,确定二衬施工时间。

参考文献

[1]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J TJ042294,公路隧道施工

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2]冶金工业部安全技术研究所.G B6722286,爆破安全规程

[S].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6

On the Construction T echnology for Sm all2Spaced Highw ay Tunnels

SUN Feng2mei

(The First Engineering Co.Ltd.of the19th Bureau Group of the Railway Building Corporation of China,Liaoyang111000,China)

Abstract:To ensure t he stability of t he surro unding rock during t he excavation of t he small2spaced t unnel, st rict digging sequences,special requirement s for drilling2blasting,and t he solidification measures for t he medium rock bodies,all of which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 his paper,have to be adopted.The paper also expounds t he special requirement s for monitoring and survey work.It may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 roject s.

K ey w ords:small2spaced t unnel;t he solidification of t he rock body;const ruction sequence;small lead t ube slip2casting;pre2st ressed anchoring rod;blast;monitor and survey

SPJ900/32箱梁架桥机型式试验即将进行

由石家庄铁道学院和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究设计的"SPJ900/32箱梁架桥机"已由中铁武桥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完毕,并完成了厂内试组装,近期将对该机进行型式试验。

"SPJ900/32箱梁架桥机研制"是由铁道部科技司立项的重大科研项目,其目的是为了架设高速铁路32m及以下双线整孔箱梁。该机已于2004年2月通过了由铁道部科技司组织的技术设计审查,待型式试验完成后,将赴京津客运专线架设32m及以下双线整孔箱梁。

该机采用两跨式主梁,整机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序简捷,能方便进行变跨及首末跨架设,能适应桥梁纵坡及曲线架梁。电气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PL C、走行变频调速、配置DPS电源等技术,具有故障诊断和安全保护功能,提高了作业安全可靠性,起重小车横移机构采用液压比例控制技术,便于梁体准确对位。该机综合性能优良,性价比高。 (刘嘉武)

最新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总体要求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总体要求 1.0.1为给公路山岭隧道工程的施工和施工管理提供 技术依据和行为准则,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山岭隧道。 1.0.3隧道施工应在公路修建总体施工规划下,制订相 应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考虑隧道长度 和断面、工期要求、地质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等,确定合理 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 1.0.4必须执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 好材料试验工作。施工中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 质量、安全教育,确保工程质量,并坚持文明施工。 1.0.5应制订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及防水和防止有害气体的工作。并预防塌方事故,保护 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1.0.6施工中应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而慎重 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隧道施工符合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实用的要求。 1.0.7应合理安排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时间,提高机械利 用率。施工中应加强技术管理,并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 工序的作业循环,组织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0.8隧道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等的变

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及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 1.0.9附属设施安装应按电气、机械、化工等专业有关规定要求办理。 1.0.10施工中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1.0.11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积累资料、数据,做好各道工序的原始记录。 1.0.12隧道施工应编写全面和单项施工技术总结,隧道竣工后应及时提交竣工文件。 1.0.13公路隧道施工除应按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 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235-100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根据铁建设【2008】 160 号文规定: 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 90m; 2、Ⅳ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 50m; 3、Ⅴ、Ⅵ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 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3、Ⅳ及以上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或设计规定。 二、根据建技【2010】352 号及铁建设【2010】

120 号文规定: 1、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 35m。 2、二次衬砌Ⅳ级围岩不得大于 90m, V、Ⅵ级围岩不得大于 70m。 综上所述,目前铁路隧道施工应采用下述规定: 仰拱距离掌子面距离要求: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 90m; 2、Ⅳ、Ⅴ、Ⅵ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 35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3、Ⅳ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 90m 或设计规定。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析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岑安岭隧道位于高州市东岸镇山甲村与上垌村一带,设计为小净距隧道,洞室净空11.0×5.0m,隧道净宽:0.75+0.75+2×3.75+1.0+1.0=11.0m;左线起讫桩号为:ZK55+893~ZK56+403,长510m;右线起讫桩号为:YK55+892~YK56+400,长508m。进口左右线间距16.59m,出口左右线间距10.52m。洞口设计标高左线98.684m、右线98.702m;出口设计标高左线101.413m、右线101.414m,隧道最大埋深约105.8m,属中隧道。 隧道区地质为白垩系含砂砾岩、寒武系加里东期混合岩、残破积黏性土,局部见加里东期花岗岩侵入。隧道主要围岩类型为Ⅲ、Ⅳ、Ⅴ级,参数见下表: 隧道参数表 2、初步施工方案 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业图 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隧道出口段通过水平中空注浆锚杆加固中间岩柱,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根据量测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实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Ⅴ围岩采用

CD法(单侧壁导坑法)施工、Ⅳ上下台阶法(短台阶法)、Ⅲ全断面法进行暗洞开挖。 岑安岭隧道设计、施工均以新奥法为指导原则,采用复合衬砌,以锚杆、钢筋网、湿喷混凝土、钢拱架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长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等支护措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3、小净距隧道施工 (1)隧道洞身开挖施工顺序:测量画开挖轮廓线→布炮眼→钻炮眼→装药→爆破→通风→洒水→出渣→监控量测。 (2)隧道初期支护施工顺序:通风→清理岩面→处理欠挖→初喷砼→打结构锚杆挂钢筋网→安装格栅钢架→打超前锚杆并焊接→喷射砼到设计厚度→围岩量测→反馈、修订支护参数。 (3)隧道二次衬砌施工顺序:监控量测→确定施作二次衬砌→施工准备→涂脱模剂→台车就位→施作止水带→预埋件安装→灌注混凝土→脱模→台车退出→养护。 3.1、临时设施 隧道施工通风采用轴流通风机,通风采用1100mm高强软风管。隧道两端同时掘进,每个洞口均设置4台20 m3电动空压机组成的80 m3空压站,送风管路采用Φ120mm钢管。隧道纵坡排水采用顺坡排水,施工时采用抽水泵机械排水。施工时应注意使排水沟通畅,避免使拱脚浸水。 隧道施工降尘采用水幕降尘和个人带防尘口罩相结合的方式。水

(整理)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一、一般规定 铁建设【2008】160号文规定: 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2、Ⅳ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50m; 3、Ⅴ、Ⅵ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3、Ⅳ及以上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二、最新规定 根据铁建设【2010】120号文规定: 1、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2、二次衬砌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V、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综上所述,铁路隧道应采用下述规定: 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2、Ⅳ、Ⅴ、Ⅵ级围岩地段仰拱封闭成环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35m; 3、Ⅳ级围岩仰拱距掌子面不大于50m,Ⅴ级围岩仰拱距掌子面不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3、Ⅳ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4、Ⅴ、Ⅵ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70m或设计规定。 后附: 1、铁建设【2008】160号文 2、铁建设【2010】120号文 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 铁建设【2010】120号 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为进一步加强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确保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针对当前隧道施工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对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提出如下技术规定,请认真贯彻执行。以前所发有关规定、规范与此有矛盾的,以本规定为准。 一、洞口工程 1、隧道洞口应严格执行“早进晚出”原则。加强洞口段超前支护和边仰坡防护设计,埋深较浅的隧道洞口段应采用明洞或半明半暗法进洞。 2、隧道洞口边仰坡工程应自上而下逐级开挖支护,及时完成洞口边仰坡加固、防护及防排水工程。 3、隧道洞口应按设计完成超前支护后,方可开始正洞的施工。洞口段应及时形成封闭结构,严禁采用长台阶施工。

小净距隧道定义与分类

小净距隧道定义与分类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小净距隧道的理解偏差,导致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措施以及造价的偏差。因此,什么是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不同净距的小净距隧道如何分类,不同类型的小净距如何处理,是目前工程师们想知道也是工程建设必须明确的关键问题。 对小净距隧道的认识,可以从广义的角度、施工力学的角度上去定义与认识。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分离式隧道水平净距在布线上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一般要求净距不小于表1限值。规范认为“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中间岩柱厚度小于表1建议值的特殊隧道布置形式”。 有的学者研究认为: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的合理厚度是能保证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柱的塑性区不重叠,该中岩柱的厚度即为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并认为V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75B,Ⅳ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50B,Ⅲ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30B。广义上可认为隧道净距小于表1限值时均为小净距隧道,但从相邻隧道的空间关系上看,小净距隧道又可分为错台、交叉重叠及平行三种基本型式。 面对目前突破表1净距限值的公路隧道工程越来越多,仅仅依靠这样一个标准来认定小净距隧道,而不考虑隧道的空间关系、不同小净距隧道的净距大小、施工方法以及爆破振动等因素的影响,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对小净距隧道如何定义与分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初步研究表明,隧道净距在1.5B以上时,小净距隧道一般可采取施工控制措施,而不需特殊加固设汁;而隧道净距在1.5B以下时,应根据不同的围岩和净距,对小净距隧道分类处理。因此,小净距隧道设计首先应确定合理的净距,其次是不同类别的小净距应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通过计算发现(图1为中岩柱塑性区随净距的变化图),随着两隧道净距的减小,中夹岩墙的塑性区范围明显增加,当净距较小时岩墙出现贯通的塑性区。当隧道净距为2m、3m时,岩墙塑性区完全贯通;当两隧道净距增加至12m时,岩墙塑性区与单洞开挖时接近。同时,塑性区的大小与隧道的埋深以及围岩的类别有关。一般来讲,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塑性区加大;随着围岩类别降低,塑性区增加。 理论计算同时表明(图2为中岩柱竖向应力随隧道净距的变化图),随着两隧

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试题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试题 (单选40题,多选20题,判断20题) 、单选题(共40题) 1围岩含义是指( ) A. 开挖前未扰动的山体 C.与稳定性有关部分岩体 B. 环绕隧道周边一定原度岩体 D.隧道顶部岩体 6、喷射砼中常加入外加剂为( ) A. 早强剂 B.速凝剂 C.减水剂 D.缓凝剂 7、新奥法施工工序为( ) A. 开挖—量测—初次支护—二次支护—防水层 B. 开挖一量测一防水层—初次支护一二次支护 C. 开挖—初次支护—量测—防水层—二次支护 D. 开挖—初次支护—防水层—量测—二次支护 8开挖时坍方现象( ) A. 突然发生 B.可以计算 C.可以量测 D.有一定征兆 9、 二次衬砌中“刹尖”指( ) A. 拱脚处浇砼 B.拱顶处浇砼 C.供圈合拢最后圭寸口 D.先拱后墙交接面处浇砼 10、 围岩量测部位与布点与下列因素有关( ) A. 地质条件 B.施工进度 C.地下水位 D.仪器类型 2、隧道开挖后,围岩压力是( ) A.垂直向下 B.水平作用 C. 底部向上 D.四周及纵向压力 3、下列地质条件下不宜用锚喷支护( A 」、II 类围岩 B.破碎带 C. ) 大面积淋水地段 D.强风化围岩 4、初次支护和二次衬砌间应( ) A.在喷射砼初凝后进行 B.在喷射砼达到强度后进行 C.紧跟衔接 D.监控量测后决定 5、公路隧道围岩按稳定状况分成六类,其中( ) A.结构性能最好为I 类 C.挖进最容易的为I 类 B.最好的为六类 D.挖进最难的为六类

11 ?属于支护材料检测的是()。 A. 排水管材检测 B.钢构件材质检测 C.支护受力量测 D.衬砌质量检测 12?穿越煤系地层的隧道其施工环境检测的主要任务是检测()。 A.CO B.C02 C.S02 D.CH4 13. 一种理想的注浆材料应满足()。 A.浆液粘度低,渗透力强,流动性好; B.浆液粘度咼,渗透力强,流动性好; C. 浆液粘度高,渗透力弱,流动性差; D.浆液粘度低,渗透力弱,流动性差; 14?高分子防水卷材要进行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定伸强度的试验。 A.200% B.300% C.400% D.500% 15. 用来检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耐寒性能的有()。 A.热空气老化试验 B.脆性温度试验 C.柔度试验 D. 拉伸试验 16. 石油沥青油毡一般是地面建筑常用的防水材料,在隧道工程中,它主要用于()的外防水。A.整个隧道 B.洞身段C.明洞段D. 断层破碎带 17. 土工织物是柔性材料,主要通过()来承受荷载以发挥工程作用。 A.抗压强度 B.抗剪强度 C.顶破强度 D. 抗拉强度 18. 对于隧道超、欠挖的检测,关键是要正确地测出隧道开挖的()。 A.实际轮廓线 B.设计轮廓线 C.超挖量 D. 欠挖量 19. 隧道施工规范中规定,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c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稳定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欠挖,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 A.5cm B.10cm C.15cm D.20cm 20. 用拉拔设备进行锚杆拉拔试验时,一般要求加载速率为() A. 5kN/mi n B. 10 kN/min C.50 kN/min D.100 kN/min 21. 在检查锚杆安装尺寸时,孔径大于杆体直径()时,可认为孔径符合要求。 A.10mm B.15mm C.20mm D.25mm 22 ?喷射混凝土的()是表示基物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一个综合指标,工程上把它作为重要检测 内容。A.抗拉强度 B. 粘结强度 C.抗压强度 D. 疲劳强度

浅谈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谈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孙新明 (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杭州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少因隧道间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满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特有的加固要求,本文结合温绕高速石鼓岭隧道施工,阐述小净距大断面隧道施工中开挖工法、爆破震动控制、中夹岩柱的保护、监控量测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注浆;监控量测 1 工程概况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的石鼓岭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向六车道的公路隧道。左线长度404m,右线长度365m,左、右线分别设置半径为R=1250m、R=1350m 的右偏曲线。隧道双洞中轴线间距为24.341m,隧道净宽为14.5m,中夹岩净宽9.84~10.4m,最大开挖断面达到166m2,属于典型的双线、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地质钻探资料揭示该隧道的岩石条件较差,以砂岩和凝灰岩为主,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节理裂隙发育,易于储水,汇水面积较小,降雨时,沿节理面有滴水或渗水现象,此隧道以Ⅳ-Ⅴ级围岩为主。该隧道支护、衬砌共分6种类型:Ⅲ级围岩40m(SB3), Ⅳ级及以上围岩729m(SB4长406m、SB4JQ长73m、SB5b长99m、SB5a长57m,SB5JQ长40m),洞门结构54m。 2 开挖工法 2.1 Ⅴ级围岩洞口浅埋段 洞口属于Ⅴ级围岩浅埋段,先行、后行洞均采用双侧壁导坑。隧道施工先掘进洞超前后掘进洞开挖工作面不小于50m,后掘进洞开挖掌子面必须在先掘进洞仰拱施工完成后进行。 隧道各部施工开挖前应先做好超前支护措施。进洞段采用ф108*6mm长管棚进行超前支护。应注意超前支护与开挖的间隔时间,按照图纸设计浆液分类,间隔时间宜为8h,并根据开挖效果,适当调整时间。 导坑施工时应采用人工开挖或微振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侧壁导坑掌子面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及时封闭,以保证开挖面的稳定。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解读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 一、洞口工程 1、洞口开挖土石方应遵守下列规定: 1.1、进洞前应尽早完成洞口排水系统。 1.2、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1.3、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不留后患1.4、石质地层拉槽爆破后,应及时清除松动石块;土质地层开挖后应及时夯实整平边(仰)坡。 1.5、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洞口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施工时机和施工方法。 1.6、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开挖边(仰)坡。 1.7、开挖中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1.8、开挖的土石方不得弃在危害边坡及其他建筑物稳定的地点,并不得影响运输安全。 1、9、洞口支挡工程应结合土石方开挖一并完成。 1、10、开挖进洞时,宜用钢支撑紧贴洞口开挖面进行支护,围岩差时可用管棚支护围岩,支撑作业应紧跟开挖作业,稳妥前进。 1、11、洞门衬砌施工应按《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2)的有关规定办理,并符合下列要求:

(1)土质地基应平整夯实,土质松软时,应加碎石,人工夯实,将基础置于稳固的地基上。 (2)基础处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 (3)洞门衬砌拱墙应与洞内相联的拱墙同时施工,连成整体。如系接唱明洞,则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加强连接措施,确保与已成的拱墙连接良好。 (4)端墙施工放样时,应保证位置准确和墙面坡度平顺。 (5)灌注砼时应保证模板不移动。 (6)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墙背回填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边墙产生偏压。 (7)、洞门衬砌完成后,及时处治洞门上方仰坡脚受破坏处,当边(仰)坡地层松软、破碎时,应采取坡面防护措施。 (8)当端墙顶水沟砌筑在填土上时,填土必须夯实。 (9)洞门的排水、截水设施应与洞门工程配合施工,并应与路垫排水系统连通。 二、明洞工程 1、明洞衬砌施工可选用下列几种方法: (1)当边坡能稳定时,可采用先墙后拱法; (2)当边坡稳定性差,但拱顶承载力较好,能保证拱圈稳定时,可采用先拱后墙法; (3)半路堑式明洞施工时,可采用墙拱交替法,且宜先做外侧边墙,继做拱圈,再做内侧边墙;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限制,使得两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福建省近年来较流行的隧道结构形式为单线双洞连拱隧道。由于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均比双线双洞隧道大得多,为此,在工程实践中衍生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 5 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开挖及施工顺序 隧道开挖要根据围岩情况、施工能力、施工机具配置、工序转换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保障施工的安全,保障施工进度。对于小净距隧道来说,由于双洞之间的相互影响,两隧道工作面必须要错开一段距离,才能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扰动影响。先行洞根据围岩情况一般超前12倍洞径。其断面的开挖方式,需要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具体选用最安全、经济的方法。对于岩性较差的Ⅵ、Ⅴ级围岩一般采用单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前应进行围岩超前预加固和地表加固;对于Ⅳ级围岩推荐采用上下台阶与正、反向单侧壁导洞组合的开挖方法,先行洞采用工序较为简单的上下台阶法,后行洞要首先加固中夹岩,利用侧壁临时支护,减少后行洞开挖对中夹岩的扰动;对于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岩可采用超前导坑预留爆层法。 钻爆技术

小净距隧道钻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成败,钻爆作业应监测围岩爆破扰动深度、爆破震动对周边及中夹岩柱的破坏程度,对爆破震动加以控制,以利中夹岩柱的稳定。 小净距隧道由于中夹岩柱的宽度较小,后开挖隧道的爆破振动对先开挖隧道会产生较大影响,应将先开挖隧道衬砌处的振动速度控制在15cm/s 以内,并以此作为后开挖隧道各段爆破药量的计算依据。 为避免震动波的叠加,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各段起爆时间应根据震动测试确定,或按经验值200ms为宜。 对于Ⅳ级以下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预裂爆破作业,对于Ⅲ级以上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光面爆破作业。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要根据围岩特征和工程类比经验或施工规范,合理地选择周边眼间距、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及相对距离装药集中度等参数。周边眼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必须采用小直径药卷严格控制装药量,并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合理分布,采用毫秒雷管微差顺序起爆,使周边爆破时产生临空面。掏槽炮眼布置在开挖断面的中央稍靠下部,以使底部岩石破碎,减少飞石。辅助炮眼应交错均匀地布置在周边眼和掏槽眼之间,并垂直于开挖面,使得爆破的石蹅块体大小适合装蹅运输。 中夹岩加固 减少对岩柱的破坏,加固中间岩柱是小净距隧道建造成功的关键。在软弱围岩地段必须进行中夹岩柱的加固,对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岩仅需对岩石破碎带部位进行加固。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对岩柱的注浆加固及水平拉杆加固措施。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限制,使得两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福建省近年来较流行的隧道结构形式为单线双洞连拱隧道。由于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均比双线双洞隧道大得多,为此,在工程实践中衍生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 5 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开挖及施工顺序 隧道开挖要根据围岩情况、施工能力、施工机具配置、工序转换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保障施工的安全,保障施工进度。对于小净距隧道来说,由于双洞之间的相互影响,两隧道工作面必须要错开一段距离,才能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扰动影响。先行洞根据围岩情况一般超前1—2倍洞径。 其断面的开挖方式,需要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具体选用最安全、经济的方法。对于岩性较差的Ⅵ、Ⅴ级围岩一般采用单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前应进行围岩超前预加固和地表加固;对于Ⅳ级围岩推荐采用上下台阶与正、反向单侧壁导洞组合的开挖方法,先行洞采用工序较为简单的上下台阶法,后行洞要首先加固中夹岩,利用侧壁临时支护,减少后行洞开挖对中夹岩的扰动;对于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岩可采用超前导坑预留爆层法。

钻爆技术 小净距隧道钻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成败,钻爆作业应监测围岩爆破扰动深度、爆破震动对周边及中夹岩柱的破坏程度,对爆破震动加以控制,以利中夹岩柱的稳定。 小净距隧道由于中夹岩柱的宽度较小,后开挖隧道的爆破振动对先开挖隧道会产生较大影响,应将先开挖隧道衬砌处的振动速度控制在15cm/s以内,并以此作为后开挖隧道各段爆破药量的计算依据。 为避免震动波的叠加,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各段起爆时间应根据震动测试确定,或按经验值200ms为宜。 对于Ⅳ级以下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预裂爆破作业,对于Ⅲ级以上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光面爆破作业。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要根据围岩特征和工程类比经验或施工规范,合理地选择周边眼间距、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及相对距离装药集中度等参数。周边眼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必须采用小直径药卷严格控制装药量,并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合理分布,采用毫秒雷管微差顺序起爆,使周边爆破时产生临空面。掏槽炮眼布置在开挖断面的中央稍靠下部,以使底部岩石破碎,减少飞石。辅助炮眼应交错均匀地布置在周边眼和掏槽眼之间,并垂直于开挖面,使得爆破的石蹅块体大小适合装蹅运输。 中夹岩加固 减少对岩柱的破坏,加固中间岩柱是小净距隧道建造成功的关键。在软弱围岩地段必须进行中夹岩柱的加固,对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一、总则 为本隧道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行为细节,特制订如下准则。 1、隧道施工应在修建总体施工规划下,制订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考虑隧道长度和断面、工期要求、地质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等,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 2、必须执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材料试验工作。施工中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教育,确保工程质量,并坚持文明施工。 3、应制订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及防水和防止有害气体的工作。并预防塌方事故,保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4、施工中应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而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隧道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实用的要求。 5、应合理安排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时间,提高机械利用率。施工中应加强技术管理,并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组织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6、隧道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等的变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及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 7、附属设施安装应按电气、机械、化工等专业有关规定要求办理。 8、施工中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9、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积累资料、数据,做好各道工序的原始记录。 10、隧道施工应编写全面和单项施工技术总结,隧道竣工后应及时提交竣工文件。 11、公路隧道施工除应按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二、施工准备 1、隧道施工前应做好现场调查研究,核对设计文件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 2、施工前,应深入工地做好以下调查工作: 3、预测隧道施工对地表和地下已设结构物的影响。 4、对交通运输条件和施工运输便道进行方案比选。 5、施工场地布置与洞口相邻工程、弃渣利用、农田水利、征地等的关系。 6、建筑物、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和电讯、电力线等设施的拆迁情况和数量。 7、调查和测试水源、水质并拟定供水方案。 8、天然筑路材料(粘土、砂砾、石料)的产地、数量、质量鉴定及供应方案。 9、可资利用电源、动力、通信、机具车辆维修、物资、消防、劳动力、生活供应及医疗卫生条件。 (1)当地气象、水文资料及居民点的社会状况。 (2)施工中和营运后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8-11-15T15:21:36.4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作者:陈如华 [导读] 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的前景。 深圳高速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小净距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形式,与分离式隧道、连拱隧道相比具有适应性强的优势。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悦来站至王家庄站区间隧道为例,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的前景。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悦王区间隧道;问题及前景 连拱隧道解决了隧道建设中最小间距要求带来的展线问题,但在施工方面存在难度大、周期长等缺点。小净距隧道是一种介于分离式隧道、连拱隧道之间的新型隧道,解决了分离式隧道接线难度大、占地面积广等缺点,还克服了连拱隧道工期长、造价高、难度大的问题,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悦王区间隧道概况 悦王区间隧道即为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悦来站至王家庄站区间及王家庄车场出入段线隧道,此段隧道均为暗挖隧道,且大部分为深埋隧道,只有局部地段为浅埋。悦王区间长度为1611米,而出入线隧道则为一千二百多米,平面布置三个隧道以及一处长达二百四十米的施工通道,施工通道与区间隧道正交。悦王区间隧道工程范围包括隧道开挖、初期支护、临时支护、临时通风排水用电、二衬施工等。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原始地貌是构造剥蚀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通过,地质条件稳定,具有0~7.8米厚的覆盖层,下伏基岩岩体比较完整。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总体施工难度不大,施工的重难点主要是小净距隧道施工。表1为悦王区间隧道部分里程段的隧道围岩性质及分级。 表1 2施工工艺技术及应用 2.1开挖 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施工总体布置为从施工通道进入正线施工后先进行十号线左线隧道的施工,之后再进行王家庄停车场出入线的施工,最后再进行十号线右线隧道的使用,当各个作业面都打开后,进行正常施工。基于工程施工场地的地理条件,该段隧道施工始终遵守“短进尺、弱爆破、多循环、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原则。悦王区间隧道围岩主要是砂岩、砂质泥岩,岩体比较完整,分级在Ⅲ级到Ⅳ级之间,采用钻爆法开挖,并根据掌握的各段隧道断面尺寸、围岩情况以及监控量测数据选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悦王区间隧道施工采用的方法具体情况如下所示。首先,单洞单线隧道:若围岩比较完整,且监测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可控,则选择全断面法;若钻爆法开挖后围岩完整性差,且容易破碎、掉块,同时监测数据不稳定,则选择CRD法。其次,单洞双线隧道:若围岩比较完整,监测数据可控,则选择台阶法;若围岩较不完整,且易破碎、掉块,监测数据稳定性差,则选择CRD法。最后,单洞三线隧道:若围岩比较完整,监测数据在控制范围内,则选择CRD法;若围岩较不完整,且处于容易破碎、掉块的状态,监测数据稳定性较差,则选择双侧壁导坑法。 速调开挖需要考虑开挖方法、开挖次序、断面开挖滞后距离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开挖方法的选择是建立在工程安全性的基础上的,同时还需考虑围岩情况、施工单位能力、施工设备等多种因素。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除了上文提到的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CRD法、全断面法外,还包括单侧壁导坑法、CD法、预留光爆层法等。已有的小净距隧道工程资料的调查结果显示,台阶法的应用率较高,而全断面法的应用率最低,CD法、CRD法的应用率稍高于全断面法,侧壁导坑法的应用率虽然比台阶法低,但比CD法、CRD法高。 台阶法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是施工设备简单、工序组织较易、费用低、适用性强。台阶法与侧壁导坑法组合使用可进行Ⅲ级、Ⅳ级围岩先行洞的开挖;与预留光爆层法组合使用则可用于高级别围岩施工。弧形预留核心土台阶法可用于预加固处理后的Ⅴ级围岩和洞口段套拱加固后破碎围岩的开挖施工。侧壁导坑法的优点是能有效减少开挖跨度,这种施工方法会将开挖断面分成几部分处理,适用于开挖围岩破碎的Ⅳ级、Ⅴ级围岩。采用侧壁导坑法还对中间岩柱加固施工有利。CD法、CRD法的优点是具有中心隔墙,能对地面发挥支撑作用,避免地面出现沉降,这两种施工方法适用于Ⅴ级、Ⅵ级软弱围岩,主要应用于一些对地面沉降控制具有严格要求的小净距隧道施工。对于围岩较完整,且具有较强自稳能力的Ⅰ级、Ⅱ级围岩,建议使用全断面法,这种施工方法具有速度快的优点。高级别围岩对爆破振动影响控制要求较严格,影响范围要求控制在几米的小净距隧道工程中,应选择预留光爆层法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法通过超前导洞临空面降低爆破振动对围岩的影响。 在小净距隧道开挖过程中,还需要着重考虑两隧道开挖掌子面间滞后距离(Lr)对相邻隧道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已经由许多科研人员对滞后距离对相邻隧道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果:随着Lr的增大,增加的荷载更多的施加于前行洞。因此,为了确保隧道掘进施工的稳定,尤其是被施加更多荷载的前行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应科学的把控滞后距离。避免滞后距离过大导致隧道坍塌,或是滞后距离过小导致显著的叠加效果。中国在Lr方面的计算研究比较少,滞后距离的选择通常以已有工程经验为依据:Ⅵ级围岩的滞后距离应控制在30~40米,Ⅴ级围岩的开挖滞后距离需大于40米。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模型试验可以实现对滞后距离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实现对现场施工的科学指导。 基于小净距隧道布线的特性,一些地形复杂的施工场地经常会碰到浅埋、偏压,错台、交叠的小净距离也不少见。为了优化小净距隧道的工程质量,应科学的确定开挖次序,综合考虑地形、地质、空间条件等因素。有限元模拟计算、模型试验、工程实践检验得出了以下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摘要:现代高速公路施工中,隧道工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隧道施工质量与公路运营质量有很大的联系,因此隧道工程受到各个施工单位的重视与关注。为此,要求各施工单位做好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对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与改进,以提高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施工技术,并探讨隧道施工中需要控制的关键点,希望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公路的规模以及数量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高速公路由于线路较长,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山体障碍,在这些特殊的路段,需要进行隧道施工来实现线路的畅通,为了保证隧道施工质量,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并做好各个施工要点的控制。 1.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1.1 隧道洞口及明洞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隧道洞口破土施工前,需对当前的地质条件、天气情况、水文变化进行调研,尤其是需要对仰坡以及周边稳定情况进行调研,观察施工山体是否出现悬石或者危石等安全隐患。如果施工区域的雨水比较充足,在洞口施工前,需要设置排水通道,以避免雨水冲刷施工区域周边的坡体。此外,在进行隧道施工前,还需要沿隧道拱部120°的范围内施工自进式锚杆,之后再进行人工开挖进洞操作。常规隧道施工,明洞施工常采用明挖外边的施工方式,对墙体及拱部进行施工,内部采取暗挖的方式,同时利用混凝土喷涂对内部开挖后的内墙进行加固及防护工作。明洞施工完成后,后续还应进行明洞钢筋绑扎施工,完成明洞混凝土浇筑施工,以提高明洞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1.2 钻爆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使用到爆破技术,爆破钻洞加快隧道开挖速度,因此实际施工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爆破炸药,一般选择硝铵炸药,将炸药填充到大中空孔型以及直眼型的挖槽中。在钻爆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门的爆破人员,并依据隧道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钻爆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充分结合隧道围岩的各种性质,并做好隧道的支护工作,以尽可能提升隧道的安全性及稳固性。高速公路隧道钻爆施工过程,还需针对不同工序采取合适的施工方式,以便提高隧道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 1.3 锚杆施工技术

严格隧道施工安全步距的规定

严格隧道施工安全步距 的规定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严格执行隧道施工安全步距的规定 各指挥部、参建单位: 为了加强公司对管辖内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确保隧道工程安全顺利按期完成,根据铁道部《铁建设〔2009〕40号》文件精神,关于“隧道二次衬砌、仰拱距掌子面距离的要求”,结合管辖内隧道工程的地质特点,为了严格执行铁道部文件规定,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经公司研究,制定本规定。 一、具体要求 1、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铁道部《铁建设〔2009〕40号》文件中关于“隧道二次衬砌、仰拱距掌子面距离的要求”: ⑴、仰拱距掌子面距离:Ⅲ级围岩不能超过90m,Ⅳ级围岩不能超过50m,Ⅴ级及以上围岩不能超过40m或按设计要求。如果施工干扰不能平行作业,必须单工序施工,保证仰拱步距要求,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⑵、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Ⅰ、Ⅱ级围岩不能超过200m,Ⅲ级围岩不能超过120m,Ⅳ级及以上围岩不能超过90m或按设计要求。 2、根据公司管辖内隧道的特殊地质情况,针对黄土隧道的特点,特作如下规定: ⑴、仰拱距掌子面距离:无水地段不能超过35m,有水地段不能超过25m,如果施工干扰不能平行作业,必须单工序施工,保证仰拱步距要求,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⑵、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无水地段不能超过40m,有水地段不能超过25m,如果施工干扰不能平行作业,必须单工序施工,保证二次衬砌步距要求,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3、台阶法施工开挖长度 ⑴、二台阶开挖时,台阶长度应控制在10m以内,上下台阶应同时开挖; ⑵、三台阶开挖时,每个台阶长度不能大于5m,三个台阶的总长度必须控制在15m之内; 4、仰拱施工开挖长度 ⑴、Ⅳ及以上围岩仰拱每次开挖长度一般情况下不得大于10m,Ⅴ级及特殊地段仰拱每次开挖长度不得大于5m; ⑵、设计要求采用挤密桩等方式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要先对仰拱进行初期支护封闭,再进行地基处理;经挤密桩等方式处理的地基每次仰拱开挖长度不得大于5m,换填处理地基的每次仰拱开挖长度不得大于3m。 5、初期支护长度要求 ⑴、每次掌子面放炮后必须先进行初喷混凝土封闭岩面,再进行出碴,确保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⑵、Ⅱ、Ⅲ级围岩初期支护距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10m;Ⅳ、Ⅴ围岩必须紧跟掌子面。

小净距隧道施工管理细则

小净距隧道施工管理细则 1.总则 1.1小净距隧道是指并行双洞公路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 1.2为给小净距隧道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行为要求,特制订本细则。 1.3细则适用于隧道开挖断面宽度小于13m的并行双洞隧道。 1.4本细则针对福建三明~福州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相关围岩情况拟定,只适用于该路段的小净距隧道施工。 1.5本细则重点围绕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要求等编写,未涉及的各种施工技术要求,严格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042-94)执行。 1.6承包商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本细则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并对各工序的滞后时间、空间间距、炮眼深度、装药量等提出严格要求,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 1.7本细则建议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量测要求等,应当根据施工过程中所得到的现场量测资料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合理。 1.8本细则为“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为试行阶段。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施工情况、量测数据及计算分析结果等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

2.施工方法及工序 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小因隧道间净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满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特有的加固要求,特对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类别段的施工工序作如下要求: 2.1I、II类围岩段 根据隧道围岩变形特点,在正常情况下,推荐在I、II类围岩段采用正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方法。施工工序以左洞先开挖制定,当右洞先开挖时,则将左、右洞施作顺序对调即可。 2.1.1 左洞按下列开挖顺序施工: (1)上台阶1超前支护 (2)上台阶1开挖; (3)上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 (4)中夹岩上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 (5)下台阶1超前支护 (6)下台阶1开挖; (7)下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 (8)中夹岩下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 (9)上台阶2超前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 (10)上台阶2开挖; (11)上台阶2初期支护; (12)下台阶2 超前支护; (13)下台阶2 开挖; (14)下台阶2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 (15)拆除侧壁临时支护; (16)仰拱回填砼施工; (17)防水层及拱墙二次衬砌施工。 2.1.2 2.1.3 工序安排注意事项: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5.2.2 明洞石质开挖应防止爆破影响边仰坡的稳定。 5.2.3 明洞边墙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边墙基础混凝土灌注前应排除坑内积水,完成后应及时回填。 5.2.4 明洞衬砌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有关规定。明洞衬砌与暗洞衬砌应连接良好。 5.2.5 明洞拱圈外模拆除后,应及时按设计做好防水层及纵向盲沟,保证排水通畅,并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的有关规定。 5.2.6 明洞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由人工夯实回填至拱顶以上1m,方可采用机械回填。 5.3浅埋段工程 5.3.1浅埋段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2开挖后应尽快进行初期支护施工。 3应增加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的量测及反馈。量测频率不宜小于深埋段的2倍。5.4质量检验及标准 5.4.1洞门端墙、翼墙和挡土墙基坑开挖施工质量应符合表5.4.1规定。 表5.4.1 洞门端墙、翼墙、挡土墙基坑开挖质量标准 5.4.2洞门端墙、翼墙、挡土墙模板安装质量应符合表5.4.2规定。 表5.4.2洞门端墙、翼墙、挡土墙模板安装质量标准 6 开挖 6.1一般规定 6.1.1应根据隧道长度、断面大小、结构形式、工期要求、机械设备、地质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开挖方案。 6.1.2开挖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开挖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 2爆破后,应及时对开挖面和未衬砌地段进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开挖作业不得危及初期支护、衬砌和设备的安全,并应保护好量测用的测点。 4开挖后,应做好地质构造的核对和监控量测工作。 5 开挖作业必须保证安全。 6.1.3隧道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技术。 6.1.4爆破作业及爆破物品管理,必须符合现行《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有关规定。6.1.5隧道双向开挖接近贯通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当两开挖面间距离剩下15~30m时,应改为单向开挖,并落实贯通面的安全措施,直到贯通为止。 6.1.6在瓦斯地层开挖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6.6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 6.2开挖方法 6. 2.1全断面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围岩自稳性好,无地下水出露或出露量不大。 2采用大型机械配套作业。

《JTGT 3660—202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解读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解读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60—2020)(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以下简称原《规范》)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以下简称原《细则》)同时废止。为便于理解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修订情况解读如下: 一、背景情况 公路隧道施工经常面临断面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高等困难;原《规范》和《细则》发布后,随着大量的公路隧道工程的实施,我国积累了公路隧道施工的新经验,“四新”技术得到不断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不断出现,环保安全要求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保障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规范》的定位 《规范》定位于以钻爆法为主要开挖方式的新建和改扩建公路的隧道施工。《规范》围绕施工工艺提出技术要求,旨在达到安全环保、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优质高效的目标。 《规范》以成熟使用的研究成果为支撑,依托公路隧道工程实践,广泛征求了意见,与其他标准进行了衔接。《规范》涵盖了公路隧道施工的全过程工序和施工准备、附属设施、辅助工程措施、监控量测和地质预报等,提出了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技术规定和过程控制要求,用于规范施工行为,指导公路隧道施工工艺标准化,提高隧道施工质量和效率。是公路隧道工程的专业施工规范。 三、《规范》的特点 《规范》注重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吸纳交通运输行业隧道施工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工程建设经验。《规范》的主要特点包括: (一)行业适用性强。公路隧道的显著特点是三车道、四车道隧道开挖跨度更大。《规范》对三车道、四车道开挖方法选择、支护参数选定、预留变形量设置、对向开挖两工作面安全施工距离控制、质量控制标准、监控量测测点布置等,均给出了规定,用于指导公路隧道施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